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棕油是什麼油
棕油是一種植物油,提取自油棕子,是續大豆油之後的第二大食用油。除此之外,棕油也被作為生物柴油使用。馬來西亞和印尼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棕油生產國。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中榨取出來的,棕櫚樹原產西非,18世紀末傳到馬來西亞,逐漸在東南亞地區廣泛種植。目前,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國家都種植棕櫚樹。棕櫚果經水煮、碾碎、榨取工藝後,得到毛棕櫚油,毛棕櫚油經過精煉,去除游離脂肪酸、天然色素、氣味後,得到精煉棕櫚油(RBD PO)及棕櫚色拉油(RBD PKO)。根據不同需求,通過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點的棕櫚油。棕櫚油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業以及化學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棕櫚果實中脂肪酶或脂肪酸過氧化氫酶的水解使得棕櫚油的品質不夠穩定,需要採取在儲罐中充填氮氣等方法來保證其質量。
(一)棕櫚油的發展歷史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油棕的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棕櫚樹通常2-3年開始結果,8-15年進入旺產期,到18-20年後開始老化、產量降低,這個時候通常需要砍掉重植。棕櫚果生長在棕櫚樹的大果串上,每個果串大約有棕櫚果2000多個。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樹傳入馬來西亞,當時只是作為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的商業種植。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馬來西亞為了減少對橡膠和咖啡的貿易依賴,開始大規模提高棕櫚油的產量。現在經過改良後的棕櫚產品已經廣泛在熱帶地區的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種植。其中棕櫚油產量高度集中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2. 棕櫚油可食用嗎它的一般用途是什麼
一、棕櫚油可以食用。
二、棕櫚油的主要用途
1、棕櫚油在餐飲業的應用
人類將棕櫚油應用於餐飲已經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與其他食用油脂相比,棕櫚油在煎炸、燒烤食物方面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耐炸性)、脂肪酸構成較為理想的特點,同時。油棕是一種高產的多年生油料植物,一次栽種可收獲20年左右,產量高且穩定,所以其經濟優勢也顯而易見。
2、棕櫚油的食品工業用途
在食品工業方面,棕櫚油一般被加工成起酥油、人造奶油、氫化棕櫚油、煎炸油脂和專用油脂等。
(1)起酥油。起酥油和人造奶油不同,人造奶油是80%的油脂和20%的水,而起酥油是100%純油脂。起酥油有很多種,每一種食品的製造都需要用到特殊的起酥油,棕櫚油是製造起酥油的合適原料。
(2)人造奶油。人造奶油是由水和油脂組成的乳化物,最初生產人造奶油是為了仿造奶油,現在已經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產品,其中棕櫚液油適合製造液態人造奶油,棕櫚硬脂適合製造固態人造奶油。
(3)氫化棕櫚油。氫化棕櫚油在印度、巴基斯坦及中東國家消費較為普遍,這些國家通常將其當作酪脂類產品使用。
(4)專用油脂。棕櫚油和棕櫚仁油都是生產專用油脂的理想原料,專用油脂主要用於糖果,特別是巧克力類食品的生產。其中棕櫚仁硬脂由於其物理性質非常接近於可可脂,又被稱為「代可可脂」。
3、棕櫚油的工業用途
工業使用的精煉棕櫚油,要求熔點不低於44℃。棕櫚油的工業用途主要分兩類:
一類是從棕櫚油中可以直接得到的,如皂類、環氧棕櫚油及其多元醇、聚氨酯和聚丙烯酸酯類產品;另外一類是油脂化工類產品,如脂肪酸、酯、脂肪醇、含氮化合物及甘油,在這幾種產品的基礎上,還可以通過不同的化學方式生產出各種衍生產品。
油脂化工的主要原料是富含長度在C12-C14和C16-C18碳鏈的油脂,其中棕櫚仁油、棕櫚硬脂、棕櫚酸都是主要的原料。
(2)德國的棕油怎麼樣擴展閱讀:
棕櫚油的缺點
棕櫚油有很多優點,比如營養成分豐富,有大量維生素A和E,但一般我們不用這種油炒菜,因為它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實在太高了,超過50%。
早年我國物資匱乏,先講究吃飽的時候都用豬油炒菜,後來棄用就是因為飽和脂肪酸太高,對人體健康有害。豬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是45%,顯然棕櫚油比豬油還高。
長期食用棕櫚油會造成人體血清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導致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即使對於新陳代謝比較好的年輕人而言,也容易發胖。
