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鞍鋼和德國魯爾區有哪些相似之處

鞍鋼和德國魯爾區有哪些相似之處

發布時間:2022-07-29 05:07:51

Ⅰ 說出這些城市經濟轉型中可以借鑒德國魯爾區哪些成功經驗 解析 啟迪慧想

以魯爾工業區為代表的傳統工業區還包括:英國伯明翰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中國遼中南工業區等。傳統工業區普遍面臨著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污染嚴重等問題。如遼中南工業區的長期發展,使當地成為污染嚴重、「三廢」排放量大的地區。同時,遼中南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水源污染又使水資源短缺雪上加霜。近年來,遼中南工業區的經濟增長比較緩慢,低於中國平均水平。中國政府正試圖採取措施振興以遼中南為代表的東北老工業區。

魯爾區是位於德國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境內的城市群,它擁有530萬人口和4435平方公里的面積。他是萊因-魯爾城市群的一部分,整個城市群一共擁有超過1000萬的人口和將近10000平方公里的面積。區內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達570萬,佔全國人口的9%,核心地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2700人;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魯爾區南部的魯爾河與埃姆舍河之間的地區,工廠、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網交織在一起,形成連片的城市帶。

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開始進行調整工業結構與布局,發展第三產業和優化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綜合整治。
魯爾區的變革經歷了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其轉型大致分為3個階段[4]:
第一階段為上世紀60年代。採取的主要措施有:制訂調整產業結構的指導方案,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和財政補貼對傳統產業進行清理改造,並投入大量資金來改善當地的交通基礎設施、興建和擴建高校和科研機構、集中整治土地,為下一步的發展奠定基礎。
第二階段為70年代。在繼續加大第一階段改善基礎設施和礦冶工業現代化的同時,重點通過提供經濟和技術方面的援助,逐步在當地發展新興產業,以掌握結構調整的主動權。
第三階段為80年代至今。德國聯邦和各級地方政府充分發揮魯爾區內不同地區的區域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優勢行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多樣化。
經過綜合整治,魯爾區經濟結構趨於協調,工業布局趨於合理,經濟由衰落轉向繁榮,改變了重工業區環境污染嚴重的局面,成為環境優美地區。魯爾工業區的振興計劃為全世界的舊工業區改造提供了範本。它的策略不是廢舊立新,而是舊物再利用。通過改變原有建築、設施及場地的功能,既再現了工業區的歷史,又為人們提供了文化、娛樂生活的園地。整個魯爾工業區已變成了一個博物館和休閑區。經過多年的不斷調整與改造,魯爾區早已不是一個衰落的工業區,而恰恰相反正保持繼續發展的勢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也是資源型城市成功改造轉型的經典案例

