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貝拉在南京抗戰的時候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他是歷史的一個見證人,並記錄了當時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雖然他是德國人,但他也救不了許多中國人,他也是顯得那樣的無力。但他的正義感使他顯得高大了許多。
㈡ <h1>瘋狂的法西斯德國軍隊對阿爾巴尼亞解放區做了什麼
瘋狂的法西斯德國軍隊從1943年開始,第一次對解放區發動了近3個月的圍剿,解放區成了可怕的屠場,士兵的屍體隨處可見,圍剿一直至1944年才暫告結束,然而,5月底又以3.3萬人再次進行大規模的圍剿。阿爾巴尼亞民族解放軍頑強不屈,艱苦奮戰,粉碎了德軍的圍剿,打死打傷德軍約3000人。5月24日,阿民族解放陣線在南部城市帕爾梅特召開首次反法西斯民族解放代表大會,成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會議,選出了委員會。10月22日,在貝拉特舉行的第2次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會議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稱阿爾巴尼亞臨時民主政府。
㈢ 83年前一德國人救了25萬中國人,現後人向我國求葯,結果如何
引言
《誰氏子》有言:「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對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也一定了解的話就會發現,對中國人而言,知恩圖報是一種非常良好的美德,而在這樣的精神指引之下,自古以來,凡是對中國有過幫助的人,也都會得到我國的正面回饋。雖然說中國早就已經進入了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但中國人民也從未忘記那些傳統美德,現如今,中國也憑借著自身的獨特優勢,與很多國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往來關系。
在八十三年前,有一位德國人來到了中國,並成功拯救了二十五萬中國人,現如今,這位中國救星的後人也在困境中向中國求葯。那麼,對於這位德國人而言,他究竟為中國人民做過怎樣的貢獻?在面對其後人的求助信息,我國政府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結語
在了解到約翰·拉貝的故事之後,我們也能夠感受到,雖然說在那個年代中,中國人民是處於一種較為弱勢的地位的,但是,作為德國人的約翰·拉貝卻並沒有對中國人予以任何的偏見,與之相反的是,面對日軍方面的仇殺,約翰·拉貝也願意用自己的力量來拯救更多的中國人民。
可以說,正是因為約翰·拉貝在八十三年前的善舉,因此,其後人才能夠得到中國人的幫助。從我國政府對於約翰·拉貝後人的支援中也能能夠感受到,中國人民對於曾經的恩人是非常感激的,而無論他們遇到怎樣的困難,只要中國能夠做到,那麼我們便會竭盡全力地予以幫助。
㈣ 卡里姆·貝拉拉比的介紹
卡里姆·貝拉拉比(Karim Bellarabi,1990年04月08日)是一名摩洛哥裔德國足球運動員,20歲參加德丙比賽,開始職業生涯,2010年被召入德國U21國家隊,2011年1月12日轉會德甲勒沃庫森,簽約至2014年6月30日。他天賦出眾,是一名有發展潛力的球員。北京時間2014年10月12日2時45分歐洲杯預選賽D組第2輪在華沙國家體育場開始1場角逐,德國客場0比2負於波蘭,勒沃庫森新人貝拉拉比上演國家隊處子秀1。
㈤ 德國商人救下25萬中國人,這人是誰我國是如何報恩的
這人是貝拉;貝拉後世的家族中可能出現了新冠疫情患者,向我國大使館求救,最後我國大使館免費幫助貝拉的家族度過困難。
㈥ 貝拉·古特曼的球員生涯
