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戰和二戰德國武器裝備和戰術方面並不符合德軍風格
並沒有什麼不符合的!個人覺得挺符合的。德國人的嚴謹全都體現在武器上了。二戰時期的德國坦克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㈡ 二戰德國為何研製不出核武器
戰後公認的原因是:
1、缺乏關鍵性的人才,這些人原來相當一部分本來就是德國人或在德國成就事業的人,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後來都離開了;
2、納粹頭目缺乏遠見,對yuanzidan的研究不夠重視,只顧常規武器的生產,對投資大見效慢的戰略武器毫無興趣;
3、缺乏絕對安全的科研和生產環境,在挪威泰來瑪爾的重水工廠屢造破壞就是一個例子;
4、德國的yuanzidan研究人員並不迫切希望獲得成功,他們大多心灰意冷,因為他們在軍方心目中的地位始終是二等公民,所以沒干勁。
綜上所述,納粹德國始終沒研製出yuanzidan。
㈢ 二戰納粹德國研發了大量驚人先進武器,為何直至戰敗都沒使用呢
拋去飛碟,超級僵屍這些傳說,納粹德國確實搞出了不少東西,但卻很少出現在戰場上,最終也沒有扭轉戰爭的局面,因為這些所謂的“先進武器”大多都是樣子貨,根本就不能用。關於這些武器,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1.缺點比優點還多。
不知為何,德國人總是對巨型的武器非常感興趣,可能是覺得越大越好吧。在二戰當中他們搞出來許多巨型和坦克。拿其中其中最有名的巨型“古斯塔夫”來說,這玩意大的必須在鐵路上用火車才能拉動,一門炮就需要250人來操作,炮彈比姚明還高!
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飛機,雖然設計中說的很好,但時技術上根本達不到要求。
3.想的太多,根本就是在搞笑
如果說上面的那些武器是因為技術原因無法實現,那接下來的這幾個根本就是在搞笑了。在戰爭後期,德國敗局已定,但頑固的納粹政府仍不死心,他們為了扭轉局面研發了無數的武器,但一個比一個科幻。
㈣ 為什麼二戰德國不重視研發步槍和沖鋒槍之類呢
並不是,二戰德國的輕武器,包括步槍、沖鋒槍、機槍等在同類產品中都算是精品,比如步槍出名的有毛瑟軍用步槍,還有自動步槍,沖鋒槍MP38和MP40生產數百萬,性能也是一流。
㈤ 德國二戰重型坦克殲擊車明明戰力很強,為何被稱為失敗的作品
二戰戰場上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和費迪南重型坦克殲擊車可以說是德國二戰重型坦克殲擊車的典型代表,他們擁有恐怖的火力,在戰場上被他們擊中的話絕對沒有生還的可能,同時他們又擁有良好的裝甲防護能力,幾乎所有的蘇軍反坦克武器都拿他們的正面裝甲毫無辦法,然而這個火力猛、裝甲厚的“無敵”存在卻被德國的王牌坦克手奧托.卡里烏斯評價為“堅甲重炮的垃圾武器”
▲兼具機動性、火力、防護為一體才是坦克正確發展方向
而德國二戰重型坦克殲擊車可以說是一個嚴重偏科的學生,盲目追求火力和防護力,導致機動性和最重要的戰場適應性、故障率方面確是嚴重不及格,此外建造重型坦克殲擊車耗費的資源太大,導致產量過低,因此不得不說這是失敗的坦克發展之路,過分強調某一方面的性能,必然造成其他性能的欠缺,而德國重型坦克殲擊車欠缺的恰恰是致命的。
㈥ 二戰時,科技、軍事、工業都十分強大的德國,為何會最終失敗
二戰時期,在當時幾乎所有的列強國家看來,第2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理所當然的是歐洲,哪怕是遠在美洲的美國,也採取了先歐後亞的政策,很顯然,美國人也認為歐戰才是第2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戰場。而二戰的主要戰場——歐洲戰場的局勢,其實就是德國一家單挑所有列強。
