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完全中學怎麼樣

德國完全中學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7-31 22:47:33

『壹』 德國有哪些中學

完全中學指的是hauptschule,一般接收的學生成績比文理中學(gymnasium),實科中學(realschule)和綜合中學(gesamtschule)稍差,在教學內容方面與其他三種中學有些差別,更偏重職業教育。

『貳』 德國初等教育學制是怎樣的

德國的初等教育是在小學里完成的,大家都接受同樣的教育。一般為4年,生源是6~10歲的兒童。德國法律規定家長必須送子女去小學學習。孩子一到入學年齡,地方政府就會在開學前,給孩子的父母來函,指點、幫助、督促家長送孩子去小學,並申明在辦理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可向政府有關部門尋求幫助。小學教育一般含有學習語言、數學、美術、音樂、體育、手工及宗教等的課程。小學是公立教育的第一階段。
4年之後,家長將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和成績擇校。是上國民學校、實科學校,還是完全中學。德國人認為,兒童修完基礎學校後應當進入最適合於他們學習能力的學校就讀。學習差、動手能力強的貧民子弟多上國民學校。學習中等、愛動手操作的學生上實科學校。學習好、今後想從事科研的人上完全中學,以便將來能直接升入大學。80年代產董了綜合學校。它試圖消除三類學校間的差距,給人人以均等的教育機會。
完全中學學制為9年,完全中學5~10年級屬中等教育領域的第一階段,學生享受義務教育,11~13年級是完全中學的高級階段,這一階段實行課程制。完全中學以畢業證書考試告終,學生通過這一考試後即可進入大學學習。實科學校是一種繼續學校,實科學校的修業期為6年,學生年齡一般為11~16 歲。德國的實科學校於18世紀初就出現了,是一種既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 上述類型學校被稱為中等教育第一階段,中等教育第二階段既包括普通學校,也包括職業學校。普通學校是指完全中學高年級,完全中學又分為普通的和特殊的兩種。普通的包話:古典語、現代語、數學、自然科學、音樂完全中學。特殊的包括:經濟、技術、家政和營養學、農業、紡織完全中學、普教與職教結合的雙重文憑中學。各類完全中學是具有傑出才能的學生不約而同選中的學校。職業學校包括:雙軌制的職業學校、職業專科學校、職業進修學校、專科學生的實科學校大多數畢業的必讀學校。在德國,每個公民都必須接受完12年義務教育,否則不得就業。
德國教育體系的第三級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不校有大學和各種專科大學之分,即學術性大學。學術性大學一般被認為水平高、貢獻大、學術地位高。學術性的院校包括:綜合性大學、技術性綜合大學、醫學院、獸醫院或體育、教會、哲學、神學院以及師范、教育科學學院等。此外,還有聯邦國防軍設的綜合性大學和遠距離大學。藝術院校和實用性的高等專業院三類。

繼續教育是德國教育體系中的第四級,也是最後一級。它包括:國民大學、職業補習學校、國民學校夜校、實科學校夜校、完全中學夜校和職業成人中學使得為每個人提供適應的教育成為可能。它保證了人們能夠不受時間、地點、年齡、學歷的限制,終身接受教育。總的來看,德國的教育體制,結構是非常自由、實用的。這與信奉自由主義、務本求實的德國文化傳統價值的觀念是相吻合的。

『叄』 德國的教育體系如何

風靡全球的諾貝爾獎已經揭曉,但留給了我們很深刻的思考,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德國教育的快樂天性教育。德國教育學家支持兒童學前教育。他們認為,兒童到7歲之前的教育極為重要。但是不同於中國的學前班,德國學前教育的重點在於創造自主學習空間,培養孩子能力。

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那麼到底對於一個德國孩子而言,他們要在幼兒園里度過將近4000個小時。在這期間,德國孩子都學到了些什麼呢?

