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種植甜菜
甜菜
開放分類: 生物、植物、農作物、蔬菜、草本植物
目錄• 解釋一
• 起源和傳播
• 形態特徵
• 生理特性
• 栽培
• 甜菜的成熟期和收獲期
• 病蟲害
• 育種
• 解釋二
• 解釋二
解釋一
甜 菜 (sugar beet)
甜菜是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的主要糖料作物之一,生活的第一年主要是營養生長,在肥大的根中積累豐富的營養物質,第二年以生殖生長為主,抽出花枝經異花受粉形成種子。
糖甜菜起源於地中海沿岸,野生種濱海甜菜是栽培甜菜的祖先。大約在1500年前從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在我國,葉用甜菜種植歷史悠久,而糖用甜菜是在1906年才引進的。我國的甜菜主產區在東北、西北和華北。
甜菜的栽培種有4個變種:糖用甜菜、葉用甜菜、根用甜菜、飼用甜菜。作製糖原料的糖用甜菜是兩年生作物。甜菜塊根是製糖工業的原料,其出糖率高於甘蔗。也可做飼料。甜菜糖既可食用,還可做食品、醫葯和工業原料。甜菜莖葉、根尾、青頭和采種後的老母根,可做飼料或釀造原料。甜菜渾身都是寶。
起源和傳播
蘇聯П.В.卡爾平科認為糖甜菜由起源於地中海沿岸的野生種(B.maritima)演變而來。經長時期人工選擇,到公元4世紀已出現白甜菜和紅甜菜。公元8~12世紀,糖甜菜在波斯和古阿拉伯已廣為栽培,其栽培品種後又由起源中心地傳入高加索、亞細亞、東部西伯利亞、印度、中國和日本。但當時主要以甜菜的根和葉作蔬菜用。1747年,德國普魯士科學院院長A.馬格拉夫首先發現甜菜根中含有蔗糖。他的學生F.C.阿哈德通過進一步的人工選擇,於1786年在柏林近郊培育出塊根肥大、根中含糖分較高的甜菜品種。這是栽培甜菜種中最重要的變種,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糖用甜菜品種。1802年,世界上第一座甜菜製糖廠在德國建立。 19世紀初, 法、俄等國相繼發展了甜菜製糖工業。
甜菜作為糖料作物栽培始於18世紀後半葉,至今僅200 年左右歷史。現在世界甜菜種植面積約占糖料作物的48%,次於甘蔗而居第2位,分布在北緯65°到南緯45°之間的冷涼地區。1985年全世界甜菜播種面積為874萬公頃,其中以歐洲最多,其次為北美洲,亞洲占第3位,南美洲最少。生產甜菜的國家有43個,總產量達27788.7萬噸,其中蘇聯、法國、美國、波蘭、聯邦德國和中國等種植較多,中國1985年的總產量為809.1萬噸。但1988年後二十年內,我國甜菜種植面積日益減少,從八百多萬畝減少到不足三百萬畝。
中國大面積引種糖用甜菜始於1906年。先在東北試種,1908年建立第一座機制甜菜糖廠後漸向其他地區推廣。主產區在北緯40°以北,包括東北、華北、西北三個產區,其中東北種植最多,約佔全國甜菜總面積的65%。這些地區都是春播甜菜區,無霜期短、積溫較少、日照較長、晝夜溫差較大,甜菜的單產和含糖率高、病害輕。在西南部地區,如貴州省的畢節、威寧,四川省的阿壩高原,湖北省的恩施和雲南省的曲靖等地,雖緯度較低,但由於海拔高、氣候垂直變化大,也均屬春播甜菜區。黃淮流域夏播甜菜區是中國近年發展起來的新區,面積僅佔全國甜菜總面積的5.5%。
形態特徵
根系屬直根系,由主根肥大而形成的肉質塊根,以楔形、圓錐形、紡錘形和錘形為主。塊根分為根頭、根頸和根體三部分:根頭上部與根頸相接,根頸下端至主根直徑1厘米處為根體,直徑1厘米以下的稱根尾。根體兩側各生有一條根溝,生長大量須根。含糖量以根頭最低,根頸較高,根體最高。從根體橫斷面看,以中層含糖最高,內層次之,外層最少。出苗時幼根向土壤深處延伸約15厘米,在生出兩對真葉時主根入土深度達30厘米,側根5~10厘米。到收獲時主根入土深達2米左右。葉為單葉,由根頭頂端的葉芽長出,以螺旋式排列叢生於根頭上,有葉柄,葉片變異大,但同一自交系或用無性繁殖的同一無性系植株的葉片形狀則基本一致。一年生二倍體植株葉片有盾形、心臟形、犁鏵形、矩圓形、團扇形和柳葉形等。葉柄呈肋骨狀,斷面一般呈三角形。多數葉柄與地面成70°角的稱直立狀葉叢;多數葉柄與地面成30°以下角度的稱匍匐狀葉叢;居於二者間的稱斜立狀葉叢。
