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李德國看肝病怎麼樣

李德國看肝病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01 18:53:50

Ⅰ 乙肝可以到德國留學嗎

乙肝可以到德國留學嗎?
乙肝病毒攜帶者只要身體符合標准,就可以發放健康證,和正常人一樣出國留學。通常情況下,乙肝病毒攜帶者能不能出國,需要依據乙肝五項檢查結果來判定,這五項指標為:HBsAg、HBsAb、HBcAb、HBeAg和HBeAb。由於每個乙肝病毒攜帶者的病情不同,所面對的情況也是不同的,假如病情穩定,肝功能正常,不影響他人,也不具有傳染性,當然是可以出國的。

Ⅱ 德國三氧技回輸療法說能讓乙肝轉陰,我是不是被騙了,我都花了一萬多了,做了三個療程,卻還是大三陽

問題分析:
你好,大三陽是乙肝病毒攜帶的一種方法,主要根據病毒復制的活躍程度以及肝功來判斷是否治療

意見建議:
這種情況,可以化驗肝功和病毒DNA定量,如果明顯增多,就需要用抗乙肝病毒的葯物治療,你說的這種方法,正規醫院裡面沒有用的,還是建議去醫院檢查

Ⅲ 去日本或者德國能治好乙肝嗎

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如果是慢乙肝,在全世界治療方法都一樣,只不過他們那裡葯物選擇比我們多些而已,如果是急乙肝,治癒率在哪裡都差不多。中國乙肝感染率很高,德國治療乙肝的經驗沒有我們多。所以奉勸一下這位朋友,還是在國內治療吧。

Ⅳ 德國漢高公司入職體檢會查乙肝嗎

德國漢高公司(Henkel)是應用化學領域中的一家國際性的專業集團, 他們的入職體檢、福利體檢項目中應該會包含你說的這個檢查項目,如果有困難,可以聯系體檢先鋒幫忙,他們挺靠譜的

Ⅳ 至少11國報告兒童不明原因肝炎,這種病會傳到中國嗎

最近歐美爆發急性肝炎,很多孩子不幸感染了這種病。所以聽到這個消息後,國內的家長也很擔心。家長們擔心這種疾病會傳入中國,對孩子造成生命威脅。據外電報道,歐美感染病例超過200例。至於感染者感染急性肝炎的原因,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德國研究所認為,歐美兒童感染急性肝炎,與其輝瑞疫苗有關。但世衛組織很快駁斥了這一謠言。中國兒童不明原因肝炎的風險不是很高,至今沒有相關報道,可能是因為中國沒有接種輝瑞疫苗。

這名患者已經排除了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的可能,研究人員還在研究發病原因。急性肝炎雖然在歐美流行,但在我國發病率很低。目前國內還沒有類似急性肝炎的病例報道,國內海關管控非常嚴格。基本上所有的病毒都不太可能傳入中國,更何況中國早就強制每個新生嬰兒接種乙肝和甲肝疫苗了。所以即使急性肝炎傳入中國,也不用擔心。

Ⅵ 我爸爸肝病需要做介入治療

可能使得其反
最好別介入
我父親最後悔介入
中葯還不錯
中葯有方緩解肝癌晚期病人的肝癌疼痛
在肝癌晚期病人中普遍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肝癌疼痛。有90%以上的肝癌患者都因為有肝區不適或疼痛的症狀來醫院就診。肝癌疼痛可表現為間歇或持續性刺痛、脹痛或鈍痛,嚴重時疼痛可放射到背部及右肩部。研究認為,中醫治療疼痛的機理主要在於:一是某些中葯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可維持人體的平衡,從而緩解疼痛;二是中醫有「不通則痛」之說。活血化瘀、理氣通絡之葯能起到「通則不痛」的功效。

經驗證明,中葯外用或內服對已出現疼痛的肝癌病人不僅有明顯的止痛作用,而且療效持久、和緩,且副作用小。常用的止痛中葯有元胡、細辛、米殼、白屈菜等,以及易溶於酒精的乳香、沒葯、血竭、紅花、姜黃、冰片等。下面就介紹幾則可緩解肝癌患者疼痛的驗方:

鼠婦內服方

鼠婦又名鼠姑、濕生蟲。《本草綱目》中認為,鼠婦甘、平,無毒,可治療牙痛、閉經、血瘕諸痛。用法:可將乾燥鼠婦研成細末,每次用溫開水沖服3克,每日服3次。或取乾燥鼠婦60克,加水適量煎煮兩次,共取汁240毫升。每次服60毫升,每日服4次。服葯期間患者應忌吃酸辣食物。

鱉膽止痛方

將活鱉(雌雄均可)洗凈,投入沙鍋或鋁鍋中,加入沸水煎煮5~10分鍾,再將鱉剖開,取出膽囊,擠出膽汁,每日一次空腹服下。若鱉在250克以上,可將膽汁分成兩份供兩日服用。

蟾蒜外敷方

將活蟾蜍3隻剝取蟾皮,再取蒜頭1枚,將蒜搗碎後塗於蟾蜍皮上,將蟾蜍皮外敷痛處。此方適宜於肝癌劇痛而用杜冷丁無效者。

阿雄膏外敷

取阿魏、皮硝各60克,雄黃、馬錢子各30克,麝香3克,蔥白適量。先將前4味葯研成細末,與蔥白一起搗如泥狀。然後將麝香塗於肝區疼痛明顯處,再敷上葯泥,外用紗布包紮固定,每周換葯一次。

雄黃散外敷

取雄黃、明礬、青黛、皮硝、乳香、沒葯各60克,血竭30克,冰片10克,醋和豬膽汁各適量。將前8味葯共研細末,分成7包,每次取一包,用等量的醋和豬膽汁調成糊狀後外敷,每日敷8小時,葯糊干結時可用醋和豬膽汁調濕。此方對晚期肝癌劇痛者尤其適用。

穴位敷貼法

取山柰、乳香、沒葯、大黃、姜黃、梔子、白芷、黃芩各20克,小茴香、公丁香、赤芍、木香、黃柏各15克,蓖麻仁20粒,雞蛋清或蜂蜜適量。將前14味葯共研細末,與雞蛋清或蜂蜜混合後調成糊狀,外敷於期門穴(位於乳頭下方的第六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上。痛劇者每6小時換葯一次,痛輕者每12小時換葯一次。

