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真相簡直讓人意外!二戰期間德國軍隊平時都吃什麼喝什麼
自古以來戰爭的開始也就是代表著飢餓,食不果腹。在軍隊中食物供給常常都是頭等大事,但還是會因為供給不足,最終導致士兵對老闆姓下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規模非常大的一場戰役,而這場戰役的罪魁禍首就是德國。看過二戰電影的人應該知道,在二戰時期戰事非常慘烈,死傷無數。二戰期間因為飢餓導致士兵燒殺搶掠,甚至於吃人的現象。但是事實上著也許只是小部分。真實情況是德國的軍隊在二戰時伙食非常好。
在德國軍隊行軍時,這時候食物一般不能夠烹飪,都是發直接做好的食物。此類食物在前線,基本上是很常見的一種。通常由各部隊的炊事員做好一日一份套餐式。
所以說德國軍隊在二戰的時候伙食還是相當不錯的。
㈡ 二戰時期德國的軍隊伙食被人稱道,德軍吃得到底有多好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他們的伙食可以說是相當不錯,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出色的軍隊後勤保障。因為他們會給予半斤的餅干,一罐午餐肉,一罐蔬菜,25克的咖啡還有主食,麵包以及肉類。這也是德國人的身體以及營養,得到了一個很大的提高和保障,這比當時的德國老百姓的生活,條件要好得多。
當然德國軍隊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也給很多國家的老百姓帶來了非常大的危害,但是隨著第2次世界大戰時間的發展,也使得德國軍隊慢慢的衰落,所以後勤保障也漸漸的變得非常糟糕,第2次世界大戰後期的德國軍隊的伙食供給根本保證不了。
㈢ 二戰時各國軍隊都喝啥德軍芬達,日本彈珠汽水,中國軍隊是什麼
夏天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空調,手機,快樂肥宅水"。如今市場上的各種飲料是五花八門,但凡是種水果就能夠被開發成一種飲料。但市面上那麼多飲料,最受歡迎的還是碳酸飲料。那種氣泡在嘴裡爆發的感覺,一口下去透心涼,甜蜜又有趣。
市面上的碳酸飲料有很多種,但是算來算去還是可樂最受歡迎,可以說每個出去聚餐的朋友都會面臨這樣的靈魂拷問:"喝百事還是喝可口?"可樂的魅力不僅令我們現代人心醉神迷,連二戰時期的軍士們都無法抵擋。
美國可樂德國芬達日本彈珠汽水,那麼我國二戰的時候軍隊喝什麼?在這些國家裡顯得有些特殊哈,一般就喝純凈水,只有很偶爾的時候才會喝可樂。畢竟有錢買飲料,還不如把這些錢拿去多幫助一下老百姓,是不是這個道理?
看完這些是不是對自己喝飲料又找了新的理由了?原來士兵打仗也喝飲料,那我們喝點算什麼,對吧?
㈣ 二戰期間蘇軍吃黑麵包,德軍餓肚子,為何美軍頓頓都有肉
美軍何止是頓頓有肉吃啊,而是過上了吃肉吃到吐,香煙巧克力不限量,1年喝掉10億瓶可口可樂的奢侈日子。
下面咱們看一看美軍到底都吃些啥好吃的,以二戰美軍士兵們吃的最多的陸軍C型戰鬥口糧為例
陸軍C型戰鬥口糧是美軍為士兵們特別設計的用於沒有餐廳的實戰條件下的口糧,C型戰鬥口糧重2千克,有11重餐可供士兵們選擇,包裝在6個鐵皮罐頭和1個附件包里,6個罐頭中有3個是肉類(包括火腿、雞蛋和土豆、豆類、雞、蔬菜等)
除了為戰爭募集資金外,為了確保戰時生產,美國政府還向為戰時生產服務的新工廠提供貸款,有力帶動了全民就業,拉動戰時生產。
(4)建立龐大的運輸體系
美國源源不斷的生產出了堆積如山的物資,還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運輸體系把物資運輸到前線,為此美國人建立了一支可以從美國本土為各大戰場運送武器、彈葯、人員、軍需物品的運輸體系。
(5)成立統一的後勤保障組織
美國人為了統配這條巨型後勤線,成立了強有力並且統一的盟軍後勤管理機構,並建立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運行方案,制定後勤保障路線。
