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詩的押韻要怎麼押啊
押韻是在詩文中,把同韻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韻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
句子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奏、聲調諧和之美。
把同韻的字有規律地配置在詩詞等韻文的句尾。各句押韻的字叫做韻腳或韻字。押韻是詩詞等韻文的語言特點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聲音和諧優美,吟誦順口悅耳, 便於記憶流傳。「韻」和「韻母」是兩個並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謂同韻,指韻腹相同或相近的韻母,如有韻尾則韻尾相同,韻頭可以不同。為了便於押韻,人們把同韻的、可以相押韻的字歸納為若干韻部,根據現代北京語音的音系歸納的韻部,最常見的有十八韻和十三轍(附:十八韻、十三轍跟普通話韻母對照表)①。
【簡介】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葉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
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比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韻】②。
【規則】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③
1、【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④
2、【只押平聲韻】:
近體詩規定,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死規矩,事實上以近體詩的體例假如押仄聲字會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遵守這一規則。記憶中也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反例,所以這里就不另舉例。
3、【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
【首句押韻可借鄰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
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Ⅱ 寫詩什麼叫押韻.怎麼才能做到押韻
1、押韻是詩文創作的修飾技巧,即將韻母互相諧音的文字放在詩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詩文讀起來就十分順口、悅耳,這種現象就叫做押韻。
2、押韻的方法:
(1)押韻的位置,律詩押韻的位置在每一個偶數句的最後一個字。句子的最後一個字稱腳,故韻又可以稱為韻腳。律詩的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首句押韻與否一般與對仗有關,首聯不對仗,首句常押韻:首聯對仗,首句常不押韻。
(2)押平聲韻。在律詩形成的過程中,不逐漸拋棄了仄聲韻,只押平聲韻,而且不分陰平陽平。
(3)一韻到底,律詩是不能中途換韻的,一首律詩只能押一個韻。
(4)不能使用同一個字押韻。
(5)不可大量連續使用同音的字做韻,少量使用,間隔使用是可以的。
(6)不可撞韻,律詩中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規定是不能押韻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如果這三句也押了韻,叫撞韻,這在律詩中是不允許的。
押韻注意事項:
1、忌重韻
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復出現,此乃大忌。
2、避免同義字相押
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韻
古人寫詩多依官韻,而許多我們認為是同韻的字在官韻中被分別列入不同的韻部之中,如「冬」與「東」之類,如果在同一 首詩中相押,即為出韻。這主要是因為古今語音變化的原因,現在已沒必要再強調這一點。
Ⅲ 德國詩歌有什麼押韻嗎
我在不來,你這貼妥妥沉了,我是好人。
Ⅳ 詩歌押韻的規則如何
如果是用普通話入韻的話
沒有嚴格的規定
這樣是可以壓的
甚至連eng和ang也可以看做是押韻的
但是如果考慮古音的話
就不一定有這種規律
