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國JU-87轟炸機有哪些型號
1937年初開始生產第一種正式量產型Ju87A-1,它使用尤莫210D(680HP)引擎,製造中途又換裝新的HPAIII螺旋槳。
Ju 87A-2當時德國空軍計劃編成6個俯沖轟炸團,有4個裝備Ju87「斯圖卡」,它們是I./St.G.162、II./St.G.162、I./St.G.262和I./St.G.165。每團擁有36架Ju87,各團部另有3架。
Ju87A-1在空載時最高時速320公里,掛250公斤炸彈時只有294公里,以260公里時速航程998公里。
1937年初春,I./St.G.162「殷麥曼」轟炸團將老式Hs123轟炸機換成了Ju87,同年改名為St.G.163並加入「兀鷹軍團」開赴西班牙參加該國內戰。從這時起,Ju87將起落架罩縮小成為二段式,這種起落架罩成為大部分「斯圖卡」的標准裝備。
1937年後半,Ju87A-2出現。它使用帶2段變速的尤莫210Da引擎,飛行員和機槍手擁有"EiV」聯絡裝置。A-2還將方向舵的邊角改得更圓滑。
隨著強力的尤莫211A1(1,000HP)引擎研製成功,容克斯從1937年後半年開始重新設計斯圖卡的機身部分,並以V7型為基礎製造了10架稱為B-0型的樣機。它使用容克斯VS5或VS11型木製螺旋槳。
Ju 87B-1,近處為29-8號,遠處為29-7號與A型相比,B系列除了機翼和水平尾翼之外均作了大幅度改動。由於引擎功率增大,因此即使駕駛員和機槍手都在艙內也可以攜帶500公斤炸彈;另在每側機翼下面新增的2個掛彈架更增加了4枚50公斤炸彈的攜帶量(但是這時機腹炸彈最重只能為250公斤,也就是說總載彈量最大為500公斤);在左翼加裝的MG17型機槍也加強了空中生存能力。
J 87B-2在東部戰線,機翼下掛有50公斤SC50炸彈B系列最早的生產型—B-1型於1938年10月開始下線,它使用功率更加強勁的燃料直噴式尤莫211Da(1,200HP)引擎,一共生產出952架之多。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烽火在歐洲燃起之時,德國空軍擁有9個俯沖轟炸團的斯圖卡、加上海軍的4.(St.)/TraegerGr.186(第186艦載機團第4俯沖轟炸大隊)總共是348架,其中有300架能夠作戰。Ju87B「斯圖卡」向波蘭投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的第一枚炸彈,在歷時4個星期的波蘭戰役中被敵軍地面火力擊落的斯圖卡僅有31架。
1940年夏季,後續型號B-2型研製成功。它沿用了B-1型的引擎但是改用更寬的容克斯VS11型木製螺旋槳,另加裝了推進式排氣管和油壓式散熱器擋板。在只乘坐1人的情況下B-2型能夠攜帶1,000公斤炸彈。此外還有2種裝備供擇其一安裝:FuG25型敵我識別裝置或者PeilGIV型測向儀(裝備在機身下)。
在野戰工廠按部隊要求還改裝了一批Ju87B系列稱為U系列,其中有改進了機內聯絡裝置的U-2型、額外追加裝甲用作近距離支援的U-3型、裝有滑橇的U-4型,和裝備濾砂器和生存部品的Trop型即非洲熱帶型。
早期斯圖卡的致命缺陷是航程過短,因此針對這一問題容克斯公司緊急研製出Ju87R型方案。它在每側機翼內加裝150升油箱並在翼根處加裝250升油箱,此外還備有容量300升的副油箱一個,雖然航程大增但是載彈量銳減至僅250公斤。1940年春季利用B-1型改裝的Ju87R-1參加了入侵丹麥和挪威的戰斗,1941年利用B-2型改裝的Ju87R-2也首次出現在地中海戰場。此外,亦有改進了機內聯絡裝置的Ju87R-3和熱帶型的Ju87R-4投入戰斗。
Ju 87C-1艦載機,機翼已經折疊1938年,德軍決定為在建的「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配備俯沖轟炸機大隊,為此特別開發了艦載型Ju87C。此型號以B型為基礎加裝了離艦彈射裝置、著艦鉤和氣囊(可在水面迫降時保護乘員),最大的特點是主起落架可以自行拋棄。和很多艦載機一樣,Ju87C的機翼可以手搖折迭以節省空間,翼尖被削平所以機寬比B型短了80厘米。C型為了增加航程而率先安裝了300升副油槽(比R型要早)。
由於Ju87C沒有立即投產,因此1938年12月編成的4.(St.)/TraegerGr.186(第186艦載機團第4俯沖轟炸大隊)都裝備Ju87A。直到1939年夏季才有10架Ju87C-0型(試生產型)出廠並配備到第4艦載俯沖轟炸大隊。
當1939年歐戰爆發時已經完成了85%的"齊柏林伯爵號"在開戰1個月後停工,它一直到戰爭結束也沒有完工。因此Ju87C的量產型Ju87C-1全部以B-2型的標准製造並算在B-2型的訂單內。
早在歐戰爆發之前容克斯公司已經著手准備Ju87的後繼機種,這種新型飛機被稱為Ju187。因此特別准備了Ju87F型這一序號作為過渡型號,但是F型在設計之初就被中止,容克斯公司綜合了F型的初期技術加上幾年來積累的戰斗經驗開發出斯圖卡家族中最重要的型號—Ju87D系列。
