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45年美蘇分了德國的科技成果。美國得到了導彈之父,而蘇聯得到了什麼
1944年10月,英國首相丘吉爾給斯大林發了一封私人信函。丘吉爾在信中說,納粹德國從當年9月8日起向英國發射了4300枚神秘的V-2導彈,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經皇家空軍偵察,這些導彈都是由德國佩內明德火箭中心設計開發的,該中心恰好位於蘇聯紅軍的進攻區域,丘吉爾請求蘇方允許英國專家進入紅軍進攻區域,以便搜集納粹導彈的情報。出於對英國的傳統戒心,斯大林把丘吉爾的來信視為重要情報,立即指示有關部門搶在西方盟國前獲取德國導彈。
隨著納粹德國失敗的跡象日趨明朗,同盟國紛紛派秘密使團到前線,以求最先得到德國先進軍事技術。1945年6月1日,蘇聯專家組趕到佩內明德,但一些德國專家攜帶V-2導彈的關鍵圖紙向美軍投降,這令蘇方扼腕不已。原來美國也在進行絕密的「回形針」行動,目的是把所有德國導彈專家弄到手,並趕在紅軍到來前找到導彈技術設備並運回美國。圖林根州有德國最大的導彈工廠,美軍率先開進該州。後來根據同盟國分區佔領的協定,美軍才不情願地撤離導彈工廠所在地,並拉走絕大多數有價值的設備。就在美國人撤離24小時後,蘇軍便進入圖林根州。面對人去樓空的廠房,蘇聯專家組欲哭無淚。為彌補損失,朱可夫元帥決定實施「麵包換人」的計劃。朱可夫簽署命令,允許蘇占區單方面開放邊界,開動所有宣傳機器向德國全境呼籲,只要參與過導彈工作的德國人肯過來合作,蘇占區能提供充足口糧和優越的工作崗位。在美蘇佔領區交界的小鎮卡本霍夫,蘇軍把黃油和麵包直接擺在檢查站邊上,還在一側掛出標語:「來吧,這里有生存的希望。」這一招果然奏效,部分沒有跟美國人走的德國專家陸續匯集到蘇占區。赫爾穆特·格羅特魯普是其中最有價值的「收獲」,此人在佩內明德火箭中心專門負責制導控制系統的研究工作。
莫斯科非常重視這批德國專家,蘇聯兵器工業部部長烏斯季諾夫專程趕到圖林根,經過調查,決定就地組建諾德豪森研究所,負責恢復V-2導彈發動機及其零部件的生產。由於蘇聯人對導彈還沒有形象的概念,諾德豪森研究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讓德國專家回憶整理出全套V-2導彈生產組裝流程。在克格勃軍官的監督下,格羅特魯普每天叼著煙斗,對著掛在牆壁上的幾張導彈結構圖比比劃劃,時不時地用德語說出一些關鍵詞彙,旁邊的蘇聯專家則像學生一樣進行記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速記符號讓外人根本看不懂。很快,格羅特魯普等人就整理出了V-2導彈技術手冊和生產規范綱要。鑒於美蘇兩強都在發揮德國導彈專家的余熱,西方媒體曾編出一個流傳很廣的冷戰笑話:當美蘇導彈在空中相會時,它們都能夠用同樣的母語——德語互致問候。
❷ 美國,蘇聯在二戰後從德國得到了什麼
蘇聯瓜分了剩下的一些火箭專家,以及易北河以西的一些領土(柏林不完整),當然據說還有些秘密技術。蘇聯人忙著向國內運裝備,坦克啊,飛架啥的。沒搞到幾個人才美國從德國得到了一大批人才
❸ 蘇聯的軍事科技是繼承的哪裡怎麼就發展得那麼強大的
主要是來自於一戰後的德國與大蕭條時期的美國,還有就是原沙皇俄國的自身科技。
❹ 蘇聯科技為什麼發達呢
蘇聯科技發達的原因蘇聯是由沙俄帝國發展而來,是在列寧領導下的「十月革命」成功後,建立的聯邦國家。因此要了解蘇聯的科技,我們還是要從沙俄時代說起。
在人類科技發展的歷史上,工業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8世紀中葉,英國憑借著瓦特的蒸汽機,成為了全球工業界的帶頭大哥,而此時的俄國已經對這項技術有所耳聞。
1697年,沙俄皇帝彼得一世帶著龐大的使團,前往歐洲學習先進的技術。在彼得大帝的努力下,英國人的造船、航海、蒸汽機等技術都學到手,還帶回了大批的科技人員來俄國工作。
因此,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俄國雖然腳步稍慢,卻還是緊跟著世界的潮流。彼得一世出國學習的時間,對應中國是清朝康熙三十六年。
結語蘇聯的科技力量最初來自於沙俄,雖然在工業革命的改革上,沙俄沒有成為全球的領跑者,但是他們也不是落後者。
從蒸汽機到內燃機,沙俄始終保持著革新的態度,因此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人才。二戰後的蘇聯又得到了德國的先進技術,因此在歷中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蘇聯就有了明顯的優勢,在核技術、航天技術等領域敢於和美國一較高低。
❺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和美國獲得多少德國的技術
太多了。
很多網友認為2戰時德國軍工科技不如美國,最好的例子就是戰略轟炸機和原丶子彈,航母。這些德國都沒有。
其實,1戰後協約國限制了德國發展飛機,戰斗機睜隻眼閉隻眼就算了,轟炸機還是看的很嚴,德國人只好發展一些民用運輸機,這些運輸機,在戰爭時期稍加改裝就成了著名的轟炸機,比如ju88斯圖卡轟炸機。而戰略轟炸機卻不是幾年就能研製出來的。那麼大的轟炸機也不可能以民用的幌子遮蓋。所以一直到終戰德國也沒有戰略轟炸機。
