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什麼時候登月球

德國什麼時候登月球

發布時間:2022-08-02 13:53:15

① 哪個國家第一個登月

源自: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4-04/02/content_1398587.htm
有視頻資料.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肯尼迪角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

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邁克爾·科林斯駕駛著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跨過38萬公里的征程,承載這全人類的夢想踏上了月球表面。

這確實是一個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個人類的偉大一步。他們見證了從地球到月球夢想的實現,這一步跨過了5000年的時光。

人類對月球的探測研究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兩國在冷戰的背景下進行了激烈的太空競賽。

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61年4月12日,前蘇聯的「東方」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尤里.加加林身穿90公斤重的太空服,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宇宙空間並從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航空勇士。加加林的名字,連同他那迷人的微笑,傳遍了世界每個角落。記下了載人航天這篇史詩畫卷的濃重一筆。

從此載人航天科學突飛猛進。當時間定格在1969年7月16日,美國率先登陸月球完成了人類的這一夢想。到1972年12月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一次飛行―――阿波羅17號登月為止,先後有12名宇航員登上月球表面。

人類對於月球有了越來越理性的認識。各次阿波羅飛行都對月球表面進行廣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標本,其中從月球上帶回地球的月岩樣品就達440公斤。阿波羅飛行同時把許多儀器安裝在了月球上,進行科學研究,如太陽風實驗和月震測量等。月球不再神秘。

月球並不像我們在地球上仰望她時那般晶瑩。他的表面凹凸不平,布滿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甚至有些陰森可怕。作為地球的永久衛星,她始終忠實地圍繞著地球旋轉。月球的直徑為3476公里,約為地球直徑的3/11。月球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面積的1/14,比亞洲面積稍小。而月球的體積只相當於地球體積的1/49。

人類一次次地向月球挺進。有人問,月球對於人類究竟有什麼用?征服月球有什麼實際意義?

雖然月球只是億萬星辰中的小小一員,但卻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永遠圍繞地球旋轉不停的衛星。對人類而言,月球不僅是人類踏足浩瀚宇宙的前哨站,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存儲倉庫。月球上的資源對人類來說價值驚人。月球上的玄武岩里鈦鐵礦的體積佔25%,鈦大概有100萬億噸以上。將來人類能直接用這種石頭生產水、液氧燃料等資源。地球上稀缺的鈾、稀土等,在月球上也相當充足。特別是月球土壤中特有的氦―3,將改變人類社會的能源結構。月球表面土壤中蘊藏著幾百萬噸的氦―3,這是一種高效、清潔、安全的核聚變燃料,1噸的氦―3所產生的電量足以供全人類使用1年。月球上豐富的硅、鋁、鐵等金屬資源同樣是未來地球礦產資源的巨大儲存庫。

時至今日,月球已經對於人類太空科技的發展已經越來越重要。

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無磁場、地質構造穩定、弱重力和高潔凈的環境,月球背面不受地球無線電波干擾,建立月球天文觀測基地、生物製品和新材料實驗室,對地觀測站和深空探測前哨站均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科學意義。月球是研究月球科學、天體化學、空間物理、生命科學、對地觀測科學與材料科學的理想場所。

在月球上建立天文觀測台站可以不受地球大氣層的限制,波段可從咖馬射線一直到長無線電波段上進行觀測。在月球上可以設置一個任何波段的干涉儀陣列,月面上寧靜的環境可以保證其測量精度。一些天文物理現象如超新星爆炸和咖馬射線爆裂可以用不同波段進行觀測研究。

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成為了21世紀的重要課題。

這一切就是月球的吸引力和誘惑力之所在。正是因此,美國這個目前唯一成功登月的國家,在將登月計劃停止了30年後重新開始計劃實施。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布希雄心勃勃的宣布了美國新的太空計劃。

美國總統布希曾說:"It is time for America to take the next steps. Today I announce a new plans to explore space and extend a human presence across our solar system. We will begin the effort quickly using existing programmes and personnel. We'll make steady progress, one mission, one voyage, one landing at a time. The last man to set a foot on a lunar surface said this as he left: 'We leave as we came, and God willing as we shall return with peace and hope for all mankind. America will make those words come true."(「美國現在到了邁出探索宇宙的下一步的時候了。今天我宣布我們探索廣闊宇宙的新計劃。我們將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確定明確的計劃。那名最後踏足月球的人曾這么說:我們離開了就像我們來的時候一樣,上帝知道我們會帶著全人類的希望回來。是的,我們會讓這句話成真。」)

布希提出的這項計劃包括,美國將在不晚於2008年對月球表面進行一系列無人探測,然後最早2015年、最晚不超過2020年將人送上月球,目標是不斷延長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的時間。根據在月球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美國下一步將准備派人對火星甚至更遠的地方進行探索。新一代的載人航天工具開始設計建造,宇宙空間站將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組裝。

