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中國的製造業比不上德國,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
體制、和制度的積累,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德國人認真,但是中國人覺得那是死板,中國人的小聰明讓國人在做事的時候,不是那麼認真,不按規矩來,換言之,執行力不到位。
B. 中國工業與德國工業差距有多大
就工業來講我們在發展四十年估計能趕上今天的德國。什麼時候國產機床能被德國人買去用於軍工製造,什麼時候我們算就趕超了。不過現在我們的軍工用的是人家的二線機床,還是日本造的。
你不能要求才發展十幾年的年輕人和一個積累了幾十年的老手對打。我們才發展了多少年,德國積累了多少年。等著吧,憑著我們的人口和發展潛力,雖然現在有些方面還比不過他們。但超越他們只是時間問題。少吐槽多幹事,我們的征程可是星辰大海。應樹立質量強國的思想, 同樣的材料,做出的產品質量相差很多,必須縮小質量差距,不應追求物美價廉。
但是反而最害怕工業製造能力不是特別強的中國, 千方百計來制裁我們的發展, 所有的高科技不能出口 ,本質上是我們完成了工業化,也許製造質量不是特別強,但是我們可以製造 。就像你可以製造賓利我們可以製造比亞迪 ,高檔當然是賓利但是跑起來都是能跑120公里每小時 。
但是我們是後起之秀,我們的金融受國家監管,美國是不能輕易控制我們的。現在網路經濟和金融經濟抬頭了, 實體經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所以我們一定要以美國為戒 ,千萬不要走美國的金融道路 ,一旦發生次貸危機那麼就是下個日本再也翻不了神。
C. 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有何區別
先說說德國製造:職業化、工具化。其中重註:設計、品質、技術、服務。
他們的產品好在哪裡呢?
真正的德國產品質量源頭在於對細節的把握和精益求精,很多德國企業追求的並非是財富的積累,而是科技和產品的實用性,所以幾乎看到不德國本土有哪些產品的廣告絢麗多彩,或外包裝精美誘人(除了知名的全球化產品)。
德國產品很少去以價格競爭同行業產品,一是有行業保護,二是所有人都知道,價格並非決定一切,甚至有可能讓整個行業都陷入惡性循環,他們更願意在保證利潤的同時,讓利潤轉化成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完善上。
不追求價格,但追求價值,不追求外在,但追求細節,不追求廣告,但追求口碑,不追求速度,但追求質量。
德國製造的現狀德國已經進入了後工業時代。也就是說一座工廠裡面沒有一個自然人,所有的工序從進料,生產,質量檢查,成品包裝,貨物堆棧全部由機器完成。整個車間幾乎只需要有一個人監控,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生產。作為「操作工」其實本身就是工程師,他只需要按下按鈕和定期排錯。
反觀中國製造大多山寨版,很少自己發明創造!
但是近幾年的質量也有提升很多,尤其是一些引進消化的大項目
中國已經從以前的占據低端市場到現在統治中低端市場,而德國卻因為成本問題在高端市場屢屢受挫
D. 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差別到底在哪
中國製造2025和德國工業4.0差別:
1、由於兩地經濟發展情況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地方。兩國在戰略定位上是不一樣的,因為兩國在製造業方面處於不同的階段,而且基礎也不一樣。
2、兩國在戰略定位上是不一樣的,在製造業方面處於不同的階段,而且基礎也不一樣。德國的「工業4.0」提出實現智能化工廠和智能製造,由數字化向智能化邁進,「中國製造2025」提出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發展戰略。「德國要由製造強國向超級強國轉變,中國則要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3、在定位上,德國的「工業4.0」提出實現智能化工廠和智能製造,由數字化向智能化邁進,「中國製造2025」提出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發展戰略。「德國要由製造強國向超級強國轉變,中國則要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4、德國「工業4.0」是在「工業3.0」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中國還處於「工業2.0」的後期階段。
(4)中國哪個地區的製造業與德國最像擴展閱讀:
《中國製造2025》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整體推進、重點突破,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
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該項目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其技術基礎是網路實體系統及物聯網。
E. 中國製造已在哪些領域超越德國
德媒10日報道稱,這項調查顯示,八成德國人認為「中國製造」是「德國製造」的對手。54%的受訪者認為,來自中國的競爭者正加大步伐,將超越德國品牌和德國企業的創新能力。
德媒評論稱,「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的形象未來將越來越接近,其背景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這為「中國製造」指明了方向。德國質量協會負責人皮恩克斯說,毫無疑問,到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將給德國帶來挑戰。
F. 德國的工業製造技術和中國的有多大差距
在工業製造技術方面,中國和德國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德國強調「硬製造」,相比德國等發達國家,中國的工業4.0革命差距依然較大,只有在打破認識誤區、全體系轉型升級、實施路徑、主導力量等方面努力,才能搶佔新一輪工業革命先機。
作為行者,德國逾四成企業已採用工業4.0平台。德國工業4.0核心是發展製造業的智能生產技術和智能生產模式,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製造流程的數字化。
