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聯能夠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蘇聯有很大的戰略縱深,戰爭潛力強。
2、蘇聯人民的戰斗精神。
3、蘇聯擁有先進的作戰理論。
4、雄厚的人力物力。
5、嚴酷的自然氣候。
6、美英等國的大力援助。
美英的援助更大意義上讓蘇聯可以騰出手來將更多的人和資源投入軍工生產中,蘇聯喪失西部大部分工業區的情況下,英美的援助可以幫助蘇聯獲得直接的原材料、加工設備,更為重要的是,讓蘇聯紅軍免於飢餓和裝備匱乏。
1941年,法西斯勢力已經佔領了西歐,只有英國還在堅持抵抗。在與英國的空戰失敗後,德國把目標轉向了蘇聯,並集結了五百多萬人的部隊,調動大量飛機、坦克、軍艦、火炮等武器裝備,向蘇聯發起了大規模進攻,蘇德戰爭由此爆發。面對德軍的突然進攻,蘇聯在戰爭初期一路潰敗,一直處於劣勢,只能對德軍的進攻進行防守,沒有絲毫回擊之力。
當時的蘇聯雖然得知德國的進攻計劃,但由於之前兩國曾進行過談判,蘇聯認為德國不會向蘇聯發起進攻,所以沒有做好充分的戰前准備。在戰爭爆發時,蘇聯的邊境軍隊人數總計只有兩百多萬人,其中一些軍隊仍然處於整編和重組的狀態,武器裝備、軍隊人數都沒有達到標准,面對德軍的突襲,只能用現有的力量抵擋,很難招架得住德軍的大炮、坦克等猛烈的火力攻擊。
但是,面對德國的進攻,蘇聯紅軍表現出了頑強抵抗的不屈精神。對於當時的蘇聯紅軍來說,其實需要抵抗的不僅僅是德國的軍隊。當時除了德軍,軸心國的成員國匈牙利、羅馬尼亞、義大利等國也都派出了軍隊支援德軍,並且半個歐洲已經被法西斯勢力佔領,這一切都為德國的進攻提供了便利和條件,而蘇聯一方只能以自己的力量硬撐著。
不過,雖然英美兩國假如歐洲戰場時蘇德兩國的戰爭局勢已經開始明朗起來,但在蘇聯的抵抗中,同盟國提供的支援卻是不可忽視的。在西方國家提供的援助中,最重要的就是工業原料和輕工副食品。對於當時的蘇聯來說,戰爭不僅需要消耗大量的武器,還需要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而這些物資為蘇聯軍隊的戰鬥力提供了保障,幫助蘇聯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此外,英美等國還為蘇聯提供了大量運輸裝備,包括蒸汽機車頭、油罐車、吉普車等,這些工具不僅確保了蘇聯軍隊物資的輸送,也提高了軍隊的戰略機動性,為蘇聯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⑵ 二戰中,蘇聯是如何戰勝德國的
從人數上講,戰爭的勝敗不取決於簡單的佔有多少人口,關鍵在於你能實際動員多少力量。德國盡管通過黨衛隊的組織蠱惑了不少對納粹崇拜的人參加,但畢竟是少數(其中大多數被當成了炮灰)作為侵略者,德國對歐洲的佔領是不得人心的(即便採用集中營的強制勞動也不行,很多工人都偷工減料)蘇聯能堅持下來,首先在於它是一個強大的工業國,它的重工業尤其是是軍工二戰前已經很發達;其次蘇聯有很廣闊的戰略縱深,動員能力也很強,能承受的起上百萬人員的損失;另外佔領區的游擊隊牽制了大量的德軍兵力,使其無法鞏固佔領區。最重要的還是蘇聯有道義上的優勢,作為解放者出現在歐洲,這是俄國之前沒有過的。
⑶ 二戰中為什麼蘇聯能打敗德國
二戰中德國雖然能戰勝蘇聯的百萬軍隊,卻不能戰勝蘇聯的冬天。1942年冬,德國十餘萬軍隊被凍死在蘇聯。一向狂妄的希特勒要在3個月之內攻進莫斯科,毀滅蘇聯。因此,希特勒沒有給德軍准備過冬的棉衣。12月,德軍攻至莫斯科城下。大雪紛飛,德軍身著單衣。龍德施泰特要求撤兵以保存實力,而希特勒不甘失敗,拒不撤兵,龍德施泰特對希特勒十分不滿,並寫信辭職。古德里安將軍對希特勒也大失所望。莫斯科城外戰壕里,熟悉嚴寒的蘇聯軍隊一陣反撲,莫斯科保衛戰一戰成功。