1942年下半年斯大林格勒戰區,Stab II./St.G2的君特-施密特中尉的Ju 87D-11940年5月,Ju87D-1定型。由於原定使用的尤莫211F型引擎因故拖延,而採用了1400HP的尤莫211J型引擎。D型外觀上最顯著的特徵是進氣口後移。起落架經過重新設計更加牢固,而起落架罩外形也變得更加流暢。但是由於開發上也出現了拖延,所以早期的Ju87D-1沿用舊式B型的起落架。D系列的機身裝甲和後部武裝也得到了加強,同時在機身下最多可以搭載1,800公斤炸彈!每側機翼下的掛彈架可以攜帶1枚250公斤炸彈或2枚50公斤炸彈,同時留有很多可選備件以供隨時挑選安裝—包括副油槽、天線、滑橇、消焰器、滑翔機拖曳裝置和熱帶裝備等。在座艙後部的機背裝有覆蓋在透明材料中的PeilGIV測向儀。
德國空軍於1941年6月發出了1,037架Ju87D-1的訂單,容克斯公司從7月開始交貨。隨後的D-2型則意欲貫徹進一步強化武器的理念,但在計劃階段就被中止。
在Ju 87D-2兩側機翼安裝人員運輸艙的應急運輸型Ju87D-3型是針對越來越強的地面炮火而設計的裝甲強化型,雖然是和D-1同時發展的但在1942年5月才被投入實戰並大獲成功。中期生產的Ju87D-3取消了一直以來裝備在起落架上用來發出尖嘯以恐嚇敵軍的警笛,並在機身上做了一些換裝金屬零件之類的小改動。Ju87D-3一共製造了1,559架之多。
正在安裝炸彈的Ju 87DJu87D-4型為魚雷機,但是僅使用Ju87D-1改制出一架供測試。之後D-4型發展為Ju87E型,在利用B型和D型改裝測試之後,容克斯公司在1942年夏季得到了115架Ju87E魚雷機的訂單。
Ju87D-5是最後一種俯沖轟炸型的「斯圖卡」。它的機翼延長並將機翼武器加強為MG151型20毫米炮,機身下部的窗口做了防彈處理。Ju87D-5在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大會戰中首次亮相,至1944年7月共出廠780架。
1944年春季的一個拂曉,在蘇聯境內准備出擊的Ju 87D-7Ju87D-7和D-8型是分別由D-3和D-5型改裝而成的夜間對地攻擊機,由於裝備了消焰排氣管而取消了散熱器擋板,使用1500HP的尤莫211P引擎。Ju87D系列是斯圖卡家族中最成熟、也是產量最多的。
Ju87G型是為了應付越來越多的強力蘇聯坦克而開發的專用反坦克型,在每側機翼下部吊掛一門Flak18型37毫米反坦克炮。有用D-3型改制的G-1型和用D-5型改制的G-2型,由於裝載了重型武器而取消了D型原有的掛彈架、散熱器擋板、副油槽和氧氣泵。就是這樣彈葯還是不夠—每次升空只能攜帶12枚37毫米炮彈。Ju87G型上最著名的坦克殺手魯德爾首次使用Ju87G原型機在克里米亞與蘇軍作戰,但是G型大規模參戰則是從1943年7月的庫爾斯克會戰開始。
Ju 87H把Ar 96的座艙倒過來安裝作為後座艙Ju87H型為教練型。特徵是改用Ar96型飛機的後部座艙而使原先面向後方的座位面向前,這里是供教官使用,裝備有兩套操作系統以便教學之用,為了獲得更好的視野還特別改動了後部擋風玻璃。
出口
Ju87K並不是專有序號,它表示出口型。
1937年有2架Ju87A-2出口給日本,稱為K-1型。日軍在航空博覽會將它展示後就一直放置在一個名叫的"所澤"的基地堆灰,從未拿出來用過,1940年出口給匈牙利的2架Ju87B-2稱為K-2型,1941年出口給保加利亞的12架Ju87R-2稱為K-3型。1942年出口給匈牙利的4架Ju87A-2稱為K-4型。此外,義大利和羅馬尼亞空軍都使用過斯圖卡,而據信西班牙也曾小批裝備。
❷ 二戰中,德國的轟炸機王牌是誰啊
漢斯烏尓里希魯德爾上校,斯圖卡俯沖式轟炸機駕駛員,單機擊毀519輛坦克。
❸ 二戰中使用過哪些戰斗機如:噴氣式颶風式
太多,只能列舉主要參戰國的主力機種。
美國
戰斗機
P-35
P-35是美國陸軍航空地第一架單座戰斗機,由塞維爾斯基公司設計生產,第一次軍購訂單77架。
全金屬結構,全封閉座艙,伸縮起落架,氣冷發動機,兩挺0.30英寸,兩挺0.50英寸機槍;
最大出力 1050馬力
長 8.18米
翼展 10.97米
空重 2075KG
最大起重 3050KG
航程 1529KM
最大空速 499KM/H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開始,對日作戰表現不佳,很快退出了一線戰場。
P-38(閃電)
P-38,綽號閃電,美國陸軍航空隊雙尾衍戰斗機,第一種使用不銹鋼材料飛機,第一種飛機外殼使用平頭對接鉚釘,很多第一,有點傳奇色彩,值得一提的是,山本五十六就是被這玩意兒打下來的,單座多用途戰斗機,可執行攔截,制空,護航,偵查,對地攻擊,俯沖轟炸,水平轟炸等,洛克希德公司生產,2戰中總共生產大約10037架。
20mm機炮x1,12.7mm機槍x4,112mm火箭發射機x4,127mm高速空用火箭x10 或者 908kg炸彈x2 或者 227kg炸彈x4 或者 114kg炸彈x4
最大出力 1050馬力
長 37英尺10英寸
翼展 52英尺
空重 5800KG
最大起重 9798KG
航程 1770KM(作戰),3640KM(運輸)
最大空速 667KM/H
P-39(眼鏡蛇)
P-39,綽號空中眼鏡蛇,由美國貝爾飛機公司設計生產,特別之處在發動機在機身中部,前三點起落架結構(2戰戰機大多後三點),實驗試飛階段,此戰機表現突出,但是裝備後,增加大量裝備,導致滯空時間縮短,燃料容量降低,使得反差很大,除初期短暫蜜月期,很快就退居2線,倒是租借給蘇聯不少,比較適合蘇聯當時無線電及火力的弱點,獲得好評。二戰結束算起,大概出場9529架。
37mm機炮x1,0.50英寸機槍x4,可攜帶250kg炸彈x1.