古特曼是MTK布達佩斯在1920年代初期的一名重要成員。他與曼迪·久拉並肩作戰,幫助MTK布達佩斯贏得了1920年和1921年的匈牙利足球甲級聯賽冠軍。1922年,為逃離反猶太主義的霍爾蒂·米克洛什政權,古特曼移居至維也納,並加盟當地的猶太人球隊維也納力量。1925年,他又隨維也納力量贏得了奧地利足球錦標賽的冠軍。1926年4月,維也納力量遠渡重洋來到紐約,開始他們為期10場的美國巡迴比賽,並在5月1日有約46,000人於紐約波羅體育場觀看了他們參加的美國足球聯賽比賽。
巡迴比賽過後,古特曼和幾個隊友決定繼續留在美國。在最初為布魯克林流浪者效力後,他被美國足球聯賽球隊紐約巨人簽入,並在兩個賽季中出場83次,射入2球。1928年,紐約巨人作為美國足球聯賽及美國足球協會糾紛中的一部分而被前者停牌。古特曼遂隨紐約巨人加入了東部足球聯賽,但他很快便轉投紐約力量——一支由前維也納力量球員組建的球隊。1929年,古特曼幫助球隊奪得美國公開杯冠軍。球隊在1930年與布魯克林力量合並後又改稱力量全明星隊。古特曼在1930年秋季再度加盟紐約巨人,後者在當時已經改稱紐約足球俱樂部。而在1931年春季,古特曼又重返力量全明星隊,並在那裡結束其球員生涯。除了踢足球,古特曼還在紐約經營一家地下酒吧,而在經歷了1929年華爾街股災後幾乎令他一無所有。 古特曼在1921年至1924年間共代表匈牙利國家足球隊出場6次,在1921年6月5日對陣德國的首秀中,古特曼即射入1球,並幫助球隊以3比0取勝。同月,在對陣南德11人(Southern Germany XI)的比賽中,古特曼也獲得了出場機會。他的其餘4次出場都是在1924年5月完成,分別對陣瑞士、薩爾、波蘭和埃及,其中後兩場為在巴黎舉行的奧運會比賽。在奧運會的賽事籌備期間,古特曼對匈牙利的隨行官員比球員更多而表示抗議。他還抱怨酒店的安排更適合社交活動而非備戰,為了表達不滿,他甚至在官員下榻的門前掛上死老鼠。 青年隊1917–1919托雷克維斯職業俱樂部* 1919–1921MTK布達佩斯1922–1926維也納力量96(8)1926布魯克林流浪者1926–1929紐約巨人83(2)1929–1930紐約力量21(0)1930紐約足球俱樂部22(0)1931–1932力量全明星50(0)1932–1933維也納力量4(0)賽季 俱樂部 號碼 出場 進球 國家 聯賽等級 排名 1933/34 維也納力量 4 0 奧地利 1 10 1932/33 梅斯 1 0 法國 1 9 1926/27 維也納力量 2 0 奧地利 1 9 1925/26 維也納力量 22 4 奧地利 1 7 1924/25 維也納力量 16 0 奧地利 1 1 1923/24 維也納力量 20 3 奧地利 1 6 1922/23 維也納力量 24 1 奧地利 1 7 國家隊1921–1924匈牙利4(1)
㈦ 貝拉·塔爾的相關報道
地獄來的男人
如果說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最擅長表現長鏡頭的詩意,羅伯特·布列松有著最干凈、最簡潔的美學風格,約翰·卡薩維茨對場面調度和人物面孔的刻畫具有著與生俱來的靈感,那麼,貝拉·塔爾則是三人的延續,同時又是集大成者。
1955年,出生於匈牙利佩奇(Pécs)的貝拉·塔爾是繼上世紀60年代米洛斯·楊索之後匈牙利最傑出的電影導演,曾在2005年度英國《衛報》「世界最重要導演」的評選中位列第13,被稱為「20世紀最後一位電影大師」。社會的變遷、政治的動盪以及在藝術上的執著追求,都增添了塔爾生命中濃厚的傳奇色彩。
與大多大器晚成的導演相比,塔爾的藝術生涯開始較早。16歲時,他就已經用8毫米的攝像機開始拍片,嘗試用獨立視角拍攝了一部吉普賽工人寫信給共黨高層,表示想要離開祖國的紀錄片。由於影片所滲透出的強烈政治傾向惹惱了當局,塔爾鋃鐺入獄。然而,他並未被當時嚴酷的政治環境所嚇倒,出獄後不久就完成了自己的首部劇情片《家庭公寓》。該片使塔爾一鳴驚人。隨後,他一邊在電影學院進行系統學習,一邊繼續執著於藝術領域的探索。