穴位封閉法

讓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取雙側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1寸處),局部常規消毒後,用5毫升注射器接7號針頭,抽取維生素K,注射液8毫克、654-2注射液10毫克,然後直刺進針,待患者有酸、麻、脹感時,再快速將葯液分別注入兩側的足三里穴內。每日注射一次,3次為一個療程。若繼續治療,應間隔兩天。此法對各種晚期癌症所引起的腹痛均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中葯與西葯中的止痛葯配合,既可增強療效,又可減少西葯的副作用。例如,在患者含服鎮痛葯鹽酸二氫埃托啡時若將芍葯甘草湯加米殼水煎服,可對肝癌和腹部其它癌症的疼痛有較好的療效。而常用杜冷丁止痛的肝癌劇痛者,若將蟾酥、元胡、穿山甲、青皮共煎濃汁外擦痛處,可增強止痛的效果。

肝癌概述
肝癌是指發生在肝臟的腫瘤,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肝癌在中醫學中屬於"積聚"、"症瘕"、"黃疸"、"脹"、"脅痛"等范疇。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平均患病年齡 44 歲。肝病惡性程度高,發展迅速,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案選擇不當,平均生存時間為半年。
1、原發性肝癌:是肝細胞或肝內膽管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像肝硬化患者容易轉為原發性肝癌。
2、繼發性肝癌:是身體其他臟器的癌腫轉移至肝臟而形成繼發性肝癌。多數由胃癌、大腸癌轉移所致。少數由胰腺癌和膽道癌轉移肝臟所致。
肝癌具有起病隱匿、潛伏期長、高度惡性、進展快、侵襲性強、易轉移、預後差等特點。其發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減輕肝癌患者痛苦的一大幫助。目前只有掌紋診斷能達到這樣的水平。
肝癌的手術治療
手術在肝癌治療中仍佔主導地位。近年來,在新理論、新技術與新概念的基礎上,肝癌外科又有了不少進步。在過去單一的大肝癌切除基礎上又出現了能明顯提高療效的小肝癌切除,能明顯延長切除後生存期對亞臨床期復發的再切除,以及給部分不能切除大肝癌提供生路的「不能切除肝癌的縮小後切除」。
由於肝癌有多起源性特點,因此,當手術切除較大病灶時,肝內尚會存有一些較小病灶,術前在做影像學檢查時,這些微小病灶未必能被發現。由於接受手術後病人機體的抵抗力會下降,這些小病灶就會迅速發展,因此,肝癌術後的治療就顯得極為重要。
有以下情況的患者不能行肝臟移植手術:肝外存在難以根治的惡性腫瘤;存在難於控制的感染(包括細菌、真菌、病毒感染);患有嚴重心、肺、腦、腎等重要臟器器質性病變患者;有難以控制的心理變態或精神病等。
肝癌的放射治療
由於放射源、放射設備和技術的進步,各種影像學檢查的准確定位使放射治療在肝癌治療中地位有所提高,療效亦有所改善。放射治療適於腫瘤仍局限的不能切除肝癌,通常如能耐受較大劑量,其療效也較好,外放射治療經歷全肝放射、局部放射、全肝移動條放射、局部超分割放射、立體放射總量超過近有用質子作肝癌放射治療者。有報道放射總量超過40Gy(4000rads容氣量)合並理氣健脾中葯使一年生存率達72.7%,五年生存率達10%,與手術、化療綜合治療可起殺滅殘癌之作用,化療亦可輔助放療起增敏作用。肝動脈內注射Y-90微球、131I-碘化油、或同位素標記的單克隆抗體等可起內放射治療作用。
肝癌的化療
一般認為單個葯物靜脈給葯療效較差。採用肝動脈給葯和(或)栓塞,以及配合內、外放射治療應用較多,效果較明顯。對某些中晚期肝癌無手術指征,且門靜脈主幹癌栓阻塞不宜肝動脈介入治療者和某些姑息性手術後患者可採用聯合或序貫化療。
在德國,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化療時,用葯量只有國內的1/3,用葯品種比較單一。而在國內,醫生和患者為了在最大程度上殺死癌細胞,在用葯上都主張「大劑量」、「多品種」。
兩種不同的治療思路產生的結果也不一樣:德國中晚期肝癌患者確診後,平均一年生存率為70%以上,兩年生存率為50%以上。而我國絕大多數中晚期肝癌患者從確診到死亡一般不超過半年。「重量級」治療讓很多患者剩餘的正常肝功能受損,免疫力下降,最終因肝功能衰竭而亡。但是,在片面追求殺死癌細胞的指導思想下,哪怕病人惡心嘔吐、高燒腹痛,醫患雙方也認為很正常。廣州某大醫院曾對100餘名肝癌患者進行過死亡追蹤,結果發現超過40%的患者死於肝功衰,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肝癌」。
中醫葯治肝癌
肝癌作為惡性腫瘤之首,其殺傷力、致死率居高不下。我國的中醫葯理論基礎雄厚、用葯廣泛,只要辨證合理用葯,確有良好的療效。主要表現在:
一、最大限度地保護肝功能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其任務相當艱巨,參與機體的各種消化代謝、吸收利用活動。一旦肝功能異常會出現糖代謝、蛋白代謝、脂肪代射等一系列紊亂。大部分肝癌病人均死於肝功能衰竭或因肝功能異常導致門脈高壓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中葯治療是在辨證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恢復保護肝臟,重點不著眼於瘤體而在於症狀的改善。症狀好轉,瘤體自然穩定或縮小。
二、最大程度地減少並發症
大部分肝癌病人脾功能亢進是肝癌病人最嚴重的並發症,它可引起造血機制異常、凝血功能障礙,加上門脈高壓,致使胃底靜脈高度曲張,極易引起消化道大出血。肝功異常還會出現蛋白合成不足,出現低蛋白,引起大量腹水。腫瘤壓迫還會出現膽汁排泄障礙,引起黃疸等。利用中葯的健脾理氣、消導、軟堅散結等特點進行治療均能達到使AFP下降、肝功能正常,增加吞噬細胞、T細胞、腫瘤壞死因子的療效,促進病人飲食量的增加,消除腹水、祛除黃疸,控制瘤體的繼續生長。
三、最大范圍地提高病人生命質量和生活質量
癌症目前仍為世界頑症。一個正規醫院的醫生,沒有誰敢稱治癒,但是,針對肝癌發病部位的血供豐富、雙套供血、轉移快、生長迅速的特點,中醫從外圍症狀著眼,採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解除了病人諸多由原發灶引起的症狀。通過中醫治療的病人一般不疼痛、腹水消失、肝功能降至正常、黃疸消退,達到「帶瘤生存」目的。原本生存在3~6個月的病人能延至1~3年,甚至更長,而且病人能自理,能參加一些體育活動。
由於80%的肝癌病例明確診斷時已屬晚期,採用手術治療的切除率很低,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的療效也不盡人意,因此,中醫葯治療在肝癌治療中佔有一定的地位。
【辨證施治】
1、肝鬱脾虛
主證:脅痛腹脹,食少便溏,形體消瘦,下肢浮腫或腹水,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或滑。
治法:疏肝解郁,益氣健脾
方葯:逍遙散(《和劑局方》)合參苓白術散(《和劑局方》)加減。
2、肝膽濕熱
主證:右脅疼痛,心煩易怒,食少惡心,身目俱黃,時有發熱,口乾口苦,腹部脹滿,便干溲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法:清肝利濕,消腫解結
方葯:茵陳蒿湯(《傷寒論》)或茵陳四逆湯(《張氏醫通》)加減。
3、氣滯血瘀
主證:脅下痞塊堅滿,推之不動,拒按;脅脹加重,入夜尤甚,腹部青筋暴露,可放射至背;倦怠無力,納呆少食,噯氣呃逆,便結或便溏;舌質正常或黯,邊有瘀斑,苔薄或薄黃,脈沉或弦細或澀。
治法:理氣舒肝,散血消症
方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書》)合金鈴子散(《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加減
4、肝腎陰虛
主證:面色晦黯,腹大脹滿,形體羸瘦,腰膝酸軟,耳鳴目眩,盜汗低熱,口乾舌燥,皮下紫癜,甚者便血、嘔血、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小弦細數。
治法:滋陰柔肝,軟堅消結
方葯:一貫煎(《柳州醫話》)、加減復脈湯(《溫病條辨》)加減
無毒綠色療法提高肝癌生存率
手術是治療肝癌的主要手段,小肝癌的5年生存率達60-70%,而大肝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20%。
而中醫中葯在肝癌治療中,則可起到重要作用。但晚期肝癌病人盲目、大量應用「以毒攻毒」、「活血化瘀」的中葯,可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惡化。因此,在選用中醫葯治療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所選葯物是否對症。
「無毒抗癌綠色療法」的問世,在肝癌治療這一課題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五年生存率明顯上升。該成果的五個治則對肝癌的治療起到了全面的康復作用。如:軟堅化結法可使肝臟瘤體縮小;清熱解毒法能清除肝內癌毒,使蓄積已久的癌毒盡快排出體外;益氣養血法可促進手術患者機體的恢復,防止癌細胞轉移與復發;疏肝健脾法可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增加放化療的治療效果;扶正祛邪法可減輕晚期病人的疼痛、延長患者帶瘤生存的時間。因此,對不能手術或伴有胰腺、膽囊等轉移或手術後的患者,盡量盡早採用「無毒抗癌綠色療法」綜合治療,有的患者只要一到兩個療程的治療,痛苦症狀就會明顯緩解,腫塊亦隨之縮小,腹水消失。臨床數據表明,經「無毒抗癌綠色療法」治療後,肝癌生存率明顯提高。

