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聯德國各投入多少兵力(詳細點)
德國總計:60個德國師,其中10個裝甲師、6個摩托化師,還有有43個師的附庸國部隊,共有12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7000門大炮和迫擊炮,1640架作戰飛機。 蘇聯110萬人 無論從什麼角度評論,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二戰中甚至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整個戰役持續199天。由於戰役規模太大,傷亡者人數始終無法得到准確統計。在戰役最後階段,德軍仍然對蘇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同時,蘇軍也幾乎消滅了德軍第6集團軍全部(下轄第8、11、51步兵軍,第14裝甲軍)和第4裝甲集團軍部分(第4軍),有21個德國師的番號被從序列表中消去(第3、29、60摩步師,第14、16、24裝甲師,第44、71、76、79、94、100、113、295、297、305、371、376、384、389步兵師,第9高炮師),另有大量直屬部隊被消滅(被殲滅時,第6集團軍下轄第51和第53迫擊炮團; 第2、第30煙霧發射器團;第4、46、64、70炮兵團;第54,616,627,849炮兵營;第49、101、733重型炮兵營;第6、41輕工兵營)。西方學者估計軸心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共傷亡85萬人,其中75萬人陣亡或受傷,9.1萬人被俘。而蘇聯方面的估計為消滅軸心國部隊150萬人
2. 二戰時期,德國為了對付蘇聯出動了多少兵力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半,希特勒採取了不宣而戰的強盜慣伎,突然對蘇聯發動進攻。法西斯侵略軍的來勢異常兇猛,總共出動了190個師的兵力,其中有153個德國師、19個裝甲師和14個摩托化師,3700多輛坦克,4900多架飛機,4.7萬多門大炮和193艘艦艇。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向蘇聯發起大規模進攻。希特勒妄想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閃電戰」,在6個星期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打垮蘇聯,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希特勒誇大其詞地說:「我們只要在門上踢一腳,整個破房子就會倒下。」
3. 二戰時德國投入了多少兵力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德國集結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共計五百六十萬人,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該軍事行動代號為「巴巴羅薩」,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不宣而戰,190個師又三個獨立旅、共約550多萬人,47000門火炮,4500架飛機,4500輛坦克,分北方,中央,南方三個集群向蘇聯發起突然襲擊,德軍就象在進行軍事演習一樣,十分順利地實施著「巴巴羅薩計劃」,
4. 二戰中德軍用在攻擊蘇聯的部隊有多少 盟軍對付的德軍兵力是多少
3個集團軍群攻擊蘇聯,有西班牙一個師,義大利一個師,羅馬尼亞,芬蘭若幹部隊
