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德國軍費是多少

二戰德國軍費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7-27 04:31:12

A. 一戰結束後,德國如何在20年內,籌集到發動二戰的資金

德國在一戰中喪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16%的煤產地和一半以上的鋼鐵產業,以及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除此之外,德國還需要賠償1320億馬克,相當於33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

但是在一戰期間,德國的軍費高達470億美元,國內早已是物價飛漲通貨膨脹,整個國家的經濟完全處在崩潰的狀態,因此他是壓根沒有能力來支付這戰爭賠款的。

另外當時有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因為戰爭,英國欠美國50億美元,法國欠美國借了40億美元。而一戰後德國要向英國和法國的賠款,一共是125億美元。

不借,那戰爭賠款和後來借出去的錢就沒有了。借,那戰爭賠款和借出去的錢,還是有可能回來的。於是各國一咬牙,便同意了德國的要求。

就這么的,楊格計劃取代了道威斯計劃。兩個計劃先後加起來,國際社會共向德國提供了1380億馬克的貸款,而在此期間德國的戰爭賠款卻只支付了860億馬克。當然了,這些錢幫助德國恢復經濟還是可以的,但想要幫助德國籌集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費,那還是捉襟見肘的。更何況1929年爆發了席捲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機,經濟基礎原本就不牢固的德國更是損失慘重。

想要在數年之間擺脫經濟危機並做好世界大戰的准備,僅僅依靠德國那是不可能的,也只有外來資金的支持,才能進行解釋。

至於這外來資金的來源,還是美國。

在資本家眼中,哪有什麼國家,哪有什麼人民。在他們看來只有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遲遲不肯加入戰爭的原因。

B.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損失多少美元

5萬多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文: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大德意志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2)二戰德國軍費是多少擴展閱讀:

戰爭起因之一:

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美國華爾街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盤,經濟危機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華爾街證券交易所出現拋售股票的狂潮,收盤時轉手的股票達到1300萬股,創歷史最高紀錄。

隨之而來的是股票市場的崩潰和銀行的擠兌風潮,使美國經濟陷入絕境,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全球性經濟危機就這樣爆發了。

C. 二戰開始時德軍的戰略儲備都有多少當時德國年產飛機多少架(戰斗機轟炸機) 坦克軍艦 潛艇呢

1933年希特勒領導的獨裁黨「納粹黨」取代之前的魏瑪民主政府,開始改變人類歷史扭轉世界結構「第三帝國」,Dritten Reich。由於太出名了,Reich這個詞已經被英語吸納,專指納粹建立的第三帝國。

這里不得不指出一個很尷尬的事實:納粹黨的全稱是「民族社會主義黨」,德文Nationalsozialistische,簡寫為Nazi,即「納粹」。這個某種程度上標號著「社會主義」的政黨直言不諱自己是「專政」黨派,並且極度憎恨共產主義社會。雖說「民族社會主義」和「社會主義」本質不同,但是還是給人以很不好的口實。(某種程度上名詞的詞源和詞義對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影響,關於名詞的解釋將另文闡述)。

當然最直接的經濟目標是減少失業率,其成效簡直是德國版大躍進:

就在1933年的時候德國還有33%的人失業,一半人人口在貧困線上和飢餓中掙扎。但是5年以後截止1938年德國失業率1.3%,而同時期美國1.89%,英國8.1%,比利時8.7%,荷蘭9.9%

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國民生產增長了102%。中國每年「接近」10%已經很了不起了,人家乾脆就是20%強,5年國民收入翻一翻。

在解決失業的同時,希特勒政府努力加強社會福利措施,什麼社會保險制度,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改善工作環境等等等等能上馬的全上馬。靠種種手段,人民非但不厭惡這種獨裁統治,反而覺得這是一個「討人喜歡的」獨裁。

一方面希特勒的經濟措施的確讓無數德國人感激涕零,另一方面他本人也靠瘋搞狂的個人崇拜樹立起無與倫比的形象,他的演講的超強煽動力估計大家都有所耳聞,在法庭上他能一通猛侃暈人無數,侃暈陪審團和法官,叛國罪只進監獄9個月,在裡面找了個臨時秘書寫了本書就出來了。哪位能聽得懂德語我很想知道「意志的勝利」裡面他都在說什麼,老頭老太太都那麼激動。

在電影Downfall里看到希特勒青年團的成員在蘇軍攻進柏林的情況下以火炮平射狙擊坦克這種近似於自殺的行為,在敵人里希特勒的地保只有幾百米的時候還接受元首的授勛都是真實的歷史。號稱英明神武的德意志民族被一個外國人忽悠地真徹底...

