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諾曼底之戰後多少天德國滅亡

諾曼底之戰後多少天德國滅亡

發布時間:2022-08-02 08:42:48

『壹』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滅其他國家所用的時間

波蘭:1939年9月1日凌晨,波蘭戰役爆發,9月27日,德軍佔領華沙。
丹麥和挪威:1940年4月9日德國展開「威塞爾演習」(Weserübung)計劃,進攻丹麥和挪威。丹麥當天投降,挪威抵抗了兩個月。
荷蘭:5月13日德軍B集團軍在空降兵配合下入侵荷蘭,荷蘭15日投降。
比利時:5月15日到28日。
盧森堡:當天投降
法國:1940年6月10日,德軍開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國本土,6月17日,首都巴黎被攻佔,6月25日,為了羞辱法國人,希特勒選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停戰簽字的貢比涅地區的福煦車廂內簽署與停戰條約。
希臘:1941年4月6日德軍開始與希臘人作戰,英國人雖然支援希臘,最後還是無法取勝,德國的軍隊在4月27日進入雅典。
英國:德國在8月5日發動了「鷹計劃」, 即對英國的大規模空中打擊,從而為陸軍登陸掃除障礙,但是一直沒有成功。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無限期推延」海獅計劃,德國登陸英國的企圖宣告失敗。
蘇聯:1941年6月22日,德國集結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從國在內的190個師,3712輛坦克,7184門火炮,60萬輛運輸車和4950架飛機,共計五百五十萬人,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蘇聯在1944年末完全收復失地,到1945年5月2日佔領柏林。

『貳』 諾曼底登陸戰

1、諾曼底共有五個海灘(猶他」、「奧馬哈」、「黃金」、「朱諾」和「利劍」),全長80千米。
2、諾曼底登陸戰又叫最長的一天。
3、指揮諾曼底登陸戰的總司令是英國的( )將軍???是美國的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

『叄』 納粹德國滅亡歐洲各國分別用了多長時間

波蘭27天
丹麥1天
挪威23天
荷蘭5天
比利時18天
法國39天

『肆』 為什麼說諾曼底登陸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這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登錄諾曼底的盟軍攻破德軍的大西洋防線,南下解放了巴黎,之後與蘇聯一起擊敗德軍,佔領柏林。如果沒有諾曼底登陸,那麼二戰有可能是另一個結果了

『伍』 諾曼底戰役經歷了哪些過程結束了

灘頭爭奪戰時期,盟軍(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轄美國第1集團軍和英國第2集團軍)主要通過激戰來鞏固和擴大登陸場。7月,盟軍在攻佔瑟堡和岡城之後,登陸場擴大為正面寬100公里、縱深50公里的地帶。7月25日至30日,美軍的「眼鏡蛇」戰役實現了對德軍防線的突破。8月1日,布萊德雷指揮的第12集團軍群(轄美國第1集團軍和美國第3集團軍)組成。隨後,美軍橫掃布列塔尼。盟軍挫敗莫爾坦反攻後,發現可在法萊斯形成對德軍的包圍圈。艾森豪威爾命令實施圍殲德軍的作戰計劃。自8月8日起,盟軍通過機動兵力從北、西、南對法萊斯形成包圍態勢。直至20日,德國被俘5萬,死亡1萬。諾曼底戰役至此結束,德軍損失約40萬人,盟軍損失約21萬人。

『陸』 二戰時期,諾曼底登陸給德國戰敗造成了什麼直接影響

主要是德國低估了英國的軍事實力和攻打蘇聯,德國認為英國被逼出歐洲大陸後,再也沒有能力來阻撓自己統一歐洲大陸的計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英國皇家海軍從戰爭一開始就牢牢把住了北海出口,使得德國水面艦只無法通過日德蘭半島,皇家空軍也在海峽上空挫敗了NC空軍,而德軍就是在這不分勝負的時候貿然去攻打蘇聯,設想一下,如果德國不入侵蘇聯,也就不會有蘇美英三國聯盟,德國也不會在東線損失如此多的人員與裝備,如果把東線戰場的1094個師調至西線,或是義大利和北非,那麼戰爭的格局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即使是美國,與這么一個強大的對手作戰也是很費力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NC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NC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

根據多方面的資料和書籍的參考和多個軍事愛好者的朋友的討論,總結出NC德國十個方面的錯誤抉擇

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和本人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A4即V2是由德國火箭專家維爾納.馮.布勞恩為首的小組在波羅的海港口佩內明德研製的A系列遠程火箭的一種,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彈道導彈。"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NC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望採納。