種株第 2年進入生殖生長階段。由根頭的芽發育成花枝,根頭的頂芽發育成主枝,腋芽發育成側枝。主枝和側枝出生的花枝為第1分枝,由第1分枝再生出第2分枝。花枝基部呈圓柱狀;頂端為三棱或多棱肋骨狀。植株按花枝形態可分單枝型、混合枝型和多枝型 3種。兩性花,通常由3~5朵花聚生於花枝上。聚生花的下端有 1苞片,每朵花由花被、 雄蕊和雌蕊組成。 開花後形成聚花果,果中有3~5粒或7~8粒種子,稱多粒形種球;單生的花形成單果,果中有1粒種子,稱單粒形種球。甜菜的種球是堅果和蒴果的中間類型。種子呈腎形,較扁平。
生理特性
生長第1年主要是營養生長,可分為幼苗、葉叢繁茂、塊根糖分增長和糖分積累 4個時期。生長第2年主要是生殖生長,可分為葉叢、抽薹、開花和種子形成4個時期。甜菜為喜溫作物,但耐寒性較強。全生育期要求基礎溫度10℃以上的積溫2800~3200℃。塊根生育期的適宜平均溫度為19℃以上。當土壤 5~10厘米深處溫度達到15℃以上時,塊根增長最快,4℃以下時近乎停止增長。晝夜溫差與塊根增大和糖分積累有直接關系,晝溫15~20℃,夜溫5~7℃時,有利於提高光合效率和降低夜間呼吸強度,增加糖分積累。適宜塊根生長的最大土壤持水量為70~80%。持水量超過85%時塊根生長受到抑制;90%以上時塊根開始窒息,終致死亡。糖分積累期持水量低於60%時塊根生長緩慢,根體小而木質化程度高,品質較差,不利於加工製糖。塊根生長前期需水不多,生育中期需有足夠水分,生育後期需水量減少。全生育期降水量以300~400毫米為宜,收獲前1個月內降水宜少,否則含糖率顯著降低。適宜的日照時數為10~14小時。在弱光條件下,光合強度降低,塊根生長緩慢。日照時數不足會使塊根中的全氮、有害氮及灰分含量增加,降低甜菜的純度和含糖率。在遮光條件下,塊根中單糖占優勢,品質顯著變化。
栽培
春播區在東北、華北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為壟作區;內蒙古中、西部和西北地區(甘肅、新疆)為平作區。前作為麥、玉米或豆類,冬季休閑。為了保證全苗、壯苗,取得甜菜的豐產和高糖分,種球標准要求達到直徑2.5毫米以上,千粒種球重20克以上,純潔率98%以上,發芽率不低於75%。一般在4月上中旬,土壤5厘米深處的日平均溫度達到5℃以上時播種,北部產區的播種期不能晚於 5月上旬。種子發芽需要吸收種球本身重量120~160%的水分,如土壤濕度小於60%時就影響發芽,故有灌溉條件地區多進行秋冬灌溉或早春灌溉;無灌溉條件地區應適期搶墒播種或澆水播種。黃淮流域一年二熟制地區實行夏播,可避過褐斑病等為害。在終霜期較晚、春季風大地區,幼苗出土後,宜採取防霜和防風措施。一年二熟夏播區以及有灌溉條件的華北西部和西北甜菜區,採用紙筒育苗移栽,對鹽鹼地和春旱條件下的甜菜保苗有良好作用,塊根單產和含糖率也可高於直播。採用地膜覆蓋栽培,有利於獲得早苗、全苗和壯苗,促使塊根提前達到工藝成熟。條播時每米出苗50株以上,穴播每穴出苗20株以上。出苗後要及時疏苗、定苗。
東北壟作地區定苗密度一般為每畝4000~6000株,華北、西北和夏播產區,大部分採用畦作,行距較窄,定苗密度一般為每畝5000~7000株。甜菜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元素。每生產一噸甜菜塊根約需吸取氮4.5千克,五氧化二磷1.5千克,氧化鉀5.5千克。春播甜菜一般從7月上旬開始大量吸收營養物質,8月中旬至9月上旬吸收的營養量約占總吸收量的90%。夏播甜菜以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吸收營養高峰期。施肥以底肥為主,促進苗期發育;後期追肥,防止早衰。生長後期還須注意保護植株功能葉片,減少糖分損失。
甜菜的成熟期和收獲期
甜菜是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只是營養生長階段,不能開花結實,所以達不到植物學上的成熟,只能根據它營養生長後期植株的生物學特性來確定其生物學成熟期。甜菜生物學成熟的特徵是:多數老葉變黃並枯萎;葉叢疏散,葉子斜立或匍匐;葉柄用嘴嚼有明顯甜味,而鹹味變淡;塊根增長緩慢並趨於停止,質地變脆,含糖達到最高水平,純度達85% 左右。整個地塊有80%以上植株具有以上特徵時即可收獲。
