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古典哲學在哪裡可以看

德國古典哲學在哪裡可以看

發布時間:2022-08-04 21:17:58

1. 【求推薦】我想買一本《西方哲學史》看 哪個版本好一些

《武漢大學西方哲學史 (有2個版本)》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gcsxY0FqtPUlYhJPcqcHfw

?pwd=c6sy 提取碼: c6sy

武漢大學 西方哲學史 (有2個版本)|趙林和另一個老師的版本|兩個版本任選其一聽即可!!!!|鄧曉芒 趙林 版本|贈送資料.doc|西方哲學史 鄧曉芒、趙林.pdf|說明!!必讀!!.png|如果視頻無法打開,看這個!.jpg|03 德國古典哲學——鄧曉芒|02 中世紀和近代西歐哲學——趙林|01 古希臘哲學——趙林|古希臘哲學·導論.f4v|古希臘哲學9.f4v|古希臘哲學8.f4v|古希臘哲學7.f4v



2. 請問哪位有文德爾班的英文版如題 謝謝了

轉幾套西方哲學史教材之比較 幾套西方哲學史教材之比較一、關於西方哲學史的教材(原發於你來我往論壇) 西方哲學史我讀過四種教材。 第一是南開大學出的〈歐洲哲學史》,冒從虎主編,上下冊。這套教材是年代編寫的,我覺得明顯地顯得陳舊,帶有很重的意識形態的影響。這套書的好處在於通俗易懂,而且對於哲學家的主要思想、主要概念都解說得比較清楚。我第一次讀哲學史就是讀的這套,我覺得這套書作為入門還是相當不錯的。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還是覺得這套書有很多不足。書中的康德哲學部分,顯得較為薄弱,可能受當時學術研究條件限制,其康德哲學主要根據《未來形而上學導論》來講的,很多問題都沒有講到,而且我認為有些地方有誤解。(這本書有修訂本,沒讀過) 第二,是苗力田主編的《西方哲學史新編》。這套書是90年代出的,由人大的泰斗集合多人之力編成。我懷疑這本書是不是編得比較倉促,因為感覺讀起來某些地方文字硬硬的,甚至於會讓我覺得有些地方不通順。但是,總的來說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內容廣而深。尤其德國古典哲學部分,我覺得寫得很好。 第三,是張志偉主編的《西方哲學史》,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的。這是近幾年新出的,因此首先的好處是,意識形態的影響已經不那麼明顯了,它基本上是就哲學講哲學,哲學之外的東西講的相對比較少一些。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廣而深,基本上各個部分都寫得很好。 第四,是全增瑕主編的《西方哲學史》,我為了考上海的學校才買的,只買到了上冊,下冊只有朋友復印給我的康德、黑格爾部分。這套書看起來巨厚,很嚇人,但其實每頁字比較大,內容其實和其他幾本書差不太多。這套書還有一個特點是從下冊還包括了現代西方哲學的一部分。不過看到德國古典哲學就可以了。現代西方哲學部分看劉放桐的那本。全的這套書也是80年代編的,可是現在仍然在用,說明這套書是編寫得相當不錯的。讀過之後,確實如此,文從字順,對各種理論、概念的解說都相當清楚。 讀過四套之後,我的體會是多讀幾套哲學史教材還是有好處的。一方面,每讀一次,都會加深哲學史的印象和理解;一方面,有些哲學家的思想相當不好理解,如康德、黑格爾,看了A書不懂,也許再看了B書,結合A書,也許原來A書中看不懂的現在就可以看懂了。尤其是黑格爾,不同的書講法很不一樣。二、現代西方哲學的三套教材比較 現代西方哲學的三套教材 承接上次的話題:幾套哲學史教材之比較。上次談過我讀過的西方哲學史教材,現在講《現代西方哲學》的教材。我讀過三套,一是劉放桐的《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大部分學校都以這本書為參考書。二是南開大學出版的《歐美哲學通史:現代哲學卷》,李國山、常建主編。三是趙敦華的《現代西方哲學新編》 1,劉放桐這本。這本書重版多次,好象所有考現代西方哲學的,都以這本書為參考書,這本書的質量是無可厚非的。這本書很厚實,講的內容相當豐富,涵蓋范圍極廣。它集合了多人之力,因此有很多章節都是很扎實的。所以,這本書一定要認真讀,仔細讀,爭取將書中的都讀懂。但是,由於集合多人之力,我覺得有些章節顯得較為薄弱,有些章節有的講得不太清楚,讓人讀不明白,有時你會覺得講得不到位。好比兩大重鎮海德格爾與維特根斯坦,這兩個章節都寫得不好,也是因為他們二人的哲學不那麼好把握,所以我覺得只是看這本書是看不明白的,還得找別的書看看。 2,南開的,李國山、常建這本。這本書好象是寫給哲學專業的學生的,內容有點艱深,許多章節都是要很認真才能讀懂的。編者試圖從哲學家的原著出發,並將原著中的思路表達出來。所以,我想他們這本書寫得相當不容易。這本書的好處是,對各位哲學家的介紹都比較到位,詳略得當,而且比較有條理,讀起來是一定要比劉放桐那本吃力的。例如,維特根斯坦,南開本就比劉本要好,介紹得很清晰,讓人比較好理解。還有伽達默爾,南開本介紹得非常詳細、清楚。 3,趙敦華本。這本我看得不夠仔細。趙上國內是很優秀的學者,他對西方哲學的理解是非常深的。這本書好象是在講課稿的基礎上改寫的,帶有他個人的印跡,有些地方表達了他個人的見解。好處在於,他將某些哲學家很艱深的思想作了比較明白的解釋,讓人比較容易明白。好比現象學,海德格爾,他都講得挺清楚的。 比較起來,我覺得劉放桐這本是必備的。此外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南開本或趙敦華本,當然也可以都買。最近市面上好象還有新出的現代西方哲學的教材,我不知情況如何。張祥龍出了兩種哲學筆記,西方哲學史的筆記和現代西方哲學的筆記,張祥龍的水平很高,估計這兩種筆記的參考價值可能很大。建議有興趣的人去看看。最後,談一談學習現代西方哲學的體會。我覺得,相對於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黑格爾),現代西方哲學仍然是顯得不太成熟的學科。所以,不同的教材可能相差很大。這表現在:1,教材中入選的哲學家可能大不相同;2,對同一哲學家思想的解說可能大不相同。而古希臘到黑格爾這一段,有哪些哲學家,某個哲學家的主要思想是哪些,學術界都比較有共識了。所以,為了更好地把握諸位大哲的思想,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多看書。然後,我覺得現代西方哲學流派太多,一定要把握重點。好比分析哲學、現象學、海德格爾。 最後總結一句話:要多多看書。 (發此貼後,網友們反映,南開本不行,很多是抄的。我覺得,不論如何,南開本有些章節是寫得不錯的,寫得似乎更接近哲學家本人的思想。所以,就算很多是抄書,也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三、我所見到的現代西方哲學課本及簡評 很久沒來了,路過後看到覺得不同意一些說法,所以寫一些東西,以便大家討論.先就現代西方哲學課本做一些簡評,希望有助於大家學習. 1)<現代西方哲學新編>,趙敦華.此書功力是很深厚的,尤其是現象學部分,得宜於趙先生和魯汶大學的關系,他能得到一些最新的胡塞爾檔案館資料.