因為很多讀音已經發生了改變
Ⅳ 詩句押韻規則
所謂押韻,是指同韻部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韻腳,簡單的理解就是現代漢語里同韻母的字。中國詩歌的押韻是在句尾,再配上韻,造成的節奏感就更強烈。
Ⅵ 詩歌中怎樣押韻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
簡介
詞義:詩詞歌賦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調和諧優美。 所謂押韻(也叫壓韻、葉韻),就是把相同韻部的字放在規定的位置上。 所謂韻部,就是將相同韻母的字歸納到一類,這種類別即為韻部。 同一韻部內的字都為同韻字。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於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已。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比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韻】。 押韻是增強詩歌音樂性的重要手段,近體詩為了使聲調和諧、容易記憶,對於押韻十分講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頒布的專門指導押韻的書,如《唐韻》、《廣韻》、《禮部韻略》、《佩文詩韻》、《詩韻集成》、《詩韻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韻略》最為流行,即世人所謂之【108部平水韻】。 但是需要明白,並不值得為遷就押韻而破壞詩句的自然,除非是參加科舉,否則即使偶爾一兩句出兩韻,古人也是允許的。
規則
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③
偶句押韻
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 寄揚州韓綽判官(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 登樂游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句並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關於首句押韻與否的平仄規律請參照【平仄簡表】④
只押平聲韻
近體詩規定,只能押平聲韻,這幾乎是一條死規矩,事實上以近體詩的體例假如押仄聲字會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覺遵守這一規則。記憶中也沒有任何可供借鑒的反例,所以這里就不另舉例。
一韻到底
中間不能換韻。古詩(古風)允許中途換韻,但近體詩不允許這樣。
首句押韻可借鄰韻
古體詩的押韻,可以把鄰近韻部的韻,比如一東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 一起通用,稱為通韻。但是近體詩的押韻,必須嚴格地只用同一韻部的字,即使 這個韻部的字數很少(稱為窄韻),也不能參雜了其他韻部的字,否則叫做出韻,是近體詩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韻,可以借用鄰韻。因為首句本來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軍中醉飲寄沈八劉叟》: 酒渴愛江清,余甘漱晚汀。 軟沙倚坐穩,冷石醉眠醒。 野膳隨行帳,華音發從伶。 數杯君不見,都已遣沈冥。 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屬下平聲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這叫做借鄰韻發端,在晚唐開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種風氣。 請參照通轉古韻、【108部平水韻】
避忌
1、忌重韻 即同一個韻字在一首詩的韻腳里重復出現,此乃大忌。 2、避免同義字相押 如一首詩中同時使用「花」、「葩」,「芳」、「香」等。 3、避免出韻 古人寫詩多依官韻,而許多我們認為是同韻的字在官韻中被分別列入不同的韻部之中,如「冬」與「東」之類,如果在同一首詩中相押,即為出韻。這主要是因為古今語音變化的原因,今天已沒有必要再強調這一點了。
唱和
唱和就是依照別人詩中所使用的韻字來押韻做詩,叫做「和韻」或「步韻」,主要有三種方式:
次韻
又稱步韻,即用原詩相同的韻字,且前後次序都必須相同,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
用韻
