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哪些專業的就業前景最好
最新調查表明,德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形象最佳國家。德國經濟發達是歐洲最大、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全球第三大進出口國。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德國設立公司,所以需要大批護理、機電一體化、金屬加工、機械製造、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汽車維修、汽車工程等專業的中德員工,更多找湖南出國工作網了解。因此,這些專業在德國就業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② 去德國工作怎麼樣
中國人適合不適合去德國工作要看個人的想法。
在德國工作的好處是:
生活很自由,沒什麼人對你的生活方式指手畫腳。國內當然也可以自己想怎麼活就怎麼活,不過我沒那麼強大心靈,還是要從眾,而國內有些從眾的選擇個人覺得很憋屈。
環境好,自然條件,公共交通都很好。
工作比較舒心,未婚未育不會受歧視,加班什麼的很少,假期比較靈活,人際關系較為簡單。
談戀愛結婚方面,還算是正當齡,很少有人認為年紀大了,只配找離婚喪偶或者歪瓜裂棗。
整體氛圍沒那麼浮躁,不用算計,買東西不用擔心買到假冒偽劣,心境比較平和,與人為善成本低,這讓我覺得很舒服。
在德國工作的壞處是:
找對象的選擇餘地太少了。
工作上升空間有限,一方面因為專業性質,歷史文化方面的背景挺重要的,而很多不是通過學習就能獲得的知識。另一方面,雖然工作語言是英語,但是有時會用到很復雜的德語。
.照顧不了父母。
一天到晚說外語,看病喊救命都要用外語的感覺,說什麼語言都沒有說母語自在。
德國的房子也不便宜。
③ 德國工人待遇好嗎
德國是很注重技術工人的,他們一個高級技工的地位堪比一個大學教授,所以待遇可想而知,就算不是最好的,也不會差哪兒去,但是不同的行業和工種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具體待遇要看具體行業!
④ 德國哪些熱門專業最好找工作
很多學生在申請大學時,都為選擇大學和選擇專業所困惑。畢竟很多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找個好工作,是有個理想的收入。那麼,赴德國留學,德國畢業後好找工作的專業是什麼呢?
德國共有34個大行業,從A打頭的汽車業到V打頭的供應業什麼行業是未來最吃香的呢?德國經濟研究所(IW)就此作了一個調查並於昨天在柏林推出了調查報告
中國有個說法是「三百六十行」,那還是很久以前的說法,那時,恐怕電腦、汽車這些行業還都沒有呢怎麼德國只有三十四行呢?這其實是德國官方正規的劃分當然了,每個大行業下面還會有很多小行業德國許多行業名存實亡,尤其是那些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紡織業只剩下一點特殊品種的生產了;礦山剩下那麼點也很快要沒了;核電廠很快要全部關閉了按照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原理,當這些行業在德國和西方成為夕陽的時候,在地球另一端的中國卻成了朝陽那麼,德國朝陽照在哪些行業上呢?