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癌症,壯年發病率高,由於本病發現時多為晚期,故死亡率高,在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僅次於胃、食道而居第三位,在部份地區的農村中則占第二位,僅次於胃癌。我國每年死於肝癌約11萬人,佔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數的45%。俗稱「癌中之王」。原發性肝癌多合並肝硬化與肝功能異常,早期多無症狀。
臨床期肝癌症狀為:肝痛、消瘦、乏力、納呆、腹脹、黃疸、癌性發熱。體征為:肝大、上腹腫塊、黃疸、腹水、下肢浮腫及肝硬化其他表現如肝掌、蜘蛛痣、腹壁靜脈曲張。
原發性肝癌的治療
早期治療是改善原發性肝癌預後的最主要因素。早期原發性肝癌應盡量採取手術切除。對不能切除的大肝癌亦可採用多模式的綜合治療。
早期肝癌宜遲早手術切除,不能切除者首選肝動脈栓塞化療。無水酒精瘤內注射適用於肝功能欠佳不宜手術的小肝癌,有可能起根治效果;中期大肝癌宜採用肝動脈插管結扎為主的多模式治療或肝動脈栓塞化療以處殺傷腫瘤細胞減少腫瘤負荷,待腫瘤縮小後爭取二步或序貫手術切除。晚期肝癌以中草葯為主的中西綜合治療可望改善症狀延長生存期。綜合比較原發性肝癌的各種治療方法後不難發現,以中草葯為主的中西醫綜合療法不但毒副作用小,費用低廉,治療方便,而且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狀,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從而,使得原發性肝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大大提高。
無毒綠色療法提高原發性肝癌生存率
手術是治療原發性肝癌的主要手段,小肝癌的5年生存率達60-70%,而大肝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20%。
而中醫中葯在肝癌治療中,則可起到重要作用。但晚期肝癌病人盲目、大量應用「以毒攻毒」、「活血化瘀」的中葯,可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惡化。因此,在選用中醫葯治療的時候,也要特別注意所選葯物是否對症。
「無毒抗癌綠色療法」的問世,在原發性肝癌治療這一課題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五年生存率明顯上升。該成果的五個治則對肝癌的治療起到了全面的康復作用。如:軟堅化結法可使肝臟瘤體縮小;清熱解毒法能清除肝內癌毒,使蓄積已久的癌毒盡快排出體外;益氣養血法可促進手術患者機體的恢復,防止癌細胞轉移與復發;疏肝健脾法可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增加放化療的治療效果;扶正祛邪法可減輕晚期病人的疼痛、延長患者帶瘤生存的時間。因此,對不能手術或伴有胰腺、膽囊等轉移或手術後的患者,盡量盡早採用「無毒抗癌綠色療法」綜合治療,有的患者只要一到兩個療程的治療,痛苦症狀就會明顯緩解,腫塊亦隨之縮小,腹水消失。臨床數據表明,經「無毒抗癌綠色療法」治療後,肝癌生存率明顯提高。