即使用原詩中的韻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
依韻
即用與原詩同一韻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編輯本段十八韻、十三轍跟普通話韻母對照表
十八韻: 一麻,新華字典里的韻母 a、ua、ia 同屬一個韻部。 二波,韻母 o、uo。 三歌,韻母 e。 四皆,韻母 ie、ue。 五支,韻母 i (屬 zh、ch、sh、z、c、s 聲母,與七齊有別)。 六兒,韻母 er。 七齊,韻母 i (屬聲母 b、p、m、f、d、t、n、l、j、q、x、y,有別於五支)。 八微,韻母 ei、ui。 九開,韻母 ai、uai。 十姑,韻母 u。 十一魚,韻母 v。 十二侯,韻母 ou、iu。 十三豪,韻母 ao。 十四寒,韻母 an、ian、uan。 十五痕,韻母 en、in、un、vn。 十六唐,韻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韻母 eng、ing。 十八東,韻母 ong、iong。 十三轍即十三個通押韻部,分別是: 一發花,十八韻的一麻。 二梭波,十八韻的二波三歌。 三乜斜,十八韻的四皆。 四衣欺,十八韻的五支、六兒、七齊。 五灰堆,十八韻的八微。 六懷來,十八韻的九開。 七姑蘇,十八韻的十姑。 八衣欺,十八韻的十一魚。 九由求,十八韻的十二侯。 十遙條,十八韻的十三豪。 十一言前,十八韻的十四寒。 十二人臣,十八韻的十五痕。 十三汪洋,十八韻的十六唐。 十四中東,十八韻的十七庚和十八東。 因為十三轍的七姑蘇和八衣欺對應十八韻的十姑十一魚通韻,合並就是十三轍。 十三轍 又稱「十三道大轍」,指在北方說唱藝術中,韻母按照韻腹相同或相似(如果有韻尾,則韻尾必須相同)的基本原則歸納出來的分類,目的是為了使誦說、演唱順 口、易於記憶,富有音樂美。十三轍的名目是:發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蘇、懷來、灰堆、遙條、由求、言前、人辰、江陽、中東。特別指出的是,十三轍中每 一轍的名目不過是符合這一轍的兩個代表字,並沒有其他的意義,所以同樣也可以用這一轍的其他字來代表該轍,如「梭波轍」也可以叫做「婆娑轍」、「言前轍」 也可以稱作「天仙轍」 1、 發花轍:韻母包括a、ua、ia。 舉例:打南邊來了個(喇)(嘛),手裡提拉著五斤(鰨)(目)。打北邊來了個(啞)(巴),腰裡別著個(喇)(叭)。〔註:帶括弧的字為合轍的字〕 〔註:繞口令〕 2、 梭波轍:韻母包括:e、o、uo。 舉例:襄陽府東陽縣名叫羅(德),那本是奴的前夫名叫蔣興(哥)。 〔註:出自評劇《珍珠衫》,曾被馬三立先生在《三字經》中當作學校的校歌〕 3、 乜斜轍:韻母包括ê、ie、üe。 舉例: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 恥,猶未(雪);巨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註:岳飛《滿江紅》〕 4、 一七轍:i、ü、er。 舉例:龍游淺水被蝦(戲),虎落平陽受犬(欺)。 〔註:俗語〕 5、 姑蘇轍:韻母是u。 舉例:出南門,走七(步),拾塊麂皮(補)皮(褲)。是麂皮,(補)皮(褲),(不)是麂皮,(不)必(補)皮(褲)。 〔註:繞口令〕 6、 懷來轍:韻母是ai和uai。 舉例: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消失在人(海),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註:劉若英《後來》] 7、 灰堆轍:韻母是ei和uei(ui)。 舉例:你的心情總在(飛),什麼事都要去(追),想抓住一點安(慰)。你總是喜歡在人群中徘(徊)〔註:在流行歌曲中「徊{huai(二聲)}」有時唱作「hui(二聲)」〕,你最害怕孤單的滋(味)。 〔註:《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 8、 遙條轍:韻母是ao和iao。 舉例:(一)黃浦江上有座(橋),江橋腐朽已動(搖)。江橋(搖),眼看要垮(掉),請指示,是拆還是(燒)? (二)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酒祭雄傑,揚眉劍出(鞘)。 〔註:《天安門詩抄》中的兩首詩〕 9、 由求轍:韻母是ou和iou(iu)。 舉例:六十六歲的劉老(六),蓋了六十六間好高(樓),買了六十六簍桂花(油),養了六十六頭大黃(牛),栽了六十六棵垂楊(柳)。 [註:繞口令] 10、 言前轍:韻母是an、ian、uan、üan。 舉例:我的兒汾河灣前去打(雁),天到了這般時,不見回(還)。將身兒坐至在窯門以外,等我兒他到來同把飯(餐)。 〔註:傳統相聲《汾河灣》〕 11、 人辰轍:韻母有en、in、uen(un)、ün。 舉例: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 〔註:《唱支山歌給黨聽》〕 12、 江陽轍:韻母有ang、iang、uang。 舉例:夢下園林草木(長),樓台倒影入池(塘)。黛玉回到瀟湘館,一病奄奄不起(床)。 〔註:京韻大鼓《黛玉焚稿》〕 13、 中東轍:韻母有eng、ing、ueng(weng)、ong、iong。