納粹黨上台後德國的變化:國內,持續衰敗了十多年的經濟形勢一天天好轉,並且以驚人的速度崛起成為歐洲強國。國外,德國獲得了捷克的蘇台德地區,合並奧地利,一步步奪回外交主權。

基於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闡述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納粹德國開始為「擴張領土」,「征服生存空間」 作積極的准備 。說到這本書,「我的奮斗」一書幾乎沒有浪費頁面,作者直奔主題表達對共產主義和猶太民族的憎惡,其論證依據僅僅受限於作者的想像力,甚至將歐洲梅毒的傳播歸罪於猶太人…..我還有什麼可說…

普遍認為德國備戰是從1935年開始,希特勒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也是德國新陸軍和空軍的組建。實際上,從希特勒上台的那一天開始即1933年希特勒就著手為他自己的野心做准備了,此後德國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打根起就是為不久的將來的戰爭做准備。德國在和平時期就完成了對戰爭的准備,此時英法美還在享受歌舞昇平紙醉金迷的美好生活。對比同時期英美德的軍費開支就能知道:

到戰爭爆發時(1938年)德國的累計軍費=600億帝國馬克(其他所有政府開支什麼教育福利公共建設能算得都算上加一塊兒=590億帝國馬克,還趕不上軍費),軍費所佔國家年度財政預算的比例從1932年的4%增加到50%,相當於德國該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7%。同在1938年,英國為4%,美國為1%。

後來證明,英國是面子上窮里子里也窮(相對的)。美國是沒當回事,看歐洲幾個大叔打得熱火朝天干勁十足,能發的財都發夠了,能看得笑話都看全了,一不留神被橫擺了一道才跳出來做力挽狂瀾狀。美國一開動起來也夠狠了,生產力直逼所有盟國的總和!美國和德國起點不太一樣,初期沒少發財,尤其是發英國的財,直逼的英國付現金付硬通貨,付了債券還要租借地盤(丘吉爾在牙咬切齒ing)這一點不在本文的詳述之列。

軍費的大規模支出部分解釋了德國經濟奇跡的原因:社會生產行業畸形發展,經濟幾乎完全由軍火生產和相關產業帶動,「熟練的工人進兵工廠,不熟練的工人修高速公路」。經濟產出的商品中可以被人民直接消費的商品幾乎沒有增加,如果這種貌似「奇跡」的經濟繼續發展下去一定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大泡泡,但它的確增強了社會總體購買力。購買力是有了,人民是有錢了,但沒花錢的地方。

此時的德國人民在政府領導下大搞艱苦奮斗,絕對是艱苦樸素的模範,因為「黃油」都被「大炮」取代了,你丫有錢都沒地方買。

而同時期增長最快的戰爭資源的變化情況為:

(單位:萬噸)

產品 1936 1942 增加百分比

合成橡膠 0.07 9.6 13600%

炸彈 1.8 30 1567%

火葯 2 .0 15 650%

合成化學製品 2.58 11.93 363%

碳氫化合物 179 626 250%

備註:注意增長百分比,以上數據沒有打錯,可能在德國人眼中什麼東西產量翻它個幾翻或者一百來翻都是小意思。

D. 第2次世界大戰時世界上主要國家每年的軍費是多少佔GDP的比例

據俄羅斯《真理報》4月16日報道,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近日公布的專題研究報告,2012年世界軍事支出實現了15年來的首次減少,同比下降0.5%,美國的比例自蘇聯解體以來首次降到40%以下,俄羅斯和中國軍費有所增加,躋身三強。