綜上所述,依託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工業實力,憑借遠離戰場的工農業生產體系,在美國政府戰時經濟刺激下,美國人生產出了源源不斷的物資,再由美國強大運輸體系和全球最大的後勤保障系統,才能將肉罐頭源源不斷送到位於戰場最前線的美國大兵手中。
㈤ 二戰,世界各國軍隊伙食怎麼樣
這個在戰時沒有穩定的保障。
我回憶了下,印象里德國軍隊的配置還是比較高檔的(黃油麵包等等)。但在戰爭中難以落實,後期尤為明顯。美國是,吃的多,充足。但種類一成不變,牛肉罐頭、黃豆罐頭、麥片粥,(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中國戰士說話了么?)英法沒啥印象,記得看法國長麵包易於長期保存,我就自動腦補到了中國新疆的——饢。
㈥ 二戰時期,歐洲各國的軍隊野外作戰時都是怎麼加熱罐頭的(尤其是午餐肉罐頭)
即便如此也仍然不夠,幸虧有租借法案,大量美國生產的肉罐頭被分發給了蘇聯紅軍官兵,當然,蘇聯老百姓是吃不到的,所有根據租借法案送來的食品,不是幾乎,而是全部送到了軍隊手中。在這些根據租借法案送到蘇聯的肉類食品中,最受蘇聯紅軍歡迎的是豬肉罐頭和午餐肉罐頭,午餐肉罐頭屬於美大兵實在沒招才吃的東西,在蘇聯紅軍那裡卻成了無盡的美味。將豬肉罐頭里的豬油挖出來塗抹在摻有木屑的黑麵包上,若是再撒上切碎的蔥頭,那真是陞官也不換了,午餐肉罐頭則燒成碎末抹在黑麵包上,或者乾脆夾在黑麵包里啃。
㈦ 部隊在野戰時吃什麼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雖說現代戰爭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人們仍然離不開糧秣,只是其含義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現代戰爭中,外國軍人吃什麼,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許多人都記得,伊拉克戰爭爆發後,媒體接連報道美軍給養供應困難。通過電視畫面,人們看到,戰場上疲勞的美軍官兵幾天未吃好飯,喝水也成了難題。伊拉克當地的食物,美軍不敢吃。美軍的後方供應,因受到伊拉克軍隊和當地人的襲擊,一時供應不上。總之,美國大兵斷頓了。
那麼,美軍官兵在戰爭究竟吃什麼呢?據資料顯示,美軍以及其他西方國家部隊,在戰場上普遍裝備了「即食食品」——熱食化的「單兵野戰口糧」。所謂即食食品,就是隨身攜帶不用復雜加工,可以即時食用的方便食品。熱食化則指對「單兵野戰口糧」進行方便的加熱處理。
目前,國外軍隊對「單兵野口糧」做熱食化處理,採取兩種辦法,一是通過化學反應放熱,來加熱「野戰口糧」,其優點是不產生明火,適合防火和隱蔽的要求;二是通過固體燃料產生明火,對「野戰口糧」加熱,這種方法雖然簡便、節約,但卻有明火。
據專家介紹,以無火焰加熱的「單兵野戰口糧」由兩部分組成:無火焰加熱器和被加熱食品。加熱器是由化學反應劑和激活劑組成,平時化學反應劑和激活劑相互隔離,使用時通過一定的方式使二者接觸,發生化學反應釋放出熱量。所謂一定的方式都是極為簡單的方式,如:隨手一拉、一撕等。美軍將「單兵野戰口糧」稱為「快餐口糧」。據美陸軍野戰條令《陸軍野戰供餐基本原則》規定,後勤保障部門下發給美國各作戰部隊的四種「快餐口糧」,分別為A型、B型和T型口糧,以及有包裝的「單兵快餐口糧」。
此外,美軍配發的「寒天口糧」、「輕量口糧」和「極地口糧組合「,是為特殊條件設計的,一般作戰部隊只有在執行特殊作戰任務時才需要。
據後勤專家介紹,美軍的所謂A型口糧,通常只在駐守條件下使用,但也可在野戰條件下使用。A口糧包括易腐性食品和半腐性食品,這類給養需要冷藏,對運力和水的需要量大,而且給給養勤務人員增加了工作負擔和衛生問題,因此,在沙漠地區美軍一般不採用這種口糧。
美軍的B型口糧由半腐性食品組成,主要是罐頭食品和脫水食品,適合在有炊事設備而無冷藏設備的地區使用,根據資源情況,指揮官可指示用B型口糧製作膳食。