Ⅶ 哪位老師能解答,外國人是怎麼寫詩的
他們也是要押韻的。我看的不多,但看到的幾首幾乎都押韻。詩歌這東西其實是共通的,意境美,音律外國人寫的詩歌應該比較純正吧,裡面有一些中國名人寫的,這要考驗翻譯人的水平,是不是由外國人根據意思來翻譯更好呢,有待學習。。。、形式上也都講究美,而音律上的美最普遍的就是押韻,這樣讀起來才能更好地抒情達意。
Ⅷ 詩歌如何押韻
押韻:是在句尾用同一個韻的字,通過周期性循環達到一種品讀舒暢、踏實和圓滿的藝術效果,句子節奏和音韻的回歸。
Ⅸ 英文詩的韻式
讀英文詩歌是非常步容易的,這方面的知識極其細致,以下著重就樓主所謂的韻式介紹一些最基本的。(這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費神的活兒,所以請允許在下轉貼一些現成的東東.^_^)
一 節奏
詩歌是具有音樂性的語言。音樂作品的最大特點之一是音符的流動是有節奏的。所謂節奏就是強拍和弱拍按一定的形式配合起來,有規律地反復出現。懂點音樂的人都知道,音樂中基本的節奏有兩種,即強——弱(2/4拍)和強——弱——弱(3/4拍)。舉個簡單的例子:
《新年好》(HAPPY NEW YEAR)這首兒歌的節奏是強——弱——弱:
11 1 5 │33 3 1│13 5 5 │43 2 —│23 4 4 │32 3 1│13 2 5│72 1 —│
中國古詩講究平仄,富有節奏,英文沒有平聲、仄聲之分,但有重讀輕讀音節之分,其節奏是通過重讀音節與輕讀音節表現出來的。一個重讀音節與一個或兩個輕讀音節按一定的模式搭配起來,有規律地反復出現就是英文詩歌的節奏。
我們知道凡是有兩個以上音節的英文單詞,都有重讀音節與輕讀音節之分,在一句話中,根據語法、語調、語意的要求,有些詞也要重讀,有些要輕讀。如he went to town to buy a book.. I』m glad to hear the news. 英文中有重讀和輕讀之分,重讀的音節和輕讀的音節,按一定模式配合起來,反復再現,組成詩句,聽起來起伏跌宕,抑揚頓挫,就形成了詩歌的節奏。多音節單詞有重音和次重音,次重音根據節奏既可視為重讀,也可視為輕讀。讀下面這兩句詩:
Alone │she cuts │and binds│ the grain,
And sings │a me│lancho│ly strain.
這兩行詩的重讀與輕讀的固定搭配模式是:輕——重。在每行中再現四次,這樣就形成了這兩行詩的節奏。某種固定的輕重搭配叫「音步」(foot),相當與樂譜中的「小節」。一輕一重,就是這兩行詩的音步。一行詩中輕重搭配出現的次數叫音步數,這兩行詩的音步數都是四,所以就稱其為四音步詩。
二 常見的音步類型
音步是輕讀與重讀構成的。根據重讀與輕讀搭配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劃分出不同的音步類型。音步類型不同,節奏自然也不同。最常見的音步類型有以下四種:
(一) 抑揚格
如果一個音步中有兩個音節,前者為輕,後者為重,則這種音步叫抑揚格音步,其專業術語是(iamb, iambic.)。輕讀是「抑」,重讀是「揚」,一輕一重,故稱抑揚格。
英語中有大量的單詞,其發音都是一輕一重,如adore, excite, above, around, appear, besides, attack, supply, believe, return等,所以用英語寫詩,用抑揚格就很便利。也就是說,抑揚格很符合英語的發音規律。因此,在英文詩歌中用得最多的便是抑揚格,百分之九十的英文詩都是用抑揚格寫成的。前面的那兩句詩就是抑揚格詩。
(二)揚抑格
如果一個音步中有兩個音節,前者為重,後者為輕,則這種音步叫揚抑格音步,其專業術語是(trochee, trochaic.)。重讀是「揚」,輕讀是「抑」,一重一輕,故稱揚抑格。與抑揚格恰好相反。
英語中也有一批其讀音為一重一輕的單詞,如Happy, many, holy, yonder, headlong, flaming, upper, grandeur, failing等。寫揚抑格的詩,此類詞正好合適。但這類詞在英語中其數量不及前面的那些多,與英文的語言規律不十分吻合,所以揚抑格詩不多。舉兩句詩例:
Present │mirth has │present │laughter
Shakespeare
Shake your │chains to │earth like │dew
Shelley
(三) 抑抑揚格
抑抑揚格含三個音節,即輕——輕——重,專門術語是:Anapaest, anapaestic
例詞:
cavalier, intercede, disbelieve, reappear, disapprove, indistinct, on the hill.
