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蘇聯解體後德國納粹會是什麼反應

蘇聯解體後德國納粹會是什麼反應

發布時間:2022-07-26 08:04:19

㈠ 納粹德國投降之謎:為什麼投降儀式會舉行兩次

把頭功「讓給」蘇聯

一切應該從1945年年初說起,當德國在二戰中的最後一搏「阿登森林反擊戰」在1944年的冬天破產後,所有人都不難看出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已經行將崩潰,剩下的最大懸念變為了東線的蘇軍與西線的盟軍誰會攻克柏林,搶下歐洲戰場的頭功。在這項「競賽」中,盟軍本來有與蘇軍一較長短的可能。

當時,艾森豪威爾帶領英美盟軍成功抵達了西距柏林城幾十公里的易北河沿岸,而朱可夫帶領的百萬蘇聯紅軍也快速推動到了東距柏林城僅幾十公里的尼斯河一線,兩軍已經形成了對納粹德國首都兩面夾擊之勢,雙方一度幾乎等距。憑借著美英等國的武器裝備(尤其是空軍)優勢,是可以嘗試趕在蘇聯之前攻克柏林的。事實上,當時的英軍統帥蒙哥馬利也有此打算,其所率的第二十一集團軍在1945年的3月對柏林展開了攻擊陣型,一副要搶先摘桃子的架勢。但就在此時,蒙哥馬利收到了一份令他目瞪口呆的電報,該電報是由盟軍歐洲戰區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發出的,電文稱盟軍的作戰計劃已經變動,主攻方向由原來的柏林改為東南方向的慕尼黑和萊比錫。至於英國人念茲在茲的「攻克柏林」,艾森豪威爾在信中灑脫地說:就「讓給」蘇聯人去完成吧。

斯大林對於投降儀式的高度敏感和強硬態度,讓美英不得不放棄了艾森豪威爾精心布好的那局棋。於是,在1945年5月8日,剛剛承受過一次戰敗之辱的德國人不得不再次強打精神,在柏林郊區的卡爾斯霍斯特進行第二次「正式的」投降儀式。這一次,蘇聯派出了元帥朱可夫主持該儀式,而在蘇聯的要求下,美英等國也不得不派出高級別軍官參加儀式。投降書第1條強調:「德國控制下的一切陸、海、空軍,向紅軍最高統帥部,同時向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無條件投降。」朱可夫更是代表蘇聯在投降書上第一個簽字。蘇聯總算獲得了其想要強調的突出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與「蘭斯投降」相比,「柏林投降」在場面上對德國更不客氣,德國代表凱特爾元帥率領著德國代表團來到簽字廳時,禮節性的舉起權杖向盟國代錶行禮。但是,盟軍方面無人還禮。凱特爾元帥在尷尬而屈辱的氣氛中簽完了所有9份投降協議。兩場投降儀式截然不同的氛圍,也暗示了東西方日後對德國不同的處置態度。

這段簽訂兩次投降書的插曲,造成了東西方之間後來一個很有意思的公案。根據「蘭斯投降書」,「所有德軍在歐洲中部時間5月8日晚上11時01分起停止軍事行動」。因此,在歐美國家的觀念中,二戰歐洲戰區的最終戰日期應該是在5月7日或8日。而蘇聯所認定的柏林投降書是於5月8日深夜簽訂的,並規定從5月9日零時開始生效。由於德軍在「蘭斯投降書」簽訂後已經向戰斗部隊傳達了該命令,因此,當「柏林投降書」在9日凌晨生效時,德軍事實上已經放下武器一個小時了。這一個小時的時差剛好橫跨了一天,因此成為東西方冷戰時期「互找別扭」的爭奪點所在:西方國家往往有意在5月7日或8日紀念二戰。與之相對的,蘇聯則一定要選在每年的5月9日進行紅場閱兵,突出自己才是二戰中的中流砥柱。認定哪一天作為停戰日,成了一個嚴肅的站隊問題。蘇聯解體後,這個瑣碎的爭論曾一度沉寂,2005年5月9日,西方各國首腦出席俄羅斯的慶祝儀式,曾被看作是對於蘇聯二戰貢獻的肯定與承認。然而,今年,西方各國元首紛紛拒絕出場。在這一天之差的背後,是昔日的蘇聯和今日的俄羅斯不被西方認可的孤獨。