1942年至1944年間,德國和日本都在趕造原子彈。日本一向資源匱乏,想向德國購買重水,而德國又怕日本先造出原子彈對德國構成核威脅。因此,日本與德國之間有矛盾。而且,日本在控制了中國東北三省以後,有過北犯蘇聯的舉動,但遭到了蘇聯的沉重打擊。由此,日本的戰略方針由「北上」改為「南下」侵犯我中國領土。日本的兵力大量南下侵犯中國,沒有力量再去夾擊蘇聯。
二戰戰場也涉及到了南美洲。當時德國最重要的兩艘重型炮艦之一的「施特伯爵號」被三艘英國輕巡洋艦追殺到了烏拉圭。施特伯爵號沖進烏拉圭港口,英軍調集眾多戰艦封鎖了這個港口的出海口,烏拉圭是中立國,根據當時的國際法,烏拉圭必須為德國艦艇提供維修服務,但修好艦艇以後,戰爭國的艦艇必須駛出烏拉圭港口。施特伯爵號駛出烏拉圭港口後,在面對眾多的英國艦艇,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引爆自殺。聽到這個消息後,希特勒暴跳如雷,鄧尼茨展露鋒芒,「海浪行動」由此拉開序幕。
⑷ 二戰時蘇聯是如何反攻德國並打敗德國的
1942年11月19日上午,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從北邊發動進攻。第2天,在由於濃霧而推遲了幾個小時後,葉廖緬科從南邊發動進攻。11月23日,他們已在卡拉契附近會師,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的一個軍。
斯大林立即指示華西列夫斯基集中力量開始實施土星作戰計劃,這是對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敵人再加上一層合圍圈的大膽攻勢。這樣,在蘇聯軍隊掌握了羅斯托夫以後,在高加索的德軍的退路就被封堵了。
在南邊,德國人匆忙重新組織他們的力量,建立了頓河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曼施泰因指揮。他一直打到接近鮑盧斯防線25英里的地方。但鮑盧斯沒有突圍與他會師。12月24日,斯大林批准了一次反攻,把曼斯泰因趕回到科捷爾尼科沃,並且更向南趕了60英里。曼施泰因放棄了給鮑盧斯解圍的努力。他集中力量防守羅斯托夫與塔曼之間的空隙,以便讓高加索和庫班的德軍部隊能夠撤退。
在西邊,土星作戰計劃因曼施泰因的進攻而作了修改,現取名為小土星作戰計劃,取得了成功,5天內前進了150英里。
在北邊,朱可夫協調指揮的進攻迫使德國人退出了維亞澤馬突出部,並把封鎖列寧格勒的敵軍打開了一個7英里寬的缺口。
1943年1月31日,德軍南部集團軍群投降。2月2日,北部集團也投降。
⑸ 蘇聯是如何反攻德國的
歷史原因當然很多拉~ 最重要的就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了!這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 希 特 勒原先設想滅的蘇 聯 後馬上調部隊趕往西線 [法國一帶] 沒想到 蘇 聯 一打從閃電戰就變成了持久戰 後勤給不上 [也由於正當坦克生產線交替前方坦克供給不上 使前線沒坦克可用` 也由於氣候原因] 兩線作戰一直都是兵家大忌 。 在加上希 特 勒 不聽隆美爾 古德里安[閃電戰發明者]建議一意孤行!要不然估計會橫掃正個 中 東 中 亞!