一位旅居德國的媽媽告訴我們,她兒子在幼兒園里受到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個是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使用暴力、不大聲說話等。另外一個是語言能力的培養,但主要通過游戲的方式。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諸如傳話游戲、角色扮演之類的游戲卓有成效。

充滿趣味的情景藝術教室利用環境、情感、藝術等因素來調動寶寶無意識的心裡活動,以協調有意識的心裡活動,最大限度的發掘人的生理和心裡潛能,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拓展思維空間。

為2-6歲的孩子量身定製情景劇場與混齡語言開發場景,BBunion獨家引入韓國PDM情景藝術課程將認知、品德、藝術與探索完美融合在課程體驗過程中,在游戲中鍛煉孩子們的手眼協調能力,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提高對周邊事物的認知水平。在BBunion,孩子們永遠會在課程體驗中「發現」知識獲得知識,原本無聊的概念性學習變得令人充滿期待。下一堂課,又有什麼樣的驚喜在等著我呢?

愛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BBunion汲取國際前沿幼兒教育實踐精髓,按照適齡發展原則,引進全球超39個國家1000多種品牌教具,源自德國、韓國、西班牙、英國、奧地利、荷蘭、法國、瑞士、美國等各地品牌教研團隊的成效,並結合BBunion專業課程體系,解鎖每個孩子的無限潛能。

BBunion全新概念店的設計理念完整的詮釋了我們對孩子的愛與責任,我們的所有努力就是為了讓孩子出生後不能錯過的一堂課。諾貝爾獎創造了一個可充電的世界,BBunion立志培養創造世界的人。

『肆』 男主高中才開始學彈鋼琴,卻彈的很厲害!高考卻考到了作曲系,高考的時候還幫一個女孩子考上大學

德國完全中學高年級經過幾次改革以後,課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實行"學程制"。學程制安排的宗旨是通過必修和選修領域中基礎學程和特長學程自由組合的可能性使社會要求和個人需要受到應有的重視。學程制規定學校開設的全部課程分為3個課業領域以及體育和宗教。3個課業領域是:
--語言-文學-藝術課業領域(包括德語、文學、藝術、音樂和6種外語)
--社會科學課業領域(包括歷史、公共學、社會學、經濟學、哲學、心理學、教育學、地理和勞動學等等),
--數學-自然科學-技術課業領域(包括數學、信息學、物理、化學、生物和工藝學等等)。
每個課業領域中的課程分為基礎學程和特長學程,基礎學程每周上課2至3課時,教學一門學科的基礎內容,德語、數學、外語的基礎學程至少3課時;特長學程每周5至6課時,要求學得深一點,達到一門學科的較高水平。每個學生每個學期開始根據學校開設的學程選擇符合自己興趣愛好和自己能力的學程編制個人獨特的課程表,並進行學習。由於各個學生選擇的學程各不相同,因此沒有一種對全體學生來說是統一的教學計劃,無法組成固定的班級。這種學程制從課時上講,通常一個學生一學期應選的課程,每周平均要保證學30課時。
一般對第11學級的學生還不實行學程制,但他們從第11學級開始必須逐步熟悉這種學程制,因為他們最遲必須從第12學級開始正式按學程制進行學習。在第11學級中,學生通常有9門必修課,包括德語、數學、外語、1門社會科學學科、2門自然科學學科(或信息學、技術和家政)、音樂或藝術、體育和宗教。如不學宗教,可學哲學或社會科學學科。此外還有2門選修課。
學生從第12學級起將按學程制選修2門特長學程的學科(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規定3門特長學科),其中一門必須是德語、外語、數學和自然科學中選出的一門。學生在畢業以前必須讀滿4個學程的特長學科。此外還規定德語、外語、數學和自然科學中必須有2門一直讀到畢業。畢業考試包括2門特長學科和2門基礎學科,這4門學科必須涵蓋3個課業領域,即3個課業領域中至少有1門是必須作為畢業考試科目的。在畢業考試中2門特長學科和1門基礎學科作為筆試學科,另1門基礎學科作為口試學科,但如果3門筆試科目在評分時有疑惑,那麼也得進行口試。
3.分析
改革後的完全中學高級階段課程改變了原來的那種網路全書式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選修機會,使他們能夠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傾向來選擇學習重點。一開始實行學程制時,一些學生選擇容易學習的學科而造成必要的學科基礎知識的偏廢,經過幾次改革,對選修必要的基礎學科作了規定,克服了上述那種缺點。