由於是很少見的單獨寫成的課本,有些觀點略顯單薄,但不能掩飾的作者的獨特視角和功力.此書不很適合考試,但可以作為主要參考書的再參考. 2)<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劉放桐.這是現在考研中用的最多的參考書,體例詳盡,解說細密,各章節都有研究這方面的專家學者執筆,確實是學習現代西方哲學的首選.尤其其前言部分,是我所見的最好的總結,希望大家重視.由於劉先生的馬克思哲學功底,對現代西哲和馬克思主義的結合非常出色.但這本書缺點也在於瑣屑,各章節之間聯系較為鬆散.需要仔細聯系起前言精讀. 3)<歐美哲學通史:現代哲學卷>,李國山、常建.這本書一些章節還是不錯的,但整體水平一般,所引用的原著太多,有劉小楓的風格,不適合短時期內學習. 4)<現代西方哲學教程新編>,夏基松.夏先生是國內開展現代西方哲學研究和教學的最早的學者,這個是最新的版本(1998版),以他的年齡應該不會再修訂了.該書是最正統的教科書之一,章節清楚,觀點傳統,很適合初學.但其觀點可能會引起年輕人的反感.不過,我還是以為,只要書中有可以看的地方,看看也無妨,而且這本書確實脈絡清晰,簡單易懂. 5)<走向新世紀的西方哲學>,江怡.這是社科院集體編著的一本現代西哲史,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這本書以最新的資料,加上最詳盡的疏解,學術性非常強.缺點在於章節缺乏聯系,而且專業性太強掩蓋了其可讀性,如果作為研究生教材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大家學有餘力的話,讀讀此書一定可以提高你的學養的. 這幾本現代西方哲學史是我讀過的,以上拙見僅供討論.另外,有其他的現代西哲史也聽師友談過,但因為我沒有親讀,所以容以後讀完再評.四、介紹一本哲學史。 書名:〈西方哲學史〉。作者:[美]撒穆爾·伊諾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澤著,丁三東,張傳友,鄧曉芒等譯,鄧曉芒校。中華書局2005年版 鄧曉芒作的序。他說,這本書的特點:一是時間跨度上,從古希臘一直講到當代的哲學,如羅蒂等;二是表述上的清楚明白,善於抓住每個哲學家的總體特點進行描述。我讀了讀古希臘哲學的部分,的確寫得不錯,就象一位朋友坐在你身邊與你娓娓道來,有條有理,從容不迫。諸位學友,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可以看看這本美國人新寫出來的哲學史,應該是優勝於梯利的那本的。這本書的不足,是對德國觀念論(即德國古典哲學)的介紹不夠,只重點介紹了康德,黑格爾,費希物和謝林則被略過了。對20世紀哲學的介紹也相對薄弱一點。 中華書局本的西方哲學史據說是北大學生的英文教材,但該書個性十足,對許多哲學家的地位和評價與傳統大不相同,不推薦作為教材來讀.其中的一些翻譯我覺得略有問題.最近需要做推薦的是武漢大學鄧曉芒教授和趙林教授的<西方哲學史>,這是對陳修齋先生和楊祖淘先生的<歐洲哲學史稿>的更新,其中的歐洲唯理論經驗論部分,德國古典哲學部分功力非常,是一部值得閱讀的力作.五、其他論述見解 1、全增瑕主編的這套《西方哲學史》,當我第一次翻,感覺也不怎麼樣。後來,當為了考試而認真去看,才發現這本書寫得很好,當你不去關心那些意識形態話語,而去關心書中介紹的各個思想家的思想本身,我就發現這本書在介紹思想這方面的表現不輸於其他幾本教材。介紹詳盡,文筆流暢,表述也非常清楚。全增瑕是負荊海外歸國的學子,外語非常好,據說英語系的老師有時遇到英語方面的問題都會向全增瑕請教。而為了寫這本書,全先生也是寫了很多年,寫得很辛苦也很認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各方面的資料都不足的情況下,能寫出這樣的著作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不足是當代哲學部分,也就是說黑格爾哲學之後的各部分。這一部分,由於劃歸為《現代西方哲學》,我們有更新的劉放桐主編的書作參考書。不要因為是83年的而輕視這本書,也不要因為意識形態而輕視這本書。而且我們要知道,即使這本書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可是對於我們考研者來說,作者的學識還是遠遠高於我們的。所以,還是誠心而謙虛地去學習吧。2、LZ說的四本偶都沒有看過哈,真的是每個學校的風格差別很大哈。 我們上西哲的時候是用韓震編的《西方哲學新編》,當時還用趙敦華老師的白皮書作為參考。兩者給我的感覺十分類似,一方面,長篇大論把什麼都講透了,沒有了思考的餘地;另一方面,雖然寫得多,但好像都是停留在表面,理解總是深刻不起來。另外,自己認真看過的是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以及北大影印本《西方哲學史——及其以後》。前者是我力薦給非專業人士看的首選書,後者是自己有了問題就去求教的書。以前不知道這本有中譯本,沒有看過。不過最近鄧曉芒老師又重新翻譯了此書,並加入了一些現當代內容,同學在出版社實習,正在校對這本書。因為中國教材往往會忽視或忽略希臘化時期和中世紀,但西方教材是無法繞開的,因此,這本書會讓我們有不同的視角,那畢竟是人家的根,這讓我想起趙敦華老師的《基督教哲學1500年》,也是本不錯的書。但讓我不爽的是,此本書名字為《AHistoryofPhilosophy》,但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卻隻字未提。 總之,多看幾本然後對比學習,不是壞事。3、梯利版的《西方哲學史》,枯燥,這是它的最主要特點,我看的第一本就是這個。體例方面有些不當,重點人物的思想往往難分倫理學、生理學、邏輯學、形而上學等等,這一點梯利自己也提到了。我懷疑梯利這書就是從原著里一點一點摳出來的,不好,非常「客觀」。好處也有,論及思想人物之間的過渡很見功力。文德爾班版很好,哲學史大家風范。對考研的幫助是潛在的。 斯通普夫版的《西方哲學史》我見過的最合適的考研用書,寫得有哲學味,又緊扣了考試的重點。但是現代部分講得太簡略。 人大譯牛津版的《西方哲學史》也看過,沒什麼意思,還是不看的好,外國人的哲學史挫的估計也不少,不過中世紀哲學部分倒挺詳實。 國內的看過張志偉的西方哲學十五講,於考研大有裨益,因為會考的題目它都提到了,只是沒什麼大的意思,還好了。 現代西方哲學,我看過劉放桐的,趙敦華的。劉的勝在內容詳實,失在宗馬列(不能全怪他),但因為是合著有的章節實在不怎麼樣;趙的勝在簡略得體,不過也就那樣了。另外看過當代哲學主流,挺好。 老實講,國內的這幾本,若不是考研,我是一本都不會去看。國外的大概也就會隨便翻翻其中的一兩本。看了這么多哲學史,有收獲,卻如雞肋。 4、張祥龍教授的兩本哲學史筆記我已經看完了西方哲學史的那本,確實很見功力,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張先生慣於中西比較,一些問題的觀點顯得缺乏論證,但確實十分新鮮精彩。看他的書時一定要注意吸收,不用統統記下。趙敦華的簡史中有些部分當時看得不是很明白,而這本書由於著者的筆記性質,涉及的都是對重點問題的理解,對考研很大的幫助。書中一方面有寫作,另一方面還有側批性的註解,拓展思路,展開中西比較,也不拘於哲學,甚至還有調侃。現代那本沒有看,不做評價。

