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為什麼機械那麼厲害是因為他們教育出人才嗎
德國為什麼機械那麼厲害?是因為他們教育出人才嗎?
德國機械製造業之所以是因為其內在的優勢所決定的:
(一)高科技創新戰略。去年,德國機械製造企業的研發投入達100多億歐元。(二)生產專業化。比如,洗滌設備製造公司「溫特哈爾特」專門製造賓館和飯店的餐具洗滌機,而不生產其它用途的洗滌設備。這樣專一的結果是,該公司成為餐具洗滌設備製造行業的全球領先者。(三)銷售全球化。在美英法日等國,都有這些德國企業的分公司,具體負責所在國的生產與銷售。(四)與顧客聯系緊密。比如,生產五金配件的「烏爾特」公司,除了要求員工保持與客戶的良好關系外,所有高層人員每個月至少也要拜訪一個客戶,直接了解後者對產品的意見。(五)德國嚴格、健全的質量認證和監督體系。(六)職業技術教育是德國振興的基石,也是德國製造崛起的秘密武器。(七)「德國製造」的高品質包括高績效、耐用、少量維護、設計優異等特點。
2. 為什麼德國製造和日本製造質量這么好
因為最初都是恥辱印記,而國內總是斷章取義的宣傳,造成了很多錯誤認識。
德國製造出現比日本製造早,源於20世紀初的英國。當時剛剛建國時間不長的德國低價出售工業製成品,一邊是低價傾銷一邊是質量低劣,所以英國專門要求德國出口英國的產品必須標注德國製造,證明這是劣質產品,是一種恥辱標記。一切隨著一戰德國戰敗,巨額賠償和戰敗條約制約以及國際制裁,德國只能升級製造業,加大出口發展外向型經濟,德國製造從20年代開始有了長足的進步,到了50年代隨著戰後歐洲滿目瘡痍,德國藉助美國的援助恢復迅速,德國製造開始成為高質量的代名詞。
日本製造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戰後的日本在美國的援助下快速恢復,外向型經濟的日本藉助美國開放市場,大量出口商品到美國,但是早期日本產品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質量都很差,所以美國要求日本出口產品必須打上日本製造的標簽。但是一切源於一個日本人的出現,大名鼎鼎的本田宗一郎。本田宗一郎在豐田收購了自己的配件廠以後重新創業,當時日本戰後物資短缺急需摩托車,所以本田宗一郎發現當時的摩托車普遍質量很差,毛病多勵志要生產出沒有質量問題的摩托,開不壞的摩托。本田宗一郎帶起來的質量革命席捲整個日本和整個世界,藉助產品質量過硬,60年代本田用了十年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商,honda成了世界名牌,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席捲全球,當時最好的產品基本都是日本產品,日本製造響徹全球影響至今。電影回到未來就有這段歷史的寫照,主角回到了60年代聽其他美國人吐槽日本產品如何垃圾,他卻說我那個時代最好的產品都是日本造的。大名鼎鼎的nike其實就是靠代理日本亞瑟士跑鞋,山寨亞瑟士跑鞋起家的,比如Nike鼎鼎大名的阿甘鞋就是山寨的亞瑟士跑鞋。
3. 德國產品為什麼品質好
1.科學技術發達,產品生產技術過硬。
2.德國處於第一發展梯隊國家,生產廠商在國際社會中很容易得到專家、技術、資金支持。
3.德國人作風嚴謹,認真。
4.懂得產品營銷策略,品質好要看廠家說不說。
4. 為什麼德國的炒鍋都那麼貴啊是品質好么德國不粘鍋和國內的不粘鍋有什麼區別
市場上銷售的幾乎全是國內製造的。都宣稱選用304不銹鋼,呵呵。難道德國人還用中國人搞的標准?
5. 德國機械製造為什麼那麼發達
德國機械製造之所以是因為其內在的優勢所決定的:
(一)高科技創新戰略。去年,德國機械製造企業的研發投入達100多億歐元。
(二)生產專業化。比如,洗滌設備製造公司「溫特哈爾特」專門製造賓館和飯店的餐具洗滌機,而不生產其它用途的洗滌設備。這樣專一的結果是,該公司成為餐具洗滌設備製造行業的全球領先者。
(三)銷售全球化。在美英法日等國,都有這些德國企業的分公司,具體負責所在國的生產與銷售。
(四)與顧客聯系緊密。比如,生產五金配件的「烏爾特」公司,除了要求員工保持與客戶的良好關系外,所有高層人員每個月至少也要拜訪一個客戶,直接了解後者對產品的意見。
(五)德國嚴格、健全的質量認證和監督體系。
(六)職業技術教育是德國振興的基石,也是德國製造崛起的秘密武器
(七)"德國製造」的高品質包括高績效、耐用、少量維護、設計優異等特點。
6. 德國製造為什麼質量特別好
作為全球的工業品製造基地,我們的產品一直以價格低廉著稱。但要說到產品品質,那還得數人家日本和德國。不信你看看當下銷量和口碑最好的汽車品牌,無一例外來自這兩個國家。尤其是德國,賓利、奧迪、保時捷、賓士、寶馬、勞斯萊斯、邁巴赫這些世界名車,全是他們的傑作。
按說英國在搞工業革命時,德國還只是個農業國家,可為何德國僅用了短短幾十年,工業指數就全面超越英國,始終保持著工業強國地位,產品質量也一直雄冠全球呢?
