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幾個國家的首領是女的
5位女總理分別為:
安格拉·默克爾,51歲,今年11月22日就任德國聯邦總理。
卡莉達·齊亞,60歲,1991年至1996年任孟加拉國總理,2001年10月再次當選。
海倫·克拉克,55歲,1999年12月就任紐西蘭總理。克拉克是紐西蘭第二位女總理,她的前任珍妮·希普利也是女性。
路易莎·迪奧戈,47歲,2004年2月就任非洲南部國家莫三比克首位女性總理。
瑪麗亞·多卡爾莫·西爾韋拉,45歲,2005年6月就任非洲西部小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總理。多卡爾莫·西爾韋拉是最年輕的現任女總理。
5位女總統分別為:
瑪麗·麥卡利斯,54歲,1997年8月當選愛爾蘭總統,2004年10月連任。麥卡利斯的前任瑪麗·羅濱遜同為女性。
瓦伊拉·維基耶-弗賴貝加,67歲,1999年7月就任拉脫維亞總統,成為這個東歐國家首位女總統。
塔里婭·哈洛寧,61歲,2000年2月當選芬蘭首位女總統。
格洛麗亞·阿羅約,57歲,2001年1月就任菲律賓總統。
埃倫·約翰遜-瑟利夫,67歲,在今年11月8日賴比瑞亞第二輪總統選舉中得票過半,當選已成定局。約翰遜-瑟利夫將成為賴比瑞亞乃至整個非洲的首位女總統。
⑵ 全球現任哪些國家是女總統
愛爾蘭總統瑪麗·麥卡利斯夫人出生於北愛爾蘭,當過記者、主持人。1997年,她憑個人才華和在民眾中享有的崇高威望,成為愛爾蘭的民選總統。愛爾蘭總統為半禮儀性國家元首兼武裝部隊統帥,名義上有權召集和解散國會兩院,任命政府總理和部長。
芬蘭第一位女總統塔里婭·卡里娜·哈洛寧,當選時56歲。
巴拿馬第一位女總統米蕾婭·莫斯科索夫人,就任時53歲。
世界第一位女總統:阿根廷伊莎貝爾·貝隆夫人
世界第一位女總統是阿根廷的伊莎貝爾·貝隆夫人,1974年7月1日至1976年3月24日在任,就職時43歲。
世界第二位女總統也在南美,即玻利維亞的利迪亞·蓋萊爾·特哈達夫人,1979年11月17日至1980年7月18日在任,就職時53歲。
世界第一位直接民選女總統、歐洲第一位女總統是冰島的維格迪斯·芬博阿多蒂爾。1980年8月1日至1996年8月1日在任,當選時50歲,連任四屆。
歐洲第二位女總統是馬爾他的阿嘉莎·巴巴拉,1982~1987年在任,當選時59歲。
菲律賓的格羅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夫人,就職時53歲。
印尼第一位女總統梅加瓦蒂·蘇加諾普特麗,2001年7月23日至今在任,就職時54歲。
亞洲第一位女總統是菲律賓的科拉松·阿基諾夫人,1986年2月25日至1992年6月30日在任,當選時53歲。
北美第一位女總統是海地的艾爾塔·帕斯卡爾·特魯洛夫人,1990年3月13日至1991年2月7日在任,就任時47歲。
東歐的第一位女總統是前東德的薩賓娜·伯格曼·普爾夫人,1990年4月5日至10月2日在任,當選時44歲。
北美第一位民選女總統是尼加拉瓜的比奧萊塔·巴里奧斯·德·查莫羅夫人,1990年4月25日至1997年1月10日在任,當選時59歲。
⑶ 巴切萊特(智利總理)出身
南美歷史上第一位民選女總統——54歲的巴切萊特,曾是智利一名普通的單身母親,她結過兩次婚,生下三個孩子,但很不幸,最終她還是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保守的天主教國家裡,女性大多數都是家庭主婦,離婚直到2004年才合法化,而且至今仍被許多人認為是生活不檢點的象徵。在拉丁美洲,智利長期以來在社會觀念上一直被認為是最保守的。巴切萊特夫人是一個來自社會黨左翼的不可知論者,一個有著三個孩子的離異母親,並曾在原東德度過幾年流放的生活。