龐大到令人絕望的蘇聯
憑借強大的動員能力和充沛的人力資源,雖然前線不斷失利,蘇聯軍隊甚至出現了越打越多的情況。面對這種局面,無論如何精銳的德軍,都足以絕望。
最終,雖然蘇德戰場上蘇聯軍隊的傷亡遠大於德軍,雖然德國消滅的對手也遠比自己的傷亡更多,但是,德國依然一步步處於劣勢,並最終在英美聯軍登陸諾曼底,德國被雙線夾擊後,被盟國大軍徹底消滅。
㈦ 二戰中德國強大的"虎式"坦克為什麼會被大批的擊毀呢
那麼虎式坦克是不是二戰德國最好的坦克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宏觀的角度看,虎式坦克名不符實,甚至可以稱為「一個美麗的錯誤」,致命弱點是機動性太差,機械性能太不可靠,數量太少。
公平地說,虎式坦克的發動機、傳動和懸掛都是一流的,從紙面上看機動性並不算差。引擎是梅巴赫12缸汽油發動機,功率700馬力,推重比是每噸12.5馬力,這自然比不上T-34的19馬力和M4謝爾曼的16馬力,但至少和4型坦克一個水平。事實上虎式坦克的公路最高時速達38公里,一點也不慢。問題出在油耗和重量。虎式坦克油耗驚人,公路上一箱油只能跑100公里,如果是越野航程至少減半。也就是說,一輛虎式坦克每推進兩、三個小時就得後撤加油,經常在戰斗白熱化的時候不得不離開戰場,戰斗效能大打折扣。其次虎式坦克56噸的重量,歐洲絕大多數橋梁承重極限是36噸,因此虎式坦克所到之處,都必須有工兵在前開路,測試路面,加固橋梁。南俄草原到處是窪地沼澤,對虎式坦克來說遍地都是陷阱,稍不留心就會深陷泥潭,根本談不上什麼越野機動能力
虎式坦克的動力系統雖然一流,應付56噸的重量也相當勉強,動輒引擎過熱,傳動失靈。為了保證虎式坦克正常運行,德軍要求重坦克營官兵個個精通機械保養維修,即便如此,拋錨也是家常便飯。整個戰爭中,德軍損失的虎式坦克,多數是因為機械故障被乘員遺棄,被擊毀的真是不多。許多坦克甚至不能完好無損地從火車站開到前線。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前夕,黨衛軍希特勒衛隊裝甲師下屬的第13重坦克連擁有17輛虎式坦克,向前線集結途中就有6輛拋錨被拖回修理,7月4日開始進攻時只剩下11輛。隨著希特勒衛隊師向北急速突進,幾乎每天都有虎式坦克因為故障掉隊,到11日舉世聞名的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爆發時,希特勒衛隊師只有3輛虎式坦克投入戰斗。1944年6月盟軍諾曼底登陸時,駐扎比利時的黨衛軍第一裝甲軍下屬重坦克營有30輛虎式坦克需要維修,8輛坦克正在大修,沒有一輛能夠立刻出動。
最要命的是,虎式坦克每次戰役都如同電影里友情客串的大牌明星,只能壯個聲勢,無法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就是因為數量太少。德國整個戰爭期間只生產了1,355輛虎式坦克,還抵不上蘇聯T-34坦克一個月的產量高。通常情況下虎式坦克只有四、五百輛分散在東線、西線、和北非戰場,每次戰役最多能夠集中數十輛參戰。1944年盟軍諾曼底登陸時德軍裝備部隊的虎式坦克達到歷史最高點,一共也就613輛,到這年底整個西線只剩下23輛能夠作戰
為什麼說虎式坦克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呢?虎式坦克的費效比實在太差了,如果德國用同樣的人力物力生產其他更實用的坦克型號,德軍裝甲部隊的戰鬥力會提高一個檔次。虎式坦克是二戰德國武器設計弊病的濃縮體現,性能設計優越,生產設計拙劣。製造一輛虎式坦克需要30萬個工時,造價30萬馬克,是豹式坦克兩倍, 4G型坦克或者M-109戰斗機的三倍,Stug 3型突進炮的四倍。雖然虎式坦克名氣之大二戰坦克無出其右,它實際上卻是典型的資源浪費。