(德國的匠人精神)
三、目光長遠持續發展。
德國人不打產品價格戰,不和同行競爭,也不搞同質化仿造,每家企業都靠自己的產品品質和個性特色吸引客戶。他們知道,價格戰只會讓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雖然他們也追求利潤,但也只是在成本核算後加上基本利潤,而不是像某些國家的私企那麼貪得無厭,甚至不惜犧牲質量降低成本。
在德國,所供3歲以下兒童的食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劑,必須是純天然的。奶粉也被列入葯品監管,只能在葯店出售,根本不可能出現含三聚氰胺這樣的毒奶粉。行業監管的到位,也是德國企業自覺提升品質的一個原因。
正是由於每一位德國企業家,都有著辦百年企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所以幾乎所有德國出產的產品,質量都非常過硬。
對於為什麼德國產品,動不動就以“能用100年”作為廣告詞,德國某媒體解釋道,德國資源匱乏,所有的工業原材料都依賴進口,只有把品質做好,延長使用壽命,才能實現對原材料的最大節約。
7. 我們經常會提到「德國品質」這個詞,大家也都知道德國很注重品質,比如德國產品的質量都非常好,精益求精
德國企業管理模式是:核心技術+嚴謹質量
先從德國人的性格說起,筆者的同事出差去德國,回來是這樣和我說的:德國人講求踏實,萬事都從誠實可靠著眼,拿他們的房屋建築為例,雖然在式樣上並不美觀,但朴實無華,整齊大方。每一種材料,如玻璃、鎖、鉸鏈、搭鈕、開關、燈罩、窗簾、衣架等等,縱然是極微末的,也都堅牢穩固,毫不馬虎。他們寧可失之笨重,極不願敷衍潦草。德國的公園、車站以及其他公共場所用以裝飾的銅像,多半是獅子、馬和肌肉結實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傳的。這都是德國民族性格的寫照。
嚴謹的質量:
其實可以看出德國人把民族的文化轉嫁到企業管理上面來,德國企業管理,員工的工作態度是非常嚴謹的,在國際市場上,德國製造和德國標准通常代表著高品質,是消費者可以完全信賴的。在這方面,就連一向以高品質取勝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風。
德國企業非常重視產品質量,強烈的質量意識已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深深植根於廣大員工心目之中。大眾公司在職工中樹立了嚴格的質量意識,強調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熏陶,在企業中樹立精益求精的質量理念。西門子公司以「以新取勝,以質取勝」為理念,使西門子立於不敗之地。就注重產品質量而言,他們認為高質量意識與員工的高素質是分不開的,十分注意培養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職工隊伍,千方百計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就拿西門子來說,他們有自己培訓學校,據筆者所知蘇州西門子是每年會選擇5個人去德國培訓,培訓期是2年,培訓回來發相當於中國大專文憑證書,費用是全是公司出,回來以後工資升50%,在公司服務8年才可以離開。培訓回來也就是德國技師。
德國的技術:
德國特有的技師制度。其實德國的技術對我國嚴重缺少專業技術人員的國家,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與其花這么大的錢去培訓出來什麼也不會的大學生,不如大力推廣技師知道。德國的技術具體體現在研究開發上,就是集中優勢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領域,從而產生非凡的獨創性和獨特性。技師制度和研究開發中的獨創性是德國企業通常採用的兩種方法,這也是德國經濟持久強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日本與德國經歷相當。但是,日本真正的趕超與崛起是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1971年,日本工業生產在世界工業生產中所佔的比重為5%,首次超過英國與法國。
8. 所謂的德國品質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德國企業管理模式是:核心技術+嚴謹質量
先從德國人的性格說起,筆者的同事出差去德國,回來是這樣和我說的:德國人講求踏實,萬事都從誠實可靠著眼,拿他們的房屋建築為例,雖然在式樣上並不美觀,但朴實無華,整齊大方。每一種材料,如玻璃、鎖、鉸鏈、搭鈕、開關、燈罩、窗簾、衣架等等,縱然是極微末的,也都堅牢穩固,毫不馬虎。他們寧可失之笨重,極不願敷衍潦草。德國的公園、車站以及其他公共場所用以裝飾的銅像,多半是獅子、馬和肌肉結實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傳的。這都是德國民族性格的寫照。
嚴謹的質量:
其實可以看出德國人把民族的文化轉嫁到企業管理上面來,德國企業管理,員工的工作態度是非常嚴謹的,在國際市場上,德國製造和德國標准通常代表著高品質,是消費者可以完全信賴的。在這方面,就連一向以高品質取勝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風。
德國企業非常重視產品質量,強烈的質量意識已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深深植根於廣大員工心目之中。大眾公司在職工中樹立了嚴格的質量意識,強調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熏陶,在企業中樹立精益求精的質量理念。西門子公司以「以新取勝,以質取勝」為理念,使西門子立於不敗之地。就注重產品質量而言,他們認為高質量意識與員工的高素質是分不開的,十分注意培養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職工隊伍,千方百計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就拿西門子來說,他們有自己培訓學校,據筆者所知蘇州西門子是每年會選擇5個人去德國培訓,培訓期是2年,培訓回來發相當於中國大專文憑證書,費用是全是公司出,回來以後工資升50%,在公司服務8年才可以離開。培訓回來也就是德國技師。
德國的技術:
德國特有的技師制度。其實德國的技術對我國嚴重缺少專業技術人員的國家,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與其花這么大的錢去培訓出來什麼也不會的大學生,不如大力推廣技師知道。德國的技術具體體現在研究開發上,就是集中優勢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領域,從而產生非凡的獨創性和獨特性。技師制度和研究開發中的獨創性是德國企業通常採用的兩種方法,這也是德國經濟持久強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9. 德系品質是如何煉成的
擁有8000萬人口的德國,為什麼能創造2300多個世界名牌?