2000年3月,巴切萊特正式投身政壇,就任衛生部長;2002年1月,他成為智利和拉美歷史上第一位女國防部長;2006年1月,她終於登上權力巔峰,成為智利總統。在不到6年的時間,這個「單身母親」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如今,她在每天操勞國事之外依然獨自撫養著幾個孩子,給他們洗衣、做飯。她曾經說:「我是一位女性,單身,沒有什麼背景,甚至從政經驗也不算很豐富。但是憑著對振興國家的一腔激情,我對自己充滿信心,並會堅持不懈地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奮斗。」每個智利婦女都能從巴切萊特的身上讀到這樣的話:一個人的人生同樣可以很精彩。
智利大多數選民與巴切萊特一起經歷過皮諾切特的軍事獨裁,人民都有過「暴力闖入了我的生活,摧毀了我當時所愛的一切」的夢魘,人民都厭倦了在政變、恐懼、暴力和惴惴不安中生活。1973年9月11日,智利右翼軍人突然發動政變,推翻了由社會黨和共產黨組成的「人民團結陣線」政府。總統府拉莫內達宮在政變軍人的轟炸中成為火海,拒絕投降的阿連德總統為保衛總統府英勇殉職。智利從此開始了17年之久的皮諾切特軍事獨裁。這期間,2000人遭到處決,1200多人被捕後下落不明,10多萬智利人被迫流亡海外,被關押受虐待的人更是數不勝數,智利經歷了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巴切萊特之所以當選,用一句她選舉的口號就能說明——「我和你們在一起」。
在巴切萊特當選後,《紐約時報》就評價說可以被稱為是南美洲歷史上的重要一筆,因為這次女性取得領導權力的方式與過去完全不同,此前,拉丁美洲曾經出現過幾位女性總統,但是她們的當選往往與家庭背景及親戚大力支持有莫大關系,而巴切萊特,她既沒有丈夫的政治光環蔭庇,也沒有十分顯赫的家族背景支撐。憑的是巴切萊特自身的能力和不屈不撓的奮斗。這樣一位女性的經歷,坐過牢,被流放過,離異、單身母親,兒科醫生、衛生部長、國防部長、智利首位女總統,可以說巴切萊特的人生經歷曲折得可以寫成一本電影的劇本,有人說米歇爾·巴切萊特的經歷都堪稱智利、甚至南美的「政界奇跡」。這位女總統已經改變了智利的傳統觀念。
⑷ 全世界有幾位女總統
女王是英國女王. 現任政府首腦、國家元首的女性屈指可數,包括默克爾在內全球僅10人. 德國聯盟黨領導人安格拉·默克爾11月22日正式就任德國聯邦總理,成為德國有史以來首位女總理,同時也得以躋身為數稀少的全球女性領導人行列. 全世界現任女性領導人仍舊屈指可數,包括默克爾和當選賴比瑞亞總統已成定局的埃倫·約翰遜-瑟利夫在內,總共只有10人。這10人中包括5位女總理與5位女總統。時報綜合報道 政府首腦 孟加拉國·齊亞夫人 家庭主婦繼承夫志 卡莉達·齊亞,60歲,1991年~1996年任孟加拉國總理,2001年10月再次當選。 卡·齊亞夫人是前總統齊亞·拉赫曼的遺孀,1945年8月15日生於迪納傑布爾縣。1960年入蘇倫德拉納特學院學習,在校期間與齊亞·拉赫曼上尉結婚。齊亞·拉赫曼參加了東巴基斯坦(即今孟加拉國)的獨立斗爭,並擔任獨立後的首任總統。1981年5月,齊亞·拉赫曼在吉大港城的一次兵變中遇刺身亡。 卡·齊亞原本樂於持家,不太關心政事,甚至連與拉赫曼過從甚密的官員也認為她不過是個「生活儉朴而又默默無聞的家庭主婦」。只是在丈夫遇難後,她才涉足政壇,開始了一個女政治家艱難困苦的非凡生活。她頭披沙巾,笑容可掬的形象經常出現在人民群眾之中,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紐西蘭·克拉克 「議會之母」熱愛登山 海倫·克拉克,55歲,1999年12月就任紐西蘭總理。2005年9月,她第三次當選。 自1981年代表工黨角逐議會席位獲得成功之後,海倫·克拉克在此後的6次議會選舉中連戰連捷,成為紐西蘭議會中當議員時間最長的女性,人們親切地稱她為「議會之母」。1999年,克拉克當選總理。之後,紐西蘭經歷了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高經濟增長。克拉克熱愛登山運動,她曾先後於1991年和2001年登上了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峰和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她甚至宣稱:「總有一天,我會去攀登珠穆朗瑪峰。」 莫三比克·迪奧戈 財政專家四處「化緣」 路易莎·迪奧戈,47歲,2004年2月就任非洲南部國家莫三比克首位女總理。 迪奧戈是個財政專家,之前她擔任該國計劃和財政部部長,被任命為總理後仍兼任此職一年多,可見她的經濟調控能力對這個職位的重要性。而1993年~1994年任職於世界銀行駐莫代表處的經歷,使她成為一個活躍的國際外交活動家,經常出席各種國際會議呼籲減免窮國的債務和改善第三世界婦女的權益保障狀況。由於她爭取國際經濟援助的工作卓有成效,在今年的《福布斯》「全球百名最有權力女性榜」上,剛任總理一年多的迪奧戈就入選第96名。