甜菜糖廠往往在甜菜生物學成熟期之前的工藝成熟期就開始收獲甜菜。甜菜工藝成熟期的主要標志是:塊根重和含糖均達到製糖標准要求,塊根中非糖成分含量低,純度達到80%以上。其外部形態是大部分葉由深綠色變成淺綠色,老葉變黃、少部分枯萎;葉姿態大多斜立,部分匍匐。
不同種植地區或同一地區的不同地塊,由於氣候、土壤、品種、栽培技術等條件的不同,甜菜的成熟期也不盡一致。無霜期長的地區,成熟期晚於崗地或沙壤土地塊;甜菜生長後期多雨、高溫年份成熟期拖後;而乾旱、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年份,成熟期提前。相同的外部條件下,豐產型品種的成熟期晚於高糖型品種。根據每塊地甜菜的具體情況,合理地確定收獲期,安排收獲順序,可以獲得較高的產糖量。因為收獲的早晚,不僅關繫到塊根產量,更重要的是關繫到塊根的含糖量及雜質含量。試驗結果表明,在正常條件下,甜菜糖分積累期每10天可增加含糖1~1.5度。因此,收獲過早不僅產量低,塊根含糖也低,而且非糖物質多、品質差。相反,收獲過晚,甜菜易受凍害,造成轉化糖含量增加,降低蔗糖產糖率,而且塊根不耐保藏。同時,收獲太晚還影響秋耕整地及秋冬灌,不利後茬作物的生長。據中國農科院甜菜研究所的研究結果,甜菜的適宜收獲期應從秋季平均日最低氣溫達到甜菜生長臨界溫度(5度)時開始,在「枯霜」來臨前結束。東北種植區甜菜適宜收獲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華北地區為10月中旬;西北地區為10月中、下旬。當然,各地具體的收獲時間還應根據當年甜菜生長的實際情況來確定。
目前,除少數有條件的國營農場採用機械挖掘外,一般都採用畜力收獲或手工挖掘。即用畜力牽引的鏟鏜犁或翻地犁將甜菜壟行鏜15~18厘米。為防止鏜偏壟,可將鏟鏜犁的前輪卸下,安裝兩個運輸輪,輪距等於壟寬。鏜時兩輪走在壟溝內,可保證犁平穩前進。
機械收獲甜菜,主要採用拖拉機牽引摘掉犁壁的四鏵犁或五鏵犁進行挖掘。犁鏟入土深度20~22厘米。中國農科院甜菜研究所設計製造的農甜1GZ-2型耕作機非常適合挖掘甜菜。該機用小四輪拖拉機牽引,每次挖松甜菜兩壟,尾根被切斷,塊根原位松動,不失水,可防止甜菜塊根受凍,滿足隨起、隨集堆、隨切削的作業要求;同時,可提前挖松,塊根帶土少,方便切削。該機作業效率為4畝/小時。
甜菜挖掘、撿拾和集堆應連續作業,以免塊根長時間風吹日曬,失水萎蔫或受凍害,降低品質。甜菜集堆時,應先抖落塊根上的泥土,根朝里、葉朝外,碼成圓堆或長形堆,防止塊根大量失水或受凍害。
2. 德國慕尼黑哪可以買到蔬菜種子,紫蘇種子
賣種子的地方先去Marktplatz問問吧,慕尼黑應該比Coburg的大多了,一周不止一次吧。種子這種東西話說應該去轉賣花的地方詢問。但我不大了解,可以先問問Marktplatz賣花的地方,哪兒賣種子。紫蘇好像是中國特有的吧?不大了解哈
3. 德語介紹中國菜做法
吼吼,德國人比較喜歡吃中國的鴨子,下面就是介紹鴨子的菜譜。
Entenfleisch und Gerichte mit Ente
Auch wenn die Pekingente zweifelsohne das bekannteste Entengericht aus China ist, es ist nicht die einzige Zubereitungsmethode für Entenfleich.
Die ältesten Darstellungen von Hausenten gehen auf das Jahr 2000 vor Christi zurück. In China wurde die Entenzucht in dieser Zeit sehr erfolgreich betrieben und schon die künstliche Brut angewandt. Schriftzeichen der Hinkultur geben Hinweise auf eine Entenhaltung in Altindien. Auch in Vorderasien fand man zahlreiche Siegel, Anhänger sowie Gewichte in Entenform.
