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鶴牌的跑步褲怎麼樣

德國鶴牌的跑步褲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8-06 06:06:44

『壹』 日本和德國的二戰博物館:究竟是博物館還是紀念

日本和德國不能一樣對待,日本經常把自己也當做一個受害者的角色,德國則是一個犯過錯誤的態度來對待問題的。

要想精確洞察變化總是不甚容易,因為事物一直都在發生變化,多數悄無聲息,無人留意。但就戰爭記憶而言,1990年代初在日本可謂是一段大變動的時期;或者起碼看似如此。自1980年代末以來,退伍老兵開始公開談及往事。1991年,原韓國慰安婦及部分倖存中國勞工赴日索賠。在大阪和京都,兩座著重反映日本侵略歷史的新博物館對外開放。總而言之,似乎打開了幾扇窗,放進來一縷清風。對此有兩種常見的解釋,一是1989年裕仁天皇撒手人寰,二是里夏德·馮·魏茨澤克於1985年在德國國會所做的演講。他在演講中談到,「任何對過去視而不見的人對現在也一樣盲目。不論是誰,只要他拒絕銘記過去的慘無人道,就存在染上新疾的風險。」演講稿被譯成日文,讀者甚眾。許多日本人都跟我談起過此文,說這為他們樹立了榜樣。

但日本的侵略史之所以重新得到了突出,還有一個更為政治化的原因。海灣戰爭引發了一場對日本武裝力量今後扮演之角色的嚴肅討論。一部新法案(《協助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合作法案》,簡稱PKO法案)獲得通過,使得日本自1945年以來首次能夠以參與聯合國維和任務的名義向海外派兵。這乍聽起來好像很轟動,實則不然,因為自衛隊只能攜帶輕武器,且不能參與任何戰斗。但這一尺度對不少日本反戰主義者而言已經夠過分的了,他們將其視為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的又一跡象。呼籲在平和會館設立「侵略者一角」的廣島活動家是這么想的,作家兼政治活動家小田實也是這么想。兩座嶄新的戰爭博物館—大阪國際和平中心和京都世界和平博物館—背後也折射出強烈的和平主義思潮。二者均非日本政府撥款所建。大阪的博物館由大阪縣政府和市政府建立,而京都那家則隸屬於立命館大學。

兩座新博物館都是世俗機構,並無義務供奉任何人的靈位;這里既沒有「遺物」,也不存在「聖地」,更不見對捨生取義的頌揚。話雖如此,反戰主義並非沒有自己的宗教氛圍。一走進京都世界和平博物館大廳,就能看到漫畫家手冢治蟲所繪的兩幅巨型壁畫,內容是兩只驚慌奔逃的鶴—一隻飛離幽暗而殘酷的過去,另一隻正飛向光芒萬丈的未來。用宣傳冊的話講,藝術家傾盡全力,想要「歌頌生機勃勃的宇宙,歌頌讓所有生靈都能活出精彩的上蒼」。

大阪國際和平中心位於一幢富麗堂皇的現代建築三樓,中心最後一個展廳呈現了人類依然面臨的危險:核威脅、生態危機和社會危害。耳畔縈繞著新世紀風格的音樂,空靈而飄逸。世界各地的人們通過錄像,闡述自己對和平的見解。一名美國女性表示,戰爭屬於男人,只有女性的治癒力量才能帶來和平,因為她們會紡紗織布,培育後代。

撇開上述景象,兩座博物館的宗旨簡單明了:改變戰時日本的形象,使之從受害者變為侵略者。日本人的苦難並沒有被忽略;大阪博物館的一個展區就十分詳盡地—尤其是從孩子的視角—展示了大阪是如何被燃燒彈摧毀的,以及遭到打擊是何種滋味。在當時兒童所繪的一幅彩色圖畫里,逃命的人群驚慌失措地飛奔過橋,身旁炸彈爆炸,嬰兒的頭顱被炸上了天,鮮血四濺。可是,不同於廣島博物館,在這里人們小心翼翼想表達的是,這一切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日本發動的戰爭。