最大出力 1050馬力
長 9.19米
翼展 10.36米
空重 2545KG
最大起重 3810KG
航程 1045KM
最大空速 621KM/H
P-40 (戰鷹,戰斧,小鷹)
P-40,美國陸航隊明星機種之一,由寇蒂斯公司設計生產,截至1944年為止,大概生產了13738架,僅次於p47和51,是2戰美國戰機產量第三。很多改進型,外號也很多,大量外銷。
p40雖然能夠有限度的抗衡bf109支的 F 或者更早的 G 系列,但是對其後續的FW190則幾乎陷入一邊倒的處境,因為自身優點與對手重疊,對手卻在指標上更勝一籌,弱點也類似但自己更弱,因此在所謂對戰相性上被完克,雖然不斷推出類如加強火力的D型,E型,又或者提升高空性能的F型,卻在fw190支,及me 262面前無優勢可言,在FW 190漸漸普及歐洲與北非戰場後,P40退出一線位置。(電影紅色尾翼雖然有點扯淡,但是在這條上還算靠譜,332黑人大隊起初基本都是在後方,配備的也是p40)。後輕型版的L,空力修正版K,引擎改裝版M也一直不盡如人意;
直到1943年末大改版N,使用了新的輕型結構,弱化了過剩的強度,武裝調整至50mm重機槍x4,除去部分機載設備等,是指獲得了驚人進步,空重僅2722kg,標戰重3357kg,最大載重4014kg,水平極速 608km/h,絕對升限11650m,總體性能為p40系最佳,但是諷刺的是其指標卻僅僅達到歐洲西線戰場2,3年前主力機水準。後續改型多多,因為各種原因,壽終。
總體來講,40僅能在中低空,憑借初期的火力和結構裝甲優勢取得優勢,在戰爭過程中,隨著新機服役,淪為2線跟訓練機,值得一提的是他著名的鯊魚嘴塗裝,想必中國朋友都還對「飛虎隊」有印象。
指標列出的是p40e
12.7mm機槍x6,可攜帶250kg炸彈x1.
最大出力 1050馬力
長 9.19米
翼展 10.36米
空重 2545KG
最大起重 3810KG
航程 1045KM
最大空速 621KM/H
P-47(雷霆)
P-47,綽號雷霆(水罐),由共和飛機公司製造,是美國陸航隊二戰中後期主力戰斗機之一,更多被派遣對地攻擊的任務,由於機身比較「肥」,被笑稱「水罐」,至二戰結束,共計生產15686架,為世界軍機單一機型生產量第一名。
此機設計理念為馬力大火力強裝甲厚(您再飛高點,那不是更無敵),p47在俯沖中可達到極高速度,且強韌的機身結構,能保證其不解體,兩翼各有4挺12.7mm勃朗寧m2重機槍(一挺配200發子彈),可以俯沖攻擊時對敵射出暴雨般的子彈,強大的火力及高速俯沖,足以彌補p47中低空中低速下的運動性遲緩缺點,而敵軍想擊落結實的p47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只是其巨大的載彈量造成燃料空間不足,後又在駕駛艙及座椅下加裝燃料倉。也是諸多改型,如增加對敵攻擊火箭彈的D型,提速的M型,綜合量產型N型等。
12.7mm機槍x8
最大出力 2000馬力(p47b)
長 11米
翼展 12.98米
空重 4990KG
最大起重 9389KG
航程 1297KM
最大空速 762KM/H
P-51(野馬,我個人的最愛)
P-51,綽號野馬,二戰期間美國陸航隊明星戰機,是美陸航隊所使用單引擎戰機中航程最長,為轟炸機護航最重要機種(好吧。。紅色尾翼的黑哥們,後來都是51座駕),由北美航空公司生產,因當初p51並非美軍內定機種,因此p51最初的設計中無法取得渦輪增壓器,因此採用的與p40相同的液冷發動機,但是優化很多,降低空阻,納入了層流翼設計,強化的高速性能,並首先把增壓座艙作為標准配置,值得一提的小設計是起落架輪距加大,因此在不良地況起降中,較其他同級戰機更好。初期由於使用的艾莉森v1710一級增壓發動機,無渦輪增壓器,因此雖低空出彩,但是高空乏力,屈居低空高速偵查掃射角色,後至1942年,更換英制梅林發動機後,性能突飛猛進,快速扭轉了歐陸上空的戰局,贏得「史上最偉大戰機」之名。
「1945年初,一架在中國戰場的美軍P-51C被日軍擄獲,隨即運往日本做測試。
而在模擬戰中獲得的體感加上自身試飛過多種國產戰機的經驗,黑江自己的結論是:
只有疾風能最大程度的壓迫野馬,但時速一過400km/h或高度高於7000m以上,就算是疾風也難以扭轉局面
飛燕二型改是日本難得的均衡型戰機,但和野馬的對戰相性卻是最差的(因為所有能力都和野馬類似,但又都等而下之)
五式戰因為繼承了飛燕一系的俯沖強度,又改善了爬升和迴旋性,與野馬的對戰相性乃日本最佳。
但前提必須是野馬一方跑到低空跟五式戰比中低速下的格鬥性能…
海軍大概只有與疾風約略同級的紫電改能勉強與野馬一搏,但也還是限定在較為低空低速的迴旋場合,和五式戰相似。
倘若野馬一方不奉陪、不斷對日機施以高速掠襲或強迫日機與之比拼高速運動性的話,當時所有的日軍機幾乎都是無計可施。」
p-51改型應用廣泛,型號也比較多,武器裝備在不同型號中都各有不同。
Na-73構(美式)或者Mk.I(英式)才啊用12.7mm重機槍x4 +7.62mm輕機槍x4;
