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撤軍,德國人怎麼看
德國人不僅抱著膀子看,而且非常開心。這裡面不是損美國軍隊,而是德國人其實早就想讓美國人走了。因為美國在歐洲一直都在強化冷戰思維,在上個世紀這個思維還算可以,但是在這個世紀,冷戰思維已經落後了。所以這也是德國不歡迎美國士兵的核心原因。
但是為什麼現在德國反對美國駐軍了呢?首先美國大兵的風流情節我們應該都略知一二,但是德國不是越南,所以就發生了很多美國大兵騷擾當地居民的事情發生。其次就是德國已經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防力量,而且蘇聯已經倒下很長時間了,所以沒有必要再讓美國繼續保護了。最後就是美國讓英國脫離了歐盟,德國不得不上位,頂替原來英國的位置,財政支出大大增加。而且現在的俄羅斯並不能對歐洲造成威脅,反而是如果歐洲能夠和俄羅斯進行合作,那麼對於雙方來說都更好。但是這個舉動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正好這次特朗普要求德國增加駐軍費用,德國本身財政也吃緊,所以乾脆順坡下驢。拒絕這個提議,讓美國軍隊早點撤退。
⑵ 德國與美國,俄羅斯的真實關系是怎樣的
嚴重不好,詳細的說下啊。英,德,法,都和美國關系不錯,至少不會像俄美,關系那樣.,為什麼俄羅斯,不加入北約,像英德,法那樣 任何國家間關系都是以國家利益為重,英,德,法與美關系不錯,那時表面的,二戰後,他們由於實力遠不如美國,無法展開競爭,而蘇聯強大,在歐洲一道鐵幕落下,東歐許多國家變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差距,促使他們只能通過接受美國援助,處處向美國低頭。如今六十多年發展下來了,雖說後來他們也逐漸恢復強大,主權覺醒,逐漸想從經濟政治上擺脫美國,於是進行聯合(比如歐盟)逐漸擺脫美國對其控制。但蘇聯軍事力量強大,又近在咫尺,寢食難安。雖說後來解體成俄羅斯,但依舊軍事強國,你說歐洲大陸大家都是小國,就你俄羅斯那麼厲害,又靠的這么近,誰不害怕,所以要提防打壓,進行北約東擴。而俄羅斯內部由許多共和國組成,即俄羅斯聯邦,其分裂勢力日漸嚴重,擔心西方策反分裂俄羅斯,加上北約東擴大面積發展,故俄羅斯為了國家安全,只能進行還擊,如果俄羅斯加入北約,就要受到西方國家的制約。蘇聯解題,許多俄羅斯人無法接受大國破滅心理,一心想重返世界超級大國。美國想單極世界,縱觀歐洲還不足為懼,倒是俄羅斯軍事上依舊強悍,自然俄美沖突依舊存在。這就像一戰時英國和德國爭奪世界霸權一樣。
⑶ 二戰後,德國為啥敢當著美國的面和俄羅斯「卿卿我我」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的朋友們相信他們會對法西斯德國的失敗印象深刻。1944年,蘇聯紅軍發動了十次斯大林突襲,英美聯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德國被東西線包圍,使得歐洲戰場的平衡轉向反法西斯一邊。1945年初,盟軍從西向東推進,紅軍從東向西推進。四月,蘇聯紅軍入侵柏林,希特勒自殺了。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並簽署了投降文件之所以敢這么做是德國和俄羅斯地緣緊密的關系。
歐洲與蘇聯的地緣關系比美國緊密得多,也就是說,受到蘇聯直接的軍事威脅更大。德國又將自身的前途和命運與歐盟的發展高度融合在一起,如果德國能同時平衡好與西方和蘇聯之間的關系,承擔起歐洲和蘇聯的橋梁作用,利於推動德國在歐共體的領袖地位,進而提高自己的國際話語權,與此同時,不難看出德國與俄羅斯的密切關系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⑷ 目前德國最大的敵人是美國還是俄羅斯,為什麼
德國最大的敵人是德國人自己,德國沒有敵人,只有競爭對手。德國目前依然是美國最堅定的盟國,他們之間有一些爭吵,也是盟國之間為了國家利益的少量分歧,完全談不上德國最大的敵人是美國。而俄羅斯,與德國是相互需求的競爭性關系,也稱不上敵人。
總的說,美國秉持著「好事我上,黑鍋你背」的做事原則,英國,德國,日本,韓國都被美國在關鍵時刻當槍使,更為嚴重的是,這些國家還不能反抗美國,誰讓美元控制了經濟,美軍保護了他們呢。那麼德國會不會答應美國條件,還需拭目以待。
⑸ 德國、英國、俄羅斯的駐美大使為何撤
由於前俄羅斯情報人員在英國因化學毒素中毒事件,英國與俄羅斯的關系在之前的基礎上急劇冷縮。我們大體回顧一下:
雙面間諜——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前上校斯克里帕利及其女兒尤利婭3月4日在索爾茲伯里被發現處於無意識狀態。據英國政府消息稱,兩人是被俄產神經毒劑毒害。中毒的還有一名隨行的英國警員。