人數上其實不算什麼` 武器裝備才是重點 舉個例子德國進攻初期
德軍最高統帥部指定由B集團軍群的由保盧斯指揮的第6集團軍進攻斯大林格勒,第6集團軍是當時德國較強的集團軍,轄6個軍(其中兩個裝甲軍)共18個師,約25萬人,坦克740輛,火炮或迫擊炮7500門,由第4航空隊1200架作戰飛機進行支援。 但是最後蘇軍也幾乎消滅了德軍的精銳之師第六軍團的全部和第四裝甲軍團部分。
鄙視我樓下說的`
人海戰術? 人在多也抗不住密集的火力 ~~~~~~~~
⑹ 蘇聯為什麼能打贏德國
首先先要明確,戰爭的勝負是靠什麼決定的
決定戰爭能否勝利,並不在於所謂的正義與否,而是誰能動員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物資,誰的戰爭潛力更大,誰就有可能獲勝
先來看人力資源,二戰期間,蘇聯的人口大約是2億,德國是8千萬。蘇聯動員總數在3738萬左右(武裝力量),還有大量的輔助人員;德國的動員總人數不過1700萬上下
而且德國還是多線作戰,結果就是德國被耗死了
第二,動員能力,資源集中能力
沒辦法,德國直到1944年才把經濟轉入戰時體系,進行了全面動員,但這時候美國轟炸已經把德國的工業炸得夠嗆,尤其是油料基地,反過來,蘇聯是42年就全面總動員了
德國的工業潛力沒有充分發揮,加上美國的輸血
第三,蘇聯地域的特殊性
太過寬廣,德國人在這里無法速勝,被活活耗死
最後必須承認,美國參戰的作用,沒有美國輸血,蘇聯也不定能勝利
⑺ 蘇聯是如何反攻德國的
1942年,蘇軍向德國發動總反攻,但是由於沒有足夠的預備隊和炮兵支援,蘇軍又受到了一些挫折。在南部、蘇軍在塞雲斯托波爾,哈爾科夫等地遭到失敗。5月,蘇軍在刻赤、哈爾科夫相繼兵敗,7月塞瓦斯托波爾失守,蘇軍損失慘重。
1942年8月23日,德國人開始對斯大林格勒進行最後階段的進攻。8月底,蘇軍已經撤退到斯大林格勒防禦區的中心。為了加強斯大林格勒大會戰的指揮,斯大林把朱可夫從西線調開,同時任命他為副最高統帥。
9月3日,希特勒的一個坦克兵團沖到了斯大林格勒郊區,當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報告形勢時,斯大林打斷他的話:「你們怎麼不懂得,如果我們放棄了斯大林格勒,我們的南部同中部的聯系就將被切斷,我們還能保持住南部地區?在那裡的人員是否懂得,這不僅是斯大林格勒的災難,而且還會失去一條水路干線,不久還將失去石油!」
華西列夫斯基回答說:「斯大林格勒城下一切還能作戰的力量,我們都調集到危險地段上去了,我想,捍衛住城市還有可能。」
但斯大林不放心,他立即口授命令給朱可夫:「……敵人可能在今天或明天就把斯大林格勒拿下來。請您要求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各部隊的司令立即對敵人發動突擊,支援斯大林格勒人……」
隨後幾天,朱可夫從北面組織了幾次攻擊。但是由於沒有得到炮兵和空軍的有力增援,這幾次攻擊沒有取得明顯效果。
9月10日,朱可夫用電話向斯大林報告說:「以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現有的兵力,我們不能夠突破敵人的走廊並與東南方面軍的部隊在市區會師。德軍由於從斯大林格勒附近新近調來的部隊,敵人的防禦正面相當強大了。以現在的兵力和部署繼續沖擊是沒有用的,而且部隊必然要遭受重大的損失。
斯大林聽完後,要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回莫斯科。9月12日,他們一起去見斯大林。「要消除敵人的走廊並與東南方面軍會師,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需要些什麼?」斯大林問道。「至少還需要一個精銳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一個坦克軍、3個坦克旅和400門以上榴彈炮。此外,在作戰過程中必須補充集中至少一個空軍集團軍。」朱可夫回答說,華西列夫斯基同意他的估計。