3. 棕櫚油到底能不能吃
結論:棕櫚油能吃,但不能吃太多。
目前市場上賣的棕櫚油多為分提後的產品,有硬脂、軟脂和中間部分。硬脂適合作起酥油、人造奶油的原料油;軟脂是極好的煎炸用油;中間部分的熔點范圍比較窄,且接近人體溫度,可以作為可可代用脂使用。另外,每100克精煉棕櫚油中還含有100毫克的生育酚(維生素E),其中生育三烯酚佔82%。
所以,精煉棕櫚油的穩定性好,加工的食品不容易腐敗,多用於油炸食品及糕點加工,是油炸方便麵首選用油。
不過,在煎炸的過程中,棕櫚油中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會遭到大量的破壞。而且,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棕櫚油可能對健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
總而言之,棕櫚油可以吃,但是,因為它的棕櫚酸含量比較高,所以不能大量食用。
作者:劉萍萍,營養師&科普作者
4. 棕櫚油是什麼對人體好嗎
棕櫚油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果肉壓榨出的油稱為棕櫚油( Palm Oil),而果仁壓榨出的油稱為棕櫚仁油(Palm Kernel Oil),兩種油的成分大不相同。棕櫚油主要含有棕櫚酸(C 16)和油酸(C 18)兩種最普通的脂肪酸,棕櫚油的飽和程度約為50%;棕櫚仁油主要含有月桂酸(C 12),飽和程度達80%以上。傳統上所說的棕櫚油僅指棕櫚果肉壓榨出的毛油(Crude Palm Oil, CPO)和精煉油(Refined Palm Oil, RPO),不包含棕櫚仁油。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
5. 請問棕油有毒嗎
棕油是沒毒的,大豆色拉油,棕油,花生調和油多含有油酸甘酯,有著人體需要的微量甘酯,不過大量食用就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害處,當鍋溫在90度左右會產生一種致癌物質,所以它本身沒毒但看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了
6. 棕櫚油能吃嗎有什麼危害
首先食用棕櫚油都有世界衛生標准和國家衛生標准,這個肯定沒有問題,但是棕櫚油中人體必需不飽和脂肪較少,對人體補充營養幫助不大,而脂棕櫚油與動物油一樣耐高溫,又不含膽固醇
棕櫚油已被證實,在當今的飲食推薦中成為必不可少的組分,使在飽和、不飽和及多不飽和脂肪酸之間達到一個均衡的比例。棕櫚油有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各半;飽和脂肪酸吃多了會引起人體的膽固醇升高,引起動脈硬化,血脂升高等心腦血管疾病。同時它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量,使高血脂的發生率降低。
7. 棕櫚油的危害是
沒有危害,有研究報告指出,在200攝氏度以上高溫精煉過程中,棕櫚油比其他植物油產生更多的氯丙醇酯、縮水甘油酯。隨後,有報告進一步指出這兩種物質有毒,關於棕櫚油等食品含有此「毒物」的言論在網路上廣泛流傳。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油脂及植物蛋白研究中心主任王興國說,氯丙醇酯是氯丙醇類化合物與脂肪酸的酯化產物,有多個種類,食品中檢出量較高的是3-氯丙醇酯。近年來研究發現,在穀物、咖啡、魚、肉製品、馬鈴薯、堅果和以植物油為原料的熱加工油脂食品中,都有3-氯丙醇酯檢出。
其中,精煉植物油等食品中檢出3-氯丙醇酯的報道逐漸增加。在油脂精煉過程中,縮水甘油酯通常會伴隨3-氯丙醇酯一起形成,3-氯丙醇酯含量高,縮水甘油酯含量也高。「其含量水平與原料種類有關,相比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以果肉為原料的植物油如棕櫚油,更容易產生3-氯丙醇酯。」
「目前關於它們的毒理學研究尚不系統。」王興國說,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曾對餅干、植物油、糕點等食品中3-氯丙醇酯含量做過風險評估,認為通過上述食品攝入的3-氯丙醇酯對健康的風險不需要特別關注。
德國有研究指出,一般人群經植物油攝入的縮水甘油酯對健康不存在安全風險。我國目前公開發表的研究資料也認為,通過植物油等食品攝入的縮水甘油酯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風險較低。
不過,3-氯丙醇酯可能在體內水解為3-氯丙醇,該物質超標後有一定危害。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2012年制定了3-氯丙醇的暫定每日最大耐受量——每公斤體重2微克,但尚未制定3-氯丙醇酯和縮水甘油酯的相應限量標准。
(7)德國的棕油怎麼樣擴展閱讀
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橄欖油等,由於脂肪酸構成不同,各具營養特點。比如,橄欖油、茶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玉米油、葵花籽油則富含亞油酸。大豆油則富含兩種必需脂肪酸——亞油酸和α—亞麻酸。
