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國留學怎麼看病就醫
學生公保的話呢,可以先在網上尋找附近的家庭醫生,看看評價之類的,選一個比較好的,
然後帶上保險卡直接去那個家庭醫生的診所,在前台預約或者在前台詢問過後,也可以直接在那排隊等。
或者,打電話到那個家庭醫生的診所,然後預約一個時間,直接按照預約的時間去見那個醫生。
還有問題可以繼續提問,或者私信。
⑵ 國外(特別是歐美國家)看病難嗎
對於一般人群來說很難,先得看社區醫生,由社區醫生判斷和申請,等待時間比較長,即使是急診也是需要排隊的,而且如果沒有參加保險一般人也是看不起病的。
⑶ 在德國,生病了怎麼辦
據說德國的醫療保健系統是世界上最好的醫療系統之一。如果你碰巧需要醫療服務,可能世界上沒有比德國更好的地方了。德國的醫療服務體系非常完善,眾多訓練有素的醫生對網路醫療服務也提供著有力的支持。
你可以直接從葯房買葯,但也有某些葯物,需要先去看醫生開處方。比如牙疼的時候,直接去看牙醫。如果是其它問題和病痛,最好去找一位全科醫生(GP),在德國叫做「Hausarzt」(家庭醫生)。醫生可以評估你的疾病或損傷是否應該由專家來治療,如果是這種情況,醫生會開轉診單。有了這個轉診單,你就可以去找相應的專家了。
在上面可以查到德國境內所有葯店的詳細信息,還有一些關於日常健康常識的文章,大家可以保存這個網址哦,時常瀏覽。珍愛身體,以防萬一。
⑷ 德國看病怎麼辦他們的服務態度怎麼樣
德國看病得預約,而且還得先去診所看,診所說看不了才能推薦你去醫院看,去醫院還得排隊,過程很麻煩,但是水平還行
⑸ 留學生在德國生病了,又不會講德語怎麼看病啊
LZ現在在德國留學嗎?在德國有很多中國大學留學生的阿,您就找個關系好的師哥師姐幫忙一起去看病做翻譯嘛。。如果沒人肯幫忙的話,也不用急。德國醫生,不論是診所的Hausartz還是Krankenhaus裡面的Doktor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在德國社會中,醫生屬於一級職業)。所以他們絕對會講英語,而且很流利呢。順便講解德國看病的一些程序。在德國看病不像中國,有病不是直奔Krankenhaus(醫院),而是先去找家庭醫生。(Hausartz)。如果病情 輕的話他會直接開一張處方給你,拿著處方到葯店(Apotheke)買葯付錢就是了。病情重的話家庭醫生會寫一張轉診單給您,有了這張轉診單才可奔Krankenhaus(醫院)。
⑹ 發達國家的醫療是怎樣的
提起看病,不少人會羨慕發達國家的一些醫療福利,其實發達國家醫院里的久待候診、昂貴費用、誤診事故等情形也屢見不鮮。醫療福利「看上去很美」,享受起來卻並不容易,本報駐外記者在此跟大家分享他們在發達國家看病的體會
看病離不開「等、等、等」
不久前,一則德國37歲孕婦流產的新聞令人痛心。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一個小鎮上,一名懷孕3個月的孕婦因突然腹痛被丈夫送往附近醫院急診。然而,由於只有一名急診醫生,前台護士又認為孕婦無大礙,在經過長達4小時的漫長等待後,孕婦因為大出血才被緊急推進手術室,此時胎兒早已死亡。德國看病「治病不救急」的特點可見一斑。
類似事情,本報駐德國記者也領教過。一次凌晨1點,記者突發急性腸胃炎,疼得滿頭冷汗,打車去附近一家醫院急診,發現急診室里人滿為患。前台護士簡單問詢後,便開啟了等待模式。在熬過一小時後,一名建築工人模樣的男子終於被醫生叫號。「在手指骨折4小時後,我終於要見到醫生了!祝福我還能擁有完整的手指吧!」男子高舉簡單包紮、滲著血跡的手指,向所有人鞠了一躬,戲謔的語氣里充滿憤怒與無奈。聽完男子的發言,記者放棄了等待,好在臨走前護士給了幾包能緩解症狀的葯物,熬過了那晚。此後,記者一般情況下再不去看急診。
根據德國相關法律,每位擁有行醫執照的醫生都有義務定期參與急診服務。然而,這一義務一般只在工作合同中提及,聯邦層面並沒有統一規定醫生參與急診服務的最低頻率和時間。結果,德國現有急診醫生力量遠遠不能滿足病患的需求,名為「急診」,病人卻急不得,只得漫長等待。
在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當地政府為鼓勵醫生多值急診班,甚至補貼每小時18歐元的值班費。德國聯邦消費者中心協會專家福格爾指出,這依舊不能解決德國醫療最本質的問題,就是醫生資源過少。
在加拿大,有一年4月份,本報駐加拿大記者的牙齒出了點小毛病,給一家牙醫診所打電話,對方的回答讓人吃驚不小:「我們已經預約到7月中旬了,可以給你安排在7月下旬。」記者連忙詢問,有無可能提前一些,畢竟3個月的等待太長。對方答,如有人取消預約就安排。後來確實有人取消了,但記者也無法繼續等待,只得提前去葯店拿了些葯緩解症狀。與朋友聊到在加拿大看病難,這位朋友建議道,如果你有慢性病,需要處方葯,而又沒有家庭醫生,最好找醫生朋友一次開個兩年的,省得以後看醫生麻煩。