然而1944年的希特勒已經充滿狂想,期望一兩件超級武器可以扭轉乾坤,反敗為勝。如果說虎式坦克還只是個美麗的錯誤,那麼這年8月開始生產的虎王坦克則完全是個華而不實的廢物。紙面上的虎王設計理念先進,性能堪稱完美,絕對是一款終極坦克。正面50度斜角的裝甲厚達150毫米,側面裝甲也有100毫米,二戰中還沒有虎王坦克被火炮擊毀的記錄。裝備的主炮是88毫米71倍身管加農炮,1,000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215毫米的裝甲,可謂所向無敵。然而虎王坦克戰斗全重高達70噸,動力系統卻是跟虎豹一樣的700馬力發動機,因此機動性非常可憐,公路最高時速只有30公里,越野時速通常只有15公里。175升容量的巨型油箱,只能支持虎王坦克跑100公里。引擎和傳動無法承受70噸的份量,故障率高得出奇。阿登戰役中虎王坦克本來應該突前殺開一條血路,事實上德軍裝甲部隊突破以後,絕大多數虎王坦克跟不上行進速度落到後面,而且不斷地拋錨退出戰斗,沒有發揮任何作用。納粹德國依然將寶貴的資源投入到這個黑洞裡面,到戰爭結束一共生產了489輛虎王坦克。這些資源足夠生產1,000輛豹式坦克,多裝備5個裝甲師,也許阿登戰役的結果就會因此而改變。毫不誇張地說,德軍不是毀在盟軍手裡,而是毀在元首手裡。
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沒能研製出核武器呢
二戰時德國的確研究過原子彈 當時蘇聯已經處於戰略反攻態勢 而盟軍也即將登陸諾曼底
德國戰爭資源開始緊缺 希特勒開始注意到原子彈的前景並且把原子彈當成救命稻草 當時盟軍情報網知道了希特勒有研究原子彈的計劃時 就制定了計劃破壞德國的原子彈研製計劃 當時德國不生產重水 而重水是製造原子彈不可缺少的原料 是用於取得鈾235製作過程中控制原子核反應的理想減速劑 當時世界上能夠提煉重水的工廠只有一家 那就是挪威的維莫克化工廠 德軍佔領挪威後 希特勒立即命令這家工廠夜以繼日地生產重水 產量成倍提高 英國特工訓練挪威本地人 使其也成為特工 然後破壞了這家重水廠 從而德國的原子彈計劃破滅了。
如果德國原子彈研製成功了以下只是個人猜測
必然是世界災難 德國肯定會大規模生產原子彈 實際運用到戰爭中 首先受到核打擊的 必然是蘇聯 然後是英國 屆時世界格局必然會重大變化 將出現2種情況
1 迫於核武器的威脅 蘇聯、英國、美國肯定會談判停戰 德國必然以戰勝國自居 如果到今日世界霸主將不再會是美國 或許會是德國。
2 蘇聯、英國、美國繼續進攻德國 傷亡也許不是如今的數字 可能成倍增加 而最後德國戰敗
因為當時蘇聯已經處於戰略反攻態勢 雅爾塔會議的召開已經確認 盟軍將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德國全線的潰退 敗局已經定 而戰後歐洲將飽受核污染之害。
以上希望可以幫到你
㈨ 相比於同盟國,二戰期間德國武器為什麼這么精良,設計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二戰前期,德國科學技術和工業水平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它不僅研發了世界上最早的火箭(彈道導彈的前身),高水準和生化武器,而且原子武器的技術也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在軍事技術上,也是德國最早提出了制空權和機械化作戰的概念,其以機械化突擊為核心的閃電戰術引發了一場軍事革命,使得戰後各國都相繼走上了摩托化、機械化的道路。美國在二戰後的很多技術都是在德國研製基礎上開發出來的。比如它的曼哈頓工程。
第二,德國人向來有較為強大的凝聚力,非常執著於對技術的追求,它們嚴謹嚴格的工作態度在世界是非常有名的,所以德國工業製品向來以精良和精準著名。
德國在二戰中的失敗,主要是政治上的,它太急於求成,導致國力在短時間內被虛耗一空,如果德國採取穩鍵的辦法,在橫掃西歐後不急著去打蘇聯,可能它現在早已經是世界第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