3. 德國古典哲學的基本概念

從哲學上考察,古典主義是與唯理主義相適應的,它是在當時流行於整個西歐的唯理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唯理主義以笛卡爾(1596-1650)為代表,他主張一切以合乎情理為原則,主張拋棄傳統偏見,反對中世紀的神學世界觀,反對盲目信仰宗教權威和經院哲學,把理性看成是知識的唯一源泉。認為感性材料會欺騙人們,只有通過理性才能認識世界。這種唯理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它在古典主義中起了指導作用。因此,古典主義也可稱為文學上的唯理主義。

德國古典哲學的當代理解可從兩個維度入手,一是空間的維度,另一是時間的維度。

從空間的維度講,可從以下三個方面思考德國古典哲學:其一,作為知識體系的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是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及費爾巴哈等思想家對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的客觀世界、社會生活、思想意識中普遍性問題的邏輯認知和理性整合,也是他們將古代至當下生活的時代所面對並為他們所重視的文化景觀、歷史事件、科學知識、特別是哲學文化思想遺產的梳理和反思。新康德主義思想家李凱爾特曾指出,人類有兩種科學:一種科學是關於客觀自然的科學,稱為自然科學;還有一種是關於人類生活與人類文化的科學,叫文化科學。德國古典哲學屬於後一種科學。它不僅表明德國古典哲學是對世界的一種描述、表達和判斷,具有某種反映世界的意識真實性。而且,它可通過公共教育活動、公共文化傳播活動、社會公共運行、生產勞動、公共道德實踐以及其他公共活動為人們所接受和認同,最終影響人們的生活行為和思想行為。因此做為科學的德國古典哲學又具有知識的客觀性。其二,作為歷史具體境遇中的意識價值評估體系的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也可以視為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費爾巴哈等人在其各自的歷史境遇和文化生活中對於所面對的人類歷史、自身所處的社會生活和所思想著的文化意義的領悟、思考、檢視和評估。在這個層面上,德國古典哲學具有價值的合理性。哈貝馬斯說,合理性指意見或行為的可論證性。德國古典哲學是一種思想行為,它的有效性的最重要方面就在於必須而且是現實地被所有與之照面的人所論證、評論,它本身的生命力就居於被他人論證、評論的閱讀與思考過程之中。其三,作為當下文化場景中的一種文化視域,德國古典哲學既可以被視為當代正在參與思想生活的精神資源,又可以被理解為當下值得堅守的或反思的亦或批判的闡釋立場、文化智慧和文化價值,而這正是它在現世還有存在合法性的依據。

從時間維度上講,要思考德國古典哲學在思想史當中與各種社會事件和思想事件的內在關系。只有這樣,才能顯現出它的「澄明」,發現它的底蘊,找到它的運行機制,窺見它與當代文化場景的結構關系和相互之間的功能互動。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對德國古典哲學理解的轉換。這其中涉及到以下一些問題,包括:德國古典哲學與德意志民族文化、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新教改宗、近代市民社會、法國大革命等等的關系問題。這些問題曾被多次解釋,但卻至今未能澄明地敞開,甚至對德國古典哲學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誤讀、誤解就來自於這些解釋之中。

德國古典哲學的當代理解,需要在不同的層面上根據不同的目的和需要選擇不同的方法與路徑。就具體的學術研究而言,應倡導文本研究、文獻研究、文化研究三位一體的研究方法和路徑。長期以來,國內學者或囿於外語水平偏低、或由於國際交流不夠、或不能擺脫傳統的研究理路,結果在德國古典哲學的研究上,我們至今未能有自己的當代理解。無論是應對全球化國際學術場景的挑戰,還是適用國內有中國特色的學術建設的需要,都應當改進這種境況,從而為更有效地研究德國古典哲學與馬克思主義發展、特別是德國古典哲學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關系等重大理論問題提供學術基礎。