按這個調查報告,德國排名第一的行業是近企業服務業,即從大樓清潔至IT咨詢的服務業這個企業服務業以平均總分77分(百分制)高居首位最近幾年裡,這個行業的員工增加了15.1%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米歇爾。許特納說:「近企業的服務行業是經濟的轉盤」。
排在第2位的是葯業,這個行業員工近年來增長了14.4%第3位是醫療和測量技術業這些行業的吃香是可想而知的:不管經濟怎麼樣,醫葯是永遠也少不了的這些行業還得益於社會的老化和家庭結構的變遷在「今後10年哪些商品和服務的份量將增加」這個問題上,這些行業高居首位許特納說:「健康領域是德國經濟的未來領域」但也要注意到這個因素:這份調查報告是德國葯品研製協會委託德國經濟研究所做的。
這研究所分3個分組來調查未來行業問題第一個分組是所謂「宏觀經濟表現」,這里調查的比如有行業的價值創造,員工人數的增減;第二個分組是「增長推動力」,這里調查的包括需求量的增減,生產率和研發費用;第三個分組是詳細詢問專家們對有關行業未來的看法,這里納入了70名科研人員、分析人員和咨詢人員的看法。
令人驚訝的是德國的王牌行業汽車業雖然這個行業在總分上排名第4,但在研發、革新和人力資本方面,該行業僅排在第7位,還在電視廣播業和測量、控制和調節技術業的後面。
但汽車行業在毛值創造方面頂了尖:在2000至2005年間,該行業創造的毛值增長了37%看來,許多零配件改從國外進口對汽車業沒帶來什麼負面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汽車業在德國國內的價值創造也還是增長了。
總排名前12位的行業依次為:近企業的服務業(76.7分);葯業(74.4);醫療技術(74.1);汽車業(73.1);物流業(69.5);通信業(66.9);化工(63.9);機械製造(62.9);其它車輛製造(62.2);衛生與社會服務(61.5);金融服務業(61.3);教育業(56.5分)。
作為未來的大趨勢,這個調查報告列出的有全球化,服務業供應商的更大參與,勞動世界的學業化報告只列出最佳的12個行業,而不公布全部調查情況,尤其是最差的12個行業顯然,這個研究所不想樹敵。
教育雖然只排在總榜的第12位,但在「宏觀經濟表現」這個領域里,它高居第2位,僅次於近企業的服務在這個領域里,通信業居第5位在「增長推動力」這個領域,居首位的是通信技術。
⑤ 德國的技術型工人在一家公司能幹一輩子,為何我國工人就做不到
現如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工作機會逐漸變多,尤其是技術型工人。很多優秀的技術型工人如今成為了香餑餑,因為技術型工人如果有過硬的技術,那他無論到哪家公司,都能有口飯吃。但同樣是因為技術型工人到哪裡都能找到工作,所以技術型工人反而是跳槽最多的人群,畢竟有了本事,哪裡待遇好去哪裡,這個現象可以說很正常,畢竟技術型工人也都有自己的家庭,現在生活壓力這么大,幾乎每個家庭都會覺得錢不夠用。做同樣的工作,拿到更好的待遇,能夠更好地補貼家用,何樂而不為呢?但這種現象讓很多老闆看不懂,他們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德國的技術型工人在一家公司能幹一輩子,為啥咱們國家的工人就做不到這一點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其實筆者以為,不是咱們國家工人做不到這一點,是因為現實不允許咱們國家的工人這么做。接下來,筆者就給大家好好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⑥ 為什麼德國企業的員工忠誠度這么高
一、重視人力資源的優良傳統
在德國,很多人進入了一家他們認為很棒的好公司之後,服役 20 年以上是很常見的事,甚至有些終身不換東家。
在寶馬工廠,就有很多不足 60 歲的工人,卻在寶馬幹了 40 年左右。隨處可見的員工高忠誠度是德企的特色。當然,員工們認為這是因為老闆先對他們好,因為任何 " 忠誠 " 都是雙方的。
