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那多人喜歡德國
德國還是有很多優點的:風景優美,社會安定,貧富差距也小,社會保障好;德國人做事嚴謹,高效,確實有值得稱道的地方。高呼元首萬歲的是估計是一些右翼分子。
2. 我為什麼喜歡德國
算算時間,我回中國已經快兩年了,之間沒有回過德國,現在想起,忽然十分想念。我很喜歡德國,盡管很多人對德國不甚感興趣——規矩太多,生活沉悶,不如中國刺激,也不象美國那樣機會多多。就算和一些典型的歐洲國家相比,比如義大利,也沒那麼有情調。所有這些評價我都同意,然而我還是非常喜歡德國,不僅僅是因為我在那裡住過十幾年,也不僅僅因為那裡相對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
德國的繁文縟節的確不少,似乎所有的行為都有法律規范,保障自己和他人的權益。我清楚地記得,在德國讀大學的時候,上法律課時知道有一個法律叫做《硬幣法》,其中一條規定在超市付款的時候可以以硬幣來支付的最大額度:如果用分尼支付,最多可以使用總面值為5馬克的分尼硬幣;如果用馬克支付,最多可以使用20馬克的馬克硬幣。(那時歐元還在醞釀之中。)假如在超市買了6馬克的貨品,拿著滿滿一大捧分尼去付款,超市營業員有權力拒絕去數。如果只買3馬克的東西,拿著一把分尼,她則必須去數。我當時剛到德國一兩年,看到這里,對於德國法律事無巨細的規定簡直是嘆為觀止。在德國,小到垃圾要分揀,晚上十點之後不能製造噪音,大到申請居住許可,購買醫療保險等等都有法律法規的約束。
德國同時也是一個人和人距離相對較遠的國家,遠沒有義大利那般熱情浪漫,更不象中國不分彼此。在德國,很多鄰居見了面不過點點頭,很少有拿著蛋糕去彼此家裡串門。同事之間也僅僅是同事而已,上班的時候一團和氣,下了班便各奔東西,彼此連住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就更別提一齊去K歌了。在中國,就象張愛玲曾經說過的那樣,也許因為人太多,所有的隱私都不得不暴露在別人的眼裡,距離便不得不近了——試想下,在上海的弄堂或是北京的四合院,又該怎樣避免鄰居談論你的私生活呢?所以最後你的事情就變成了我的事情;自然,我的事情也是你的事情,天下一統,大家都是好兄弟。
德國的生活實在是不如中國精彩,如果對於生活你的定義是飯局,KTV,還有夜店。在德國,哪怕是法蘭這樣的大中城市,過了八九點鍾,商店關門,街上行人便稀少起來,大家都各回各的家,晚上在家裡和家人一齊吃晚飯。在法蘭是很少有KTV的,我知道的一家是華人開的,開在法蘭火車站對面的地下商鋪。我本人不喜KTV,從來也沒有去過,不過據去過的同學們說,客人大概也都是東方人。不過德國人也並非從不出門,大家偶爾也聚在一起吃個飯。然而在德國,在外面吃飯不便宜,所以大家也不會天天下館子;下館子基本也是AA制。泡吧是周末的事情。德國的酒吧和國內的靜吧差不多,兩三個好友晚上去喝杯酒,談個心。很多德國人也喜歡運動——滑雪、沖浪、潛水。在中國新興的,受小資追捧的一些運動,德國人已經默默地玩了很多年。而他們的確也就是單純的喜愛,甚至到了為了興趣改變生活的地步。我以前的一個同事轉到慕尼黑辦公室,就是為了冬天每周都可以開車去滑雪。
開始的時候我對德國很是不習慣了一陣子,然而呆了幾年以後,便開始喜歡德國。至繁至簡——正因為德國規矩很多,所以如果遵守法律,按章辦事,就不必擔心事情會辦不成。大家都遵守秩序,生活反而變得簡單輕松。以前忙著對付外部世界變化的精力就可以省下來內省,也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正因為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比較遠,才不用花時間去做不必要的應酬:想見朋友的時候才約人出來,不想見人決不會有人沒有約好就上門來。德國人口密度相對較低,自然環境較好,所以可以進行很多戶外運動,親近自然。的確,在德國的生活不是那麼充滿激情和挑戰,也沒有那麼多機會和誘惑。平淡、安詳是主旋律,比較適合象我這樣性格內向,胸無大志,只想平平淡淡過個小日子的人。
3. 為什麼這么多人吹捧二戰德國
個人覺得一是德國實力真的很強,二是德國和中國關系較為友好。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我們不得不談到德國,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之一。當時德國的軍事實力確實非常強大,在戰爭初期,德國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幾乎把整個歐洲戰場統一起來。不幸的是,邪惡終將失敗。這些法西斯國家雖然強大,但最終還是會失敗。
正是因為德國沒有對我國造成任何傷害,反而對我國做了很大的幫助,所以現在有很多人喜歡吹噓德國。但是,雖然德國的戰爭成就非常輝煌,但我們也要注意尺度。我們不能同情納粹德國,更不能盲目崇拜,否則我們最終會吃了它是我們自己的錯。
