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中德國的「狼群」戰術是如何被打敗的
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勝利,盟軍的心理戰術功不可沒
狼群戰:血染大西洋
1936年初夏,德國海戰專家鄧尼茨講授了他的「狼群」潛艇戰理論:狼群一般分散尋找食物,這可以增加發現獵物的機會。如果一隻狼發現了獵物,它總是先用嗥叫召來同伴,然後跟蹤,待出現最佳地點和捕獵時機時,群狼才會群起而攻之。於是,「集團攻擊,狼群戰術」便成為二戰期間德國潛艇部隊對付盟軍運輸船隊最有效的戰術。
1939年9月3日晚,距英法宣戰後僅12小時,德軍U-30潛艇便擊沉了一艘滿載1400名乘客的英國客輪「雅典娜」號。10月14日,另外一艘潛艇秘密潛入英國斯卡帕灣,擊沉了名噪一時的英國戰列艦「皇家橡樹」號,全艦883名官兵全部犧牲。德國潛艇部隊的不凡戰績,迅速改變了希特勒對潛艇部隊的偏見,他極具煽動性地鼓勵鄧尼茨:「讓日耳曼的海軍絕無障礙地、快樂地行駛在大西洋上!」
德國佔領法國後,將法國的西海岸和比斯開灣的各港口改造成德國的潛艇基地。開足馬力的德國潛艇生產線也已經生產出一批新型潛艇交付部隊使用。「狼群戰」這時步入了它的最輝煌時期。
德國誕生了以單艇攻擊作戰為代表的普里恩、舍普克和奇默爾三位「王牌艇長」。「狼群」戰術一時間所向披靡。德國潛艇最高攻擊紀錄是在兩天內擊沉盟國38艘商船。1942年,德國「狼群」達到了擊沉盟國商船的最高峰。全年共擊沉商船1160艘,總噸位達630萬噸,而自己的損失率卻不到7%。英國首相丘吉爾不得不承認:「鄧尼茨的『狼群』是惟一使我感到害怕的部隊。」
面對「狼群」的橫行肆虐,盟軍也有針對性地做了反擊。1943年1月,盟國舉行會議決定:首先盟軍要改進雷達,防止德軍潛艇截聽信號;其次要增加航母護航,用艦載飛機保證運輸船隊的安全;三是運用新技術和新戰術。4月28日,鄧尼茨派出的3支「狼群」准備攻擊英國的「ONS-5」船隊,但運輸船隊及時得到了護航機群的保護,使德國潛艇無法協調行動,失去了攻擊機會。自此,「狼群」普遍遭到護航艦和商船自衛武器的猛烈反擊。
1944年6月,盟軍實施諾曼底登陸,德國海軍士氣一落千丈,「狼群」戰徹底失敗。
B. 二戰時期諾曼底登陸時德軍為什麼被盟軍打得措手不及
因為盟軍數量上壓制德國,德國完全處於守勢,同時德國沒有制空權,整個諾曼底登陸德國只有有限的飛機。盟軍的戰略欺騙起到了效果
C. 感覺二戰時的歐洲戰場盟軍基本上是靠這么幾個才打敗德國的
德國之所以戰敗的原因:
1、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有歐洲十字路口之稱,所以德國毫無戰略縱深可言。從戰略位置上說德國的敵人可以從3個很大的戰略方向進行進攻。德國很容易腹背受敵,德國在戰略位置上的劣勢很顯而易見。加上德國領土面積較小,資源嚴重匱乏。所以德國在戰爭物資生產上造成了很嚴重的問題。
2、大家都知道,戰爭比的就是一個國家的科技,工業,軍事上的實力。而德國的科技雖然很先進,但還沒發達到可以徹底抵消德國在地緣上的劣勢。因為德國的戰略縱深很小,所以德國的工業基地和容易被敵人攻擊,在二戰中後期英美空軍大規模的對德國的工業基地進行不間斷的毀滅性轟炸,導致了德國的工業產能大幅下降。照成了軍備物資嚴重匱乏,致使德國在坦克,飛機,潛艇等主要裝備上和同盟國的對比完全失衡,軍隊在戰斗裝備的數量上完全處於劣勢。