德國古典主義哲學主要代表人物是: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

德國古典哲學是西方哲學思想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它經歷了從唯心主 義到唯物主義兩個發展階段。康德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 始人,他建立了實質上是先驗唯心主義的調和矛盾的哲 學體系和不可知論。費希特從唯心主義立場上繼承和批 判了康德,建立了徹底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謝林改造了 費希特的主觀唯心主義,建立了客觀唯心主義的同一哲 學」≮格爾是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他在批判 繼承前輩哲學家的基礎上,創建了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 體系。費爾巴哈從人本主義出發,批判了宗教神學和黑格 爾的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地解決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建立 了人本學唯物主義。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最大成就 是唯心主義辯證法。康德肯定了人的心理結構和知性范 疇的意義,看到了認識主體的能動作用,揭示了理性思維 產生矛盾的必然性。費希特揭示了自我」與非我」、主體 與客體的辯證關系。他在自我」既是認識的主體又是行 動的主體的規定中,抽象地闡述了精神的能動作用,以及 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謝林更明確地敘述了自我」與 非我」、主體與客體的對立統一關系,為黑格爾辯證法的 產生作了更為直接的思想准備≮格爾系統地發揮了康 德、費希特和謝林哲學中的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全面闡 述了辯證法的主要內容,並把它提升為客觀真理和普遍 規律≮格爾把發展的觀念應用於人類社會,揭示了某些 歷史辯證法,從而在他的哲學中包含了許多歷史唯物主 義思想的萌芽。但是,德國古典哲學中的認識論和辯證法 思想,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因而是不科學、不徹 底的。這種體系和方法的深刻矛盾,是德國資產階級既要 求革命又害怕實際斗爭,既反對封建主義又向封建勢力 妥協的階級性格的反映。德國古典哲學從康德到黑格爾 和費爾巴哈的發展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過程,也是德國當 時社會關系的必然產物;它為德國1848年資產階級政治 革命作了先導。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改造了德國古典 哲學,尤其是批判地改造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批 判地繼承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 義的基本內核」,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德國古典哲學 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

4. 想買一套 西方哲學史 詳細見內!

轉幾套西方哲學史教材之比較
幾套西方哲學史教材之比較

一、 關於西方哲學史的教材(原發於你來我往論壇)
西方哲學史我讀過四種教材。
第一是南開大學出的〈歐洲哲學史》,冒從虎主編,上下冊。這套教材是年代編寫的,我覺得明顯地顯得陳舊,帶有很重的意識形態的影響。這套書的好處在於通俗易懂,而且對於哲學家的主要思想、主要概念都解說得比較清楚。我第一次讀哲學史就是讀的這套,我覺得這套書作為入門還是相當不錯的。不過,現在回過頭來看,還是覺得這套書有很多不足。書中的康德哲學部分,顯得較為薄弱,可能受當時學術研究條件限制,其康德哲學主要根據《未來形而上學導論》來講的,很多問題都沒有講到,而且我認為有些地方有誤解。(這本書有修訂本,沒讀過)
第二,是苗力田主編的《西方哲學史新編》。這套書是90年代出的,由人大的泰斗集合多人之力編成。我懷疑這本書是不是編得比較倉促,因為感覺讀起來某些地方文字硬硬的,甚至於會讓我覺得有些地方不通順。但是,總的來說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內容廣而深。尤其德國古典哲學部分,我覺得寫得很好。
第三,是張志偉主編的《西方哲學史》,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的。這是近幾年新出的,因此首先的好處是,意識形態的影響已經不那麼明顯了,它基本上是就哲學講哲學,哲學之外的東西講的相對比較少一些。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廣而深,基本上各個部分都寫得很好。
第四,是全增瑕主編的《西方哲學史》,我為了考上海的學校才買的,只買到了上冊,下冊只有朋友復印給我的康德、黑格爾部分。這套書看起來巨厚,很嚇人,但其實每頁字比較大,內容其實和其他幾本書差不太多。這套書還有一個特點是從下冊還包括了現代西方哲學的一部分。不過看到德國古典哲學就可以了。現代西方哲學部分看劉放桐的那本。全的這套書也是80年代編的,可是現在仍然在用,說明這套書是編寫得相當不錯的。讀過之後,確實如此,文從字順,對各種理論、概念的解說都相當清楚。
讀過四套之後,我的體會是多讀幾套哲學史教材還是有好處的。一方面,每讀一次,都會加深哲學史的印象和理解;一方面,有些哲學家的思想相當不好理解,如康德、黑格爾,看了A書不懂,也許再看了B書,結合A書,也許原來A書中看不懂的現在就可以看懂了。尤其是黑格爾,不同的書講法很不一樣。

二、現代西方哲學的三套教材比較
現代西方哲學的三套教材
承接上次的話題:幾套哲學史教材之比較。上次談過我讀過的西方哲學史教材,現在講《現代西方哲學》的教材。我讀過三套,一是劉放桐的《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大部分學校都以這本書為參考書。二是南開大學出版的《歐美哲學通史:現代哲學卷》,李國山、常建主編。三是趙敦華的《現代西方哲學新編》
1,劉放桐這本。這本書重版多次,好象所有考現代西方哲學的,都以這本書為參考書,這本書的質量是無可厚非的。這本書很厚實,講的內容相當豐富,涵蓋范圍極廣。它集合了多人之力,因此有很多章節都是很扎實的。所以,這本書一定要認真讀,仔細讀,爭取將書中的都讀懂。但是,由於集合多人之力,我覺得有些章節顯得較為薄弱,有些章節有的講得不太清楚,讓人讀不明白,有時你會覺得講得不到位。好比兩大重鎮海德格爾與維特根斯坦,這兩個章節都寫得不好,也是因為他們二人的哲學不那麼好把握,所以我覺得只是看這本書是看不明白的,還得找別的書看看。
2,南開的,李國山、常建這本。這本書好象是寫給哲學專業的學生的,內容有點艱深,許多章節都是要很認真才能讀懂的。編者試圖從哲學家的原著出發,並將原著中的思路表達出來。所以,我想他們這本書寫得相當不容易。這本書的好處是,對各位哲學家的介紹都比較到位,詳略得當,而且比較有條理,讀起來是一定要比劉放桐那本吃力的。例如,維特根斯坦,南開本就比劉本要好,介紹得很清晰,讓人比較好理解。還有伽達默爾,南開本介紹得非常詳細、清楚。
3,趙敦華本。這本我看得不夠仔細。趙上國內是很優秀的學者,他對西方哲學的理解是非常深的。這本書好象是在講課稿的基礎上改寫的,帶有他個人的印跡,有些地方表達了他個人的見解。好處在於,他將某些哲學家很艱深的思想作了比較明白的解釋,讓人比較容易明白。好比現象學,海德格爾,他都講得挺清楚的。
比較起來,我覺得劉放桐這本是必備的。此外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南開本或趙敦華本,當然也可以都買。最近市面上好象還有新出的現代西方哲學的教材,我不知情況如何。張祥龍出了兩種哲學筆記,西方哲學史的筆記和現代西方哲學的筆記,張祥龍的水平很高,估計這兩種筆記的參考價值可能很大。建議有興趣的人去看看。最後,談一談學習現代西方哲學的體會。我覺得,相對於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黑格爾),現代西方哲學仍然是顯得不太成熟的學科。所以,不同的教材可能相差很大。這表現在:1,教材中入選的哲學家可能大不相同;2,對同一哲學家思想的解說可能大不相同。而古希臘到黑格爾這一段,有哪些哲學家,某個哲學家的主要思想是哪些,學術界都比較有共識了。所以,為了更好地把握諸位大哲的思想,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多看書。然後,我覺得現代西方哲學流派太多,一定要把握重點。好比分析哲學、現象學、海德格爾。
最後總結一句話:要多多看書。
(發此貼後,網友們反映,南開本不行,很多是抄的。我覺得,不論如何,南開本有些章節是寫得不錯的,寫得似乎更接近哲學家本人的思想。所以,就算很多是抄書,也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