俄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表示,俄方否認任何有關參與斯克里帕利中毒事件的指控,所有指控都是「無稽之談」。拉夫羅夫強調,俄羅斯希望獲取調查材料,但倫敦方面卻以模糊借口予以拒絕。拉夫羅夫表示,如果倫敦遵守禁止化學武器公約上寫的所有必要程序,那麼俄羅斯將完全願意與英國就該事件展開合作。
從俄羅斯的表態來看,似乎有意軟化事態,但英國這次不依不饒。並拉上美國、法國、德國一起怒懟俄羅斯。
或許英國這次真的被觸怒,也或許由於雙面間諜中毒遭受極大損失,當然,還想藉此把事情搞大。
3月15日,英、美、法、德四國領導人發布聯合聲明,稱前雙面間諜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中神經毒劑一事是俄羅斯對英國主權的侵犯,而且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頭一次發生出於攻擊性目的使用神經毒劑的事件。
聲明還稱,這違反了《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美、法、德三國也支持英國的說法,即俄羅斯要為此次「襲擊」負責,俄羅斯還應該向「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全面披露此次用於「雙面間諜中毒案」的神經毒劑。四國在聲明中認為,對於此次中毒事件,除了英國的評估「沒有合理的替代解釋」,俄羅斯則「未能回應英國政府提出的合理要求」。
聯合國安理會就此事召開緊急會議,包括美國在內的英國盟友已給予他們壓倒性的支持。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利更是表示「美國與英國絕對團結一致。」
目前已宣布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以聲援英國的國家如下:
美國:60;法國(4)、德國(4)、波蘭(4)、捷克(3)、立陶宛(3)、丹麥(2)、荷蘭(2)、義大利(2)、西班牙(2)、愛沙尼亞(1)、克羅埃西亞(1)、芬蘭(1)、匈牙利(1)、拉脫維亞(1)、羅馬尼亞(1)、瑞典(1);烏克蘭:13;加拿大:4;阿爾巴尼亞:2;澳大利亞:2;挪威:1;馬其頓:1;
同時,冰島也宣布將暫停與俄羅斯當局的高層對話,其領導人也不會參加6月在俄羅斯舉行的世界盃。
⑹ 盡力了二戰後,現在德國人怎麼看俄羅斯人俄羅斯人怎麼看德國人
德國和俄羅斯之間,沒有太多的歷史問題。
德國主動挑起戰爭,並且破壞很大。不過,已經徹底承認了戰爭的錯誤。
著和日本,和中日關系不同,中日的歷史問題,主要是日本國內有大量的右翼殘留,拒絕真誠的道歉。
真誠的道歉,不會讓日本低人一頭,反而,能得到整個國際社會的原諒。
比如德國,那對猶太人的一跪,反而讓德國站起來了。
總結,沒有類似中日的歷史問題。當然,一些軍事愛好者,肯定會仇視對方。同時,德軍和蘇軍,都在戰爭中,有一些對平民的暴行。
但總體上看,沒有歷史問題殘留。
⑺ 特朗普表示德國已完全被俄羅斯控制,他說的是事實嗎
當然不是事實,德國怎麼可能已經完全被俄羅斯控制了,德國只是選擇了對目前而言對他們國家最有利的利益。俄羅斯的天然氣相比較其他國家的天然氣會便宜很多。所以德國選擇引進俄羅斯的天然氣,但是這就違背了特朗普當時定下的觀念了,即特朗普認為德國應該選擇美國的天然氣。
特朗普早些時候一直向德國施壓,要求後者停止與俄羅斯達成的一項重大天然氣協議——「北溪-2」項目,特朗普還將此要求作為避免跨大西洋貿易戰爆發的條件。默克爾過去一直沒有理會美國和歐洲盟友對這一管道計劃的批評。
⑻ 德國為什麼不願意像美國那樣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制裁
歐洲的天然氣供應都是由俄羅斯負責的。
一般情況下,美國如果要對俄羅斯進行制裁。
歐洲是附和的聲音多,但實際配合的少。
畢竟你要跟著鬧,俄羅斯給你一停暖,你這邊冬天不好過啊。
你要說鐵了心就和它鋼了,從別的地方再拉一條管道。
那成本就太高了。
這換一下,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搞定的事兒了。
民眾也忍不了那麼長時間。
國際關系當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各種盟友、夥伴關系,沒有我們想像當中那麼鐵。
你像英法跟著美國在中東浪,主要也是因為自己有切身的利益訴求。
不然的話才不出兵呢。
你別看今天美國罵中國的罵的歡,它那幫小弟也紛紛響應。
但中國一說搞亞投行,除了美國,它那一票小弟幾乎都入股了……
美國說中國搞一帶一路,你們要小心啊,小心它背後真正的戰略意圖。
完了它那一票小弟,「是是是,大哥說的對。但我們要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