860億美元提供給美國宇航局未來5年的預算。美國開始打造新一輪的月球計劃。

除了美國,在新世紀伊始開始對月球感興趣的國家越來越多。俄羅斯、法國、德國、日本、以色列、印度都各自展開了自己的月球計劃,越早踏足月球就越有更大的機會了解月球,開發月球。而在與美國相對的遙遠東方,一個沉睡了百年的巨龍發出了怒吼。

從太空望向我們蔚藍的星球,亞洲大陸是那麼的幅員遼闊,而中國又是那樣美麗動人。一道堅定的目光,一個挺拔的身軀扛起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2003年10月15日,轟鳴中的「長征5號」火箭承載著13億人的期盼直刺蒼穹,神州5號飛船的航天員楊利偉是中國的驕傲。

中國人40年的飛天夢,由神州5號飛船承載著終於實現了。月球離我們更近了一步。此時,興奮的國人再次把目光聚集到古老的神話――「嫦娥奔月」上,人們不禁問道:「中國人何時能登上月球,去看看我們遠離故土的親人――嫦娥姑娘。

月球在召喚,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已經為探月默默地付出了10個年頭。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研究,以後又開展了論證工作。經過10年的醞釀,我們最終確定我國整個探月工程分為「繞」、「落」、「回」3個階段。奔月的第一步將在2006年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對月球表面環境、地貌、地形、地質構造與物理場進行探測。

第二步定為2007年至2010年,目標是研製和發射航天器,以軟著陸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進行探測。使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視車、自動機器人探測著陸區岩石與礦物成分,測定著陸點的熱流和周圍環境。

奔月的第三步定在2011至2020年,目標是月面巡視勘察與采樣返回,為下一步載人登月探測、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選址提供數據資料。

中國之所以加快航天事業的腳步是因為航天技術的進步,還能夠帶動一大批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是最好的例證。「阿波羅登月計劃」不僅培養了一代高水平科學家,而且其科研成果還帶動了20世紀60-70年代美國和全世界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測控技術、火箭技術、激光技術、材料技術、醫療技術等高新技術的全面發展,把科技整體水平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整個阿波羅登月計劃共獲得了3000多項專利。在經濟方面,據統計,在阿波羅計劃上投入的每1美元平均帶來了5美元左右的效益。

科技是生產力在航天事業上又一次得到驗證。

目前人類已闖入太空並著手探測月球。當我們得知中國月球探測器計劃進展順利時,頓覺無限欣慰。月球離我們已不遙遠,總有一天,我們會一同感受月球的魅力。

也許中國人還要花2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實現登月的夢想,但是,月球就在那裡,她永遠不會拒絕人類探索的腳步

美國總統布希說:"With th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gained on the moon we will then be ready to take the next steps of the space exploration, human missions to Mars and to worlds beyond."(「我們要利用在月球上得到的經驗和知識,為人類登陸火星,探尋更加遙遠的宇宙做好充分的准備」)

② 關於登月的資料

飛到月亮上去,這是人類千百年來的幻想。隨著空間技術的發展,1959年,蘇聯發射的「月球1號」飛到月球附近,進行繞月飛行,開始了

人類對月球的考察。1961年5月,美國總統肯尼迪在國會上提出了在60年代末把人送到月球上探測的計劃「阿波羅月球探測計劃」。「阿波

羅」計劃的任務包括為載人月球飛行作準備(由「阿波羅」1——10號完成),並進行載人月球飛行(由「阿波羅」11——17承擔)。1969

年7月20日,「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到月面,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登月活動。到了1972年,人類先後登月6次,對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的科

學考察,使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宇航員們放在月球上的地震儀記錄表明,月球和地球一樣,也有一層外殼,其厚度為40——60公里。這個數據是在風暴洋和弗。拉摩洛等地區測定的。月殼下面是月

幔。月幔大致又分為三層。上層月幔厚240公里左右,主要由古代「岩漿海」里沉澱 下來的較重物質構成。中層月幔達480公里以上,這里大概還保存著混沌時代形成

原始月球的「胚胎物質」。上述兩層都是固態的,但具有可塑性。內層月幔處於局部熔融狀態。月球的中心部分是月核,其溫度約為1000攝氏度,遠遠不如地核那麼

熱(地核溫度為5000——6000攝氏度)。月核很可能是熔融的,可能是由低熔點的硫公鐵物質構成。對月球的探測還發現月球的質量分布不均勻,月球近側存在幾個

「質量瘤」的重力異常區。

在「阿波羅」科學實驗站里裝設了很先進的月震儀器。經探測,月球上也有月震,但月震的次數比地震少得多,釋入的能量也遠遠小於地震。月震很弱,最大的月震

為1-2級。除了隕星撞擊引起的震動之外,當月亮離地球最近或最遠的時候,由於地球的起潮力作用,常會出現月震。

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對宇航員帶回的月岩樣品進行了多種項目的共同研究。經實驗室分析得出:月岩中已發現近60多種礦物,其中有6種在地面上尚未發現;在月岩和月