澳大利亞生產力委員會今年1月底公布了最新的政府醫療服務報告,披露了諸多讓人觸目驚心的醫療事故。報告指出,給不該做手術的病人做手術,手術部位錯誤、手術器械留在病人體內、輸錯血液等,都是澳大利亞醫院里常見的醫療事故。雖然歐美等國家建立了完備的醫療體系,但醫院效率、普通醫生和護士的水平卻遠遠跟不上現代醫學的發展步伐,加之高福利制度監管不嚴等,導致這些國家醫療事故高發。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對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7個發達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每300名住院病人中就有一人死於醫療事故。失誤除了使用復雜葯物的原因外,還包括醫療人員勞累過度、人手不足、溝通不暢等。
另一份來自法國參議院的報告也指出,法國每年有1.8萬人死於治療方法不當、劑量不當、後續監測不力等原因。在澳大利亞,每年有1.8萬人因醫療疏忽死在醫院;每年有5萬人因醫療疏忽遭受永久性傷害;每年有8萬人因醫護人員用葯錯誤不得不住院治療。
去年年初,法國布雷斯特市一家醫療中心因2009年一起人工流產中的子宮肌意外穿孔事故,被判處總額超過54萬歐元的罰款。據法國國家醫療事故賠償機構主席勒魯介紹,2016年該機構共收到4500多項賠償要求。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醫療事故的數量之眾。
德國患者安全聯盟的醫療事故數據更為驚人,光是醫生把手術紗布或棉球遺落病患體內的事故,每年就有約3000起。德國醫生協會的統計顯示,每名德國人平均每年需就診19次。德國人口約為8000萬,與37萬名現職醫生相比,後者的工作強度不小。近年來,德國政府頻頻向外國醫生伸出橄欖枝,然而,外國醫生因語言不通交流不暢,加之高強度的工作,也增加了就診失誤幾率。
此外,高福利制度監管執行不嚴,養出蠹蟲。以法國為例,2018年年初兩名前醫護人員因從醫療保險中欺詐獲利63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92萬元)被地方法院判刑,其中一人在2010年到2014年間利用助產士的便利,採用虛報發票金額、開具假發票、濫計出診費等方式,從疾病保險金庫獲利27.7萬歐元;另一人作為自由執業的護士,在一年間開立了1.8萬份醫療票據,是正常水平的3倍之多。
不可否認,發達國家的醫療體系有其優點。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居民不論居住在什麼地方都有健康卡,憑卡看病,絕大多數的醫療服務都是免費的。但正如一個硬幣有兩面,渥太華醫學院教授雅格·布萊文津指出,因為看病免費,人們即使沒有嚴重或緊急病情,也會預約醫生進行檢查,導致候診名單很長,並且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同時,政府為醫生規定了接診人數上限。此舉本意是為保障醫生權益、保證醫療水平、控制支出,但無疑進一步延長了患者的等待時間。布萊文津表示,加拿大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夠優化。外國人如果無法進入加拿大的醫療體系,不僅享受不到免費醫療,而且看病會更難更貴,因為找不到家庭醫生,多數情況下只能去醫院看急診。
在澳大利亞看病也是免費的。但患者在公立醫院沒有權利選擇醫生,也不能選擇何時住院或者手術。澳大利亞華裔醫生劉英在堪培拉從業已經近28年。她認為,澳公立醫院效率低下情況比較嚴重。「如果一名醫生在私立醫院每小時可以做4個腸鏡檢查,那在公立醫院每小時最多隻能做2個。由於效率低,病人等待手術的時間一拖就是幾個月甚至一兩年。」
發達國家的醫療體系,一方面是致力於發展全民醫保,另一方面是社保體系下的嚴重赤字和公立醫院的不堪重負,為醫療系統增添重重危機。以法國為例,由於國家財政捉襟見肘,醫療保健預算一再被壓縮,公立醫院醫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工資不高、工時超長,直接導致醫生大量流失。如何在減少開支的情況下更合理地分配公共資源,確保民眾和醫護人員雙向滿足,將是發達國家醫療模式不得不應對的問題。(記者馮雪珺、吳雲、李鋒、王遠采寫 來源:中國江蘇網)
⑺ 在德國怎麼看病
1、去德國看病是去看全科醫生還是家庭醫生?