滿滿一屋子「十五年戰爭」的文物、檔案和照片清楚展現了這點。沒有什麼是被粉飾的;南京大屠殺、化學戰部隊、慰安婦,這些都有介紹。但除了只言片語外,解釋並不詳盡。很明顯,這么做是因為不想過多觸及戰時宣傳的本質—國家神道鮮有提及—而是讓年輕的參觀者對戰爭的殘酷性有所體認(據悉,他們多為初中生,因為高中生正忙於應付考試)。

由於對日常生活的軍事化管理、壓制言論自由和民族主義宣傳給予了更多關注,京都博物館的啟迪意義更大,涉及政治的內容更多,對戰後歷史所做的簡短概括也符合左派常有的結論。比方說,某本供小學生使用的插畫書就寫道,越戰是美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但「渴望自由和獨立的越南人民經過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最終取得勝利」。

話說回來,這么做的目的與其說是鼓吹反美主義,不如說是為了彰顯戰爭都是邪惡的。用大阪國際和平中心宣傳冊的話來說:「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而富饒的日本,但戰爭陰雲依然籠罩在我們上空。『十五年戰爭』教會了我們很多東西。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根本沒有所謂的正義戰爭。」

大阪博物館創立人之一勝部元教授在一本由他撰寫的、名為《日本的角色》的小冊子里,進一步釐清了反戰主義的政治背景。在書中,勝部探討了《日美安保條約》和PKO法案。在他看來,政府故意歪曲或掩蓋日本戰時歷史,以此為日本軍事大國地位的恢復背書。他希望日本能斬斷「如今同美國的霸權主義全球夥伴關系,並成為民主和平陣營的一分子……」,另外,「如果選擇走這條路的話,日本就必須承認它在『十五年戰爭』里所犯下的戰爭罪行,並對戰爭受害者作出賠償」。

勝部教授為人光明磊落,他似乎一向如此。由於在私人研究團體內部質疑日本的戰事,他於1943至1945年間蹲了兩年大牢。他指出,同所有政治犯一樣,釋放他出獄的不是本國政府,而是美軍。這段經歷給他造成了創傷,打那以後他就一貫以最大的惡意揣測日本政府。他的穿著一副年邁進步主義者的模樣,很是隨意:灰色運動衫、蝶形領結、寬松長褲。他向我解釋大阪國際和平中心標志的意義—紫色的圓圈中央有個綠點,他說,綠點象徵大阪,傳遞著和平的訊息,紫色圓圈則代表世界各國。

參觀完博物館後,某位館員領著我來到天台。站在那兒,我們俯瞰圍繞大阪城天守閣而建的大型公園,那裡曾是日本帝國陸軍操練和演習的地方。我回想起先前參觀過的日本戰爭博物館,有大阪的,有京都的,有設在九州原神風特攻隊基地的,有廣島的,還有靖國神社裡的「游就館」。誠然,戰後的日本確有變化,可是基本的爭論依然如故。正方心目中的日本,已從罪行中吸取教訓,再也不會走向戰爭。反方認為,日本應有重新成為「普通」軍事強國的自由。只要一方運用歷史罪孽來支持其和平暢想,另一方就會加以否定。

迪特·舒爾特是我在德國遇到過的怨氣最重的人之一。七年來,他一直擔任波茨坦歷史博物館館長。該市位於原民主德國,是諸多宮殿和軍營的所在地。兩德合並後,他被開除了。一位來自西柏林的中世紀史學家接替了他,並被指派修繕博物館。她形容舒爾特是個「死硬派黨員」,還告訴我,秘密警察斯塔西的辦公室就在他頭頂上。

我們約在一座破敗宮殿裙樓內的季諾咖啡館,這個地方很現代,光線昏暗。舒爾特衣冠楚楚,身穿熨燙過的藍色牛仔褲和花紋毛衣,腳蹬一雙柔軟的便鞋,一頭白發梳得整整齊齊,指甲富有光澤,說明最近剛修剪過。他講話時,視線不停地在屋內游移,不說話時則撅起嘴唇。