㈡ 德國佔領蘇聯後的暴行

德國佔領蘇聯後的暴行
德國對蘇聯俘虜進行了慘無人道的虐待,並強迫蘇聯俘虜成為苦力為德國修建防禦工事、運送貨物,大量蘇聯戰俘在被俘期間死亡,存活率很低。同時,在德軍撤退時,對佔領區實行了焦土政策以遲滯蘇聯紅軍的進攻,從而對蘇聯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列舉事例如下:
1、塞瓦斯托波爾慘案。1942年7 月初,經過半年多圍困和猛攻,法西斯德軍終於攻陷蘇聯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殺紅了眼的德寇拚命報復。他們不僅殘殺蘇軍戰俘和傷病員,而且大肆屠殺手無寸鐵的居民。對於婦女所犯下的罪行更其殘暴,不但將她們強 奸、輪 奸,事後還割掉乳房、挖眼睛。剖腹、截肢,令人發指。最能顯現德軍暴行的是,他們把800 多個蘇軍傷員裝到一艘破船上,再把船送到海上,然後萬炮齊轟,使傷員們盡數身葬魚腹。在德軍的報復中慘遭殺害的蘇聯軍民大概在3 萬人以上。
2、哈丁村慘案。1943年3 月22日,距明斯克60公里外的哈丁村慘遭毒手,全村29戶149 人,不分男女老少,都被N粹保安警察活活燒死。
3、凌辱婦女。希特勒的沖鋒隊在進攻蘇聯時,不僅強奸了很多當地的婦女,而且還設立了大批的公開與非公開的妓院,強迫這些婦女「慰藉」德國官兵。
二戰中德軍在蘇聯劣跡斑斑,槍決平民,凌辱蘇軍女戰士,蘇聯女英雄卓婭犧牲後遺體曾遭瘋狂凌辱。
4、殘殺戰俘。在蘇德戰爭時期德軍屠殺蘇軍戰俘非常普遍。
各國堅持武裝斗爭的游擊隊員,被N粹黨衛軍甚至正規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他們蠻橫地宣稱,對抓獲的游擊隊員,將不作為戰俘對待。對於被捕的游擊隊員,德寇不僅會把他們打得遍體鱗傷、死去活來,而且幾乎無一例外地加以殺害。在蘇聯白俄羅斯,被N粹軍隊絞死的游擊隊員中,竟包括年僅11歲的少年。
5、搶劫掠奪。
納粹入侵使蘇聯國民財富的 30 %以上喪失殆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100億盧布,間接損失1 .3 萬億盧布。1710座城鎮、17000 多個村莊、600 多萬幢居民樓被徹底破壞,造成2500萬居民無家可歸;32000 多個工廠企業被摧毀,65000 多公里的鐵路被毀壞,98000 多個集體農庄、1876個國營農場、2890個拖拉機站遭到浩劫。700 多萬匹馬、1700多萬頭牛、2000多萬頭豬。2700多萬頭羊以及難以估算的家禽,被佔領軍殺死,被掠回德國。在暫時被侵佔的蘇聯領土上,為了更有效、更迅速、更徹底地掠奪蘇聯國家、集體和居民的所有財富,德國軍方成立了戰爭經濟參謀部,而它又派生出5 個經濟檢查處和23個經濟檢查隊。德寇掠走了巨額的財富:截止1944年9 月底,已達23.9 萬台電動機、17.5 萬台機床、100 多萬噸鐵礦石、920 萬噸穀物、320 萬噸土豆、200 萬噸粗飼料、10億多個禽蛋、62.2 萬噸肉類和肉製品、42萬噸砂糖、數不勝數的棉花與羊毛以及巨額其他農產品。

㈢ 如果納粹德國打敗了蘇聯世界會怎麼樣

也不會怎樣,盟軍該登陸還是會登陸,德國因為管理蘇聯龐大的土地不得不分散兵力到各處

㈣ 蘇聯解體後,德國是怎麼獨立的

是這樣的。今天德國的前身是中世紀歐洲的神聖羅馬帝國。帝國境內普遍通行德語。
今天的奧地利也是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而且由於當時奧地利的勢力非常強大,所以奧地利的國王長期擔任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
19世紀初,神聖羅馬帝國在拿破崙的戰爭中滅亡。原來神聖羅馬帝國的各個邦國分裂了。其中最強大的有兩個,一個是普魯士,一個就是奧地利。在19世紀後期,各個邦國再次走向統一。為了爭奪其中的霸權,普魯士和奧地利發生多次戰爭,最後奧地利被擊敗。但是奧地利的實力和威望在德意志諸邦中還是很可觀的。所以普魯士最後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的時候沒有把奧地利算進去。從此奧地利就成為德意志帝國以外的一個國家了。
二戰前夕,德國和奧地利曾經在短期內合並過。但是二戰結束以後又分開為兩個國家了。

