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末外國傳教士們是因為什麼被殺死的
一.天津教案
清末自從天津條約開放傳教以來,傳教士開始在各地進行教傳工作,但由於基督教與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差異很大,因此傳教士、教民(即中國的基督徒,其中不少地方上不法的無賴地痞)常與民眾產生各種誤會和沖突,各種反教揭帖、檄文流傳,群眾信以為真,導致群情激昂,聚眾問罪。也有混入教會的「吃教」者,素質低下,借勢欺人,傳教士受其蒙蔽,干涉訴訟,引起事端。有時形成大規模的抗爭沖突,亦即教案。
當時外國1870年4、5月間,天津發生多起兒童失蹤綁架的事件。6月初,天氣炎熱,疫病流行,育嬰堂中有三、四十名孤兒患病而死。於是民間開始傳言懷疑外國修女以育嬰堂為晃子,實則綁架殺死孩童作為葯材之用。6月20日,一名被居民扭送官府的匪徒武蘭珍口供中又牽連到教民王三及教堂。於是民情激憤,士紳集會,書院停課,反洋教情緒高漲。
傳教士常以辦理慈善活動的方式來吸引中國人入教,而育嬰堂是傳教士經常舉辦的慈善機構,用以收容大批無家可歸的孤兒,但這樣的舉動卻常引起民間的懷疑,如1868年發生6月21日清晨,天津知縣劉傑帶人犯武蘭珍去望海樓天主堂對質,發現該堂並無王三其人,也沒有武蘭珍所供的席棚柵欄,「遍傳堂中之人,該犯並不認識,無從指證」。謝福音神父也已經與崇厚協商育嬰堂善後處理辦法。但當時已經有數千群眾包圍了教堂,教堂人員與圍觀的人群口角起來,引起拋磚互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Henry Fontanier,1830-1870)要求總督崇厚派兵鎮壓,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在前往教堂的路上,與知縣劉傑相理論,怒而開槍,不幸打死了知縣的僕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豐大業及其秘書西門,之後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仁慈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破壞行動持續了3小時。
的揚州教案也是因育嬰堂而起。
二.馬神甫事件
清咸豐三年(1853)法國天主教神甫馬賴(1814―1856)非法潛入我國廣西西林縣,披著宗教外衣,進行侵略活動。他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結當地官府和土豪,欺壓人民,強奸婦女,無惡不作。並縱容包庇教徒馬子農、林八等無故在鄉間起釁,進行搶擄姦淫,肇事多起。他們作惡多端,而又逍遙法外長達3年之久,激起當地人民極大憤慨,上控省大吏。六年一月二十四日(2月29日),新任西林知縣張鳴鳳根據村民控呈,調查據實後,將馬賴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歸案,依法判處馬賴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餘分別論罪處罰。
❷ 當年傳教士湯若望備受恩寵,為何又被判處凌遲