這兩種必需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膽固醇及促進孕期胎兒大腦的生長發育的作用,此外,菜籽油,尤其是低芥酸菜籽油也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及亞油酸,還含有一定量的α—亞麻酸。
但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不適合用來進行高溫煎炸,到冒油煙的溫度(將近200℃甚至更高)會發生氧化聚合,分解出有毒物質。而適宜高溫煎炸的豬油、牛油等動物油,因為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多,對於已患高血脂、脂肪肝的人來說也不適合。
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棕櫚油因為耐高溫,穩定性好,一直被認為高溫下產生的有害物質較少而用於很多食品加工,但從此次歐洲的研究報告顯示,也可能存在一定風險。
8. herbacin德國小甘菊洗面皂怎麼樣
用法 取適量以打圈方式,按摩於濕潤的臉部、頸部、下頸部肌膚,極細的乳狀泡沫可清潔敏感臉部肌膚;再以清水沖凈即可;每天皆可使用。
洋甘菊的味道比較濃郁呢,而且還含有的棕櫚油和椰油成分,在滋潤肌膚的時候,細膩的、細密的泡沫使用效果很不錯呢,非常喜歡的喲。價格也不貴,可以使用很久的呢。
9. 棕櫚油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棕櫚油的好處:
1,穩定性較好,不容易發生氧化變質,煙點高,故用作油炸食品很合適。
2,固體脂可用來代替昂貴的可可脂作人造奶油和起酥油;液體油脂用作涼拌或烹飪用油,其味清淡爽口。大量未經分提的棕桐油用於制皂工業。用棕櫚油生產的肥皂能起耐久的泡沫和具有較強的去污能力。
3,棕櫚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500—700ppm)和維生素E(500—800ppm)。
棕櫚油的壞處:
含較高的月桂酸和肉豆蔻酸。棕櫚油裡面的主要成分是軟脂酸(即十六烷酸),這種短鏈的飽和脂肪酸對人體的影響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9)德國的棕油怎麼樣擴展閱讀:
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別產出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傳統概念上所言的棕櫚油只包含前者。棕櫚油經過精煉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點的產品,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
東南亞和非洲作為棕櫚油的主要出產區,產量約佔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8%,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奈及利亞是世界前三大生產國。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棕櫚油進口國,棕櫚油消費量每年約為600萬噸,占市場總量的20%。
10. 棕櫚油到底是否健康
健康。
有相關機構的研究報告指出,在200℃以上高溫精煉過程中,棕櫚油比其他植物油會產生更多的氯丙醇酯、縮水甘油酯。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指出,關於3-氯丙醇酯和縮水甘油酯毒理學研究尚不系統。香港食品安全中心依據餅干、植物油、糕點等食品中3-氯丙醇酯的含量對人群暴露量進行評估,結果認為通過上述食品攝入的3-氯丙醇酯對健康的風險不需要特別關注。
德國風險評估研究所對歐洲人群經植物油攝入縮水甘油酯的風險進行了評估,認為一般人群經植物油攝入的縮水甘油酯對健康不存在安全風險。我國公開發表的研究資料也認為,一般人群在通過植物油等食品攝入的縮水甘油酯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風險較低。
(10)德國的棕油怎麼樣擴展閱讀:
專家建議:多種植物油應該換著吃
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芝麻油、橄欖油等,由於脂肪酸構成不同,各具營養特點。比如,橄欖油、茶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玉米油、葵花籽油則富含亞油酸。大豆油則富含兩種必需脂肪酸——亞油酸和α—亞麻酸。這兩種必需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膽固醇及促進孕期胎兒大腦的生長發育的作用,此外,菜籽油,尤其是低芥酸菜籽油也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及亞油酸,還含有一定量的α—亞麻酸。
專家建議,高溫煎炸的烹調方式本身就不被提倡,此外,單一油種的脂肪酸構成不同,營養特點也不同,因此建議大家不要只吃一種油,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更有利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