Ⅰ 德國魯爾區的經濟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現在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魯爾區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在大量鋼鐵、化學產品和充足電力供應的基礎上,建立發展了機械製造業,特別是重型機械製造、氮肥工業、建材工業等。同時,為大量產業工人服務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啤酒工業等也有了很大發展。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消費量逐漸增加,魯爾區的煉油業和石油化工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70年代以後,電氣、電子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現在,魯爾區生產全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2/3,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煉油能力、軍事工業等均在全國居重要地位。戰後在世界一些以採煤工業起家的老工業區嚴重衰退的時候,魯爾區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與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區內的經濟結構與部門結構分不開的。
德國魯爾工業區的改造起始於1968年,他們首先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對傳統的老礦區進行清理整頓,對那些生產成本高、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效率差的煤礦企業進行關、停、並、轉,並將採煤業集中到盈利多和機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業中去,調整產品結構和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對其他大型企業改革也採取了基本穩定的政策,盡量實行漸進的方式。對於大企業的破產相當慎重,以免引起社會震盪。
其次,加大開放力度,努力吸引外來資金和技術,在加快老企業改造的同時,大力扶持新興產業。
這樣做至少可以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新興產業(主要是指以電子計算機為首的信息技術產業和以遺傳工程為首的生物技術產業)可以迅速的積累資金,為老工業改造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第二可以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此,魯爾工業區所在地的北威斯特法倫州還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來資金。例如:凡是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到北威州來落戶,將給予大型企業投資宥28%、小型企業投資者18%的經濟補貼。優惠的政策加上強有力的政策扶持,使得北威州的新興產業有了高速的發展。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北威州從事電子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的企業超過了11萬家,各類電信公司380多家,其中絕大多數位於魯爾工業區內。
第三,築起「社會保障」的大堤。
魯爾工業區另一個十分值得關注的經驗是政府為每一個公民都築起了「社會保障」的大堤,使得生活在那裡的居民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魯爾工業區由於資源枯竭使得相當一大批工人失業,為了保障失業者能夠安定的生活,德國政府為他們建起了必要的「社會保障」。在這里,完善的保險制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德國保險業的基本險種分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補貼)、以及公職人員退休金和職工病假工資等。在這個福利網中開銷最大的項目是養老金,年支出額達750億歐元左右,占直接支出總額的1/3。支出占第二位的醫療保險,占支出總額的1/5。目前德國國民中大約有 88%都處在法定的醫療保險系統之中。占支出份額較大的其他開支項目依次為失業補貼的勞動就業促進措施、公職人員退休金以及職工病假工資等。
第四,實施礦區生態恢復建設與環境保護,為失業職工創造再就業機會。
由於歷史上的原因,魯爾工業區的資源型城市在采礦開發過程中,對城市的地形、地貌、植被和大氣環境的破壞比較嚴重,地質環境破壞誘發的各類問題日漸突出,因此一些礦區的環境修復已成為該地區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首要任務。魯爾工業區在處理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時十分重視礦區的環境修復。把煤炭轉型同國土整治結合起來,列入整個地區發展規劃,並為此專門成立整治部門,負責處理老礦區遺留下來的土地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當一個企業關閉後,他們迅速組織人力物力對關閉後的企業進行科學的環境評估,制定出周密的整改規劃,科學地對環境進行整體改造,以期迅速抹掉老礦區的痕跡,並在企業原址上建設城市居民住宅小區、娛樂中心、栽樹種草等。今日的魯爾已成為環境優美、景色秀麗,吸引外資最主要的地區,同時大量增加了就業。
