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德國,中後期步兵列兵軍服,胳膊上可以弄些什麼飾品
一樓在扯淡
一般而言,士兵軍服的手臂部位不能隨便掛東西,如果那樣的話,憲兵回來找你麻煩
軍服的手臂位置一般有如下飾物
1、軍階符號,顯示你的軍階
2、兵種符號,如山地兵在軍服右側胳膊胳膊處有雪絨花符號
3、擊毀坦克獎章(tank destructionbadge),也叫單獨擊毀坦克獎章(theSingleHanded Destruction of a TankBadge),德文「SonderabzeichenfürdasNiederkampfen vonPanzerkampwagen」,簡稱「TDB」。
銀質坦克擊毀臂章,授予使用手榴彈、反坦克火箭筒和工兵炸葯等單兵武器獨立擊毀敵人一輛坦克的非反坦克部隊的所有作戰人員(最初的銀質)。
金質坦克擊毀臂章,授予使用手榴彈、反坦克火箭筒和炸葯包等單兵武器獨立擊毀敵人五輛坦克的非反坦克部隊的所有作戰人員
『貳』 一戰時德國軍隊有多厲害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之時,德國士兵佩帶的是皮革製成並帶金屬裝飾的尖頂頭盔,這種頭盔最初是在1842年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設計,又叫做「尖頂帽」(Pickelhaube)。頭盔設計上的缺點幾乎是立即就浮現出來,但是威廉國王還是給他的創作加上了許多毫無用處的附件。那時的頭盔比一戰時使用的還要誇張得多,金光閃閃,十分華麗。1856年,國王被診斷患有精神病,國家的一切事物都由他的弟弟威廉代理。1861年威廉國王去世,他的弟弟順利成章地成為新的國王,封號為威廉一世國王。相對19世紀當時的標准而言,M1842型頭盔都是非常可笑的,在軍隊中非常不受歡迎,其高高的頂部被士兵們嬉笑可以把他們的所有雜務都放進去。1856年開始將這種頭盔高度降低並一直進行其他的簡化改進至1895年,之後就保持了改進後的外觀一直使用到1914年。
1871年1月8日,德意志帝國在普法戰爭結束後成立,威廉一世國王變成威廉一世皇帝。德國陸軍在1914年之前都幾乎沒有建立什麼軍事裝備的標准,但是陸軍尖頂頭盔卻是個例外。頭盔有三個主要的皮革部分:一個基本帽殼,一個前帽舌,以及一個後帽兜三個部分用線縫合。帽殼是把一塊皮革用蒸汽在一個大摸具上壓製成形。成形後先使用數道黑漆上色,最後是用一層亮光漆使其發亮。頭盔前部覆蓋著的是一大張鍍金的黃銅鋼盔板,我們姑且把他稱做尖頂盔的「盔徽」,上面的圖案有的是獅子有的是鷹,也象徵著來自不同德國地區的部隊。近衛團、訓練營單位和巴伐利亞先遣兵是用鍍銀的盔徽,每一個德意志帝國內的王國、公國、伯爵管轄區和自由城市都有不同的盔徽式樣。
尖頂頭盔在戰斗中對佩帶者的保護作用微乎其微,裝飾性遠遠強於實用性。這種頭盔的側面是一個倒V字型,能祈禱保護下巴皮帶的作用。同樣與戰前的式樣比起來他的外形也變得更渾圓了些。整個盔體使用了皮革、黃銅、銀和灰金屬做成不同配件裝飾而成。
大多數的盔體使用的材料是皮革,但也有些用的是金屬。比如胸甲騎兵(Cuirassier)頭盔就是金屬製品。一戰後期由於皮革短缺德軍還是採用了毛氈制的步兵戰時代用頭盔,這種頭盔除了是用毛氈製成之外,保留了以往皮革制頭盔山的一切裝飾物,但是很快就被新型的M16鋼盔所替代。尖頂頭盔通常還回另外有一個布制的盔罩,所以在平時不戴的時候和作戰時保護頭盔不被磨損。
稍微查了一下希特勒的一戰經歷,發現他在那場戰爭中的表現還真是一個合格的軍人,而且獲得的勛獎章數量之多,大為出乎我的意料。實在想不到日後這個好兵竟然會變成一個惡魔。
希特勒在戰友與上級眼裡是一個刻板的、充滿責任感、精力充沛、英勇無畏、潔身自好、樂於助人的一個好人。
