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收購日系車是哪個

德國收購日系車是哪個

發布時間:2022-08-06 12:16:22

⑴ 英菲尼迪.法拉利,保時捷各是哪國品牌

英菲尼迪本來是美國品牌,,不過被日本的日產公司收購了,,目前屬於日系車
法拉利是義大利品牌,,被同樣義大利的菲亞特收購了,,
保時捷是德國的,,也被同樣是德國的大眾集團收購,,
所以這些車雖然都風光無限,,但都屬於別人旗下的品牌

⑵ 德系車和日系車

1、總體上來說德系車技術要好些。原因1、德國有悠久的造車歷史,有了歷史就有經驗,特別是機械上的造詣可以說是爐火純青。日本造車從模仿起家,雖有一定年限但談不上歷史。大多數車的機械都從簡單實用出發。2、國家法規,被戰爭遺留下的無限速公路,造就了大多數德國人的駕駛習慣,和舒馬赫這樣的世界級車神。要滿足這種駕駛習慣主動安全可不能馬虎,沒有可靠的機械素質,你敢玩嗎?日本,原來280馬力的上限,限制了大馬力車的發展,發動機以小排量為主。沒有了大馬力發動機,怎麼能考研優良的機械素質和車身素質呢?也更不可能造就一個民族的駕駛習慣了。
2、汽車工業的核心技術是什麼?可謂見仁見智。我個人覺得還是機械的純熟。畢竟是車的基礎。有些人也會說是電子工業,因為現在的車電子設備越來越多。在電子工業上我覺得還是日本要略優一些,最起碼可靠性要好一些。誰更好你已經有答案了。
3、汽車工業技術個人認為主要還是體現在機械本體上,車身結構的製造,用料,設定。懸掛的用料設定決定了車的主動安全,被動安全,操控優良,空間結構是否合理等等。
我還想說一點,日本的小排量發動機不一定比德國的差,也是國情決定的。而且像雷克薩斯LS系列也還是受人尊敬的,不管從技術,質量,和性能上來說,都達到了世界級的頂尖之列。唯一的缺點就是品牌和歷史了。跑車最新的日產GTR和以前的本田NSX都是不錯的車。總歸來說日本不是造不出好車而且他的國民不需要這類走極端的車。需要的地方又看不上他沒有歷史的車。