德企有重視人力的傳統,國際化後也會把 " 德國式 HR" 搬到海外公司或是工廠,四處俘獲員工人心,效果卓著。德國化工製造企業巴斯夫 ( BASF ) 集團人力資源總裁 Wolfgang Hapke 博士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確認:全球來看,巴斯夫全球員工在入職後的前三年,自願離開公司的比例平均為 1.3%。歐洲的員工流動率為 0.6%,北美為 1.5%,亞太為 3.6%。
另一家德國大型企業高管透露,在德國,他們公司在部門總管級別的員工流動率只有不到 1%,當然,因為在中國和印度,人們比較樂意跳槽,所以這個比率要高一些。即使如此,德國公司員工流動率依然比當地市場的同行們低得多。
對於 " 德國式 HR",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的創始人及監事會主席羅蘭 - 貝格 ( Roland Berger ) 點評說:德國企業,或者說歐洲企業對員工的尊重,已經成為歐洲特色,主要體現為關懷普通員工的身心健康。但在美國企業看來,股東價值可能更重要。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中國企業家接下來該怎麼走,可能需要找一條最合理的路。未必是歐洲模式,也未必照搬美國模式。
二、讓法國人眼紅的勞工政策
德國聯邦政府雖然很專注保持就業增長率和提升生產力,但首要前提是公民實際收入必須增加。
這個原則一直十分明確。哈佛商業評論之前發評論說,德國人的薪水和各項福利比美國高出 66%。更重要的是,美國收入差距的不斷加大,這在美國社會很具爭議。
2015 年,德國政府開始發福利,其中一條就是最低工資定在大約 1.1 萬人民幣。
若與西歐國家做一個比較,德國的工資並沒有高得很離譜。從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德國逐步推行稅前每小時 8.5 歐元 ( 約合人民幣 62 元 ) 的最低工資標准。這低於盧森堡最低時薪 11.1 歐元 ( 人民幣 81 元 ) ;法國 9.53 歐元 ( 人民幣 69.6 元 ) ;略高於英國 ( 6.5 英鎊,約合人民幣 61.38 元 ) 。
但事實上,在現實操作中,德國這輛工業戰車對公民待遇保障又著實令人望塵莫及。德國經濟被定義成世界上最健全的經濟。是不是 " 最健全 " 很難說,但德國式福利的確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
例如,如果德國工人不想兩地分居,勞動局可以支付行李搬運費。又例如,父母雙方雙職工又要帶孩子,二人可以有一人申請帶薪假在家帶孩子,薪水為原工資 65%。若一方無業,則可申請每月 300 歐元的補貼。這份福利叫 " 父母金 ",是很多國家聞所未聞的。
在過去的十年間,德國政府針對勞工市場,進行了多項改革,其中除了對有孩子的家庭,或單親父母有很多特殊政策,政府還催生了很多 " 迷你工作 " ——即以短工形式存在的工作,工資低但僱主繳納社會保險。
這種工作時間靈活的小零工大大豐富了德國的就業市場,保證了就業率,減輕了很多企業的負擔。法國曾有官員公開指責德國大量 " 迷你工作 " 的存在對法國的就業市場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三、出手闊綽的德國企業
先不說德國聯邦政府的態度,從企業層面來說,與寒酸的最低工資相比,大多數德國企業給工人發工資時出手其實都很大方。
EM Motive 主席 Alex Humpert 坦言,他們在德國 Hildesheim 工廠一線工人的薪資按小時計,時薪大約在 36 歐元到 40 歐元之間。一周工作時間大約為 40 個小時。這樣計算下來,一名熟練技工的月薪約為 6400 歐元。
采訪中還有德企的管理層對新浪財經私下說:寶馬車的一條生產線可能就價值幾百萬歐元甚至更高,這些生產線上的工人也待遇豐厚。德國產品售價高,背後的人力成本真是不容小覷。
德國化工製造企業巴斯夫 ( BASF ) 集團人力資源總裁 Wolfgang Hapke 博士解釋說:" 除了按照市場水平設定工資,巴斯夫承諾應有的福利、個人發展的機會以及舒適的辦公環境。在很多國家,員工除了享受養老保障,還有補充醫療保險,以及股份項目,也就是投資公司股份享受收益——這都是為了鼓勵員工做巴斯夫的『老兵』。"
