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國國歌四個地名都不在德國
謂國歌,就是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鬥志、戰斗歷程或宏偉目標,代表人民的心聲,也可以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的縮影。
國歌在許多場合使用。國定假日常演奏。體育競賽也常用。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錦標賽頒發獎牌時,演奏金牌得主國國歌。在有些國家,學校會對學生演奏國歌。在其他國家戲院和電影院在放映前演奏國歌。在美國許多體育賽事開賽前都會演奏美國國歌。許多電視台早上開播前和夜間停播後演奏國歌。
文化意義
世界各國的國歌有很多而且各不相同,有的是民族斗爭的產物,有的是和平時代的贊歌,有的描寫自己國家的自然風光和地理環境,有的則敘述國家古老的歷史。
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來源於抗日戰爭;英國國歌《天佑女王》,歌詞來自聖經;法國國歌原名《萊茵河軍團戰歌》,1792年,革命士兵馬賽一團高唱這首戰歌進軍巴黎,所以被叫做《馬賽曲》,1795年被法國革命政府定為國歌;美國國歌《星條旗》,用的是《安納克利翁在天宮》的旋律。
Ⅱ 納粹德國國歌是什麼
納粹德國國歌是德意志高於一切沒錯,曲調和現在德國的一樣.歌詞當時有3段,因為前兩段太反動,戰後聯邦德國只保留了第3段,就是現在的 找二戰時的德國歌曲,...
Ⅲ 關於德國國歌
歷史上德國曾經很長時間沒有國歌,通常簡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
」的「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全名「HeilligesR觟mischesReichdeutscherNation」)其實只是眾多諸侯國的鬆散聯合體,沒有固定的首都,也沒有中央政府,自然也就談不上國歌。德國國歌的出現,與德意志民族意識的覺醒有關;而後者又直接導源於拿破崙大軍橫掃歐陸,使包括德意志民族在內的許多歐洲民族備受屈辱。
在歐洲民族主義發展進程中,法國大革命是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那以前,代表國家的就是國王,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1638-1715)的名言「L』Etat,c』estmoi.」正是其真實寫照。這句話中國通常翻譯為「朕即國家」,其實嚴格按法語詞序譯作「國家即朕」也許更合適。法國大革命才使人們有了忠於「祖國」(法語「patrie」)的概念,在大革命中誕生、後來成為法國國歌的《馬賽曲》,起始便唱道:「Allonsenfantsdelapatrie!」(前進,祖國的孩子們!)
在德國,稍遲一點也出現了與法國類似,不與君王相聯系的「祖國」概念,而且與法語表示這一概念的詞「patrie」類似,德語作「Vaterland」,二者直譯成英語都是「fatherland」。值得注意的是這也與拿破崙有關。1806年7月12日由他策劃並由他當「保護者」的「萊茵邦聯」(Rheinbund)成立,8月1日退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同一天原來的德國皇帝弗朗茨二世(FranzII)宣布自己改稱奧地利皇帝,德意志第一帝國壽終正寢。這年10月14日,普魯士軍隊在德國中部的耶拿和它北邊不遠處的奧爾斯泰德同時被法軍打敗。11月,法軍進入柏林,在普魯士腓德烈大帝(FriedrichderGroβe,1712-86)作為「凱旋門」修建的勃蘭登堡門下耀武揚威地舉行了慶祝勝利的盛大閱兵式,這不能不讓德國人感到屈辱。更讓德國人痛心的是,法國軍隊在擄掠大量珍寶、藝術品的同時,還把腓德烈大帝的佩劍以及勃蘭登堡門上的戰車當作戰利品運回了巴黎。
第二年6月25日,在東普魯士麥梅爾河一條木筏上,拿破崙和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АлександрI,1777-1825)商討了處置普魯士的問題,作為當事人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卻只能在岸邊來回踱步,焦急地等待著他們決定自己的命運,接著便不得不在那個不允許他參與討論的條約上簽字。條約規定普魯士把易北河以西的所有土地割讓給法國,拿破崙用它建立了威斯特法倫王國(West鄄phalen),封他的一個兄弟熱諾莫(Jérome)為國王。普魯士還被迫退出1793年和1795年兩次瓜分波蘭所得到的土地,拿破崙用那些土地重建了華沙公國。重要海港城市但澤(現在叫格但斯克)則被規定為「自由市」。