⑶ 德系汽車品牌大全,德系車和日系車哪個好

德系汽車品牌眾多,不過在我們盤點之前,要提前說明,某品牌被德系汽車品牌收購後,這個品牌是不是德系,要是它是否由德國人來主導車型研發,如果沒有,那麼就不算德系車。最後我們還會分析一下德系車和日系車哪個好。
賓士
賓士被認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作為汽車的發明者,其完美的技術水平、過硬的質量標准、推陳出新的創新能力都讓人驚嘆不已。
寶馬
寶馬公司最初以製造流線型的雙翼偵察機聞名於世,其後發展成以高級轎車為主導,並生產享譽全球的飛機引擎、越野車和摩托車的企業集團,名列世界汽車公司前列。
奧迪
奧迪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子公司奧迪汽車公司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作為高技術水平、質量標准、創新能力、以及經典車型款式的代表,奧迪是世界最成功的汽車品牌之一。
大眾
大眾汽車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製造公司,也是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的大眾集團的核心企業。作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汽車品牌之一,大眾集團旗下擁有的品牌數不勝數,包括大眾、奧迪、西雅特、蘭博基尼、斯柯達、賓利和布加迪、保時捷、斯堪尼亞等等。
斯柯達
斯柯達不算正宗意義上的德系車,不過斯柯達基本所有車型都是基於大眾平台生產,那麼斯柯達算是德系血統更濃些。斯柯達誕生地為捷克,品牌創立於1895年。收購後,斯柯達成為大眾汽車公司經典品牌之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車生產商之一。
保時捷
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以生產高級跑車聞名於世界車壇。
邁巴赫
作為超豪華汽車品牌,邁巴赫的命運卻十分辛酸,1960年戴姆勒集團收購了邁巴赫品牌,但最終還是全面停產。再次重生是以梅賽德斯-邁巴赫S級的身份,而不是獨立品牌。
Smart
smart(精靈)汽車作為戴姆勒-賓士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1994年,產品為城市用車而設計的,駕駛靈活,泊車方便
很多人在購車前會好好比較一番,德系車和日系車哪個好呢?這個說不準,也沒有絕對答案,我們不妨通過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優缺點來看哪個更好。
德系車優點:
1、品牌優勢
由於德系車品牌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汽車品牌,品牌形象很早就已經建立,早年間德系車經久耐用的特點也是廣為人知,雖然這幾年德系車質量表現有所下滑,但是德系車品牌仍然深受消費者喜歡。
2、駕駛操控
歐系重操控,日系重經濟耐用,這方面是是有道理的,德系車底盤比較扎實,行車質感和操控性都很不錯。
3、技術領域有領先優勢
德系車品牌大多都有悠久歷史,在工業領域起步早,各方面技術先進,造車工藝精良,並且在風格上,德系車更像宜家宜商。
德系車缺點:
1、成本較高
德系車售價偏高,並且在國內維修養護費用都相比其他合資品牌要略高。
2、質量有所下滑
近些年,德系車的質量有所下滑,相信很多車主都能感受到,但是絲毫沒有影響德系車在國內的巨頭地位。
日系車優點:
1、燃油經濟性好
這方面得益於日系廠商對發動機的深入研究,豐田以全世界最高熱效率40%的發動機Dynamic Force Engine聞名,而馬自達的全新一代創馳藍天汽油發動機SKYACTIV-X,結合了汽油發動機與柴油發動機的優勢,在燃油經濟性、扭矩、動力響應、排放物、熱效率方面都更接近理想情況,最高熱效率將會接近50%,油耗相比現款降低20-30%。
熱效率是什麼?發動機利用燃料熱能的有效程度,發動機在工作時燃料所含熱能只有一部分轉變為推進力,其餘的以熱能或動能的形式就損失掉了。通常情況下燃燒相同的燃油,熱效率越高,轉化成的機械動力越多,燃油經濟性就越好。
日系車普遍燃油經濟性好,並不是僅依賴發動機,而是整車使用上,在駕駛和保養維護上表現出經濟性。
2、性價比高
如果不對比自主品牌,在合資品牌中,日系車品牌的性價比基本都很高。
3、實用
大多消費者買車講究實用,而日系車在設計上偏向家用,同軸距的情況下,日系車的車內空間都會顯得更大更舒適,而駕駛操控上,更輕的轉向手感會讓城市駕駛有更好的操控性和舒適性。
日系車缺點:
1、漆面普遍較薄
相信很多車主都深有體會,日系車漆面薄幾乎是眾所皆知,而在其他媒體實測中,同樣是得出日系車漆面較薄的結論。
2、高速操控體驗
由於日系車普遍較軟的懸掛,加上車身重量較輕,所以在高速駕駛中感覺有種「輕飄飄」的感覺,會讓人產生這輛車比較輕的感覺。
3、車輛用料
日系車造價低,因此在用料上選擇會比較廉價,節約成本的痕跡較多。
4、民族情結
相信不用多說,日本跟我國的關系一直是一段時間好,一段時間壞,並且很多人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所以部分人對日系車存在很大的誤解。
總結:其實哪個系別的汽車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適合自己本人,要不然認為德系車好,自己預算又不夠,充大頭買了,反而對自己的經濟造成太大壓力。所以一切都要根據需求來選擇,如果你追求經濟省油,預算不多,為了避免後期用車成本造成太大經濟壓力,那麼可以優先選擇日系車;如果看重駕駛操控,想宜商宜家的,並且預算充足的話,那麼可以優先選擇德系車。

⑷ 德系車,美系車,日系車都有什麼品牌

一、德系車

1、賓士

賓士,德國汽車品牌,汽車的發明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檔汽車品牌之一,2016年10月,賓士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價值品牌第9名。2019年10月,Interbrand發布的全球品牌百強排名第八位。

2、奧迪

奧迪(Audi)屬於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子公司奧迪汽車公司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作為高技術水平、質量標准、創新能力、以及經典車型款式的代表,奧迪是汽車品牌之一。

二、美系車

1、凱迪拉克

凱迪拉克(香港譯作「佳得利」)屬於美國通用汽車集團旗下一款豪華汽車品牌,1902年(壬寅年)誕生於被譽為美國汽車之城的底特律。

2、別克

別克(Buick)由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和中國營銷的一個汽車品牌。它在北美、中國、獨聯體國家以及中東都有銷售。