Fast jeder in- und ausländische Tourist in Peking möchte gern die Große Mauer besichtigen und Pekingente, ein traditionelles chinesisches Gericht, genießen.
Warum ist die gegrillte Pekingente eine Delikatesse? Die Pekingenten werden mit einer speziellen Methode gemästet. Früher wurde dieses Gericht nur in der kaiserlichen Küche zubereitet und fand erst später allmählich auch unter der Bevölkerung Verbreitung. Allein im Jahre 1979 wurden in Beijing 3,25 Millionen Pekingenten gemästet, davon wurden 1,6 Millionen, täglich 4400 Enten, den Einwohnern und Gaststätten in Beijing verkauft und sowie eine Million nach Hongkong und ins Ausland exportiert.
Vor 2000 Jahren begann China mit der Entenzucht, worüber das klassische Geschichtsbuch „Zuo Zhuan「 berichtet. Pekingente mit weißen Federn ist eine gute Rasse in China. „Die Enten werden seit dreihundert Jahren gezüchtet「, berichtete uns Yang Xuemei, ein Spezialist für Entenzucht. Im 15. Jahrhundert verlegte die Ming-Dynastie ihre Hauptstadt von Nanjing (Nanking) nach Beijing. Man musste den Reis für den Kaiser vom Süden bis nach Beijing rch den Großen Kanal befördern. Im östlichen Vorort von Beijing, am Ende dieses Kanals, wurden viele Reiskörner verstreut, womit die Schiffer ihre weißen Enten, die sie vom Süden nach Beijing mitgebracht hatten, für die Aufzucht fütterten. Später entwickelte sich die Entenzucht am Fuß des Yuquanshan (Jadequelle-Berg) im westlichen Vorort von Beijing und es entstand die typische Pekingente, chinesische Entenrasse. Die Enten standen, wie gesagt, zunächst nur der kaiserlichen Küche zur Verfügung. Vor einhundert Jahren wurde die Zubereitungsweise für gegrillte Pekingenten vervollkommnet. Dieses schmackhafte und teure Gericht konnten sich damals nur wenige leisten, wie etwa der Kaiser, Adlige oder Beamte und reiche Händler.
