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文化特徵
德國企業文化特點
在國際市場上,德國製造和德國標准通常代表著高品質,是消費者可以完全信賴的。在這方面,就連一向以高品質取勝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風。對於這種現象,日本經濟學家進行了潛心的研究。根據相關的研究成果,日本經濟學家認為,德國企業的高質量產品主要取決於德國企業的高質量的文化。與其他國家的企業文化相比,德國企業文化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1.縮短工時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30年中,德國工人的工時已經減少了500小時。在工資和工時關繫上,德國是工資不斷上升、工時逐漸減少;日本盡管工資高,但工時卻相當長;英國、美國雖然工時也在減少,但遠不如德國明顯。
2.高附加值經營
比較日本和德國兩國的貿易品種單價就可以發現,在機器設備和汽車方面,兩國價格相差2至4倍。日本出口的往往是大路貨,而其他國家從德國買入的卻是清一色的高級產品。德國的實踐證明,高附加值經營的關鍵是高度專業性,促其形成的因素有文化、國民性、思維方法等。具體體現在管理上,就形成了德國特有的技師制度。具體體現在研究開發上,就是集中優勢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領域,從而產生非凡的獨創性和獨特性。技師制度和研究開發中的獨創性是德國企業通常採用的兩種方法,這也是德國經濟持久強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3.雙重教育培訓制度
在教育培訓制度方面,德國通常實行雙重教育培訓系統,形成學校教育和工廠企業教育培訓雙重機構。德國教育系統的特色十分鮮明,有七至八成的學生在十五六歲時就已區分各自的主攻方向,確定了自己一生的努力目標。由此產生的高度專業性也就成為德國工匠卓越技術的源泉。從世界范圍來看,技師制度的確是德國特有的一項制度。以小汽車為例,組裝完成的汽車從生產線上出來時,技師就上場工作了。整個裝配工作的三分之一是由德才兼備的技師親自處理的收尾工序,其產品的質量自然有了絕對的保證。盡管日本的汽車品質非常高超,但卻始終難以超越德國汽車的水準,關鍵原因正在於此。因此,雙重教育培訓制度下形成的技師制度確實是德國企業文化的一大亮點。
4.注重創新研究開發
長期以來,德國企業高度重視開展創新活動,並為此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目前,德國研究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2.9%,位居世界前列。德國人始終相信一句話:真正決定企業未來的前途命運的應當是研究與開發,而不是別的不能人為把握的什麼客觀因素。不管經濟如何不景氣,德國企業始終不削減開發費用。事實證明,德國企業的這種戰略眼光確實是非常高遠的。在研究中重視高度的獨創性和高度的專業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創造潛力,這正是德國研究與開發體制的一大長處。
『貳』 德國人的性格特點是怎麼樣的
一、德國人的性格:
德國人的性格特點是:嚴肅、保守、自省,在做生意時小心謹慎。德國企業管理者和中國的民營企業家極為相似,都很節儉,善於運用資源,所不同的是他們更懂得享受生活。
德國人在世界史上留下的筆跡總是那麼凝重而深刻。這個民族有著嚴謹、冷靜而內斂的民族性格。他們以樂於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種規章和制度並引以為豪。事實上,精確而合理的種種安排總是能讓德國社會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穩步前進。
即使在遭受外部環境的巨變之下,德國人仍然能保持著一種本能的坦然。在德國,人們視遵紀守法為最高倫理原則,人們普遍存在著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歷史淵源的,與德國經典哲學文化傳統有著直接的關系。
二、並不是所有德國人都是這樣。
德國確實是個優秀的國家,卻並非像中國的某些段子手說的那樣完美。在德國長期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德國也有食品造假丑聞,房價也在上漲,大型活動後一樣會有垃圾滿地的情況,也一樣發生過踩踏事件。德國人的閱讀能力和習慣也並非像報道的那樣好。
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有近1/10的人是文盲。遺憾的是,這類信息雖然會讓畫面變得完整,但也讓其變得復雜,不便於講述,自然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於是,德國神話就這么誕生了,並被不知情的網民廣泛傳播。
中國人偏愛神化德國的原因:
一、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有這方面的心理需求。
1、首先,我國的歷史教育突出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所遭受的各種屈辱,這固然有助於培養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但同時也銷蝕了中國下一代的文化自信。
2、其次,改革開放以來的現代化過程是一個不斷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偏重介紹西方的先進經驗。這讓中國社會取得巨大進步,但同時也將西方發達國家塑造為楷模,並深深嵌入中國人的深層心理意識,成為滋生崇洋媚外心理的土壤。
3、再次,製造和傳播德國神話既能宣洩對當前現實的不滿,還能通過指明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增強個體存在的現實感和社會參與感。