從1979年起,塔爾拍攝了一系列具有社會主義寫實風格的影片,如《家庭公寓》、《局外人》、《積木人生》等,並從《五個人的幽閉恐懼症》開始,在電影形式上轉向超寫實風格,1988年拍攝的《天譴》更使他真正為西方主流藝術電影人群體認可並接受。但迫於政治壓力,塔爾與作為影片剪輯師的妻子不得不離鄉背井,在德國逗留一年,後在祖國電影人的盛情邀請下,回國拍攝了轟動世界影壇的經典巨制——《撒旦探戈》。該片征服了眾多電影人,美國導演加斯·范桑特就是通過本片成為塔爾的忠實影迷,並在該片的啟發下拍攝了《痞子逛沙漠》和《大象》等廣受好評的作品;美國著名學者蘇珊·桑塔格也盛贊《撒旦探戈》是「過去十五年來最經典、成就最高的一部電影」。
至此,塔爾的藝術生涯達到巔峰。
浸淫在憂傷的詩意世界
我百分百肯定,電影應該有更多層面,不只關於人的故事,還有影像、氣氛、時間——「時間」是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也許,我(的長鏡頭)在攝影機內剪接,而非在剪接台上。你看看那些鏡頭,我們總是由特寫開始,然後再拍風景,最後才回到角色上。我喜歡把不同元素連結起來,並用長鏡頭敘述。
——貝拉·塔爾
《家庭公寓》
作為塔爾的首部劇情長片,《家庭公寓》以紀錄片式的寫實手法講述了一對年輕夫婦因住房問題所導致的生存困境。片中大量特寫和近景鏡頭為日後塔爾的影片風格定下了基調。影片中洋溢著「歡樂的憂傷」,顯示了塔爾對人們現實生活的細微觀察,同時也體現了他「不當導演就做哲學家」的思想力度。
《局外人》
影片延續了塔爾一貫的寫實風格。片中主角是一個被朋友戲稱為「貝多芬」的小提琴家,不穩定的生活與錯綜的情愛關系,展現了社會的廣度與人性的厚度。影片採用非職業演員、現場即興對白、手持拍攝等手法,恰到好處地折射出當時東歐的社會面貌與人際交往的真實情況。影片殺青後,塔爾對媒體表示:「我的電影就是對匈牙利政治體制的反抗,對當時匈牙利電影的反抗。匈牙利電影里有太多垃圾、謊言。我們不用去敲門,乾脆破門而入吧!我們將帶來新鮮的、真實的事物。」
《五個人的幽閉恐懼症》
影片深受史特林堡「夢幻劇」的劇場風格和伯格曼心靈病態的「室內劇」電影特質的影響,一改熟悉的紀錄片風格,進而轉向帶有魔幻性的寫實主義風格,標志著塔爾藝術思想上的巨大轉變。影片採用普希金的詩句開場,講述了在一群「邊緣化」人物身上所發生的故事。精心設計的構圖、色彩,以及奇特的拍攝角度,將這群困獸般的人物殘酷而逼真地刻畫出來。
《撒旦探戈》
這是塔爾最具代表性的影片,亦是他長鏡頭美學達到極致的完美體現。影片長達7小時15分鍾,採用了「前六步後六步」的探戈舞步結構,穿插講述了匈牙利集體農庄解體後的村民尋求出路的故事。超乎尋常的長鏡頭、精準的場面調度勾勒出一幅幅詩一般的畫面:牛群穿越廢墟般的小鎮、殘破斑駁的外牆與牛棚、完全被泥沼與綿綿不絕的雨水隔絕的小鎮……每一場景單獨品味都足以稱得上是攝影史上的傑作。
《鯨魚馬戲團》
《鯨魚馬戲團》是塔爾最引人入勝的佳作之一。影片前後耗時四年,與7位攝影師合作,以不同的攝影風格創造出意想不到的精彩段落。超過600名的非職業演員本色出演,呈現了早期紀錄劇情片式的真實。故事講述了匈牙利某破舊而荒頹的小鎮,因馬戲團的到來而引發出的奇異古怪的景象。在這部充滿戲劇性與天才象徵意義的影片中,只有39個長鏡頭,片中的鯨魚成為塔爾象徵的載體。在這條凄厲且駭人的巨鯨身上,我們看到了塔爾對東歐社會現況「邊緣化」處境的敏銳洞察力和無以倫比的藝術化表現力。
《倫敦來的男人》
影片改編自喬治·西默農的同名小說,並延續了《撒旦探戈》以來的美學風格,無論是長鏡頭、黑白攝影、看起來感覺粗糙的畫面,還是營造出來的故事氛圍,都可以看作是《撒旦探戈》的姊妹篇。在這部稱得上是「長鏡頭教科書」的作品中,即使場景、人物相同,也沒有任何兩個長鏡頭的起落、調度是完全一致的。塔爾用母語般的長鏡頭為觀眾講述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破案故事。一如塔爾的一貫作風,132分鍾的影片只用了29個鏡頭就搞定了,緩速卻流暢的運鏡過程中,演員走位與畫面構圖都維持著高度的協調美感,令人稱絕。至此,人們對塔爾的才華只能用「瞠目結舌」四個字來形容。
愛人、良友、知音
我們得重新建立團隊,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互相理解,我們不需要說太多。我覺得自己有時是一個傻子。當你是一個導演,你不可能一個人單獨做電影,你需要一些人的精力,每個人都必須在那裡,我需要他人的個性,我需要他人的慷慨。