Ⅱ 查閱有關德國魯爾工業區的信息,說說其哪些發展經驗可供我國東北地區借鑒

一、魯爾區的自然資源和工業發展情況
魯爾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區之一。魯爾區位於德國經濟發展最發達的北萊茵——斯特法倫州(簡稱北威州)的中部,是北威州的5個區之一,包括了11個縣市,其中有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等比較有名的工業城市。魯爾區有全世界最大的內河港口,繁忙的內河航道和歐洲最密集的鐵路網,高速公路四通八達。
二戰以後魯爾區產煤量約佔德國西部總產煤量的90%,鋼產量佔德國西部總量的70%。魯爾區集中了煉鋼、軋鋼、制鐵、煉油、汽車、造船、機器和電器設備製造廠等。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魯爾區的煤炭開采成本大大高於美國、中國和澳大利亞,加上石油和核電的應用,對煤炭的需求量有所減少。1957年,魯爾區共有141家煤礦,僱傭了50萬以上的礦工。從60年代起,魯爾區的煤開采量逐年下降。由於技術的發展,鋼鐵、汽車、造船業需要的人數較少,鋼鐵生產向歐洲以外的子公司轉移,鋼鐵產量也開始收縮。因此,從60年代開始,魯爾區傳統的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開始衰落。煤礦和鋼鐵廠逐個關閉。70年代末期,魯爾區已全面進入了經濟萎縮時期。
二、魯爾區老工業基地改造的成功經驗
(一)以傳統工業為基礎,充實、調整區域產業結構。魯爾區是德國許多大企業總部的所在地,區域產業結構的特點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大企業產業結構的性質和變動的影響。眾所周知,長期以來,煤、鋼兩大部門一直是魯爾區發展的兩大支柱,因此這兩大部門陷於危機便直接導致魯爾區經濟結構的老化,並使魯爾區的經濟發展速度明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國家的資助下,魯爾區首先採取了對企業實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過程。煤炭生產就集中在7個大煤礦中。鋼鐵工業也同期進行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關閉和合並老廠,擴建新廠,進行企業內外調整,加強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專業化和協作化。聯邦、州政府及魯爾區煤管協會都想方設法改善魯爾區的投資環境,鼓勵新興工業遷入魯爾區,這類企業已遍及全區,大多是技術精良的中小企業。現在,魯爾區正朝著一個既有強大傳統工業做基礎,又有日漸壯大的新興產業為增長點的多部門的綜合工業區方向發展。
(二)合理讕整區內生產力布局。魯爾區早先的產業布局都以接近原料地為原則。在20世紀60年代區域總體規劃中提出了劃分三個不同地帶,平衡全區生產力布局的設想,並規定在布局新企業時首先考慮安排在邊緣發展地帶,同時控制杜伊斯堡、埃森等大城市的發展,有計劃的從核心地區向外緣遷廠。同時,對傳統產業依據不同的情況實行關、停、並、轉。
魯爾區區域結構的變化同樣集中體現在其城市的職能演變上。魯爾區是一個人口和城市的密集地區,城市的發展經歷了單一的煤礦城市——鋼鐵城市——化工城市——綜合性城市的發展道路;城市規劃也從早期的雜亂無章的無規劃狀態向全面規劃的現代化城市發展。在區域更新過程中,許多城市從原先的單一職能演變成為一專多能的綜合性城市,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在50萬以上,構成了一個多中心的萊茵——魯爾城市集聚區,人口超過1000萬,為世界主要大城市集聚區之一。
(三)科研與實踐相結合,將科技優勢轉化為生產力。在世界科技史上,德國的工業技術佔有重要的一席,而魯爾區就是德國許多技術發明誕生地,因此科研基礎十分雄厚。面對新的形勢,魯爾區採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改革創新,加強科研界與經濟界的合作,把區內的經濟中心和科研中心聯系起來,以加快科研成果的應用。其次,改革傳統教育,創立新興學科,並把高等院校的教育與本地區經濟發展相結合,州政府試圖將魯爾區建成「歐洲高等院校區」。在發展新技術的同時,對傳統工業的全面改造,如建立科學技術革新的信息中心,政府幫助企業,優化向中小企業轉讓技術等,大大加快了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步伐。
(四)開發工業傳統資源,拓展區域產業新功能。在逆工業化的過程中,魯爾區開始對自身積淀的區域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的思考,尤其重視對工業遺產旅遊資源的開發。借鑒英國、瑞典等一些國家的經驗,魯爾區從1989年提出「IBA」計劃,經過長達10年的摸索,走過了一條從零星景點的獨立開發到區域性統一開發的模式,工業旅遊已成為魯爾區的新時尚。從景點開發模式來看,大致有四種具體模式:(1)博物館開發模式。(2)休閑、景觀公園開發模式。(3)購物旅遊相結合的開發模式。(4)傳統的工業區轉換成現代科學園區、工商發展園區、服務產業園區。1998年,區域規劃機構制定了一條連接全區旅遊景點的區域性旅遊路線,這條被稱為「工業遺產之路」的線路,幾乎覆蓋整個魯爾區。
(五)完善環境管理和建議,重塑田園都市風光。長期以來。魯爾區企業各自為政,公害嚴重,環境污染大於國內任何一地。為了根除公害,治理環境污染,州政府投資設立環境保護機構,頒布環境保護法令,統一規劃。第一個行動就是改造河流。建立了完整的供水系統,設立微生物凈水站。另外,全區的煙囪自動報警系統已經全部建起,使大氣污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區域總體規劃中制定了營造「綠色空間」的計劃,進行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現在,魯爾區所在的北威州擁有了1600多家環保企業,成為歐洲領先的環保技術中心。
