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進攻波蘭出動的軍隊為什麼要遠多於其它西歐國家呢
凡爾賽條約》共分15部分,440條。根據條約規定,凡爾賽條約後的德國領土形勢德國損失了10%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二、疆界的決定 ·在1918年11月11日停戰時,就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法國,恢復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的疆界。 ·北石勒蘇益格經過公投,回歸丹麥。 ·承認波蘭獨立,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 ·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 ·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1923年)。 ·薩爾煤礦區由法國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 ·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永遠不得與它合並。 ·承認盧森堡的獨立。 ·歸還在山東的權益給中國;但後來因為二十一條的關系,則轉交到日本。這觸發了五四運動,拒簽《凡爾賽和約》。中國於1919年宣布與德國的戰事結束,並於1921年與德國另簽和約。 ·所有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分配。
跟這個嚴重不平等條約有著密切關系,波蘭這個國家按照德國的思想就不該存在,他讓德國損失了大片領土,所以東普魯士的日耳曼人對波蘭的仇恨是很強烈的。而且這是德國陸軍真正意義上的一次練兵,對萊茵非軍事區的佔領,德軍基本沒動一槍一彈;西班牙內戰又基本是戈林的空軍唱獨角戲;對奧地利的接管基本是人心所向沒動槍炮;捷克蘇台德區又是捷克陸軍直接騰地方。所以對於一個軍事色彩濃厚的普魯士軍國主義國家和一個好戰的軍事領導集團,希特勒和他的陸軍參謀部肯定想看看自己3年成軍計劃的效果了。
上面幾樓的兄弟說的也不錯,雖然波蘭才恢復幾年,但是軍力的確不容忽視,不光有著大量的陸軍,也有著龐大的空軍和海軍,雖然不少飛機還是德國一戰的產品但是對於德軍來說起碼也是一次真正的洗禮。
所以說這次入侵波蘭,與其說是一次仇恨的報復,不如說是一次大規模的實戰練兵,德軍幾乎是傾巢而出,14個集團軍組成3個集團軍群,包括了10個新組建的裝甲師和第一批黨衛軍,從南北兩個方向,成鉗形攻勢進逼華沙。在實戰中這支德軍的確表現不俗,對波蘭的波茨南等7個波蘭集團軍進行了毀滅性絞殺。這次作戰使德軍的「閃電戰」即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戰術得以成功運用,還使德軍的「鉗型」突擊戰術成為未來德軍的主要戰術體系,而且此次裝甲部隊全部裝備「步話機」使得德軍前線裝甲部隊的指揮更加靈便有效,和空軍的協同作戰更加純熟,真正實現了人類的空地一體作戰,也為後來入侵法國打敗「歐洲第一陸軍」積累了條件,同時對法國人和英國提出坦克只能作為步兵的輔助等理論進行了有力的回擊。
所以說德軍大量的入侵波蘭是為以後擴軍作戰積累了作戰經驗和有實戰經驗的一線指揮人才,使大量德軍有了實戰經驗,是一次以最小的損失換來了最大收益的實戰演練
『貳』 二戰時德國打波蘭一共用了幾天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蘭軍裝的德國黨衛軍,冒充波軍,襲擊了德國邊境的格萊維茨電台,在廣播里用波蘭語辱罵德國,並丟下幾具身穿波蘭軍服、實際上是德國囚犯的屍體。接著,全德各電台都廣播了「德國遭到了波蘭突然襲擊」的消息。9月1日拂曉,德國便大舉入侵波蘭.波蘭當局對德軍的突然襲擊缺乏准備,倉促應戰,結果在德軍的進攻下防線迅速瓦解。波蘭政府於9月16日逃往國外。盡管波蘭政府臨陣脫逃,但波蘭人民還是與波蘭軍隊一起,跟德軍展開殊死戰斗。在華沙保衛戰中,華沙軍民堅持至9月27日最後彈盡糧絕,華沙陷落。
『叄』 二戰德國和波蘭交戰德國傷亡多少人