所有這些加在一起,普魯士失去了將近一半領土,當然這些土地的相當一部分是它以前通過征戰從「鄰居」那裡掠奪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人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情緒高漲。普魯士改革家斯泰因(H.F.K.Stein,1757-1831)聘請威廉·洪堡(K.W.Humboldt,1767-1835)來內政部主持教育司。洪堡於1810年創辦柏林大學,擔任首任校長的費希特(J.G.Fichte,1762-1814)便是那時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的代表人物。在拿破崙大軍佔領德國期間,費希特發表了《致德意志民族》(RedenandiedeutscheNation),號召德國人民奮起反抗。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心目中的「民族」,是普魯士人僅僅作為其中一個組成部分的德意志民族,即費希特所說的「deutscheNation」;他們所愛之「國」,是那時還只具有抽象意義的「Deutschland」(德國)。斯泰因的一段名言集中表達了這個思想:「我只有一個祖國,它的名字叫德國。只有它,而不是它的一個部分,才值得我把整個身心獻出。……我希望德國強大起來,重新獲得獨立與自主。」
拿破崙侵俄失敗後,歐洲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1841年,盡管統一的德國還沒有形成,一位名叫法勒斯雷本(HoffmannvonFallers-leben)的大學教授卻已在當時還屬於英國的北海小島赫爾果蘭島上寫下了一首題為《Deutsch鄄landlied》(德國之歌)的詩。它有三段,從1922年起被選作魏瑪共和國國歌的歌詞。二戰以後德國一分為二,聯邦德國從1952年起選它作為國歌,不過只用了它的第三段,樂曲則選自奧地利作曲家海頓(JosephHaydn,1732-1809)的《皇帝四重奏》。下面是《德國之歌》第三段。我想它應該有中譯文,遺憾的是我手邊資料不足,沒能找到,這里試譯成中文,供讀者參考。
為了德意志祖國的統一、主權和自由,
用我們的心,用我們的手,兄弟般地去奮斗!
統一、主權和自由是幸福的保證,
在這幸福的光芒中繁榮昌盛吧,德意志祖國!
附帶說說,當年民主德國有另外一首國歌,由JohannesR.Becher作詞,HannsEisler作曲。不久前(5月21-23日)德國女總理默克爾首次來華訪問,她是唱著那首國歌長大的,然而現在伴著她出訪的卻是這首《德國之歌》了。
Ⅳ 德女官員為何呼籲國歌"改詞"
據英國媒體3月5日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拒絕了一項有關修改德國國歌用詞的建議。該建議稱,歌詞中應該棄用「父輩的土地」、「有如兄弟」之類的詞語,讓整體用詞「更中性化」。
除此之外,據德另一家媒體消息,羅絲-默林還建議應該在3月8日,也就是國際婦女節當天更改國歌歌詞。
不過,羅絲-默林的建議並沒有得到總理默克爾的支持。據發言人斯特芬斯·賽貝茨表示:「總理對目前的國歌非常滿意,因為它承襲了傳統的形式,而且也沒看出有修改的必要。」
德國家庭事務部發言人也指出,羅絲-默林的信里寫的是她個人的建議,自己無法就此事置評,而且這也只是寫給家庭事務部員工的內部信件。
Ⅳ 德國國歌的歷史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國歌歌詞採用的是19世紀德國詩人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所寫的一首反映當時德國人民心願的詩《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曲調採用交響樂之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所創作的《皇帝四重奏》的旋律。 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建立的歐洲新秩序,並未使德國成為一個自由統一的國家,只是建立了一個以法蘭克福邦聯會議為代表的鬆散的邦聯。德國人處於封建專制統治下的分裂狀態。人民強烈要求政治自由、民族統一。《德意志之歌》這首詩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寫成的。它號召人民以國家民族為重,投身到爭取民族統一和自由的斗爭中去。這首詩反映了民眾的心聲,因而被廣泛傳頌。人們還用海頓所創作的膾炙人口的《皇帝四重奏》為該詩譜上了曲調,使這首庄嚴的詩歌在人們熟識的旋律下,具有更強的感召力。在此後的1848年革命中,這首歌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1922年在紀念魏瑪共和國成立三周年之際,共和國總統弗里德利希.艾伯特正式宣布將這首採用海頓譜寫曲調的《德意志之歌》作為德國的國歌。 1948年在起草《基本法》、籌建聯邦德國時,以首任總理阿登納為一派、首任總統特奧多爾.豪伊斯為另一派就國歌問題產生了重大意見分歧。阿登納力主恢復魏瑪時代的國歌,即《德意志之歌》。而總統豪伊斯認為這首歌的歌詞有徵服世界之嫌,在德國戰敗投降的歷史條件下不易再用,並提出用歌詞婉轉溫和、曲調民族性濃郁的《德意志頌歌》來取代之。但這首《德意志頌歌》又為大多數人所反對。在國歌問題上,總理與總統的意見分歧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1952年4月底,豪伊斯總統才最終放棄了自己的意見,接受了議院和阿登納總理的建議,批准採用《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為聯邦德國的國歌