至於航母,德國人有佔領的地盤上的強大的陸基空軍和兇猛的潛艇狼群保護,從來沒有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直到末期才知道航母很重要,可是已經晚了。投降時,德國 的第一艘航母還在船台上。
德國在二戰時的軍工科技實力在美國之上。且先於美國研製原·子·彈,但是被英美精銳小部隊(那時候還不叫特種兵)和轟炸航空兵破壞了n次,德國人於是轉到本土研製原·子·彈。誰知剛有所進展時,盟軍已經打到本土來了,本土遭到戰略轟炸,甚至柏林都被炸得稀巴爛,原·子·彈的材料工廠、設施幾乎被燒為灰燼,材料來源也被截斷。
而美國人卻有天下太平的本土研製原·子·彈,而且因為一直沒有戰火,加上好多科學家都被高薪網羅到了美國,促進了美國首先研製成功原·子·彈。
德國在末期已經有了噴氣式戰斗機服役了。美國的第一架F80戰斗機在二戰結束以後才出現。49年才服役。
有網友說p51戰斗機是二戰中最好的戰斗機,曾擊落過德國的噴氣式,但是那是在德國噴氣式戰斗機在機場上沒起飛時被突然到來的P51摧毀的。美國人自己都認為p51和速度快機動性好的德國噴氣式戰斗機沒得比,認為「1架至少比得上我們三架野馬式」。(除了噴氣式以外,蘇聯的拉7、拉9、拉11也全面超過了P51)
德國先於美國造出了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v1、v2,造出了地空導彈「萊茵女兒」,造出了「小紅帽」反坦克導彈,造出「超級秘密」密碼機、造出第一部戰斗機裝載的對空雷達,造出了k1空空導彈,研製出自導魚雷、研製出潛射火箭、無線電制導炸丶彈。研製出無人機...
雖然德國技術先進,但是德國軍工相比美蘇而言,規模太小了,剛開始閃電戰把蘇聯打懵了,等蘇聯緩過勁來,開動戰爭機器,德國就開始吃不住勁了。更別說美國英國當時和蘇聯都是一夥的,一個蘇聯都難以對付,又來了同樣難對付的英美。以飛機為例,德國的噴氣式當然比盟軍的螺旋槳先進,但是每次出動,盟軍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而德軍只能幾架、幾十架噴氣式,這有的比嗎?一隻猛虎遇見100頭惡~狼,誰贏?
德國失敗時,美國和蘇聯搶走了大量的科技專家和裝備,後來在戰後蘇美才有的這些武器。
❻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從德國里搶了多少技術
最重要的是火箭技術,後來的蘇聯的衛星上天,和美國登月都在德國人的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要不現在的通訊怎麼會這么發達。
另外,現代戰斗機發動機技術也是德國的,世界上第一架噴氣式戰斗機是德國人發明的,也是現在先進戰斗機的基礎。
❼ 俄羅斯武器
1 俄國作為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強國!底子本身就是很硬朗了。其實沙俄時代俄國就已經很強了。
2 內戰時期沒給俄國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工業有了一定的保留
3 就在二戰前夕,蘇聯的軍事和經濟還不是很強大,比美 英 法 德都差一點,但是由於戰爭的來臨,戰時研發武器很快的,很多經典武器就是在戰爭期間研發的,比較經典是雅克5戰斗機 t34坦克 波波沙沖鋒槍 等等。
4 在中國的東北掠奪了大量的日軍殘余的先進工業設備
5 佔領德國後拿走了很多軍事技術
6 作為社會主義老大,貿易上都要給蘇聯面子!哪個不買蘇聯的賬
7 蘇聯的國土有多大!?? 比中國和美國都大! 資源不少,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氣,一點都不缺,還有鋼鐵!重工業及其發達。
原因是太多了。。。研究一個月能研究完就不錯了!
❽ 二戰德國戰敗後蘇美在德國獲得了什麼高科技武器
主要是噴氣式飛機的資料和火箭的資料
美國最關注的就是德國的噴氣機和V系列導彈,主要有ME262實機和BMW引擎,V1\V2導彈的相關技術,這是最大頭的
其他的還有德國在後掠翼等方面的研究結果、X7型反坦克導彈技術,紅外探測技術
毛子獲得的主要是成品
如Ta153的技術圖紙,後來發展出了米格15;噴氣式發動機圖紙,V1和V2導彈圖紙和技術,瀑布、萊因女兒等防空導彈的設計圖紙(後來開發出SA-1防空導彈)、反艦導彈設計原型
以及相關機械設備
❾ 蘇聯從戰敗國德國那裡究竟獲得了什麼利益
1,大量戰爭賠款
2,在原德國佔領的東歐扶植建立了許多社會主義國家,鞏固了社會主義陣營。
3,得到了德國許多高端技術和科學家,其中就包括核技術。
❿ 二戰後蘇聯人得到德國的v2火箭技術嗎據說美國派特工阻止蘇聯得到此技術,確有此事嗎
導彈技術是蘇美都想要的。但是美國對人才的態度遠遠好於蘇聯,馮不勞恩向美國主動投降的時候,他的主要對手蘇聯火箭天才還在蘇聯的勞動營裡面改造。蘇聯人太不尊重人才。美國人得到了德國最頂尖的火箭科學家,蘇聯人隨後佔領了德國的火箭研究生產設施,用火車把大量工程師和科學家、成品半成品都運回蘇聯。你說的應該是美國搶先弄走布勞恩等科學家這件事情,如果美國不是派人事先把這些人弄到自己手裡,正常來說蘇聯人會更早佔領德國火箭基地帶走所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