『伍』 中德男女生價值觀區別

一、中德兩國青少年價值觀的比較
1、兩國青少年基本人生態度之比較
(1)金錢觀
德國青少年重視安全和諧的生活環境。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對財富和權力態度淡然。1992年,《德國青年》進行的調查中,當問及人生什麼最重要時。答案集中在「世界和平」、「個人和諧」和「真摯的友誼」上。而「社會權力」、「權威」、「遵循傳統」和「財富」被認為是最不重要的。
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裴娣娜教授為首的課題組最近對我國青少年價值觀的發展特點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調查樣本取自北京市城、郊區不同類型學校和多樣化家庭背景的3728名中學生。結果表明,在中國中學生的心目中,金錢雖重要但並沒有占據最重要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友誼。84.9%的中學生完全或比較同意「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81.4%的中學生完全或比較同意「金錢是對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應有的回報」;但同時,他們並沒有以金錢作為衡量人生價值大小的指標。約3/4的學生不同意「錢越多,人生價值就越大」的觀點。該課題組還專門設計了一道這樣的問題:你認為在人的一生中,以下什麼最重要?(選擇三項並按重要程度排序)金錢、社會地位、名譽、友誼、愛情、知識、健康、權力、家庭、事業、其他。結果排第一位比例最高的是健康,為34.4%。排第二、三位比例最高的都是友誼,分別為20-3%和18.2%。金錢在三個排位中的位置都處在中後。
由此看來,中德兩國青少年都不認為金錢是人生最重要的。德國青少年甚至認為金錢是人生最不重要的,而中國青少年認為金錢的重要程度高於德國青少年。

(2)政治觀
德國青少年對政治的傾向性和參與性不高。1984年,《德國青年》的調查中,45%的青少年表示「對政治沒有興趣」。1992年,同樣的調查中,67%的青少年對政府不滿,認為「政府沒有為青年人做足夠的事」,政府應當保證有更多的學徒和就業機會.提供更多的教育資金和文化投資,建立更完善的學校系統。
在對中國青少年的調查中.半數中學生表示不願從政,對社會上編織關系網表現很無奈。在回答「如果將來有可能,您是否願意從政?」這個問題時。46.8%的中學生表示願意,5313%的中學生表示不願意。不願意的比例高於願意的。對社會上講人情、拉關系的現象,49.5%的中學生認為是「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和必然現象」.40.0%的中學生認為「雖然不好。但又不得不編織關系網」,只有10.4%的中學生認為是「不正常的人際關系」。
很顯然.中德兩國青少年都不熱衷於從政,但是中國青少年又因受到社會大環境的不良影響,表現出適應、順從不良社會環境的傾向。

(3)獨立自主的要求
在人生期待的問題上,1992年《德國青年》的調查顯示.30%的被調查者希望自己的人生與眾不同。62%的人希望自己的人生能獨立自主。54%的人表示他們明確自己的人生需要什麼。23%的人認為他們未來的人生會比現在有所提高。而1993年在一次對1000名14~27歲的德國青少年的調查中,95%的西德青少年和83%的東德青少年都表示「我對自己的人生是滿意的」,70%以上的人則對社會的未來充滿信心。總體說來。德國青少年對自己的人生持有己見,追求獨立自主,並對人生充滿信心。

中國青少年在順從與獨立、統一與個性上,獨立自主的願望非常強烈。以裴娣娜教授為首的課題組的調查表明,在有關自己的問題的決策上,渴望「父母做主」的學生僅佔1.0%,高達71.4%的學生希望在「向父母徵求意見後自己做主」;在處理自己的問題時,如果與父母意見不一致,只有4.2%的學生會「直接聽從父母的意見」。可見,在中學生的觀念上,獨立自主的願望非常強烈。在統一和個性的關繫上,現在的中學生比較認同個性。90.2%的中學生認為個性觀念非常或比較重要,75.2%的中學生贊同「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議論」的觀點。但是,中國青少年對人生的滿意程度並沒有德國青少年表現得那樣樂觀。
由此可見,中德兩國青少年對獨立自主的願望都很強烈,並且都認同個性,這也是當今全球青少年價值觀呈現的趨勢。中國青少年在這方面的要求尤其強烈,可能正因缺乏使然。德國青少年似乎已經超越了這一層面,他們對現狀表示滿意,並希望憑著自己的主宰能有一個更美好的人生。