斯大林聽完後,拿出最高統帥部預備隊配置圖,默默地研究著。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從桌子旁走開,兩個輕聲交換意見,認為顯然得另找別的解決辦法。
「還有什麼解決辦法?」斯大林突然問,從地圖上抬起頭來。
朱可夫非常吃驚,想不到斯大林有這么好的聽力。他們回到桌子旁,扼要地談了大規模作戰的計劃。斯大林讓他們回到總參謀部、制定一個計劃,第二天晚上9點向他匯報。
第二天整天,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坐在地圖前,同總參謀部人員商量並制訂出初步計劃。晚上,他們來到斯大林的辦公室。斯大林同他們打招呼時氣憤地罵了一通丘吉爾,然後他又平靜地說:「好吧,你們的意見是什麼?由誰談?」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匯報了大反攻的計劃。取名「天王星計劃」,計劃由兩支主力裝甲部隊採用鉗形攻勢向前突擊,瓦圖京的西南方面軍的羅科索夫斯基的頓河方面軍在北,葉廖緬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南。
就在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向斯大林匯報這一大膽而果敢的構想時,斯大林格勒已進入殘酷的巷戰。德國軍隊攻進了城裡,守城部隊工人並肩戰斗拚死抵抗。在這以後的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日日夜夜都在進行空前激烈的搏鬥。最初,德國軍隊在西南方向的進攻速度是每晝夜前進幾十公里,後來是幾公里,9月是幾百米,到了10月,這樣的前進速度也沒有了。從10月14日至11月19日,戰斗就在房屋進行。
盡管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投入了22個師的兵力,還有幾乎相同數量的盟軍一起行動,但德國國防軍的戰爭機器卻在原地空轉。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進入白熱化狀態的時候,大反攻的准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根據這一計劃的設想,在大約60天的時間里,在斯大林格勒頓河地區集中了100萬軍隊,13500門火炮和迫擊炮,300多組火箭炮,110架飛機。這是又一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是計劃和組織工作的出色成就,每一階段都是在斯大林積極直接指揮下由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貫徹執行。
11月19日上午,瓦圖京和羅科索夫斯基從北邊發動進攻。第二天,在由於濃霧而推遲了幾個小時後,葉廖緬科從南邊發動進攻。11月23日,他們已在卡拉契附近會師,合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還有第4裝甲集團軍的一個軍。
斯大林立即指示華西列夫斯基集中力量開始實施土星作戰計劃,這是對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敵人再加上一層合圍圈的大膽攻勢。這樣,在蘇聯軍隊掌握了羅斯托夫以後,在高加索的德軍的退路就被封堵了。
在南邊,德國人匆忙重新組織他們的力量,建立了頓河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曼施泰因指揮。他一直打到接近鮑盧斯防線25英里的地方。但鮑盧斯沒有突圍與他會師。12月24日,斯大林批准了一次反攻,把曼斯泰因趕回到科捷爾尼科沃,並且更向南趕了60英里。曼施泰因放棄了給鮑盧斯解圍的努力。他集中力量防守羅斯托夫與塔曼之間的空隙,以便讓高加索和庫班的德軍部隊能夠撤退。
在西邊,土星作戰計劃國曼施泰因的進攻而作了修改,現取名為小土星作戰計劃,取得了成功,5天內前進了150英里。