1939年9月1日早上04:45,納粹德國在希特勒的命令下,以5個集團軍,共62個師、160萬人、2800輛坦克、1939架飛機,從南、北兩個方向向波蘭發動了突襲。
波蘭軍只堅持了35天,在1939年10月5日,波蘭戰役正式宣告結束。
表面實力看,波蘭有130多萬人,德軍有150多萬人,兵力相差不大,但是傷亡結果:
德國3.8萬人傷亡;波蘭方面傷亡20萬人、被德國俘虜將近70萬人。
『肆』 二戰德軍侵略波蘭的資料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突然出動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9月3日,英、法兩國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地處中歐的波蘭西接強大的德國,東臨社會主義蘇聯,這種與強國毗鄰而居的特殊地理位置似乎註定了波蘭多災多難的命運。20世紀以前,它曾三次被俄國人和德國人瓜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才重新恢復了獨立。
一戰德國戰敗後,根據《凡爾塞和約》,德國東部的領土劃給了波蘭。這些劃給波蘭的領土包括「波蘭走廊」這個狹長的地帶,走廊盡頭的但澤被辟為了一個非軍事化的國際自由城市,它也是波羅的海最大、最重要的海港之一。這里生活著100多萬日耳曼人,他們已經被波蘭分隔,而遠離了祖國。因此德國人一直對失去但澤和「走廊」地區耿耿於懷。
希特勒上台後便發誓要報這一箭之仇,也許在他看來,波蘭甚至是比法國更不可饒恕的敵人。更重要的是,波蘭位於歐洲東部,東接蘇聯,西臨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瀕波羅的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波蘭是當時英、法在歐洲諸盟國中軍事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德國如果佔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的後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
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以極快的速度重整軍備,在短短幾年間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下的受辱者變成歐洲最強的軍事強國。
自1938年10月起,德國曾多次向波蘭提出歸還領土的要求,要波蘭交出「波蘭走廊」和但澤,並將在「波蘭走廊」建築公路、鐵路的權利也轉讓給德國,遭到了波蘭政府的嚴辭拒絕。
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迅速兼並了捷克斯洛伐克,下一個侵略目標直指波蘭。希特勒給武裝部隊下達了一份代號「白色方案」的絕密命令,它的目標是在這年的8月底或9月初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入侵波蘭,同時要求這個時間不可更改。
希特勒似乎算準了英、法的心理,他對將領們說:「我在慕尼黑會議上領教過英、法的頭面人物,他們根本不是能打世界戰爭的人。再說,他們憑什麼同我們打仗?他們才不肯為一個小小的波蘭送死!」
然而,3月23日,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並對波蘭的安全給予了保證。有了英、法的保證,波蘭態度更加堅決。
1939年7月28日,希特勒獲悉一個重要情報,英、法軍事代表團將赴莫斯科,屆時將形成共同抗德的聯盟。
德國位於歐洲中部,軍事大忌就是同時在東線和西線作戰。希特勒即使再狂妄自大,也絕不敢違背這一原則,愚蠢地將自己陷入疲於奔命的尷尬境地。他若要入侵波蘭,准備在西線與英、法開戰,就必須穩住東線的前蘇聯。同樣,英、法的目的則是要調動起東線的前蘇聯,迫使希特勒因懼怕兩線作戰而退縮。
