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國統一是哪一年
1990年德國統一。
1990年夏季,在專家們的激烈爭論下,東德引進西德馬克,從而導致雙方的經濟及貨幣大聯盟。1990年8月,東德人民議院決議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並入西德(聯邦德國),並於不久後簽署了厚達1100頁的統一合約。
同年10月3日,全德人民一同歡慶德國重新統一(繼1871年德意志統一後第二次統一)。當時的聯邦總統魏茨澤克發表了感性講話:「我們能在沒有政府合約協定,沒有憲法約束及議會決議的情況下,溫馨完成統一大業,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它如實體現了良好的國民素質。」
影響
兩德統一一度為德國的經濟帶來沉重負擔,確實很悲痛也很歡樂,值得慶祝。並使其增長在統一後數年持續放緩。根據柏林大學所發出的文章,兩德統一的經濟代價約為一萬五千億歐元,比全國的國債還多。
當時東德的弱勢經濟狀況及不切實際的兩德貨幣兌換率(當中滲透著政治動機),令東德工業競爭力大幅下挫並使不少工廠倒閉,導致經濟重大損失。時至今日,東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億歐元的特殊補助來重建其經濟,而從西德提供的商品資助亦使西德資源緊缺,最後導致不少最初受東德政府支持的虧本工業需要私有化。
兩德統一後,大部份前東德地區被「反工業化」,導致近20%的失業率。高失業率導致以千計德東人移居到西部找尋工作而令當地人口持續下降,以專業人士的流失尤其嚴重。轉用歐元作貨幣亦被視為德國大部份問題的根源。德國中央銀行(Deutsche Bundesbank)則一直強調經濟問題的起因不是歐元,而問題只有德國自己才可以解決;有指這代表中央銀行暗示統一才是原因。
B. 俾斯麥是如何實現德國的統一的
自9世紀以來,德國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之中。19世紀中葉,隨著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迫切要有一個統一的國家,結束封建城邦割據。這是和全民族的利益一致的。俾斯麥認為,實現統一就是通過王朝戰爭,在容克階級的領導下,自上而下地建立統一的君主國。
俾斯麥統一德國的第一步,就是1864年初挑起對丹麥的戰爭,把屬丹麥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施泰因兩公國(居民多數為德意志人)並入德國。第二步是1866年挑起對奧地利的普奧戰爭。1866年7月3日在薩多瓦戰役中,普魯士獲得決定性的勝利。根據1866年8月的布拉格和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普魯士兼並了荷爾施泰因以及戰爭中站在奧方的幾個德意志聯邦諸侯國,統一了德意志的北部和中部,建立起在普魯士領導下的北德意志聯邦。
俾斯麥統一德國的第三步就是1870年的對法戰爭。1870年9月17日,在俾斯麥的挑動下,法國向德國宣戰。拿破崙三世吹噓說,這只是一次「到柏林的軍事散步」。但他碰到的已不是昔日的普魯士,而是一個強大的、堅決反對分裂的德意志民族。他對德國事務的不斷干涉,激起德國民族運動的高漲。同時,歐洲列強也因同法國有矛盾而宣告「中立」。俾斯麥利用這些有利因素取得節節勝利。1870年9月2日,德軍在色當戰役取得對法國的決定性勝利,生俘了拿破崙三世。至此,統一南德的障礙已除,德國的民族戰爭的任務已經完成。但俾斯麥並不以此為滿足,驅兵直入巴黎。1871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宣告了德國的統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國。俾斯麥也同時出任德意志帝國的宰相。
C. 俾斯麥是怎麼統一德國的
德意志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長期分裂的國家,境內諸侯林立。維也納會議後,德意志分成34個邦國和4個自由市,名義上組成德意志邦聯,實際上依然各自為政。其中奧地利和普魯士是最大的兩個邦國。
1861年,威廉登上普魯士王位,稱威廉一世。1862年,奧托·馮·俾斯麥出任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他們決心由普魯士來統一德意志。俾斯麥當上宰相的第一周,就在普魯士議會發表演說中宣稱:「今天的重大問題不是說空話和多數派決議所能決定的,必須用鐵和血來解決!」他主張以普魯士為核心,用武力打敗阻礙德意志統一的一切勢力。俾斯麥推行的這一政策被稱為「鐵血政策」。
俾斯麥先是聯合奧地利打敗丹麥,把原屬丹麥的日耳曼人聚居的什列斯維希和霍爾施坦兩公國並入普、奧。然後聯合義大利,結成反奧聯盟,並利用外交手段穩住了法國。這樣普奧戰爭爆發了。後來在法國的調停下奧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聯。普魯士獲得霍爾施坦、漢諾威和法蘭克福自由市等。1867年,以普魯士為首建立了北德意志聯邦。
為了完成德意志統一大業。俾斯麥在經過充分准備後,於1870年發動普法戰爭,大獲全勝。1871年1月,普魯士軍隊開進巴黎附近的凡爾賽,普法停戰議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鏡廳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兼普魯士國王,俾斯麥為首相。德意志的統一完全實現。
俾斯麥的「鐵血政策」,使德國最終走上統一之路。德意志的統一,符合德意志歷史發展的潮流和德意志人民的願望。在英、法等歐洲國家都已通過資本主義走向富強後,德國的經濟發展已刻不容緩,它的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統一後的德國逐漸強大起來,但是「鐵血政策」也隨之得到加強,最後發展成為軍國主義勢力,成為世界戰爭的策源地,進而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D. 普魯士統一德國是統一了哪些小王國
巴伐利亞王國(Königreich Bayern)
薩克森王國(Königreich Sachsen)
漢諾威王國(Königreich Hannover)
符騰堡王國(Königreich Württemberg)
巴登大公國(Großherzogtum Baden)
黑森大公國(Großherzogtum Hessen)
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國(Großherzogtum Mecklenburg Strelitz)
梅克倫堡-什未林大公國(Großherzogtum Mecklenburg Schwerin)
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國(Großherzogtum Sachsen Weimar Eisenach)
安哈爾特-貝恩堡公國(Herzogtum Anhalt Bernburg)
安哈爾特-德紹公國(Herzogtum Anhalt Dessau)