——貝拉·塔爾
塔爾說:「我討厭彩色電影,因為它總是很虛假。你知道,綠色不是真正大自然的綠色, 紅色像有點帶血液的樣子,總是有些不對勁,所以我對自己說,我只拍攝黑白電影,使用黑白兩種純凈的顏色。剛開始你會覺得我的電影可能有點『矯飾』,但是過了不久以後,你會發現這是電影真正的顏色。」顯然,今天的塔爾是一個固執的老頭,但作為一個思想不羈的天才,想來在初出茅廬時也很難掩蓋骨子中的那份「唯我獨尊」。做電影則需要一個團隊,大家各司其職,貢獻自己的智慧與汗水,那麼,分歧與爭論在所難免,當靈感出現交鋒、智慧達成碰撞時,塔爾和他的團隊將如何面對呢?讓我們一起來檢閱一下貝拉·塔爾的麾下愛將吧!
愛人——剪接師Agnes Hranitzky
「我們一直親密無間,她總是電影的核心人物。你知道她的功能是什麼嗎?所有決定都要經過她的審度。她可不只是什麼剪接師、合導、合編這么簡單,她是真正的電影人。」塔爾如是說。
Agnes Hranitzky不僅是塔爾影片的剪輯師,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侶。從塔爾的第二部劇情長片《異鄉人》開始,她就一直負責剪輯工作。而塔爾影片中的那些令人瞠目的長鏡頭和節奏感,很多時候都是他們兩人在拍攝現場就已經決定好的。
良友——編劇Laszlo Kransznahorkai
Laszlo Kransznahorkai是匈牙利的著名作家,他的作品被業內形容為「用黑色江河般浩瀚的文字寫成的熔岩般緩動的故事」。這種表意晦澀、邏輯復雜的文風剛好與塔爾的詩意長鏡頭語言具備同樣內斂深邃的氣質。而塔爾追求象徵寓意的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正好與Laszlo Kransznahorkai「臭味相投」,促成了兩人的首次合作——《煉獄人間》。
他們既是工作夥伴,亦是生活良友,相同的藝術追求與品位達成了兩人一次又一次的合作。1985年,塔爾將Laszlo的小說《撒旦探戈》改編為驚動世人的同名影片,兩人身上共同流淌著的 「匈牙利血液」在這部作品中得到彰顯。1989 年,同樣改編自Laszlo小說《反抗的憂郁》的影片《殘缺的和聲》進一步強化了他們一直追求的那種「形而上」,只不過表達起來比以往更黑暗、更駭俗。
知音——配樂師Mihaly Vig
Mihaly Vig是塔爾的御用作曲人,從《秋天年鑒》開始他便擔當了其大部分作品的配樂工作。Mihaly Vig擅長採用簡單的配器,這一點恰恰暗合了塔爾式的簡約主義風格。無論是低調的電子合成器,樸素的吉他、鋼琴、薩克斯管,抑或簡單的敲擊樂器,都只是如留白般地出現在影片之中,絕不喧賓奪主。
在Mihaly Vig的眾多配樂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手風琴的運用。《撒旦探戈》一片中,May I Have this Tango一曲便是由手風琴反復奏響,洋溢著那種醉生夢死的忘情,生動刻畫出男女主人公相互諂媚、調情、荒唐,又透著絕望的情緒。而《煉獄人間》中的一曲Over and Done ,則讓觀眾徹底跌入女伶那充滿磁性的歌聲里,悵然若失。至於片中其他兩首曲子Circle DanceⅠ 與StringQuartetⅠ ,更是將塔爾作品裡的憂傷頹靡氣質幾近完美地渲染出來。
才華是一把雙刃劍
才華是一把雙刃劍,既可氣勢如虹,亦能見血封喉。
貝拉·塔爾孤傲的藝術個性不僅使自己受到了懲罰,更加可悲的是,由於他的「任性」或許會連累更多的「電影人」。
電影害死製片人
2005年2月,法國著名藝術電影製片人、歐洲電影學院2004-2005年度主席恩伯特·巴尚在巴黎辦公室中自縊身亡。原因很簡單,貝拉·塔爾的新片《倫敦來的男人》將巴尚苦心費力籌集來的數百萬歐元在開機不過幾天就花得精光,害得這位焦頭爛額的製片人不僅搭上了全部財產,最終因此走上絕境。
巴尚作為一個痴迷於藝術電影的激進分子,似乎從來對商業上的成功不屑一顧。即便他也曾試圖做一些比較盈利的工作,比如,他是默歉德·艾佛瑞電影公司(Merchant Ivory Proction)的法國合作夥伴,參與並製作了《四重奏》(Quartet)、《不羈的巴黎 》(Jefferson in Paris)等影片,仍是念念不忘把賺來的有限收入投入到冷僻的藝術電影事業中去。