4. 德國文化很受關注,你知道為什麼嗎
德國出哲學家,像尼采、叔本華、馬克思、康德、費希特、胡塞爾等,都來自德國。為何德國盛產哲學家呢?這跟它的文化環境和民族性格關系密切。除了哲學家,德國還有很多文學家作家,比如托馬斯·曼、歌德、里爾克、海涅、赫爾曼·黑塞、席勒等,涌現了一大批傑出的作家。為何德國出現了那麼多的作家呢?這也跟它的文化環境和民族性格有關。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德國人對秩序和規則的嚴謹執行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一諾千金、簽了合同就必須執行、不能遲到,這些融入到德國人骨子裡的文明行為我們中國人真的應該好好學學。
總之,德國文化體現了德國人的性格和民族品質,他們對生活熱愛,對他人守時,對藝術、詩歌和哲學情有獨鍾。德國文化的巨大魅力正以一種無法阻擋的情勢影響和改變著世界的其他文化。對此,我們應該多學習德國文化中的精華,然後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強項。文化和文明的意義之一就是讓更多人覺醒,讓更多好的事物擴展發揚。
5.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二戰中的德軍
其實為什麼本人打不上來,但是從軍迷喜歡二戰中那一個國家的軍事文化也能從中區分出他們各自陣營的性格。例如喜歡二戰美國的軍迷,他們的性格偏向樂天派,坐享其成的個性!因為美國二戰是依靠強大的科研團隊,強大的後勤,一線平推的戰術贏得二戰。而喜歡日本的軍迷的性格是超凡脫俗,思想上不受傳統的束縛,不會人雲亦雲的個性,注重武士道精神的熏陶。最後,喜歡二戰德國的軍迷個性是實干主義,生活工作化,工作生活化,能把生活管理的井井有條,用的來說是一個擁有勤勞,誠實個性的人。
6. 中國人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德國而不喜歡法國
德國製造,包括德國人,給人的感覺:嚴謹認真。
法國首先治安比較亂,人也比較散漫。所以給人的感覺就不同了。
7.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二戰時候的德軍
我國一些「德粉」,喜歡二戰時候的德軍,也就是希特勒領導的德軍。
有人喜歡希特勒上台之後,與當時中國的南京國民政府合作,彷彿給了中國很多幫助。在1930年,中國一直是德國在遠東地區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德國的國防軍、工業界、進出口商都是從中國工業發展中獲得利益。在1936年,當時孔祥熙訪問德國,與希特勒會談,當時德國想中國提供了價值一億帝國馬克的無限期周轉貸款,可以用來購買德國的工業或者其他產品,南京國民政府可以使用貸款大部分來購買德國的兵工設備或者軍火。
至於德軍的服裝比較帥,這也有一些花痴迷戀的道理。納粹德軍的軍裝是集合美觀性與實用性的最好軍裝典範,如果德粉喜歡帥氣的德軍服裝那也有一些道理。但是,德粉必需注意到,納粹德國進行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進行過許多屠殺猶太人、斯拉夫人的種族滅絕性屠殺等反人類事情,這些都是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人深惡痛絕的,我們沒必要崇拜德軍的理由!
8. 為什麼這么多人吹捧二戰德國呢
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對於人類文明來說絕對是一場浩劫。納粹德國發動了戰爭,使得整個世界陷入戰爭之中。二戰給世界帶來了極大災難,整個世界死亡人數超過了7000萬。現在的德國對於納粹德國反思非常徹底。在德國有專門反對納粹的法律,在德國傳播納粹資料、做納粹動作都可能被判刑。
蘇德戰場上,德軍的總兵力和武器裝備並不佔優勢。但是德國卻創造了許多經典的戰役,比如基輔圍殲戰。基輔圍殲戰中,一次性就俘虜了60多萬蘇聯士兵,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圍殲戰。
德國人在坦克、飛機數量並不佔優勢的情況,卻創造了閃電戰術。從1939年9月1日到1940年6月,不到一年時間德國橫掃了整個歐洲西部,波蘭、法國等國家都先後被打垮。號稱歐洲陸軍第二的波蘭僅僅堅持了1個月時間,歐洲陸軍第一的法國也就是堅持了一個多月,英國被迫退出了歐洲大陸。德國只用了幾個月時間便佔領了整個東南歐。德國短時間內便創造了驚人的戰績。
9.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德國
不,我們最多喜歡德國製造,這還是8090年代的事情,現在,倒是沒多偏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