下面的小故事,可以回答這個疑問。
比恩格斯更吸引人的空鐵
伍珀塔爾,是哲學家恩格斯的故鄉。但很多遊客慕名而去的原因,卻是一條空中懸掛式鐵路——伍珀塔爾空鐵(修建於1900年)。一百多年過去了,堅硬的鍛造工藝,以及強大的科技使得這列空鐵運營至今。
嚴控品質,施工工藝標准規范,材料全球嚴選,產品和服務優良。這是一個美好之家的需要,也是銘品裝飾的優勢與訴求。
10. 德國產品質量為什麼可靠
跟不少德國企業的接觸中,筆者也感覺到,對產品質量的追求幾乎已經成了德國企業的一種「潛意識」,是不必過多外來約束而自動履行的行為。從賓士、寶馬這樣的巨頭到許多小型的企業,雖然個個注重產品質量,但是很少有象國內很多企業一樣,極力宣稱自己「質量一流」或「保證質量」之類。 質量意識在德國企業中形成風氣的情況下,有少數質量要求不嚴的企業就無處藏身了。筆者熟悉的一個中國民營企業人士幾年前到德國投資辦廠,開始時不免帶著一些國內不少企業在質量問題上的心態,雖然知道德國人重視質量但是也帶著一定的僥幸心理。結果一度因為他的產品質量有小缺陷,大批供貨被德國客戶拒絕,公司也幾近倒閉。這位企業人士於是領教了德國人對質量真是不容絲毫馬虎。 「德國製造」的背後,是嚴格的制度建設。在德國,有一個嚴格的法律法規網路規范著企業生產。相應地,所有行業都有嚴格的監督檢測機構。在法律的實施上,德國人照章辦事,顯得十分「無情」。筆者初到德國考駕照,就曾因為當時認為可以「通融」的疏忽而遭到失敗,從而也知道表面平和的考官眼裡「揉不得沙子」。 從「德國製造」的可靠中,可以溯源到更深的文化背景的原因。首先是來自宗教的影響。比如德語「職業」一詞,就有「天職」的意思,這也意味著人們把對上帝的忠誠移植到了對職業和工作的盡心盡力中。反映在企業經營上,企業運作不僅是為經濟利益,遵守企業道德、精緻製造產品更是企業與生俱來的義務。 「德國製造」的高質量,也應很大程度歸結到長期有意識的民族精神教育。一百多年前開始,普魯士王朝就注重對整個民族的敬業、講究精確等素質的培養。這種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延續至今從未間斷。這當然也體現在企業道德精神的培育上。在這種培育下,「德國製造」的高品質,也早在19世紀末期開始就逐漸確立聲望。 在今天的德國,具體到德國企業員工的敬業意識的養成,除了企業自身的重視之外,德國獨特的「雙軌制」職教制度起到關鍵作用。大概百分之七十的德國青年人在接受常規學校教育的同時,都要在企業中接受職業培訓。不管你將來是賣花、賣肉或者烤麵包、釀酒,一定要經過幾年的嚴格職業培訓並通過考試。在培訓過程中,敬業、精益求精等職業精神是貫穿始終的關鍵內容。 作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國,其實同樣可以看到對企業道德不渝的追求。「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等信條,過去真正是企業道德的寫照。比如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范蠡、白圭、呂不韋以及孔子的弟子子貢等著名商人,無不重視誠信,重視義和利的平衡結合。比如我們近代許多的「中華老字型大小」,諄諄以客戶為念以質量為本,表現出對企業道德的至誠奉守,也因此贏得民眾由衷的認同。 源遠流長的商業道德的傳統,見證著中國文化中蘊涵著的深厚的企業道德精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巧詐不如拙誠」…… 只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對商業道德孜孜追求的精神被許多的中國企業遺棄了,人們太過偏向了利益的追求。筆者以為,面對國內很多企業缺失道德的現象,我們在健全相關法制體系的同時,所面臨的重要課題,是重拾並光大自身文化體系中的道德精神。我們其實不必向西方文化背景做太多尋覓,近取諸身,就可以發現建立企業道德精神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