安哈爾特-克滕公國(Herzogtum Anhalt Köthen)
奧爾登堡公國(Herzogtum Oldenburg)
不倫瑞克公國(Herzogtum Braunschweig)
荷爾斯泰因公國(Herzogtum Holstein)
林堡公國(Herzogtum Limburg)
拿騷公國(Herzogtum Nassau)
薩克森-阿爾滕堡公國(Herzogtum Sachsen Altenburg)
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Herzogtum Sachsen Coburg Gotha)
薩克森-邁寧根公國(Herzogtum Sachsen Meiningen)
薩克森-希爾德堡豪森公國(Herzogtum Sachsen Hildburghausen)
不來梅(Bremen)
漢堡(Hamburg)
呂貝克(Lübeck)
美因河畔法蘭克福(Frankfurg am Main)
來源:維基網路。
E. 東德和西德最後誰統一的誰
兩德統一指的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東德)於1990年10月3日通過並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國統一。
1990年3月18日東德舉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選舉之後,東西德立即展開統一談判,最後兩德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領德國的四國(美、英、法、蘇)達成二加四條約,允許統一之後的德國成為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四個佔領國的特權全部取消。統一後,德國繼續留在歐洲共同體(即後來的歐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德國在歷史上一向都是一個分裂的國家,在1870年,德國由普魯士的威廉一世統一,然而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再次分裂,分成東德和西德兩個國家,這兩個國家在1990年,在西德的赫爾穆特·科爾總理領導之下重新統一。
F. 是誰統一德國
普魯士擊敗了丹麥,奧地利,法國,在1871年統一德國,當時宰相俾斯麥是主要推動者,人稱「鐵血宰相」
G. 德國什麼時候統一的
1、第一次統一:統一發生於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成功統一了北德意志邦聯與巴伐利亞,建立了德意志帝國。
2、第二次統一:1990年8月,東德人民議院決議東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並入西德(聯邦德國),並於不久後簽署了厚達1100頁的統一合約。
自1945年之後,德國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況,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實行的政策嚴格控制兩德之間的人員流動。1989年3月28日,民主德國開始實施新的邊境管理條例,放寬了對公民出境的管制,從而直接引發了一定規模的逃亡潮。
在此後的不到一年間,約有十餘萬東德公民通過各種途徑輾轉移民西歐,形成第三次東德居民出逃浪潮。
1989年9月,東德進一步放寬邊境管理,西德公民甚至可以在東德的領土過夜。更寬松的邊境管理反而進一步激起了東德公民的抗議浪潮,在萊比錫等城市持續爆發群眾集會和遊行,要求東德當局發揚民主,實行改革,改善供應和服務,開放出國旅行、放寬對新聞媒介的限制。
(7)哪個國家統一德國擴展閱讀:
兩德統一造成的影響:
兩德統一後,大部份前東德地區被「反工業化」,導致近20%的失業率。高失業率導致以千計德東人移居到西部找尋工作而令當地人口持續下降,以專業人士的流失尤其嚴重。
轉用歐元作貨幣亦被視為德國大部份問題的根源。德國中央銀行則一直強調經濟問題的起因不是歐元,而問題只有德國自己才可以解決;有指這代表中央銀行暗示統一才是原因。
H. 19世紀統一德國的是哪哎呀
德意志統一發生於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成功統一了北德意志邦聯與巴伐利亞,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由這個時間開始,除奧地利帝國以外的所有德意志邦國都被統一為「德國」。對於這位「鐵血宰相」是否有統一德意志的宏大計劃,還是只是純粹擴張普魯士的領土,長久以來有很多爭論。
I. 義大利與德國分別是如何統一的
義大利的統一是在十九世紀的下半葉,代表人物是加里波第,通過和奧匈、法國等國斗爭和交涉,最終撒丁國王加冕義大利國王。德意志在中世紀後一直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但是後來恩格斯對它的評價是「既不神聖,又沒羅馬,還不是帝國。」德意志一直四分五裂,直到普魯士的興起和俾斯麥的掌權,俾斯麥通過各種手段,縱橫捭闔於歐洲列強間將奧匈帝國排除在整個德意志外,然後又戰勝了拿破崙三世,取得普法戰爭的勝利,最終取得德國的統一。二戰結束後,德國被分成四塊,美英法佔領區先後統一成為西佔區,同蘇聯佔領的東占區並立,並先後成立德意志聯邦德國和德意志民主德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東歐劇變,蘇聯的體制崩塌,兩德的統一又是德國人民心之所向,所以1990年10月1日,東德正式並入西德,德國統一。
J. 是誰統一了德國
當然是 德國人民了。
1990年10月3日0時,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1990年10月3日零時,對於8000萬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非同尋常的時刻,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前,伴隨著聯邦德國的國歌聲,特製的旗桿上徐徐升起了黑紅黃三色的聯邦德國國旗。這一儀式向全世界宣告,分裂長達45年之久的德國重新統一了。
側面論證:1990年10月3日,吳學謙副總理在會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駐中國大使韓培德時說:「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一貫理解、同情和支持德意志人民要求實現統一的願望。我們尊重德國人民的選擇,歡迎德國最終實現和平統一」;中國政府和人民希望德國統一將有利於歐洲和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中國過去同兩個德意志國家有著良好的關系,今後願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統一的德國加強和發展中德間業已存在的友好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