他說,放棄在博物館的工作並不容易,因為這曾經是他生活的重心。另外,他對時局的變化也很不滿。他談到波茨坦的歷史地位。自腓特烈大帝以來歷朝歷代都將波茨坦作為展現其形象的工具,他解釋道。波茨坦在1920年代是右翼政治活動的中心。戰時,希特勒的高級將領都駐留於此,就連策劃1944年未遂政變的那批人也不例外。然而,這一切在博物館里都沒有被給予足夠的重視。舒爾特相信,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展現歷史的法則」。

在面見舒爾特之前,他的繼任者比爾申克太太已經帶我在昔日博物館的一些地方轉了轉,包括陳列二戰館藏的展廳,那裡迄今未改作他用。自德國統一後,這些展廳就對外關閉了。裡面散發出一股霉味,聞著有點像熟蘑菇。新館長開了燈,揭開蓋在玻璃展櫃上的一塊白布,露出「新制度的象徵」,即共產主義德國誕生前的舊政權。標志物排成一行:有個一戰的德式尖頂鋼盔,一頂財閥戴的高帽和一頂沖鋒隊的褐色軍帽。它們排列的次序就跟歷史法則一樣順理成章,和多米諾骨牌一樣整整齊齊。在展廳的其他角落,我學習了法西斯主義為何是「魏瑪共和國內部民主體制和帝國主義之間矛盾」的必然產物。

我問舒爾特,這些文字是誰寫的,他是否還相信這一套。他撅撅嘴,望向我身後,開口說道,聲音輕得幾乎像是在耳語:「這些差不多是七年前寫的,科學知識後來進步了……」

他的想法發生了哪些變化?「我仍然相信,社會主義必須是探尋社會關系和語境的基礎。歷史不能只是由細節拼接而成的馬賽克,只展示物品的博物館算不上是博物館。」

接著,他話鋒一轉,談起自己在共產主義統治下的不易,比方說,每次辦展都必須得到審查人員批准,然後才能落實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物資,譬如印刷用的紙張。

他是否覺得德國比過去更自由?「不,我們從來就不自由,從來就沒自由過!」哪怕是相對而言么?「沒錯,你瞧,就跟我們過去為了拿到紙張或資金,不得不作出妥協一樣,現如今某件事如果和資本主義制度不合拍,那你照樣什麼也辦不成。必須噱頭十足,必須如何如何。好吧,也許歷史博物館會更有趣……」

我對舒爾特無甚好感,他是個共產黨官僚,跟前人沒啥兩樣。他的口氣聽著甚至很像1945年突然發現自己的世界轟然崩塌的那些納粹低級官僚。當被問起辦公室樓上的斯塔西時,他說自己一無所知:「從沒人告訴過我,我不知道,這種事怎麼可能知道?我知道啥,我啥都不知道。」

但他關於博物館的一番話有一定道理。一座博物館,特別是歷史博物館,不能只是隨隨便便展示些物品。展品必須根據觀念進行排布。沒有故事的歷史是令人費解的。這不是說,世上根本就沒有真相,所有故事都是宣傳。但要是想抓住真相,就必須有對抗,有爭論,有闡釋,還有重新闡釋—簡言之,有一種無休無止的敘述。問題在於,如何在博物館里呈現這點。

東柏林或許給出了一種答案。民主德國解體前,每棟住房、每所學校、每家工廠、每座軍事基地都有一個所謂的「傳統之屋」。這些屋子實為一間間微型博物館,概括性地展示了一系列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德國工人運動,共產主義反法西斯抵抗運動,蘇聯紅軍解放易北河以東的德國領土,以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建國。這里呈現的是最純粹的歷史「傳統」,為共產主義國家提供了合法性。同無處不在的列寧胸像一樣,這些地方中的大多數在1990年後已被拆除。然而,在東柏林某公園一角,一間「傳統之屋」仍保存完好。不過,它的主題不再是歷史,而是宣傳。展品四周貼滿了標簽,在解釋展出內容的同時,也進行批評。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可以說是在解構舊政權留下的神話。