2.兩國青少年的學習動機和對學校學習的態度之比較

(1)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激發個人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有的學習活動,並導致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學習動機雖然是內在的,它的產生卻是以外在的誘因和內在的內驅力為條件的。由內部心理因素轉化而來的學習動機稱為內部學習動機,而由外部客觀條件激發而來的稱為外部學習動機。學生個人的人生目標、價值觀、好奇心、興趣、好勝心等屬於內部學習動機,而學校、家長、老師、同伴和社會等對學生的期待屬於外部學習動機。外部學習動機短暫、影響小,而內部學習動機長久、影響大。
1992年《德國青年》的調查中,50%的青少年表示不會因困難和阻礙而影響自己的學業,一半以上的青少年表示他們會竭盡全力爭取最好的成績。他們的內部學習動機整體水平較高。
在我國,以孫雲曉為首的「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課題組曾對中國青少年的學習動機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顯示。孩子們對自己「為什麼努力學習」做出解釋時.選擇「將來為社會造福」的佔46.5%;「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的佔19.8%;「為將來有個好工作」的佔12.6%;「喜歡讀書」的僅佔7.8%。這個結果表明,相當多的中國少年兒童把個人的學習同為社會服務,實現個人理想聯系起來,外部學習動機整體水平比較高,但是缺乏內在的學習動機。1996年,「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發展與教育」的調查結果表明,60%以上的獨生子女缺乏認知需要。這兩組數據表明了一個共同的結果:相當多的中國青少年沒有在學校生活中體驗到讀書的樂趣,許多孩子是在苦學狀態下完成自己的學業的,他們缺乏學習的內驅力。在這一點上,德國青少年的學習動機更占優勢。

(2)對學校學習的態度之比較
大多數德國青少年都喜歡並滿意學校里的學習,樂於在學校學習。他們認為,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對未來的職業是至關重要的。而據孫雲曉課題組的研究結果,51.4%的中國初中生和72.5%的高中生認為在學校學習的有些知識沒用,他們對在校學到的知識的有用性提出了質疑。在這一問題上,學生與家長具有一致性,17%的初中生家長和26.6%的高中生家長認為孩子在學校學習的知識不是很有用。顯然,中德兩國青少年對學校學習的態度存在較大差異,中國青少年不像德國青少年那樣喜歡學校學習。德國青少年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最喜歡的學科都是體育。其次,德國男生喜歡數學和地理,而女孩偏愛語文和生物。中國初中生喜歡數學、外語和體育,高中生最喜歡的科目是外語、計算機和數學。看來,數學和體育都是兩國學生喜歡的科目。

3.兩國青少年職業生涯規劃之比較

教育和職業之間的關系可用兩個維度來表徵:透明度和滲透度。透明度指的是學生為獲取某種職業的資格而有針對性地選擇學校課程的容易程度。換句話說,職業資格認定的要求越正規越具體,則透明度越高。滲透度指的是一旦為獲得某種職業的認證而有計劃接受某類學校課程後再改行的容易程度。改行越容易,則滲透度越高。這兩個維度通常是呈反比的。職業的要求越具體,學生也就越容易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即透明度越高,但若想獲得所有的職業認證資格也越難,即滲透度越低。
德國的教育/職業系統以高透明度低滲透度而著稱,它的學徒制和職業培訓系統相當完善和嚴密。舉例來說,一個德國學生想成為電子工程師,他在學校接受相應的教育培訓後獲取電子工程師的職業資格並不難,但若他再想從事電子工程師以外的職業就很難,因為這意味著他要再接受另一種職業所需要的系統培訓。相比之下,我國的教育/職業系統卻有低透明度高滲透度的傾向。學生所受教育與將來的職業種類關聯並不是很大,接受同類教育的學生將來所從事的職業可能會千差萬別。另外,改行在中國也是很尋常的事。
不同的教育/職業系統決定了中德兩國不同的學制,由此也決定了兩國青少年在職業抉擇上的態度的差異。德國的孩子在接受完基礎教育(四年制)後,學校會在尊重孩子及家長的選擇的前提下,根據他們的稟賦和能力將他們分軌至各類中學。德國的中學有四類:主體中學、實科中學、完全中學和綜合中學。學生被納入到某類中學後,就會得到該類教育系統的保護,被鼓勵在該類中發展。由於德國教育/職業系統高度的結構化和認證化,德國青少年很早就會有強烈的職業抉擇意識並能堅守信念。大多數德國青少年都有具體的職業意向和計劃。他們會依據自己的決定來選擇不同類別的中等教育。
而在我國,考入高等學府幾乎成為每個青少年的學習目標。盡管我國近年來也大力提倡職業教育,但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人們的意識形態中,職業教育仍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事實上也是如此。這樣的結果就是,中國青少年不願或許也不敢去正視並發掘自身的潛質,對自己未來的職業選擇也就沒有明確的意識,都是擠在通往大學的一條路上。即使進入高等學校後,很多學生還是不能明確地計劃未來的職業。

