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打輸了

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打輸了

發布時間:2022-07-27 04:54:09

⑴ 德國為何在一戰中戰敗

德國一戰的失敗原因也算是老生常談了,是一個經久不衰的歷史話題,以下就從制度層面來分析一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炮聲中,德意志第二帝國宣告崩潰。

從第二帝國到魏瑪共和國,德國始終不能建立起有效的制度性權力,更糟糕的是大蕭條把德國中產階級變成了激進分子,上層非常小的、精英化的軍官團難以穩定國家。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和他的最極端團體才有機會上台。

⑵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的根本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發生革命。
1918年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並逃至荷蘭,德國社會民主黨組成臨時政府,宣布成立魏瑪共和國。1918年11月11日,《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簽訂,德國投降。歷時4年零3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告終。

⑶ 一戰中,德國是怎麼失敗的

一戰德國戰敗原因:

A. 首先,從大的方面講,德國、奧匈帝國等同盟國發動的是侵略戰爭,失道寡助。

B. 其次,一戰後期德國盡管在軍事上取得了一些戰術勝利,但沒有達到速勝的目的,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最終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這對資源有限的德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C. 美國的參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它最終改變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的力量對比和戰略形勢。盡管美國對參戰所作的准備很不充分。美軍對於1917 年的戰局還不能立即產生明顯的影響,但美國深厚的經濟實力和眾多的人力,使美國成了協約國集團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廠。到1918年,協約國不論是在兵力上還是在經濟實力上都佔了絕對的優勢。

下面回顧一下1918年的一戰進程: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經過3年多的戰爭,交戰各國的戰爭資源已經到了枯竭的邊緣。但是,雙方都不願意在於己不利的情況下停止戰爭,於是加緊准備,企圖給對方以最後的致命打擊。

1918年初,德國利用暫時的有利形勢在西線發動了最後的攻勢。德軍第一次進攻是3月21日開始的,到7月17日為止,德軍一共在西線連續發動了5次進攻,但都未能完成1918年戰局計劃。盡管德軍的進攻使英法軍隊遭到很大損失,數度在寬大正面上突破英法軍隊的戰術防禦地幅,但戰術的勝利反而拉長了德軍戰線,使德軍態勢進一步惡化。5次進攻並使德軍損失了100萬人,德軍的力量又遭到了削弱,其兵源已近於枯竭。

到1918年夏季,英、法軍隊與源源開到的美軍一起,發起了對德軍的反攻。協約國的總攻給了德軍以最後的致命打擊。9月29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向德皇表示:必須立即簽訂停戰協定。10月3日,德國組成新內閣,向美國請求停戰。11月3日,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簽訂停戰協定,並隨即陷入崩潰,從而又使德國失去了最主要的盟國。在此之前,保加利亞、土耳其也已經向協約國投降。德軍本身已經無法再打下去,11月3日基爾海軍起義,11月7日巴伐利亞爆發革命。11月8日,德國停戰委員會首次同協約國軍總司令福煦接觸。11月11日,德國正式與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

停戰協定規定:
德國從所有侵佔領土撤出軍隊、交出大量戰爭物資,包括5000門火炮、2.5萬挺機槍;交出公海艦隊的全部艦艇和全部潛艇等。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是怎麼失敗的

一戰德國戰敗原因:

A. 首先,從大的方面講,德國、奧匈帝國等同盟國發動的是侵略戰爭,失道寡助。

B. 其次,一戰後期德國盡管在軍事上取得了一些戰術勝利,但沒有達到速勝的目的,戰爭進入膠著狀態,最終變成曠日持久的消耗戰,這對資源有限的德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C. 美國的參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事件,它最終改變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的力量對比和戰略形勢。盡管美國對參戰所作的准備很不充分。美軍對於1917 年的戰局還不能立即產生明顯的影響,但美國深厚的經濟實力和眾多的人力,使美國成了協約國集團的兵源基地和兵工廠。到1918年,協約國不論是在兵力上還是在經濟實力上都佔了絕對的優勢。

下面回顧一下1918年的一戰進程: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經過3年多的戰爭,交戰各國的戰爭資源已經到了枯竭的邊緣。但是,雙方都不願意在於己不利的情況下停止戰爭,於是加緊准備,企圖給對方以最後的致命打擊。

1918年初,德國利用暫時的有利形勢在西線發動了最後的攻勢。德軍第一次進攻是3月21日開始的,到7月17日為止,德軍一共在西線連續發動了5次進攻,但都未能完成1918年戰局計劃。盡管德軍的進攻使英法軍隊遭到很大損失,數度在寬大正面上突破英法軍隊的戰術防禦地幅,但戰術的勝利反而拉長了德軍戰線,使德軍態勢進一步惡化。5次進攻並使德軍損失了100萬人,德軍的力量又遭到了削弱,其兵源已近於枯竭。