雖說兩者並不完全一致,但我還是聯想到了漢堡一座著名的警示碑,作者是雕塑家阿爾弗雷德·赫爾德利奇卡。赫氏的作品刻畫了血肉模糊、慘不忍睹的屍體和骨瘦如柴的囚犯,是對一旁一座年代更為久遠的紀念碑的批判—此碑醜陋至極,形似巨型地堡,立於1936年,目的是紀念第二漢莎步兵團76營。浮雕上刻著成排一模一樣的士兵,正環繞石碑行軍。在他們佩戴的頭盔上方,刻著一行哥特字體的文字,摘自海因里希·萊什作於1914年的一首詩:「我們終有一死,而德意志永垂不朽。」幾乎所有納粹紀念碑都難免被拆毀的命運,但這塊碑卻逃過一劫。人們選擇將赫爾德利奇卡的屍體石雕立於其側,是一種更為妥當的回應。這座警示碑存在的意義是進行反駁。

然而,諸如此類的例子十分罕見,也並未為歷史博物館或紀念碑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實際解決途徑。當總理科爾於1983年提議聯邦德國建立屬於自己的德國歷史博物館時,他腦子里盤算的肯定不是上述做法。為了向柏林建城七百五十周年獻禮,其博物館計劃要到1987年後才開工。

赫爾穆特·科爾在保守派學者米夏埃爾·施蒂默爾等顧問的熏陶下,對歷史很有興趣。同其他保守派一樣,他擔心聯邦德國缺乏歷史認同感。在醞釀建造博物館的計劃時,里夏德·馮·魏茨澤克還是柏林市長。魏茨澤克表示,東德人起碼有更為連貫的歷史觀—東柏林還有一座德國歷史博物館,一座大號的「傳統之屋」,位於壯觀的巴洛克式軍械庫內。米夏埃爾·施蒂默爾曾寫道,「追尋我們丟失的歷史」不僅「在道德上具有合法性」,而且「在政治上具有必要性,因為這關乎聯邦德國的內在延續性和外交政策的可預測性」。基民盟國會議員阿爾弗雷德·德萊格爾擔心,倘若對「德國整體歷史」了解不夠,年輕一代的德國人就不會充分支持「民主國家」。「整體歷史」是句黑話。他要表達的是—而且在一些場合確實說過—對於納粹時期歷史給予的關注過多了。簡單地說,上了一定歲數的德國保守派擔心,國家被一分為二,聯邦德國的公民會自感不是完整的德國人。歷史—即「整體歷史」—會幫他們增強認同感。

因此,當科爾在1985年就博物館項目再次做國會演講時,他指出有必要知道「我們從哪兒來,作為德國人今天又身居何處,以及將向何處去」。不過,他還提到了和東德的關系,所謂的「德國政策」,這觸及「我們的民族認同感、我們國家和歐洲命運的核心」。

一個由史學家和博物館專家組成的委員會應運而生,接踵而至的是一場辯論。左翼政客和知識分子對科爾的想法完全不感冒。他們懷疑保守派政府的計劃背後動機不純,對保守派民族認同思想更是極度不信任。可以說,在他們心目中,身份認同壓根不關政府的事。社民黨政治家弗萊穆特·杜維(Freimut Duve)在1986年聲稱:「歷史不屬於政府,也不屬於政治。在民主國家中,政府既不能、也不應以過去封建領主的方式建立博物館。」就這樣,正反兩方你來我往,相持不下,直到1990年整件事變得多此一舉後,這場口水仗才告一段落:兩德合並,又只剩下一個「德國」了。

今天,最接近官方歷史博物館的,是坐落在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其位於東柏林的軍械庫內,過去是共產主義德國歷史博物館。早在1989年柏林牆倒塌後不久,就有人試圖改造它。那時,門口的一塊牌子上寫道,「我們如今知道,這座博物館反映的是一種為越來越官僚和集權的社會正名的歷史觀,它禁止人們同過去和現在建立積極而主動的聯系……所有一切都有待改變,有待得到新的評價。歡迎您不吝賜教,協助我們以真正可取的方式呈現歷史。」