4. 中國人為什麼對種菜這么執著!連宇宙都控制不了中國人種菜的熱情。為什麼
中國人為什麼對種菜這么執著!連宇宙都控制不了中國人種菜的熱情。為什麼?
最近,由於種植蔬菜,中國人再次受到熱烈追捧。微博主題「中國人對種菜有執著」已經閱讀了2.5億,許多網民在網上炫耀他們的技能,分享種植蔬菜的樂趣。 。
一些網友分享說,他們在家中用電飯鍋和廁紙種植蔬菜也有使用游泳池種植蔬菜的陽台和窗戶平台,實際上,中國人對種植蔬菜的熱愛在海外早已聞名。一開始,我們許多同胞剛到國外時就面臨著融合的困難,感到孤獨和孤獨。
此外,在新的冠狀肺炎流行期間,種植蔬菜也成為了僑胞和僑胞的一種解脫。 。一種焦慮的方式。由於不同國家/地區採取了不同的防疫措施,許多人住在家裡。對這種流行病的恐懼和在家裡無所事事的憂慮使許多海外華人踏上了「種菜之路」。居住在澳大利亞的中國女孩易小靜開始在家中種菜,以減少出門買菜和與人交往的次數。她說:「自給自足仍然很重要」
為了了解無聊,美國洛杉磯的設計師在自家的後院種上了蔥,生菜,黃瓜,蘿卜,芹菜和一些水果後院。 為避免在家中流行,Luna開始照顧後院,並種植了許多水果和蔬菜。在德國的華裔德國人漢克(Hanke)專門騰出了院子給母親種菜,以便讓滯留在家裡的母親做些事。這不僅減輕了母親無法返回中國的憂慮,而且還防止了她隨便外出。 為了確保安全,盡管種蔬菜很棒,但是出國後卻無法種菜。但是,中國人民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必須種植條件!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有種植條件!您一定聽說過「中國婆婆把外國女son的花園變成菜地」的故事。
女士。居住在澳大利亞的楊將她的母親從中國帶到自己的家中居住。她家的花園吸引了老母親的注意。在幾個月內,這位勤奮的母親摘下了所有可以在花園里砍下的花草,並種下了西紅柿,小扁豆,香菜,大蔥。
5. 什麼是ICX種植系統
德國medentis medical GmbH的ICX種植系統,是種植牙領域產品,種植體採用四級冷作鈦辯題,從產品的設計到生產流程處處體現了德國嚴謹的精工技術。
口腔種植體又稱為牙種植體,還稱為人工牙根。是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將其植入人體缺牙部位的上下頜骨內,待其手術傷口癒合後,在其上部安裝修復假牙的裝置。
德國ICX種植體選材採用4級冷作鈦變體,其種植體特點如下:
1、平台轉換{Platform-Switch}。
2、植體內六角縱深1.55mm,有效減少植體和基台之間細微波動。
3、深層次錐形封閉架構,植體和基台密封嵌合,微間隙度為0.40μm,阻止微動和微漏。
4、仿生學螺紋創造骨形成空間,促進穩定性。
5、S.L.A大顆粒噴砂酸蝕超親水性表面,決定快速穩健的骨結合。
6、No Touch包裝,超高潔凈的植體表面,有利促成骨蛋白多糖的吸附。
7、圓鈍的根尖形態,最大限度的減少了周圍骨組織的受力,有效避免植入時周圍骨組織的受損。
(5)德國怎麼種中國蔬菜擴展閱讀
最著名的是ITI下面的瑞士Straumann種植系統。
1.德國Dentsply種植體公司的Ankylos、Astra、XiVE種植系統。
2.德國medentismedicalGmbH的ICX種植系統。