" 那些讓員工感覺沒有歸屬感的企業,我覺得是公司把錢看得太重了,對員工不夠好。一家企業要辦得長久,關注的重點就應該是公司的長期目標,而不是盯著短期利潤。當一家企業發展到幾萬人,甚至幾十萬人的規模,所謂企業的『中央集權』式慣例已經很難奏效了,每名員工必須都要能得到驅動力、薪水、福利和公司氛圍同等重要的待遇。" 一位不願具名的德企高層對新浪財經坦言。
四、獨有的員工關懷文化
在對寶馬的采訪中,我學會了一個新英文單詞,叫 " 人體工程學 "。對於如何關懷工人,寶馬的廠房一直有口碑。
在寶馬德國 Dingolfing 工廠,對於一些年齡大的工人更是貼心,從廠房設置到醫療護理,甚至理療師都有一條龍服務。
" 人體工程學 " 這個詞在寶馬的生產部門出現頻率很高,主要因為他們認為工廠生產線的設置和安裝必須考慮到適合人體結構。
這些符合人體工程學基本原理的零部件和生產線,都體現都在細節中。
例如特殊的木地板,可以顯示更大字體的旋轉架顯示屏;為防止工人站立過久而隨處提供的舒適板凳;為防止員工閃到腰所做可調整高度的貨架;為視力不好員工加強照明度。在交班的間隙,工人們甚至可以在廠房內休息間里提供的便利床上小憩。
寶馬集團生產部發言人 Saskia Ebbauer 解釋說:" 自動化可以很大程度解放人力,一些需要不斷重復,又消耗體力的簡單任務以後都可交給機器人,由他們承擔所有繁重勞動,這也是未來工廠的特徵。即使如此,人力依然是工廠運營的重要組成。"
所以寶馬一直朝著把員工照顧好的方向努力。
寶馬集團有 70% 的員工都在德國工作。寶馬集團的用人原則和人力資源計劃,基本可以與德國的情況相匹配。據寶馬的分析數據顯示:到 2020 年,德國工人的平均年齡 50 歲以上的比例將從 15% 增長到超過 35%。
2004 年,寶馬集團發起了一個全面的 " 今天為明天 " ( Today for Tomorrow ) 的項目,主要就是探究如何在工人年紀變大的同時,還可以保證工人們的創新力和生產力。
" 簡而言之,我們要創造適合各年齡段的工作環境。其實並沒有所謂的『老年生產線』,更沒有『輕量級工作站』,只有可適合各年齡層的生產線。即使是年輕的工人,也要保證他們在歲數增長的同時身體健康,可以長期保持生產力。"Saskia Ebbauer 說。
五、捨得對員工的未來進行投資
再來說說弗朗茨 - 菲潤巴赫 ( Franz Fehrenbach ) 的故事。他在 1975 年大學一畢業就進入博世公司做培訓生,理由是博世的工人待遇好,投入研發和設備都很闊綽。28 年後,菲潤巴赫從培訓生升至博世公司主席,並在 2014 年 7 月受任為公司監事會主席,成為博世工業信託公司 ( RBIK ) 合夥人。
" 為什麼我會一直在這家公司工作,因為這家公司的國際化程度相當高:350 個國家的生意運作,不同的業務板塊,意味著不用換公司,就可以學到很多,給每個人的機會巨大。我曾經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又在不同的生意板塊都有工作經歷。所以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這間公司,事實是,我都找不到要離開的理由。對於其他忠實的員工,我覺得他們是對於我們公司的運作模式很滿意。"
我問菲潤巴赫:" 假設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應聘博世公司的職位,可他三年內換了三家公司,你是否會聘用他?"
菲潤巴赫笑答:" 他根本不可能從我這里獲得面試的機會。"
" 『持續性』對於我們公司是十分重要的。所有作出的承諾,都要去履行,而且不能中斷。" 他說。
菲潤巴赫不跳槽的理由和戴姆勒的 Robert Frederick Veit 何其相似。Robert Frederick Veit 是德國戴姆勒卡客車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 CEO,當被問到為什麼德國企業員工對老闆很忠誠的問題時,這位身材高大、語速飛快、語鋒犀利的戴姆勒 " 老兵 " 拍拍自己胸脯說:" 看看我就知道了。我在戴姆勒工作了 22 年,從學徒做起,之後很幸運的參加了管理培訓,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崗位,難道還不是個好例子?"