Na-83構採用12.7mm重機槍x2+7.62mm輕機槍x4
Na91構 Mk.IA部分採用20mm機炮x4
Na87/97構的A-36A採用12.7mm重機槍x6
Na99構 12.7mm重機槍x4
B型C型採用12.7mm重機槍x4
D型採用12.7mm重機槍x6 或 7.62x4(組態)減輕重量
H型 採用12.7mm重機槍x6 (標准荷載1820發,最大2060發)
眾多改型中有必要特別提及的是,C型將部分B型改為氣泡式座艙,C和B的主要區別僅僅是製造商不同(B加州,C德州),性能基本相同,D型之後,解決了p51容易高速狀態卡彈問題,H型在英國人的需求下,減重近1000kg空重,大量優化細節處理,性能大幅提升,可惜生產時間太遲,錯過了二戰實戰,F開頭的F-6a,6b,6c,6d,6k,均為野馬改裝的戰術偵察機,A-36A為對地攻擊型。
順便提一句,駐扎中國的「飛虎隊」(AVG),從43年開始陸續收到p51b,c,d,k型戰機,日本空軍幾經努力,無奈單機和數量上都不是對手,中美空軍漸漸取得中緬戰場空中優勢。49年開國大典上,有9架從長安街飛過閱兵。
最大出力 1940馬力
長 9.83米
翼展 12.29米
空重 3232KG
最大起重 5262KG
航程 2092KM
最大空速 725KM/H
艦載戰斗機
F4F (野貓)
F4F是美國海軍與海軍陸戰隊在二戰爆發初期最主要的艦載戰斗機,也是打破零式神話的關鍵角色,在太平洋戰爭爭奪制空權作為關鍵角色,綽號野貓(出售給英國的版本命名為 岩燕),由格魯門公司生產,全金屬半硬殼,應力蒙皮以鉚釘結合,方形翼端,起落架以人力操作方式位於機身兩側前緣,尾輪固定式不可收縮,算上出口和租借英國的,大概生產了8000架左右(不是非常准確)
12.7mm機槍x6,114kg炸彈x2
最大出力 1200馬力
長 8.8米
翼展 11.6米
空重 2610KG
最大起重 3610KG
航程 1240KM
最大空速 515KM/H
F4U (海盜)
F4U,綽號海盜,由錢斯沃特公司生產,倒海鷗翼布局,採用的是活塞式發動機,馬力達到2000,同期軍機多數只有1000馬力使其成為矚目的焦點。很傳奇的是,f4u的擊落比率為11:1,也就是說平均擊落11架敵機,才會被敵機擊落。不過由於機鼻過長,前部視野不佳,機翼曲位過低,令飛行員降落時容易發生意外。
改型眾多,其1,1b都是改進機鼻,2型為夜戰型,4型為馬力提升,加上緊急制動,Au-1為對地型,7型是與法國海航兵合作出口型
12.7mm機槍x6(或 20mm機炮x4),127mm火箭彈x8(或1814kg炸彈)
最大出力 2000馬力
長 8.76米
翼展 11.58米
空重 2612KG
最大起重 3607KG
航程 1005KM
最大空速 718KM/H
F6F (地獄貓)
F6F,綽號地獄貓,內部結構和裝備上,相較野貓更為先進,但是外形上只是比地獄貓更大,二戰中段開始服役,為美軍擊落了5171架戰機,皇家海軍的f6f擊落了52架,共生產約12275架。有趣的星型引擎r2800,可以確保在任意一個氣缸被擊中後,依然可以使用其他氣缸飛行,相對f4f,還趕緊了起落架為液壓式,機翼布置偏底,方便降落。
F6F參與了66,530場小型遭遇空戰,佔了二戰總數的45%,當中絕大部分都歸屬海軍:有62,386場是由航母派出作戰。這些戰斗F6F以270架次的代價,擊毀了5,163架敵機,占海軍戰斗勝利總數的56%,擊落比率為19:1。至於對零式戰斗機的擊落比率為13:1,疾風為9.5:1,雷電則為3.7:1。F6F也孕育了最多的王牌飛行員,總共306位。除了機體的優勢外,這佳績某程度上也要歸功於日軍飛行員的質素下降,以及美軍的策略得宜。至於對地攻擊,F6F總共投下了6,503噸的炸葯。
12.7mm機槍x6(或 20mm機炮x2),127mm火箭彈x6(或298mm火箭彈x2)
最大出力 2000馬力
長 10.24米
翼展 13.06米
空重 4190KG
最大起重 5714KG
航程 1520KM
最大空速 610KM/H
轟炸機
B-17 (空中堡壘)
B17,綽號空中堡壘,由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甚至超出了當時美軍陸航隊招標的要求規格。原型機在試飛時曾經墜毀令合約取消,好在陸航隊實在對b17印象過於深刻,後又恢復訂單量產,包括衍生型b17a至b17g。大概生產了12831架。
b17主要作戰戰場是在歐洲,亦有少數部署在太平洋戰區對付日本船隻及機場。
整個二戰中,b17集群總共在歐洲戰場丟下了大概640,000噸彈葯,超過美軍所有轟炸機總投擲量40%。
附帶提一句,2戰前,美軍過高的估計了轟炸機的自衛性,因此使得2戰中,轟炸機飛行員成為了最危險的軍種之一(有種說法是大概50%的戰損,不確定),在有效的護航手段提出前,大多b17轟炸機編隊都是定高定速飛行組成密集隊形,依靠機身上的13門12.7mm勃朗寧m2重機槍自衛,直到改善了專屬轟炸機護航隊的戰術戰法,才大大改善了轟炸機生存率問題(如,肯塔基飛人們)。