這番話里能讀出一絲急切,暗示東德人盡管有世上最強的意志,但單靠自己也無力應對。因此,西德人參與了進來,軍械庫內部被拆除一空,代之以新博物館。嶄新的德國歷史博物館沒有設永久性館藏;歷史主旨和話題呈現於各種臨時展覽中。據館長克里斯托弗·施托策爾介紹,「如此設計,是為了促使人們思考。」

施托策爾來自慕尼黑,是個品味考究的自由派,儀容整潔,很有英國范兒,扎真絲領結,穿花呢西服:他既是美學家,也是經驗豐富的行政人員,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像個做廣告的。施托策爾出生時恰逢戰爭末期,不過他身上沒有折磨許多「六八一代」知識分子的那種對罪行的道德關切。他以一句評論開啟了我倆的談話:「你不可能為某件你沒做過的事進行心理哀悼。」無疑,他指的是奧斯維辛之後身為德國人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

「你能做的,」他說,「只是些象徵性的事,形式上的。比如設立一年一度的奧斯維辛日,給大赦國際捐款,這些都不錯,總比自我反省更有建設性。可是,德國理想主義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幻想不切實際的事,卻忽略那些可以做到的。」

我來拜訪施托策爾,是想就他供職的博物館請教幾個問題,可他卻滔滔不絕地談起了紀念館。不過,他嘗試對二者進行區分:「我認為,應該用象徵性和藝術性的姿態來面對過去,但有不少德國人覺得,應以話語取代儀式。問題在於,他們把探討變成了一種准宗教活動,而不是政治活動。」

在博物館,審美和政治話語的結合是行得通的,縱使總有些人會抱怨,說藝術成了話語的犧牲品,或者倒過來,話語成了藝術的犧牲品。而在紀念館里,儀式和分析恰恰無法相融。施托策爾也許會因為過於強調藝術性而遭人指摘,畢竟,現在談的可是歷史博物館。他關心的是外在形式,就紀念館而言,這也許是他應有的關切。但就連他,也會將博物館和紀念館混淆起來—盡管這有時或許在所難免。

比方說,對設在萬湖別墅內的大屠殺博物館,施托策爾就持批評態度,因為其選擇的形式是錯誤的。據他稱,博物館把大屠殺中的猶太人描繪成「永恆的受害者」。他反對展示死亡營和隔離區的照片。在他眼裡,寫不寫實不是重點。他希望記憶的形態能鼓舞人心。相比較下來,他更青睞天主教公墓對逝者的呈現方式。透過墓碑上的照片,逝者可以活在人們心中。「這么做,」施托策爾表示,「才像是復活。我覺得,最好還是把逝者當成活生生的人來緬懷,而不是被捲入工業化殺戮機器的骷髏或屍體。」

然而,萬湖別墅的問題在於,它究竟是博物館還是紀念館?這點存在模糊之處。想必二者皆有,這就是問題的核心。你能通過藝術作品、儀式、分析和話語來銘記大屠殺,但這一切不能在同一時空進行。我向施托策爾指出,儀式化和藝術性對待歷史的態度是天主教的立場,而強調道德話語更符合新教的傳統。他認可了我的說法,稱沒準是這么回事。事後,我覺得這一概括或許可以進一步延伸,因為德日兩國的紀念館和博物館面臨的問題在本質上是一樣的。記憶既可以是宗教化的,也可以是世俗化的。兩種說法都成立,但不能混淆。德國在避免二者被混為一談這點上,做的並不比日本要好多少。宗教思維依然在相同程度上糾纏著這兩個國家。