例句:
拜倫的以下四行詩是抑抑揚格:
The Assyr│ian came down │like the wolf │on the fold,
And his coh│orts were glea│ming in purp│le and gold;
And the sheen│ of their spears │was like stars │on the sea,
When the blue │waves rolls night│ly on deep │Galilee.
——Destruction of Sennacherib
這是拜倫寫的描述古代亞述人圍攻耶路撒冷,被瘟疫所襲的詩的一節。第四行第二音步中的waves 一詞可輕可重。詩題中的Sennacherib 是亞述國王。fold 指羊群, purple and gold 描寫亞述軍隊的服飾,Galilee,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湖。cohorts軍團, sheen,光芒。
(四) 揚抑抑格
重——輕——輕是揚抑抑格,專門術語是:dactyl, dactylic.
例詞:
happily, merciful, eloquent, messenger, merrily, properly, accident, quantity.
例句:
Dragging the │corn by her │golden hair.
Davies: the villain.
英文詩歌中的音步類型有十幾種之多,常見者即此四種,第一種則最常見。此外詩句中也常有抑抑格(pyrrhic[/peirik]和揚揚格(spondee[/sp :ndi])出現。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音步類型只是理論上的分析,實際上,一首詩僅用一種音步類型寫,這種情況極少見,大多是以某一種為主,同時穿插其他類型。如果一首詩只含有一種音步,就會顯得非常單調機械。一首詩只要是以某種類型為主的,盡管有其他類型穿插其中,也稱此詩為某某格。如,以抑揚格為主要節奏寫成的,就稱此詩為抑揚格詩。現代興起的一些自由詩(FREE VERSE),不受這些格律的限制。
三 詩行
(一) 一詩行不一定是一個完整的句字。
英文詩每行的第一個字母都大寫,但是一詩行不一定是一個完整的句子,不一定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有時候,一行詩正好是一句,有時兩行甚至許多行才構成一個意思完整的句子。前者叫end-stopped line(結句行),後者叫run-on line.(跨行句)。這是英文詩與中國詩的最大區別之一。中國詩歌都是一行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看下面一節詩:
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
It fell to earth, I knew not where;
For, so swiftly it flew, the sight
Could not follow it in its flight.
前兩行是end-stopped line,後兩行是run-on line。讀跨行句詩,行末停頓較短。
跨行句在英文詩歌中極其普遍,有時十來行才成一完整句子。剛學英文詩的人,對此往往不習慣。對此我們需加註意。
(二) 詩行的長短以音步數目計算:
英文詩行的長度范圍一般是一音步——五音步。六、七、八音步的詩行也有,但不多。最多的是四音步、五音步的詩。
(各種長短詩行的專門術語:一音步詩:monometer 二音步詩:dimeter三音步詩:trimeter四音步詩:tetrameter 五音步詩:pentameter 六音步詩:hexameter 七音步詩:heptameter八音步詩:octameter.)
在分析一首詩的格律時,既要考律此詩的基本音步類型,也要考律此詩中詩行的音步數目。看下面的一首短詩:
An EMPTY HOUSE
Alexander Pope
You beat│your pate, │and fan│cy wit │will come:
Knock as│you please, │there』s no│body│at home.
(你拍拍腦袋,以為靈感馬上就來。可任你怎麼敲打,也無人把門打開。pate,腦袋。 fancy,動詞:以為,想像。)
此詩的基本音步類型是抑揚格,每行五音步。因此稱此詩的格律是「抑揚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一首詩的音步類型和詩行所含的音步數目構成此詩的格律(meter)。
四 壓韻(rhyme)
英文詩一般都押運韻。
(一) 全韻與半韻(full rhyme and half rhyme)。
全韻是嚴格的押韻,其要求是:
(1) 韻要押在重讀音節上,其母音應相同;
(2) 母音前的輔音應不同;
(3) 如果母音之後有輔音,應相同。
(4) 重讀音節之後如有輕讀音節,也應相同。
下面幾對詞都符合全韻的標准:
why---sigh; hate---late; fight---delight; powers---flowers; today---away; ending---bending.