如果是有頭痛、發燒這種普通常見症狀,可以去看全科醫生(Allgemeinarzt)或家庭醫生(Haus?rzte)。全科/家庭醫生可以處理普通的常見疾病,如果有必要,也會將病人轉診給相應的專科醫生,或者安排病人住院。許多德國人會選擇一位醫生作為自己固定的家庭醫生,生病時先去看家庭醫生。你也可以直接去看專科醫生。專科醫生(Fach?rzte)是指眼科醫生、五官科醫生、婦產科醫生、心臟科醫生、骨科醫生等治療某一特定領域疾病的醫生。在德國看專科醫生可以直接去專科門診診所,一般不需要家庭醫生轉診。例如孩子生病時可以直接去看兒科醫生(Kinderarzt)。德國有許多專科醫生診所,預約專科醫生比較方便,病人也可以自由選擇醫生。但德國醫院的專科門診服務較少,主要診治病情比較復雜、少見的疑難雜症。如果有復雜的全面檢查、手術、理療,或者需要觀察、住院、急救等,可以拿著醫生的診斷書去醫院就治。醫院不負責初期的診斷。
作者:狄食紀撾揪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46167060/answer/10035966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2、去德國看病預約注意事項
一般在德國做什麼事情都要預約,看醫生也不例外。診所一般需要提前電話預約Termin,如果真的著急就直接到診所排隊,一旦有醫生有空閑時間,可以立即安排就診。但要提前查好營業時間。
3、去德國看病如何就診?
去赴診的時候一定記住帶上保險卡(公立或私立保險公司都有),如果沒帶保險卡,很有可能你就白跑一趟了,或是要支付高額的看診費。到了診所之後,把你的卡交給前台護士,以便她們登記你保險卡里的病歷史和其他資料。
如果你是初次到這個診所就診,你還需要填一張表格,一般是關於病史和過敏史的。之後通常你會需要在候診室里等一下,有時候還會等比較久。。
看病的時候盡量把你的症狀跟醫生描述全面和清楚,不知道的單詞最好在家裡都查清楚,以免在診斷時發生誤會,你可以用德語和英語和醫生交流,德國醫生英語水平都很高,特別是專業術語。看完病大夫會開葯方,並告訴你將來一段時間的治療計劃。如果需要復診,出來時可以跟大夫的秘書預約下次檢查的時間,不需要的話直接跟她說拜拜就行了。
4、去德國看病費用說明
參加公共醫療保險的病人,在去診所和醫院看病時通常需出示醫療保險卡,證明您有法定保險的保障。這樣醫院或診所會直接將賬單發送到保險公司結算,個人就不需要再付費,或者只需支付少量的個人負擔的自付費。所以千萬不要怕花錢,不敢去看病。
使用私人醫療保險看病時,通常需自己先支付醫療費,再向保險公司申請報銷。所以在看病後一定要保留好收據和各種醫療證明。有些私人保險也可以由醫院診所將賬單直接發送給保險公司結算,個人不用自己支付。報銷的金額需根據您所參加的私人醫療保險計劃的規定。
5、拿著處方到葯店買葯
在德國,只有葯店可以出售葯品。德國的葯店叫做Apotheke。以一個大的紅十字為標志。葯品分處方葯和非處方葯兩種。德國有嚴格的葯品法,許多葯品如抗菌葯需憑醫生處方(Rezept)才可以購買。處方葯單一般是紅色的,非處方葯單是藍色的。如果購買了法定醫保,處方葯一般只需付5到10歐元的費用,其餘的葯費會由法定醫療保險支付。但非處方葯就要付全費了。
如果購買的是私人保險,通常買葯時需要先支付葯費,然後憑收據去保險公司報銷。報銷的比例則是根據投保的方案而不同,有些可以全額報銷,有些需要自己支付部分葯費。
6、急診
如果遇到節假日,你突然遇到緊急病狀,這時候你可以打急救電話112,或是立即趕到附近的醫院看急診(Notaufnahme),一般醫院都有值班醫生。小元之前生病過敏就去校醫院看急診,不用預約,非常方便。在每個城市也有葯店輪流在節假日看門,但是需要在網上查詢一下葯店的地址。
⑻ 在德國生病了,怎麼看醫生
今天來繼續介紹一下在德國生病怎麼看醫生。
一、家庭醫生的價值
在歐洲居住有了身份和居住地址之後,有了所屬社區,之後會有專屬家庭醫生。