到1918年夏季,英、法軍隊與源源開到的美軍一起,發起了對德軍的反攻。協約國的總攻給了德軍以最後的致命打擊。9月29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向德皇表示:必須立即簽訂停戰協定。10月3日,德國組成新內閣,向美國請求停戰。11月3日,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簽訂停戰協定,並隨即陷入崩潰,從而又使德國失去了最主要的盟國。在此之前,保加利亞、土耳其也已經向協約國投降。德軍本身已經無法再打下去,11月3日基爾海軍起義,11月7日巴伐利亞爆發革命。11月8日,德國停戰委員會首次同協約國軍總司令福煦接觸。11月11日,德國正式與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

停戰協定規定:
德國從所有侵佔領土撤出軍隊、交出大量戰爭物資,包括5000門火炮、2.5萬挺機槍;交出公海艦隊的全部艦艇和全部潛艇等。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⑸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原因

1、馬恩河戰役,德國沒有取勝,沒有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將戰爭拖入了長時間的消耗戰。德國國內資源有限,無法支撐長時間的戰斗。
2、凡爾登戰役德法雙方投入了近兩百萬兵力,傷亡人數共計達七十多萬,德軍並沒有攻下凡爾登,失去佔領巴黎的機會,在這一戰役中耗盡了元氣並節節敗退。凡爾登戰役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戰役和轉折點。
3、. 美國的參戰,最終改變了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的力量對比和戰略形勢。美國深厚的經濟實力和眾多的人力,直接導致協約國的兵力和經濟實力上佔了絕對的優勢。
4、義大利的搖擺不定。義大利人於1915年5月22日對奧匈帝國開戰,到了1916年8月28日,義大利落井下石,對德宣戰,同盟國瓦解。

總之,德國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它想通過武力進行崛起,從而達到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嚴重損害了英、法、俄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戰爭無法避免。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除塞爾維亞等少數國傢具有民族解放和自衛的正義性質外,其他都是非正義的。德國想通過武力崛起,悍然挑起戰爭,首先在道義上就輸掉了,成為最終的失敗者也是不可逆轉的。

⑹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的原因

19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經過3年多的戰爭,交戰各國的戰爭資源已經到了枯竭的邊緣。但是,雙方都不願意在於己不利的情況下停止戰爭,於是加緊准備,企圖給對方以最後的致命打擊。

1918年初,德國利用暫時的有利形勢在西線發動了最後的攻勢。德軍第一次進攻是3月21日開始的,到7月17日為止,德軍一共在西線連續發動了5次進攻,但都未能完成1918年戰局計劃。盡管德軍的進攻使英法軍隊遭到很大損失,數度在寬大正面上突破英法軍隊的戰術防禦地幅,但戰術的勝利反而拉長了德軍戰線,使德軍態勢進一步惡化。5次進攻並使德軍損失了100萬人,德軍的力量又遭到了削弱,其兵源已近於枯竭。

到1918年夏季,英、法軍隊與源源開到的美軍一起,發起了對德軍的反攻。協約國的總攻給了德軍以最後的致命打擊。9月29日,興登堡和魯登道夫向德皇表示:必須立即簽訂停戰協定。10月3日,德國組成新內閣,向美國請求停戰。11月3日,奧匈帝國與義大利簽訂停戰協定,並隨即陷入崩潰,從而又使德國失去了最主要的盟國。在此之前,保加利亞、土耳其也已經向協約國投降。德軍本身已經無法再打下去,11月3日基爾海軍起義,11月7日巴伐利亞爆發革命。11月8日,德國停戰委員會首次同協約國軍總司令福煦接觸。11月11日,德國正式與協約國簽訂了停戰協定。

⑺ 實力強大的德國在一戰的時候為什麼還是輸了

在一戰前,德國的老鄰居法國,被公認為是歐洲境內陸軍第一牛的國家。而英國的海軍,就不用多說了吧。在當時來說,把全世界的海軍力量加起來和英國海軍對比,能打得過英國嗎?再看看此時的德國。僅僅拿陸軍對比法國稍微有點優勢,但海軍實力雖然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但實力遠遠不如英國,但是德國是一個敢拚命的傢伙。為了能夠打贏這場戰爭,他們居然瘋狂地動員了五百萬德國人民加入了這場戰爭。還花費了一千六百多億馬克來作為這場戰爭的前期預算。而且他背後還有一個捅刀子的奸商,那就是喜歡躲在戰爭後面發橫財的美國。綜上所述:德國的海軍干不過英國,陸軍能夠和法國打個平手,而經濟上又不是美國的對手。即使這樣,一戰時德國依然能把這場戰爭打得如此驚心動魄。