三、日系車

1、豐田

豐田汽車總部設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和東京都文京區的日本汽車製造公司,屬於三井(Mitsui)財閥。2016年位居《財富》世界500強第8位。

2、本田

1946年10月創立,1948年9月成立公司,創始人是傳奇式人物本田宗一郎。公司總部在東京,雇員總數達18萬人左右。本田公司的產品除汽車、摩托車外,還有發電機、農機等動力機械產品。



(4)德國收購日系車是哪個擴展閱讀

賓士標志:戴姆勒於1909年為三叉星標志申請專利權,但賓士則屬於一個圓形徽章。戴姆勒的標志來源於戴姆勒給他妻子的信,他認為他畫在家裡房子上的這顆星會為他帶來好運,這顆三叉星還象徵著賓士汽車公司向海陸空三個方向發展。

1909年,戴姆勒先生為了紀念他的VELO型車大批量生產,將三叉星內的齒輪圖案改為月桂枝,以示勝利,而標志內的「梅賽德斯」則取自其在奧地利的汽車經銷商埃米爾·耶利內克美麗女兒的名字。「梅賽德斯」在西班牙語中有幸運的含義。

⑸ 德系車,美系車,日系車都有什麼品牌

德系:賓士:S、E、C、ML、M、G、GL、GLK、CL、CLS、CLK、SLK、B、R等
奧迪:A8、A6、A5、A4、Q5、Q7、R8、TT據說A7、A3、A1就要上市
大眾:輝騰、邁騰、帕薩特、速騰、寶來、捷達、尚酷、甲殼蟲、途銳CC、 高爾夫、GTI、途觀、途歡;
保時捷:卡宴、911、BOXSTER、panamera等;美系:別克:榮譽、君威、君越、凱越、GL8、昂克雷、林蔭大道、英朗;
雪福來:科帕奇、樂風、樂馳、克魯茲
凱迪拉克:SLS、CTS、SRX、
林肯:領航員、
道奇:酷博、威博、鋒哲福特:日系:本田(謳歌)、奧德賽、里程、CRV、思域、雅閣、飛度、鋒范、思鉑睿、TL、RL
豐田(雷克薩斯)、皇冠、銳志、花冠、威馳、普瑞維亞、霸道、普拉多、RAV4、漢蘭達、蘭德酷羅澤、FJ、ES、LS、RX、GX
尼桑(英菲尼迪)、天籟、騏達、頤達、奇駿、驪威、逍客、GT-R
三菱、格藍迪、歐藍德、帕傑羅、伊克里斯
馬自達:M6、M3、睿翼、RX8、法系:雪鐵龍:塞納、C4、畢加索、愛麗舍、凱旋、世嘉、C2、C6
標致等:206、207、307、308、408、407、607、4008 特點及其代表品牌 歐系車:歐洲人造汽車的理念是強調技術上的先進性和高度安全性,設計較為嚴謹、科學,質量非常可靠,技術非常先進,在製造技術、零部件的製造和選材方面比較嚴格,擁有良好的技術性和耐久性。缺點是過度依賴技術和設計的先進性,選材不計成本,所以車價偏高。 代表品牌:德國大眾、戴姆勒·克萊斯勒、法國標致·雪鐵龍、雷諾,賓士,寶馬,保時捷 美系車:美系車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舒適性和動力性,兼顧安全性。美國人往往車身較為龐大、懸掛系統和隔音設計非常出色,發動機強調大排量、大馬力,安全性也非常好。缺點:過分的強調大馬力和大車身往往導致美國車給人以油耗大的壞印象。 代表品牌:福特,悍馬,吉普Jeep ,凱迪拉克 ,克萊斯勒, 林肯, 雪佛蘭, 別克 日系車:日本車的設計理念是兩小一大,即油耗最小、使用成本最小,舒適性和使用便利性最大。日本車往往都是小排量的發動機,而且節油技術非常先進,保養和維護成本都比較小,使用成本非常低。在汽車的設計方面,特別是駕駛艙的設計方面,選材非常科學,善於營造舒適、溫馨的氛圍,各種儲物格和舒適性電子裝備非常多,強調最大的舒適性、便利性。缺點:成本控製做得很好,導致一些不容易被發現的零部件質量比較低,設計方面對安全性的重視程度不夠好。 代表品牌:豐田,本田,馬自達,尼桑,鈴木,斯巴魯 中國:紅旗,奇瑞,瑞麒,威麟,開瑞,吉利,上海英倫,華普,帝豪,全球鷹,比亞迪,雙環,中華,長城,奔騰,長豐,海馬,江淮,華泰,眾泰,榮威(中國收購羅孚時自己創造的新品牌,因為商標被福特買了),青年蓮花,力帆,陸風 日本:豐田,雷克薩斯,本田,謳歌,日產,英菲尼迪,三菱,鈴木,斯巴魯,馬自達,五十鈴 德國:大眾,奧迪,賓士,寶馬,保時捷,歐寶,smart,邁巴赫,威茲曼,斯柯達。 美國:別克,凱迪拉克,雪佛蘭,GMC,水星,土星,龐蒂克,悍馬,福特,林肯,克萊斯勒,道奇,JEEP 法國:雪鐵龍,標致,雷諾,布加迪 英國:羅孚,名爵,迷你,賓利,勞斯萊斯,阿斯頓馬丁,捷豹,路虎,沃克斯豪爾,因維卡,蓮花 義大利:蘭博基尼,法拉利,瑪莎拉蒂,阿爾法羅密歐,菲亞特,依維柯,藍旗亞 荷蘭:世爵 瑞典:薩博,沃爾沃,科尼塞克 韓國:現代,起亞,雙龍,三星汽車 印度:塔塔 西班牙:西亞特