湯若望被判處凌遲的原因是因為他修訂新歷法。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不少的外國友人,而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國外的基督教正大盛,很多的傳教者為了傳教而來到了中國,他們中的很多人在中國生活了很多年,很多人都籍籍無名,而有一個人在中國歷史之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便是湯若望。
但是也許是湯若望的運氣好,在行刑前,天空出現了彗星,不僅如此,還發生了地震。古人是很迷信的,於是湯若望的死罪被免除了。
❸ 清末外國傳教士們是因為什麼被殺死的,是被清政府殺死的嗎
從清朝傳教士的蹤跡可以追溯到公元635年的唐朝盛世的貞觀年間,來自波斯國的聶斯脫里派的阿羅本在長安建立了景教和大秦寺,1299年明朝萬曆年間義大利耶穌會的利馬竇和他的同伴到了北京,接踵而來的康熙年間,更多的西方傳教士來到了中國,他們不僅帶來福音,還帶來世界地圖、幾何原理、西洋美術、音樂、建築、報刊、現代醫學、現代教育等全方位的西方文化和科學技術。值得一提的是,1907年一個在冀魯貧困地區三十年之久的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向美國當時的總統和國會提出了把中國對美國的兩千萬美元的庚子賠款作為中國的教育基金還給當時中國清政府,清華學堂、協和醫院、燕京等大學的建立就使用了這其中的一部分賠款。
幾千年的中國文化基本沒有強勢外來文化的沖擊,是唯一沒有被長期奴役的文明。基督教的傳播對中國近代的歷史進程,起著非常重要的進步作用,同時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力比其他任何宗教和外來文化更大,由此而引起過劇烈的社會動盪。從清朝的雍正後期、乾隆、嘉慶和道光年間的百年禁教,從道光馳禁到1900年義和團之間的四十年間,中國就發生了大小教案四百多起,死傷人數,被毀房屋不計其數。-摘自《我從哪裡來》
殺害西方傳教士雖不是清政府所為,但清政府中的某些官員和代表道學的士大夫們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到了民國這類屠殺事件還屢有發生,上世紀二十年代,西安就發生了外國傳教士的子弟學校集體遭屠殺的事件。
❹ 僅次於利瑪竇的傳教士,為什麼差點被清廷處死
湯若望在“康熙歷獄”中還真得被清廷判處死刑,但是湯若望是在此事之後才病死的。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湯若望雖叛死刑但並沒有死成。
以上說辭非常有力。當時,清廷實際上還是鰲拜主政,楊光先的奏請得到應允。很快,湯若望及其義子潘盡孝被判處死刑,歷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發、冬官正朱光顯,中官正劉有泰等被判凌遲處死。
判決雖然下來,不過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湯若望的命運。當時京城發生地震,天空又出現彗星,很多人視為不詳的預兆,不應殺湯若望。後來,孝庄皇太後介入,從中斡旋,湯若望、杜如預、楊宏量等終於免於一死。不過,李祖白等五人沒那麼好運了,依舊執行死刑。
❺ 簡述清末教會勢力
距今一百零三年前,1900年(清光緒廿六年歲次庚子),在中華大地土爆發了帶有民族覺悟色彩義和團的「扶清滅洋」運動。這的確是星星之火,終於燎原,導致了八國聯軍入侵津京,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都匆匆逃難到西安,最後以給列強賠了巨款(銀四億五千萬兩,年息四厘,分39年付清)等屈辱條款而結束(辛丑條約)。
