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政府組閣變局甚多對政治有什麼影響
在大選結束兩個月後,德國的政府組閣卻依然遲遲不見進展。11月27日,德國總理、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領導人安格拉·默克爾表示,她願意與目前擔任反對黨的中左的社會民主黨(社民黨)展開"嚴肅"對話,以組建一個"穩定的政府"。此次德國政府組閣存在哪些變局?原因何在?對於歐洲一體化進程有何影響?
馬克龍和默克爾
法國《歐洲時報》21日,因組閣談判破裂,德國總理默克爾政治生涯遭遇重挫,法國媒體表示,法國總統馬克龍將失去一位必不可少的夥伴,其一系列振興歐洲的計劃,都離不開與德國的對話。德國政治危機影響的將是整個歐洲。而法國《世界報》網也發表社論稱,德國政壇的危機將會使整個歐洲遭殃。
對於德國自身而言,大家更關注是否會重新大選。首先,9月份大選時較高的投票率以及選民穩定、嚴謹的態度決定了即使重新大選,其基本格局不會發生太大變化。其次,通過德國憲法《基本法》的相關規定可以看到,重新舉行選舉的過程漫長而繁瑣;最後,此次的組閣失敗以及各政黨背後各有想法也為此平添了些許不確定性。這一系列因素決定,未來是否重新大選、結果又將如何,仍是個問號。
四、總結
此次德國政府組閣擱淺,無論是對德國自身還是對整個歐洲的政治經濟都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一旦重新大選,不管最後結果怎麼樣,對於整個歐洲的信心都會帶來極大的傷害。目前,默克爾已表達出與社民黨展開"嚴肅"對話的意願,期待這場變局能以喜劇收場。
國家的政權應該是能夠維持下去的。
② 德國半數民眾為什麼支持重選舉
11月23日報道,德國媒體22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約半數民眾支持新政府組閣談判失敗之後舉行新的聯邦議院選舉。
委託INSA輿情研究所做的民調顯示,49.9%的調查對象支持重新大選,以解決目前的組閣困局。
9月贏得大選後,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代表的基民盟/基社盟(聯盟黨)為組成一個占議會多數議席的政府,與自由民主黨、綠黨展開聯合組閣談判。自民黨19日宣布因各方立場分歧太大選擇退出談判,使默克爾的組閣進程陷入困境。
援引多項多項民調顯示結果稱,如果大選,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仍能獲勝,但支持率會下降。聯盟黨內部就默克爾是否再次作為總理候選人已出現爭議。目前默克爾的個人命運握在總統施泰因邁爾手中。默克爾從世界最強大的女人變成了最大的輸家。德國輿論研究機構「Civey」的調查顯示,54%的德國人希望默克爾不再擔任總理。
21日消息還稱,德國各政黨已就可能的重新大選日期進行了非正式討論,各政黨工作層面最合適的日期為2018年4月22日。
不過,根據INSA輿情研究所做民調,重新選舉的結果不會和9月大選有太大差別,基民盟支持率將略下滑至30%,社民黨維持21%的支持率,綠黨和自民黨分別得票10%和11%。這意味著組成「多數派政府」的選擇,比較大的可能性還是目前的「聯盟黨+自民黨+綠黨」的所謂「牙買加聯盟」,或「聯盟黨+社民黨」的「大聯盟」。
③ 多少德國人支持「華沙之跪」
大多數人都支持,否則勃蘭特還怎麼繼續當他的總理?當時德國民調顯示41%的德國人支持他的做法,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支持率。現在看來,這是德國改善與歐洲關系的重要里程碑,在當今德國幾乎聽不到反對這一做法的聲音了
④ 美國撤軍德國,對歐洲影響幾何呢
一、美國撤軍德國的目的是什麼?
特朗普是個商人,他以美國利益至上。特朗普提出部分撤軍德國是有兩手准備的。1、特朗普提出部分撤軍,並說出了不撤軍的要求。如果德國願意為駐德美軍的支出分攤更多軍費,那麼美國就繼續駐軍德國,否則就部分撤軍。沒想到德國不同意,美國就索性撤軍。
美軍部分撤軍德國,只是其撤軍計劃的一部分。美國已經決定從阿富汗部分軍隊;從伊拉克撤部分軍隊;從敘利亞撤軍。美國為何在這些地方收縮駐軍,就是為了集中力量辦大事,應對大國競爭。
⑤ 駐德美軍撤走上萬人,為何說是把德國推向了痛苦之境地
德國的確會很尷尬,美國撤軍意味著兩者之間的盟友關系已出現裂痕,而德國如果失去美國的駐軍,就會削弱其在北約內部的影響力,對德國的歐盟戰略會有比較深的影響,所以美國突然撤軍會讓德國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之境;許多人都被德國的民調結果所誤導,其實,普通民眾希望美軍撤走是因為他們不清楚美國駐軍的意義,他們眼中看到的只有恢復自由之後的暢快罷了。
當今世界,手中沒有槍桿子,是不可能獲得尊重的,德國在歐盟內部強大的話語權,一部分的確是因為其強大的經濟實力,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德國是美國的戰略盟友關系以及雙方的軍事互信。總而言之,美國最信賴的小弟是誰,誰就更容易獲得尊重和重大的利益,這就是波蘭為何會自願花費20億美元請美軍駐扎,名利雙收的事沒有誰不想干。
⑥ 為什麼德議院選舉默克爾勝算高
9月17日據新加坡報道,四年一度的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即將舉行,競選拉票活動早已如火如荼展開。與去年美國總統大選和今年上半年的法國總統選舉相比,德國大選少了候選人激烈爭辯、謾罵和抹黑的熱鬧氣氛。
報道稱,默克爾和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舒爾茨既是對手,也是現任聯合政府中的搭檔。本月3日舉行的選前唯一電視辯論沒有太大火葯味,兩人的互動比一般預料的還要客氣。