土中發現了地球上的全部化學元素;沒有發現可生存的月球有機物,也無古微生物的證據;在某些月岩中有微弱的剩餘磁性;月球樣品中存在許多太陽活動事件蹤

跡;根據樣品的同位素分析,得出月球年齡約46億年。 在大部分被月塵和岩屑覆蓋的月球表面上,宇航員看到各種形狀、大小、出現頻率不一的岩石,還發現月球表

面散布著一些具有光澤的玻璃物質。月塵在各處的厚度不同,薄的地方只有幾厘米,厚的地方有5——6米。

到達月球的宇航員在漆黑的月空中看到大而發光的地球。月球探測器還在月球空間拍下地球的照片以及繞觀月球和地球隊的照片。月球上的地球光要比地球上的月光

明亮8倍多。

本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對月球探測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多少世紀以來的地面觀測。「阿波羅」登月成功,是人類科學的結晶,開創了人類認識月球的新紀

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將可能建立沿月球軌道飛行的實驗室,巨大的天文望遠鏡也將在月球上從沒有空氣的太空觀測天空;人類也將可能把月球作為出發到

遙遠行星的一個落腳點。

③ 歷史書上寫的是 美國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 但現在不是有斯諾登說德國是第一個么,,那不是代表我

美國登月確實有不少懷疑的聲音,而且懷疑者提供了很多反駁的證據,我就不列舉了,但是我覺的美國登上月球應該是真的,因為就航天技術而言,要登上月球需要克服的有幾個環節,我們中國現在只剩下空間的對接了和提高動力了,但2020年左右應該能實現登月,而美國是絕對有這種技術的,而且它的航天技術遠勝於中國,包括飛船動力等,他們已經在火星,金星投放了探測器,所以登月應該不在話下,大家不要計較這個了,因為不管是否登上,美國技術還遠勝中國,好好發展我國的科技是最重要的.

④ 看看當年德國怎麼嘲笑美國登月的

你是如何定義德國嘲笑美國的呢?這里的德國是指某一個德國人,還是某個國內刊物引述一些沒有出處的所謂德國人的觀點呢?
1969年阿波羅登月,西方媒體都是廣泛的報道,德國主流媒體是也代表表者西方的主流媒體,是非常客觀、嚴謹的獨立自由媒體,不可能出現嘲笑這種觀點出來的。
另外從德國政府角度,更是不會出現嘲笑這種觀點。
因此你提的所謂德國人嘲笑美國登月,有點像朝鮮那種體制下,國內反美輿論下地產物。

應該說德國是非常嚴謹的國家,德國、英國、美國三國幾乎壟斷了,諾貝爾科學家,因此對於人類登月的壯舉(何況登月壯舉的個別科學家,也有是德裔),怎麼會嘲笑呢?
即使是中國目前的太空之旅,要比西方晚了數十年,西方主流媒體都沒有嘲笑之意,大都認為,中國雄心勃勃。為何德國人要嘲笑美國登月呢?因此你獲得這些信息,要麼是虛構的東西,要麼就是絕對的非主流的東西。

⑤ 為什麼有傳言說希特勒登陸過月球

那還是主要因為月球上隕石坑中發現的美軍戰斗機,這個戰斗機是美軍在二戰中失蹤的飛機,另外,二戰末期希特勒命令他的手下製造了很多超前的武器,一些人認為希特勒已經製造出了飛碟,而飛碟無疑成為了希特勒登陸月球的工具。

這些加起來,也就直接構成了希特勒登陸月球的證據。甚至還有人說希特勒領導的月球軍團已經領先人類科技幾十年。

雖然那個時候有很多設想,很多在那時候反而無法實現,大部分力量都被動員起來為戰爭服務,所研究製造的很多也是和戰爭相關的,沒時間沒精力研究載人登月,雖然火箭技術在那時候已經可以用於軍事,但製造運載火箭發射衛星還是1950年代的事,那時候大戰已經結束了好些年了。德國那時候搞的飛碟,續航是個大問題,更別提飛出大氣層飛到地球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

⑥ 世界上第一個地球人從地球以外的星球登上地球的是誰

阿姆斯特朗

⑦ 美國登月計劃可能再次推遲,最早要等2026年,到底是為什麼

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重返月球的計劃將被推遲到2024年之後,可能最早要到2026年。美國重返月球的計劃指的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Artemis項目,該項目旨在2024年前將宇航員(其中一名是女性)送到月球表面,而月球著陸器是該項目的關鍵部分。

原因是技術不成熟

按照當前的科研投入佔比,美國需要拿出至少1200億美元投入到登月計劃中,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美國2020年在航天活動中的投入也才518億美元,分配到登月活動中的經費就更少。考慮到通貨膨脹問題,美國在登月領域的投入遠遠無法與「阿波羅計劃」相提並論,短期內無法重返月球也在情理之中。

⑧ 第一個登月的宇航員是哪國人,美國還是俄羅斯

這是一個謎,因為也有人說最早登月的是德國人,因為是軍事秘密所以沒有在公開的媒體上發表,但是地球上最原始的飛碟
是德國生產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技術還不成熟。

閱讀全文

與德國什麼時候登月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