此一事件的遠因是自從鴉片戰爭以來,列強憑其船堅炮利的優勢不斷侵華,割土地、開商埠、索巨款,取得很多政治、經濟、商務上的利益,後來又想瓜分中國、中國的勢力范圍,真的把中國當咸魚肉來宰割。而清廷卻又腐敗昏聵至極,引起了已覺悟的知識分子為主的變法維新,卻不幸又遭到朝廷的慘酷打擊而失敗。
另一方面是外國教會和教士除了傳教以外,也做了大量有益中國人民的事,如辦理醫葯衛生,破除迷信、提倡天足、創辦孤兒院、盲人院、聾啞學校,興辦教育事業、參加扶貧救災等社會事業,提倡禁吸鴉片,禁止蓄妾、早婚等傳統惡習。但因文化和社會背景的差異,也引起部分國民的反感和誤會,例如:中國人以往是迷信程度非常普遍且深的民族,而傳教士卻反對「假神」,只許敬拜耶穌。社會上也不斷有謠言誣陷教會,例如說外國人反對紀念祖先,說外國人的醫院挖小孩眼睛來製造「迷魂葯」。而有些教會也不免有干涉地方訴訟、強購民地來興建教堂等引起人民反感的作為。清廷既恨外國政府侵略中國,也痛恨外國人把憲政、法制和民主的思想輸入中國。實際上以康有為、梁啟超等為主的知識分子倡導的變法維新思想,的確是外國在中國的外交人員和傳教士灌輸給他們的,因之也引起了慈禧對他們的痛恨。
近因是1897年發生的「曹州教士案」。山東曹州府鉅野縣有座天主教堂,因為教徒和民眾發生糾紛,而教會偏袒教徒,引起群眾對天主教堂的不滿,有二、三十人沖入教堂打砸,不幸卻打死了兩個德國教士,這就引起了國際外交事件,德國的海軍陸戰隊強占膠州灣,就是這件事惹出來的。曹州府一帶民性強悍,《水滸傳》中的「梁山泊」便在曹州境內。唐朝末年的「黃巢」和繼洪楊太平天國而起的「捻軍」也起於這一帶。
當年山東和直隸民間早就有練拳的風氣。雖然此時的山東巡撫李秉衡很快就把殺人犯全部緝獲,但繼任他的巡撫漢裔旗人毓賢卻想利用拳民來殺滅洋人。在他的鼓勵之下,拳民越聚越多,聲勢越來越盛。義和團的本稱是義和拳,可見基本上是一群拳民。毓賢在山東的政策是「民可用、團應撫、匪必剿」。他在山東殺人如麻,上任不到三個月便殺了一千五百多人,但是拳民卻越來越多。
庚子年春,山東大股拳民進入直隸,很快就到了北京附近的高碑店,六月間便進了北京。此時在北京和直隸省的拳民已多到四、五十萬人,他們高呼「扶清滅洋」的口號,使得洋人十分震驚。英、美、法,德四國公使要求清廷限期剿滅義和團,否則他們要派兵前來「代為剿平」。
此時清廷有兩派存在,以慈禧為首的一派主張利用義和團來反外仇洋,以鞏固他們的統治;另一派以光緒皇帝、袁世凱、張之洞等人為主,主張鎮壓拳民,以免外國人武裝干涉,保證京師和皇宮的安全。這年五月二十日到二十三日連開四次御前會議,雖然光緒皇帝和四個大臣痛陳拳民之不可恃,不主張輕易對外宣戰,但慈禧太後在瑞王戴漪等人支持下,終於強行對外宣戰。宣戰書上說:「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清朝和八國聯軍的大戰便爆發了。順便一提的是,前後有八個大臣,因為反對利用義和團和對外宣戰,為慈禧所殺,其中有漢族人,亦有滿族人。
義和團在北京,燒殺得十分慘酷,他們把最繁華的大柵欄一帶和前門大街一千多家商鋪燒光,正陽門樓也被燒塌。他們在庄親王(戴勛)府前的大廣場上把中國教徒殺了一千多人,屍積如丘,血流成渠;但他們攻取東交民巷使館區和西什庫大教堂,卻一敗塗地。上述庄親王戴勛是那時步兵營統領,統帥八旗步兵,有肅靖京師之責。
有關於記述義和團和八國聯軍的文獻十分豐富,筆者主要的資料是取自兩年前在台北出版由紐約市立大學歷史學教授唐德剛所寫的《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所謂八國聯軍實際上出兵的只有七國,但簽訂「辛丑條約」的外國卻達十一國。聯軍兵額只有一萬八千多人,聯軍統帥便是和賽金花有過交往的德軍將領瓦德西。在義和團鬧事和八國聯軍之際,帝俄曾對我國大下毒手,佔領了烏蘇里江以東和以北極大片領土,又在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殺戮了幾萬中國人,棄屍在江中。