瑞典智庫統計的軍事支出數字,主要包括武裝力量維持費用,比如軍事演習費用、軍人工資或補貼、其他方面的人員支出、武器裝備使用費、武器和設備采購費、軍事建設、科研和武器研發費用,以及行政支出等。總體而言,2012年世界各國軍事支出總計17530億美元,佔世界GDP總和的2.5%。

瑞典智庫還公布了軍事預算最高的15個國家的名單:

1.美國依然高居首位,為6820億美元,佔美國GDP的4.4%。
2.中國位居第二,為1660億美元,佔GDP的2%。
3.俄羅斯第三,為907億美元,佔GDP的4.4%。
在中國和俄羅斯方面使用的是估測數據,美國方面則是官方統計數據。
4.英國排名第四,為608億美元,佔GDP的2.5%。
5.日本排名第五,為593億美元,佔GDP的1.0%。
世界五強國家軍費總和為10600億美元,佔世界軍事支出的60%。
之後排名第6至第15的國家依次是:
6.法國(589億美元)、
7.沙特(567億美元)、
8.印度(461億美元)、
9.德國(458億美元)、
10.義大利(340億美元)、
11.巴西(331億美元)、
12.韓國(317億美元)、
13.澳大利亞(262億美元)、
14.加拿大(225億美元)、
15.土耳其(182億美元)。
全部15國軍費總和為14300億美元,佔世界軍事支出的82%。

媒稱,美國軍事支出在絕對數字方面繼續大幅領先,而且超過了排名緊隨其後的10個國家的軍費總和。盡管2012年美國軍事預算下降了6%,但是仍比2001年開始發動全球反恐戰爭以來的指標高出69%。與美國不同,中國和俄羅斯在報告期內的軍事支出增幅分別只有7.8%和16%,而且與2003年相比,兩國軍費佔GDP的比例保持不變,美國的相應指標卻在不斷增加,已由3.7%增加到4.4%。因此指責俄羅斯和中國挑起軍備競賽是不合適的。

美國軍事支出步伐放緩甚至下滑,與經濟滑坡、預算削減和減少阿富汗軍事行動有關。美國在北約的盟國同樣如此。根據瑞典智庫的專家預測,美國在世界軍事支出中的比例今後還將進一步下降,特別是在北約軍隊撤離阿富汗之後。在軍費佔GDP的比例方面,沙特高居世界第一,為8.9%,美國和俄羅斯並列第二,為4.4%,其餘國家的指標要小得多。中國僅為2%,不到美俄的二分之一。美國軍費在世界軍事支出中的比例已經降至32%,中國升至9.5%。俄羅斯為5.2%。

俄媒稱,俄羅斯和中國軍隊面臨類似的任務,必須實現本國軍隊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因此俄中兩國軍費增加有其客觀原因。俄羅斯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比例到2014年底將達到53%。根據2020年前國家武器裝備更新換代計劃,相應的任務是使新一代武器裝備的比例增加到70%,為此撥款20萬億盧布,約合6890億美元。

美國和北約武裝力量早已多次參加具體的軍事沖突,不需要實現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對他們來說,蘇聯威脅已經成為過去,俄羅斯威脅基本不存在,所謂的中國威脅剛剛出現在地平線上。因此,美國計劃在2013年進一步削減軍事預算,准備減少870億美元。計劃到2017年削減2590億美元,在今後10年總共削減4870億美元。美國計劃重點打造一支更加緊湊、裝備更加精良的武裝力量。美國減少軍事支出,還有其他原因,比如世界各國進口美國先進武器裝備的規模降低,比如洛馬公司生產的JSF聯合打擊戰斗機,相關交易曾經涉及到義大利、加拿大、荷蘭。現在許多國家紛紛修改預算方案,嚴格節約預算資金,采購稍微便宜一些的武器裝備。在37個歐洲國家中,有20個國家大幅削減軍費,只有德國和烏克蘭例外。

在其他世界性趨勢當中,可以發現中東地區國家的軍費在持續增加,平均增幅8.4%,其中阿曼增幅高達51%,沙特增長12%,卡達增長10%。在亞洲地區,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相鄰國家紛紛采購先進武器裝備,爭取實現軍事現代化,其中越南最為明顯,越南軍費在2003-2012年間增加了130%,印尼增加了73%。
其他年度的還需要的話請找我要。