⑸ 全球現任總統是女性的國家,都是哪位總統
都是2013年的:
韓國女總統朴槿恵
阿根廷女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基什內爾
巴西女總統 迪爾瑪·羅塞夫
丹麥女首相赫勒·托寧·施密特
哥斯大黎加女總統勞拉·欽奇利亞
立陶宛首位女總統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
泰國女總理:英拉•西那瓦
澳大利亞歷女總理朱莉婭·艾琳·吉拉德
紐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
德國女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孟加拉 謝赫·哈西娜
⑹ 德國女總理的簡介
安格拉·默克爾簡歷
1954年7月17日出生於漢堡的一個牧師家庭
1973年—1978年在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學
1986年獲得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1989年秋參加民主覺醒組織
1990年12月2日當選為聯邦議院議員
1991年當選為基民盟唯一的副主席
1991年1月—1994年11月17日任婦女和青年部長
1994年11月17日—1998年9月任環境部長
1998年11月7日當選為基民盟秘書長
2000年4月10日當選基民盟主席
2005年5月30日被正式提名為總理候選人
從小愛學習
默克爾1954年7月出生於德國北部港口城市漢堡,原名安格拉·多羅特婭·卡斯納,父親是一名路德教會牧師。
母親曾經是位英語和拉丁語教師。出生6星期後,她隨父親遷往東德小鎮滕普林,並在那裡長大。默克爾是家中三個孩子中最大的。
默克爾的童年在一所又大又舒服的房子里度過。那所房子建在一所神學院的青青校園里。校園里還有一個智障人教會學校。默克爾的爸爸是神學院院長。
默克爾的父母對她期望頗高,總希望她出類拔萃。默克爾沒辜負父母厚望。她是個非常勤奮的學生。她會利用等校車的時候學俄語,如今已能說得一口流利的俄語。
默克爾小時候就顯露出科學方面的天才。1973年憑著數學、科學和語言幾門功課的優異成績,默克爾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物理學。那時的默克爾已經是原東德「自由德國青年」組織的地區領導,該組織鼎盛時期一度有300萬名成員。因此,有人說這個組織是默克爾的第一個政治舞台,是她成為組織者和戰略家的訓練場。
1986年她獲得萊比錫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她的論文是關於碳氫化合物反應的速度常數計算。畢業後,她在原東德科學院物理化學研究中心從事科研工作。
默克爾經歷過兩次婚姻。第一次結婚是在1977年,但婚姻僅維持了5年。1998年,她與現任丈夫、55歲的化學教授約阿希姆·紹爾結為伉儷。
兩人當初都在科學院工作,如今紹爾繼續從事科研工作,默克爾卻成為叱吒德國政壇的人物,兩人一年也見不上幾面。盡管如此,夫婦兩人配合得非常默契,外界能看見他倆公開露面的機會,大多是一年一度的拜羅伊特音樂節。
有時人們也見到夫妻倆在柏林市中心「博夏特」飯館相會。這是家以煎肉排為招牌菜的餐館,不少知名人士經常光顧。兩人相聚時,多是默克爾滔滔不絕地講,紹爾默不作聲地傾聽。每到周末,夫婦倆則喜歡去他們在滕普林的寓所度假。在那裡,她做飯,他講述他的科研。這是他們二人世界的一部分。
平步青雲路
