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十大名將最終結局如何
第十名:卡爾·鄧尼茨(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
主要成就:狼群戰術,重創了英國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北冰洋的艦隊。
鄧尼茨,二戰期間德國的著名將領。德國總統、國防軍最高統帥、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於1891年9月16日出生在柏林。在一戰中,他擔任潛艇艇長,1918年10月被英軍俘虜。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國,並再次加入德國海軍。回國後,鄧尼茨傾心研究潛艇戰術,研究潛艇,訓練潛艇人員,復甦德國潛艇力量。二戰開始後,鄧尼茨成為德國潛艇部隊指揮官。他發明了「狼群戰術」。運用這一戰術,讓盟軍損失了2491艘艦船。1943年1月,鄧尼茨擔任海軍總司令,同年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質納粹黨章,因此他認為自己是納粹榮譽黨員。1945年4月20日,鄧尼茨被任命為德國北方部隊和民防司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在死前留下了一份政治遺囑。在遺囑里,任命鄧尼茨為德意志帝國總統和國防軍最高統帥。在紐倫堡審判中,鄧尼茨被判處10年監禁。1956年10月1日,鄧尼茨被釋放。出獄後,繼續宣傳納粹精神及復仇主義。居住在德國北部。1980年12月24日,鄧尼茨因心臟病去世,享年89歲,是德國27名元帥中最後一個去世的。
第九名:切斯特·威廉·尼米茲(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
指揮戰役:珊瑚海、中途島、索羅門群島、萊特灣等海戰和登陸戰。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美國海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擔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及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指揮美軍及盟軍對抗日軍進攻及其後反攻。1945年9月2日代表美國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
第八名: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
指揮戰役:偷襲珍珠港戰役、中途島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
日本帝國海軍大將。畢業於海軍大學,歷任駐美武官,第1航空戰隊司令。海軍航空本部長,海軍次官。大力發展航空母艦和艦載飛機,並組織部隊進行嚴格訓練,對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1939年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擁護侵略擴張政策,支持並參與侵華戰爭;盡管不主張對英、美、荷開戰,但堅決執行大本營決策。強調先發制人、力主在對美開戰之初以艦載航空兵襲擊珍珠港,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確保日軍進攻東南亞的翼側安全。重視海軍航空兵在海戰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擺脫「巨艦大炮製勝」理論的束縛,企圖在美太平洋艦隊得到加強前以海上決戰的傳統戰法將其殲滅,結果導致日本海軍在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中遭慘敗。1943年4月在視察部隊途中,其座機被美機擊落而喪生。追授元帥稱號。
第七名:喬治·史密斯·巴頓(1923年12月24日-2004年6月27日)
指揮戰役: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北非登陸戰役,巴頓率部突破德國「齊格菲防線」,阿登戰役中的巴斯托尼保衛戰。喬治·巴頓,是一位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喬治·巴頓作戰勇猛頑強,重視坦克作用,強調快速進攻,有「熱血鐵膽」、「鐵血老將」之稱。巴頓不僅是將軍也是文人;是一個具有政治、軍事、哲學頭腦的人;更是一個最具個性和人性的人。使之成為第二世界大戰中一顆耀眼軍事明星。
第六名: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諾維奇·羅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日-1968年8月3日)
指揮戰役:斯摩棱斯克戰役,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大會戰,白俄羅斯戰役,東普魯士戰役,東波美拉尼亞戰役,巴格拉基昂行動,柏林戰役。蘇聯元帥,統帥,軍事家。二戰時期蘇聯衛國戰爭中與朱可夫、科涅夫並稱為蘇聯陸軍的三駕馬車之一。他頭腦冷靜沉穩、處亂不驚,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的逆境時期屢建戰功,被後人譽為「逆境英雄」。
第五名:龍德施泰特(1875年12月12日-1953年2月24日)
指揮戰役:波蘭戰役、法國戰役、阿登森林戰役。