E. 美國、日本、蘇聯、德國分別在二戰花費了多少軍費

在這場決定人類命運的生死大搏鬥中,先後有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戰,波及二十億人口(占當時世界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戰火燃及歐洲、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戰區域面積為兩千兩百萬平方公里,交戰雙方動員兵力達一億人,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三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七十,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四萬億美元。
在歐洲,蘇德戰場為對抗德國的主要戰場,也是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在亞洲,中國戰場擔負著反對日本侵略者陸地侵略的任務。在太平洋,美國擔負著反對日本侵略者海洋侵略的任務。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大約有6000萬人死亡(其中蘇聯為2700萬死亡,中國約為1800萬死亡),至少1.3億人受傷,合計傷亡1.9億人(其中蘇聯約為6000萬傷亡,中國約為3500萬傷亡)。
中國是抗擊日本侵略的主戰場。據不完全統計,在日本侵略軍的屠刀下,中國傷亡人數達3500萬。中國二戰死亡人數一直說不太清,因為統計不清楚,學者估計有1200萬人-1800萬人,不過90年代以後,官方數據明了,中國死亡約1800萬,但是依然有很多學者質疑不足1800萬。按一九三七年的比價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一千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五千億美元。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和重要的歷史貢獻。 蘇聯是抗擊德國法西斯的主戰場,二戰參戰國蒙受的全部損失中有41%是蘇聯的損失。據俄羅斯公布的材料,蘇聯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衛國戰爭期間,因戰爭傷亡在6000萬,其中死亡2700萬人,其中蘇聯紅軍犧牲866.84萬人;物質損失按照一九四一年的價格計算達6790億盧布。蘇聯傷亡多為男性,導致戰後的蘇聯男女比例嚴重失調。
美國和英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核心成員,它們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付出了重大代價。據戰史材料,美國共有42萬人在二戰中死亡,英國共有40萬人(包括軍人和平民)在戰爭中死亡。法國有80萬人(包括軍人和平民)在戰爭中死亡,其中平民佔到多數。德國、日本和義大利是發動二戰的元兇,遭到了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嚴厲懲罰。
德、日、意發動的侵略戰爭也使這些國家國內的民眾深受其害。
也正是由於這次世界大戰的慘烈,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中英美蘇法為首的同盟國在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世界人民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德、意、日等法西斯軸心國。其中,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在反法西斯戰爭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F. 二戰時德國的綜合實力

1938年德國的軍費開支為69億帝國馬克,佔GDP的17%,同年英國的軍費佔GDP的8%,16億美元,美國軍費佔GDP的1%,為10億美元,1933年到1939年9月,德國軍費開支240億美元,而其他所有開支只有236億美元。1936年-1942年為德國的四年備戰計劃,4年計劃的總投資額為53億美元,佔德國當年工業投資的一半,在這期間,德國的碳氫化合物產量增長2.5倍,鋁產量增產1.68倍,合成橡膠增產136倍,炸彈增產15.7倍,火葯增產6.5倍,鋼增產6%,鎂增產1倍,合成化工產品增產3.6倍。1941年,德國的軍工產值為60億美元,而其主要對手英國的軍工產值為65億美元,蘇聯的軍工產值85億美元,美國45億美元。而到了1943年,德國軍工生產的頂峰時期,德國的軍工產值也只有138億美元,而美國達到375億美元,英國111億,蘇聯139億。而這些國家幾乎都全力對付德國,所以德國的失敗不可避免。

G. 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費用分別是多少

一戰:

各交戰國直接軍費達3316億美元,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700億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First World War)是1914~1918年間同盟國集團與協約國集團之間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勢力范圍、爭奪世界霸權而進行的第一次世界規模的戰爭。先後捲入這場戰爭的達33個國家、15億以上人口。大戰歷時四年零三個月,雙方動員兵力達7351萬人,傷亡和失蹤者共計37494186人。

二戰:

直接軍費開支總計約1.3萬億美元,占交戰國國民收入的60%~70%,參戰國物資總損失價值達4萬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破壞性最大的一次戰爭。僅在歐洲,戰爭破壞造成的物資損失(據不完全統計)即達2600億美元(按1938年價值);各交戰國的直接軍費支出占其國民總收入的60—70%。軍隊死亡1690餘萬人,居民死亡3430餘萬人,合計死亡5120餘萬人,僅蘇聯就達2000餘萬人。