他在部隊里獲得了士兵們普遍的推崇與尊敬,因為他在戰斗中非常可靠,遇到傷員總是沖上去救援,而且無論戰斗多麼艱苦,他從沒有拋棄過任何一個傷員。
而且他從不推諉危險任務,不但如此,還樂於代替別人執行那些危險的任務。作戰時異常勇敢,一進入戰斗狀態,就會猶如神鬼附身般狂熱。平時雖然有些刻板,從不喝酒也從不發牢騷,但對戰友很和善,沒事還喜歡畫一些戰地漫畫供大家欣賞。
還有一點有趣的八卦,有一段時間,德軍前線食物稀少,德軍士兵開始捕捉貓狗充飢,希特勒竟然喜歡吃貓肉。
希特勒在一戰中獲得的勛獎章如下
1914年11月,由於在前線勇敢的拯救了團長的性命,獲得二級鐵十字勛章。
1917年9月17日 面對危險依然完成了任務,獲三級軍功鐵十字勛章一枚,還附屬獎勵一把軍刀。
1918年5月9日 因作戰異常英勇獲團部頒發戰功勛章一枚。
1918年5月18日 一發炮彈擊中他睡覺的塹壕,大腿受傷,因此獲傷員獎章一枚。
1918年8月4日由於英勇的單獨俘獲四名法國士兵,獲一級鐵十字勛章。
1918年8月25日由於服役表現突出,獲三級服役獎章一枚。
『叄』 二戰德軍的袖帶有何講究呢
在德國軍事傳統當中,袖標作為一種榮譽性質的徽章流傳至今。袖標一般由精銳部隊佩戴,在二戰時期還演化出帶有勛章性質的袖標。袖標成為子德意志軍事傳統最讓人感興趣的一個特色。德國的第一種袖標出現在1784年。1782年到1783年漢諾威參加了英國攻打了直布羅陀的戰斗。
英王喬治三世作為漢諾威選侯,在戰爭勝利之後,將參加戰斗的三個漢諾威營授予「直布羅陀營」的稱號,同時開始佩戴「GIBRALTAR」袖標。隨著德意志軍事力量的發展,袖標開始越來越多地應用,並且應用的領域逐漸拓展,並在第三帝國時期達到了最高峰。
袖帶被作為一種至高的榮譽授予精銳部隊佩戴在袖口上。袖標是在特定單位或部隊服役的人員擁有的榮譽標記,其中一部分是單位名稱,另外則是在某區域服役過的紀念性標志。一般認為國防軍的袖帶被佩帶在右袖口上,而黨衛軍袖帶佩帶在左袖口。依據軍銜,分為軍官用(有邊)和士兵用(無邊)兩種。
在武裝黨衛軍不長的歷史當中,總共建立了38個師。另外還有一些存在時間很短,或者從其他師團改編番號建立的師。所以實際上建立的師可能在40個上下。
黨衛軍並不是所有的野戰部隊都有榮譽袖帶,SS1警衛旗隊師、SS2帝國師及其下轄的元首團 德意志團、SS3骷髏師及下轄的蘇拉團 艾克團、SS4警察師、SS5維京師及下轄的西方團 日爾曼尼亞團、SS7歐根親王師及下屬的菲利浦斯爵士團 斯堪德堡團(也被認為是SS21師斯堪德堡師)、SS9霍亨斯陶芬師、SS11諾德蘭師及下轄的丹麥團 挪威團、SS12青年師、SS23尼德蘭師、SS27蘭格馬克師、SS28瓦隆人師、SS33查理曼大帝師、SS34尼德蘭國土風暴師擁有屬於自己的榮譽袖帶。一些精銳團也佩戴自己的袖標。而陸軍只是類似「大德意志師」、「李斯特團」這些精銳當中的精銳才會佩戴袖標。
『肆』 二戰德國軍裝
陸軍下士,肩章鑲白邊表示步兵,領子上一圈灰白鑲線表示軍士身份。從質地來看,這套制服應該是用42型野戰服改制的36型野戰服。戴42~43年發放的40型便帽,便帽兵種色線於1942年9月取消。右臂佩帶步兵擊毀坦克紀念章,銀色表示擊毀1輛,金色則代表擊毀5輛。
陸軍坦克兵/驅逐坦克兵/裝甲列車兵。身穿40型裝甲車黑色戰斗服,35型領章,兵種色粉紅。在普通中士肩章佩2道白杠表示他是候補准尉(優秀技術軍士),如獲推薦可以直接升任少尉。戴35型裝甲兵黑色便帽,有兵種色線。
陸軍炮兵代理下士,穿35型禮服,士兵用大檐帽(黑色皮風帶)。綬帶為禮服用,禮服在39年後除了警察外一般不使用。
標准36型陸軍野戰服,上衣灰綠、褲子鐵灰色,黑色中長靴(士兵用)。攜帶短望遠鏡,毛瑟98K步槍及黑皮彈盒(褐色為一戰式樣或波蘭特許製造),後來軍士多裝備MP40沖鋒槍。