總之,經過上述調整和改造,魯爾區遠不是一個衰落的工業區,而恰恰相反,保持繼續發展的勢頭,全區GDP約占原聯邦德國GDP的7%左右,相當於葡萄牙或丹麥全國的GDP。魯爾區區域整治的經驗表明,傳統工業區的改造和建設只有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才能充滿活力,走上重新振興之路。
三、如何借鑒魯爾區的成功經驗改造東北老工業基地
德國魯爾工業區和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在自然資源、工業發展情況、本國國民經濟中所處的地位,產業結構調整改造的動因等方面具有較多的相似性和較大的可比性。脫胎換骨後的魯爾區工業基地在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工業結構和經濟發展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魯爾區域創新和持續發展的成功經驗為振興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提供了鮮活的樣板。筆者認為,當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借鑒魯爾區的成功經驗,以便從根本上振興東北地區經濟。
(一)設立調整改造指導委員會。由於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是一向綜合性的治理工程,涉及到諸多部門和地區利益,為協調各方利益,應借鑒德國魯爾區治理經驗,由國家發改委、國資委、國土資源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有關部門,共同成立全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指導委員會,負責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的制定實施,部門間協調以及資金的管理和效果評價。(原作者:付天海)(二)突出調整改造思路反重點。從魯爾區的經驗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關鍵是地區經濟振興,而不是企業解困。因為只有地區經濟得到振興,產業競爭力得到不斷提高,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今後老工業基地的調整與改造應以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技術創新為突破口,以全面振興地區經濟作為目標,把著重點放在擴大就業,調整結構和提升產業競爭力上。
(三)對衰退企業退出實行授助政策。對衰退企業退出實行援助政策,這是一些發達國家的共同做法。聯邦德國在20世紀60年代針對魯爾區的衰落趨勢,採取了一系列產業專業轉移援助政策,使其走上產業結構多元化的道路。當前町以考慮實行兩類援助政策:一是對煤炭、森工、有色金屬等資源性衰退產業的退出實行援助政策,重點放在因資源枯竭而導致礦井關閉以及相關產業的援助上。二是對那些缺乏競爭優勢,長期虧損,資不抵債的國企退出實行援助政策。
(四)實行國家支持下的就業政策轉移。建議國家在總結遼寧阜新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的范圍。國家應鼓勵這些城市培育和促進就業由資源枯竭或衰退性產業逐步向新興產業轉移,對此,中央應考慮予以一定資金補助,並提供減免稅收、低息、或貼息信貸、加速折舊等政策支持。刺激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發展。建立下崗工人再就業培訓制度,為就業轉移創造條件。
(五)支特老工業基地裝備製造業發展。東北地區在機床、航空、汽車、造船、發電設備等重大裝備製造業及零部件工業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有條件建成我國裝備製造業的重要基地。國家在政府采購、買方信貸、賣方信貸、招標投標方面,給老工業基地以較多機會。在重大裝備國產化項目、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等方面,按照「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原則,技術創新和專業化分工協作,逐步向產業集群方向發展,形成完善的產業配套條件和產業鏈體系。
德國魯爾區曾經的衰敗給長期止步不前的東北經濟敲響了警鍾,而魯爾區痛定思痛之後的產業調整和奮力崛起同樣給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與改造帶來了很多啟迪。相信在得力的政策扶持和正確的思想指導下,通過大開發戰略,動員外部力量與挖掘東北自身潛力相結合,東北地區在未來的5-10年的時間里完全有可能初步建立和形成相對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完成以產業升級改造,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培育新興產業為主體產業開發,以此帶動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改造、國有企業改制、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問題的基本解決,促使東北經濟進入良性循環的快速發展軌道。