如果僅是母音字母相同,讀音不同,不符合全韻:如:
blood----hood; there---here; gone---alone; daughter----laughter.
這種情形被稱為「眼韻」(eye rhyme),雖然詩人有時用之,但不是真正的押韻。
僅是輔音相同或僅是母音相同的屬半韻:
母音不同,其前後的輔音相同,這叫諧輔韻(consonance)如:black, block; creak, croak; reader, rider; despise, dispose.
母音相同,其後的輔音相同者叫諧元韻(assonance),如lake, fate; time, mind.
(二) 尾韻與行內韻(end rhyme and internal rhyme)
押在詩行最後一個重讀音節上,叫尾韻。這是英文詩歌最常見的押韻部位。詩行中間停頓處的重讀音節與該行最後一個重讀音節押韻者,叫行內韻。如:
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
Then blooms each thing, then maids dance in a ring,
(三) 男韻與女韻((masculine rhyme and feminine rhyme)
所押的韻音局限於詩行中重讀的末尾音節上,稱男韻,也叫單韻,聽起來強勁有力。如:late, fate; hill, fill; enjoy, destroy.
押韻押在兩個音節上,後一音節非重讀音節,稱女韻,也叫雙韻,聽起來或輕快,或幽婉。如:lighting, fighting; motion, ocean; wining, beginning.
看下面一節詩:
I am coming, little maiden,
With the pleasant sunshine laden;
With the honey for the bee,
With the blossom for the tree.
前兩行押女韻,後兩行押男韻。
也有不少英文詩是不押韻的,不押韻的詩稱無韻詩或白體詩(blank verse)。多用在戲劇和敘事詩中。莎士比亞的戲劇和彌爾頓的Paradise Lost 都是用blank verse寫成的。 押韻的詩叫rhymed verse。無韻詩不同與自由詩。無韻詩雖不押韻,但是有固定節奏,以揚抑格五音步最常見。自由詩節奏不固定,如同白話。
詩選及講解
A SELECTION OF ENGLISH POETRY
FOR AN OPTIONAL COURSE OF THE UNDERGRADUADTES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作者簡介:
劇作家、詩人。一生創作三十七部戲劇,154首十四行詩。其十四行詩大部分是獻給一位貴族青年,有二十餘篇則是獻給一位「黑膚女士」(the dark lady).
1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s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s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注釋:
Compare ···to 把什麼比做什麼。
Thou, thee 第二人稱單數代詞,前者主格,後者賓格。現已為you 所取代。其所有格是thy,或thine, 即現代英語的your。
Art = are. 16、17世紀時與thou連用。
Temperate: 來自拉丁文temperātus,讀時為符合押韻規則,可將重音放後。
Shake:shake off。
Lease 租借期限,此處指夏天的長度。
Hath 與第三人稱單數連用,相當於現代英語的has。
Dimmed: clouded.
Fair form fair: beautiful thing from beauty. 前後fair意義不同。Declines from beauty。
Chance:極緣,時運,命運。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s declines,/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每一個美人總要失去美貌,即使沒有突發的以外事件,也逃不過自然界生老病死的變遷。Sometimes: 有的版本作「sometime」: at some unspecified time.
Untrimm』d: untrimmed. 本意為剝去美觀的衣服等,此處隱喻奪去美貌等。
Fair thou ow』st: beauty you own. 莎士比亞時代,owe與own通用。古英語第二人稱單數後加-st或-est
His shade:shadow of death.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死神無從誇口,說你在他的陰影里徘徊」。
To time thou grow』st: you grow as long as time lasts. 與時間同壽。 Grow to = be incorporated with.