005陸軍代理下士,非制式熱帶工作服,紐扣為廉價的樹脂制,在南歐及北非使用,左臂佩有軍階臂章。35型便帽,步兵兵種色為白。
40型鋼盔(35型鋼盔的簡化廉價品,1940年3月26*制式化。軍銜標志同1。胸前的皮包內裝有無袖斗篷(雨衣)。陸軍士兵通用的皮帶扣,上寫「COTTMITUNS」(與上帝同在)。
陸軍炮兵上尉,標准36型軍官用野戰服(領子尖長),兵種色正紅。勛章:左胸衣袋上方依次為(讀者視角)左-二級鐵十字勛章、中-41~42年東線冬季戰章、右-羅馬尼亞戰功章。左胸衣袋為:上-一級鐵十字勛章、中-金質戰傷勛章、下-金質突擊章。右胸衣袋為:金質德意志十字勛章。第2紐扣佩有2級功勛十字章的勛標。領口佩有:騎士勛章。戴36型軍官大檐帽。
鋼盔徽的老鷹頭方向與制服徽相反,這是傘兵的特徵。傘兵兵種色與飛行員一樣是檸檬黃,無邊、2個飛翼表示二等兵。
『伍』 一戰時期哪國的陸軍裝備最好
一戰裝備的話我選美國。以下是我的分析:
以下是各國步兵師的分析:
Ⅰ 人力
⑴陸軍兵力:(單位:萬人)
【戰前兵力】1913年 【開戰兵力】1914年8月 【西線最大兵力】
德國 :86.4 德國 :170 德國 :380 (1918.03)
土耳其:25 土耳其:50 土耳其:--- (不明)
俄國 :132 俄國 :143 俄國 :--- (不明)
英國 :24 英國 :24 英國 :204.7(1918.02)
法國 :66.4 法國 :165 法國 :223.4(1918.07)
美國 :12.5 美國 :20 美國 :210 (1318.11)
【休戰時西線兵力】 【最大總兵力】(所有戰線) 【總服役人數】
德國 :250 德國 :538(1917.06) 德國 :1325
土耳其:--- 土耳其:150(1916年初) 土耳其:350
俄國 :--- 俄國 :260(1916年夏) 俄國 :1500
英國 :大約160 英國 :293 英國 :868
法國 :167 法國 :大約250 法國 :870
美國 :210 美國 :368(1918.11 美國 :405
⑵步兵員額:(單位:萬人)
【國別】 【步兵師員額】 【步兵團員額】 【步兵營員額】
美國(1918年制) 28105 3832 256(步槍連)
英國(1914--15) 18179 無此編制 227(來福槍連)
英國(1916以後) 19372 ----(無資料) ----(無資料)
法國(1914年制) 15870 ----(無資料) 253
法國(1916--17) ----(無資料) 2250+ ----(無資料)
俄羅斯 ----(無資料) 4000 245
德國(1914--15) 17000 3287 245
德國(1916以後) 13000 1950 ----(無資料)
塞爾維亞 19430/15000【A】4112 ----(無資料)
保加利亞 24000+ 4583 263
希臘 ----(無資料) 3500+ 253
羅馬尼亞(一線師) 27000 4793 ----(無資料)
備註:【A】:(一線師員額/二線師員額)
⑶工兵:(單位:個)
【國別】 【步兵師屬工兵構成】【平均每個步兵營可獲得工兵連數量】
美國(1918年制)工兵團×1(工兵連×6) 0.5
英國(1914--19)工兵連×2+通信連×1 0.16
英國(1917--18)工兵連×3+通信連×1 0.33
法國(1914--16)工兵連×1 0.08
法國(1917--18)布雷連×2+Park連×1+通信組×1 ---
德國(1914--16)工兵連×2 0.16
德國(1917--18)工兵連×2+迫擊炮連×1+探照燈小隊 0.22
俄國 無師屬工兵編制,統一由軍部分配 0.09
塞爾維亞 工兵連×2 0.125