『柒』 諾曼底戰役的結果如何

諾曼底戰役(1944年6月6日~7月24日),是第2次世界大戰後期,美英武裝力量在諾曼底進行的一次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戰略性登陸戰役,又稱諾曼底登陸。這次戰役持續了2個多月月,最終以盟軍成功建立灘頭堡,解放巴黎告終。至此,盟軍終於突破了德軍的「大西洋壁壘」防線,在法國開辟了第二戰場。

戰爭背景

1941年,自從德國入侵蘇聯後,蘇聯紅軍便一直單獨地在廣大的歐洲大陸上與德軍作戰。於是,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對納粹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於蘇聯的建議,英國的響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直到1942年底,蘇軍在伏爾加格勒會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開始准備反攻,德軍隆美爾軍團在北非受到嚴重打擊,歐洲戰場的形勢發生了有利於美英盟軍的變化,美英才考慮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1943年1月,美英初步達成協議,准備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1943年5月,英美召開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辟第二戰場,並著手制定登陸計劃。1943年11月,英、美、蘇三國首腦在德黑蘭開會,會議決定,三國組成盟軍,英美在德國北部實施大規模登陸作戰,開辟第二戰場,蘇聯紅軍在歐洲東線發動攻勢,牽制德國主力兵團。同年12月,美、英首腦再次會晤,任命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為作戰總指揮。1944年1月14日,艾森豪威爾走馬上任,並組織人員修訂了之前完成的「霸王作戰」計劃。其基本設想是以登陸部隊為突擊力量,在飛機、火炮、艦艇的支援下,在法國諾曼底登陸,突破德軍防禦工事,開辟大量登陸場,讓增援部隊順利登陸,進行陸上戰斗,奪取最後勝利。關於登陸地點,幾經商議後,選擇了自然條件惡劣、德軍防禦兵力較少的諾曼底,登陸時間內定在漲潮的6月5日凌晨。

為實施這一大規模的戰役,盟軍共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空降師,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斗艦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斗機4,900架,運輸機滑翔機3,000架。

而德國方面在諾曼底戰役開始前,德軍最精銳兵團——179個師和5個旅還在蘇德戰場作戰,約佔德軍總兵力的65%。在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只有德軍58個師,編成「B」和「G」兩個集團軍群,隸屬於龍德斯泰特元帥指揮的「西線」司令部。這支軍隊由第3航空隊(160架戰斗機)負責支援。法國北部,比利時和荷蘭沿岸由德國「B」集團軍群防守,司令為隆美爾元帥,其基本兵力集中在加萊海峽沿岸,因為德軍統帥部估計盟軍將要在這一地段登陸。而在盟軍打算攻入大陸的塞納灣沿岸的廣闊地段上,防守的兵力只有德軍3個師。在比斯開灣、加萊海峽和拉芒什海峽各港口駐泊有「西線」海軍部隊的水面艦艇。此外,為了抗擊登陸,還抽調了駐泊在布列斯特、洛里昂和比斯開灣其他各港的49艘潛艇。至諾曼底登陸戰役開始前,德軍統帥部批准實施的法國北部沿岸防禦工程計劃,塞納河以東的工程完成了68%,塞納河口以西的工程只完成了18%。但即使這樣也給盟軍登陸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戰爭經過

在諾曼底登陸中,盟軍空降兵的任務是在登陸灘頭兩側距海岸10~15千米的淺近縱深空降,阻止敵預備隊的增援,並從側後攻擊德軍海岸防禦陣地,配合海上登陸。由於在最初的1~2天里,盟軍只登陸6~8個步兵師,而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裝甲師展開的大登陸場後,才將裝甲師投入作戰。如果在裝甲部隊上陸前德軍突破了登陸部隊的防線,將會給登陸帶來滅頂之災,所以空降兵的行動在登陸初期對於登陸勝利是至關重要。