「辛丑條約」中有一條是允許外國在從北京到山海關這條鐵路的沿線十二處駐兵,以保護他們的僑民。日本利用這個條文,在九一八事變以後蘆溝橋事變以前,大量增加駐華北的兵力,最後終於發動了全面性的大規模侵華戰爭。大沽口的炮台也是因辛丑條約而撤除的,使得津沽無法自衛禦侮。政府領導人愚昧,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真是罄竹難書。
義和團的殺戮主要在北京和直隸,其次便是在山西。而在山西的殺戮又基本上是以官兵為主、義和團為輔的。庚子年山西的巡撫是漢裔旗人毓賢,他本是義和團起事以後的山東巡撫,他生性殘酷嗜殺,曾在營州府三個月內殺人三千,是極端痛恨洋人和教民的,因之他的作風極獲慈禧的欣賞,但由於洋人對他在山東的作法不滿,慈禧便把他調離山東,他回京覲見慈禧時,她竟頒賞給他親自寫的「福」字以示鼓勵,不久便把他任命為山西巡撫。他受洋人的氣而離開山東,卻又很得太後的賞識,所以他到山西以後便毫無顧忌地大幹「除教(民)滅洋」。接任他山東巡撫的袁世凱在山東的作風,卻和他正好相反。毓賢在山西的屠殺可簡述如次:
在太原的屠殺:
在太原的外國基督教會是英國的浸信會。他們在太原城內東南部辦有醫院,診病施葯,並且由外國募款救濟山西的旱災。庚子年的七月初,義和團開始焚燒他們的住所、搶劫,作人身攻擊,並把住在教會的一個女孩子燒死。浸信會的主持人George Farthing向毓賢求助,毓賢命令他們全搬進竹條巷的一座大院內以便保護。義大利天主教在當時太原北城門附近設有辦事處,有主教,修士和修女多人,也奉命搬來此一大院。七月九日毓賢穿著官服前來巡視,當場下令把所有的人全部都五花大綁,送到此大院附近的一處廣場,這廣場就在毓賢的巡撫衙門附近,慘無人性的屠殺就在此進行,所有的人,包括外國人和他們一起工作的中國人,不論男女老幼,全都斬首。他們先剝光每一個人的上衣,先殺男、後殺婦女及兒童。先殺基督教的人,次殺天主教的人,最後被殺的是George Farthing牧師。在殺白須盈尺的天主教老主教時,主教質問毓賢為何亂殺無辜,毓賢立即抽出佩刀,臂頭揮去,老主教立即身首異處,慘不忍睹。毓賢親自橾刀殺老主教的記述,唐德剛的書和從歐伯林大學(Oberlin College,Ohio)檔案館取得的資料中全都提及,應無可疑。
英國浸信會在山西壽陽也有個佈道團,主持人是Thomas Wellesley Pigotts,在壽陽辦有診所、葯房和學校。因有學校,所以在汾陽的傳教士Atwater的兩個分別為十歲和八歲的女孩也寄住在Pigotts家。情勢危殆時,他們便來到太原以策安全,不料一到太原便被下到獄中。毓賢又把從壽陽來太原避難的男女和小孩全殺死在一廣場中。這天在太原殺死了傳教士及家屬共46人,包括15男20女和11個小孩。其中基督教信徒33人,天主教的主教、修士和修女共13人。此外在太原也殺了些中國的信徒約五十人。
在壽陽的義和團,在七月三日一天內便殺了71個中國基督徒,其中有小孩11人,被殺18個女信徒中有一人遭到活埋。可謂慘絕人寰了。
在太谷的屠殺:
歐伯林大學畢業生在太谷的傳教事業有兩處小據點,一在南門外,一在城內。庚子年在情勢緊張時,他們全都搬到城內。太谷的知縣在起初對他們尚能予以保護。但不知何故卻於七月下旬被調走,七月卅一日晨忽有義和團及暴民混雜的大群人來到,著手放火,見有兩名中國教徒,便立即殺死。美籍人士知道大禍臨頭,便用梯子越牆逃入鄰家一空屋內躲藏,但很快便被尋獲而殺害。此時在太谷的中國基督徒約一百人,但在官方威嚇誘騙下,約有三十多人悔教,而悔教者中亦有後來慘遭毒手者,許多基督徒逃到山區去避難。有少數中國基督徒在被殺害前表現得對宗教信仰十分堅定,拒絕悔教,甚至要求速死。例如有一位姓劉的教會執事被官家叫到縣衙門,被告知若不悔改便要被殺,但他拒絕了。