【秘方一】
鐵樹葉240克,紅棗10枚,在瓦罐內煮熟,吃棗飲湯。
【秘方二】
用新鮮之白花蛇舌草,每次120克,滌凈榨汁,約榨兩次,棄渣留汁。年在50歲以上的患者,可將蜂蜜30克,和入汁中;50歲以下之患者,則用開水沖食鹽少許,和入汁中,盛以瓷碗或茶缸,隔水燉熟,取出溫服,效驗如神。「白花蛇舌草」青草可購得,此方專治肝硬化及肝癌。
【秘方三】
蛤蟆皮連頭及眼腺一起剝下,將皮表面的腺體顆粒挑破,有白漿溢出,立即外敷於癌腫處(深部腫瘤按穴位外敷),外蓋紗布,每日換1—2次。或將蛤蟆皮曬干炒脆,研粉,每日3克,分3次服。或9隻活蛤蟆,加黃酒1500克,煎2小時,每天服15毫升(本方也適用於食道癌、白血病)。
【秘方四】
大蟾蜍剝皮,刺破皮棘,反貼肝區,至3個月後取下,如皮膚起泡,塗上龍膽紫,同時服蟾皮粉,每次約0.8克,每日3次。
【秘方五】
軟棗子根5000克,加多量水煎煮3小時,過濾去渣,濾液濃縮成500毫升,加入適量單糖漿,每服25毫升,日服兩次。(本方也適用於胃癌、肺癌、食道癌)
佐療葯膳

烏龜雙葯湯
【材料】芡實51克、田七15克(搗碎)、烏龜一隻約500克左右,瘦豬肉90克。【做法】烏龜去內臟斬碎,瘦豬肉切細,合以上雙葯,加水適量,燉至爛熟,和鹽調味即成。【功效】田七有止血散淤消腫定痛等功效,芡實為固本益精要葯,烏龜的功效前面說過,此湯適用於晚期肝癌伴疼痛不適者。

平肝芍葯湯

【材料】白芍12克、炙甘草6克、柏子仁克、瘦肉適量、蜜刺4枚、鹽少許。【做法】把以上各葯同瘦肉置瓦煲,加清水煲約兩小時即成。【功效】白葯為瀉肝安脾、緩中去水要葯,有養血散淤、清熱止痛等功效;柏子仁為滋潤要葯,有養肝舒脾益心氣之功能;甘草為調和氣知要葯,效益甚多,素稱諸葯之君,配合健脾益氣的大棗和豬瘦肉,組成輔治肝臟虛弱、脅間疼痛的各期肝癌。

白術雙肉飲

【材料】白術12克、兔肉250—300克,大田螺10—20個(取肉)。【做法】田螺去泥洗凈,沸水燙死取其肉,然後把螺肉、兔肉放鍋中,加白術、清水適量文火燉兩小時,和鹽調味即成。【功效】白術為健脾胃要葯,有利水去濕、調氣和中之功;田螺肉則有清肝解毒、利水退黃疸之能,再組合補中益氣、涼血解毒的兔肉,更見配伍之精,是治療晚期肝癌並腹水、黃疸的輔助食譜。