在一戰結束之後,德國不但接受了令人發指的,各種苛刻的不平等條約,國土也支離破碎。搬起一戰這塊石頭砸的不只是自己的腳,連腦袋都被德國自己給砸傻掉了。而作為一戰的延續,德國如果能在短短的時間內發展那麼好,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想,對德國了解更深的讀者會給出問題的答案的。

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會戰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納粹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

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懷著對這個問題的濃厚興趣,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與書籍,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思考,總結出了希特勒(或者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的十多個方面的失誤,然後在二戰專業論壇帝國師論壇,向眾多志同道合的專家或二戰軍事愛好者進行了請教或共同的探討。本文是根據最終的得票數統計,總結出來了二戰中納粹德國的十大錯誤:

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者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⑼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會戰敗

客觀:德國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6�1馮�6�1施利芬專門對德國的兩線做戰寫出了著名的「施利芬計劃」。「施利芬計劃」假設德軍面臨兩線作戰,即東線和西線。因為俄國不可能很快擊敗,所以他計劃首先要在西線集中大量兵力,迅速通過比利時和荷蘭,以側翼的移動擊潰法國。考慮到俄國的原始鐵路系統會造成蝸牛般步伐的動員,他只在東線安排10個師以推遲沙皇部隊的前進,直到法國被壓倒為止。這一戰略計劃還包括一支十萬人的英國遠征軍「和法國人協同作戰」在內。
在進攻法國時,他計劃以距離巴黎178英里的德國邊境城市梅斯為樞軸。由重兵(79個師)組成的右翼,將以閃電戰經過比利時進入法國,後面馬上由戰時後備軍之類的第二後備軍跟上來。由8個師組成的較小的左翼,將留在法德邊界。象一扇巨大的旋轉門一樣,德國人在這個繞著樞軸旋轉的運動中,將一直橫掃到法國沿海地區,從北面、西面和南麵包圍巴黎,然後轉向東面。
他在退役後繼續完善其計劃,要求進一步削弱左翼兵力,加強右翼力量。這是因為,如果法軍離開他們的洛林要塞,將左翼德軍趕向萊茵河,這樣就更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東進的右翼將從後麵包抄法國人。法軍一開始向德國推進得越深,將會發現他們處境越發被動。
施利芬計劃,在兩次世界大戰都被德國使用,然而,兩次都對計劃進行了嚴重的修改,使得施利芬計劃完全畸形。當然施利芬計劃也存在不足,他沒能考慮到當時的補給條件,還有政治問題,比如:荷蘭,比利時,若中立怎麼辦?
就一戰而言,在東線,俄國領土雖大,但是經濟落後,國民生活落魄,德國因為有奧匈帝國為同盟,這更為德國減輕了東線負擔。西線,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英法兩國實力在全球已有所下降,德國經過普法,普奧等戰爭得到統一,經過發展實力迅速增長,已經能和英法抗衡。所以一戰,同盟與協約這兩大軍事集團的實力是相當的,事實上,兩集團在戰爭前期與中期都只能打戰壕戰,不能把對方的防線大規模攻破。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1917年3月,俄國因為本身經濟薄弱,外加3年戰爭使得國民無法生活,人們對沙皇制度極其不滿,沙皇被推翻,建立了臨時政府。11月,列寧推翻臨時政府,建立蘇維埃,隨後退出戰爭,對德國割地賠款。這時,整個戰局對同盟國有利,同盟國士氣高漲。因為共產黨在俄國的勝利,德國共產黨也開使了行動,事情驚人的相似,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被迫退位,1918年11月11日,德國政府宣布退出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即結束。這個時候戰線上的同盟國軍隊還正在一次又一次的對協約集團進行攻擊,而英法聯軍只能苦苦等待美國人的到來。
所以說,一戰的失敗,德國人沒有輸給協約國,而是自己人在背後捅了一刀。

⑽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戰敗

總的來說是因為美國的參戰
本來美國參戰前雙方互有攻守
德國奧匈固然快支撐不住
英法國內經濟一樣幾乎崩潰
而在俄國十月革命退出大戰後同盟國甚至占據了優勢
可惜威廉二世那個白痴非要挑戰美國人的耐性
一次又一次的攻擊美國船隻
最後導致美國參戰
很快百萬美軍和大批物資就加入了協約國陣營
必須承認一點
單純拼消耗的話世界上沒什麼國家能贏美國
當時美國一國的工業就幾乎和整個歐洲相當
佔全世界百分之四十還多
這樣一個國家加入對德作戰
德國的失敗已經是定數了

閱讀全文

與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打輸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