3.瑞典Nobel公司的Branemark種植系統,replace種植系統。
4.瑞士波恩大學和施特勞曼研究所的ITI種植系統。
5.加拿大Innova公司的InnovaEndopore種植系統。
6.北京萊頓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BLB種植系統。
7.四川大學的CDIC種植系統。
8.德國的Camlog系統。
9.韓國的osstem系統。
10.韓國的dentis系統。
11.德國的BEGO系統。
12.韓國BG種植體系統。
6. 記錄三種用無土栽培法栽種的蔬菜
番茄無土栽培法
1.品種選擇
有機生態基質栽培對番茄品種選擇並無嚴格要求,應針對當地居民的消費習慣,選擇豐產、抗病、品質好的品種。目前生產上多採用大果型的毛粉802、中雜9號、佳粉15、中蔬4號等。
2.栽培床的建造及基質裝填
整地後按南北向挖栽培槽,內徑寬0.48米、深0.15米。槽底鋪一層塑料薄膜與土壤隔離,槽中裝填基質2~3立方米,基質配比為草炭:爐渣=4:6。裝槽之前每立方米基質需另拌入5公斤固態有機肥、1.5公斤三元復合肥。
3.栽培季節及茬口安排
有機生態基質栽培番茄可在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中進行,早春、秋末、冬季均可栽培。早春茬1月下旬播種,3月下旬定植;秋延後茬7月下旬播種育苗,9月初定植;冬春茬11月下旬播種育苗,12月下旬定植。
4.滴灌系統
採用貯水池自然壓力滴灌,以單棚室建立獨立的貯水池,池長4米、寬1.5米、高2米,池底面應高出地平面0.5米。為防止遮蔭和佔用過多的種植面積。水池應沿溫室或大棚山牆建造。棚內主管道及栽培槽內的滴灌帶均可用塑料管、槽鋪設兩條滴管,並在滴管帶上覆一層0.1毫米厚的窄塑料薄膜,以防止滴灌水外噴及蒸發。
5.育苗與定植
採用人工無土穴盤育苗法育苗。育苗基質以草炭和蛭石按體積2:1的比例混合,再按1立方米混合基質中配入10公斤烘乾雞糞,混合均勻。基質澆透水,待水滲下後播種,每穴1粒,干籽直播,播後覆蓋0.5厘米厚的育苗基質。出苗前溫度保持25℃~30℃,出苗後溫度為白天20℃~25℃,夜間10℃~15℃。苗盤要保持濕潤。大約30天後,待苗長出3~4片真葉即可出盤定植。定植前將栽培基質翻勻整平,並澆1次水,使基質充分吸水,水滲後按每槽2行扒坑定植,使基質略高於苗坨,株距30厘米,667平方米定植3000株,栽後澆小水。
6.定植以後的田間管理
①溫度。番茄生長期間,白天室內溫度保持21℃~24℃,超過27℃開始放風;夜間16℃~18℃。可在日落後5小時保持較高溫度,後半夜保持較低溫度。②肥水管理。定植後一般5天澆1次水,保持根際基質濕潤。坐果後勤澆,一般晴天每天澆1次,時間為30分鍾。陰天少澆或不澆。按番茄留果穗數和栽培密度,一般留3~5穗果需追肥4~6次。多在果實膨大期追肥,每10~15天1次。每立方米基質每次追施1.5公斤消毒雞糞加0.5公斤復合肥(含氮14%、磷10%、鉀14%、鈣4%、鎂9%、硫6%、鐵2%及錳、銅、鉬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應均勻撒在離根5厘米處,可隨水滲入基質中。③植株調整。番茄開花結果後,採用塑料繩吊掛法支撐植株。整枝方式採用單干整枝,以減少蟲害,提高產量。一般每穗留果3~4個。