㈤ 蘇聯解體的影響

影響
政治崩潰:早在蘇聯解體發生之前,社會主義陣營的崩潰就已經變得不可扭轉。蘇聯的解體,為從波蘭開始的東歐劇變大潮畫上了句號。蘇聯解體後,世界上只剩下美國這一唯一超級大國。
經濟沖擊:蘇聯的解體,對各個前加盟共和國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以俄羅斯為例,1985年蘇聯官方比價為1美元約合0.87盧布,然而至解體後的1992年7月1日,官方匯率已成為1美元換125.26盧布,而1993年5月31日的匯率已達到1美元換1012盧布。俄羅斯政府進行的盧布改值仍然不能阻擋匯率貶值的浪潮,到2000年1月1日時,1美元已可兌換28.5新盧布,即28500舊盧布。許多俄羅斯老百姓畢生積蓄化為泡影,只得蜂擁銀行搶兌外幣。·文化真空由於之前共產主義的教育突然抽去,而傳統的俄羅斯東正教又不能迅速填補空白,使得原蘇聯這一代青年形成思想真空。俄羅斯青年中甚至產生了新納粹主義團體「光頭黨」。

㈥ 假如納粹德國打敗了蘇聯會怎樣

歷史沒有如果。
如果打敗了,下一步怎麼做得看元首的意志。

㈦ 如果納粹德國打下法國後,運營到蘇聯三五計劃完成再動手,會是什麼結果

這是斯大林最希望的事情。要是斯大林能夠爭取到這個時間,那斯大林能高興的跳起舞來。

其實,象古德里安在德國吞並捷克以後,就覺得應該首先消化新吞並地區。

而德國方面,要消化新吞並的地盤可不是短短的幾年時間就能夠完成的,在這裡面的時間里,德國陸軍將是無事可做,做佔領軍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是一件非常難熬的事實,對於軍隊戰鬥力是有相當大的破壞作用,德軍將會喪失在人員素質上的優勢,而且按照德軍的官僚作風,在技術裝備上不會有什麼改進,德國人還開著3、4號坦克去和蘇聯人的T34去對陣,經過2年的訓練,蘇聯的坦克手可就不是只會往前開,不會拐彎的新手了,本身坦克性能就不如人家,駕駛技術上的優勢又被縮小,那德國坦克手就是去給蘇聯坦克手當靶子去了。

㈧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要進攻蘇聯如果不進攻蘇聯而統治現有佔領區那將是什麼結果

從經濟上考慮,蘇聯當時已經是一個工業化國家,其重工業尤其是軍事工業相當發達,烏克蘭則是蘇聯的糧倉,高加索有歐洲最重要的油田,頓巴斯有最大的煤礦,這些生產能力及資源,是德國異常渴望得到的,德國希望通過佔領蘇聯而獲得巨大的戰略物質,可以成倍地加強德國的持續作戰能力,以應付將來可能的美英聯合對德作戰。
此外,從更大的戰略方針考慮,擊敗蘇聯可以迅速和日本匯合,打通更有意義的亞歐大陸線,徹底切斷英國殖民主與本土的聯系,徹底突破英國現實乃至美國潛在的封鎖,將美國孤立在美洲,進行反封鎖。
至於說奪取生存空間等等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的說法,不過是一種宣傳報道,希特勒是個政客,政客的特徵之一就是不為情緒左右只為利益左右,他的野心只有在具體的利益驅動及利害關系的衡平下才有實現的可能,而且德國總參謀部、最高統帥並不僅僅只有希特勒一個人,實際上德國的將軍們在四一年也對進攻蘇聯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德國已經上了戰船,只有兩條路,勝利或毀滅,希特勒的賭徒心態只是加重了下注的籌碼而已。
那麼,德國不進攻蘇聯可以不可以呢?這對德國同樣是危險的,德國軍事指導思想就是速勝而不是相持,相反,英國的指導思想卻是相持,可以說,德英相持,對德不利,對英有利。作為蘇聯來說,尤其希望看到這種相持,當德國在相持中逐漸被弱化的時候,蘇聯必然會採取和德國一樣的方法:撕毀互不侵犯條約,單方面進攻,這一點,德國統帥部應該有共識,而且看得非常清楚,從蘇聯在波蘭戰役及其後的吞並波羅地海各國、芬蘇戰爭來看,蘇聯的胃口不亞於德國。
現實的危險是,德英已經進入相持階段,德國在空前的勝利下暗藏著致命的危機,就好比一個人練就了吸星大法但卻損害了心臟一樣。德國進攻蘇聯是看到戰勝英國無望而且有著非常現實的失敗危險時,不得已採取的賭博行為。
這才是德國在四一年進攻蘇聯的真正原因。