鯉魚薑糖赤豆湯

【材料】鯉魚剖開去腸雜,留鱗洗凈,放入油鍋文火煎至雙面微黃,同赤小豆一起置瓦堡加水煮熟,再入薑糖略煲即成。【功效】鯉魚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且有利水消腫之功,赤小豆為行水活血、消腫解毒要葯,且有退黃疸之功。而生薑歸五臟以除邪,本葯膳對肝癌,特別有黃疸、腹水的輔助療法更見效果。
肝痛的主要臨床表現是:肝區痛、納差腹脹、上腹部有腫塊、黃疸、腹水腫脹,以及脾腫大等。臨床上常用的偏方、驗方主要的如下所述。
[方一]
雞骨草30克,田螺250克。先用清水養田螺24——28小時,勤換水以去除污泥,取田螺肉洗凈,與雞骨草一起作湯,佐餐食用。本方清熱利濕,舒肝止痛,民間常用於黃疸型肝炎、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早期肝癌的防治。
[方二]
乾燥鼠婦60克。加水適量,水煎2次,混合後分4次口服,每日1劑。 本方為姚善業方,功能破血利水,解毒止痛,適有於肝癌劇痛。
[方三]
活蟾蜍3隻,大蒜1枚。將其剝去皮,把大蒜搗爛塗在蟾蜍皮上,外敷於痛處。本方為中醫蘇寶根方,功能解毒止痛,適用於肝癌疼痛。
[方四]
八月札、石燕、馬鞭草各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源於《日用抗癌葯物手冊》,功能疏肝理氣,活血解毒,適用於肝痛。
[方五]
木鱉子去殼3克,獨頭蒜、雄黃各1.5克。杵為膏,入醋少許,蠟紙貼患處。本方源於《普濟方》,功能散血清熱,除癰消痞,適用於肝癌疼痛。
[方六]
半枝蓮、半邊蓮各30克,玉簪根9克,薏苡仁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源於《台灣抗癌中葯》,功能清熱解毒,化濕消腫,適用於肝癌。
[方七]
龍葵60克,十大功能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源於《新編中醫入門》,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消痞,適用於肝痼。
[方八]
預知子、石燕,馬鞭草各30克。每日l劑,水煎服。本方源於《抗癌葯物手冊》,功能清熱除痰,解毒散結,適用於肝癌。
[方九]
雄黃、硃砂、五倍子、山慈菇各等分。共研極細粉,吸入療法,每次少量。本方源於《全國中草葯匯編》,功能解毒化瘀,消瘙散結,適用於肝痼。
[方十]
活螗蜍3隻,黃酒1斤。將蟾蜍用黃酒共煮沸後半小時,去蟾蜍取酒,貯藏備用,每日3次,每次10毫升,連服30天,休息30天後再服,3月為1療程。本方源於《中醫雜志》1980.7期,功能清熱解毒,化瘀消枳,適用於肝癌。
[方十一]
冰片15克,白酒適量。將冰片溶水白酒中,裝瓶備用,需要時用棉棒蘸此葯酒擦塗疼痛部位,約10——15分鍾見效。本方源於《山東中醫》雜志1982.2期,功能活血散結止痛。
[方十二]
活癩蛤蟆1隻(去內臟),雄黃30克。將雄黃放入蛤蟆腹內,加溫水少許搗成糊狀,敷在肝區最痛處,夏天敷6——8小時換1次,冬天可24小時換1次。本方來源於《新中醫》1980.3期,功能解毒化瘀,散結止痛,適用於肝癌疼痛。
[方十三]
斑蝥500個,陳皮500克,糯米5000克。將糯米洗凈干凈,瀝干,加入斑蝥後置鍋內用微火炒至焦黃,揀去斑蝥,糯米研碎,另將陳皮研粉,混合均勻。口服首用量每次10——15克,每日3次,維持量每次5——6克,每日3次,於飯後溫開水沖服。本方為江蘇啟東縣醫院方,功能膚正益氣,活血散結,適用於肝癌。
[方十四]
蟾蜍、天龍、兒茶、龍葵、藤梨根、山豆根、夏枯草無劑量。各葯共研細末,加人輔料後,壓製成片劑,口服,每日3次。本方為上海市啟東縣腫瘤防治小組治療肝痛驗方,功能清熱解毒,活血散結。
[方十五]
水蛭、虻蟲、地鱉蟲、壁虎、蟾皮。煉蜜為丸,每丸4.5克,每服9克,每日2次。本方為上海市人民醫院治療肝癌驗方,功能益氣活血,清熱化濁。
[方十六]
天性草根、野薺菜根各90克。分別水煎,上午服天性草根,下午服野薺菜根。本方為安徽安慶專區衛生組方,功能清熱解毒,化濁行瘀,適用於肝癌。
[方十七]
半枝蓮、半邊蓮、黃毛耳黃各30克,元胡荽60克,薏仁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為江西南昌第二醫院治療肝癌驗方。功能清熱解毒,化濁行瘀。
[方十八]
龍葵、白英、遍地香各50克,蛇莓25克,半枝蓮15克,徐長卿1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為上海市群力草葯店治療肝癌方,功能清熱解毒,活血化濁。
[方十九]
茵陳30克,黃柏、梔子各10克,豬苓30克,澤瀉12克,水紅花子、丹參各30克,莪術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來源於《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功能清熱化濕,解毒化瘀,適用於濕熱瘀毒型肝癌。
[方二十]
半枝蓮、獨腳蓮、蚤體各30克,丹參、三棱、莪術各10克,土茯苓9克,白花蛇舌草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來源於《貴陽中醫學院學報》1986年3期,功能清熱解毒,活血逐瘀,適用於晚期原發性肝癌。
[方二十一]
丹參10——30克,赤芍15—30克,三棱、莪術、桃仁、地鱉蟲、廣鬱金各10克,車前子8克,澤瀉、半邊蓮各30克,茯苓15克。本方源於《中醫葯研究》1988.6期,功能活血行瘀,利水化濁,適用於原發性肝癌合並腹水,使用方法是水煎服,日一劑
[方二十二]
白芍、扁豆、薏苡仁各30克,白術15克,防風、陳皮各10克,柴胡、川芎、香附各6克,甘草、川芎各9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源於《天津中醫》1983.5期,功能調和肝脾,理氣化濁,適用於肝癌化療後胃腸道反應。
[方二十三]
川石斛、竹茹、佛手各9克,綠萼梅6克,生熟谷芽、北沙參各12克,蘆根3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源於《浙江中醫雜志》,1986.4期,功能育陰和胃,降逆止嘔,適用於肝癌,陰虛嘔逆。
[方二十四]
制鱉甲30克,炮山甲、桃仁、廣木香、青皮、鬱金、白芍各12克,紅花6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源於《抗癌中草葯制劑》,功能活血化瘀,軟堅散結,適用於肝癌。
[方二十五]
藤梨根、白花蛇舌草、生牡蠣各30克,黨參、白術、白芍、茯苓、鬱金、炮山甲各9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源於《上海中醫葯雜志》1979.4期,功能益氣健脾,活血軟堅,適用於肝癌。
[方二十六]
接骨木30克,半邊蓮、金絲線各15克,三棱、莪術各10克,青陳皮、車前子各9克,三七0.6克。每日1劑,水煎服。本方源於《湖南中草葯單方驗方選編》,功能清熱解毒,理氣化瘀,適用於肝癌。
[方二十七]
黃芪、龜板、鱉甲各15克,澤瀉、黨參、白術、茯苓各10克,當歸20克,白花蛇舌草45克,半枝蓮15克。本方源於《腫瘤要略》,功能益氣養陰,清熱活血,適用於原發性肝癌,使用方法是水煎服,每日1劑。
[方二十八]
半枝蓮、七葉一枝花、山慈菇、蜈蚣、莪術、田七、牛黃各150克。每次6片,每天3次口服,連服5天,停葯2天,2個月為1療程,服完1療程後休息1——2周再繼續用。本方源於《新中醫》1985.6期,功能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適用於中、晚期肝癌。
[方二十九]
黨參、白術、炙黃芪、茯苓、炒扁豆各9克,薏苡仁15——30克,橘皮6克,炙甘草3克。每日1煎,水煎服。
本方源於《新醫葯學雜志》1979.4期,功能健脾益氣,扶正抗,蘸,適用於肝痛屬脾氣虛型。
[方三十]
天仙藤30克,乳香、沒葯、醋元胡、吳萸、乾薑各6克,小茴香15克。共研細末,每服9克,好酒股。本方源於《本草匯言》功能散寒,活血止痛,適用於肝癌及腹腔肝瘤。
[方三十一]
馬尾蓮9克,金錦香12克,七葉一枝花15克,一枝黃花20克,四季菜30克,老鴉柿根60克。水煎服,日1劑。本方源於《腫瘤要略》,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消痞,適用於原發性肝癌。
[方三十二]
麝香、牛黃各3克,乳香、沒葯各30克,熊膽3克,三七粉、人參各30克。共研細末,黃米漿為丸,綠豆大,每次1克,每日3次。 本方源於《腫瘤病》,功能行氣豁痰,化瘀散結,適用於肝癌。
[方三十三]
全蠍、蜈蚣、水蛭、僵蠶、蜣螂、守宮、五靈脂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3次,每日2次。本方源於《腫瘤病》,功能活血化痰,行瘀散結。
[方三十四]
太子參、黃芪、丹參、鬱金、凌屑花、桃仁、八月札、制香附各9克,炙鱉甲12克,全蟲6克。水煎服,每日1劑。本方為中醫龐沖地方,功能益氣扶正,祛瘀消瘙。
[方三十五]
鵝血200克,蘑菇適量,調料適量。蘑菇洗凈,放鍋內加水適量煮熟,加鵝血、調料,煮至鵝血成豆腐塊狀。本方抗癌,適用於肝癌等。