保加利亞 工兵營×1(工兵連×2) 0.125
希臘 無師屬工兵編制,統一由軍部分配 0.22
羅馬尼亞 工兵連×1 0.055
⑷基層士兵薪金
月薪:(單位:戰前的德國馬克)
【國別】 【美國】 【英國】 【法國】【俄國】【德國】【奧匈帝國】
【月薪】 63/126【B】 30 2.4 1.2 9 4.05
備註:【B】:1917年美軍加薪前/美軍加薪後
Ⅱ 火力
⑴野戰炮兵(單位:門)
【國別】 【師屬炮兵配備】(迫擊炮不計)
美國(1918年制) 75毫米炮×48 155毫米炮×24
英國(1914年制) 18磅炮×54【C】4.5英寸炮×18 【D】
英國(1916年制) 18磅炮×48 4.5英寸炮×16
英國(1917--18) 18磅炮×36 4.5英寸炮×12
法國(1914年制) 75毫米炮×36
法國(1917年制) 75毫米炮×36
俄羅斯 76.2毫米炮×48
德國(1914--15) 77毫米炮×54 105毫米炮×18
德國(1915年制) 77毫米炮×32 105毫米炮×16+150毫米炮×8
德國(1915年制) 77毫米炮×32 105毫米炮×16+150毫米炮×4
德國(1917--18) 77毫米炮×24 105毫米炮×12
塞爾維亞 36門炮
【國別】 【火炮總數】 【平均每步兵營可獲得支援火炮數】
美國(1918年制) 72 6
英國(1914年制) 72 6
英國(1916年制) 64 5.33
英國(1917--18) 48 3
法國(1914年制) 36 3
法國(1917年制) 36 4
俄羅斯 48 3
德國(1914--15) 72 6
德國(1915年制) 56 6.22
德國(1917--18) 36 4
塞爾維亞 36 2.25
備註:【C】:18磅=3.3英寸=83.8毫米
【D】:4.5英寸=114毫米
⑵機槍(單位:挺)
【國別】 【重機槍】【輕機槍】【機槍總數】【平均每千人機槍數】
美國(1917年制) 260 768 1028 37.90
美國(1918年制) --- --- 1344 47.80
英國(1914年制) 24 0 24 1.32
英國(1916年制) 48 152 200 10.32
英國(1917年制) 64 200 264 14.66
英國(1918年制) 64 336 400 30.76
法國(1914年制) 24 0 24 1.51
法國(1916年制) 72 216 288 31.75
法國(1917年制) 108 432 540 53.33
法國(1918年制) 108 324 432 45.33
德國(1914年制) 24 0 32 4.41
德國(1916年制) 48 54 102 7.54
德國(1918年制) 108 216 324 24.92
俄羅斯 (1914年) 32 0 32 ---
⑶迫擊炮(單位:門)
【國別】 【輕型迫擊炮】 【中/重型迫擊炮】 【全師迫擊炮數】
美國(1918年制)3英寸Stokes×24 6英寸Newton×12 36
英國(1916--17)3英寸Stokes×24 2英寸×12+9.45英寸×4 40
英國(1918年制)3英寸Stokes×24 2英寸×12 36
德國(1916以後) 76毫米×36 170/250毫米×12 48
Ⅲ 後勤運輸
⑴步兵師摩托化(單位:輛)
【國別】 【馬車】 【汽車】 【摩托車】 【自行車】 【車輛總數】
美國(1917年制) 1124 804 319 238 2009
英國(1914年制) 887 9 9 0 903
英國(1916年制) 878 13 24/21【E】 878 1841
備註:【E】:搜索摩托車/救護摩托車
Ⅳ 結語
⑴步兵師構造分析:
在西線有特別普遍裝備迫擊炮的德軍;輕機槍普遍裝備的英軍/法軍;