三、我所見到的現代西方哲學課本及簡評
很久沒來了,路過後看到覺得不同意一些說法,所以寫一些東西,以便大家討論.先就現代西方哲學課本做一些簡評,希望有助於大家學習.
1)<現代西方哲學新編>,趙敦華.此書功力是很深厚的,尤其是現象學部分,得宜於趙先生和魯汶大學的關系,他能得到一些最新的胡塞爾檔案館資料.由於是很少見的單獨寫成的課本,有些觀點略顯單薄,但不能掩飾的作者的獨特視角和功力.此書不很適合考試,但可以作為主要參考書的再參考.
2)<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劉放桐.這是現在考研中用的最多的參考書,體例詳盡,解說細密,各章節都有研究這方面的專家學者執筆,確實是學習現代西方哲學的首選.尤其其前言部分,是我所見的最好的總結,希望大家重視.由於劉先生的馬克思哲學功底,對現代西哲和馬克思主義的結合非常出色.但這本書缺點也在於瑣屑,各章節之間聯系較為鬆散.需要仔細聯系起前言精讀.
3)<歐美哲學通史:現代哲學卷>,李國山、常建.這本書一些章節還是不錯的,但整體水平一般,所引用的原著太多,有劉小楓的風格,不適合短時期內學習.
4)<現代西方哲學教程新編>,夏基松.夏先生是國內開展現代西方哲學研究和教學的最早的學者,這個是最新的版本(1998版),以他的年齡應該不會再修訂了.該書是最正統的教科書之一,章節清楚,觀點傳統,很適合初學.但其觀點可能會引起年輕人的反感.不過,我還是以為,只要書中有可以看的地方,看看也無妨,而且這本書確實脈絡清晰,簡單易懂.
5)<走向新世紀的西方哲學>,江怡.這是社科院集體編著的一本現代西哲史,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這本書以最新的資料,加上最詳盡的疏解,學術性非常強.缺點在於章節缺乏聯系,而且專業性太強掩蓋了其可讀性,如果作為研究生教材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大家學有餘力的話,讀讀此書一定可以提高你的學養的.
這幾本現代西方哲學史是我讀過的,以上拙見僅供討論.另外,有其他的現代西哲史也聽師友談過,但因為我沒有親讀,所以容以後讀完再評.

四、介紹一本哲學史。
書名:〈西方哲學史〉。作者:[美]撒穆爾·伊諾克·斯通普夫,詹姆斯·菲澤著,丁三東,張傳友,鄧曉芒等譯,鄧曉芒校。中華書局2005年版
鄧曉芒作的序。他說,這本書的特點:一是時間跨度上,從古希臘一直講到當代的哲學,如羅蒂等;二是表述上的清楚明白,善於抓住每個哲學家的總體特點進行描述。我讀了讀古希臘哲學的部分,的確寫得不錯,就象一位朋友坐在你身邊與你娓娓道來,有條有理,從容不迫。諸位學友,在學有餘力的情況下,可以看看這本美國人新寫出來的哲學史,應該是優勝於梯利的那本的。這本書的不足,是對德國觀念論(即德國古典哲學)的介紹不夠,只重點介紹了康德,黑格爾,費希物和謝林則被略過了。對20世紀哲學的介紹也相對薄弱一點。
中華書局本的西方哲學史據說是北大學生的英文教材,但該書個性十足,對許多哲學家的地位和評價與傳統大不相同,不推薦作為教材來讀.其中的一些翻譯我覺得略有問題.最近需要做推薦的是武漢大學鄧曉芒教授和趙林教授的<西方哲學史>,這是對陳修齋先生和楊祖淘先生的<歐洲哲學史稿>的更新,其中的歐洲唯理論經驗論部分,德國古典哲學部分功力非常,是一部值得閱讀的力作.