德國的工業製造技術目前是領先於中國的,但是中國近年來技術飛速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多種技術將會超越德國。
G. 魯爾工業區的借鑒意義
中央作出了關於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的重大決策。東北是中國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業及裝備製造業基地,在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地位,從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上看與德國的魯爾工業區有異曲同工之妙。
德國魯爾工業區在其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由資源開發到資源枯竭、由鋼鐵振興到企業沒落的經濟陣痛。但是通過清理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魯爾工業區經濟迅速走出了低谷,從以煤炭和鋼鐵工業為中心的資源型生產基地,轉變為以煤炭和鋼鐵生產為基礎,以電子計算機和信息產業技術為龍頭,多種行業協調發展的新型經濟區,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的成果。由此我想到,德國魯爾工業區的經驗對於我們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於是,利用我在瑞士聖·加倫大學工作的機會,赴德國魯爾工業區實地考察,希望從德國成功的經驗中悟出一些道理,為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改造獻計獻策。
國際經濟發展規律:較早發展起來的地區走向相對衰退,主要是因為它們擁有較為不利的經濟結構。德國魯爾工業區與中國東北老工業區雖然相距萬里,但由於具有同樣的資源優勢,所以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都經歷了相似的過程,即:由資源開發到經濟繁榮,再由資源枯竭到經濟衰退。問題的關鍵是衰退後的魯爾工業區經過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人們生活和諧寧靜,環境優美空氣清新,蔚藍色的天空下綠樹成蔭鮮花遍地,該地區的經濟在新技術的帶動下朝氣蓬勃蒸蒸日上。
德國魯爾工業區是以煤炭和鋼鐵為基礎、以重化工業見長的重工業區,二戰前由於煤炭資源豐富,鋼鐵市場需求強勁,就業情況良好,人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隨著戰爭的爆發及結束,戰敗後的德國經濟一派蕭條,加之煤炭資源的日趨枯竭,重化工經濟結構的弊端越發明顯,傳統的煤炭工業和鋼鐵工業開始走向衰落。很多煤礦和鋼鐵廠紛紛倒閉,大批的工人開始下崗失業。據有關資料介紹,1957年至1968年原聯邦德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147.8%,而魯爾區只增長了80%。截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煤炭工業就業人數已降至7萬人左右,鋼鐵業減少了4萬多個工作崗位,造船業職工人數減少2/3,失業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與此相對照,20世紀50、60年代,中國政府集中了300多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創建的「新中國工業搖籃」——東北老工業區也是以資源型的煤炭工業、石油工業、鋼鐵工業、機械製造業、化學工業見長,曾經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過重大貢獻。由於國家投資政策上的失誤,在過去幾十年建設中對東北地區的工業建設只抽血而不輸血,只重視對重工業建設規模的投資,而忽視了對傳統企業的改造,特別是忽視了資源型城市在資源枯竭後的轉產改造工作。以遼寧省為例,遼寧省有4個資源型城市,現在都面臨著資源枯竭、下崗失業情況嚴重的局面。其中,撫順市資源開采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占失業總數的16%,資源開采業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僅礦區就有3.6萬戶,占總數的54%;本溪市資源開采業的下崗失業人員占失業總數的21%,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總戶數達3.8萬戶。四個城市享受低保的人較多,有的已佔市區人口1/4。這種情況使城市的第三產業很難衍生,直接影響第三產業的發展。而多渠道加快開發第三產業就業崗位,是對資源型城市就業工作的重大挑戰,也是相當緊迫的任務。
此外以自然資源為依託的老工業城市還面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地陷區職工住宅轉移安置、貧困下崗職工子女教育、就業等一系列問題。
H. 問中國的哪個城市德國企業最多
還是廣東省的東莞企業偏多一些深圳和香港公司較多
I. 中國的哪個城市有德國有關機械製造的城市
青島,以前德國佔領過。
J. 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有什麼區別
區別在與質量與工藝。舉個例子吧,德國人蓋一個過街天橋可能蓋一年半載,咱最多半個月····但是德國人說我們的可以管一百年以上····咱的管多久···我真不知道···
德國人一百年前在山東青島修建的城市下水道排水系統,現在還能使用,在老化零件周邊3米范圍內,可以找到存放備件的小倉庫。城建公司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倉庫,裡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備用件,依舊光亮如新。青島從未發生過被雨水淹沒的情況····而我們自己修的呢,你應該經常看到某某市道路被雨水淹沒的情況·····
從這些事情就可以看出德國人對任何事情都的抱著非常認真嚴謹的態度的,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根本不會像我們這邊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