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聯能戰勝德國是不是因為蘇聯是正義的一方
樓主,正不正義都是宣傳口號而已,就如童話里所講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最終決定雙方勝敗的因素有很多,最關鍵的是兩點:首先是實力。現代戰爭是靠國家的綜合國力來打的,蘇德兩國相比,毫無疑問實力在蘇聯一方,蘇聯是世界第二和歐洲第一的工業強國,蘇聯有著遼闊的國土和豐富的資源,綜合國力上超過德國,這正是戰勝德國的首要因素;其次是戰爭的策略,眾所周知,斯大林在戰爭之前和之初犯過許多錯誤,但是之後經過調整和全民動員,逐步穩住了腳根,並通過一素列積極的行動扭轉並最終贏得了主動權,相比之下,希特勒一開始就犯了戰略錯誤,低估了蘇聯的實力,在英國問題沒有解決,北非又出了茬子,尤其是在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參戰從而使德國重蹈了一戰中兩線作戰的困境。
⑵ 二戰期間蘇聯如何戰勝德國
那是肯不能的!蘇聯剛經過社會主義革命,一切的建設只是剛剛起步!蘇聯按國力不能歐洲各國相比,軍事更是一樣!而當時的蘇聯是歐洲的最後防線,如果蘇聯滅國了,亞洲就危險了!而蘇聯當時占優的無疑是它的地利,地大、氣候惡劣!當時的蘇聯絕不比中國好過,當時已經打到巷戰的地步了可見形勢之艱難!由於歐洲各國的奮起抵抗和美國這個中立國的加入,才得以打敗德國!德國的強大可不是日本鬼子可以比的!如果不是同盟國的同仇敵愾,只靠蘇聯一己之力相信自保都難!
⑶ 二戰時期蘇聯差點亡國,有人說是蘇聯的冬天打敗了德國,真的是這樣嗎
二戰時期蘇聯差點亡國,有人說是蘇聯的冬天打敗了德國,這確實是其中的一方面,德國之所以在蘇聯兵敗,天氣原因確實是一方面,還有很多方面比如戰線太長,後勤補給出現問題、指揮戰略問題等等一系列多方面的問題。
有的人說是蘇聯的冬天打敗了德國,確實德國軍隊很少遭遇像蘇聯冬天那樣寒冷的作戰天氣,所以猝不及防之下確實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甚至在後方後勤的一些軍隊沒有辦法有效的補給自己的友軍導致前線軍隊又餓又渴,然後出現潰散。
其實德國在蘇聯兵敗,不僅是因為天氣原因,更是因為德國人小看了蘇聯人的作戰信念和保家衛國的決心,當蘇聯人在烈火中沖出的時候,德國人面對的就是真正的英特納雄耐爾戰士,蘇聯軍隊也是憑借著一股信念,擊垮了當時戰鬥力強悍的德國軍隊。
⑷ 為什麼在二戰中強大的德國還是被蘇聯打敗了
正確來說,德國並不是被蘇聯打敗的,單純戰力和戰術來說,蘇聯完全落後於當時的德國,蘇聯唯一的優勢在於國土的縱深,若不是當年的義大利給希特勒拖了三個月的後腿,蘇聯可能連這點縱深的優勢也會被抹殺。
德國的失敗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外部的,而是本身戰略資源儲備不足導致,這與整個軸心國的失敗緣由是完全一致的,德國所能夠獲取的資源從一開始就被限制在歐洲,這與英美兩國以全球的資源相比,完全就不是一個等級,當初英美的戰略就是通過外部限制德國對非洲資源的掠奪,逐漸消耗德國的戰力,當積累到一個爆發點時,再給於德國一擊重擊,而對於蘇聯的援助也是基於此,所以與其說德國是被英美蘇三國打垮的,還不如說是被三國拖垮的。
⑸ 二戰時期,與其說是盟軍打敗德國,不如說是蘇聯打敗德國。既然蘇聯那麼強大,為什麼剛遭到德國入侵的時候
因為在德國進攻蘇聯時,蘇聯還沒有完成軍事現代化,裝備,作戰理論,戰時指揮,訓練水平等多種原因造成了蘇軍的失利。
⑹ 蘇聯能打敗德國的最大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說簡單一點,德國侵略蘇聯就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一個國土面積僅有36萬平方公里的國家,想一口吃下去一個國土面積擁有2240萬平方公里的龐然大物,最後只能是卡著脖子眼給活活撐死啦!