內容解析:
此詩的發展變化:以人比夏天開始,以人勝自然終結。前四行說明人比夏天更美更溫和;中四行發展了這個意思,引到駐顏無術的感慨;第三組則新意突起,推翻前言,終於於勝利的末兩行作結。此詩表達了這樣一種思想:美麗的事物可以依靠文學的力量而永遠不朽;文學是人所創造的,因此這有宣告了人的不朽。因此此詩不是一般的愛情詩。
形式解析:
sonnet:十四行詩,即「商籟體」詩。此詩體起源不明,最早的例子出現於13世紀,16世紀在英國出現。主要有義大利式和英國式兩種變體。義大利詩人Petrarch [/petra:k]用此詩體最精熟,故義大利式又稱Petrarchan sonnet。英國式由莎士比亞創立,又稱 Shakespearean sonnet.
義大利式分前八行、後六行。韻尾是abba, abba; cde, dcd.。莎士比亞式十四行詩,層次上分前四行,中四行,後四行和結尾兩行。韻尾為:abab, cdcd, efef, gg。格律是抑揚格五音步。
Shall I│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 a)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 ( b)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b)
Sometimes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c)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s │declines, (c)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 untrimm』d; (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f)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f)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g)
So long │lives this, │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g)
參考譯文:
能不能讓我把你比擬作夏日?
你可是更加溫和,更加可愛:
狂風會吹落五月的好花兒,
夏季的生命又未免結束得太快:
有時候蒼天的巨眼照得太灼熱,
他那金彩的臉色也會被遮暗;
每一樣美呀,總會離開美而凋落,
被時機或者自然的代謝所摧殘;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決不會凋枯,
你永遠不會失去你美的儀態;
死神誇不著你在他影子里躑躅,
你將在不朽的詩中與時間同在;
只要人類在呼吸,眼睛看得見,
我這詩就活著,使你的生命綿延。(屠岸)
2 Spring
When daisies pied and violets blue
And lady-smocks all silver-white
And cuckoo-buds of yellow hue
Do paint the meadows with delight,
The cuckoo then, on every three,
Mocks married men; for thus sings he,
Cuckoo,
Cuckoo, cuckoo! Oh word of fear
Unpleasing to a married ear!
When shepherds pipe on oaten straws,
And merry larks are ploughmen』s clocks,
When turtles tread, and rooks, and daws,
And maidens bleach their summer smocks,
The cuckoo then, on every three,
Mocks married men; for thus sings he,
Cuckoo,
Cuckoo, cuckoo! Oh word of fear
Unpleasing to a married ear!
------Comedy: Love』s Labour Lost
劇情:拿伐Navarre [n /va: ]國王與其幾位朝臣立誓三年之內摒棄一切世俗的快樂,致力於研究學問。其中的一條是:三年之中不可與女子交談一次。不久法國公主攜幾名侍女來辦理國務,國王和朝臣門守不住自己的誓言,愛上了這幾個女子。最後公主的父親去世,公主要持戒三年,國王和朝臣們的求愛也化為泡影。此詩在此劇之結尾處。
注釋:
daisies pied:雜色的雛菊。
lady-smock:也作lady』s-smock 花名:布穀鳥剪秋羅。Smock:〈古〉女襯衣,罩衣。
cuckoo-buds of yellow hue:黃色的杜鵑花。hue:顏色。
Cuckoo:[/kuku:] 布穀鳥的叫聲,與/cuckold(奸婦的丈夫)一詞諧音。
shepherds [/ ep d]
pipe on oaten straws:拿燕麥桿吹哨子。
turtles tread:斑鳩交配。Turtle:〈古〉斑鳩,=turtledove。 Tread:(雄鳥)與(雌鳥)交配。
rooks and daws:白嘴鴉和穴鳥。
內容解析:
春天裡百花爭艷,萬象更新,情人們沉醉於甜蜜的愛情之中。但樹梢上布穀鳥的叫聲卻似乎在不斷提醒人們:愛情並不可考。此詩有反諷意味,與劇情一致。英國詩人甘貝爾(Thomas Campbell,1777—1844)在 Freedom and Love一詩中說:「Love has bliss, but love has ruining/ Other smiles may make you fickle/ Tears for other charm may trickle。」
形式解析:抑揚格四音步,韻式:abab cc d ee; fgfg hh d ee
When dai│sies pied │and vio│lets blue
And la│dy-smocks│ all sil│ver-white
And cu│ckoo-buds │of ye│llow hue
Do paint │he mea│dows with│ delight,
The cu│ckoo then, │on eve│ry three,
Mocks mar│ried men; │for thus │sings he,
Cuckoo,
Cuckoo, │cuckoo! │Oh word│ of fear
Unplea│sing to│ a mar│ried ear!