Robert Frederick Veit 進一步解釋說:" 公司的發展很穩健;國際化程度很高;給員工很多機會——我自然不會跳槽。"
戴姆勒卡車中國合資項目總裁兼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史蒂芬 ( Stefan Albrecht ) 坦言:" 德企的員工忠誠度很高,是因為企業文化的問題:公司肯對員工投資,讓員工開心。員工自然也會付出更多,對老闆忠誠。這是雙向的。"
當然,所謂 " 投資 ",不止是薪酬那麼簡單。給員工不斷學習提升的機會,是很多德企的留人秘訣。
進一步培訓看起來是鼓勵員工 " 終身學習 ",可在巴斯夫 ( BASF ) 集團人力資源總裁 Wolfgang Hapke 看來,保障員工有終身學習的機會也是對巴斯夫未來的投資。對員工持續培訓是為了未來的人力需求有所保障。
與很多優質德企一樣,巴斯夫集團在金融危機時也沒有裁員,這是因為他們為了渡過難關採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減少超時工作,控製成本,更靈活調動人員。在 Ludwigshafen,有 600 名雇員轉做臨時職位或者是調動到其他崗位。
" 事實證明,在金融危機期間,要避免企業裁員是完全可能的。"Wolfgang Hapke 說。
⑦ 德國的工人基本上都是終身不換東家,這些企業是怎麼留住員工的呢
因為德國企業的福利和政策非常好,而且德國的老闆對工人待遇也很好。並且德國的企業會讓工人進行終身學習。
而且在德國基本不會出現被裁員的情況。當時德國有一家公司是出現金融危機需要裁員,但是當時老闆並沒有裁員,而員工們提出把工資降低一點,共同度過這次危機,之後他們順利的度過金融的危機。一個人也沒有裁,就是這種互相尊重的相處方式,使德國的工人基本都會終身在這里工作。而且德國的企業也絲毫不吝嗇對員工的投資,會定期讓員工出去學習新的東西,學習新的技術,這也是對員工個人的投資,因此德國的工人們終身不換東家的。
⑧ 德國工人終身都不換東家,他們的公司是如何管理員工的
眾所周知,德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所以在德國,各種企業也非常多,而其中甚至有非常多的員工在一家企業工作20年以上,所以除去工業工藝的精湛和嚴謹之外。德國企業最強大的名片就是員工的忠誠度非常高。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德國企業文化中老闆對員工是非常尊重的。其次就是國家的勞工政策非常強大,甚至可以說德國勞工的制度是世界上最高的。最後就是工資非常高,基本上所有的德國企業對工人的工資出手都非常大方。
最後就是德國企業對工人的工資非常重視,往往出手非常闊綽。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德國企業往往以給員工高工資為榮。比如寶馬工廠的工人薪資按照小時進行計算,一個小時工資為40歐元,一周工作40個小時,這樣一來,一個熟練的工人的月薪基本上為6400歐元左右。
⑨ 為何德國工人能一份工作干一輩子
大多德國人只要選擇了一份工作就會干一輩子,其緣由就在於德國企業的人性化,以及其福利待遇都十分滿足工人們的需求,總之就是一切以工人的良好體驗為前提。德國的老闆一般來說都比較闊綽,他們不吝嗇給予工人最好的待遇,以及最優良的工作環境。
除了這些基本的,還有補助,這就針對那些有孩子的父母,每個月可以申請300歐元的體恤金,有孩子這件事對一個上班族是十分友好的,它不會帶來麻煩,反而會增添許多社會福利。這大概和德國人口少有關吧,政府為了激勵人口生育,作出了相當多的政策。德國企業在員工身上的投資不比在商業上的投資少,這也是德國企業最神奇的一點,當然人家這樣做不是沒有收益的,一個老員工對企業的貢獻可遠遠超過企業對他所做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