二、在比較中反思
青少年的價值觀的形成與一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有著直接的關系。比較兩國青少年的價值觀是為了更好地來了解、反思和改善中國的教育制度。

1.中國的學校制度基於「擇優錄取」,學生評價標准過於單一。這樣的體制下,中國青少年的成就感往往只依賴於考試的好壞,導致中國學生的人生觀不夠積極。而德國教育的「保護式流動」,鼓勵每個孩子發揮所長,他們的生活態度也因此而積極樂觀。打破「高考言成敗」的傳統,創造多元的社會評價體系,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塑造能勝任工作並且身心健康快樂的公民,這應當是中國教育改革的目標。

2.中國的教育強調集體和共性,其負面影響就是學生的潛質得不到發揮以致喪失個性。在求同的氛圍中,中國青少年不了解自己,不善於表達自己,難以把握自己的未來。在這一點上,中德兩國青少年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了解自己是人生的關鍵,也是難題。了解自己需要具有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的精神,計劃自己的人生更是要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具有選擇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中國青少年在這方面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歸咎於我國的教育制度。尊重每個孩子的特點,發展每個孩子的優勢.培養具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是我國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

3.相當多的中國青少年缺乏內在的學習動機,也就是說,許多中國學生可以把書讀得非常好,考試成績也十分優秀,但卻不一定喜歡讀書。他們並沒有在學校生活中體驗到讀書的樂趣。學校的學習生活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社會、教育制度、教師、學校管理者,等等。改革現有的教育制度是根本,但是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從微觀層面上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身在其中的孩子樂學好學.也是解決中國學生學校學習狀態的關鍵。

4.中國青少年普遍對學校傳授的知識的有用性懷有質疑,這就反映了我國在課程設置和教科書編定上的不足。課程和教材過分強調學術性,偏離實際生活,使得學生學到的知識不具有生命力,往往表現為呆滯的知識,造就了一批「高分低能兒」。學生在校感覺枯燥,步入社會後又發現難以運用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這不僅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導致青少年缺乏生存能力,更是對國家的發展不利。目前,我國在課程改革方面已付諸了大量的努力,但如何制定可操作的有效的方案應是我們的關切之重。

三、結語
通過比較我們明確了,為使我國青少年能有更加健康和積極的價值觀,在教育層面上付諸努力至關重要。但我們更要意識到:價值觀念是根植於傳統文化的。因此,中德兩國青少年價值觀的差異根本在於各自的傳統文化和社會背景,而決不僅僅是不同的教育使然。這意味著改善青少年的價值觀更需要社會的改進和完善。

『陸』 德國完全中學有沒有作業

有的有,有的沒有。但是沒有的很少很少,大多數還是有作業的,不過他們的作業與中國作業相比,理論的比中國的少,動手實踐的比較多

『柒』 德國的完全中學

完全中學指的是Hauptschule,一般接收的學生成績比文理中學(Gymnasium),實科中學(Realschule)和綜合中學(Gesamtschule)稍差,在教學內容方面與其他三種中學有些差別,更偏重職業教育。

閱讀全文

與德國完全中學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