『貳』 千紙鶴休閑褲怎麼樣

這個牌子沒聽過 衣服不一定就是牌子的好 有很多沒聽說過的牌子一樣好

『叄』 千紙鶴牛仔褲,千紙鶴褲子怎麼樣

傳說一天折一隻紙鶴,堅持一千天,就可以給自己喜歡的人帶來幸福。 千紙鶴,是代表你對被送的人的祝願,每隻千紙鶴承載一點祝願,最終成為一個願望 紅色千紙鶴——紅色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白色千紙鶴——別以為是白色的就不吉利,到了鳥的世界,一切就都要改變了。白色的鳥,那是天鵝的顏色。 黑色千紙鶴——黑色是莊重的象徵。 藍色千紙鶴——藍色代表憂郁,寬廣。有海一樣的胸襟和天一樣的豪情。藍色也通常是具有詩情畫意的寫手們最喜歡的顏色。 綠色千紙鶴——綠色在平時是生機勃勃的意思,但到了鳥類世界裡就完全是鸚鵡的代言人了。

最後是黃色千紙鶴——黃色是暖色,給人一種溫暖和溫馨,更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本色哦。 ~~~~~

『肆』 鶴壁怎麼樣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

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是所不錯的學校,環境優美,校風良好。鶴壁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高等職業學校,2001年4月組建成立,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59年,位於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

學校是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建設單位,河南省骨幹高職院校、河南省職業教育品牌示範院校、河南省優質高等職業院校。2015年,鶴壁市人民政府與河南理工大學依託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建立河南理工大學鶴壁工程技術學院(本科)。

學校簡介

學校牢牢把握省、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先後與華為公司合作共建華為ICT學院,與黃河科技集團合作共建鯤鵬產業學院,與河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共建「河南省綠色食品人才培養基地」等。

學院堅持開放辦學,主動適應國家轉型發展戰略、「一帶一路」倡議、中資企業走出去發展戰略和國家新一輪開放發展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先後與瑞典斯堪尼亞銷售(中國)有限公司、德國薩克森職業培訓學院、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國立大學等開展合作辦學。

學校積極服務地方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建有鶴壁市協同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

以上內容參考:鶴壁職業技術學院官網——學校簡介

『伍』 哪家哪個牌子的牛仔褲是比較軟比較舒服

我是個大學生,20出頭,以前總買真維斯啊 美邦啊什麼的牛仔褲,後來買了一次千紙鶴的牛仔褲,我就決定以後買他了,到現在買了4條。可能看中了它版型比較正,質量和做工好吧。

