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用Photoshop軟體做會徽
用Photoshop軟體做會徽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打開PS軟體,按住快捷鍵ctrl +n 新建一個畫布,大小為500x500,解析度為72...
2.點擊「自定義形狀」,在形狀選項欄中找到自己滿意的形狀,點擊獲取。
3.在畫布上拖拽出一個適宜的圖案,給拖拽出得圖案填充顏色。
② ps怎麼設計運動會會徽
ps設計運動會會徽,關鍵在於設計創新,運用PS軟體眾多工具如鋼筆工具等繪制需要的運動標志圖標或者圖像,用描邊等手段製作出會徽即可!網上有很多類似標志可以參考!
③ 用ps設計這種會徽用什麼畫筆的畫出的
可以的,把畫筆設定一下參數就可以了,多設定幾次畫筆的參數試試看!!
④ 怎樣用Photoshop軟體做會徽
用Photoshop軟體做會徽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打開PS軟體,按住快捷鍵ctrl +n 新建一個畫布,大小為500x500,解析度為72 即可。
⑤ 如何用ps處理世博會會徽的白色背景啊我想把它除去
你可以使用魔棒工具,直接點一下白色背景,就會把選區做出來。然後DEL刪除掉就只剩下會徽了。
⑥ 如何用PS製作會徽求詳細過程!
怎麼做都可以啊,設計重點是設計的內容和結果,可以做出成品的話什麼做法都行。圖形單純精簡一般用會鋼筆工具拉,比較漂亮。重點是設計圖吧,先畫好設計圖,把圖弄進電腦用ps打開,在上面開一個圖層,點鋼筆工具(直接開形狀),照著拉就好了。顏色填滿可以選漸層,看你要用什麼樣,自己決定就好。
⑦ 怎麼用PS製作會徽
首先,按F打開家族管理面板,接著在點擊下面旳上傳家徽:之後彈出這么一個對話框:接下來就是要找家徽圖片了,
⑧ ps如何製作奧運會會徽那樣的圖片
手繪啊,那是ps水平比較高而且有一定美術基礎才能製作的,而且很多也不是用ps製作的
⑨ 誰有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的標志系統文件啊百度文庫裡面的都不清楚
2000年6月1日至10月31日在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舉行的主題為人類-自然-科技(Theme:Humankind, Nature, Technology)的漢諾威世博會是德國有史以來首次舉辦的綜合類世界博覽會。《從搖籃到搖籃》一書的作者,前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威廉·麥克唐納與德國化學家邁克爾·布朗嘉特,共同為漢諾威世博會撰寫了「漢諾威原則」,它的核心是「設計服務於可持續發展」,這個原則應答了人類21世紀在環境方面所面對的主要挑戰,提出了人與自然在可持續的條件下共存的觀點,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與歷屆不同的是,德國沒有為本屆博覽會設計諸如埃菲爾鐵塔和原子球一樣的標志性建築,但德國在本次盛會上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和再利用的理念得到所有參展國家的支持,並在實際中得到前所未有的貫徹。49個國家館全都是有利環保、多用途的建築,有些是用可再生、多用途材料搭建而成;有的採用了節能、節水新科技;中國館則在建辦初期就確定了該館今後將發展成為中醫中心的可持續使用的方案。《從搖籃到搖籃》作者麥克唐納表示,我們提倡從搖籃到搖籃,而不是從搖籃到墳墓。能源要取自大自然,比如太陽。水應該來自干凈而健康的系統。我們要用公正、平等的方式對待自然。我們在設計上也要改變,將那種破壞性的大批量生產,轉化為不損害資源的可循環利用。《從搖籃到搖籃》的另一位作者布朗嘉特表示,其實這個想法對於中國而言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想法。他也在中國工作過,也知道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在中國傳統中,是將更多的物質帶回到循環圈中。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曾經說過,搖籃到搖籃同循環經濟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東方和西方都能以共同的方式獲得新的發展。1993年10月,漢諾威世界博覽會總體規劃正式開始,遵照「漢諾威原則」,規劃者鄭重聲明:「不建造任何在世博會後無用的東西」,避免以往在其他地方曾經出現的世博會場在閉幕後成為一片「廢墟公園」的結局。余秋雨教授表示。「不是像我們想像當中的就是造一個非常漂亮的場館以後一直給大家留下一個紀念,漢諾威就告訴你,我們這個到世博會結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拆卸掉了。而且這個拆卸呢其實帶有很大的智能。」
漢諾威的支柱產業是展覽業,展館星羅棋布,在有限的城市空間中,為一次為期半年的世博會再增加新建築,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充分利用城市中原有的展館,加以功能改造,只建造極小比例的新館,並充分考慮到世博會結束後的利用。
德國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被公認為是「可持續發展」重要思想得以奠定的里程碑,在世博會主題公園的「21世紀」展廳,設計者根據倫敦城市研究中心的一項報告,選擇了德國亞琛、塞內加爾的達喀爾、巴西的聖保羅和中國的上海四個城市,以當時的城市發展狀況為基礎,對這些城市的未來和現狀進行了一番別開生面的比較,表達了設計者的憂慮,也給出了建議。原國際展覽局主席吳建民表示,漢諾威世博會給這個城市,給德國給世界留下的推動人類去如何使人類自然技術和諧相處,構建一個大家都能夠和諧相處的世界。這是它對世博會的貢獻。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遵以下基本原則:公平性原則(Fairness),持續性原則(Sustainability),共同性原則(Common)。
在可持續發展思想形成的歷程中,最具國際化意義是1992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來自世界178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通過了《21世紀議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等一系列文件,明確把發展與環境密切聯系在一起,使可持續發展走出了僅僅在理論上探索的階段,響亮地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並將之付諸為全球的行動。
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它體現著對人類自身進步與自然環境關系的反思。這種反思反映了人類對自身以前走過的發展道路的懷疑和拋棄,也反映了人類對今後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目標的憧憬和嚮往。人們逐步認識到過去的發展道路是不可持續的,或至少是持續不夠的,因而是不可取的。唯一可供選擇的道路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人類的這一次反思是深刻的,反思所得的結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正是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全世界不同經濟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能夠得到共識和普遍認同的根本原因。可持續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可以爭取實現的目標,廣大發展中國家積極投身到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中也正是可持續發展理論風靡全球的重要原因。美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和中國、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都先後提出了自己的21世紀議程或行動綱領。盡管各國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不約而同地強調要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保護自然環境。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類學家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形成是人類在上個世紀中,對自身前途、未來命運與所賴以生存的環境之間最深刻的一次警醒。也可以說是過去100年人類最深刻的一次警醒。
看奧運,品世博。我觀察,我紀錄,我沉思,我見證。過低碳生活,倡普世價值;讀無字書,做逍遙人。洞察世界,洞悉人生。生也有涯,無涯惟智;文果載心,余心有寄。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丑。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終生學習延續生命之長度,遍走全球拓展生命之寬度,拔高境界提升生命之高度。視自由思想為空氣,秉獨立人格為生命,以創造精神為動力,建公民社會為使命。精通外語為我打開認識世界的幾多窗戶,天文愛好讓我養成仰望天空的獨特習慣。熟讀歷史拓寬生命長度,哲學研究提升思想境界,沉迷宗教展開大愛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