6月5日夜,在空軍密集突擊的掩護下,盟軍在卡朗坦市以北空降了2個美國空降師,在卡昂東北空降了1個英國空降師。運送登陸兵的船隻是在暴風雨天氣下開始橫渡拉芒什海峽的,因此,此舉出乎海軍統帥部意料。德軍海上的第一次抵抗僅僅是用驅逐艦進行攻擊,擊沉1艘驅逐艦。甚至當艦艇開始炮擊時,德軍海岸炮連射擊紊亂,毫無效果。在登陸地域未出現過德國的航空兵。德國「西線」坦克集群的各兵團遠離海岸,由於交通線上的目標不斷遭到空降兵盟國空軍密集突擊而不能參加抗登陸作戰。盟軍出敵不意,攻入大陸,取得優勢地位。6月6日早晨,盟軍開始在諾曼底沿岸登陸。盟軍在艦炮強大火力和空軍連續突擊的支援下,奪取了幾個登陸場。在登陸開始後的16~17小時內,

在這些登陸場上陸的軍隊共有132715人。戰役的第一天在東區(英國)就卸下6000件兵器和運輸工具(包括900輛坦克和裝甲車、600門火炮和其他器材)以及4300噸裝具和彈葯。登陸行動如此快速,是由於使用了大量專用登陸船隻,這些船隻能直接抵達岸邊把部隊遣送上陸和卸下技術兵器,還使用了有專門設備的大型船隻和港口設備作為碼頭。截至6月17日,盟軍建立了2個臨時港。在拉芒什海峽還鋪設了輸油管。盟軍這時已推進到韋斯特勒昂以東,科蒙和卡朗坦以南一線,截斷了在科唐坦半島活動的德軍集團。登陸場上已有19個師,其中3個裝甲師,共約50萬人。德軍統帥部這時投入戰斗的達到12個師,其中有4個坦克師。德軍使用兵力分散,因而遭受重大損失。7月5日,也就是登陸以後的第29天,在諾曼底已有盟軍100萬人。由於蘇軍在白俄羅斯進攻順利,德軍基本兵力被鉗制在蘇德戰場上,德軍統帥部已經沒有戰役預備隊可供使用。但是英美軍隊向大陸縱深推進的速度仍然很緩慢,直到7月25日才推進到卡昂、科蒙、聖洛以南的沿岸地帶,建立起一個戰略登陸場。至此諾曼底登陸戰役即告結束。

戰爭結果及評價

諾曼底戰役歷時43天,盟軍以57,200人死亡,168,600人受傷或失蹤的沉重代價完成了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最大規模也是最後一次攻勢,是二戰中最具有戰略意義的事件之一。諾曼底登陸的勝利,標志著西歐第二戰場的正式開辟。第二戰場的開辟,拖住了法西斯德軍的大批兵力,不僅減輕了蘇軍的壓力,有利於協同蘇軍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國提前無條件投降,而且也便於美軍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對日全力作戰,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捌』 諾曼底登陸成功後,西線德軍已崩潰,為什麼德國還能堅持大半年

1944年6月6日,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跨越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的諾曼底登陸。在此後一個多月時間里,將近300萬盟軍部隊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的大反攻序幕。

諾曼底登陸成功後,盟軍與德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的實力對比發生根本性變化,盟軍在海陸空三個方面都佔有壓倒性優勢,西線德軍鬥志全無,瀕臨崩潰,戰敗已毫無懸念可言。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是,在這種情況下,二戰的硝煙仍延續了大半年時間。直到1945年5月,東線的蘇聯紅軍攻佔柏林,歐洲戰場才徹底宣告結束。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場本來能早點結束的戰爭又延續了那麼長時間呢?其實主要問題還是出在盟軍這邊。

值得一提的是,造成盟軍無法迅速取勝的另一個原因是美軍和英軍對補給的消耗太過奢侈。美軍、英軍一個師每天要消耗700噸補給品,而德軍每個師一天只需要200噸補給品,而且德軍還得時刻防著對方的空襲和游擊隊干擾,美軍、英軍則完全不存在著些困難。因此,假設當時美軍、英軍沒有那麼浪費資源,那麼他們完全可以利用手頭的補給深入德國腹地,徹底摧毀德軍的抵抗意志。

盟軍錯失9月初擊潰德軍的良機,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後續在解放西歐的戰役中損失了50萬人。此外,戰爭延續使全世界無數人民流離失所,生靈塗炭,死於這期間的生命更是不計其數。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玖』 諾曼底戰役,蒙哥馬利宣稱一天攻佔卡昂市,為何推遲35天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拉開了反攻歐洲的序幕。艾森豪威爾因為「好的開端」欣喜不已,憧憬著百萬盟軍聲勢浩大地向德國挺進。然而,現實卻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盟軍的下一步行動。