『陸』 情人節送什麼禮物給男朋友好呢

祝樓主情人節快樂 送男朋友: 1.圍巾 - 我永遠愛你。 2.信 - 我想念你。 3.花兒 - 我希望把我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 4.書 - 我相信你很聰明。 5.口香糖 - 我希望跟你交往得很久。 6.香煙 - 我討厭你。 7.本子 - 我希望看你的天真的愛情。 8.戒指 - 你永遠屬於我的。 9.傘 - 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護你。 10.發夾 - 希望你的成功。 11.鏡子 - 你別忘記我。 12.項鏈 - 我要你在我身邊。 13.巧克力 - 我愛你。 14.打火機 - 你是我的初戀,你和他的感情一觸即燃。 15.圓珠筆 - 我給你我的心的一半兒。 16.鑰匙裝飾品 - 我希望你的幸運。 17.粘貼補(album) - 把我們的愛情珍藏在我的心。 18.鋼筆 - 把我們的愛情珍藏在我的心。 19.觸覺娃娃 - 希望你真實一點。 20.吉物 - 我想跟你做個朋友。 21.手套 - 希望你真實。 22.手帕 - 我等待分手以後再相遇。 23.睡衣 - 我給你我的全部。 24.日記本 - 我希望把我們兩個人的回憶珍藏在心 25.錢包-代表你願永伴他身旁 26.皮帶-代表栓住他一輩子 27.剃須刀-代表他在你心中是優秀的成熟男性 28.相冊-永遠珍藏你和我的回憶 29.千紙鶴:希望我和你的愛情有個美好的結局. 30.送手錶,代表你和他像擁有分分秒秒的感情 31.送領帶,表示你把他套牢了讓他永遠在你身邊不離開 送女朋友: 1.戒指,代表愛你到心裡,情願為你的愛而受戒 2.項鏈,代表將你緊緊鎖住,希望你的心裏面只有他一個人,沒有其它的異性 3.手鐲,代表除了想圈住你以外,還暗示了他只疼愛你一個人 4.手鏈,代表想綁住你一輩子 5.腳鏈,代表栓住今生,系住來世,希望來生還能在一起 紅玫瑰代表熱情真愛; 黃玫瑰代表珍重祝福和嫉妒失戀; 紫玫瑰代表浪漫真情和珍貴獨特; 白玫瑰代表純潔天真; 黑玫瑰則代表溫柔真心; 橘紅色玫瑰友情和青春美麗; 藍玫瑰則代表敦厚善良。 薔薇——求愛 滿天星——愛憐 百合——百年好和 向日葵——愛慕 合歡——歡樂 金盞花——迷戀 紅豆——相思 石斛蘭——任性美人 紅菊——我愛 紫丁香——羞怯 白丁香——念我 鬱金香——愛的寓言 楊柳枝——依戀 紫蘿蘭——永恆之美 波斯菊——永遠快活 瑪格麗特——情人愛 巧克力的含義: 榛子巧克力——忠貞 果仁巧克力——可人 酒心巧克力——與你共醉 奶香巧克力——我的蜜糖 1.手錶 天天見,時時見,分分秒秒見,分分秒秒陪著你, 表是另外形式是鍾,擴大的想就是鍾情於你了哦, 手錶還可以結實為和時間相處啊, 時間也是你們需要的東西吧,時間看清楚你們是否相愛啊 2.風鈴 如果你是男孩子,女孩子送你風鈴的話 那就意味著……分手。 其實風鈴還有思念、想念的意義。 不過最好不要隨便送人風鈴。 總歸意義不太好, 自己買給自己倒是可以 掛在通風的房間里有種憂郁的幸福感傷 3.打火機 打火機代表火, 火代表激情 代表暗戀 4.圍巾 1.纏住他/她 2.給他/她溫暖,表示你的關心 3.是一種溫心,細膩,大方的示愛手段 5.杯子 一輩子 6.手套 逃不出她他的掌心 7.梳子 ----是一種心意! 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著對方很想念很掛念你! 2.梳子每天都梳理頭發也代表著它與你的密切性,代表著白頭攜老! 3.梳子還代表愛情,古代一般有做定情的意思! 4.梳子也代表健康,快樂! 把煩惱一掃而過,把心結打開,而且梳頭會給人精神,帶給人自信! 8.送禮物給異性的含義: 1.送男士香水表示你在她心目中是有品位的,她渴望和你進一步接觸。 2.送錢夾,鑰匙連隨身小物應該是情侶之間愛意表達,希望時時伴你左右,讓你每時每刻想起她。 3.送剃須刀代表你在她心中是優秀的成熟男性。 4.送貼身衣物(內褲,襪子)都比較曖昧,這是一種親密調情,類似動物圈領地,表明你是她的人。 5.送你喜愛的特殊禮品(籃球,動漫模型,書),代表她對你有好感,同樣希望博得你的好感。 6.送你毛衣,牛仔褲,運動鞋,說明她是真的愛你,已進開始代替你媽媽料理你的生活了! 打火機:初戀 戀愛、相愛 糖:我喜歡你 口香糖:想與你分享纏綿的愛 巧克力:想與你分享甜蜜的愛 玩偶:抱抱我 戒指:你是我的 花:想跟你在一起 鏡子:想得到你的心 領帶夾:想要給你愛 枕頭:想和你一起過夜 睡衣:付出我的一切 吻:愛上了你 錢包:比起錢,你對我來說更重要 紙鶴:我們彼此之間的愛會實現的 腰帶:不要離開我 手錶:不要在約會的時候遲到哦 帽子:永遠愛你 頭巾:永遠愛你 鴿子:521 我愛你 毛巾:永遠的記住我 日記本:請成為我生命的一部份 腳鏈:你跑不掉嘍 鋼筆:祝你成功 鑰匙鏈:祝你幸運 紙星星:365天祝福 不好的含義: 摩托車:你能快點死就好了 煙:真的很討厭你、狠透你了 領帶:真想勒死你 橡皮:你可真討厭,我要用橡皮把你蹭掉~~! 分手、離別: 剪刀:我們分手吧 襪子:想與你保持一段距離 圍脖:我們離別吧 相冊:請保存好我們之間的回憶 鋼筆水:不要抹去我們之間的回憶 圖畫:想永遠的珍藏我們的回憶 其他: 書:給你一點時間,好好想想 玩具:希望你能對我更真實一點 木梳:請整潔一點 化妝品:你很美麗 圓珠筆:你好啊 蠟:實現不了的愛 水晶紀念意義: 不同顏色的水晶所代表的意義: 無色水晶:代表純潔、無私、能提升人的靈氣,驅除雜念 紫色水晶:代表浪漫、姻緣、顏色高貴 黃色水晶:代表財富、鴻運 茶色水晶:代表穩健、安泰 綠色水晶:代表正義、發展 綠幽靈水晶:代表財路正、事業興 白幽靈水晶:代表清凈,供靈修 紅幽靈水晶:代表事業發達,財運興旺 金發晶:至美、至尊 紅發晶:熱烈、活潑 黃發晶:紅火、興旺 黑發晶:偏財、解厄 綠發晶:幸福、好運 銀發晶:材旺、辟邪 金字塔水晶:聚集能量、趨吉避凶 水膽水晶:神奇、靈異