乘員10:機師,副機師,導航員,轟炸員/機鼻機槍手,飛行工程師/機頂機槍手(機槍塔),無線電操作員,機腹機槍手(2人),機槍手(球型機槍塔),機尾機槍手
12.7mm機槍x13,7900kg炸彈總量(最大),通常裝備350磅,500磅炸彈,可魚雷,深水炸彈,火箭彈,燒夷彈及其他輕磅炸彈
最大出力 1200馬力x4
長 22.66米
翼展 31.62米
空重 16391KG
最大起重 29710KG
航程 3219KM
最大空速 293KM/H
B-29 (超級空中堡壘)
B29,綽號超級空中堡壘,由美國波音公司製造,是二戰中各國空軍最大飛機,同時也是當時最先進武器之一。
起初b29有個致命弱點就是引擎過熱問題,常起火,後來更換了引擎,得到了改善。因為出色的空速和升限,當時很多軸心國截擊機都無法達到b29的高度,甚至速度也很難追得上他,只有少數大口徑放空炮能夠達到。為此也特意增加了加壓機艙(機首和尾炮倉有加壓,中間以獨立通道連接)。
那條傳說中的駝峰航線也是靠b29完成的(首次作戰98架從印度起飛,77架成功到達曼谷),再就是太平洋戰爭中,美國送給日本的「小男孩」和「胖子」,也是由它完成的。
蘇聯所謂圖-4轟炸機,是復制了戰時迫降在本國的三架b29完成的,一共製造了大概1000架,部分賣給中國,大概服役至60年代退役。
乘員10:機師,副機師,導航員,轟炸員/機鼻機槍手,飛行工程師/機頂機槍手(機槍塔),無線電操作員,機腹機槍手(2人),機槍手(球型機槍塔),機尾機槍手
12.7mm機槍x12,9,072kg炸彈總量(最大),20mm機炮x1
最大出力 2200馬力x4
長 30.2米
翼展 43.1米
空重 33,800kg
最大起重 60,560kg
最大升限 10,200米
航程 5,230km(作戰) / 9,000km(運輸)
最大空速 574km/h
德國
戰斗機
Bf-109
Bf 109 是納粹德國於30,40年代使用的單座戰機,由梅塞施密特公司生產,在當時他有多項特色,如,機翼位於機身下方,全罩式座艙,可收起落架,全金屬機身。戰爭期間,大概一共生產33,984架,是德國在2戰期間生存的數量最大戰機,生產時間最久,產生王牌最多(埃里希-哈特曼,352架,哥爾哈的-巴克霍隆,301架,京特-拉爾,275架,前三名)液冷式引擎的傑出代表,明星機種。
這里需要單獨說一下,有人稱此為bf 109, 有人稱me 109,理論上都沒錯,因為,bf的意思是「巴克利亞飛機製造廠」的縮寫,可稍後德政府改為由他的設計者,「梅塞施密特博士」的名字縮寫me命名,作為獎勵和象徵。所以,理論上都對,但大部分人更傾向於叫bf 109。
109的衍生型號眾多,當然作為明星機種這是必然結果。
除去實驗性質的A(anton),B(Bruno),C(caesar),D(Dora)在不停的改進更換發動機和武裝,可以說還處於試驗或者說適應階段。
E(Emil)算是正經開始被戰火洗禮,裝備了DB601發動機的109在不列顛空戰期間,擔任著對抗英國超級馬林噴火和颶風為主力的英國皇家空軍的主要角色。但在不列顛空戰中,E型被飛行員所詬病的主要的問題在於航程過短,這也是由於40年代,攔截機主要定位於國土防禦和轟炸機護航,因此續航吃力,英倫空戰尤為明顯。
F(Friedrich)型不能算是成功的改型,飛行員們對它褒貶不一;它更換過v21,v22,v23,v24各種引擎,甚至為了改善動力構型,還將機翼縮小,外觀可明顯看到肘狀壓縮機進氣口和更大的燃油冷卻器,選用了增大螺旋槳轉速技術重新設計了流線型的機油散熱器,安裝噴射式排氣系統,尾段方向舵面積縮小,加厚強化。又將翼尖改為類似橢圓型。駕駛艙後發加裝「少校」式輕裝甲。武器系統為配備於機身的同步型7.92mm機槍及發動機內的穿螺旋槳殼的發動機軸炮,F型本身也有很多衍生,如Trop熱帶沙漠型,z 超高空型,F-5/6武裝偵察型等。
G(Gustav , 就是傳說中的古斯塔夫)
二次世界大戰中擊落敵機高達352架的空戰英雄,埃里希·哈特曼對於Bf 109G型有一段這樣子的評語「它是一架非常靈活的戰機,非常容易控制。如果你小幅度俯沖,它加速非常快。它可以輕易的做出漂亮的迴旋動作,你可以輕易的做出旋轉動作,而且可以輕易的從旋轉動作中退出來.然而它確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在它起飛時,由於Bf 109G具有一顆強力的發動機,卻有一副狹小的飛機起落腳架,菜鳥新手很容易會因為起飛時速度過快而導致側翻九十度的失事。這項致命的缺陷讓我們損失了很多飛行員」