五、其他論述見解
1、全增瑕主編的這套《西方哲學史》,當我第一次翻,感覺也不怎麼樣。後來,當為了考試而認真去看,才發現這本書寫得很好,當你不去關心那些意識形態話語,而去關心書中介紹的各個思想家的思想本身,我就發現這本書在介紹思想這方面的表現不輸於其他幾本教材。介紹詳盡,文筆流暢,表述也非常清楚。全增瑕是負荊海外歸國的學子,外語非常好,據說英語系的老師有時遇到英語方面的問題都會向全增瑕請教。而為了寫這本書,全先生也是寫了很多年,寫得很辛苦也很認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各方面的資料都不足的情況下,能寫出這樣的著作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不足是當代哲學部分,也就是說黑格爾哲學之後的各部分。這一部分,由於劃歸為《現代西方哲學》,我們有更新的劉放桐主編的書作參考書。不要因為是83年的而輕視這本書,也不要因為意識形態而輕視這本書。而且我們要知道,即使這本書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可是對於我們考研者來說,作者的學識還是遠遠高於我們的。所以,還是誠心而謙虛地去學習吧。

2、LZ說的四本偶都沒有看過哈,真的是每個學校的風格差別很大哈。
我們上西哲的時候是用韓震編的《西方哲學新編》,當時還用趙敦華老師的白皮書作為參考。兩者給我的感覺十分類似,一方面,長篇大論把什麼都講透了,沒有了思考的餘地;另一方面,雖然寫得多,但好像都是停留在表面,理解總是深刻不起來。另外,自己認真看過的是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以及北大影印本《西方哲學史——及其以後》。前者是我力薦給非專業人士看的首選書,後者是自己有了問題就去求教的書。以前不知道這本有中譯本,沒有看過。不過最近鄧曉芒老師又重新翻譯了此書,並加入了一些現當代內容,同學在出版社實習,正在校對這本書。因為中國教材往往會忽視或忽略希臘化時期和中世紀,但西方教材是無法繞開的,因此,這本書會讓我們有不同的視角,那畢竟是人家的根,這讓我想起趙敦華老師的《基督教哲學1500年》,也是本不錯的書。但讓我不爽的是,此本書名字為《A History of Philosophy》,但印度哲學和中國哲學卻隻字未提。
總之,多看幾本然後對比學習,不是壞事。

3、梯利版的《西方哲學史》,枯燥,這是它的最主要特點,我看的第一本就是這個。體例方面有些不當,重點人物的思想往往難分倫理學、生理學、邏輯學、形而上學等等,這一點梯利自己也提到了。我懷疑梯利這書就是從原著里一點一點摳 出來的,不好,非常「客觀」。好處也有,論及思想人物之間的過渡很見功力。文德爾班版很好,哲學史大家風范。對考研的幫助是潛在的。
斯通普夫版的《西方哲學史》我見過的最合適的考研用書,寫得有哲學味,又緊扣了考試的重點。但是現代部分講得太簡略。
人大譯牛津版的《西方哲學史》也看過,沒什麼意思,還是不看的好,外國人的哲學史挫的估計也不少,不過中世紀哲學部分倒挺詳實。
國內的看過張志偉的西方哲學十五講,於考研大有裨益,因為會考的題目它都提到了,只是沒什麼大的意思,還好了。
現代西方哲學,我看過劉放桐的,趙敦華的。劉的勝在內容詳實,失在宗馬列(不能全怪他),但因為是合著有的章節實在不怎麼樣;趙的勝在簡略得體,不過也就那樣了。另外看過當代哲學主流,挺好。
老實講,國內的這幾本,若不是考研,我是一本都不會去看。國外的大概也就會隨便翻翻其中的一兩本。看了這么多哲學史,有收獲,卻如雞肋。
4、張祥龍教授的兩本哲學史筆記我已經看完了西方哲學史的那本,確實很見功力,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張先生慣於中西比較,一些問題的觀點顯得缺乏論證,但確實十分新鮮精彩。看他的書時一定要注意吸收,不用統統記下。趙敦華的簡史中有些部分當時看得不是很明白,而這本書由於著者的筆記性質,涉及的都是對重點問題的理解,對考研很大的幫助。書中一方面有寫作,另一方面還有側批性的註解,拓展思路,展開中西比較,也不拘於哲學,甚至還有調侃。現代那本沒有看,不做評價。

5. 有沒有一個能看到德國古典哲學的網站,不要帶廣告的.

給你找了幾個:
http://www.jwc.fudan.e.cn/xwzx/2005%B4%BA%BD%CC%D1%A7%B4%F3%B8%D9/yj/216.021.1.doc
http://bk.3and1.cn/index.php?n=I.%E5%BE%B7%E5%9B%BD%E5%8F%A4%E5%85%B8%E5%93%B2%E5%AD%A6
英文版的:http://www.gweiloproject.com/

6. 德國古典哲學以其對世界的哲學

德哲學之地位與影響解析
學術雜志網 | 2012-06-17

一、德國古典哲學的思想來源及對後世的影響

從德國古典哲學同它產生之前的西方哲學思想聯系來看,德國古典哲學不僅是對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西方近代哲學尤其是英國經驗論和大陸唯理論、18 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的系統總結和發展,而且是對中世紀經院哲學、基督教神學思想的一種系統的、建立在批判理性基礎之上的清理,也是對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人為代表的古希臘哲學思想的一種發揮或發展。從德國古典哲學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現當代西方哲學的關系來看,它不僅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直接的理論來源,而且幾乎是全部現代哲學批判討論的對象和藉以出發的起點。

二、整個德國古典哲學都帶有非常明顯的「體系化」特徵

德國古典哲學家們都非常注重藉助於「體系」來總括以往的哲學並展開自己的哲學思想。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康德把自己成熟時期的哲學叫做「批判的哲學」。這種哲學是由《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和其他一些著作構成的。黑格爾把絕對理性或理念的運動分為三個大的階段:理念自在自為地存在著的階段;理念「外化」為自然的階段;理念由外在的自然「回復」到自身、逐步達到自我意識的階段。他據此把自己的哲學分為三大部分;邏輯學,研究理念自在自為的科學;自然哲學,研究理念的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學;精神哲學.研究理念由他在回復到自身的科學。精神哲學又分為「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梢神」三個環節。黑格爾由此完成了龐大而宏偉的哲學體系的建構。最後,費爾巴哈對黑格爾的唯心主義進行了系統的批判,他把自己哲學的對象規定為「人連同作為人的基礎的自然」,試圖從人和自然出發來建立人本主義的和唯物主義的哲學新體系。

三、德國古典哲學的發展即從一個體繫到另一個體系的過渡,是有著內在的可循邏輯規律

恩格斯在《大陸上社會改革運動的進展》一書中寫道:「在法國發生政治革命的同時,德國發生了哲學革命。這個革命是由康德開始的。他推翻丁前世紀末歐洲各大學所採用的陳舊的萊布尼茨的形而上學體系。……德國哲學從康榴到黑格爾的發展是連貫的,合乎邏輯的、必然的。」[2]德國古典哲學的發展之所以有著內在的邏輯規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德國古典哲學家們探討的問題無法迴避自近代以來日益清晰地呈現出來的哲學基本問題即思維和存在、主觀和客觀的關系問題,而且他們中的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在恩格斯之前就已經自覺地認識到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當中最基本的問題。正是由於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在展開自己哲學研究的過程中,始終是圍繞思維與存在或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展開的,因此,他們各自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方案,就很自然地表現出邏輯上層層推進的趨勢。

