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後為什麼德國註定無法成為世界級大國
德國作為戰敗國有很多條約限制,所以經濟雖然發達但也不可以成為世界大國。
② 德國曾經也是強國,那麼它以後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嗎
德國是不可能再次成為超級大國了,但是成為一個強國還是沒有問題的。
之所以這樣說,首先就是因為德國自二戰之後就已經徹底的自廢武功了,當然並不是全部清除,而是德現在設立軍隊的目的僅僅是保障自己國家的安全和打擊恐怖分子。
而且作為世界第一的美國也不允許世界上出現第二個超級大國,所以就算德國能夠很好的發展出來,也要面對美國的圍追堵截和各種制裁。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德國已經被綁架在歐盟的這輛戰車上,雖然在這樣的聯盟中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但是對發展也是一種制約和掣肘。好處和壞處並存。
最後要說的是德國仍然是世界上的強國,雖然並不是超級大國,但是也絕對是一個一般國家的達不到的高度。經濟發展也在穩步進行。
③ 高度發達的德 日 為什麼不能成為世界大國
世界上的超級大國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遼闊的國土較大人口基數和豐富的資源,而德國日本都缺少這幾個特點,以上三個是國家組建強大軍事潛力的先決條件(注意是軍事潛力不是軍事實力二戰德國和日本都擁有巨大的軍事實力,但是依舊被美國和蘇聯耗死了),而且二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和日本都在各方面被限制,日本不允許有軍隊而且本土有美國駐軍,德國也有美國駐軍,而且也不能有過於龐大的軍事力量,而軍事力量是成為一個世界政治大國的先決條件。
④ 二戰後為什麼德國註定無法成為世界級大國
眾所周知,二戰初期,納粹德國的軍隊在歐洲所向披靡,不僅橫掃波蘭、法國等七國軍隊,還將英國遠征軍趕回不列顛,佔領了西歐廣袤而富饒的土地,一時主宰了西歐大陸;巴巴羅薩行動中,德軍再次憑借閃擊戰的利劍將蘇聯巨人刺得遍體鱗傷,其中基輔戰役更是戰史上空前絕後的合圍戰。到1942年,納粹德國發展到了頂峰,勢力范圍北到列寧格勒附近,南達北非,東至伏爾加河,西臨大西洋。
可僅僅三年後,德國便在西方盟軍和蘇聯紅軍的聯手打擊下土崩瓦解,德軍在東西兩條戰線上全面潰敗。在蘇聯紅軍越來越逼近的腳步聲中,帝國元首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中自殺,同他一手炮製的「第三帝國」化為歷史灰燼。
作為歐洲工業技術的典範和戰爭新游戲規則的開創者,為什麼德國的兩次大戰都註定以失敗收場?
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可謂是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希特勒缺乏戰略頭腦,不懂軍事卻喜歡越級指揮,導致德軍在戰場上失利;也有人說德國與義大利和日本這兩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結盟,尤其是「豬隊友」義大利各種拖後腿,導致德國被迫改變戰略部署。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這些答案雖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總有隔靴搔癢的感覺,並不能真正讓人信服。畢竟,戰爭不僅是武器層面的PK,更是背後綜合國力的激烈競爭。要解答德國因何戰敗這個疑問,雲石君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自然是德國地緣區位的劣勢。
從整個歐洲大陸的地緣格局來看,德國地處歐洲的「十字路口」,夾在東西歐兩大地緣勢力中間,周圍都是法國、英國、俄國等實力雄厚的老牌帝國主義國家。這種獨特的地緣結構,對德國形成了天然的限制,使其很容易陷入四面受敵的不利境地。
當然從現實層面來看,德國的處境或許還沒那麼糟糕。雖然夾在東西歐之間,但德國由於自身實力強大(一戰前德國經濟已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加上納粹集權體制的加持,也有機會改變——畢竟中國古代據中原討平四方的王朝不勝枚舉,所以中原也不是完全不利於成就大業。
為什麼二戰後的德國對納粹反思會如此徹底?這除了外力的強制與自身認識的變化,其實也與德國戰後的國情密不可分。與日本死不悔改,依然能逍遙快活不同,德國的國情決定了,它想繼續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無止境的懺悔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⑤ 為何德國發起了二次世界大戰,卻還是沒有稱霸歐洲
德國經過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分別戰勝了對方,實現了國家的統一,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統一之後的德國綜合實力迅速增長,國家綜合實力的增長使得德國不再滿足只當歐洲的霸主,而是希望當上世界的霸主,於是在1914年和1939年分別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不僅使得德國無法實現世界霸主的美夢,反而損失慘重,關系生存基礎的領土減少了三分之一。為什麼當時德國失敗的那麼慘重呢?