卡爾·魯道夫·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1892年畢業於格羅斯利希菲爾德高級軍校,派駐到卡塞爾步兵團任職。1900年出任步兵團中尉副官。1907年從軍事學校畢業後,升任步兵團上尉連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初任預備第22師參謀官,繼任喀爾巴阡山某軍首席少校參謀官,一戰結束時任西線第15軍參謀長。一戰後,歷任騎兵第3師參謀長、第2集團軍參謀長、騎兵第2師師長、步兵3師師長、第3軍區司令。1932年10月晉升為步兵上將,擔任第1集團軍司令。1940年7月19日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他是納粹政權軍官中資歷最老的軍事指揮官之一,一生對政治都缺乏興趣和了解。
第四名: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1954年5月14日)
主要成就:閃擊戰之父、閃擊波蘭、閃擊法國、巴巴羅薩計劃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著名陸軍戰術「閃電戰」創始人。他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古德里安的閃電戰和裝甲集群,僅用近一個月的時間便佔領波蘭全境,更在一個月余令法國戰敗。敦刻爾克大撤退使希特勒吃驚閃電戰的速度,以為有詐,不允許進攻,命令休整。若非如此,33萬英法聯軍也許會被他完全消滅。進攻法國時,他曾說「我沒有時間俘虜你們。放下武器從道路上讓開,免得擋路」。他是閃電戰之父,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第三名: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1896年12月1日-1974年6月18日)
指揮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列寧格勒戰役、柏林戰役。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GeorgyZhukov)蘇聯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蘇聯元帥。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繼斯大林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深受俄羅斯人民的擁戴和敬愛。他入選是為了照顧一下,大鼻子的,心情。
第二名:埃爾溫·隆美爾(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
指揮戰役:閃擊法國、北非戰役。
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德語:ErwinJohannesEugen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隆美爾出生於符騰堡邦的首府海登海姆市。1910年7月從軍。一戰時隨軍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被德皇授予藍馬克斯勛章。一戰後曾擔任過步兵營長、陸軍學院教官。1938年隆美爾少將任元首大本營司令。1940年2月任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1941年1月希特勒挑選隆美爾中將任駐非洲軍團軍長。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就迅速扭轉了北非戰局的初期局勢,被提拔為上將。1942年6月隆美爾上將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二戰期間,隆美爾元帥被陷害參加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被迫於1944年10月14日服毒身亡,時年52歲。
第一名: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施泰因(1887-1973)
指揮戰役:波蘭戰役、曼施坦因計劃、巴巴羅薩計劃、克里木戰役。
名弗里茨·埃里希·馮·曼施坦因(FritzErichvonManstein),出身普魯士貴族。由一位軍官格奧爾格·曼施坦因撫養長大,故雙姓。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既精通戰略,又精通戰術的軍事指揮官之一,是納粹德國三大名將之一,並居首位。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利德爾·哈特稱他是希特勒麾下最會用頭腦打仗的將領。畢業於柏林軍事學院,曾參加一戰,先後擔任過柏林第三軍區參謀長、參謀部第一處作訓處長、總參謀部首席軍需部長。1939年,制定西線作戰方案(被稱為「曼施坦因計劃」),被德國高層採納實施,因為主張陸軍建立「突擊炮」兵種,直接導致了西歐戰敗投降。1941年9月-1942年7月,出任第11集團軍司令期間,組織指揮了「克里木戰役」,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殲滅蘇聯克里木方面軍,俘虜蘇軍超過46萬,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1943年2月-3月,指揮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發起「哈爾科夫反擊戰」(著名的「反手一擊行動」),達到其軍事生涯的頂峰。1944年3月30日,被希特勒卸任。1945年,被英軍逮捕,判處18年有期徒刑,因為在監獄表現良好,於1953年,提前釋放。著有戰爭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與隆美爾和古德里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帝國之鷹」。
Ⅱ 代表納粹德國簽署投降書的三名將軍,最後都有著怎樣的結局
1945年,德國作為二戰的發起國之一,沒能實現稱霸世界的野心,反而一步步走向滅亡。
1945年5月,德國法西斯在西線的英美聯軍和東線的蘇聯紅軍的進攻下,終於陷入絕境,宣布無條件投降。
我們知道,投降是需要舉行儀式、簽訂投降書的。那麼,代表納粹德國簽署投降書的三名將軍,最後結局怎樣?