據悉,目前,T型口糧比較受美軍的歡迎,有20多種食譜,選擇性大,口感好,即可整包放入熱水中加熱,也可以在運動中加熱。
㈧ 二戰士兵吃些什麼
蘇聯伙食
據記錄黑麵包至少挽救了40萬人的生命,維持了將近1000萬人的戰鬥力。它的配方簡單,但烤制過程復雜而精確,通常需要三天。在斯大林格勒戰役期間,飢餓的蘇軍指揮員常常把部隊中所有人員佩戴的手錶或戒指集中起來,用於交換難以下咽黑麵包和馬肉腸。
美國援助的罐頭午餐肉原是二戰聯軍的主食,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當年甚至稱,「沒有罐頭午餐肉,我們的軍人將無糧可吃」。蘇軍的內部價是兩塊手錶一整條黑麵包,在供應不暢的時候,一條黑麵包是10個戰士一天的口糧。
蘇聯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圓白菜湯〔Shchi〕和煮蕎麥湯〔Kasha〕。這些都是標準的俄國鄉下常見的原料。一個老俄羅斯人這樣說:「Shchi ee kasha, pisha nasha。」意思是:「圓白菜湯和煮蕎麥湯,是俺們經常吃的。」通常的附加食品是茶、咖啡、鹽、麵包、通心粉、咸魚或罐裝肉。美國食品很常見,通常計算,這些通過租借法案來的食品在戰爭中可以為一千二百萬人的陸軍每人每天提供半磅的份量。這些食品在一九四三年之前是很常見的,四三年後,通過租借法案來的事物原料也是很常見的。這些原料通常被稱為「第二前線」而雞蛋粉被稱為「羅斯福的雞蛋」。援助的食品物資包括麵粉、干碗豆、豆類、糖和罐裝肉類。其他的還有 Tushonka 黃油〔一種由凝膠沉澱搗碎製成的東西〕、蔬菜、油、人造黃油、罐裝的或塊狀干牛奶、干雞蛋、粗麵粉和咖啡。雖然咖啡的供應一直沒有間斷,但茶依然是傳統的常見飲料。
伏特加和其他酒精類飲料,是部隊經常需要的。只要可能的情況下,士兵們都會喝它。喝繳獲的德國酒通常比正式配給部隊的要好。而一個士兵喜歡的酒可能某某國的牌子到本地的都有。 德國伙食
德軍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佔50%,晚餐佔33%,早餐佔13%,這遵照了德國人的生活習慣--以午餐為日常用餐的中心。
1級伙食 --Verpflegungssatz I最高優先配給。
主要包括:
黑麥麵包 750克
黃油(植物奶油)或者食用脂肪 45克
香腸(生罐裝食物) 120克(有時是熏魚)
果醬或人造蜂蜜 200克
煮過的土豆,蔬菜 750克
肉類 120克
蔬菜或動物脂肪 45克
調料 15克
咖啡豆(有時以紅茶代替) 8克
巧克力或糖果 1袋 香煙紙 7卷
這些食物用罐頭和紙包好,放入紙箱內。
戰爭時期士兵伙食供應的實際情況:
供在一線作戰的士兵食用的食品應在24小時內藉助夜色的掩護送達前線:「夜色降臨之後,運輸兵的到來打破了戰斗間歇的沉寂,他們送來了食物,並取走士兵們寫好的家信,已經有兩周沒人來收取這些家信了。送上來的食物是冷咖啡,以及大鍋煮出來的雜燴濃湯,我們每個人還得到了半塊大麵包、一勺人造奶油和人造蜂蜜以及150克肉食或者乳酪。飢餓的我們不能一下把這些東西都吃光,因為下一次食物供給可能在24小時之後才能送到。」1944年起,補充兵部隊的伙食標准被降低,食物總量並沒有減少,但其中肉類和脂肪的比重降低了,取而代之的是土豆和蔬菜。
正是靠著這些德國從挪威一直打倒希臘,再從希臘得到莫斯科城下。
德國士兵在回國休假時使用特種食品供應卡。麵包證和食品供應卡一起印刷在一張硬紙片上,需要多少麵包就用剪刀剪下多少克的麵包證,和士兵證一起使用就能享受對戰時探家士兵的免費食品供應。 中國軍隊
中國國民黨軍隊腐敗的「乞丐部隊」
物資短缺給補給帶來困難,但軍隊中的腐敗進一步惡化了士兵們的生存環境。即使是嫡系部隊,士兵們也總是吃不飽,不光糧食,幾乎所有的軍需物資都很匱乏。
美國人研究了中國軍隊的伙食分配製度後總結:按照部隊規章,每個士兵發給每天24盎司米,一份鹽;每月一份全薪,如果全花在食物上,一個月可以買一磅豬肉。一個中國士兵靠這些配額可以很好地維持生活。可是,事實上他們真正得到的僅僅是分配給他們的食物和錢的一部分,因為長官們習以為常地為自己「剋扣」很大一部分。結果是大多數國民黨士兵營養不足。