在北邊,朱可夫協調指揮的進攻迫使德國人退出了維亞澤馬突出部,並把封鎖列寧格勒的敵軍打開了一個7英里寬的缺口。
1943年1月31日,德軍南部集團軍群投降。2月2日,北部集團也投降。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斯大林格勒地域總共損失了約150萬人,3500輛坦克,12000門火炮,3000架飛機及大量的其他技術兵器。這些損失對希特勒德國的整個戰略地位產生了極大地影響,並徹底動搖了其整個戰爭機器。
1943年2月4日,羅科索夫斯基和沃羅諾夫奉召從前線回到克里姆林宮。斯大林熱情地歡迎他們,祝賀他們所取得的勝利。正如羅科索夫所說,在這種場合,「他確確實實能夠以他的熱情和關心使人陶醉。」
1943年7月庫爾斯克戰役徹底摧毀了希特勒的主力,法西斯當局無論採取什麼措施也不再能彌補在庫爾斯克戰役中的損失,從這時起,德國人只能退卻。
1943年10月,蘇軍渡過了第聶伯河。11月6日基輔解放。兩天後,日托米爾解放。在北面,9月25日收復了斯摩梭斯克,莫斯科徹底解除了受進攻的威脅。1944年,蘇軍先後解放了列寧格勒、克里木和敖德薩、明斯克。至此,蘇軍在斯大林的領導下,收復了被德軍佔領的所有國土。從1944年7月起。轉入外線作戰,先後解放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⑻ 蘇聯為什麼能打贏德國
因為蘇聯面積太大了,而且他們的天氣就是天然的保護傘。除非德國在半年內打敗德國並徹底征服,否則是不可能的。但是由於蘇聯太大,半年打敗都不可能
⑼ 蘇聯如何反敗為勝擊敗德軍
二戰中,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期規模和傷亡最大的一場硬對硬的戰役,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標志著蘇德戰爭正事爆發,在蘇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德國投入了500多萬人,蘇聯更是損失了上百萬士兵。盡管在戰爭爆發初期,由於准備不足,蘇聯被揍得措手不及沒有還手之力,但經過努力在後期一下子扭轉了戰略態勢,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
1943年7月12日清晨6時30分,德國空軍開始對蘇軍防線的轟炸。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了攻勢,兩軍迎頭撞擊在小村莊普羅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坦克大戰是在河流和鐵路路基之間一塊狹長的地域上展開的。當初德國的閃電戰術十分可怕,德軍靠著出其不意的機動性獲得了不錯的戰鬥成果。蘇聯對於閃電戰的來襲也是手足無措,在毫無防備之下,蘇軍的部隊慘遭德軍大面積屠殺。原本有著雄厚空軍實力的蘇軍,在德軍的閃電戰的進攻下根本沒發揮出作用,近千架軍用戰斗機還沒有發出憤怒的咆哮就已經葬身於連綿的炮火中。
在蘇德戰場當中,德國士兵因為嚴寒天氣而導致的傷亡,早已經超過戰損,這就是得德軍之前的優勢漸漸的消失。摒棄了閃擊戰的德軍被蘇聯活活的拖死在莫斯科郊外,也自此拉開了德國失敗的序幕。要知道當時德國因為缺乏石油,導致後期好多噴氣式飛機無法大編隊起飛,這樣越打越處於劣勢,最終慘遭失敗!
⑽ 二戰期間蘇聯如何戰勝德國
那是肯不能的!蘇聯剛經過社會主義革命,一切的建設只是剛剛起步!蘇聯按國力不能歐洲各國相比,軍事更是一樣!而當時的蘇聯是歐洲的最後防線,如果蘇聯滅國了,亞洲就危險了!而蘇聯當時占優的無疑是它的地利,地大、氣候惡劣!當時的蘇聯絕不比中國好過,當時已經打到巷戰的地步了可見形勢之艱難!由於歐洲各國的奮起抵抗和美國這個中立國的加入,才得以打敗德國!德國的強大可不是日本鬼子可以比的!如果不是同盟國的同仇敵愾,只靠蘇聯一己之力相信自保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