首先要注意的是,歐洲戰場的勝利雖然是盟軍齊心協力取得的,但是戰爭結束的時候,盟軍內部已經出現了裂痕。蘇聯在二戰中貢獻最大,二戰後變強,最痛恨法西斯主義。同時希望蘇聯在戰後擁有歐洲事務的絕對話語權。
但英國意識到不同形式的蘇聯是害怕的,是敵對的,希望聯合美國壓制蘇聯。雙方意見不一。在德國投降和囚犯審判問題上,雙方開始博弈。
首先,關於德國的投降儀式,投降書竟然簽訂了兩次。
因為蘇聯紅軍一路殺到柏林,無論走到哪裡都進行了強烈的報復;德國領導人希望盡快向美軍投降,以免再次被蘇聯羞辱。於是5月7日,德國新任國家元首鄧尼茨迅速派出代表,匆忙與盟軍簽署了投降書。
雖然約德爾已經死了,但他被定罪的後果仍未解決,紐倫堡法庭對約德爾的判決在西方方法論界引起了爭議,他的遺孀路易絲更是義憤填膺,為他吶喊。
1953年2月28日,慕尼黑初審法院重新審理了約德爾一案,最終宣布法院宣告約德爾無罪,缺乏有力證據,從而撤銷了約德爾的有罪判決。
Ⅲ 號稱「戰略天才」的德軍元帥曼斯坦因,在二戰後結局如何
曼斯坦因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時期的「三大名將」之一。作為一名傑出的戰略大師,曼斯坦因指揮了多場關鍵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有不少人甚至認為他超越了古德里安和隆美爾,理應位居三大名將之首。盡管曼斯坦因為納粹德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他在二戰後期,卻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讓人唏噓不已。那麼,這位「戰略大師」究竟有著怎樣的一生呢?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後,蘇聯軍隊勢不可擋,他們開始向德軍發起了反擊。就在局面越來越被動之時,曼斯坦因指揮德軍打出了哈爾科夫戰役,成功遏制住了蘇軍的勢頭,穩定了軍心。但此時的德軍,已經開始逐漸落入下風,曼斯坦因最終也沒能夠力挽狂瀾。戰敗回到德國後,曼斯坦因對希特勒的戰略提出了強烈的質疑。他認為,希特勒等高層應當放棄對軍隊指揮權,並交到專業人士手中。但希特勒卻擔心此舉會削弱自己的權力,拒絕了這個提議。並且由於曼斯坦因頻頻提出質疑,希特勒在1944年3月解除了曼斯坦因的指揮權。
在這之後,曼斯坦因再沒有指揮軍隊作戰。1945年8月,曼斯坦因向英國將領蒙哥馬利投降。戰後,曼斯坦因遭到審判,由於他自始自終都是履行著自己軍人的職責,並沒有參與希特勒的種族屠殺計劃中,因此最終他被判處了18年監禁。1952年,曼斯坦因因為健康原因被提前釋放。後來他成為了聯邦德國國防部的軍事顧問,並出版了《失去的勝利》等回憶錄。1973年,純粹的軍人曼斯坦因離開了人世。(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蘇德戰爭》)
Ⅳ 手上沾滿鮮血的德國名將曼施坦因,為何沒有被判死刑
因為他也是聽命令做事而已,而且他還是一個很優秀的指揮官。
這已經是軍方認為經典的戰斗計劃範式,他在1942年佔領塞瓦斯托波爾時確實脫穎而出。他最大的成功是組織了經典的哈爾科夫反攻,1943年提出的堡壘計劃也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但蘇德兩軍在實力比較上的差距使它成為可能曼施坦因很難取得更大的成功。 1944年3月31日,他因與國家元首發生軍事糾紛而被開除。 1945年,他投降到英國蒙哥馬利元帥。 1949年8月,曼施坦因以戰犯身份受審,並被判處18年徒刑。
Ⅳ 德國投降儀式上,代表德國簽字的三位將軍,結局如何
1945年5月8日,在德國柏林近郊卡爾斯霍爾特,舉行了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德國最高統帥部代表,在美、英、法、蘇四國代表面前簽署投降書,宣告了德國的失敗,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的結束。
空軍司令施通普夫將軍的結局相對要好一些,他並沒有被當做戰犯處決,而是在盟軍的戰俘營里待了兩年,於1947年被釋放,一直活到了1968年,也算是善終了。
Ⅵ 二戰後德軍將領最後歸途
自殺或者被審批 判刑,不少高級將領判處死刑。
1945年10月18日,國際軍事法庭第一次審判在柏林舉行,自1945年11月20日移至德國紐倫堡城。經過216次開庭,於1946年10月1日結束。法庭對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
1、判處以下12人絞刑:
赫爾曼·威廉·戈林,納粹德國政權第2號人物,空軍總參謀長,國家元帥。(處決前自殺)
約阿希姆·馮·里賓特洛甫,第二任外交部長。
威廉·凱特爾,陸海空三軍總參謀長,陸軍元帥。
恩斯特·卡爾滕布魯納,第二任中央安全局局長。
阿爾弗雷德·羅森堡,納粹黨思想領袖,東方佔領區事務部長。
漢斯·弗蘭克,納粹黨司法領袖,波蘭佔領區總督。
威廉·弗利克,納粹黨立法領袖,內政部長。
尤利烏斯·施特萊歇爾,反猶刊物《前鋒報》主編。
阿爾弗雷德·約德爾,陸軍總參謀長,陸軍上將。
弗里茨·紹克爾,沖鋒隊和黨衛軍將軍,勞工事務全權負責人。
賽斯·英誇特,奧地利總督,荷蘭佔領區總督,希特勒死後任外交部長。
馬丁·鮑曼,希特勒秘書,希特勒死後任納粹黨黨務書記。(缺席的審判,很多資料都說他1945年 就已經死了)
2、判處以下3人無期徒刑:
魯道夫·沃爾特·理查德·赫斯,國防委員會成員,納粹黨書記處負責人,希特勒第二繼承人。
埃里希·雷德爾,第一任海軍總司令,國防委員會成員,海軍名義總監。
紐倫堡審判
瓦爾特·馮克,政府新聞總署和宣傳部負責人,德國經濟部長,戰爭經濟全權委員會負責人,德國國家銀行總裁。
3、判處以下2人20年徒刑:
巴爾杜·馮·席臘赫,全德青年領導人,駐維也納總督。
阿爾伯特·施佩爾,軍備、軍需及軍火部部長。
4、判處以下1人15年徒刑:
康斯坦丁·馮·紐賴特,第一任德國外交部部長,國防委員會委員,駐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長官」。
5、判處以下1人10年徒刑:
卡爾·鄧尼茨,潛水艇艦隊司令,第二任海軍總司令。希特勒臨死前指定的繼承人,希特勒死後任德國總統兼武裝部隊最高統帥。
6、以下3人被宣判無罪,予以釋放:
弗蘭茨·巴本,第一任德國總理,內閣副總理,駐奧地利、土耳其使節。
耶馬爾·沙赫特,國家銀行總裁,戰爭經濟全權委員會成員。
漢斯·弗里切,宣傳部國內新聞司司長。
Ⅶ 作為貴族,德國名將曼施坦因、隆美爾、古德里安的結局是什麼
隆美爾雖然他在軍事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曾兩次參加世界大戰並多次受傷他最終把希特勒帶到一片安靜的森林裡。給他的毒葯在1944年的黑夜中死去。古德里安,當時是德國最傑出的軍隊將領之一,他的坦克在莫斯科失敗後,他憤怒的希特勒被取消了他的權力。雖然他後來被開放,古德里安終於在1954年去世了。曼施泰因是這三位著名人物中最古老的一位,但曼施泰因的結束令人尷尬。他和希特勒的意見不統一,導致被剝奪了官職,1945被英國人所抓獲,直到1973年才離開世界。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是著名軍事家,「閃擊戰」的創始人,歷史學家贊其「閃擊戰之父」。他同時也是裝甲戰、坦克戰的倡導者,被譽為「德國裝甲兵之父」,之後古德里安也是憑借自己的戰績,官職才一步步做高,直到成為希特勒的心腹大將。
Ⅷ 德國名將隆美爾 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結局如何
二戰中德軍將領隆美爾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三人更是多次同時入選二戰世界十大名將,其實德軍的失敗不能說是他們的錯,從國際形勢來看當時的德國戰敗已是不可避免的了。那麼戰後德軍三大將結局如何?
隆美爾在北非最終被英軍擊敗,返回歐洲後已無大作為。1944年,他受到謀殺希特勒的「7·20事件」的牽連,被迫服毒自盡。
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此後敗退至波蘭邊境,他對希特勒的錯誤指揮進行批駁,最終被希特勒解職。戰後曾被英軍監禁,獲釋後定居聯邦德國,1973年去世。
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隊在莫斯科敗退,他被希特勒撤職,雖不久又被重新起用,但由於與希特勒的分歧,再次被貶。戰後曾被美軍俘虜,獲釋後定居聯邦德國,當過一段時間北約裝甲兵軍事顧問,1954年去世.
Ⅸ 二戰德國名將們的輝煌與沒落
納粹名將下場不錯的主要有,曼施坦因與古德里安。這兩位是納粹國防軍的將軍,他們由於沒有參與策劃戰爭,沒有參與納粹對猶太人屠殺所以不屬於戰犯。二戰後,古德里安成為北約的軍事顧問,曼施坦因受到英國的審判,不過只服刑四年就獲釋,之後擔任了阿登納的軍事顧問。
沙漠之狐隆美爾沒那麼幸運,密謀刺殺希特勒的計劃他沒有參與,但是默許,他知道此事,但是未向希特勒透露,在諾曼底負傷之後,希特勒賜死了隆美爾,服毒自盡,但是享受國葬待遇,家人不受牽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