這位搶救了大量藝術電影的製片人,卻被一部「作品」給逼死了,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悼念亡友的禮物
在電影圈用自己的作品來紀念亡友的,不止塔爾一人,但他無疑是最特別,也最有成就的一位。
塔爾曾經說過:「這些都是不幸的,並非什麼好事,我寧願不把電影獻給任何人」,但這恰恰是紀念亡友的最佳祭文。《撒旦探戈》獻給了一位名叫Alf Bold的紳士,他是塔爾的密友,曾經在柏林的Arsenal工作,亦是一位出色的電影節策劃人。1993年,Alf Bold不幸去世,塔爾特意將這部影片獻給這位和善的友人。影片《沉睡的和聲》獻給了匈牙利的指揮家Juminak。而《倫敦來的男人》則是獻給因他而自殺的巴尚。
㈧ 約翰貝拉這篇電影主要講了什麼500字
是約翰·拉貝吧?
他雖是一個納粹黨員,但是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拯救了許多的中國人。拉貝先生始終堅持「把世界還給人,把人歸還自己」這一人道主義的精髓,像一彎持久不落的新月,沐浴,凈化著無數的魂魄。1937年日軍向南京進攻前夕,約翰·拉貝從北戴河趕回南京被推為南京安全區主席。12月13日,日軍攻戰南京,進行了令人發指的血腥屠殺。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就在這黑太陽照耀的古城廢墟上,拉貝這個德國人勇敢地擔起了庇護中國百姓的重任,他與其它幾位德國好友共同創立了南京城內的安全區,收容了為數二十萬的難民,利用自己德國納粹黨員的身份與日方多次交涉,終於為安全區爭取到了日方的承認。但是虛偽的日本人依然多次騷擾安全區,甚至還槍殺了安全區醫院內的兩名醫生與三名護士,將戰俘殺害後屍體堆在安全門口,對拉貝等人實行的人道主義救援百般阻擾,運大米進入安全區都要交一萬元的關稅。但是以拉貝為首的德國人民面對日方的淫威卻毫不屈服,多次與日方鬥智斗勇,最終終於堅持 到了國際官方的到來,為安全區爭取了國際公認的合法權利。他和他領導的十多位外國人,不僅拯救了25萬中國人的生命,而且扞衛了人類的真理和尊嚴。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橋1號院子內,寫下了著名的《拉貝日記》。拉貝先生所寫的日記在告訴我們:歷史是不可磨滅的,而作為一個人要真實,真誠的去解釋還原事實。而對於我們來說,就是做一個誠實,甘於奉獻的人。
求採納,多謝。
㈨ 5歲通曉8門語言3種語系是真的嗎
前不久,特朗普外孫女阿拉貝拉用中文演唱歌曲、背《三字經》和古詩的視頻走紅,讓6歲的阿拉貝拉儼然成為了一位小明星。而在隨後,美國金融大鱷吉姆·羅傑斯的兩位女兒朗讀中國古詩的視頻也在網路走紅。
國內網友在震驚「感覺自己才是外國人」之餘,也紛紛調侃道:特朗普的網紅外孫女可算是遇到勁敵了……
其實在俄羅斯,還有一位語言「神童」。在2016年,因俄羅斯一檔節目的播出,年僅4歲就通曉7門語言的俄羅斯小女孩貝拉·德維亞基娜就火了。
要知道,聯合國目前的官方語言僅有5門,而小小年紀的貝拉卻已掌握了7門語言。除了母語俄語,她還會說英語、德語、西班牙語、法語、中文以及阿拉伯語,不只是說,貝拉還能使用這些語言進行流利的交流。
不只是語言天賦,小貝拉的知識量也令人驚嘆。比如,當說中文的小姐姐問道:「我們用什麼來呼吸?」貝拉很自然地回答:「我們用肺呼吸。」
今年,5歲的貝拉入選BBC 2017年度全球百大傑出女性,成為年齡最小的入選者,入選系列為「識字率」。除此外,令人驚訝的是,她又掌握了一門新的外語——義大利語。如今,5歲的貝拉已經掌握8門語言。
對於孩子的未來,尤利婭說:「其實我們沒有任何計劃和想法。在我們心中最重要的是,貝拉自己能夠找到生活的重心,並從中獲得樂趣。」
㈩ 庫恩·貝拉的革命歷程