四、德國古典哲學在以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為中心線索逐步展開的過程中,也在越來越深刻的意義上實現著認識論、本體論、邏輯學和方法論的統一

在康德哲學中,認識淪被間時說成是「先驗邏輯」.因此初步實現了認識論和邏輯學的統一。由於康德把通常把反映外界事物的經驗看作先天的直觀形式和知性范疇加於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感性材料的結果,因此,他的先驗邏輯或認識論實際上也具有一定的本體論或存在論的意義。因此他不可能真正把認識論、邏輯學和本體論統一起來。經過費希特和謝林的努力,認識論、本體論、邏輯學和方法淪的統一,最終在黑格爾哲學中系統地完成了。

五、德國古典哲學對後世的影響

德國古典哲學不僅體現了德國古典哲學家們對以往備派哲學進行總結和概括的努力,而且深刻地反映了德國古典哲學家們對他們生活於其中的社會歷史、科學和一般的文化背景。在德國古典哲學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對人的關注,看到對人的理性、自由和天賦權利的尊重,以及堅信社會進步等觀念。在德國古典哲學的演進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古典哲學問德國當時的文學藝術,特別是「狂朗突進運動」和「浪漫主義運動」,存在著密團而深刻的互動關系「,文學和戲劇在我們所考察的那個時代的哲學傳記中起了重要作用」。[5]總之,德國古典哲學是一種世界歷史性的文化現象。德國古典哲學的每一位哲學家都試圖通過自己的思想工作,對以往各派哲學思想進行批判和總結,因而把哲學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並為哲學在現代的進一步演進奠定了宏偉的基礎

7. 關於德國古典哲學具體是什麼

德國古典哲學發端於康德,說起康德它是西方哲學的發展的承上啟下的一大哲學家,一說康德就是他的「三大批判」,尤以《純粹理性批判》最為著名和最為重要,作為古典哲學認識論的開創者,康德解決了一直困擾糾纏於哲學界的唯理論和經驗論的矛盾,自康德以後叔本華謝林費希特等哲學家將古典哲學進一步發展,一直到黑格爾達到巔峰為止。

8. 哪位哲學家的思想可以被看為是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通常認為,費爾巴哈的思想可以看做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但也有不同意的,有個別人認為是黑格爾,也有人認為是叔本華的。
另外,康德對形而上學批判的核心我認為是對認識范圍和界限的批判,基於這種批判提出了物自體的概念和他自己的體系;洛克認為的自然狀態的確是人本能獲得的;范疇是思考事物的形式,而不是事物的存在方式,比如實體范疇等等;西方世界信仰基督教的人自然是以基督誕生為新時間起點的,但其他信仰者可不這么認為,比如信瑣羅亞斯德教的人,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也都有自己的時間紀元起點,我們中國人不也有信奉儒家思想,用孔歷的嗎?!

9. 我對黑格爾辯證法很好奇,但是對他的著作不太了解,哪位朋友能給我推薦一下他的著作 先看哪部好

先看《小邏輯》,再看《邏輯學》,最後是《精神現象學》。前兩不是正反合運動過程,最後由《精神現象學》一書達到頂端,即絕對精神。黑格爾體系嚴密,閱讀順序不能亂,先看小邏輯。

10. 哪裡可以學哲學

我認為學哲學最好是看書,網上的資料畢竟不如書上的原汁原味。網站我認為有幾個可以去看看: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http://www.philosophyol.com/
哲學人生:http://www.zxrs.net/
共享天下哲學版:http://www.kaoyansky.cn/
這里和你分享個書評吧,希望能給你幫助:
下面的書,在下僅僅是翻過其中的幾個字,真的不敢說讀過。