『柒』 健身褲和跑步褲的區別

跑步達人都會將「壓縮褲」作為自己的必備裝備之一,但是對於運動新手來說,「壓縮褲」和「緊身褲」經常傻傻分不清楚。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來科普一下:
緊身褲和壓縮褲最大的不同就是對肌肉的壓力差異,其主要注重的是良好的貼合性,大致列舉幾個特點:
A. 貼身:之所以說寬松衣褲功能性差,主要是因為緊身褲的良好貼合性可以帶來跑動中的無負擔感,恩,就是裸奔的趕腳~
B. 導汗:和壓縮衣一樣,緊身衣的導汗性和透氣性也很出色,在夏天可以將汗水迅速排出,避免在體表聚集汗水引起不適。在冬天汗水排出後會在衣服表面風干,而衣服同時起到了隔離層的作用,避免汗水被冷風風干時帶走體表溫度。可謂冬暖夏涼~
C. 防寒:不會兜風,也不會從褲腿裡面灌風,而且在寒冷或大風的天氣可以避免冷風直接沖擊到皮膚表面,而且部分緊身褲針對大腿和膝蓋部分有加厚層。
1、緊身褲的推薦品牌相比對製造技術要求較高的壓縮褲,緊身褲基本是個運動品牌都有所涉及,如果一一介紹不知何年何月。而且大多數知名品牌的緊身褲價格並不低,比如我個人喜歡的Under Armour,其緊身褲售價可以和CW-X媲美,著實不敢推薦。所以在這里我想寫幾個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緊身褲品牌給大家做個參考。
2、如何選擇好的緊身褲:
1)材料:速干,彈性好。
2)版型:合體的剪裁,保證良好貼身性。
3)細節:反光條,小口袋,褲口防滑條。
3、關於緊身褲和壓縮褲的區別:可能只有我們穿上以後才能感受得到。而穿上以後的感覺有多明顯有的時候就是見仁見智了,比如你買個大一碼的壓縮褲可能和你穿緊身褲的感受差不太多,這也就是我一直建議在尺碼矩陣中灰色區域的同學選小不選大的原因。

『捌』 千紙鶴褲子怎麼樣

很好,質量比較不錯,穿起來舒服。

「千紙鶴」的創造者是泉州市千紙鶴服飾制衣有限公司,它是一家集生產、管理、貿易於一體且生產規模極為龐大的服裝公司。
千紙鶴男裝品牌於22年前誕生在遍布歷史古跡和充滿文化底蘊的泉州古城。也許正是因為古城的文化熏陶,加之千紙鶴本身就負有承載希望傳遞祝福的美好意義。所以品牌面世至今,始終堅持把希望融入制衣生產工藝,再通過成衣將祝福傳遞給大眾的溫馨企業理念。

閱讀全文

與德國鶴牌的跑步褲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