3、德國沒有研製4發動機的大型轟炸機。德國沒有研製4發轟炸機是一個嚴重的失誤,很多人在研究二戰德國史時往往忽略了這個問題,他們認為有沒有4發轟炸機對戰局的影響不是很重要。其實4發轟炸機與2發轟炸機在航程與載彈量相比是質的飛躍。4發轟炸機載彈量是2發的兩倍還多,航程更是比2發轟炸機遠上很多。由於德國沒有研製4發轟炸機,導致不列顛空戰的失利從而導致了二戰形勢的根本改變(如果不列顛空戰是德國勝利,二戰的結果將發生根本的改變)。而2發轟炸機對俄國的烏拉爾工業區的攻擊太有限了,導致在1942年一年的時間中德國盡然沒有對俄國的工業基礎照成很大的損失,對德國軍隊的榮譽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4、戰略失誤多。還未搞定英國就打蘇聯導致德軍兩線作戰。沒有管好小日本,要小日本去捅了馬蜂窩(美國),導致德國真正的與世界為敵了。
總的來說德國戰敗的原因很多,但絕對與德軍的戰斗素質和指揮官的指揮能力無關。德軍的戰斗素質和指揮官的指揮能力在當時絕對是最強的。
D. 二戰盟軍是採用哪種護航方式,打破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的
1939年9月英國對德宣戰後,德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在大西洋海域對英國的海上艦船進行了瘋狂的襲擊活動,一度曾使英國的海上運輸陷於癱瘓。為了擺脫德國潛艇的襲擊,英國船隊最初採用了分散航渡的方式,艦船以單獨行動為主,以減小目標被暴露的可能性。
如果依照上述兩條規律,可以使英國船隻被擊沉的危險性趨向於船隊數目(批次)與船隊規模(隊船數)之比。例如,將100艘船隻編成5個運輸隊,每隊20艘船隻,被擊沉的危險性為5/20,也就是1/4。而將這100艘船隻編為一隊時,其被擊沉的危險性只有1%。兩者相比較,前者比後者的危險性要大24倍。
在這條原理指導下,英美兩國立即改變了原來的小規模護航方式,採用了集中航渡和集中護航的方式。經過實戰檢驗,不僅充分證明了這位數學家提出的概率論法則,而且還發現運輸船隊規模越大,所需護航軍艦數量相對越少的道理,丘吉爾利用科學家打贏了一場海戰,概率論戰勝了潛艇戰,成為世界海戰史上的一段美談。自此以後,大規模護航船隊的方式,也就成了各國海上運輸對付潛艇封鎖的一條基本戰法,並沿用至今。
E. 二戰中盟軍戰艦怎麼戰勝德國潛挺的
實力對比二戰英國:在數量上主力戰艦和航空母艦的數量占絕對優勢。德國:戰艦是英國的1/3或1/4。航空母艦到戰爭結束時只有2艘沒有參加任何戰斗。英國:在質量上英國戰艦在有一定的速度優勢。德國:德國戰艦在防護能力,火控系統,火炮威力上占較大優勢。英國:在造艦能力上要高於德國。這是保證在數量上壓倒德國的重要保證。德國:由於德國陸軍的需要,主要工業能力都用由生產陸軍裝備。少量用於海軍需要。現代中國和美國:在數量上主力戰艦和航空母艦,美國有絕對優勢。在質量上防護能力,火控系統,綜合攻擊能力上美國有絕對優勢。中國只有極少量軍艦有能力威脅美國軍艦。在造艦能力上美國的造船能力和數量上高於中國。並有建造各種大型軍船的經驗。海軍戰術英國:由於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海軍主要以圍殲德國主力艦隊為目標。並迫使德國海軍不敢離開德國海岸作戰。德國:主導思想是盡可能的不於英國海軍正面對抗。以攻擊和破壞敵特資運輸線。偷襲英國小規模艦對為主。戰果英國:在多次圍殲海戰中,擊沉了德國的多艘主要戰列艦。包括俾斯曼,提爾比磁,德意志號等。使德國海軍再也沒有能力於英國主力戰列艦對抗的能力。只能縮在德國軍港中。德國:雖然,失去了多艘主力戰列艦。但利用優勢的火控,和防護能力也擊沉了包話英國旗艦胡德號在內的多艘無畏級戰列艦,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國的U型潛艇。德國在二戰一共生產了上百艘U型潛艇。給英國和美國的商船和各型軍艦以重大打擊。擊沉的戰列船、航空母艦和商船總數佔到了英美兩國海軍戰爭損失的80%以上。雖然二戰後期,聲納裝備的更新使U型潛艇的損失增大。但戰後統計潛艇和被潛艇擊沉的船隻總數比是1:6多!