庫恩·貝拉,匈牙利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著名活動家,匈牙利共產黨的創始人和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的領導人之一。 匈牙利共產黨的成立,開始了匈牙利工人運動史上的一個新階段。匈牙利共產黨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本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制定自己的活動方針是: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通過武裝起義建立蘇維埃形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由於匈牙利共產黨在工農兵群眾中廣泛地開展宣傳鼓動和組織工作,許多工農兵代表蘇維埃和左派社會民主黨人都轉向共產黨,共產黨的影響和威信日益提高。以卡羅利為首的資產階級政府害怕日益發展的革命,對共產黨人發動了進攻。1919年2月21日,庫恩·貝拉和黨中央委員會其他多數委員被捕入獄。共產黨被迫轉入地下,仍然繼續領導著革命運動。在革命不斷發展的形勢下,資產階級政府被迫辭職,把政權交給社會民主黨人,社會民主黨人已無力單獨組織政府,3月21日同被囚禁在獄中的匈牙利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進行談判,兩黨談判達成協議,實現兩黨合並。同時宣告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建立了蘇維埃政府,革命政府由主席和13個人民委員和17個副委員組成。庫恩,貝拉任外交人民委員,列寧說:這位備受迫害、誹謗和侮辱的匈牙利布爾什維克,現在事實上是匈牙利蘇維埃政府的領導者。
匈牙利蘇維埃政權只存在了133天,它被協約國武裝干涉者、地主資產階級反革命分子和社會民主黨叛徒的聯合力量扼殺了。革命失敗後,庫恩·貝拉流亡到奧地利,在那裡被逮捕。但很快就被釋放了,又重返蘇維埃俄國。庫恩·貝拉回到俄國後,參加了保衛蘇維埃政權的斗爭。1920年被任命為紅軍南方戰線軍事委員會委員,在消滅弗蘭格爾白衛軍後,他又擔任克里米亞革命委員會主席。1921年在德國時,曾組織德國無產階級的三月運動。1921-1923年在烏拉爾擔任黨的領導工作。1923年9月起任俄共(布)中央駐俄共青年團的全權代表。曾積極參加共產國際的建立及其活動。從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起,任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在霍爾蒂法西斯專政時期,庫恩·貝拉是地下的匈牙利共產黨的領導人之一。列寧逝世後,共產國際委託他用外國文字出版和傳播列寧的著作。1927年11月7日,在蘇聯之友大會上被授予紅旗勛章。1928年4月,庫恩·貝拉在維也納再次被捕,在國際革命無產階級壓力下,被釋放,又回到蘇聯。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中,庫恩被關進集中營,後被處決。對於他被處決的時間至今仍有爭論,按大英網路全書為1939年11月30日。 庫恩·貝拉還論述了1919年匈牙利無產階級革命對國際工人運動的意義。他指出:我們贏得的那段時間,盡管付出了難以補償的代價,但在匈牙利勞動人民的世界觀和處世態度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而且它推動了鄰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化。由此可見,我們沒有白白地戰斗,我們沒有白白地犧牲。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的建立和斗爭,援助了當時處於帝國主義包圍和武裝干涉的蘇維埃俄國。庫恩·貝拉指出:在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所處的內外局勢都十分艱難的時刻,匈牙利無產階級革命不僅給了國際反革命勢力以沉重的打擊,並且還拖住了這股反革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