在德國的醫療體系中,家庭醫生是最底層和基本的環節,但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如果家庭成員身體出現問題,首先需要的是家庭醫生,因為家庭醫生對整個家庭成員身體治療和恢復狀況也是最清楚的,很多在當地出生的小孩從一開始就有固定的家庭醫生,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只要生病、出現狀況,與之對接的一定是家庭醫生。
二、家庭醫生概念的來源
西方醫療制度的產物,可以說它是防火第一線。家庭醫生分普科和內科醫生,主要職責是對初期症狀做早期的判斷和治療。家庭醫生就像一個管家式人物,一旦身體發生狀況,能在最短的時間,對病情做出最准確的判斷。不管是在德國還是在法國,生了病第一個接觸的是家庭醫生,如果病情是家庭醫生可以解決的,那就讓家庭醫生來解決。在德國,家庭醫生不是強制性的安排,但是每個人都會有。
三、家庭醫生的優缺點
優點:可以約周六看病。在德國,醫院周六除了急診部門,是不可以看病的,而家庭醫生隨叫隨到。
缺點:如果是急症類的病,轉家庭醫生需要耽誤一些時間。具體情況就需要自己進行判斷。
四、在德國看病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步:預約
除了急診不需要,歐洲以及其他國家看病都需要預約。想要找專科醫生看病的人,必須要進行預約,可以選擇電話預約、排隊,也可以選擇網上預約。
德國的預約費比較特殊,按季度收,每個季度收10歐元。不管是看一次還是多次病,都只用交一個季度的預約費。因為德國是全民覆蓋的醫療保險,所以看病的花費非常非常低。舉個例子:一個人懷孕生孩子,從產檢、拿葯到把孩子抱回家,一共花了57歐元。
第二步:就診
其實就診過程挺簡單:填表格,一般都是填寫病史,比如有沒有過敏病史。如果人多的部門等候時間就比較久。如果是家庭醫生或者是社區醫院轉過來的,可以不用填表格,因為有詳細病例,但是要記得把自己的症狀跟醫生說清楚,使用德語或者英語都OK,因為德國的醫生水平都很高。以防萬一你可以選擇在家把不認識的專業單詞查清楚,也可以帶一個英語比較好的朋友。看完病以後讓醫生給開處方、拿葯,事後可以跟大夫的秘書聯系預約下次看病的時間。
五、看病費用如何報銷
費用一般不用先支付後報銷,有正常的醫療保險,先出示社保卡,該報銷的部分一般賬單直接寄到保險公司。如果是少量的費用需要先交付,那就按照正常的流程交付,但是百分之九十或者九十五是走保險公司賬單。
六、在德國生病的看病流程
如果有固定的家庭醫生,先做一些基礎性檢查,對於家庭醫生能處理的病症,需要家庭醫生開葯方,然後患者去葯店拿葯;如果是家庭醫生不能處理的,要開轉診證明,轉到相應的專科醫生那兒就診。
注意,葯店是不會隨便出售葯品,德國葯品發是比較嚴格,比如阿莫西林這樣抗菌類葯是必須要有出示處方。
七、不同種類的處方簽,代表不同的報銷類型
是否報銷,跟處方簽的顏色有關。處方簽分為4種,紅黃綠藍。
紅色處方:屬於機打處方,一般都是法定醫保保險,患者是不用支付任何費用
綠色:一般屬於非處方,開的是醫生建議葯品。一般非處方葯醫保不報銷,患者可以選擇不購買
黃色處方:開具的葯品一般都是強力止痛葯或者是麻醉劑,醫生是開的比較少,也比較謹慎,醫保期限只有7天,比較短。
藍色處方:用於私立醫療保險報銷,保險單位不屬於公共醫療保險范圍。
概括來說,在德國就醫的流程嚴謹,看病及時,費用合理合規。
⑼ 在德國如何看病
德國的大型醫院一般以急救和手術為主,看病通常是去診所或醫院附屬的門診中心。
首先需要上診所的網頁看是否需要預約,如果不需要可以直接帶著醫保卡去,需要預約就在網上或打電話預約確定時間。
到診所後在前台給工作人員看醫保卡,簡單說明是什麼症狀或疾病,如果是第一次去這家診所會被要求填寫個人資料和個人資料使用授權書,然後到候診室等著醫生來叫名字就行了。
如果你是私保,那麼就診之後較少數情況可能會被要求當場付費,多數情況是診所會向你的住處郵寄兩份一模一樣的賬單要求你銀行轉賬,你可以將其中一份賬單寄給你的保險公司,他們會代你支付,然後如果有保險不覆蓋的部分保險公司會再通知你;也可以你直接向診所轉賬然後把賬單寫上已支付然後郵寄給保險公司,這樣保險公司會把報銷的部分打到你的銀行賬戶上。
如果你是公保就比較省心了,診所會直接找你的保險公司收取費用,一般都不用你處理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