Ⅶ 朋友們 有誰用過 德國強力消石素的 對肝內膽管結石 效果怎麼樣

德國博士商標強力消石素

這個產品我有用過的 效果還不錯 但是好像內地沒有出售的
我找了好多地方都沒有找到 最後是在一家香港的公司找到的

好像是 德國草本醫葯公司 他們公司有網站的 你去網路找下就可以找到的

就能幫你這么多了

記好是 : 德國草本醫葯公司 別跑錯地方 買到假貨了

Ⅷ 很討厭的肝病 煩死了

乙型肝炎又稱為血清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傳染病。通過血液與體液傳播,具有慢性攜帶狀態。因其可能通過性生活傳播,國際上將其列入性傳播疾病。本病在我國廣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在某些地區感染率達到35%以上。據有關資料,肝炎檢測陽性的患者已經達到1.89億,而應就診未就診人數(攜帶者)將近4億。是當前危害人民健康最嚴重的傳染病。多見於兒童及青壯年。
乙肝臨床表現多樣化,易發展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數病人可轉變為原發性肝癌。

病理

HBV是嗜肝脫氧核糖核酸病毒,屬於DNA病毒,是一種復合體,直徑為42毫微米,分核心及外殼(包膜)兩部分,核心直徑27毫微米,內含環狀雙股DNA和多聚酶,其外是脂蛋白外殼。HBV抵抗力很強,在60℃經4小時及一般濃度的消毒劑中均不能使其滅活。煮沸10分鍾後,感染性消失,但仍有抗原性。包膜上的蛋白質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肝細胞內合成並大量釋放於血液循環中,其本身並無傳染性。核心部分含有環狀雙股DNA、DNA聚合酶、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是病毒復制的主體。乙肝病毒的抵抗力很強,能耐受60度4小時及一般濃度的消毒劑,煮沸10分鍾或高壓蒸氣消毒可以滅活。
HBV具有三種抗原抗體系統:
表面抗原抗體系統(HBsAg,抗-HBs):HBsAg存在於病毒顆粒的外殼部分。HBsAg陽性是HBV感染的指標,但不是乙肝診斷的唯一依據。HBsAg能激發人體產生抗體(抗-HBs)
核心抗原抗體系統(HBcAg,抗-HBc):
e抗原抗體系統(HBeAg,抗-HBe):

傳播途徑

乙肝的傳染源是多樣化的,有急慢性患者,也有隱性感染者與帶病毒者,其中以慢性患者與帶病毒者最為重要。急性患者的傳染期從起病前數周開始,並持續於整個急性期。HBsAg陽性的慢性患者和無症狀攜帶者的傳染性與HBeAg、抗-HBc是否陽性有關。凡血清中HBsAg持續陽性超過6個月以上者,稱為遷延性HBsAg攜帶者。國內的遷延性HBsAg攜帶者中,絕大多數同時HBeAg陽性,在數量上占人群的10-15%,因而是最重要的傳染源。
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和其他體液排出體外,並通過注射或非注射途徑進入易感者體內。注射途徑包括輸血及血製品、集體預防接種、葯物注射和針刺等方式。隨著獻血員的篩選、血製品的凈化和一次性注射器和針灸針的推廣使用,經注射的傳播所佔的比重將逐漸下降。而非注射途徑包括母嬰傳播、生活上的密切接觸、手術和血液的接觸等傳播途徑將為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由於乙肝病毒可通過唾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排出,因而性接觸也是乙肝的重要傳播途徑。

什麼是「大小三陽」?
所謂「大小三陽」是指進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對半檢查」(簡稱為乙肝二對半)的二種不同結果。「二對半」中的第一對是指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體(抗-HBs),第二對是E抗原(HBeAg)和E抗體(抗-HBe),另外第三對是核心抗體(抗-HBc) 和核心抗原(HBcAg)。由於在肝細胞中,核心抗原已被全部裝配成乙肝病毒,血清中沒有游離的核心抗原,故在周圍血液中只能檢測到第三對中的半對,即核心抗體,故稱二對半。
「大三陽」是指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體檢測均是陽性。一般認為,「大三陽」傳染性相對較強,同時演變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小三陽」是指表面抗原、E抗體和核心抗體檢測均是陽性。「大三陽」和它的區別是前者E抗原陽性。它通常是由「大三陽」轉變而來,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一般認為「小三陽」的傳染性較小。但對於一些E抗原和E抗體均為陰性的人,它所感染的乙肝病毒可能是已經產生突變的病毒株感染,它不能表達E抗原和E抗體,但是如果檢查乙型肝炎病毒去氧核糖核酸(HBV-DMA)依然陽性,表示病毒血症存在,仍然具有傳染性。
無論「大三陽」抑或是「小三陽」,只是反映人體內攜帶病毒的狀況,均不能反映肝臟功能的正常與否,因而不能用來判斷病情的輕重。要想了解肝功能的情況,最好是定期(3個月至6個月)到醫院作一次肝功能和乙肝兩對半檢查。