雙方都將最大的賭注壓在了蘇聯身上,對於斯大林來說,暫時還不存在倒向哪一方的問題,現在英、法和德國雙方都在他的股掌之上,他只想利用這一歷史的機遇做出最有利於蘇聯的決策。眼下斯大林還不想在准備尚不充分的情況下捲入雙方的爭斗,「因為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爭奪而充當一方的炮灰」。此外,再加上蘇聯提出要保衛波蘭,抗擊納粹入侵,就必須允許蘇軍進入波蘭境內,遭到了波蘭政府的拒絕,因為他們對蘇聯人的戒心並不比德國人的小。波蘭的這一決定使斯大林下定了決心。
1939年8月23日,納粹德國外交部長里賓特洛甫趕到克里姆林宮會見斯大林。當晚,雙方便簽署了一經簽字立即生效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達成了共同瓜分波蘭的秘密議定書。希特勒暫時免去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他要放手對付波蘭了。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波蘭軍裝的德國黨衛軍,冒充波軍襲擊了德國邊境的格萊維茨電台,在廣播里用波蘭語辱罵德國,並丟下幾具身穿波蘭軍服的屍體。接著,全德各電台都廣播了「德國遭到波蘭突然襲擊」的消息。
1939年9月1日凌晨4時45分,德軍轟炸機群呼嘯著向波蘭境內飛去,目標是波蘭的部隊、軍火庫、機場、鐵路、公路和橋梁。幾分鍾後,波蘭人嘗到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空中打擊。波蘭城市和港口遭到德國戰機的轟炸,首都華沙也未能倖免。約1小時後,德軍地面部隊從北、西、西南三面發起了全線進攻。空中和地面的緊密配合使波蘭乃至整個世界第一次領教到了「閃電戰」的利害。
波蘭軍隊猝不及防,不到48小時,波蘭空軍就被摧毀。無數火炮、汽車及其他來不及撤退的重型裝備當即被摧毀,交通樞紐和指揮中心遭到破壞,部隊陷入一片混亂。德軍趁勢以裝甲部隊和摩托化部隊為前導,很快從幾個主要地段突破了波軍防線。
開戰後,波蘭駐英國大使迅速致電英國政府,報告波蘭受到空襲。德國大使否認了轟炸的事實,但不久就被官方證實。英國國王乘車前往唐寧街造訪了首相張伯倫,在首相夫婦開車到達眾議院之際,議會正在進行最後的討論,決定對納粹統治的頭目開戰,而不是對德國人民開戰。
記得一年前,英國還認為只要滿足希特勒的要求就能夠避免戰爭,首相張伯倫一直認為應該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歐洲戰爭。當時他對英國民眾說:「在我看來,捷克斯洛伐克問題的順利解決只是歐洲尋求和平舉措的一個前奏。今天早上,我還同德國總理希特勒進行了談話,這就是我們共同簽名的文件。」但是,一年後,張伯倫首相渴望在任期內維持和平的夢想就被打破了。
此刻,英國准備參戰,英國國王脫掉了皇家盛裝,穿上了空軍制服。丘吉爾也加入了戰時內閣,整個國家都為他能把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再次奉獻給國家而感到高興。軍隊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兒童都撤離了倫敦。
9月3日上午9時,英國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在上午11時之前,提供停戰保證,否則英國將向德國宣戰。正午時,法國也向德國發出了類似的最後通牒,其期限為下午5時,但希特勒對英、法兩國的最後通牒置之不理。於是,英、法兩國相繼對德國正式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德軍突破波軍防線後,以每天50至60公里的速度向波蘭腹地突進。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空前規模的機械化部隊大進軍。波蘭人進行了頑強抵抗,戰馬與坦克搏鬥,步槍與火炮對抗,在一次又一次的絕望掙扎中,上演了一場實力懸殊的大屠殺。
而另一邊,英、法兩國雖然在西線陳兵百萬,卻始終在工事背後,按兵不動,宣而不戰。這場所謂的戰爭後來被稱為「奇怪的戰爭」或「靜坐戰」。丘吉爾事後譏諷道:「巴黎和倫敦以為坐著就能把那筆債躲過去。」
『伍』 請問1939年,德國是怎樣展開二戰的打波蘭用了多長時間大神們幫幫忙