1989年,35歲的默克爾加入「民主覺醒」運動,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1990年,她隨該黨加入基督教民主聯盟。在時任基民盟領袖、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提攜下,默克爾先後出任德國青年婦女部長、環境部長、基民盟秘書長和副主席等職。同僚眼中,默克爾女士沉穩、務實、工作勤奮。
2000年基民盟陷入政治獻金丑聞,默克爾被推選為基民盟主席,成為該黨歷史上第一位擔任黨領袖的女性,也成為德國戰後首位女性大黨領袖。當時就有人猜測,默克爾可能會顯露鋒芒,爭奪總理職務。但2002年總理選舉,默克爾主動「讓路」,由基民盟的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主席施托伊貝爾出面挑戰施羅德,未能成功。但是,此舉鞏固了默克爾在聯盟黨(基民盟與基社盟兩黨合稱聯盟黨)內的絕對領導地位。從2002年9月起,她兼任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
之後,她率領基民盟在地方選舉接連獲得勝利,特別是今年5月20日在北威州的選舉中,一舉拿下施羅德所在社民黨執政39年的大本營,引發德國政治地震。
立鴻鵠之志
今年5月底施羅德被迫宣布提前舉行全國大選後,51歲的默克爾在聯盟黨聯席會議上未經投票表決即被正式提名為聯盟黨總理候選人。默克爾會後表示,德國大選是為了德國未來,「我願意為德國效力」。默克爾將作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理候選人,在今年9月的大選中與施羅德一決高下。
兩個月後,默克爾迅速推出自己的經濟改革方案,應對當前德國經濟持續低迷狀況。她承諾實施改革,創造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採取措施降低居高不下的失業率,維持高社會福利開支等。
同時,默克爾還可能對對外政策作出相應調整,這一點將與施羅德的對外政策有所不同。分析家指出,施羅德強烈反對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默克爾可能會在處理與英美兩國關系方面有所變化,逐漸改善與這兩個國家的關系。而在土耳其加入歐盟問題上,她持反對態度。
許多人批評默克爾過於渴望權勢,對此,默克爾表示,這種批評並沒有對她造成任何困擾。
「也許這是因為目前政治地位較高的女性政治家太少了。我將這種批評看作是說我對權力有著較強判斷力的一種恭維。如果對權力判斷力差的話,我將無法勝任總理的工作。」
「科爾的女孩」
德國前總理科爾任職期間,對來自東德的默克爾頗為重視。德國媒體甚至將受寵的默克爾稱為「科爾的女孩」。但是,堅持原則的默克爾用能力證明,自己絕不是政治花瓶。
2000年科爾和時任基民盟主席的朔伊布勒先後捲入政治獻金丑聞後,默克爾立即公開表示反對科爾。在朔伊布勒被迫辭職之後,默克爾當選主席,開始統帥基民盟。此後幾年中,默克爾不僅迅速領導基民盟克服危機,並且出人意料地一次次成功應對挑戰,穩坐主席一職。她的政治領導能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逐漸顯露。堅強自信的默克爾,名副其實地榮膺德國政壇「鐵娘子」稱號。
法新社援引最近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默克爾的民眾支持率更勝一籌。這也意味著她極有可能在9月大選中刷新政壇紀錄,成為德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因此,人們更是將這位「鐵娘子」與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相提並論,而她們之間也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
撒切爾夫人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為止英國唯一的女首相。對於這位女強人,默克爾表示欽佩,但她也坦率講述了自己對「鐵娘子」的看法。