⑹ 德系、美系、日系車各有哪些品牌

日系車:

1.豐田TOYOTA,豐田汽車公司(Toyota Motor Corporation),簡稱豐田(TOYOTA),是一家總部設在日本愛知縣豐田市和東京都文京區的日本汽車製造公司,屬於三井(Mitsui)財閥。

2.日產NISSAN,日產(NISSAN ),是日本的一家汽車製造商,由鯰川義介(Aikawa Yoshisuke)於1933年在神奈川縣橫濱市成立,並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和服務。

3.本田HONDA,1946年10月創立,1948年9月成立公司,創始人是本田宗一郎。公司總部在東京,雇員總數達18萬人左右。現在,本田公司已是一個跨國汽車、摩托車生產銷售集團。它的產品除汽車、摩托車外,還有發電機、農機等動力機械產品。

4.雷克薩斯LEXUS,雷克薩斯(英語:Lexus,日語:レクサス)創立於1983年,是日本豐田集團旗下全球著名豪華汽車品牌。

5.英菲尼迪INFINITI,英菲尼迪(Infiniti)是日產汽車公司旗下的豪華車品牌,1989年該品牌誕生於北美地區。

美系車:

1.福特是世界著名的汽車品牌,為美國第二大汽車廠商——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mpany)旗下的眾多品牌之一,公司及品牌名「福特」來源於創始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姓氏。

2.別克是美國第一大汽車廠商——通用汽車公司在美國、加拿大和中國營銷的一個汽車品牌。它在北美、中國、獨聯體國家以及中東都有銷售。1908年,別克納入由通用汽車之父——威廉·度朗特(William Durant)創辦的通用汽車旗下。

3.雪佛蘭,1911年11月3日創立,創始人為威廉·杜蘭特,路易斯·雪佛蘭(雪佛蘭也被稱為Chevy,1918年被通用汽車並購,現在為通用汽車旗下最為國際化和大眾化的品牌。

4.凱迪拉克,一直以來都是豪車的代言詞。它是美國通用汽車集團旗下一款豪華汽車品牌,1902年誕生於被譽為美國汽車之城的底特律。

5.JEEP是一個越野車的品牌,屬於克萊斯勒的吉普公司。它的產品有牧馬人(Wrangler)和切諾基(Cherokee)。

德系車:

1.賓士,1926年,戴姆勒與賓士合並,星形的標志與賓士的麥穗終於合二為一,下有Mercedes-Benz字樣,後將麥穗改成圓環,並去掉了Mercedes-Benz的字樣。

2.寶馬,BMW,全稱為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股份公司(德文:BayerischeMotorenWerkeAG),是德國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檔汽車和摩托車製造商,總部位於慕尼黑。

3.奧迪,是一個國際著名豪華汽車品牌,其代表的是高技術水平、質量標准、創新能力、以及經典車型款式讓奧迪成為世界最成功的汽車品牌之一。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