產生g的背景是二戰中德國空軍制空權日益薄弱的情況下,因此要求g型能發展出多樣性的機型來滿足各種作戰任務,為了滿足通用型,設計單位採取強化套件方式來增加飛行用途,強化套件名為「Rüstsätze」,編號/R,由工廠生產,廠內安裝或由前線野戰單位自行安裝,1943年春起,將G-5的7.92mm機槍換為13mm機槍,這個改變讓整流罩看起來「腫」了,為了對抗f6f,p47,p51,在發動機上加裝GM 1 (液態氮注入器)和MW 50(50%甲醇+50%水混合諸如增壓器) 注入器來拉高發動機輸出功率,提升超高空飛行性能。從G5開始為節省金屬,尾舵改為木質,導致尾部過重,為了平衡,重新設計了機身。增加了兩翼可拋副油箱(300L/個),駕駛艙增壓設備。衍生,如Trop熱帶沙漠型,z 超高空型,4/U3/R3武裝偵察型等。G6傳說製造超過12000架,算是很大的數量,可是一直沒有比較信服的證據,姑且一提罷了。
H型,高空戰斗型,10,100m,可達750km/h,小規模生產,由於機翼振動問題,H型流產。
J型,西班牙授權生產型。
K(Kurfürst)型,最後的量產型,使用加壓型座艙,極速700km/h,實用升限12,500m,可達如p51,噴火的操作高度,可攔截戰略轟炸機。與fw 190D系,組成攔截盟軍轟炸機的最後主力,混合型武器搭配,以機炮和火箭對付轟炸機,機槍與護航機格鬥。
T (Trägerflugzeug)型,艦載型,後來,沒有後來了,一共7架貌似。
Z型,實驗型,簡單說,將兩架f型平行串聯,雙體,單翼,看起來有點像F82(雙子野馬)
以Bf109s(e3,e4,e7)為例,
武器 7.92mm機槍x2,20mm FF機炮x2
最大出力 1475 ps
長 8.95米
翼展 9.97米
空重 2600KG
最大起重 3400KG
航程 660KM
最大空速 553KM/H
Bf-110
Bf 110,綽號鐵面(Eisenseiten),雙引擎重型戰斗機/戰斗轟炸機,德國空軍總司令 赫爾曼-戈林 本人很喜歡他。
事實上,110的研製是從大戰爆發前就已經開始,只不過其後繼者,210,410一直不盡如人意,導致這個老傢伙一直在二戰中苦苦支撐著場面,在不列顛空戰中暴露其機動性低劣的問題,導致損失慘重,被迫退出日間作戰改完夜用,缺出人意料的勝任了此工作(作為戰斗轟炸機),後期,改良為專職夜間戰斗機並成為主力,夜戰英雄 海因茨-沃剛夫就是用它參與了164次空戰,擊落121架敵機。二戰期間,110一共生產了大概6170架。
以bf110 C-4為例
武器 7.92mm機槍x4,7.9mm後射機槍x1,20mm FF機炮x2
最大出力 1175 ps
長 12.65米
翼展 16.27米
最大起重 6750KG
航程 1300KM
最大空速 560KM/H
Fw-190
Me-262
Me-410
俯沖轟炸機
Ju-87
轟炸機
Ju-88
He-111
He-117
He- 177
Ju-188
Fw-200
Do-217
蘇聯(I-15,16這種老爺機,不放了)
Mig-3
Yak-1
Yak-3
Yak-9
La-3
La-5
La-7
La-9
攻擊機
Pe-2
轟炸機
TB-3
Pe-8
日本
戰斗機
Ki-27-乙 中島(97式)
Ki-43 隼(一式)
Ki-44(單) 鍾馗(二式)
ki-61 飛燕(三式)
Ki-84 疾風(四式)
Ki-100 (五式)
Nik2 - J 紫電改
J2m3 雷電
艦載機
A6m 零式
轟炸機
Ki-48 (九九式)
Ki-67 飛龍(四式)
英國
戰斗機(炮塔式的無畏,大鵬,莽漢不列了)
F.MK-III 颶風
F.MK-VB 噴火
P-51 野馬
F.MK8 流星
轟炸機
B.Mk I Lancaster 蘭開斯特
TT.MKI fairey battle 巴特爾
B.Mk IV short stirling 斯特林
B.Mk XVI Mosquito 蚊式
B.Mk III Halifax 哈利法克斯
義大利
因為各種原因,義大利2戰自己戰斗機一共也沒造幾架,隨便寫寫意思意思就好了,啊。雙翼開放座艙的那種東西就不寫了
MC.200
MC.202
MC.205
G.55
法國
D.520
M.S. 406
C. 714
波蘭
PZL P.11
PZL P. 24
PZL P. 7
PZL .50
PZL .54
羅馬尼亞
IAR 80
❹ 請問二戰中德國有沒有航母如果有的話有幾艘
有的,齊柏林號
航空母艦曾經是納粹德國海軍計劃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1929年2月,海軍上將埃里克•雷德爾提出的關於建造兩艘航空母艦(分別是「齊柏林伯爵」號和「彼得•斯特拉塞」號)正式得到批准。
這兩艘航空母艦的基礎裝備將以Bf 109E型殲擊機和「容克」俯沖轟炸機為藍本進行設計,首艘艦「齊柏林伯爵」號於1936年12月28日即開始建造。 當歐洲戰事全面打響的時候,「齊柏林伯爵號」已經完成大約85%,而且大部分基礎設備已經安裝完畢。1938年,「齊柏林伯爵」號下水,希特勒向它敬禮。
然而,後期工作卻因為德國海軍總體戰略思想的改變而於1939年10月停滯。 由於認為敵岸基航空兵的作戰半徑之內配備單獨的航空母艦是不實用的,因此「齊柏林伯爵」號艦的全面工作於1940年5月被完全中止。 而60架Bf 109T-1的生產也在同時被停止。