這就好比一隻螞蟻咬醒了一隻大象,後果很嚴重。如果要我評價當時日德意法西斯聯盟,那完全就是一幫烏合之眾,沒有一定配合和默契可言。假如當時這三國不是一開始就四面樹敵,而是集體瓜分蘇聯,德國的陸軍配合上日本的海軍一起攻打蘇聯,那蘇聯實在就太危險了,如果他們能得到蘇聯大後方做戰略縱深,二戰還真不知道會打到何年何月,連最後鹿死誰手都還不好說啦!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⑺ 蘇聯如何反敗為勝擊敗德軍
二戰中,蘇德戰爭是二戰時期規模和傷亡最大的一場硬對硬的戰役,1941年德國閃擊蘇聯,標志著蘇德戰爭正事爆發,在蘇聯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德國投入了500多萬人,蘇聯更是損失了上百萬士兵。盡管在戰爭爆發初期,由於准備不足,蘇聯被揍得措手不及沒有還手之力,但經過努力在後期一下子扭轉了戰略態勢,二戰時期,在沒有援助下的蘇聯,是怎麼反敗為勝把德軍趕出去的?
1943年7月12日清晨6時30分,德國空軍開始對蘇軍防線的轟炸。8時30分,德軍和蘇軍幾乎是同時發動了攻勢,兩軍迎頭撞擊在小村莊普羅霍洛夫卡郊外的原野上。坦克大戰是在河流和鐵路路基之間一塊狹長的地域上展開的。當初德國的閃電戰術十分可怕,德軍靠著出其不意的機動性獲得了不錯的戰鬥成果。蘇聯對於閃電戰的來襲也是手足無措,在毫無防備之下,蘇軍的部隊慘遭德軍大面積屠殺。原本有著雄厚空軍實力的蘇軍,在德軍的閃電戰的進攻下根本沒發揮出作用,近千架軍用戰斗機還沒有發出憤怒的咆哮就已經葬身於連綿的炮火中。
在蘇德戰場當中,德國士兵因為嚴寒天氣而導致的傷亡,早已經超過戰損,這就是得德軍之前的優勢漸漸的消失。摒棄了閃擊戰的德軍被蘇聯活活的拖死在莫斯科郊外,也自此拉開了德國失敗的序幕。要知道當時德國因為缺乏石油,導致後期好多噴氣式飛機無法大編隊起飛,這樣越打越處於劣勢,最終慘遭失敗!
⑻ 二戰中為什麼蘇聯能打敗德國
二戰中德國雖然能戰勝蘇聯的百萬軍隊,卻不能戰勝蘇聯的冬天。1942年冬,德國十餘萬軍隊被凍死在蘇聯。一向狂妄的希特勒要在3個月之內攻進莫斯科,毀滅蘇聯。因此,希特勒沒有給德軍准備過冬的棉衣。12月,德軍攻至莫斯科城下。大雪紛飛,德軍身著單衣。龍德施泰特要求撤兵以保存實力,而希特勒不甘失敗,拒不撤兵,龍德施泰特對希特勒十分不滿,並寫信辭職。古德里安將軍對希特勒也大失所望。莫斯科城外戰壕里,熟悉嚴寒的蘇聯軍隊一陣反撲,莫斯科保衛戰一戰成功。
1942年至1944年間,德國和日本都在趕造原子彈。日本一向資源匱乏,想向德國購買重水,而德國又怕日本先造出原子彈對德國構成核威脅。因此,日本與德國之間有矛盾。而且,日本在控制了中國東北三省以後,有過北犯蘇聯的舉動,但遭到了蘇聯的沉重打擊。由此,日本的戰略方針由「北上」改為「南下」侵犯我中國領土。日本的兵力大量南下侵犯中國,沒有力量再去夾擊蘇聯。
二戰戰場也涉及到了南美洲。當時德國最重要的兩艘重型炮艦之一的「施特伯爵號」被三艘英國輕巡洋艦追殺到了烏拉圭。施特伯爵號沖進烏拉圭港口,英軍調集眾多戰艦封鎖了這個港口的出海口,烏拉圭是中立國,根據當時的國際法,烏拉圭必須為德國艦艇提供維修服務,但修好艦艇以後,戰爭國的艦艇必須駛出烏拉圭港口。施特伯爵號駛出烏拉圭港口後,在面對眾多的英國艦艇,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引爆自殺。聽到這個消息後,希特勒暴跳如雷,鄧尼茨展露鋒芒,「海浪行動」由此拉開序幕。
⑼ 你怎樣看待蘇德戰爭
我認為軍事方面 蘇德戰爭蘇聯軍隊牽制並消滅了德軍約50%以上的兵力,極大打擊了德軍的軍事實力,從而使德軍無力再進行有規模的戰略戰役,並且,也間接的緩解了後來盟軍開辟第二戰場時的軍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