二、德國確實是個優秀的國家,符合喜歡尋找榜樣的中國人的口味。
1、德國沒有美國充當世界警察所帶來的政治累贅,也因為深刻反省二戰罪行清除了納粹歷史的包袱。嚴謹、認真、誠實、可靠、守時、講求秩序和原則等國民性格讓德國人深受歡迎。
2、德國人在哲學(康德)、文學(歌德)、社會學(韋伯)、科學(愛因斯坦)、教育(洪堡)、音樂(貝多芬)、運動(足球)等領域取得的成就,以及企業(賓士)在全球提供的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等,幫助德國贏得世人尊重。在2014年BBC的全球民意調查中,德國被評為「對世界具有最積極影響的國家」。
中國固然需要自我批判的精神。但是,中國不應該繼續塑造甚至編造西方神話來自我矮化,這不僅不利於中國社會的進步和革新,反而容易讓國人繼續在心理意識上甘為西方的附庸。隨著中國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逐漸從邊緣走入中心,我們應該有意識地拋棄西方比中國好,重建文化自信。
『叄』 德國人比日本人更受人們尊重。 因為這兩個國家都侵略過很多的國家,但德國人知道錯,並且改正錯誤。
日本的老百姓都是好人,他們也不願意戰爭打仗,但是他們是在日本天皇的統治威脅逼迫下無奈的投入戰爭做了在日本天皇一手製造的戰爭中充當了天皇的犧牲品。
『肆』 為什麼說德國人的素質高
嗯 其實說德國人素質高是在西方來說吧。在中國肯定不是。他們很愛干凈,屋內絕對的干凈,我有個德國朋友他在馬路上吃蘋果找不到垃圾箱,他直接把蘋果核給吃了也絕不會扔在路邊。他們很尊重人比較在意自由的個人空間
『伍』 希特勒為什麼這么受德國人尊重1
因為一戰失敗,德國被迫簽訂《凡爾賽條約》要支付戰爭賠償,德國經濟陷入困境,德國民眾怨聲四起,希特勒當權後,開始發展經濟解決失業,然後努力擴軍,並且撕毀凡爾賽條約,他雖然發動戰爭,侵略他國,但他作為德國領導人,他所做的一切不過是為了使受壓迫的德國站起來,所以從德國人的角度看他沒有錯,他為了政治甚至不結婚,最後他失敗了但是他沒有聽從他人意見逃走而是留下同柏林共存亡,就像他自己說的,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我知道明天全世界都會因為我戰敗而責備我,可又有什麼呢?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所以他被描述成魔鬼。
『陸』 【情感情緒】為什麼在德國技術工人受到尊敬,而中國就會被白領瞧不起呢
得益於德國完善的薪酬制度和社會福利,最重要的是工會能夠很好的為工人爭取權益,工人能夠專心從事技術鑽研。另外一點德意志民族重視實效不論出身,而中國人恰恰相反重視面子,看中關系。另外,德國完善的技校教育是這個國家工業發展的重要的基石,技術工人的薪水甚至超過白領,工休福利也非常不錯。
其實,不只是德國技術工人受到尊敬,在西方其他國家基本都是這樣,亞洲日本,韓國都是這樣,就中國算是個另類。
『柒』 二戰中為什麼德軍有那種頑強不屈的精神,讓對手尊敬
雖然是壞人,是兇殘的法西斯,但他們有一種精神,就是為國而戰,只是他們的首領太殘暴了,而他們只能愚忠,他們就受的那種教育,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雖然是邪惡一方,但這種為國而死的愛國情懷是讓人敬佩的!他們不僅體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而且也體現出了軍人的天職!所以就即便是邪惡的一方,但值得對手尊敬!他們也是英雄!只是他們的首領太邪惡了!他們受了那樣的教育!如果他們的首領不是邪惡的人的話,那他們也是一條條鐵骨錚錚的正義的好漢!所以值得尊敬!我尊敬他們!
『捌』 德國這個國家怎麼樣據說德國人特別善良
我沒去過德國,但我從書中對她有些了解
如果說美國是經濟強國的話,德國就是文化強國。德國的文化相當強悍,然後德國人做事情態度很認真,也很少有插隊,闖紅燈等不文明現象
『玖』 德國文化很受關注,你知道為什麼嗎
德國出哲學家,像尼采、叔本華、馬克思、康德、費希特、胡塞爾等,都來自德國。為何德國盛產哲學家呢?這跟它的文化環境和民族性格關系密切。除了哲學家,德國還有很多文學家作家,比如托馬斯·曼、歌德、里爾克、海涅、赫爾曼·黑塞、席勒等,涌現了一大批傑出的作家。為何德國出現了那麼多的作家呢?這也跟它的文化環境和民族性格有關。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德國人對秩序和規則的嚴謹執行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一諾千金、簽了合同就必須執行、不能遲到,這些融入到德國人骨子裡的文明行為我們中國人真的應該好好學學。
總之,德國文化體現了德國人的性格和民族品質,他們對生活熱愛,對他人守時,對藝術、詩歌和哲學情有獨鍾。德國文化的巨大魅力正以一種無法阻擋的情勢影響和改變著世界的其他文化。對此,我們應該多學習德國文化中的精華,然後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強項。文化和文明的意義之一就是讓更多人覺醒,讓更多好的事物擴展發揚。
『拾』 二戰後德國獲得世人尊敬的原因
二戰中,納粹屠殺各族人民,尤其是猶太人,犯下滔天罪行。不過二戰以後的德國政府,是反納粹的各界人士組建的,對二戰的各種罪行都深刻反省並積極參加各種贖罪。而且德國戰後經濟騰飛,在二戰的廢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園,獲得世界人民的尊重!而日本不一樣,日本戰後由於美國的包庇逃脫了懲罰,其政府也是二戰的餘孽組成的,骨子裡帶有反動基因,不過是表面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且拒不認罪,篡改教科書,美化自己醜陋的形象,嚴重傷害受害國人民的感情。兩者相比,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