暴徒去美國教士住宅地燒房屋時,一位中國教徒吳安圓(譯音)者對暴徒說:「弟兄,讓我上天堂吧!」語畢即遭毒手。有一姓王的女信徒,在義和團分子向其下毒手前對暴徒說:「請你等一等」,便去洗臉並換了一身干凈衣服,然後對暴徒說:「我不悔教,你想怎樣就怎樣吧!」話畢便遭殺害,她的幼子亦遭毒手。
在太谷亦有其他國家人士被殺害。數年前筆者在《大使命》雙月刊上,讀到一篇文章,提到當年長期在母校任校醫的溫大夫的妻子、校友溫紹傑、溫紹倫等人的令慈,便是庚子年拳亂時殉教者的遺女。
拳亂時,歐柏林在太谷的傳教士主要人物是Dwight Howard C1app。他們在生命危殆時的表現,全都非常堅定,不後悔他們來華宣教的初衷。可從當時他們寫給在美國親友的信和遺留下的日記中看到。本來他們也備有少量自衛用的槍,至少可以殺死數名拳眾,但他們並未使用,卻勇敢就義。Clapp先生在他生命的末期寫給在美親友信上的一句話「The blood of the martyrs is the seed of truth.」(殉道者的鮮血是真理的種子)表達了他對神與未來的堅定信念。歐柏林大學為了紀念在太谷殉道的校友,在校園中的廣場建了一座拱型紀念碑,上面就刻著這句遺言,撫今思昔,令人感動深思。
原來在太谷義診施葯的美國醫生Dr. Atwood,正好在義和團鬧事前回美國探親,因之得免遭毒手。他於庚子次年重返太谷,安排了把十六位西國死難者和十五位中國信徒的遺體,安葬在太谷城東門外的一座花園內,並立碑以記其事。這花園算是清政府給西國死難者遺屬的賠償物,後來成了母校的校址,即現山西農業大學校址。在卅一殉難者安葬禮上,太谷知縣也來參加。筆者在上初中時,瞻仰過校園中這小片幽靜肅穆之處。庚子年在太谷死難的中外基督徒共81人,許多人的遺體己無法尋獲。歐柏林大學在太谷的校友殉教者有六人,他們是:Dwight Howard C1app,Mary Jane C1app,Susan Rowena Bird,Mary Louise Partridge,George Louis Williams,Francis Ward Davis.共二男四女。
❻ 湯若望是怎麼死裡逃生的
湯若望是一名德國傳教士,順治皇帝也尊稱他為「瑪法(爺爺的意思)」。
眾人都想鏟除湯若望
湯若望在中國竭力傳播基督教,但對於紼教、道教佔主導地位的中國來說,這是十分困難的,並遭到很多勢力的阻撓和破壞。欽天監(清代掌管天文歷法的官員)楊光先就是一位心術不正,專靠誹謗為職事的傢伙,他先後把一百湯若望像多個無辜者投入監獄。楊光先信奉道教,從公元1660年開始,他就為反對基督教而四處活動,並發誓要從根本上鏟除基督教;尤其是要鏟除作為耶穌會北京教區區長的湯若望。
楊光先拉攏禮部尚書恩格德,誣蔑說由於湯若望為皇太子選擇的葬日不吉,引起了董鄂妃早逝和順治夭亡,要求湯若望為此負責。對於這莫須有的罪名,輔政大臣鰲拜卻深信不疑,因為他信奉薩滿教。四輔政大臣中的另外三位也都要求處罰湯若望。
對癱瘓之人的無情陷害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四月,湯若望突然患腦溢血而半身不遂,不能正常行走,說話也含混不清。在他喪失言語能力和反抗能力的情況下,楊光先趁機加以打擊。他寫了一本名為《不得已》的誹謗之書,公開宣布湯若望及其同夥南懷仁、布格里沃和馬格拉斯,還有四名中國教徒都是煽動者,其罪名為謀逆罪、散布謬誤的道德倫理和錯誤的天文歷算。