F. 1945年盟軍打敗德國的因素
美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國,蘇聯在1937年完成二五計劃後超過德國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工業國,英國則是排位第四的工業國。德國作為一個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人口都只能算是中等規模的世界第三工業國同時挑戰老大,老二和老四。被人家群毆致死的結局早就註定了。
德國位居中歐平原,如能遵循和平方針,則這個天然的地理位置就變成了優勢,可以坐居中央,溝通南北,連接東西,利用德國的科技優勢和工業產能令世界矚目。但是一旦鬼迷心竅,走上對外擴張侵略的不歸路,則這個地位馬上就變味為顧此失彼的四戰之地了。西有千年世仇-法國,東有斯拉夫龐然怪獸-俄羅斯。從德意志第二帝國統一後,德國始終無法擺脫東西兩線作戰的夢魘。一戰敗於兩線作戰的消耗。二戰一開始,利用蘇聯和英法之間的互相拆台和算計,德國一度暫時擺脫了這個困境,利用時間差終於成功地實現了老施里芬的完美計劃擊敗法國,讓其出局。
但是德國作為一個傳統大陸國家,是搞不定擁有海上霸權的英國。空有幾乎整個歐陸的德國此時陷入拿破崙昔日的陷阱。海洋被英國封鎖,從總體上,德國依然處於內線作戰。最後面對英國的不屈不撓,無計可施的德國如同的了失心瘋一樣破罐破摔地撲向北極熊了。於是在冰天雪地里,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開始了殘酷的相互毀滅。德國所最引以為豪的陸軍精華幾乎都在俄國賠光了。
美國的參戰就已經宣告了德國Game over。往後都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哪裡算了。都是徒勞無益地垂死掙扎了。美軍在陸地上剛一開始並沒有給德國造成太大的威脅,但是美國空軍的戰略轟炸確實讓德國變成人間鬼域。可以說蘇聯讓德國人把血流干,而美國則讓德國的工業和生產徹底被清零。雖然希特勒如同中了彩票一樣幸運地得到斯佩爾這個出身建築師的管理大師擔任軍工部長,讓德國的軍工生產如同迴光返照一樣成倍地病態增長。但是迴光返照畢竟只是迴光返照,到了1944年,盟軍解放法國,逼近萊茵河。盟軍先是轟炸軸承廠,讓德國的坦克生產一下在趴下了。緊接地煉油及合成工業被清除,德國的飛機再也上不了天。德國的天空幾乎成為盟軍飛機自由馳騁的訓練場。雖然在斯佩爾的領導下,德國工業機器還是在艱難地運轉著。最後麥克納馬拉這幫子的出身哈佛等長春藤名校,被軍方從福特等大企業中徵召來的所謂美國的藍血精英們,一下子發現了德國的死穴-交通,越是從1944年7月開始,盟軍的上萬架對德國及其佔領區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網路進行了為期2個月的史無前例的大轟炸。於是本來是為了規避大轟炸而疏散的工業由於交通破襲站而徹底地七零八落了。
1944年9月底,斯佩爾面如死灰地向希特勒報告:德國已經戰敗了。
G. 納粹德國最後的垂死掙扎,是如何被盟軍戰勝的
1944年12月,反法西斯戰爭持續6年,終於取得了勝利,靠的是盟友之間的團結互助,在一次次的困難下,贏得了黎明時刻,但是這個過程確實漫長的,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出乎意料的,每當獲得一次的勝利,總會伴著噩耗的來臨。