When she│pherds pipe │on oa│ten straws,
And mer│ry larks│ are plough │men』s clocks,
When turt│les tread, │ and rooks, │and daws,
And mai│dens bleach │their sum│mer socks,
The cu│ckoo then, │on eve│ry three,
Mocks mar│ried men; │for thus │sings he,
Cuckoo,
Cuckoo, │cuckoo! │Oh word │of fear
Unplea│sing to│ a mar│ried ear!
參考譯文:
當雜色的雛菊開遍牧場,
藍的紫羅藍,白的美人衫,
還有那杜鵑花吐蕾嬌黃,
描出了一片廣大的欣歡;
聽杜鵑在每一株樹上叫,
把那娶了妻的男人譏笑:
咯咕!
咯咕!咯咕!啊,可怕的聲音!
害得做丈夫的肉跳心驚。
當無愁的牧童口吹麥笛,
清晨的雲雀驚醒了農人,
斑鳩烏鴉都在覓侶求匹,
女郎們漂洗夏季的衣群;
聽杜鵑在每一株樹上叫,
把那娶了妻的男人譏笑:
咯咕!
咯咕!咯咕!啊,可怕的聲音!
害得做丈夫的肉跳心驚。(朱生豪)
=================================================================
(原作者的文字非常精彩,這里因字數限制,沒法全部粘貼過來,接下來請樓主自己點擊欣賞)
http://bbs.taisha.org/archiver/?tid-455807.html
Ⅹ 寫詩如何押韻
如何寫詩押韻:
一、首先,要明確古詩的絕句和律詩是不同的:
對於絕句:五字一句的稱五言絕句;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一般由四句組成,可分為律絕和古絕。
對於律詩:五個字一句的律詩叫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個字一句的律詩叫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二、押韻區別:
絕句:絕句在押韻上,根據形式的不同,要求也不一樣,其中律絕最嚴格,和律詩一樣,要講究平仄相對,押韻嚴格。但是」古絕「一類的絕句就沒有這么要求的嚴格了。
律詩:在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格規定。還有一句平仄調配的變通規定,為常用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其意思就是:一三五字不比拘泥於平仄相對,但是二四六字一定要,」平「對」仄「或「仄「對」平」。
三、寫好押韻,要注重詩詞上下句中,對子的使用:
對子歌,也是人們總結的平仄相對的對子,所組成的一首歌謠,是一種對偶句。它言簡意深,詞語對仗,平仄協調,是漢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例如: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斗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魚翁。
四、通過講究詩中的「平」、「仄」相對,再配合對子歌,使詩中詞語對仗,勤加練習就能寫出押韻的詩。
(10)德國詩怎麼押韻的擴展閱讀
一、詩歌的韻律最主要的就是通過平仄相對來展現。平仄的運用也有一定格式,稱為格律。平聲和仄聲,代指由平仄構成的詩文的韻律。現代對於平仄的區分主要通過漢語拼音,將一二聲作為平,三四聲作為仄。
在古代,明朝釋真空的《玉鑰匙歌訣》曰:
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簡單來說,區別平仄的要訣就是「不平就是仄」。
二、對於不同長短和不同平仄開頭的詩也有不同的規范;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