德國對波蘭的正式進攻發生在1939年9月1日凌晨4時40分,德國空軍空襲波蘭城鎮維隆,摧毀該市百分之75的建築物,近1,200人死亡,其中大多數是平民。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開端。 10月6日,由弗朗齊歇克·克萊貝格率領的最後一支波蘭軍隊在盧布林附近向德軍投降,標志著「波蘭戰役」的結束,德國佔領波蘭用了一個月零一周的時間。
『陸』 二戰時期德國用了多少士兵入侵波蘭
1939年9月1日4時45分,德軍以其6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為主要突擊力量,在一馬平川的波蘭西部勢如破竹般撕破了波軍6個集團軍約80萬人組成的防線。 德軍在入侵波蘭的戰斗中總共傷亡3萬餘人
『柒』 二戰德軍攻陷波蘭用了多少時間
納粹德國在吞並捷克斯洛伐克後,野心更加膨脹,戰爭的箭頭直指波蘭。
1939年3月21日,納粹德國向波蘭發起通牒,要求波蘭政府將但澤「歸還」給德國。並要求將「波蘭走廊」建設使用公路的權力,也移交給德國。關於這兩個地方的爭執,還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被迫割讓大片領土,但澤被劃為自由市,德國還將自己領土的一部分劃給波蘭,即「波蘭走廊」,它將原本一體的德國分成了兩塊,地處「波蘭走廊」東面的東普魯士成了遠離德國本土的孤島。
波蘭最開始拒絕了這一無禮的要求,當3月23日,英法結成同盟後,表示會對波蘭的安全提供保障,波蘭的態度更加堅決。
德軍合圍華沙後,於9月17日限令華沙當局於12小時內投降。這時波蘭政府已逃往羅馬尼亞,後在巴黎和倫敦組織流亡政府。華沙守軍和居民拒絕投降,進行了華沙保衛戰,在武器、彈葯、食品、水電匱缺的情況下仍堅持戰斗。德軍第8集團軍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於9月27日攻佔了華沙。波軍12萬人放下武器。9月28日波蘭首都華沙守軍12萬人投降。10月6日,波軍全軍覆沒,德波戰爭結束。
『捌』 二戰德國攻打波蘭時間
1939.9.1凌晨,德軍發起突然襲擊,出動空軍摧毀波蘭各主要機場和通信、交通樞紐;地面部隊迅速突破波軍防線。3日,英法對德宣戰,但法軍僅向薩爾布呂肯發起象徵性進攻。5日,德北方集團軍群主力合圍波軍"波莫瑞"集團軍於但澤走廊,一部從東普魯士向華沙推進;南方集團軍群在琴斯托霍瓦地域突破波軍防禦,向華沙推進。當晚,波軍統帥部下令向維斯瓦河以東退卻。次日,波蘭政府遷往盧布林。14日,德軍完成對華沙的包圍。16日,北、南兩路德軍在華沙東南弗沃達瓦地域會師,合圍波軍主力於布格河以西地區。17日,蘇軍進占波蘭東部;波政府撤至羅馬尼亞。19日,波軍19萬人向蘇軍投降。28日,華沙陷落。10月6日,波軍結束有組織的抵抗。此戰,波軍亡6.6萬餘人,傷13.3萬人,被德軍俘虜69.4萬人,被蘇軍俘虜21.7萬人(含投降數),10萬人逃至鄰國;德軍亡1萬餘人,傷3萬餘人,失蹤3400餘人。戰爭中,德軍首次成功地實施"閃擊戰",顯示了坦克兵團在航空兵協同下實施大縱深快速突擊的威力,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玖』 二戰波蘭實力並不強,德國打波蘭怎麼還死了1萬人多人
德國當時有較為先進的戰爭機器,以及出色的指揮官和全新的戰略戰術,可德國在此之前國力並不強盛,知道希特勒上台,掌握德國大權以後,德國才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短短幾年之後希特勒便發動了戰爭,華沙在歐洲也算是一個強國,其軍隊人數也不少,況且華沙對德國的入侵早有防備,德國原先是准備抓住華沙女皇,迫使華沙投降,可惜華沙女皇早逃到外國去了,德國士兵穿上華沙士兵的衣服製造事端,挑起了戰爭。德國當時i有一個計劃叫「黃色方案」,就是用空降兵直接襲擊其首都,妄圖抓住起女皇,可惜女皇跑了。華沙軍官早就在地上設置了地障,德國的飛機降落時好多都壞了,除此之外,德國的裝甲部隊並沒有在這次偷襲中發揮什麼作用,戰斗飛機也沒用上。損失當然不可避免,再加上其正面進攻損失的兵力,損失一萬就算少啦。
『拾』 德國入侵波蘭的總兵力為
空軍:2000多架各類戰斗機。
陸軍:分為三個方面軍:南、北、中集團軍群62個師共計150萬人、2500輛坦克、2000多輛裝甲車、9000多門火炮。
海軍:德國海軍出共二十多艘戰列艦配合進攻波蘭北方的德國北路集團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