H. 二戰中德軍的所有軍力大約有多少

納粹德國前後動員兵力大約在1500萬左右,其中1200萬左右是納粹德國軍隊,其他為附屬國士兵。納粹德國就是德國(1933-1945)。第三帝國的軍隊是有很多外籍士兵的,外籍軍士較多,外籍兵的軍裝是有袖章標志區分的。即使是在情況急劇惡化的1944年後期,第三帝國的軍隊仍然有900多萬(一說1100 萬),執行巴巴羅薩計劃閃擊前蘇聯之前,第三帝國總兵力大概是700-800萬,其中500萬是納粹德國士兵。

(8)二戰德國軍費是多少擴展閱讀:

一、二戰德國損失

1945年底,德國被劃分為二區,東德人口為一千五百萬、西德人口為三千五百萬,合計5000萬人口。然而,在二戰前:「德國8000萬人口」是包括了奧地利、捷克蘇台德地區、波蘭的波屬西里西亞、波屬但澤等區域的「德意志人口總數」。

單論「德國」的人口,是6600萬。按照戰後人口的統計,德國在二戰至少損失了1600多萬人(其中士兵死傷高達600多萬,平民約死傷1000多萬),從1944年開始,只是短短的2個月之內,蘇軍攻入德國後,就屠殺了300多萬平民,在盟軍的空襲下也造成了約200萬平民的傷亡。1945年5個月以來,蘇軍佔領德國後,屠殺辱殺平民高達500多萬。

二、納粹德國介紹

納粹德國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先後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國與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第三帝國」一詞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

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並,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並,斯洛伐克則是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共和國並與蘇聯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至1940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其佔領區內的「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在1944年紅軍發動十次斯大林突擊。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戰爭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地轟炸,面臨著嚴重地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盟軍自西向東,而紅軍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聯紅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滅亡。

三、納粹德國軍事成敗原因

1、勝利滅亡法國

在英、法的壓迫與希特勒的威脅下於1938年9月29日使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這一軍事要區劃分給了德國,這便是《慕尼黑協定》,史稱「慕尼黑陰謀"但德國並不罷休1939年3月吞並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既而希特勒的矛頭指向了波蘭,1939年4月希特勒發布了「永遠消滅波蘭」的作戰計劃。

9月1日德國出動了五十多個師、二千多輛坦克和二千多架飛機,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的倉促應戰加之武器落後、裝備又差,且一味的依賴英、法兩國。而英、法指望德國擊潰波蘭後進攻蘇聯。由於波蘭是英、法的盟國,所以對德宣戰其實是宣而不戰。

那時候德軍在西線只有二十三個師,而英、法擁有一百一十個師的龐大兵力,卻不出擊,出現了所謂「奇怪的戰爭」、「靜坐戰」、「滑稽的戰爭」的狀態。而其實,德國與蘇聯已簽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德軍進攻波蘭同時,據內幕消息,蘇聯也正式從東線進攻波蘭.蘇聯希望德國能與英法作戰。

而英法也希望能"引水他流",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希特勒很好抓住了英法蘇這一心理,從中抓住機遇,不斷擴張獲取資源為日耳曼民族獲得生存權。但對波蘭的戰爭中我們也已看出,除了這個原因外,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德軍自身的戰鬥力,德軍的戰鬥力、士兵素質、戰略、戰術都處於世界最先進水平,這一點從對法國戰爭中實力展露無疑。

2、錯失戰機

當英、法軍隊錯失良機的時候,德國卻做好了西線進攻的准備.丹麥和挪威是控制北海和波羅的海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又是瑞典鐵礦輸往德國的交通要道.1940年4月9日清晨,德軍空襲丹麥和挪威,四小時佔領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6月10日德軍佔領整個挪威.1940年5月10日德國計劃繞過馬其諾防線,然後迫使法國投降,盧森堡國小力弱,不戰而亡。荷蘭抵抗了四天後,於14日宣布投降。