「我們都是女人……都是科學家,這些相似之處很有趣。」默克爾接受德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說:「我非常欽佩撒切爾夫人在任期間經濟方面取得的成績,但她並沒有完成所有她想做的事,例如英國鐵路系統私有化。」
默克爾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自己與美國前第一夫人、現任聯邦參議員希拉里(專題,圖庫)·柯林頓(專題,圖庫)的相似之處。她說,當她翻閱希拉里的回憶錄《親歷歷史》時,發現她們兩人之間有著「有趣的」相似之處,例如,媒體都曾高度關注她們發型的改變。
默克爾說:「它(《親歷歷史》)使我想起我的外形也曾引起許多討論。」
自決定競選總理以來,一向自嘲缺乏魅力的默克爾幾乎與希拉里作出了同樣多的改變。同時,她們的改變也都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為了一展女性領導人特有的魅力,默克爾選擇了較為柔和的發型,更注意化妝,著裝的顏色也艷麗起來。
默克爾12歲在游泳課上練跳板時,她竟然在跳板上站了足足45分鍾才鼓足勇氣起跳。她幾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起這個童年小插曲時說:「我就在那一刻有了勇氣。」她說自己是那種「需要很多准備時間,盡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默克爾在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眼裡從來不是個做領袖的材料,甚至讓人覺得平淡乏味。
美國《時代》周刊指出,默克爾是個強硬並善於在機會出現時抓住機會的人,而施羅德剛好給默克爾獻上了機會。雖然經常有人批評默克爾膽小和不夠鼓舞人,但是默克爾得到的勝利已經超過了她應得的份額。她已經從一個普通物理學家變身為令人生畏的「政治黑豹」。她正在精心計劃,並會毫不留情地出擊。
兩黨瓜分內閣
根據權力分配協議,社民黨將獲得內閣外交、財政、勞工、司法、衛生、運輸、環境和發展部部長職位。而聯盟黨成員將入主國防、內政、農業、家庭和教育等部門。
現任經濟和勞工部長沃爾夫岡·克萊門特說,基社盟主席、德國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巴伐利亞州州總理施托伊貝爾將取代他出任經濟部長。達成權力分配協議後,社民黨將在制定預算和勞動力市場政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並將繼續影響德國的外交政策。
總部設在慕尼黑的德國裕寶銀行經濟學家安德烈亞斯·雷斯說:「為了換得總理職位,保守黨人(聯盟黨)不得不在人事上作出妥協。具有改革頭腦的政治家(社民黨)將不可能在新政府中擁有許多發言權。」
分析:改革存有隱患
組成「大聯合政府」並非完美方案。聯合方案給默克爾帶來了聯邦議院票數,也給她帶來了權力的約束。
根據兩黨權力分配協議,社民黨將獲得下屆政府中外交、財政、勞工、司法、衛生、運輸、環境和發展部部長職位。這可能使默克爾此前一直宣稱的大刀闊斧改革在付諸實施時大大縮水。
作為經濟改革的重要方面,默克爾一直希望放寬僱傭、解聘勞動力的要求,降低勞動力成本。但這一主張遭到社民黨的強烈反對。
路透社10日援引兩黨高層官員的話說,下屆聯邦政府將不會在上述改革方面有太大動作,這更加印證了分析人士的擔憂。
「很明顯,勞動力市場和社會安全體系這些重要體制改革已經不可能實現,」德國經濟學家安德烈亞斯·雷斯評價說,「默克爾將不得不作出我們幾周前還想像不到的讓步。」
反應:市場抱有希望
分析人士認為,由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穩定而有力的聯邦政府,將有利於推動一些關鍵改革問題。「只有在大聯合的情況下,聯邦制改革才可能發生,稅收和預算等方面的改革也將得以實行。」法新社援引德國經濟研究所負責人克勞斯·齊默曼斯的話說。