軍隊大約在1500萬左右(其中1200萬左右是納粹德國軍隊)。戰爭初期兵力更少這個問題要分開說,先要弄清楚第三帝國和納粹德國的關系。第三帝國是指納粹德國及其仆從國。納粹德國就是德國(1933-1945)。第三帝國的軍隊是有很多外籍士兵的,特別是像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這些德國周遍國家的外籍軍士較多。(外籍兵的軍裝是有袖章標志區分的)。即使是在情況急劇惡化的1944年後期,第三帝國的軍隊仍然有900多萬(也有說1100萬),其中絕大部分是納粹德國士兵。總的看來兵源是沒有太大問題的,所以希特拉也一直有戰斗下去的信心。但是仔細算起來,就捉襟見肘了。因為這其中,有500萬在抵抗來自東方的反擊,150萬左右與盟軍在法國,義大利展開城市對抗,60多萬被鐵托的游擊隊牽制在巴爾干半島脫身不得。為了維系北歐洲的統治,在挪威,瑞典,丹麥也還有數十萬的駐軍。並且在這個時期,很多仆從國開始不聽話了,像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這些3流國家紛紛打算脫離第三帝國,所以還有部分軍隊被派去鎮壓和穩定這些地方的局勢。德國本土也需要保留相當數量的軍隊守衛,不少於100萬(1945年,單是帝都柏林一座城市,守衛軍就有90萬)。
到了1945年,數量有所下降,而且質量下降比較嚴重。因為看起來還保持著數百萬的龐大數量軍隊,但很多戰鬥力太低。老弱病殘和小孩佔了一定的比例。很多軍團失去了通信能力,相互無法聯系,都是在各自為戰,最後被一塊塊吃掉。
以上是戰爭末期的大概情況,如果是在戰爭中期,第三帝國的,當時沒有美,蘇兩個大BOSS,德國不需要動員太龐大的兵力。執行巴巴羅薩計劃閃擊前蘇聯之前,第三帝國總兵力大概是700-800萬(其中500萬是納粹德國士兵)
5. 二戰時有多少德國部隊參與了對蘇作戰
查找多方資料,得知二戰時德軍在蘇聯戰場上最多時有400萬,如果問有多少德軍參與,只能多於這個數字。
6. 二戰時期德軍全面進攻蘇聯的時候連同仆從國的兵力總兵力超過550萬兵力全力進攻蘇聯,,我想問一下啊
550萬這個數據唯一的源頭是蘇聯6卷版的《偉大衛國戰爭》,後被各種報刊和媒體所引用(包括網路和維基),其實這個數字仔細推敲起來很荒謬,在同一本資料中又說德國及其盟國在巴巴羅薩計劃中投入了190個師,550萬/190,一個師快3萬人,請問德國一個師的編制什麼時候有這么多人?
其實550萬是軸心國在蘇德戰場41年總的兵力投入量,不知蘇聯人是有意還是無意將這個數據用到了巴巴羅薩上。其實在巴巴羅薩計劃中德軍第一波進攻僅投入了132萬人,巴巴羅薩總投入兵力是300萬左右。(見西德出版的《德意志帝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7. 二戰德軍進攻蘇聯的人數
1941年德國的武裝力量接近850萬人,其中125萬為文職和其他輔助人員。剩下的人數中,陸軍達到500萬,其中一線陸軍380萬,空軍168萬,海軍40萬8千,黨衛隊15萬人。
陸軍380萬人編成了205個師(或者為214個師),其中用來進攻蘇聯的為145個師,320萬6千人,剩下的60個師59萬4千人,具體分布如下,西歐38個師,挪威12個師,丹麥1個師,巴爾干7個師,北非2個師。
因此,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的具體陸軍為145個師,人數320萬6千人,加上黨衛隊和挪威的德軍約340萬人,空軍約80萬人(空軍人數的一半),海軍約10萬人(海軍人數的四分之一),德軍陸海空三軍在東線的總人數約430萬!
至於各種書籍廣為引用的德軍總人數550萬的數字,最早出現在蘇聯的二戰史中,後被國內各種資料採用,這個數字實際上是德國在東線的陸海空三軍人數的總和在加上仆從國芬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的總人數!190個師的數字也是如此,德軍的師的數量為153個師,其他37個師為仆從國軍隊。
8. 二戰中,蘇德雙方兵力各為多少
德軍兵力
初期:
270,000人
3,000門火炮
500輛坦克
1,600架飛機
蘇軍反攻階段:
1,011,000人
10,250門火炮
675輛坦克
732架(402架可用)飛機
蘇軍兵力:
初期:
187,000人
2,200門火炮
400輛坦克
300架飛機
蘇軍反攻階段:
1,103,000人
15,501門火炮
1,463輛坦克
1,115架飛機
德軍傷亡一覽表:
西方國家估計:
750,000人死亡或受傷
91,000人被俘
飛機:900架
(包括274架運輸機及165架被當作運輸機的轟炸機)
總共: 841,000人傷亡
蘇聯估計:
城市內:
~700 000人死亡或受傷,
超過2,000門火炮及迫擊炮,
超過1,000輛坦克,
超過1,400架飛機,
~113,000人被俘,
總共:1,500,000人,
蘇聯傷亡一覽表:
478,741人死亡或失蹤