Ⅱ 德國魯爾區的鐵礦石主要來自什麼地方
歷史上德國魯爾工業區煤炭、鐵礦石和鋼鐵生產廠位於同一地區,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魯爾區是以採煤工業起家的工業區,隨著煤炭的綜合利用。發展了煉焦、電力、煤化學等工業,進而促進了鋼鐵、化學工業的發展,並以其為基礎,興起了機械製造業,特別是重型機械製造、氮肥工業、建材工業等。同時為大量產業工人服務的輕工業,如服裝、紡織、啤酒工業等也有了很大發展。
20世紀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消費量逐漸增加,魯爾區的煉油業和石油化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70年代以後,電氣、電子工業有了很大發展。現在,魯爾區生產全國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國鋼鐵生產能力的2/3,電力、硫酸、合成橡膠、煉油能力、軍事工業等均在全國居重要地位。戰後在世界一些以採煤工業期間的老工業區嚴重衰退的時候,魯爾區仍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是與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調整區內的經濟結構與部門結構分不開的。
化學工業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部門之一。德國是現代化學工業的發源地,其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德國是世界第三化工生產大國,約佔全球化工營業額的10%。德國化工原料已從以煤炭為主轉為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部門結構從以基本化工為主轉為基本化工、有機化工、化肥並重。在有機化工中,塑料、合成纖維與合成橡膠是三大重要部門,產量居世界前列。魯爾區是德國和西歐重要的化工基地。休斯石油化工聯合企業是魯爾區最大的化工中心,有二十多個化工廠,生產三大合成產品。
Ⅲ 焦化廠是做什麼的
焦化廠生產焦炭的,,焦炭是給鐵礦石,冶煉用的,
大體就是把煤加熱後生成焦炭,然後還有一些副產品,就是煤氣,焦化廠有煤氣凈化系統,,提煉煤氣中的苯,焦油,等原料,
Ⅳ 焦化廠是做什麼的
一樓說的對了一半,焦化廠是把不同種類的煤配合煉焦,然後製成焦炭送去煉鋼,同時有副產品煤氣,焦化廠配有煤氣回收凈化工序,生產焦油,硫磺,硫銨,粗苯。我是焦化專業的本科生
Ⅳ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廠不斷冒著黑煙,鑄造廠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還有飄浮在空氣中的懸浮粒子,使得戶外
小題1:A 小題2:A Ⅵ 魯爾工業區的改造啟示有哪些 東北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業及裝備製造業基地,在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上看與德國的魯爾工業區有異曲同工之妙。 德國魯爾工業區是以煤炭和鋼鐵為基礎、以重化工業見長的重工業區,二戰前由於煤炭資源豐富,鋼鐵市場需求強勁,就業情況良好,人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 隨著戰爭的爆發及結束,戰敗後的德國經濟一派蕭條,加之煤炭資源的日趨枯竭,重化工經濟結構的弊端越發明顯,傳統的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開始走向衰落。 衰落原因 1、生產結構單一 魯爾工業區的工業生產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五大工業部門,其中,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礎,這樣的生產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衰落則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紀50年代後,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應用,在世界能源的消費構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漸減少,技術的發展使煉鋼的耗煤量逐漸降低,魯爾區的煤炭產量也逐漸減少。能源的消費構成是指所消費的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Ⅶ 德國南部的新興工業區 魯爾區 聯邦德國最重要的工業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西部。通常以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管轄范圍為界,主體部分介於萊茵河及其東岸支流魯爾河和利珀河之間,作東西向延伸;還包括周圍邊緣地帶。面積4970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2%。