德國市場也在這方面顯示出樂觀態度。雖然在聯邦議院選舉結果出來後的第一天,股市及歐元曾應聲下跌,但3周以後,看好「大聯合」前景的法蘭克福股市DAX指數已回升至下跌以來的最高水平。
歐盟男性首腦一統天下被打破
默克爾是10多年來,歐洲大國首位女性領導人。
歐洲大國上位女性領導人是法國前總理埃迪特·克勒松,但她執政時間非常短暫,從1991年5月到1992年4月。法新社駐德國首都柏林記者揚妮克·帕凱認為,默克爾成功登上德國總理寶座,不僅打破德國政壇男性主導的傳統,也將使歐洲國家領導人的性別天秤稍向女性傾斜。默克爾與英國前首相、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相似,她的上台將打破歐洲聯盟首腦會議上男性一統天下的局面。
默克爾認為對華關系非常重要
即將出任新一屆德國政府總理的默克爾10日在基民盟主席團會議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德國對華關系非常重要。
默克爾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強調說,在她領導下的新一屆德國大聯合政府將繼續保持德國政府對華政策的連續性。她說,在科爾和施羅德擔任德國總理的任期內,德國對華關系都得到了進一步的良好發展。
個性應答
■1989年,時年35歲的默克爾加入原東德地區的「民主覺醒」運動,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1990年,時任德國總理的科爾把她納入翼下。大塊頭的科爾把嚴肅的默克爾稱為「我的小姑娘」。當有人問她當初怎麼能吸引科爾的目光時,默克爾回答:「我來自東邊(東德),是個女人,年紀又輕,我代表了黨內三種少數群體。」
■許多人批評默克爾過於熱衷權勢,對此,默克爾表示:「也許這是因為目前政治地位較高的女性政治家太少了。我將這種批評看做是說我對權力有著較強判斷力的一種恭維。如果對權力判斷力差的話,我將無法勝任總理的工作。」
■成為總理候選人之後,人們開始把默克爾稱為德國的「鐵娘子」,而默克爾似乎並不太喜歡別人把她和撒切爾夫人相提並論:「我非常欽佩撒切爾夫人在任期間經濟方面取得的成績,但她並沒有完成所有她想做的事,例如英國鐵路系統私有化。」
■默克爾幾年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回憶起童年一段小插曲:12歲的默克爾在游泳課上練習跳水時,竟然在跳板上站了足足45分鍾才鼓足勇氣起跳。她說:「我是那種需要很多准備時間,盡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
女總理背後的男人
在德國大選期間,關於安格拉·默克爾的話題空前地火了起來。這位「鐵娘子」本人早已為公眾所熟知,此時人們似乎對站在她背後的那個男人―――她的丈夫約阿希姆·紹爾更有興趣。「他是一名化學教授,學術權威,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躲避媒體采訪、總是沉默寡言」,這就是人們通過報章對紹爾得出的少得可憐但也是全部的印象。
紹爾和默克爾都曾在原東德科學院工作。但事實上在此之前,兩人就已經相識。當時默克爾還在攻讀博士學位,時年37歲的紹爾正是她的指導老師。但默克爾和紹爾的浪漫史究竟始於何時卻無從考究。人們只知道,默克爾與前夫烏爾里希·默克爾在1981年結束了維持5年的婚姻。之後幾年,默克爾和紹爾開始在一起生活。
盡管紹爾和默克爾的行事風格大相徑庭,但是外界公認這對夫婦相處得非常默契和融洽。有時,人們見到夫妻倆在柏林市中心「博夏特」飯館相會。兩人相聚時,多半是默克爾滔滔不絕地講,紹爾默不作聲地傾聽。
⑺ 世界上現在在任的女領導人都有誰
立陶宛首位女總統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
還有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由於發圖片數量所限未能上傳)
回答如滿意,請點擊 選為滿意答案 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