究其原因,是德國的戰略和地緣造成的,一戰時期,德國奉行「無限制潛艇戰」,把本來無心參戰的美國拉下水,正式美國的參戰扭轉了戰局。二戰時期,德國還沒打敗英國就進攻蘇聯,而且德國的侵略違背了多少國家的利益,破壞世界秩序。這是德國的戰略性失誤。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英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當時英國控制著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世界人口,各方面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德國。一旦英國和德國開戰,英國的屬地就會大力支持,是德國沒辦法抗衡的。普法戰爭英國沒有插手,但是隨後德國的崛起,成為實際上歐洲大陸的霸主,英國就坐不住了。之後還拉上義大利,三方麵包圍德國。還加強海防,將德國的艦艇困在海岸。
德國一戰後,受盡恥辱,一方面賠款,一方面積極發展軍事。爆發後,德國橫掃歐洲大陸,英國撤回本土。然而德國想攻佔當時的英國是基本不可能的。德國海軍至一戰後,一蹶不振,已經沒有辦法取得制海權。而德國的空軍主要是戰術性攻擊,對當時英國本土的工業破壞性叫小。當時德國在歐洲大陸軍隊也比較分散。其次,美國的幫助。美國為移民大國,很多都是歐洲諸國的後裔,他們為了求穩定,也會要求美國出戰。最後,德日的法西斯侵略違背了多數國家追求發展,破壞了世界民主秩序。你們怎麼看?
⑥ 二戰德國,為什麼沒有稱霸全球的野心和能力
1940年6月,法國投降。作為世界上幾個主要的工業大國之一,投降後的法國工業企業,幾乎“全須全尾”地被納入到了德國的工業體系,再加上西歐其他國家的工業實力,如今的德國在工業製造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實力更加雄厚。
這讓蘇聯統帥不安起來。他認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能給蘇聯帶來至少21個月的准備期,但僅過一年,在歐洲大陸只剩蘇、德兩國。不過,讓他略感安慰的是,德國會首先拿下憑海據守的英國。事情真的是這樣嗎?錯。
當然,兩國的價值觀有很大不同,作為意識形態上的對手,德國不可能與咄咄逼人的紅色蘇聯長期保持和平,這種矛盾是不可能調和的。說得難聽點,誰看誰都不順眼,打仗是唯一的解決方案,既然是打,就要趁德國強大的時候早打。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⑦ 為什麼德國無法成為世界級大國
一,缺乏底蘊,德國在歷史上影響力遠遠不及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航海大國,也不及將非洲建成自己「後院」的法國。
德國軟肋多了點,註定無法成為叱詫風雲的世界裡強國。但德國人不用悲觀,已經非常強了,而且德國人在全世界受到普遍尊敬
⑧ 發起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為何一直沒能成為超級大國
因為德國的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少,地理位置不優越等原因。德國雖然是發達國家,依靠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致使德國的工業得到了高速的發展,從而一躍成為發達國家。不過因為德國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中,因為戰敗從而導致經濟在一段時間內衰弱並且無法得到有效的發展,所以致使德國的工業一度停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因為德國採取了閃電戰的原因,所以當時德國不僅讓法國投降,同時還直接打到了蘇聯的莫斯科,雖然最後戰敗,但是當時德國的軍事實力擺在那裡。即便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蕭條,但是因為戰爭,德國的經濟迅猛發展,同時軍事實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隨後戰敗後,德國並沒有因此萎靡下去,反而抓住機遇發展機遇,德國的工業在世界來說是數一數二的。而德國在戰敗後能夠很快的恢復過來,並且因為國家資源充足,科技人才比較多,所以德國的重工業以及科技發展很快。即便如此,還是夠不上超級大國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