Ⅲ 讀圖,回答問題。(11分) 圖中陰影區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開始衰落的主要原因是(4分)⑵根據乙


(1)生產結構單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鋼鐵市場競爭激烈,環境污染嚴重,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2)接近原料、燃料產地;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3)發展科技;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多樣化,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消除污染。改善環境等。

Ⅳ 我國東北老工業區與德國魯爾區的對比有哪些

你是的應該是區位因素吧:
相同:1水路交通快捷,方便
2勞動力豐富
3據原料地進
4有充足的動力資源(指煤炭等)
都是傳統型工業區
不同:東北老工業區環境污染高,待加強保護,魯爾區已實行措施,成為典型的優秀工業區。

給加分吧,都是手打的,這兩天我們剛學過地理上的魯爾工業區,望採納

Ⅳ 1、城市形成的區位因素有哪些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1、工業的概念及分類
(1)概念:指從事自然資源的開采,對採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產部門。
(2)分類:按生產對象:採掘業、加工工業
按產品性質:重工業(主要為生產服務)輕工業(主要為生活服務)
2、主要的區位因素
理想的工業區位:充足的原料、動力;質高價廉的勞動力;前景廣闊的市場;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產出,以花費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
五種主導型工業類型的特徵
3、影響工業區位選擇主要因素的發展變化
(1)科學技術進步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鞍鋼與寶鋼的區位變化特徵:
共同區位優勢:交通便利、接近市場、接近水源
區別:鞍鋼——接近原料,燃料產地 寶鋼——接近消費市場
鋼鐵工業的三次變革:近煤型(動力導向型)----近鐵型(原料導向型)----臨海型(市場導向型)
(2)環境保護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3)社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如政策變化、鄉土情感、個人偏好、 工業慣性等
工業地域的形成
一、工業聯系——工業集聚——工業地域
1.工業聯系
(1)生產工序上的工業聯系(投入——產出的聯系)
第一種是甲企業的產出是乙企業的投入。
如紡紗——織布——印染——服裝製造。
第二種時同一工廠中不同工序之間的聯系
也屬於這種聯系方式,如汽車組裝廠、生產流水線。
(2)空間利用上的工業聯系

有些工廠相互之間並沒有生產工序上的聯系,卻在地理空間上聯系在一起,工廠之間這種空間聯系有的為了共同利用基礎設施,有的為了共同利用廉價勞動力等,如某些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的不同工業企業
(3)信息上的工業聯系
2、工業集聚
在工業發展中,具有工業聯系的一些工廠往往發生工業集聚現象。
分類:專業化生產的工業集聚、共用基礎設施的工業集聚
工業的集聚的優點,可以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獲得規模效益。
3.工業地域

(1)工業地域的概念
工業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們稱之為工業地域。
(2)工業地域的形成
工業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過程,可分為兩類:
①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
主要是在生產上有投入—產出聯系的工業企業自發集聚形成的;
②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
既有與前者相同的類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礎設施條件吸收下,不同工業集聚而形成的。
(3)工業地域的性質

工業地域按照發育程度的不同,分為兩類:
①發育程度較低的工業地域
(如食品工業),以當地農副產品加工工業為主,工業聯系簡單、規模小、工廠少。
②發育程度較高的工業地域
(如鋼鐵工業區),工業聯系復雜、面積大、協作企業多、生產規模大,往往能夠形成專業化很強的工業城市。我國和世界許多著名的「鋼城」「石油城」「汽車城」。
二、工業分散與工業的地域聯系
近些年來,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復雜的工業(如飛機、汽車製造工業和電子工業等)開始出現分散的趨勢。跨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最優區位條件,降低成本,以最終獲得最大的綜合經濟效益。
傳統工業區和新工業區
一、傳統工業區
1、主要分布: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區等。
2、傳統工業區的特徵
⑴一般是在豐富煤、鐵資源基礎上,以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等傳統工業為主;
⑵以大型企業為軸心,逐漸發展起來的;工業分布高度集中。
二、魯爾區的發展、衰落與整治
1.發展的區位特點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
②離鐵礦較近(如法國洛林鐵礦)
③充沛的水源(如萊茵河、利珀河、魯爾河)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
⑤廣闊的市場
2.衰落的主要原因
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開始衰落,其原因是:
①生產結構單一(魯爾區的五大傳統工業部門:煤炭、電力、鋼鐵、機械、化工)
②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使用)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⑤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
3.綜合整治措施
20世紀60年代,魯爾區開始實施綜合整治的總體規則,主要從五個方面進行綜合整治。
A、調整工業結構
B、調整工業布局
C、發展第三產業
D、優化環境
提示:德國魯爾優化環境的措施:
A、嚴格控制工業廢水、廢氣等的排放;
B、建立完善的廢棄物回收裝置和污水處理系統
C、植樹造林
4.遼中南工業區的特徵
(1)區位優勢:煤、鐵、石油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接近市場。
(2)與德國魯爾區相比,不同之處在於魯爾區內鐵礦資源不豐富,遼中南水源供應緊張。
傳統工業區普遍存在問題( 衰落原因):原料和能源消耗大,運輸量大,環境污染嚴重等。
三、新興工業區的概念、分布
1.概念:新興工業區是指20世紀50年代之後,在發達國家的一些鄉村地區,逐漸形成了以靈活多變的中小企業為主的工業地域。
2.主要分布:在義大利東北部和中部地區,德國南部地區,以及美國「矽谷」等,日本的「硅島」(九州島)英國蘇格蘭地區、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印度的班加羅爾、北京中關村等。
四、義大利新興工業區