1942年3月,皇家海軍的艦載機成功的把德海軍提爾皮茨號戰列艦趕出了莫爾曼斯克附近的盟軍補給線,德海軍上將雷德爾再次提出了在今後的作戰中,為保護艦隊免遭敵人空中打擊,航空母艦的配備是完全有必要的。於是,「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的建造再次被提上了日程,1942年5月13日,該艦的建造工作正式恢復。 此時的「齊柏林伯爵號」預計攜帶7個轟炸機中隊和3個殲擊機中隊。
然而,直到戰爭結束,納粹德國也沒有一艘航母現身海上。
高層領導人物的決策失誤(戈林的阻撓)是導致齊柏林伯爵級航空母艦夭折的主要原因,二戰中德國大型戰列艦、巡洋艦紛紛被盟軍擊沉,使得許多人失去了對大型艦艇的信心,因此包括希特勒自己都對建造航空母艦不那麼熱心,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1945年4月25日,德軍戰敗,為了不讓齊柏林航空母艦落入蘇軍之手,納粹將其鑿沉在什切青港口附近的淺水裡,很容易就被攻入波蘭港口的蘇聯紅軍發現。
據協約國的協議,德國和日本的戰艦應該沉在深海中或直接將其毀掉,但是1946年3月蘇聯將其打撈起來進行修補,然後用它來裝載掠奪來的工廠器材運回蘇聯。
1947年8月,聯盟國的偵察員發現它被拖會波蘭的波羅的海海岸,然後被蘇聯的潛水轟炸機作為演習的靶子,在這次演習中,齊柏林航空母艦第二次沉入海底
❺ 德國柏林級海軍補給艦的基本參數有哪些
德國柏林級海軍補給艦,也稱702型,是德國海軍目前噸位最大的軍艦。
Type 702柏林級可進行水、食品、燃料以及武器彈葯等物資補給,該艦還配備有醫療設施,除為德海軍海上補給外,本艦亦可作為災難救助、人道主義救援或撤僑等任務。
該級計劃建造4艘,現建成2艘,現役中。
該級艦長173.7米,艦寬24米,吃水7.4米;標准排水量18000噸,滿載排水量20240噸。航速20節。
動力系統:2台MTU柴油機,雙軸。
武器系統:4門Mauser MLG-27 27mm自動艦炮,2套Stinger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艦載機:2架NH-90多用途直升機。
運載能力:可運載9600立方米燃油、550立方米淡水、280噸食品、100噸干貨及32個標准貨櫃。
電子設備:導航雷達。
艦員編制:159人(軍官19人,艦員60人,醫務人員50人,航空人員30人),可載入94人。
❻ 二戰各國最好的艦載發動機各式什麼
美國:惠特普尼R2500氣冷活塞發動機,單台功率2250馬力艾利森V-1710液冷活塞發動機,單台功率1990馬力英國:格里芬63型液冷活塞發動機,單台功率2400馬力默林65型氣冷活塞發動機,單台功率1650馬力蘇聯:阿沙-菲恩 ASh-82FN 氣冷活塞發動機,單台功率1850馬力阿沙-菲恩ASh-71F 氣冷活塞發動機,單台功率2200馬力德國:Jm-222型液冷活塞發動機,單台功率2500馬力戴姆勒-賓士DB-603A液冷活塞發動機,單台功率1750馬力日本:金星62型氣冷活塞發動機,單台功率1500馬力中島「譽」21型星型復列18缸氣冷式發動機,單台功率1990馬力
❼ 請簡要介紹一下二戰時期德軍各級戰列艦的性能參數
艦級 俾斯麥級 製造廠漢堡布洛姆·福斯船廠 動工 1936年7月1日 下水 1939年2月14日 服役 1940年8月24日 性能諸元 排水量 {{{排水}}} 標准排水量 41,700噸 標准排水量 {{{基準}}} 滿載排水量 50,405噸(1943年) 全長 250.5米 241.5米(水線) 全寬 36.0米 吃水 9.3米 10.2米(最大) 動力 瓦格納式高壓重油專燒鍋爐(12座) 布洛姆·福斯式蒸氣渦輪引擎(3座) 3軸推進 極速 30.8節 續航距離 8,525海里(19節) 出力 150,170匹 乘員 2,092人 103名軍官、1,989名士兵(1941年) 艦載機 4架Arado Ar 196 設有1台兩端彈射器 武裝 8門380毫米L48.5 SK-C/34(4×2) 12門150毫米/L55 SK-C/28 16門105毫米/L65 SK-C/37 / SK-C/33 16門37毫米/L83 SK-C/30 12挺20毫米/L65 MG C/30(單管) 8座20毫米/L65 MG C/38 (4連裝) 裝甲 側舷145-320毫米 甲板130-200毫米 首尾橫向隔牆100-320毫米 炮塔130-360毫米 炮座340毫米 司令塔350毫米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 排水量(括弧內是格奈森諾號):標准排水量,31,053噸(31,132),設計排水量,35540噸,滿載排水量 37,224噸(37,303噸) 尺寸:全長235米,艦寬30米,平均吃水7.5米 動力:主機功率166000馬力;最大航速:32節;續航力:9020海里/15節 武備:9門三聯裝283毫米口徑主炮;12門150毫米副炮(4座雙聯裝,4座單裝);14門雙聯裝105毫米高射炮,16門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6門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沙恩霍斯特號) 裝甲:主舷側裝甲350毫米;雙層裝甲甲板,上裝甲甲板50毫米,主裝甲甲板80-110毫米(布置在第三甲板位置,與主舷側裝甲一同重疊在彈道上);主炮炮塔(正面)360毫米,炮座350毫米;司令塔350毫米。 