Ⅵ 俄羅斯國歌,德國國歌
1《俄羅斯人的祈禱》
2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國歌歌詞採用的是19世紀德國詩人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所寫的一首反映當時德國人民心願的詩《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曲調採用交響樂之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所創作的《皇帝四重奏》的旋律。
Ⅶ 求德國國歌【德意志高於一切】搖滾版~ 音樂帝~
傳了2個MP3,收一下。 LIVE版比CD版要快一點。
Deutsche Nationalhymne 德國國歌(搖滾版)
http://good.gd/1426720.htm
Deutsche Nationalhymne 德國國歌(搖滾版Live)
http://good.gd/1426724.htm
Ⅷ 德國國歌叫什麼
德意志之歌
Ⅸ 德國國歌好好聽啊,誰給我德國國歌歌詞,只要現在唱的那段的
德國國歌詞 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über alles in der Welt, Wenn es stets zu Schutz und Trutze Brüderlich zusammenhlt! Von der Maas bis an die Memel, Von der Etsch bis an den Belt: |: Deutschland, Deutschland über alles, über alles in der Welt! :| Deutsche Frauen, deutsche Treue, Deutscher Wein und deutscher Sang Sollen in der Welt behalten Ihren alten sernen Klang, Uns zu edler Tat begeistern Unser ganzes Leben lang: |: Deutsche Frauen, deutsche Treue, Deutscher Wein und deutscher Sang! :|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Für das deutsche Vaterland! Danach lasst uns alle streben Brüderlich mit Herz und Hand!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Sind des Glückes Unterpfand; |: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 中譯 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 高於世間所有萬物 ; 無論何時,為了保護和捍衛, 兄弟們永遠站在一起。 從馬斯到默默爾, 從埃施到貝爾特, │: 德意志,德意志,高於一切, 高於世間所有萬物 。:│ 德意志的婦女,德意志的忠誠, 德意志的美酒,德意志的歌曲; 遍及世界,卻永遠保持 他們古老而高貴的名聲; 激勵我們從事高尚的事業, 即便要用去我們的一生。 │: 德意志的婦女,德意志的忠誠, 德意志的美酒,德意志的歌曲。:│ 統一、正義和自由, 為了德意志祖國; 讓我們一起為了這個目標而奮斗, 像兄弟那樣團結起來,手拉手,心連心。 統一、正義和自由, 是我們幸福的保證。 │: 在繁榮昌盛的光芒中綻放, 綻放,我們的德意志祖國!:│
Ⅹ 德國國歌叫什麼,是誰作詞,作曲
說明: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國歌歌詞採用的是19世紀德國詩人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所寫的一首反映當時德國人民心願的詩《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曲調採用交響樂之父弗朗茨.約瑟夫.海頓所創作的《皇帝四重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