1.義大利新興工業區發展的主要條件
2.發展特點
口訣:「小、輕、散、低、散」
3.獨特的發展模式—工業小區
(1)概念
指一個地區的中小企業(生產企業和生產企業之間、生產企業和非生產企業之間)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根據現代經營需要,逐步建立起來的一種相互信賴 、比較穩固的 協作關系和產供銷體系。
(2)作用
有助於加強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
4.對我國溫州鄉鎮企業發展的啟示
加強技術投入、企業之間聯系和協作,杜絕惡性競爭,完善社會服務體系,提高生產和管理人員的技術
五、美國「矽谷」
1.特點
20世紀中、後期以來,在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興工業迅速發展起來。
(1)人才:從業人員水平高
(2)產品:研發費用高;
(3)增長和更新速度快;
(4)產品面向國際市場
2.崛起原因
①位置優越,環境優美;
②氣候宜人;(地中海氣候,溫暖濕潤)
③世界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學)
④便捷的交通,通達速度快;
⑤穩定的市場(軍事訂貨);
⑥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3.我國中關村科技園發展
(1)與美國矽谷的相同之處:
①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
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③交通便捷。
不同之處:中關村科技園的研發費用不足、科技創新不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未形成發達的專業化分工配套體系。市場化制度和法規不完善和健全。
影響工業區位的成本因素較多,各項成本因素對不同行業的區位吸引力不同。下面是為大家總結了的工業區位知識點 及相關習題,各位同學趕緊學起來吧。
知識點歸納
1、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
瀕臨渤海、黃海;靠近俄羅斯、朝鮮、韓國;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
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遼河為水源。
(3)社會經濟因素:
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農業資源支持;國家政策支持;國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
許多礦產資源瀕臨枯竭,資源相對不足;水資源不足;科技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結構相對單一;市場經濟不發達,計劃經濟影響大;區內環境污染大。
調整措施:
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強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科技,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開放的力度,積極引進外資;治理環境污染。
2、京津唐工業基地(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
位於溫帶季風區,瀕臨渤海,區內有全國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
溫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地形平坦。

(3)社會經濟因素:
資源豐富(華北油田、開灤煤田、長蘆鹽場、棉花等);交通便利(海運、鐵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類型齊全);科技發達;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嚴重
發展方向:資源型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3、滬寧杭工業基地
(我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區位分析:
(1)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長江、東海,地理位置優越。

(2)自然因素:
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降水豐富,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

(3)社會經濟因素:歷史悠久;工業基礎雄厚;科技力量強;水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經濟腹地寬廣;工業聯系好;政策扶持;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豐富的農副產品等。
不足:
能源、資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緊張;污染嚴重。
發展:
高、精、尖方向發展;結構輕型化。
4、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輕工業為主)
區位分析:

(1)地理位置:
位於亞熱帶地區,瀕臨南海,靠近港澳地區。

(2)自然因素:
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會經濟因素:
海陸交通便利;勞動力豐富;靠近港澳地區便於引進外資和技術管理;地處僑鄉,藉助華僑和華人引進外資和技術;市場經濟發達。
不足:能源、資源不足
5、東部沿海工業地帶
范圍:

5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14個沿海開放城市(江蘇:連雲港、南通)、四個工業基地
優勢條件:
有眾多優良港口和通達國內外許多地區和國家的海運航線;
便於引進外資、發展外向型企業,開展對外貿易;
經濟發達、技術雄厚、基礎好。
發展:
大秦鐵路、神黃鐵路;秦皇島港煤炭輸出港;秦山、大亞灣、田灣、嶺澳核電站;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工程
6、長江沿岸工業地帶
范圍:

以滬寧杭為中心工業區;以武漢為中心鋼鐵、輕紡工業;以宜昌、重慶為中心電力、金等工業發展;以攀枝花為中心鋼鐵工業;以西昌為中心的火箭發射基地;湘贛地區多種有色金屬工業等。
優勢條件:
工農業發達;人口眾多;礦產、水利資源豐富;水運得天獨厚;經濟腹地廣闊
7、隴海-蘭新鐵路工業地帶
范圍:

連雲港、徐州、鄭州、洛陽、西安、蘭州、新疆烏魯木齊
優勢條件:
能源豐富、資源豐富;第二條歐亞大陸橋
8、義大利新興工業基地和我國鄉鎮企業(浙江溫州)
區位分析:

大批廉價勞動力;20世紀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張價;發達的銀行信貸體系;義大利經濟高度開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特點:
以中小企業為主;輕工業為主;生產過程分散;資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鎮或農村。
相同點:(同上)
不同點:
企業之間相互競爭;沒有形成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路。
調整措施:
重視專業分工和團結合作;
形成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路;
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實施產業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及時把握國際市場產品的需求信息,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形成規模生產;
樹立品牌意識;
加大培訓,提高職工的技術素質;與國外大企業進行合作,提升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
9、「矽谷」
典型地區:

美國矽谷、德國墨尼黑、日本的九州島、英國的蘇格蘭中部地區、印度的班加羅爾。
區位分析:
(1)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
(2)社會經濟因素:
科技發達(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軍事定貨(美國矽谷)。
特點:
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長速度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研究開發費用比例高;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發展變化原因:
利用這些地區勞動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優勢條件。
10、傳統工業區
典型地區:

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區、美國東北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基地等
區位分析:
(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豐富水源。
(2)社會經濟因素:經濟開發早;煤鐵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農業資源支持;廣闊的市場。
特點:
煤鐵資源豐富;以傳統工業為主;以大型工業企業為中心
整治措施:省略(魯爾區)
11、沿江大開發
區位因素:
工業製造業基礎雄厚;
科技力量強;
水陸交通便利;
勞動力豐富,素質高;市場廣闊;
經濟腹地寬廣;
工業聯系好;
政策扶持;
浦東開發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豐富的農副產品;
靠近我國最大的工業中心上海可獲得資金、技術、人才的優勢等。
意義:
為提升江蘇製造業水平提供新的發展平台;
帶動兩岸經濟尤其是蘇中地區的經濟發展,促進全省經濟的協調發展;
促進整個長江三角洲社會經濟的發展;
大開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進一步促進江蘇旅遊業的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12、城市工業布局
區位因素:

主導風向-盛行風的下風地帶、與季風區主導風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風頻的下風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城市熱力環流之外;水源-產生污水工業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距離城市的遠近-規模小無污染的工業布局在城區、對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布局遠離城區;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溫,廢氣不宜擴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業;設置防護帶-工業區與居民區之間設置防護帶減少對居民區的直接污染,美化環境;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圍,土地租金低;交通-沿交通線分布;環境-高科技工業布局在環境優美的地區;資源-城市外圍盡可能靠近資源分布區(例如:鋼鐵靠近鐵礦、發電廠靠近煤炭基地);工業聯系-投入-產出聯系等。
13、工業集聚和分散
集聚有利意義:

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彼此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擴大總體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獲得規模效益。
不利意義:
工業集聚導致企業之間爭地、爭水、爭公共設施;加劇地區的環境污染。
分散區位因素:
產品「輕、薄、短、小」,便於航空運輸;接近市場;接近勞動力豐富地區;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較低的地區;減少環境污染。
(美國工業向西部和南部遷移原因:西部和南部新興工業發展快,就業機會多;環境優美,污染少。)
14、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帶(五個工業區)
區位條件:

有利—島國,多優良港口;工業基礎好;
不利—礦產資源貧乏,市場狹小。
促進發展的原因:
深刻的歷史原因;重視科技;發展教育。
工業區位的選擇
1.從經濟效益上看
工廠應當選擇在具有明顯優勢條件的地方,以花費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某種工業的區位選擇所需要考慮的因素只能有一個或幾個,那麼這類工業的區位選擇就以其主導因素為指向(或導向),如下表:
工業部門類型
工業特點
部門舉例
區位選擇原 則
原料指向型工業
原料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較高的工業
甜菜製糖廠、甘蔗製糖廠、水產品加工廠、水果罐頭廠等
接近原料產地
動力指向型工業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工業
鋼鐵、冶金(如煉鋁廠)、化學等重工業
接近能源供應地(火電廠或水電站)
勞動力指向型工業
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工業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皮革加工、制傘、製鞋等工業
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區
技術指向型工業
技術要求高的工業
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等工業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2.從環境效益上看
不同工 業對環境的要求不同,污染程度及污染類型不同,其區位選擇的要求也不同。具體分析如下:
(1)環境要求。
對環境十分敏感的工業,應建在空氣比較潔凈的地區,遠離煙塵污染嚴重的工廠,如電子廠、感光器材廠。
(2)污染程度。
污染程度
區位選擇要求
舉例
規模小、無污染
可以有組織地設在城區
服裝廠、玩具廠
規模大、對空氣有輕度污染
可布置在城市邊緣或近郊區
機械廠、倉儲區
嚴重污染
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郊區
鋼鐵廠、水泥廠
(3)工業布局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
3.從社會效益看
區位因素
區位選擇要求
政策
因國防需求、改革開放、解決就業等而將工廠設在不盈利的地方
個人偏好
海外華僑到家鄉投資
工業慣性
工廠區位不合理,但因搬遷費用高、政府影響、對當地經濟保護等仍保留
文化傳統
消費習慣
文化傳統、消費習慣的地區差異,客戶的年齡、性別、職業、受教育水平等
一、選擇題

以寧波為龍頭、以寧海為基地,加上周邊的溫州、台州、麗水、義烏、桐廬等地,浙江省已形成了世界最大的文具產業圈。這里企業數量眾多、規模較小,產品物美價廉,是全球文具的采購中心和加工生產基地。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1.從工業區位因素分析,文具產業的區位選擇最符合下面金字塔圖中的
2.與浙江文具製造業有較大外貿往來的國家主要有
A.哥倫比亞、新加坡、韓國
B.美國、俄羅斯、德國
C.澳大利亞、越南、摩納哥
D.利比亞、古巴、南非
解析:
1.從工業區位因素分析,文具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主導因素是勞動力,區位選擇應布局在勞動力豐富地區。圖C中③點比重最大,是主導因素,C對。A、B、D錯。
2.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銷售到勞動力缺乏的發達國家,與浙江文具製造業有較大外貿往來的國家主要有美國、俄羅斯、德國,B對。哥倫比亞、新加坡、韓國 、越南、摩納哥、利比亞、古巴、南非是發展中國家,勞動力豐富,A、C、D錯。
答案:1.C 2.B
二、材料題
材料一:遵義市仁懷市茅台鎮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其出產的醬香名酒因其資源的依賴性、不可復制性和限量性而深受市場追捧,此地獨特的優質原料糯高粱更顯珍貴。其工業發展中堅持向山要地,發展「工業梯田」(是把荒坡、荒山建設成可用於工業生產的台階式土地開 發利用模式),昔日的貧瘠荒山變成了聚寶盆。下圖為貴州省仁懷市位置示意圖。
材料二:仁懷市當前城區地價 200 多萬元一畝,但周圍荒山發展「工業梯田」只需幾十萬元一畝。「糧食下田、工業上山」,仁懷市工業園區和城區統籌發展,許多「鄉下人」不需進城就可以變成需要上班的「城裡人」。
(1)根據所給材料分析仁懷醬香名酒工業園區建立的條件,並指出其建設中大力發展「工業梯田」的自然原因。
(2)為了打造「酒都仁懷」名片,仁懷市應如何發展醬香名酒工業園,請您給出合理化建議。
(3)分析仁懷發展「工業梯田」的意義。
答案:(1)條件:獨特氣候,是優質糯高粱產地;近赤水河,環境優美,水質好;品牌歷史長,價值高;市場廣闊,佔有 率高(答對 3 條得 6 分) 自然原因:仁懷市山地多,平地少,工業用地缺乏;(2 分)荒山、荒坡面積較廣,開發利用潛力大(2 分)。
(2)釀酒文化和創新科技結合,研發釀酒工藝;嚴控釀酒質量,夯實醬香名酒品牌;開發拓展醬香名酒種類和級別;拓寬名酒銷售渠道(答對 3 條得 6 分)
(3)降低企業的建設生產成本;保護耕地資源;促進城市化發展,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勞動力就地轉化,增加了就業;保護了「酒都仁懷」的生態環境。(任答對 3 條得 6 分)
試題分析:
(1)仁懷醬香名酒工業園區建立的條件,可以從原料、水質、市場等方面回答,大力發展「工業梯田」的自然原因,可以從地形等方面回答。
(2)仁懷市發展醬香名酒工業園的措施,可以從嚴控釀酒質量、夯實醬香名酒品牌、開發拓展醬香名酒種類和級別、拓寬名酒銷售渠道等方面回答。
(3)仁懷發展「工業梯田」的意義,可以從降低企業的建設生產成本、保護耕地資源、促進城市化發展等方面回答。
(溫馨提醒: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可以及時看見譚老師的推送,可將「譚老師地理工作室」設為星標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譚老師的推送哦)