盡管登陸後的盟軍,迅速建立了近150平方公里的登陸場,大批的人員、物資在不停的轉運,但部隊的進展卻沒有預想的那麼快。隨著時間的推移,德軍的反應越來越強烈,盟軍所面臨的困難也越來越多,艾森豪威爾為此著急上火。

而且,隆美爾還組織了反沖鋒,再次將蒙哥馬利「逼停」。艾森豪威爾徹底憤怒:「八千噸炸彈,才前進了7英里,按這個速度,什麼時候能越過法國」。他甚至有解除蒙哥馬利職務的想法,但遭到了丘吉爾的拒絕。

盡管英軍在付出4千的人代價後,佔領了卡昂,但隆美爾自「阿拉曼戰役」後,徹底教訓了蒙哥馬利一番。事實說明,隆美爾是一位真正的戰術家,不但能攻,而且還能守,而蒙哥馬利的戰術水平稱不上「專家」。

大家認為呢?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艾森豪威爾》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拾』 盟軍登陸諾曼底後,為何德軍會很快失掉法國和荷蘭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於蘇聯的建議,英國的回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

1942年6月,蘇美和蘇英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充分諒解和共識,但英國在備忘錄中對承擔的義務作了一些保留。

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而把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斯大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只好倉促派出由6018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1943年1月,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上半年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8月。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借第厄普的失敗,以大規模兩棲登陸的復雜與危險必須謹慎從事為理由,堅持要求推遲對歐洲大陸的登陸。實際上英國一則想乘蘇德相爭坐收魚翁之利,二則想借美國的力量恢復大英帝國戰前在北非和南歐的傳統勢力。當然遭到美國的反對,作為妥協,英國同意成立英美特別計劃參謀部,負責制訂在歐洲的登陸計劃。由英國陸軍中將F·摩根擔任參謀長。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考薩克」就是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英文縮寫,主要成員有副參謀長美國陸軍准將雷·巴克,陸、海、空軍及所有與登陸有關的各軍兵種代表,負責指揮對歐洲大陸偷襲騷擾作戰的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海軍中將也是當然成員。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辟第二戰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斗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盡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km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為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再進一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km,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30個師,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80km。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底,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為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初步計劃以3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32km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後來的「奧馬哈」、「金」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2個旅。第二梯隊為8個師,將在兩周內佔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佔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為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束手無策中,「考薩克」的海軍代表英國海軍少將約翰·休斯·哈萊特想起蒙巴頓在一次會議上的玩笑:既然沒有天然港口,就造一個人工港。於是建議製造配件裝配成人工港來解決問題。別無良策,他的設想獲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會議批准「霸王」計劃。

1943年11月,英美蘇德黑蘭會議確定於1944年5月發動「霸王」行動。

1943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於1944年1月2日抵達倫敦就任。艾森豪威爾閱讀了摩根計劃,認為突擊正面太窄,在最初攻擊中缺乏足夠的突擊力量,提出修改意見,把登陸正面擴大到80km,第一梯隊由3個師增加到5個師,登陸灘頭也從3個增加到5個(新增「猶他」,「劍」灘頭),空降兵從2個旅增加到3個師,這一意見得到最高司令部三軍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由於登陸日(代號D日)推遲到6月初,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復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盡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凌晨一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只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

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的第12天,把登陸場擴展到寬100km,縱深100km。計劃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個美國傘兵師,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並協同登陸部隊奪取「猶他」灘頭,在左翼空降1個英國傘兵師,奪取康恩運河的渡河點,然後首批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建立登陸場,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後,後續部隊上岸,右翼先攻佔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聖羅一線發展,掩護右翼部隊的攻擊;第二階段攻佔岡城、貝葉、伊濟尼、卡朗坦,第三階段攻佔布勒塔尼,向塞納河推進,直取巴黎。
到6月12日,盟軍在諾曼底的幾個灘頭已經連結成一條陣線,後續部隊源源而來,軍需物資不斷增加,這些,都保證了諾曼底登陸的成功。8月19日,盟軍佔領了塞納河西岸的芒特。這一天,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解放了自己的首都。8月25日,艾森豪威爾指揮的法國第二裝甲師從巴黎南門和西門進入市中心。當天下午,法國勒克萊將軍奉命接受德軍投降。

巴黎的解放是諾曼底戰役的結束。德軍有40多萬人傷亡和被俘。德國再次被迫兩線作戰,陷入了蘇聯和美英盟軍東西夾擊的鐵鉗之中,滅亡的日子已經為期不遠了。

閱讀全文

與諾曼底之戰後多少天德國滅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