還有特別重視補給的美軍。而美軍步兵師不僅有機械化作戰的能力,而且
比別的國家裝備更多人力/火炮/工兵。在火炮編制方面,在師一級就能配
備其他國家軍級才能配置的榴彈炮(指法制M1917 155毫米榴彈炮,法軍
只能分配到軍直屬的炮兵群當中,而美軍則編入步兵師當中)。而從數據
表Ⅰ-⑶中可以看出,美軍加薪後一個普通士兵的薪金比德軍高7倍,士官
高10倍,更離譜的是美軍一個士兵的薪金可以抵上1個排甚至半個連的俄軍
由此可以看到美國的富強,大戰中美軍人士薪金成本達到30億美元,占戰
費的13%。
在武器方面也是最好的,很多人錯覺德國裝備了很多的火炮和機槍,
可是從表Ⅱ-⑴可以看出德軍的火炮在1915年達到最高峰,平均每步兵營可
獲得支援火炮數為西線所有參戰國最高的6.22,但是到1917年後因國力所
限,最後新建的師都把野戰炮減到原來的一半。
美軍無論在人力/火力/後勤/財力都是一流的,但是美國步兵師作戰人
數太多了美軍步兵師的旅部人數比德軍團部的人還少,因此本人認為美軍
的裝備第一是建立在金錢和士氣上的。而德軍是建立在軍人個人素質身上,
可惜德軍高層都過度動員,使德軍里有很高素質的士兵都消耗殆盡了。
全部是手打的!
『陸』 納粹德國軍銜,軍服設置,分幾級,有幾種
參考資料得知:
一、1933年——1945年間德國軍銜的沿革
1933年的德國帝國國防軍(當時德軍的正式名稱)軍銜按軍種區分為陸軍、海軍二類,按等級劃分為:元帥、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官(上士、中士、一級下士、二級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列兵),共6等20級,各軍種基本相同,元帥分別稱為陸軍元帥、海軍元帥,海軍海勤士兵冠以「水兵」。
由於這時德國的「一戰戰敗國」身份未變,還受到《凡爾賽和約》和法、英、美等「一戰戰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各種制約,其軍官軍銜也「深受其害」:1、陸軍元帥、海軍元帥設而未授,任現職的僅有一戰時晉升陸軍元帥軍銜的總統興登堡,從1918年至1935年期間未晉升、授予過一位元帥;2、雖然設有大將軍銜,但除「帝國國防部部長兼帝國國防軍總司令」外,其他人莫能染指這個軍銜;3、各級軍官的晉升期限顯著增長,大名鼎鼎的隆美爾、古德里安都曾扛著上尉肩章,一戴就是10餘年……
1934年興登堡總統病勢沉重,國會決定由希特勒代行總統職權。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地開始「搶班奪權」,同時開始實施他野心勃勃的擴軍計劃,與此同時對武裝力量的各種規章制度(包括軍銜制度)也開始進行「納粹化的、為期十一年」的改革:
1934年,7月20日,希特勒宣布:鑒於黨衛隊在1934年6月30日事件中作出的巨大功績,我將其升格為納粹黨內的一個獨立組織……我批准黨衛隊建立武裝部隊; 9月間,成立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組建「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等團級部隊; 10月,整合黨衛隊銜級為:領袖——黨衛隊帝國領袖;高級長官——黨衛隊總指揮、黨衛隊地區總隊長;上級長官——旅隊長、區隊長、旗隊長;中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初級長官——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高級士官——黨衛隊突擊隊小隊長、黨衛隊一級小隊長、黨衛隊二級小隊長;初級士官——黨衛隊三級小隊長、黨衛隊三級小隊副;正式隊員——黨衛隊組長、黨衛隊突擊隊隊員、黨衛隊隊員;預備隊員——黨衛隊候補隊員、黨衛隊學員,共8等21級。