及時摘除老葉、病葉和成熟果下部葉片,並帶出室外處理。一般秋延後茬留6~7穗果掐尖,早春或冬春茬留8~10穗果掐尖。④授粉。無公害番茄生產一般不採用激素處理。而採用人工振盪授粉或昆蟲輔助授粉。人工振盪授粉在開花後的每天上午10~11時進行。昆蟲輔助授粉多採用蜜蜂授粉。⑤果實套袋。番茄在坐果後經疏花疏果確定所留果實之後進行套袋,袋長220毫米、寬160毫米、厚0.08毫米,無色透明聚乙烯薄膜袋。將薄膜袋套於果上,然後將薄膜袋口在果柄部用線繩扎在一起,但不能過緊,防止影響果柄橫向生長,同時可保持一定的通氣性。果實可同袋一起上市。果實套袋可以防止農葯直接噴到果實上,從而被果體表皮吸附後未過安全間隔期而上市。
7.病蟲害防治
以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採用化學防治時,選擇低毒低殘留農葯,並注意安全使用間隔期,確保產品不受農葯污染。
8.採收
果實進入綠熟期以後,頂部開始變為橙黃色時採收比較合適。
西葫蘆有機無土栽培法
一、設施
1、栽培槽 在溫室內北邊留80cm走道,南邊留30cm,用磚壘成南北向栽培槽,槽內徑48cm,槽高24cm,槽距72cm;也可以直接挖半地下式栽培槽,槽寬48cm,深12cm,兩邊再用磚壘2層。槽內鋪1層厚0.1毫米的塑料薄膜,膜兩邊用最上層的磚壓住。膜上鋪3cm厚的潔凈河沙,沙上鋪1層編織袋,袋上填栽培基質。
2、供水設備用自來水或水位差1.5米以上的蓄水池供水外管道用金屬管,溫室內主管道及栽培槽內的滴灌帶均用塑料管。槽內鋪滴灌帶1~2根,並在滴灌帶上覆1層厚0.1毫米的窄塑料薄膜,以防止滴灌水外噴。
3、栽培基質 有機基質的原料可用玉米秸、菇渣、鋸未等,使用前基質先噴濕蓋膜堆悶10~15天以滅菌消毒,並加入一定量的沙、爐渣等無機物,1立方米基質中再加入有機無土栽培專用肥2千克、消毒雞糞10千克,混勻後即可填槽,每茬作物收獲後或進行基質消毒,基質一般3~5年更新1次。
二、定植
定植前先將基質翻勻整平,每個栽培槽內的基質進行大水漫灌,使基質充分吸水。水滲後每槽定植2行,基質略高於苗莖基部。株距45cm,每1/15公頃(1畝)定植2000株,栽後輕澆小水。
三、管理
1、肥水管理 一般定植後5~7天澆1水,保持根際基質濕潤,使西葫蘆長勢中等,坐果後晴天上午、下午各澆1次;陰天可視具體情況少澆或不澆;追肥一般在定植後20天開始,此後每隔10天追肥1次,每次每株追施專用肥15克,坐果後每次每株25克。將肥料均勻撒在離根5cm處,溫室內可根據需要追施二氧化碳氣肥。
2、溫度、光照管理定植後,溫度保持白天20~25℃,夜間12℃左右。坐瓜後保持白天25~28℃,夜間12~15℃。西葫蘆喜溫、喜光,應早拉晚放草苫,盡量讓植株多見光。
3、植株調整 根瓜採收後,用塑料繩吊蔓,並及時摘除側芽、卷須和病殘老葉,以利通風和減少養分消耗。
4、人工授粉與激素處理 早6~9時摘取雄花,將花葯輕輕地塗在雌葯柱頭,1朵雄花授2~3朵雌花。10時左右用20~30微升/升的防落素塗抹瓜柄和柱頭。
5、採收 定植後50天左右根瓜即可坐住,重量250克左右即可採收上市。以後的西葫蘆500克左右大小即可採收上市。
7. 都說德國菜和東北菜很像,具體哪些地方比較像