最近在斯圖加特的一場選舉活動上,有人問默克爾她最大的優點是什麼?默克爾這么回答:「在關鍵時刻我能保持冷靜,這種冷靜是力量的源泉,對我來說這非常重要。」
報道指出,或許就是這股力量,讓她12年來雖然歷經歐債、難民、英國脫歐等多場危機,仍能屹立不倒。接下來要看的,就是她是否還能憑著這股毅力完成多一個任期,追平前總理科爾創下的紀錄,成為聯邦德國歷史上第二位連續執政16年的總理。
⑦ 中國人不恨德國人,猶太人不恨日本人是不是一理的,總感覺德國總理下跪猶太人多少是做給老美看得,美國猶
德國的反思是真實的。德國總理的下跪是真誠的。如果你去過德國,可以感受到德國人對那場戰爭的深刻反省。雖然還有極端分子。但是大部分人是愛好和平。厭惡納粹理論的。八國聯軍的事情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不同的。
⑧ 德國民調:1/6德國人為省錢定期少吃一頓飯,從飯錢上省能省多少
他們所節約的錢最多隻有總收入的1/10。因為物價飛漲,不少德國普通百姓為了平衡收支,被迫選擇定期少吃一頓飯,不過即便是如此,他們所節約的錢也依然很少,因為當地除了食物價格飆升之外,燃料也在不斷上漲。
看到這些情景,用中國的一句古話描述再合適不過了,這簡直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而且不僅僅只有德國人民面臨這種情況,歐洲其他國家也同樣如此。由於糧食的短缺和通脹加劇,有接近1/4的英國人也出現了不能按時吃飯的情況。其實這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局面,畢竟百姓才是戰爭最無辜的受害者。不管如何,只是希望西方某些國家可以得到應有的教訓。
⑨ 德國為什麼對美國撤軍的反應如此強硬
德國政府巴不得美軍全部滾蛋!
就在美國東部時間7月29日,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表示,美國將在數周內撤出約1.2萬美軍,這是自從美德關系緊張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撤軍行動。
對此德國政府的態度非常淡定,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挽留。
為了提升自己的軍事影響力,德國和法國曾提出建設歐洲軍隊的設想,兩國曾聯合成立了一支法德混合旅,之後比利時、盧森堡、西班牙也加入進來,組建了歐洲軍團,目的就是為了在北約體系之外建立一支屬於歐洲的機動部隊。
(德法混合旅)
對於德法主導的歐洲軍團,美國心中必然是一百個不願意,這表明了德國想撇下北約出去單干,嚴重挑戰美國霸權,美國當然不能忍。
在美國的干預下,德法籌建的歐洲軍團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再說了德國本身都還有大量美軍駐扎,德國尚且沒有底氣跟美國對剛。
如今美軍大量撤離德國,雖然會加劇德國的國防負擔,但從長遠來看是有利於德國擺脫美國控制的。
當然美國也不傻,美國只是減少了駐德美軍的數量,絕對不會從德國全面撤軍,畢竟德國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而且美國也不願意放虎歸山。
⑩ 歐洲難民潮,打算接收80萬難民的德國怎麼樣了
這是在2015年12月份時報道
據德國官方統計,今年德國預計接收的難民數量將超過百萬,難民潮的湧入給德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
首先來看德國政壇,德國現總理默克爾已經執政十年,一直以來都順風順水,而今年夏天以來爆發的難民危機卻讓默克爾第一次感受到了執政危機。不久前的民調結果顯示,大部分德國人不贊同默克爾大開國門歡迎難民入境的態度,默克爾及其所在黨派的民調支持率也都有所下滑。現在,默克爾正在積極尋找解決難民危機的對策,尤其是加強與土耳其的合作,堵住大部分難民進入歐洲的大門。德國甚至有可能因此放寬一些此前嚴格要求的門檻,比如跟土耳其擱置多年的入盟談判極有可能重新啟動,而土耳其國民也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實現免簽進入申根區。而在以前,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呼聲最高的就是德國。因此,現在這些動作都可以看作是默克爾預期到自己的政治形勢不利而積極採取的救火舉措。
其次,難民潮給德國帶來的是財政壓力。德國聯邦政府今年剛實現財政零赤字,然而好景不長,令德國財政部長引以為傲的零赤字並沒有延續多久。由於大批難民的湧入,德國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安置難民,最新估計,明年德國政府的財政赤字又將達到幾十億歐元,而與此同時,地方政府面臨的壓力更大,因為安置難民的費用其實大部分由地方政府負責,聯邦政府只負責提供一筆幾十億歐元的補貼,實在杯水車薪,在當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德國各地方政府,尤其是南部的巴伐利亞州等接收最多難民的地方政府面臨極大的資金缺口。
最後,也是最嚴重的,就是德國的接待能力有限,難以承載大量持續湧入的難民。一方面,難民營里難民們之間的矛盾在激化,因為個人隱私、宗教等因素已經發生多起難民之間的矛盾沖突。另一方面,難民安置地的居民與難民之間的矛盾也在逐漸升級,德國各地方極端勢力有所抬頭。此外,當這些難民的申請獲得批准,開始融入德國社會,未來還將與德國民眾一起在就業市場上搶飯碗,所以這方面的矛盾未來還有可能激化。德國政府已經預計2016年德國的失業率將上升,而失業率上升從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社會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