建造材料:艦體結構,St52造船鋼;立面裝甲,KCn/A表面滲碳硬化鋼;水平裝甲,Wsh高強度勻質鋼;防雷裝甲,Ww高彈性勻質鋼。 艦載飛機:3-4架 艦員:1629人
德意志級袖珍戰艦 德國官方公布的標准排水量:10000噸,實際標准排水量:11700噸(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12294噸),滿載排水量15,900t(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16 290t)。 尺寸:全長187.98米/艦寬21.7米/吃水5.8米 動力:8台MAN柴油機,功率54000馬力,雙軸;最高航速:28節;航程:10000海里/18節,16000海里/15節 武備:6門三聯裝283毫米口徑主炮,8門150毫米口徑單裝副炮;6門雙聯裝105毫米高射炮,8門雙聯裝37毫米高射炮;8門4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 裝甲:主舷側裝甲140毫米,另有40毫米的防雷裝甲上部重疊在它的後面;裝甲甲板40-70毫米;主炮炮塔140毫米,炮座125毫米;指揮塔150毫米。 艦載飛機:2架
❽ 德國F124級防空型導彈護衛艦有哪些性能數據
德國F124級防空型導彈護衛艦的性能數據:該級艦艦長143.0米,艦寬17.44米,吃水4.4米;標准4排水量490噸,滿載排水量5960噸;航速29節,18節(僅用柴油機);續航力4000海里/18節;自持力3周。
動力系統:柴燃混合推進系統,1台GELM2500燃氣輪機,2台MTU20V956TB92柴油機,雙軸。
武器系統:1門Mk-7562倍口徑OTO-Melara76mm自動艦炮(F220漢堡號曾安裝1門KMWPzH2000155mm榴彈炮用於測試),2門MauserMLG-2727mm自動艦炮。
4座8單元Mk-41Mod.10VLS導彈垂直發射系統(配備32枚增強型海麻雀ESSM艦空導彈,4枚/單元,共8個單元;24枚標准SM-2IIIA艦空導彈)。
2座21單元MK-31Block0RAM拉姆近程導彈防禦系統(配備RIM-116B海拉姆艦空導彈),2座4聯MK-141反艦導彈發射裝置(配備捕鯨叉Harpoon反艦導彈),2座3聯Mk-32魚雷發射裝置(配備MK-46/MU-90魚雷)。
艦載機:2架海軍型山貓SeaLynxMk.88A/NFH-90反潛直升機。
電子設備:1套STNAtlas9600-MAPAR多功能相控陣雷達(4個固定式陣列式天線);1部ThalesSMART-L三坐標對空/海搜索雷達;1部Triton-G海面搜索雷達;2部STNAtlas9600M搜索雷達。
2部Redpath導航雷達;1部Scout導航雷達;1部STNAtlasElektronikDSQS-21B聲納;1部ThalesSiriusIRST遠程紅外監視和跟蹤系統;1部STNAtlasMSP500光電射擊控制系統;EADSDeutschlandMaigretCESM電子戰支援系統;EADSDeutschlandFL-1800SStageIIELOKA電子對抗系統(ECM);MK-XII敵我識別系統;SEWACOFD作戰指揮系統;6座MK-36SRBOC干擾火箭發射裝置;Link-11/16數據鏈等。
艦員編制:225人(軍官40人),可載入旗艦人員15人。
❾ 二戰,航母上看不到BFW-190
我猜你想說的是FW190?
福克伍爾夫190戰斗機沒有任何的艦載機改型的計劃,其次它的機體太重,滑行距離也太長,航程太短,不適合用作艦載機。
190設計完成大概是在39年左右,那個時候齊柏林航母計劃都快已經結束了,自然不可能有艦載機型號
但是,BF109是有艦載機型號的,是BF109T(Trägerflugzeug 艦載機)具體就是在109E的基礎上安裝可折疊機翼和著艦鉤改進的。但是隨著航母計劃的破產,這些艦載機型號也分散編入普通空軍中使用。
在游戲中倒是有架空設計的FW190T
網頁鏈接
❿ 德國有幾艘核動力航母
德國現在沒有航母,在歷史上也沒有航母
曾經德國建造過一艘航母,但是半途而廢,根本沒有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