㈨ 新納粹的戰後發展

俄羅斯的新納粹主要原自蘇聯解體後的1990年代。他們行納粹手勢禮,並高喊口號。這些新納粹成立的組織有十幾個左右,其中規模較大的有「人民民族黨」、「俄羅斯民族統一黨」、「俄羅斯目標」等。到21世紀近幾年,他們的組織發展得十分龐大,不僅僅只有年輕人,許多中年、老年人也加入到新納粹的行列。在首都莫斯科等大城市,在此經商的華人經常受到新納粹的屠殺。他們宣揚種族主義,並強烈反對俄羅斯的外族移民以及移民政策,許多少數民族代言人被殺。
新納粹在俄羅斯俗稱為「光頭黨」,因為他們的標志是光頭、納粹文身、納粹禮和迷彩褲等。「光頭黨」主要活動在莫斯科、聖彼得堡、沃羅涅日和海參威等地,統一的偶像是希特勒,主要的集會日是每年4月的最後一周(希特勒生日為4月20日)。「光頭黨」在全俄羅斯的總人數大約在5萬名以上,其中80%集中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這些組織呈現軍事化特徵(部分組織甚至還有裝甲車等重武器)。但總體上來說比較分散,一些組織的總部設在沃羅涅日,主要有兩個共同特點:
1.仇視一切非俄羅斯人(尤其是亞洲人和黑人)。
2.崇尚暴力,甚至種族屠殺和種族清洗。
「光頭黨」認為:外族人侵佔了俄羅斯的城市,強佔俄羅斯人的生存空間,像蠶食俄羅斯人的碩鼠;在任何適當的情況下,真正的光頭黨都應該進攻外族人,不斷尋找各種方式消滅他們;成為一名光頭黨很難,但是很光榮;光頭黨是自己民族和種族的戰士,正是光頭黨站在種族斗爭的最前線。
2006年11月6日,莫斯科爆發了大規模的新納粹遊行示威。 2008年11月6日(及俄羅斯十月革命紀念日),莫斯科再次爆發大規模的新納粹示威遊行。
成因:
1.蘇聯解體以來持續的社會動盪。
2.現任政府中,部分政治勢力利用這種極端的民族情緒來獲取政治利益。
3.傳統蘇聯統治中,自認為俄羅斯是世界老大的意識慣性。
4.俄羅斯傳統民族思想中的擴張性與排外性,在現有情況下的極端的表現。
5.政府在社會教育與社會改革中的無能,導致各種極端勢力出現在社會中。
6.政府當局對以新納粹等極端主義為代表的極端勢力的縱容,以及政府對民主和自由的破壞。 在德國,納粹標志受到限制。德國國家的法律已明文禁止有關納粹的崇拜,因此有關納粹的物品多是來自美國和北歐國家。現時,有關新納粹組織的網站多使用美加的寄存服務,同時使用其他符號來表示其理念,如黑太陽、黑星等。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同盟軍和當時的新德國政府聯手發起鎮壓納粹運動(Denazification),以阻止新納粹的出現。隨著納粹政權倒台,歐洲在1960年代以前並沒有明顯的新納粹活動。
至1990年代,東西德統一,新納粹組織出現了更多的追隨者,以東德的年青人為主。不少東德人曾經歷經濟倒退,成為了失業大軍,他們敵視外國人,對他們曾發動多起暴力事件。
有新納粹傾向的政黨目前在德國雖然確實可能存在(例如德國國家民主黨)但受到嚴重打壓,德國議會曾經於2005年試圖通過特殊法例以判定其為新納粹政黨以方便取締。通常每年在納粹德國投降日(5月8日)的夜晚,德國首都柏林街頭也會發生一些小規模的新納粹主義分子與警察之間的沖突。但總體來說,德國絕大多數民眾都極度反對新納粹。現時歐洲各國,例如奧地利、希臘、克羅埃西亞、俄羅斯等,都有新納粹的活動。 二戰結束後,納粹主義運動受到重創。在美國的新納粹叫三K黨。全球多數國家都不承認納粹主義者在本國的政治權利,不準舉行遊行集會,對其運動都採取鎮壓政策。
1970年代,美國對納粹主義者的政治權利限制有所松動,有部分美國議員提出「納粹主義者也應該享有基本政治權利,不該限制其人權」的觀點。
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新納粹勢力和共產主義流派「當代馬克思主義者」都被允許在美國國內舉行遊行集會,他們的政治權利也得到了保障,沒有了人許可權制。 2007年9月,以色列警方宣布破獲該國第一個新納粹組織,逮捕八名青年,查扣希特勒肖像、納粹制服、刀、槍械、炸葯等,並指控這些人宣揚希特勒思想及任意攻擊猶太人。這八名青年的年齡在16歲到21歲之間,都是來自前蘇聯的新移民,並不認同猶太人。這八名青年涉嫌在2006年惡意破壞猶太教會所,在猶太教會所用噴漆塗上納粹「卐」字標志,並且多次毆打猶太教徒、亞洲勞工、同性戀者與吸食毒品者。2007年9月10日,這八名青年被起訴。

閱讀全文

與蘇聯解體後德國納粹會是什麼反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