西方哲學部分:
苗力田《西方哲學史新編》(苗教授是人大權威學者,國內少數懂得古希臘語的學者,此書有些見解雖然有點老,但總體上說,仍然體現了人大西方哲學的強勁實力。)
張志偉《西方哲學史》(作者是人大教授,德國哲學專家,尤其擅長康德)
冒從虎《歐洲哲學通史》(有些粗淺,但是資料比較豐富,八十年代在國內有一定影響)
梯利《西方哲學史》(據說老北大用這本書作過教材,絕對經典)
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現代西方哲學新編》(作者是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有些膚淺、可能哲學史教材總是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吧)
鄭杭生《現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重點閱讀第一章,寫得很好,梳理得非常清楚)
劉放桐《新編現代西方哲學》(此書相對來說比較詳細,據說是一些學校的研究生教材,很值得參考,此書學界評價較高,作者是復旦老教授。)
夏基松《現代西方新編》(作者是復旦大學的老權威,弟子現在都名聲赫赫。)
鄒鐵軍《現代西方哲學》 李文閣《回歸現實生活世界》(一部優秀的博士論文,談現代西方哲學的轉型。)
楊壽堪《沖突與選擇》(北京師大教授,談後現代西方哲學轉型問題,有一定特點。)
張祥龍《朝向事情本身》(很不錯的現象學入門教材,如果沒有現象學的基礎,幾乎無法站到現代西方哲學的前沿)
羅素《西方哲學史》(強烈推薦閱讀該書的前言和緒論部分,闡釋了羅素的哲學觀,很精彩)
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如果很有時間就看看,沒時間就算了,這么重要的哲學著作,以後還是得多次回頭讀的)
北大哲學系外國哲學教研室《西方哲學原著選讀》(看到哲學史教材中介紹的地方,可以對照閱讀一下此書,可能一時難以理解,但讀讀,有個大致印象也好,盡力理解吧)
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宗教、哲學的關系》(很清晰的一本書,西方哲學向來與宗教、科學聯系密切,看看很好。)
梯利《倫理學概論》(就我理解,哲學的歸宿是生活的方式、生活的意義、價值的評價、理想的可能性等問題,倫理學其實就是道德哲學,應該屬於哲學的核心地位,梯利是前美國哲學協會的主席,哲學史功底相當深厚,這本書平易近人,通過閱讀此書,可以學會許多做學問的基本方法,勘稱經典)
康德的書肯定是經典中的經典,但是太晦澀、深奧,我沒有讀過「三大批判」,故不敢妄言,我讀過一點他的《未來形而上學導論》,象康德這樣的思想巨人,目前的我決不敢亂說話,但我覺得《未來形而上學導論》值得讀一百遍,這里暗藏這康德思想的理想:限定自然科學,為人類的自由理想和崇高道德境界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表達了康德的哲學理想:對於「真」、「善」、「美」的追求。康德獨具特色的「何以可能」的提問方式,展現了思想巨人異常的冷靜,對我影響很大。其實,做任何事情,想像力是最重要的,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任何知識更重要」,這一見解,我現在是深感佩服,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其首先還不在於淵博的知識和精闢的見解,而在於,他們罕見的天才的想像力,後續的工作,只是在以這個想像力開展一次激動人心的哥倫布式的冒險(也可以認為是自圓其說)。想像力從何而來,首先在於求同思維能力,然後在於,自己對於最抽象的一般角度的大拒絕(展示其獨特思想個性)。所以,所有勘稱經典的哲學著作都在恣意汪洋、天馬行空地舒展哲學家罕見的想像力,所有偉大的哲學著作不管書名多麼豐富,但最終都向讀者傳達了思想家這樣的思想:「哲學應該是這樣的」,彷彿你去看一部優秀的電影或欣賞畫展,不管內容、主題、形式如何多樣,從根本處,都可以看到導演或畫家,對於「電影是怎麼回事」、「繪畫是怎麼回事」的獨到理解。 商務印書館的漢譯學術名著都值得一讀。那裡沉澱了人類兩千多年來的精華,沉澱的就是經典,如果你渴望超越,你就回絕不了沉澱的歷史。所以,牛頓說:「我之所以看得更遠,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馬克思哲學:
艾思奇:《大眾哲學》(這是一本通俗而有價值的著作,一本改變了無數人命運軌跡的書,一本影響幾代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書,他告訴人們哲學並不神秘。艾思奇是「黨的理論戰線上的忠誠戰士」)
肖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這是上下兩冊,我看的是94年版的,感覺寫的很好,是很多學校的考研必備書。肖老教授曾任艾思奇的行政和學術秘書,被收入劍橋世界知識名人錄,老教授是國內馬哲的權威,陳晏清和黃楠森是這本數的副主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這套在中國學術界和社會上產生了深遠影響的哲學經典教科書,就是肖老一生執著追求真理的結晶,在新中國哲學發展史上書寫了濃重的一筆)
李秀林:《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從這本書里可以看到,蘇聯教科書體系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體系的具體情況)
陳晏清《馬克思主義哲學高級教程》(此書甚好,是突破蘇聯教科書體系的一個嘗試,目前,國內少有這樣的教科書)
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此書談不上多成功,也許教材不好寫,但畢竟國內系統地談「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書不多。)
葉lv賢《馬克思與我們同行》(論文集,國內馬克思哲學研究的優秀學者留下了比較近期的文章,值得一讀)
俞吾金《從康德到馬克思》(俞教授,全國聞名,文章不錯,如時間有餘,可以讀一下,感興趣的地方建議精讀)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很重要的一本書,了解馬克思早期思想)
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文章很短,強烈建議認真閱讀此文,很重要,多思考,記錄下疑問和自己的理解)
恩格斯《路·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重要的地方還要做點筆記,也可以看看恩格斯的哲學水平,其實就那個樣)

哲學基礎知識: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馮是大師級的學者,此書是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給外國學生講課用的教材,平易近人,深入淺出,尤其是前面的概述部分,非常清晰、沉穩。)
馮友蘭、張岱年等《怎樣學習哲學》(聽聽大學者的經驗之談,當然會有好處,不過介紹有點淺,可能是因為這個問題不好談)
張天飛《哲學概論》(瀏覽一下就可以了,此書不透,結構又散)
曾志《哲學導論》(一本關於西方哲學史的導引性的書,寫法不同於一般的哲學史教材,不是按照歷史演進的順序寫的,而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寫法,就國內來說,有些特色,值得一讀。很好的入門教材。作者人大教授,在歐洲訪問過)
孫正聿《哲學通論》(作者是吉林大學的哲學系當家教授。老教授在吉大多年,學界評價不錯,我看後,覺得作為入門很好,語言很好)
張世英《哲學導論》(張教授學貫中西,視野很開闊,此書作為哲學的導引很合適,但就入門來說,此書又比較深,尤其是張教授傾向歐洲大陸人文主義思潮,所以讀其書會覺得有些「玄」,並且,張教授對於現代西方的分析哲學,少有介紹。就我個人來說,我曾經是很欣賞此書的,但現在覺得張教授的現象學功底似乎還不到位,對於現代西方哲學的轉型說得不夠貼切和透徹。)
張世英《天人之際》(此書中張教授力圖會通中西,視野開闊,深入淺出)尤
西林《人文科學導論》(非常值得一讀,我本科時最喜歡讀的一本書,很薄,但很有內容。尤教授是陝西師范大學美學教授,視野十分開闊。)
馮契《社會科學爭鳴大系<哲學卷>》(從中你會發現學術上幾乎所有問題都在爭論)
最後特別值得提及的是,海南大學的張志揚教授是中國目前極其少數可以與西方對話的學者,其著述有罕見的深沉。但是他的優美語言下是難以琢磨的深奧,很值得反復體會,如果不理解,就先自己琢磨琢磨,然後你會記住那些一針見血的精闢見解,待未來的體悟來喚醒自己。其代表作,個個都很扎實:《門——一個不得而入者的手記》、《缺席的權利》、《重審現代西方哲學的語言之維》、《偶在論》、《一個偶在論者的覓蹤》、《現代性理論的檢測與防禦》。我坦言,我目前仍然讀不懂他的深奧論述,但是他是最吸引我的國內學者。 最後,我的這點膚淺意見,僅僅做參考,讀書還是自己的事情,慢慢進入,你會自己把握方向。哲學書讀來作為休閑實在是一大享受,真的,確實如此。我不是矯情。中國哲學我一無所知。

閱讀全文

與德國古典哲學在哪裡可以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