同年8月,希特勒自稱「德國元首」(全稱:德意志第三帝國領袖、政府總理兼國防軍最高司令[後改稱武裝部隊最高司令],納粹黨全國領袖,1941年12月起兼陸軍總司令),其不同場合稱呼又有所不同:一般時稱為「元首」,涉及到軍務時稱「元首兼武裝部隊最高司令」,涉及政務時稱「元首兼帝國總理」。考慮到它是整個二戰時期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的正式官稱,本文將其列為德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稱號」;
1935年,3月1日,正式組建空軍司令部;3月16日,帝國國防軍改稱國防軍;在空軍中設立「飛行勤務軍銜」;在海軍中恢復了一戰時曾設立的「海軍准將」軍銜;設立「總參勤務軍銜」,這種軍銜授予經過嚴格選拔和專門培訓(如在軍事學院接受過總參業務訓練)、在帝國戰爭部或國防軍局及以後的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工作的、從事參謀勤務的校官、尉官(在各軍種總司令部工作的參謀軍官不授予這種軍銜);第一次調整士兵軍銜:陸軍取消一等兵軍銜,將二等兵軍銜區分為「服役6年以上」和「服役不滿6年」兩級,增設上等列兵軍銜,同時對軍銜標志進行修訂;海軍增設一級上等水兵、海岸勤務一級上等兵等軍銜;空軍取消上等兵軍銜;
1936年,在陸軍將官中增設「陸軍元帥銜大將」軍銜,高於大將半格,低於陸軍元帥半格,計劃授予擔任國防軍總參謀長、集團軍群總司令、陸軍參謀長等高級職務的大將。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末的第二帝國期間就曾設過此銜,大名鼎鼎的「鐵血宰相」俾斯麥就領有此銜,直到1898年去世才被追晉為陸軍元帥;
1938年,2月4日,成立「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德國國防軍改稱德國武裝部隊,並正式將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等武裝力量納入「德國武裝部隊」編制;第二次調整士兵軍銜:增設各軍種的一級上士軍銜;海軍增設一級中士(海軍一級中士、海岸勤務一級中士、海軍步兵一級中士)和一級上等兵軍銜(一級上等水兵、海岸勤務一級上等兵、海軍步兵一級上等兵等)軍銜;
1939年,正式建立黨衛隊野戰部隊(或稱黨衛軍、武裝黨衛隊、W-SS)—— 「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 黨衛隊第一裝甲師(簡稱「元首師」)、「帝國師」黨衛隊第二裝甲師、「骷髏師」黨衛隊第三裝甲師、「警察師」黨衛隊第四裝甲擲彈兵師(摩步師),開始設置並使用黨衛隊野戰部隊軍銜稱號和標志,如黨衛軍准將(區隊長)等;
1940年,取消「陸軍元帥銜大將」軍銜;在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內設立國防軍憲兵司令部和憲兵司令官職務,將憲兵軍銜提高到憲兵少將(海軍、空軍憲兵最高軍銜仍為上校)——這也是陸軍中將、少將軍銜中唯一帶兵種稱號的;
1941年,4月3日更換陸軍元帥的識別標志——帽徽、帽飾帶、領章、肩章;
1942年,黨衛隊調整高級長官銜級,增設黨衛隊最高指揮(黨衛軍大將)級別,並修訂了旗隊長以上長官的銜級領章標志;第三次調整士兵軍銜:陸軍取消上等兵軍銜,原上等兵大部晉升二級下士,二級下士以上擇優晉升,同時再次修訂士兵軍銜標志;將憲兵士官、軍士、兵的軍銜變更為「憲兵警長」、「憲兵警士」 ;