「兩對半」,「大三陽」與「小三陽」
什麼是「大三陽」,「小三陽」,以及「兩對半」,原來「大三陽」是指在乙肝檢查中 HbsAg陽性, HBeAg陽性,抗HBc陽性。「小三陽」 是指在乙肝檢查中HbsAg陽性,抗HBe陽性,抗HBc陽性。「兩對半」 是指在乙肝檢查中HbsAg、HbeAg, 抗HBs、抗Hbe,抗HBc。
從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檢測「兩對半」,已為眾所周知。近年又出現「大三陽「和「小三陽」的稱法,並在誰重誰輕問題上存在誤區。其實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在「表抗「和c抗體均為陽性的基礎上,如果e抗原也是陽性,即被稱為「大三陽」,表示病毒復制活躍,常同時伴有乙肝病毒DNA(脫氧核糖核酸)陽性,說明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如果僅有e抗體陽性,即被稱為「小三陽」,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復制,若乙肝病毒DNA陰性,則基本不再具有傳染性。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認為「大三陽「病情重,「小三陽」病情輕,希望從「大三陽「盡快轉為「小三陽」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真正決定患者病情輕重的是乙肝病毒DNA、肝功能和臨床症狀。大致有下面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有一小部分「小三陽」患者,其乙肝病毒DNA仍然陽性,提示病毒復制仍然活躍,且有可能是乙肝病毒發生變異的結果,患者的病情可能較重和發展更快,應加以注意。第二種情況『無論患者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如果肝功能正常,又沒有明顯的症狀,都稱為乙肝病毒攜帶者,而不能診斷為乙肝患者。乙肝病毒攜帶者中,大多數人是在嬰幼兒時期感染乙肝病毒,由於當時機體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全成熟,無力清除病毒,容忍乙肝病毒與其長期和平共處,而成為攜帶者的。第三種情況,無論是「大三陽」還是「小三陽」,如果肝功能反復出現異常,或伴有臨床症狀,或有肝脾腫大等,則應該判定為乙肝患者,需要積極治療,以盡快控制活動性肝病。因為我國絕大多數肝硬化、肝癌患者,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反復肝病活躍的過程。換句話說,只要沒有活動性肝病或能避免慢性肝病的反復活躍,就能有效地阻止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後果的發生。醫學研究還證明,經過一定的時間之後,每年有5%-10%的「大三陽」者自然轉為「小三陽」。自然轉陰對每個「大三陽」的人來說,都是一種機會,但具體何時發生,目前還沒有辦法確定。因此,建議「大三陽」者不必過分擔心。即使試圖用抗病毒葯將「大三陽」轉為「小三陽」,也必須選擇肝功能異常者,治療才有反應。
乙肝病毒攜帶者不適於葯物治療,等待自然轉陰才是明智之舉。他們可以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但不宜從事餐飲服務和保育工作。

干擾素治療慢性乙肝有效嗎?何有成教授
干擾素是1957年發現的,問世已有30多年。這是人體受到病毒侵襲時,自然產生出來的一種極微量的蛋白質,是人體本身的抗病物質。十多年前生產這種生物製品成本非常昂貴,每克約需5000萬美元,約等於當時1.5~2 噸黃金的價值。現在除可以用人血制備干擾素外,還能成功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干擾素,為臨床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慢性乙型肝炎迄今尚無特效治療葯物,而干擾素是國內外公認的較為有效的抗病毒葯物。其中25~50%的患者經3至4 個月治療後有良好反應,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和脫氧核糖核酸(HBV-DNA)從血中消失,隨後臨床症狀緩解,轉氨酶恢復正常。不少研究結果表明,歐美國家患者療效較佳,而東方(如中國、日本)患者療效較差。但如能仔細挑選治療對象,干擾素對慢性乙肝的療效仍可望提高。由於機體對干擾素的反應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因此,什麼類型的慢性乙肝患者可望對干擾素有較好的療效,這不僅是臨床醫生在決定用葯前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眾多患者所關注的話題。1990年在美國召開的第七屆國際病毒性肝炎會議上,專家們提出患者的下列因素將會影響干擾素的治療效果:
1.凡成人期感染乙肝病毒、治療前肝炎病程短(小於7 年,尤其是在2 年左右)、e抗原陽性伴低水平HBV-DNA 陽性、血清轉氨酶增高、女性患者、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抗體陰性和無其它疾病(如愛滋病毒感染、腎病和糖尿病等)伴隨者療效好。
2.e抗原陰性而HBV-DNA 陽性的患者,應用干擾素亦有一定效果,但療效稍遜。慢性遷延型肝炎的療效亦較慢性活動型肝炎差。
3.HBsAg陽性的肝硬化患者療效亦較差,可能與HBV-DNA 已整合到肝細胞的基因組內有關。此時機體對干擾素的敏感性下降,反應就差。病程越長,整合的機會越大,敏感性也越低。
4.無症狀的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清轉氨酶正常者,干擾素治療基本無效。因為這類患者往往在胎內或出生時已感染乙肝病毒,此時患者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以致不能清除病毒,故絕大多數演變為慢性病毒攜帶狀態。這類患者內源性干擾素往往並不缺乏,故給予外源性干擾素治療常不奏效。
在干擾素治療有效的病例中,治療初期常有一過性轉氨酶升高現象,隨後e抗原和HBV-DNA 消失,e抗體出現,繼而轉氨酶恢復正常。轉氨酶升高與干擾素治療後受病毒感染的肝細胞被體內殺傷性免疫細胞溶解破壞有關,是預測治療有效的重要標志之一,如果不伴有黃疸和消化道症狀(惡心、嘔吐、食慾明顯減退)等肝功能損害加重的表現,患者不必為轉氨酶升高而過分擔憂,更無須停葯或加用降酶葯物。但大多數患者在干擾素治療期間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發熱、肌痛、惡心、嘔吐等,還應注意骨髓抑制,個別有嚴重反應者應調整劑量或立即停葯,故接受干擾素治療患者應以住院觀察為宜。