人口524萬(1983),約佔全國總人口9.2%;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1174人。區內城市櫛比,為歐洲著名的城市集聚區。以單一職能中小城市為主。1980年全區10萬以上人口城市有19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杜塞爾多夫和杜伊斯堡四大城市人口在50萬以上。 地理位置優越,處中、西歐和南、北歐的中心部位,水、陸交通的要道,與歐洲各國主要經濟區相距不遠。地形以平原為主,上覆黃土層,土地肥沃,適宜農作;南北有緩丘和高地,東部為山區,森林較茂密。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1月平均氣溫1℃,7月17℃,全年有235~260天氣溫在5℃以上,生長期較長。常年盛行偏西風,年降水量750~900毫米,雨日多,濕度大。萊茵河自南向北流經本區西部,發源於東部山區的魯爾河、埃姆斯河和利珀河,均為東西流向,注入萊茵河,構成稠密的水網,為全區提供生產和生活用水以及航運之便。煤炭資源豐富,1200米內硬煤探明儲量650多億噸,約佔全國硬煤總儲量95%。煤的埋藏較深,但品種多,煤質好,其中約3/5為適於煉焦的肥煤。煤田遍及區內各地,是工業發展的動力和原料基礎。 中世紀時,本區中部是朝聖要道,有「聖路」之稱。13世紀末起已有原始採煤業,發展了初步的煉鐵和金屬加工,「聖路」沿線出現商業城鎮。但早期經濟仍以農業為主,平原地區是當時德國的「谷倉」。1835~1861年德國第一批鐵路在魯爾區建成,1850~1870年煤炭工業興起,加以大批外籍技術工人移入,推動了經濟發展。1871年普法戰爭後,德國統一,並從法國獲得大量戰爭賠款,佔有盛產鐵砂的洛林地區和盛產鉀鹽的阿爾薩斯地區(經營40多年),促進了煤鋼聯營和重化工業的發展。19世紀末開始興建運河,並和不斷興建的鐵路和公路組成水陸聯運。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魯爾區已成為德國工業的核心地區。1939年,硬煤產量達到1.3億噸的歷史最高水平,佔全國總產量65.5%;生鐵和鋼產量也分別佔全國總產量的73.6%和66.9%。隨著經濟發展,一系列工業城鎮應運而生,人口急劇增加。在兩次世界大戰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期間,魯爾區也經歷多次衰退。1920年成立的全區最高規劃機構——魯爾煤管區開發協會,幾十年來採取了一系列重振經濟措施,如改造老企業,引進新技術,實行專業化、協作化生產,調整生產布局,發展第三產業和農業,改善經濟和部門結構,以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交通運輸網,注重環境保護等。魯爾區至今仍在聯邦德國經濟中保持突出地位。 重化工業是魯爾區經濟的基礎,形成採煤—煉焦—發電—煉鐵—煉鋼—鋼鐵加工—機器製造和採煤—煉焦—煤化學兩大工業系列。煤炭和鋼鐵工業是主導部門,長期為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現仍集中全國硬煤和焦炭產量的80%以上、鋼鐵產量的70%左右。鐵礦石全部從巴西、賴比瑞亞、瑞典等國進口。煤、鋼產地接近,產品70%左右就地加工、消費。全國年煉鋼能力 400萬噸以上的大型鋼鐵企業中有 6個位於本區。機器製造業和化學工業也是本區重點發展的部門,在全國居領先地位。前者以重型機械為主,面向區內其他工業部門,生產采礦、冶金、化工設備、建築機械、鐵路機車等;化學工業起源於煤化學,以煉焦和合成氨為基礎,生產多種基本化工產品以及化肥、染料、葯品等。煉鋁、煉鋅和煉錫業是有色冶金工業的重要部門,礦石依賴進口。電力工業發達,以火電為主,總裝機容量約佔全國30%,發電量自給有餘。60年代以來,新興的工業部門有汽車、電子、電器、精密機械和儀表、煉油、石油化工等。玻璃、啤酒、紡織、服裝等輕工業也有一定規模。全區工業結構日臻完善。「聖路」歷來是人口稠密、工礦業集中地帶,有多特蒙德(東部)、埃森(中部)和杜伊斯堡(西部)三大工業中心。隨著採煤區由南向北逐漸推移,工業分布也相應北移,已在利珀河以北形成了新的採煤和化工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本區工業又明顯出現由東向西,即向萊茵河沿岸集中的趨勢,以便利用廉價水運以及進口的鐵礦石和原油等原料。杜伊斯堡是全區最大的鋼鐵和重型機械製造業基地,煉油、石油化工等也主要分布在萊茵河沿岸。 農牧用地約佔全區土地面積的40%左右,東部和萊茵河以西地區較為集中,其他地區多為分散的小塊農田。主要種植燕麥、冬小麥和大麥等飼料及糧食作物,飼養乳牛、豬和家禽。農業生產面臨工礦、交通和住宅建設佔地日增的矛盾,環境污染等也是限制因素。 水陸交通發達。以萊茵河為主幹的4條天然河道,與多特蒙德-埃姆斯、萊茵-黑爾訥、韋恩爾-達特爾恩、達特爾恩-哈姆4條運河,組成稠密的水運網,溝通了魯爾區與沿海港口。河港密集,全區共計74個,其中杜伊斯堡為全國和歐洲最大的河港。由 5條鐵路干線組成的鐵路網,通往國內和鄰國主要城市。鐵路總長9850公里,年貨運量1.5億噸,分別佔全國的1/3和2/5;鐵路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4公里,相當於全國平均值的17倍。公路四通八達,總長18900公里,有聯邦一號公路、多特蒙德—哈根—吉森等重要干線,以客運為主。此外,還有遍及全區的油、氣、化工產品的管道網。 Ⅷ 焦化廠、石油化工廠、鋼鐵廠、氮肥廠、燒結廠的簡介
焦化廠----是生產焦炭,煤焦油等材料的,焦化廠主要需要的原料是焦煤,氣煤,肥煤等煉焦用的的煤炭,是把這些煤混合放進煉焦爐里加熱到1000度,從而生產出焦炭,煤焦油,焦爐煤氣,氨水等化工和冶金的原料! 與德國焦炭工廠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