650,878人受傷及染病
40,000名以上平民死亡
4,341輛坦克
15,728門火炮及迫擊炮
2,769架作戰飛機[9]
總共: 1,129,619人傷亡
在戰役期間蘇軍航空兵力損失詳細數字,根據蘇聯檔案資料庫: 9,079架 (1,644架被高射炮擊落) (7月至11月)[10]大約300架 (11月20日 - 12月31日)、942架 (1月1日 - 2月4日)、8,891架 (1942年8月 - 1943年2月)
9. 二戰德軍總兵力是多少
雖然二戰爆發於1939年9月1日,但納粹德國在此之前做了周密的准備。
早在1934年,希特勒就突破了《凡爾賽和約》的限制,瘋狂擴軍備戰,把國防軍從10萬擴大到30萬。
1938年3月11日,在奧地利狂熱法西斯分子的配合下,德軍“解放”了奧地利,從此邁出了侵略擴張的第一步。
勢均力敵,希特勒把屠刀伸向捷克和斯洛伐克,獲得了大片土地和軍隊,為發動全面戰爭奠定了基礎。
1939年9月1日,強大的納粹德國派兵南下,與蘇聯一起瓜分波蘭第二共和國,從而拉開了二戰的序幕。
不到一年(1940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的鐵蹄遍行歐洲大部分地區,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在內的廣大領土被這些法西斯軍隊佔領。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百萬大軍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一度來到莫斯科。
蘇聯人民在偉大領袖斯大林的領導下,不屈不撓地抵抗了德國的進攻,逐漸轉入反攻。盟軍於1944年6月成功登陸諾曼底,開辟了西線戰場。德軍兩面夾擊,路死了,步步為營,1945年5月8日投降。
納粹德國是二戰元兇,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它
然而,一個國家必須有從事製造業的工人,以及來自各條戰線的雇員,如醫生、官員、教師、法官和行政人員。所以說德軍動員了一千七百萬是不準確的。
10. 二戰時德軍在進攻蘇聯的時候一共投入了多少兵力(包括所有兵種)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德國的一線部隊大約投入300萬人。有的資料最多可以達到550萬人,我覺得這個應該是德國全國的總兵力,投入蘇聯的不會超過300萬人。
首先德國人口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壓力,如果按照這樣550萬人的說法,那德國幾乎動員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蘇聯了(我指的人口全部是可以征發的健康男性)德國需要在法國維持一支非常龐大的佔領軍,到了44年這支軍隊幾乎達到了200萬人,雖然素質很差,但是力量仍然不容輕視。
另外為了維持在北歐的統治特別是維持瑞典的鐵礦石,在北歐德國維持了一支大約40萬人的精銳部隊,來提防英國和美國的登陸。
另外在巴爾干,對付越來越「猖獗」的游擊隊和保護羅馬尼亞的油田,德國人又保持了大約50萬人的軍隊,其中在4年內大約有10萬左右的士兵在清剿游擊隊中陣亡。
還有在中東歐,德國還是要維持佔領軍,那又將耗費大量兵力。本土也是需要有人保護特別是空軍和防空軍的。另外海軍和空軍的數量不詳細。
照此列出,那麼德國在開戰之初至少需要有700萬到800萬的軍隊,動員其人口的一半,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另外根據資料,德國在戰勝法國之後全國兵力大約400萬人,我想擴軍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就擴充一倍以上,那必然造成軍隊素質和戰鬥力的下降,預備役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訓練出如此多的士兵。所以我更傾向於550萬是全國的兵力總和,而扣除佔領軍和國內駐軍,大約可以派出300萬人到蘇聯戰場,另外再加上匈,羅,意的仆從國的軍隊,大約在350萬人這樣的規模還是可以維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