1943年,武裝黨衛隊中增設一等兵軍銜,但在黨衛隊其他機關、部隊中未設立相應的銜級,在黨衛隊銜級表上也未列出相應稱號;
1944年,2月8日,第四次調整士兵軍銜:增設空軍上等兵軍銜;將陸軍憲兵部隊擴編為第一、第二、第三憲兵總隊,分別由一名憲兵少將任總隊司令,撤銷原設的國防軍憲兵司令部和司令官職務;在海軍、空軍中增設海軍憲兵少將、空軍憲兵少將軍銜。 到1945年戰敗前,德國武裝部隊的軍銜區分為陸軍、空軍、海軍、武裝黨衛隊和憲兵,黨衛隊銜級單獨設置。其中陸軍軍銜中另設總參勤務軍銜,在海軍中又分為海上部隊軍銜、海岸部隊軍銜。同時軍政官、技術官、女軍人另設有專門的級別(軍銜)稱謂。為便於讀者對各種軍銜、銜稱作橫向比較,筆者在每一稱號後均附編號,以「元首」為始,其他類推。
『柒』 二戰德國的軍裝顏色的區分
德國空軍上士飛行員,穿34型空軍常服(中藍),佩禮服用勛帶。右臂佩所屬航空團袖章,帶「盧格」手槍。右胸佩:一級功勛劍十字勛章;左胸佩:一級鐵十字勛章、優異飛行獎章;紐扣佩:二級鐵十字勛章
德國海軍山地部隊上尉。戴40型便帽,鑲有金邊表示軍官(陸軍尉、校官為銀,海軍全為金),左側佩金屬制「雪絨花」。右胸鷹徽亦為金屬制。注意肩章紐扣為金色,鑲海軍藍色邊。帶大型海軍望遠鏡。
德國ssvt警察後備軍。列兵肩章上一條粗銀杠表示他是候補軍士。穿少見的35型夏季開襟野戰服,普通警察士兵領章。背毛瑟98k步槍。佩:步兵突擊章、銅制戰傷勛章、工兵突擊章。
恐怖的代名詞- 德國保安警察(sicherheits polizei簡稱sipo),隸屬黨衛隊,主要工作是迫害猶太人及槍殺被占區「多餘人口」,理由是「沒有多餘口糧」。
這是保安警察軍士長(警察雖然隸屬ss,但擁有與陸軍對等的軍銜)的標准像:戰前制式陸軍禮服(鐵灰),袖口褐色帶2顆鋁扣;禮服領章鑲在兵種色底上,扣子擠在皮帶上方也是一大特徵,官用馬褲及馬靴為違規穿著。佩「盧格」手槍。
德國陸軍風紀警察(憲兵)軍士長,典型的橡膠制防水摩托風衣、防風護目鏡。配30型防毒面具盒、mp40沖鋒槍、35型地圖包
作為特殊兵種,憲兵制服擁有介於陸軍和警察之間的特性:陸軍43型野戰服;臂章與警察相同,但警察士兵為毒綠色,憲兵士兵為橙色、校尉官為銀色金屬制、將官為金色。袖章佩在左臂(與ss相同位置),而陸軍都是在右臂。憲兵士兵領章樣式與陸軍相同。佩:二級戰功勛章、德意志國家體育銅質獎章(ii型)——1937年9月1日制定,戰後被禁止佩戴。國防軍沒有這種獎章
戰德國海軍的制服基本上沿用1848年普魯士海軍根據英國海軍制服設計的樣式。
水兵褲的來歷:世界各國海軍艦上軍人的褲子與其他兵種不同,其樣式接近女式,褲腳大褲腿細,前面沒有開口。這是在美國獨立戰爭時發生的一個小故事:當時英國海軍一艘戰列艦侵入北美一港口,有一名水兵開小差下艦到岸上女友家過夜。半夜北美民兵襲擊英軍,該水兵匆忙回艦,卻錯穿了女友的工作褲。當夜戰艦被擊沉,他跳海後把褲子抖開充氣,再抓緊褲腳和褲腰作成一個氣囊,靠這個氣囊漂浮了一夜後獲救,全艦只有他一人生還。由於這次戰例,英國海軍決定發放大褲腳的新式水兵褲,他國海軍紛紛效仿,形成今天的水兵褲
40型鋼盔,塗成砂黃色但已開始掉漆。長靴為帆布制,綁腿為40年8月8日制式,戰爭前期多為補給部隊用。持毛瑟98k步槍、長柄手榴彈,戴防風護目鏡。右腕袖章為橘紅、白雙邊黑底,內寫「afrika corps」,這是在北非服役2個月以上得到。剛入伍時袖章為銀邊黃底,字樣「afrika」,文字兩邊各有一棵椰子樹圖案。左臂佩二等兵臂章,底色為褐色;左胸衣袋佩步兵突擊章(1939年9月20日制定,最初發給步兵、山地兵,後也發給機械化部隊所屬步兵),步兵突擊章有金、銀2種,這里是銀質。