說到東北菜,大家應該都是並不陌生的,關於東北菜,大家的印象都是什麼呢?我想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東北菜也是和東北人的性格非常的相似,都是非常的豪邁的,其實東北菜它的特點就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用料廣泛,火候充足,還有很多其他的特點,東北菜最講究的就是非常的豪爽辣,比較出名的東北菜有這幾種,東北亂燉,豬肉燉粉條,溜肉段,還有其他等等好幾種,但是不得不說東北菜還真的是非常有特色的。
而且其實德國人對於酸菜的喜愛程度其實是非常的狂熱的,因為他們每次吃這種烤豬肘或者香腸的時候,是一定要搭配上酸菜的,因為其實搭配上酸菜吃這些美食的話,口感會非常的好,吃起來的口感會豐富很多,而且也並不會覺得比較膩,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德國人非常的喜歡吃烤豬肘,還有香腸,但是其實酸菜才是德國人的最愛,而且酸菜還是屬於德國的國菜,德國人每年消耗的酸菜量也是非常大的,基本上每年德國人人均就要消耗掉10公斤的酸菜,而且其實德國人對於酸菜也是非常看重的,他們在招待奧巴馬的時候也會使用酸菜,不得不說德國人對於酸菜的喜愛程度真的是無人能及了。為什麼德國有歐洲的東北菜之稱也正是因為東北人也是非常的喜歡腌制酸菜來吃的,這也是他們非常相似的一個地方了。
8. 中國蔬菜是怎樣傳播到國外的
起源於中國的蔬菜對豐富世界蔬菜種類有著極大的貢獻,如芸薹作物是榨油和菜食兩用作物,早在漢代已傳到日本,16世紀傳到歐洲。由其演化出的白菜和大白菜,現今為世界很多國家栽培。據記載,白菜在明治初年(1868)由中國傳至日本,形成了目前日本栽培的形形色色的結球白菜。歐美栽培結球白菜的記錄見於1800年。
中國與日本交往久遠,據日本學者統計,中國傳入日本的蔬菜有16種之多。蕪菁古代就已傳入,毛竹1736年經流球傳入,慈姑、大蒜、紫蘇在10世紀傳入,萵筍在明治初期傳入,毛豆在18世紀初傳入,長刺黃瓜在1943年傳入,此外還有山葯、茄子等。
另外,中國的大豆約於18世紀傳入歐洲,19世紀初引入美國。中國也有許多蔬菜傳入東南亞地區,如蒲菜、韭菜、芹菜、枸杞等,約於公元600年前後引入馬來西亞。中國還有很多在世界上享有盛譽的獨特蔬菜品種,如香菇、黃花菜、章丘大蔥、萵筍、長山葯、線絲瓜、茭白、竹筍等等,也先後被世界各地所引種。
此外,具有優良種性的中國蔬菜種質資源,有一些已在國外被利用,如具有抗病性和抗逆性的刺黃瓜,在美國被用作抗枯萎病的親本,而其單性結實性、結瓜的節成性和花芽分化對短日照的不敏感等特性,為日本、原蘇聯等國家的溫室栽培和早熟栽培所歡迎(《中國蔬菜栽培學》,1987)。近年來,中國在種質資源的對外交流上更為頻繁。據統計,從20世紀80年代中至上世紀末,僅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就向國外124個單位提供或交換種質達35種蔬菜722份次。
9. 德國的常見蔬菜水果有哪些
茄子,四季豆,荷蘭豆,大白菜,西蘭花,捲心菜,蘆筍,花菜,西紅柿,蘑菇,生菜,黃瓜,芹菜
亞洲超市還有上海小青菜,韭菜,綠豆芽,黃豆芽,豆腐,通心菜,莧菜,東瓜.
橙子,草莓,葡萄,櫻桃,西瓜,哈密瓜,香蕉,獼猴桃,蘋果,李子,杏子,荔枝,梨,木瓜,牛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