比利時同一戰時一樣英勇抵抗,5月28日宣布投降,但不一樣的是沒有能挽救法國.德軍裝甲兵團開始發揮其優勢,前進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然而正當眾人都開始認為德軍將橫掃六合之時,希特勒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5月24日在比利時境內的英、法盟軍有四十餘萬人,被迫退到一塊狹小的三角形地帶敦刻爾克。

而正當古德里安命令其所屬第二裝甲師挺進之時,希特勒卻突然下達了坦克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得以讓盟軍將33.8萬人運到英倫三島。這些人後來成為了反攻歐洲大陸的中堅力量。對這一命令有兩種說法可以解釋:一是不列顛民族是希特勒認為的僅次於日爾曼人的民族想放英國人一條生路為今後留有後路;二是因希特勒擔心自己心愛的裝甲部隊過於深入會陷入孤立。

即使這樣,6月5號德軍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巴黎,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極具諷刺的是,希特勒挑選的簽字地點正是當年「一戰」德國簽字投降的地點。這也進一步表明了英法推行的綏靖政策使法國葬送在希特勒的鐵蹄之下。

3、丘吉爾上台

1940年5月10日,英國首相張伯倫被迫辭職,保守黨首領袖丘吉爾上台執行,決心挫敗希特勒。丘吉爾在政期間做了件罕為人知卻對「二戰」有著巨大影響的事件。他將政府在瑞士銀行里的資金用於買通西班牙政界人士,這才使西班牙在「二戰」時保持了中立。

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中,由於德國的大力幫助使西班牙法西斯專政推翻共和國。所以憑此關系,西班牙一定會加入到德國這一邊來的,這樣以後的戰局就很難預測了。所以這算是一個「第三帝國」衰亡的外部原因。除此之外希特勒此時又犯了一個重大錯誤,他命令空軍司令戈林對不列顛進行空襲,但只持續了兩、三個星期,英國的主要軍用設施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相反使英國人的鬥志更加堅強。

德國空軍沒有實現沉重打擊英國的目標,而德國海軍又難以與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抗衡。在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情況下德軍無法對英國實施登陸。沒有完全解決英國,也就沒有完全解決德國腹背受敵的危險。希特勒便准備進攻蘇聯。

4、進攻蘇聯

希特勒進攻蘇聯恰恰又是他犯的一個毀滅性錯誤。在沒有完全消滅英國之前,他對蘇聯的戰爭無疑是將自己的戰線拉得更長。此乃軍事上的大忌,但他別無選擇。

納粹德國的戰爭機器一旦發動就無法停止下來,因為納粹德國的軍備擴張和財政擴張是無止境的,這種無限度的軍備擴張和財政擴張已經摧毀了納粹德國的造血能力,迫使他們必須一次又一次的發動戰爭獲取其他國家的收益和財富,並徹底從經濟上掠奪猶太人以及各個佔領區,用掠奪到的財富來支付他們天文數字一樣的財政開支和軍費支出。

假如這個過程一旦停止下來,那麼等待著他們的就是必然的經濟崩潰和軍事失敗!換句話說,納粹德國從發動戰爭起就註定會失敗。

I. 第二次世界大戰耗費了多少錢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期間德國共生產子彈82億發,法國共生產子彈62億發。 二戰期間德軍共消耗子彈約210億發,蘇軍共消耗子彈約170億發。德國和蘇聯的子彈產量應該和消耗量差不多。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八年抗戰國民黨軍隊共消耗子彈17億發。 抗美援朝2年零9個月時間內我國共生產子彈15億發。 二戰期間英國累計生產子彈93億發。 二戰期間子彈產量最多的是美國,1942年生產98億發,1943年生產197億發,1944年生產65億發。 美國1943年創造的年產子彈197億發的世界紀錄不僅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核武器的問世使大國之間不可能象二戰那樣拼盡全力打常規戰爭,核武器本身就是常規戰爭規模的抑制器。未來戰爭的子彈消耗不可能打破二戰紀錄,因此年產子彈197億發的記錄也不可能被打破。 自2003年以來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每年消耗子彈約20億發。

J. 二戰德國投入的軍費是多少馬克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德國軍費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