帶有31型水壺和傘兵專用防毒面具包。戴40型便帽、穿i型空軍傘降靴
『捌』 一戰時期的德國陸軍和日本陸軍
差距很遠,一戰時期,日軍傾全力都沒拿下膠東半島。差距首先來自步兵的武器,這個時候德軍已經裝備K98步槍了,馬克沁重機槍。另外日軍的戰術意識什麼都來源於德軍,德軍的重機槍一天之內在法國殺了50000名英軍士兵。這種戰鬥力是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的『
『玖』 看圖,兩名一戰時的德軍步兵,為什麼頭盔是不一樣的搞不懂耶
第一張圖片的頭盔是M1915型,這是最後一種尖頂頭盔(從普魯士時代,德國的頭盔是有尖頂的),這種頭盔罩著盔布,上面一般還寫有數字,代表他所在的團,但是這張照片看不清楚。
附圖,原來華麗的M1895型,金屬光澤,但不適合戰場:
該型號防護性能良好,1916年後很快替代了原來的尖頂M1915
而它在一戰結束後作為剩餘物資一直使用,直到二戰
『拾』 德國陸軍單兵裝備
是未來士兵系統
系統包括10個組件,可根據不同士兵的任務進行組合。總體上,每套組件包括:黑克勒�6�1科赫G36型突擊步槍、槍械激光系統、安放在攜行具內的C4I系統(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和情報)、護目護耳子系統、核生化防護子系統、槍傷刺傷防護子系統和夜視子系統。
每個編有1名指揮官和9名成員的建制班將裝備兩批每批10套組件。每套組件包括黑克勒�6�1科赫公司生產的G36型5.56毫米步槍、泰利斯公司生產的C4I系統(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和情報),泰利斯�6�1安格尼克斯�6�1盧西公司生產的圖像增強型頭盔夜視鏡,納克雷斯�6�1奎特普羅公司生產的數據戰術耳機、恩利肯�6�1康特拉維斯公司生產的槍械激光系統,以及護目鏡、防槍傷刺傷背心和攜行具。
德軍「未來步兵」計劃遠沒有終結,還在深化過程中,並由步兵向其他戰斗部隊和支援部隊延伸。海、空軍的輕武器射手可能是得到IDZ裝備的下一批對象; 「未來步兵」的防彈衣,眼鏡、核生化防護面具、射線測量儀、「駝峰」飲水裝置、超高頻無線電台和掌上電腦等,不久將作為「實戰士兵」計劃的組成部分,使快反部隊和干預部隊的非步兵人員受益。「鐵拳3」火箭發射器採用激光測距、計算機編程,在300~600米距離上對運動目標的命中精度很高。據說從2005年年起,開始供應3批各1800年套。未來步兵」系統。但到此時,第一批下一代裝備也將試生產,包括小型無人機和機器人車。作為連、營一級輔助偵察裝備的。阿拉丁」無人機和「奎德洛」無人直升機,能向戰斗部隊提供敵方陣地的實時視頻圖像。機器人裝有偵察用攝像機和。皮拉爾」識別系統,能用變焦鏡頭拍攝並將圖像後傳。投射到計算機顯示屏上。
德國「擴展型IdZ系統」(IdZ延長的系統, IdZES)樣機系統的集成工作已接近尾聲,預計於2008年年3月開始樣機系統的測試和演示。樣機系統的集成工作於2007年年9月開始進行,預計於2008年年2月底結束,包括兩套IdZES系統演示樣機。德國國防軍於2006年年9月與萊茵金屬防務公司簽訂了一份合同,要求其研製並交付兩套演示樣機,每套將裝備10名士兵。
IdZES人機工程技術演示樣機於2007年年7月31日完成,指揮技術演示樣機於2007年年10月31日完成,頭、眼和面部防護技術演示樣機以及作戰服、IdZES並不是EADS公司的基本型IdZ (IdZ依據系統, IdZBS)系統的延伸,而是一套汲取了部署在駐阿富汗德軍的IdzBS系統經驗的新系統。IdZES將比IdZBS至少輕20kg,如果包括防護裝置該系統仍然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