干擾素與乙肝 郭秀藏副主任醫師
慢性乙型肝炎在病毒性肝炎中發病率最高,自然經過多預後不良,未經治療5年後約50%的患者發展成肝硬化,一小部分自然地發展成無症狀HBsAg攜帶者(每年約2%-3%)。慢性乙型肝炎的炎症活動性與病毒免疫反應有關。而a干擾素對於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效果主要是免疫調控機制起作用。1996年11月德國消化和代謝疾病學會專門討論了慢性肝炎的治療問題,並對治療的適應症、治療方法、臨床觀察、治療後的復發等問題提出了建議。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適應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定性檢出病毒復制,是干擾素治療的對象;而急性乙型肝炎約90%病例可自然痊癒,不是干擾素治療的指征。但需要強調的是,近年發現HBeAg陰性和抗-HBe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伴有病毒復制,HBeAg陰性患者病毒復制是前C-變異株的復制。所以區分慢性乙肝HBeAg陽性(野生株)和HBeAg陰性(前C-變異株)型對於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對劑量的臨床觀察,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應用。干擾素500-600萬單位,3次/周,皮下注射6個月。如果6個月治療後出現HbeAg/抗-HBe血清轉換,可以在血清轉換後繼續用葯2個月。治療後數周轉氨酶升高反映a干擾素誘導對HBV感染的肝細胞毒性反應,應視為良好的標志,一般不用降低劑量。
對於抗-HBe陽性復制型乙型肝炎(前C變異株),初治對a干擾素的應答與野生株感染的效果相似。也就是說這類患者a干擾素治療後HBV-DNA也可陰轉。但是復發率較高,因此有人建議治療療程為1年。
臨床上發現一些患者雖然血清學HBV-DNA陰性和抗-HBe持續陽性,但是轉氨酶持續或波動性陽性,往往發展成進行性肝病。這類患者是因為前C變異株復制低於檢出水平,目前尚無特殊療法。這種情況可以做肝臟穿刺、活檢、組織學檢查,如果槍出慢性肝炎可應用。干擾素聯合口服第二代核苷酸衍生物綜合治療6-12月。
a干擾素治療中最常出現副反應是感冒症狀。可以出現全身乏力、發熱、頭疼、四肢酸軟等,可在注射a干擾素之前1小時給予撲熱息痛O.5-1.O克,以預防控制這些症狀。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全身其他反應,如厭食、惡心、嘔吐、一些神經反應障礙、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皮疹、瘙癢、注射部位局部紅斑等,可以對症治療,以減輕副反應的發生。

乙型肝炎HepatitisB
何謂乙型肝炎?
本病為致肝臟炎症的病毒感染。病毒存在於感染者的體液中,但僅血液、唾液、精液、陰道分泌物有傳染性。感染危險最高的人包括:乙型病毒攜帶母親的嬰兒,共用針筒的吸毒者,乙肝帶毒者的家庭成員和多性伴侶,其他危險人群有:集體生活的人群,接受透析治療者,直接接觸感染血液的醫務人員和實驗室人員。乙肝可呈攜帶狀態,一旦感染,有10%的機會成為終生帶毒者。
如何感染?
感染的主要途徑:1、圍產期(由乙肝帶毒母親分娩的嬰兒);2、經靜脈,因受污染的注射器注射,或刺傷;3、性(因感染性精液或陰道分泌物);4、少見的,粘膜或破損的皮膚接觸了感染的血液。
有那些症狀?
腹痛、惡心、嘔吐、有時關節痛、蕁麻疹或皮疹。無發熱或僅有低熱,尿色變深,皮膚鞏膜黃染(黃疸)。某些感染者僅有輕微症狀或無症狀。
症狀何時出現?
通常在感染後3個月左右,幅度為2-6個月。
傳染期多長?
症狀出現前幾周,感染者體液中就有病毒,在其後的幾個月仍有傳染性。如成為病毒攜帶者,則有潛在傳染性。
如何治療?
有一種抗病毒葯,對某些患者有效。可就醫獲得信息。
有否預防疫苗?
有。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夏威夷推薦出生的嬰兒均注射此疫苗,高危人群亦推薦使用,如乙肝感染者的家庭成員、性伴侶、從乙肝流行國家來的移民。
如何免受感染?
高度危險者注射疫苗。乙肝帶毒者不得與人共用:剃刀、牙刷和其他可能被體液污染的物品。
乙肝帶毒母親出生的嬰兒可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也可用於其他接觸者,如意外被血液污染或針刺後,應在24小時內給予注射疫苗。
對於性接觸,在14天內注射也可能有幫助。

完整版請看這里:http://www.zgxl.net/sljk/crb/yxgy.htm

另附:
http://..com/question/5254062.html

Ⅸ 問一下德國強力考麗恩活肝靈治肝病咋樣

肝是人體中的解毒機器,它的主要功能是將體內或外來的毒素分解,製造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和酵素,亦負責控製糖份和脂肪的新陳代謝,同時肝臟亦分泌膽汁並儲存膽囊內膽汁,由膽囊內流到腸臟,幫助腸內脂肪的消化和分解,最後將體內有毒的物質排出體外。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每年死於肝炎的人數,高達2,000,000人,帶菌者的數目高達3億多名,單是亞州占總數四份之三,單是香港就有60萬人帶菌者,部份患者更有機會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是香港
死亡病率數字第三名殺手。
早前,在世界衛生組
織召開之「預防及治療」肝炎工作會議上,曾受到肝病者的鼓舞,德國博士商標繼續長期間大規模研究及臨床試驗,研究最新發明之肝炎治療聖葯,德國強力麗恩之「活肝靈」膠囊葯丸,專為對各類型肝炎病毒,證明能夠產生核心抗體和幫助清除血液中之肝炎病毒,提高免疫功能,加速肝功能恢復正常肝臟功能,效果令人振奮。
如果您想要了解德國強力考麗恩活肝靈更多詳細情況。可以登錄香港晨駿葯行網站看看。
香港晨駿葯行網址:w-w-w-8fmw-com
(把「-」換為「.」)
請認准香港晨駿葯行。
xing

閱讀全文

與李德國看肝病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