二戰中,美國針對中國軍隊長期缺乏營養,體力較差,影響戰鬥力,由美國營養專家提出供給標准(每人每日發給):
大米:27.3盎司(850克)
蔬菜:11盎司(340克)
大豆:2.2盎司(70克)
花生:1.1盎司(35克)
肉類:1.1盎司(35克)
植物油:1盎司(30克)
鹽:0.35盎司(10克)
燃料:29.43盎司(900克)
盎司=31.1035g
1945年2月28日,蔣介石批准了這個標准。相繼在貴陽、昆明、百色等軍中試行。 英國皇家軍隊英國皇家軍隊的伙食當然是少不大名鼎鼎的咸牛肉罐頭,伙食水平低於美國軍隊但是遠在德國和蘇聯之上。
英國步兵每日配給:
1又1/4磅鮮肉或凍肉,或者1磅罐頭肉或鹹肉
1又1/4磅麵包,或者1磅餅干或面 4盎司鹹肉(熏肉)
3盎司乾酪
5/8盎司茶4盎司果醬 3盎司糖2盎司鹽
1/36盎司胡椒粉1/20盎司芥末
8盎司新鮮蔬菜,或者2盎司脫水蔬菜。 1/10吉爾酸橙汁(在缺乏足夠新鮮蔬菜的情況下作為替代品,1吉爾等於四分之一品脫)
1/2吉爾朗姆酒(1吉爾等於四分之一品脫) 每周供應不超過2盎司的煙草
在必需的時候允許下列替代食物的使用:
使用4盎司燕麥片者米 代替 4盎司麵包或者餅干。 使用 1/30盎司巧克力 代替 1/6盎司茶
使用1品脫勾兌酒(葡萄酒,白蘭地)代替1配給量烈性酒
使用4盎司乾果 代替 4盎司果醬
使用4盎司黃油、豬油、人造黃油,或者1/2品脫食用油 代替 4盎司鹹肉(熏肉 ) 日本軍隊伙食
沒有飯團就會戰鬥力大減的日本
日本新兵的伙食看上去很不錯,但實際上後來就變得極為磨煉人了。一位入伍前在橫濱當造船廠工人的新兵說:「在我入伍的第一天,我們吃到了一頓特殊的美餐,紅小豆煮粘米飯,但是就在我們吃飯的時候,上司發話說:『這是你們吃到的最後一頓好飯了,從今之後一切都會變得嚴酷起來。』」後來,陸軍和海軍新兵們通常所吃的早餐就是涼米飯加鹹菜以及一杯冰冷的茶,而且要極快地吃完,以便趕回去繼續軍事操練。午餐可能是米飯加上一點肉或魚,晚飯則不過是一碗湯加上一點點米飯和蔬菜。
日本陸軍昭和6年伙食標准: 米:640克 麥:200克 罐頭肉:150克
乾菜:110克
泡菜:40克
醬油:20克
鹽:12克
糖:15克
茶:3克
在前不久轟動一時的東史郎日記,其中很多地方說到,日軍的戰場後勤保障能力很差。在部隊出發的前幾天還可以就士兵自帶的口糧過日子,然後就開始節食減肥。一天吃不到一合大米(一合約0.18升),菜就是鹹菜什麼的,一點奶糖都是十分珍貴的,基本上看不到什麼動物食品。改善伙食只有在部隊到後方休整的時候才有可能吃能按軍部標准發放的基本伙食,或是部隊就地」征發糧食,實際就是搶劫「。
日本當時的後勤系統相當垃圾,特別是食品配給(小鬼子們都是罵聲一片啊)於是侵華戰爭開始後,部隊食物配給就一個命令現地自給:搶!中國老百姓的豬,雞可就遭難了,日本鬼子在戰爭中搶劫可比土匪有過之無不及。
日軍下級軍官在東南亞戰場上的回憶:每次部隊轉移駐地的時候,一般只帶上5左右天的口糧,假如5天內不能到駐地的話,那麼每天下午4點就開始排人進入叢林獵殺或採集野果充飢,並且在第三天開始減少口糧配給;而且裡面也寫到,如果部隊是開赴前線的話,那麼會把駐地的牲口帶上,用來提供肉食,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日軍經常發生殺吃戰俘,甚至是自己戰友的事
㈨ 二戰時納粹軍隊都吃什麼
二戰時德軍的基本配賦量:餅干250克、罐頭肉200克、罐頭蔬菜150克、咖啡25克、鹽25克,野戰配賦量:麵包750克、肉375克、蔬菜250克、咖啡25克、茶3克、糖20克、鹽25克。
德軍的伙食基本上是一日三餐。其中午餐佔50%,晚餐佔33%,早餐佔13%這遵照了德國人的生活習慣--以午餐為日常用餐的中心。
由此看來納粹族的伙食還是不錯的,基本都是一日三餐,按照他們的習慣,以中餐為核心,士兵伙食供應數量分為四類,戰斗區域,佔領區,本土駐守部隊,國內辦公機構文職人員,其他的都是以此往下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