湯若望及其同事被逮捕,由於有皇帝的命令,湯若望沒被戴上枷鎖,但他的同事每人都被九條鐵鏈鎖住。鐵鏈十分沉重,使人坐卧不安,只能整天趴在地上。每個被關者都有五名衛兵晝夜看守,審問時還必須連續數小時跪對審判官,這對半癱的湯若望來說是苦不堪言。
西方天文歷法的勝利
當他們入獄時天空中出現了一顆彗星,在中國人看來是極其不祥之物,這是一種警告。並且還有一股巨大的沙暴刮遍北京,連刑部的大院都落滿塵沙,於是刑部希望盡快結束這場審判。這時,獄中的南懷仁被突然松綁,他接到命令從牢窗的小孔中,計算下一個日食的時間和規模。刑部的官員企圖讓神甫在這種過於簡陋的觀測條件下工作,以使他們在計算上失誤,從而證實基督徒在傳播錯誤的天文歷算。在獄中,南懷仁一直細心照料比他大26歲的危在旦夕的湯若望。在審判時,他充當湯若望的大腦和喉舌。南懷仁在獄中依照歐洲的歷算學方法,由不能言語的湯若望當顧問,終於測出下一次日食的時間。同時中國和阿拉伯學者們也各依其法進行了測算。
中國天算學家預告:2點15分;
阿拉伯天算學家預告:2點30分;
耶穌會神甫預告:3點。
朝內的重要官員齊集觀象台上,都想弄清在中國、阿拉伯和歐洲這三種天文計算中,究竟誰屬謬誤者?這對正遭到厄難的耶穌會神甫來說,則是生死攸關的問題。一名衛兵取下南懷仁的手銬腳鏈,放下脖子上的枷鎖,教士們被允許在監牢內觀察日食情況。湯若望仍然躺在牢內喘著粗氣,不時陷入昏迷。真相大白的時刻逼近了,猛然間,一個站在時刻表前的人喊道:「現在是中國人測報的時刻,2點15分,無日食發生;16分、17分、18分……」大統歷的計算方法被排除在正確之外。「現在是回回歷的測報時間,2點30分」。然而太陽也並未出現絲毫影子;失望的觀察者還在等待,5分、10分、15分……阿拉伯人也被擊敗了。「3點整,現在到了你們的預報時間」。牢內的大官盯著湯若望,恰巧此時他剛醒。3點整,第一線影子投到太陽上,這只是神甫們的第一個勝利。影子越來越火,逐漸遮蓋了整個太陽,這又是一個勝利,因為神甫們預報將是日全食,而中國和阿拉伯學者都預報是日偏食。
邸報將神甫們的勝利消息傳遍全國,大統歷和回回歷的天算家們被擊敗了。刑部官員們無視已經出現的事實,仍聚眾決議歐洲歷算學家的正確與否,可笑的是他們對西方的數學和天文學知識近乎茫然。南懷仁向中國官員保證,將准確報出晝夜一般長的春分時間,以此證明歐洲歷演算法的優越性。然而這些人就像被燙傷的小蟲害怕再見到火一樣,他們只知道譴責湯若望和他的科學。
老天相助,死裡逃生
不久,湯若望被判斬刑,鰲拜將其改為凌遲。凌遲是中國最殘酷的刑罰,即在人活著的時候就分割身體。湯若望將被一刀刀割死,為延長死亡過程,還要用烙鐵和熱油去止血;而他的同事則被判一百棍,驅逐出境。
正當湯若望的死刑判決被送到11歲的康熙皇帝面前時,上午十一時,天和地又開始發生變化。天空中又出現一顆彗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地面發生了一次大地震,持續長達三天,北京城和皇宮晃得像一條海上的船。監獄的牆塌了,衛兵們嚇得驚惶失措,房屋在強震中像紙牌一樣成片坍倒。土地到處出現大裂口,城牆多處毀壞,火災四處蔓延。尤其令人可怕的是,一股颶風夾帶著沙漠的黑雲遮天蓋地而來,皇宮內的大臣、貴戚和宮女都嚇壞了。皇帝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後帶著小皇帝康熙跑到外邊,住在瓦礫間的帳篷內,太皇太後哭著說:「這是天譴呀!」
在老天爺的無情打擊下,輔政大臣們不得不退卻,最後放棄處死湯若望的決定將他釋放,湯若望就是這樣死裡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