其實,早在突破巴斯托尼的時候,德軍等人已經對繼續戰爭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主導軍已經葬送了一大批生力軍,而這場戰爭換來的,是蘇聯等的軍隊加快了取得戰爭的勝利,占據了主導的地位。最終希特勒,也迎來了他該有的審判。
H. 盟軍對德國石油工業是如何進行打擊的
1944年7月4日,英戰略轟炸機部隊作戰部長巴夫頓空軍准將告訴英空軍參謀長波特爾,英國轟炸航空兵已開始對德國的蓋爾森基興、斯特克拉德、韋瑟爾、漢堡等城市的石油目標進行轟炸,其中大部分作戰行動是由為數不多的「蚊」式飛機實施的。僅有兩次作戰行動規模較大,每次都出動了近300架重型轟炸機,共投彈1000餘噸。其中,第一次作戰行動是在1944年6月12日夜間進行的,英國轟炸航空兵出動了294架重型轟炸機,突擊了德國蓋爾森基興的諾斯頓工廠,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使其產量急劇下降。6月18日,這是美軍第8航空隊第一次深入德國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作戰。這一天,第8航空隊的3個轟炸師幾乎傾巢出動,總共有378架重型轟炸機參加了這次行動。其中,第1轟炸師的146架B—17重型轟炸機和第3轟炸師的88架B—17重型轟炸機分別轟炸了漢堡和漢諾威的煉油廠,共投彈581.5噸。在6月的最後10天里,美第8航空隊又出動重型轟炸機521架次,突擊了德國的魯蘭、不來梅、博蘭等地的合成石油工廠,還突擊了蒙特巴蒂爾和達格尼兩地的油庫。
1944年下半年的前3個月里,盟軍逐步加大了對德國石油工業的打擊力度。美第8航空隊在7月7日、18日、28日和29日,先後突擊了德國的盧茨肯多夫、哈雷、博蘭、梅澤堡、萊比錫、基爾、不萊梅等地的石油目標。整個7月,美第8航空隊、第15航空隊和英國轟炸航空兵投在德國石油目標上的炸彈共計2.1萬噸。盟軍對德國石油工業規模日益增大的突擊使德國合成石油產量急劇下降。7月份德國氫化法和費化法合成石油產量只有8.6萬噸,僅及1944年頭4個月平均月產量的1/4。
在兩個月內,盟軍投在德國石油工業目標上的炸彈總計為3.7萬噸,致使德國合成石油生產狀況進一步惡化。9月份,德國氫化法和費化法合成石油產量與1944年頭4個月平均月產量相比,下降了92.2%。
美英空軍最初對奪取德國上空的戰略制空權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致使在戰略轟炸初期和中期的空中作戰中屢遭挫折。隨著經驗教訓的不斷積累,他們逐步重視戰略制空權的作用,但所採取的主要措施也僅限於突擊德國的飛機製造工業,且收效甚微。只是在美英對德國合成石油工業實施戰略轟炸後,才使美英戰略航空兵收到出乎意料的戰果。美軍對德國氫化法合成石油工廠的轟炸,很快就使德國空軍航空汽油的供應嚴重惡化。在對石油目標轟炸前的5個月,德國航空汽油平均月產量為16.8萬噸,遭轟炸後的7個月的平均月產量降到2.99萬噸,下降了82%。
施佩爾在7月28日給希特勒的報告中就已經提及,「如果對合成石油工廠的空襲繼續進行,敵人像現在這樣成功地節制我們的航空油料的生產,那麼,到9月或10月空軍按計劃使用將是不可能的。」事實正是如此。從1944年秋季起,德國的戰斗機對美英的轟炸機已無法進行有效的抗擊。它們只能按兵不動、積蓄油料,間隔幾日才能出動一次。油料短缺使德軍飛行員的訓練也受到極大影響,訓練水平大大下降。他們每周分配到的油料只夠飛行1小時,致使德軍新飛行員的補充日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