Ⅵ 魯爾工業區的改造啟示有哪些

東北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業及裝備製造業基地,在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上看與德國的魯爾工業區有異曲同工之妙。

德國魯爾工業區是以煤炭和鋼鐵為基礎、以重化工業見長的重工業區,二戰前由於煤炭資源豐富,鋼鐵市場需求強勁,就業情況良好,人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

隨著戰爭的爆發及結束,戰敗後的德國經濟一派蕭條,加之煤炭資源的日趨枯竭,重化工經濟結構的弊端越發明顯,傳統的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開始走向衰落。

衰落原因

1、生產結構單一

魯爾工業區的工業生產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化工五大工業部門,其中,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是全區經濟的基礎,這樣的生產結構中,如果某一工業部門衰落則將引起全區生產的衰落。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20世紀50年代後,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應用,在世界能源的消費構成中,煤炭的比重逐漸減少,技術的發展使煉鋼的耗煤量逐漸降低,魯爾區的煤炭產量也逐漸減少。能源的消費構成是指所消費的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Ⅶ 材料一:圖左側為德國著名工業區,右側為遼中南工業基地材料二:材料一中,左圖所示工業區以煤炭、鋼鐵、


(1)煤炭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市場廣闊。(3分)
(2)科技發展,使工業生產對勞動力數量、體力的需求越來越少(2分)
(3)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老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調整工業布局;完善交通網;發展科技;消除污染,美化環境;政策支持;加大開放力度(說得有道理酌情給分)(3分)
(4)B(2分)

Ⅷ 德國魯爾區與鞍鋼的異同點

魯爾工業區的環境治理就已經很不錯了,原本的環境污染已大大改善。被人們譽為花園工業區。而從上世紀60年代末起,魯爾區從調整產業結構入手,對傳統的老礦區進行清理整頓,對那些生產成本高、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效率差的煤礦企業進行關、停、並、轉,並將採煤業集中到盈利多和機械化水平高的大型企業中去,調整產品結構和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對其他大魯爾工業區型企業改革也採取了基本穩定的政策,盡量實行漸進的方式。對於大企業的破產相當慎重,以免引起社會震盪。 其次,加大開放力度,努力吸引外來資金和技術,在加快老企業改造的同時,大力扶持新興產業。還有就是社會保障機制的完善和再就業機會的創造。

與鞍鋼和德國魯爾區有哪些相似之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
© Arrange www.futurenetexpo.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