4.大眾汽車公司是德國最年輕的、同時也是德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廠家。使大眾公司揚名的產品是甲殼蟲(Beetle)式轎車(由費迪南德·保時捷設計),該車在80年代初已生產了2000萬輛。

5.保時捷(Porsche)是世界著名的高端汽車企業,以開發、生產和營銷豪華跑車和運動型越野車為主。極少有品牌能夠如保時捷一樣,像出售必需品一樣出售奢侈品。

⑺ 日系車、德系車…還有什麼系

如下:

德系:寶馬,賓士,奧迪,大眾,保時捷,歐寶。

法系:標志,雪鐵龍,雷諾。

美系:福特,克萊斯勒,通用。

義大利:菲亞特(旗下有藍旗亞,法拉利,瑪莎拉蒂)和英國(勞斯萊斯,阿斯頓馬丁),一般不講系列。

日系:三菱,豐田,本田,斯巴魯(豐田持有其股份),鈴木,馬自達。

韓系:現代,起亞(同為現代集團),大宇。

介紹

德系車之所以耐用性沒有日系車這么強,是因為其在設計選材時並不像日系車那樣把使用年限放在第一位,而是會綜合考慮到車輛的性能表現,在零部件使用年限達到基本要求之後,德系車會把重心放在提升車輛動力性、操控性、舒適性這些上面。

所以這就要引出德系車比起日系車來說所具有的一個非常明顯的優勢了,那就是優質的底盤以及NVH控制所帶來的車輛行駛質感。德系車的底盤濾振性以及噪音隔絕能力通常都是要高於日系車的,這不僅讓其乘坐舒適性得到了提升,還能增加車輛的行駛穩定性。

⑻ 德國車和日本車哪個的要好點

德國車比日本車重,主要因為以下方面原因:

1)為確保高速行駛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車體剛性),德國車的底盤用料十足,特別結實(同排量德國車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車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寶來/GOILF要低20公里/時,只與1.6升的寶來/GOLF相當),因此,重量增加了。看看XCAR俱樂部什麼車的用戶加裝平衡桿多就便知其中差異了。德國車幾乎沒有加裝平衡桿的,而日本車比比皆是!

2)德國車發動機底部大多裝有高強度防護板,而日本車除了中高檔車外基本沒有裝(光這一點重量就相差至少20-30斤);

3)德國車採用前後高強度加強型吸能保險杠(確保低速追尾碰撞變形盡可能小,盡可能不傷及發動機倉內部件,減小不必要的維修費用,這一方面GOLF便是典型代表)。而日本車所謂的碰撞吸能,是以犧牲保護汽車內部部件為代價來保護乘客,中低速碰撞就會導致碰撞部位嚴重變形,往往傷及內部部件,使得維修費用大增,這一點飛度便是典型代表);

4)同排量德國車的載重能力往往比日本車要高出30%!(同排量的寶來/高爾夫比花冠載重能力高出150斤!)。為此,德國車的避震彈簧更粗,避震裝置自然更重。

5)德國車(比如POLO、GOLF等)採用鋼板雙面鍍鋅防銹工藝,空腔注臘技術、多層噴漆工藝等確保車身12年不生銹,而日本車給省了。

6)同排量的車德國車的輪胎寬度往往比日本車大一號,由此也增加了重量。

稍有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移動重量越重的靜止物體要克服更大的慣性,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樣,汽車自重越重就越耗油,尤其在城市擁堵路況開開停停行駛更加明顯。

日本車之所以輕(相對省油),說難聽點是「偷工減料」的結果,其所謂的省油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降低安全性與操控性為代價換來的。

從國際上汽車售價就可看出,日本車普遍處於中低檔次(凌志等少數高檔車除外),日本車是側重滿足用戶基本安全和代步要求而設計的,至於操控樂趣、品味等就免談了吧,買日本車是抬高不了自己的身份的。
關於汽車的概念,歐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橫貫歐洲不能有問題。美國人想的是我從美國的東海岸開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國人責問為什麼使兩年以後哪哪都是毛病時,是這么說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車上,一年也就跑一萬公里。誰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萬公里!日本人開3年就換車了,你非得開15年,你怨誰?」

歐美人發明汽車是從人的需要出發,從無到有的想像、鑽研。日本人學做汽車是為了賺錢。所以他把別人有的拿過來琢磨怎麼做的更便宜!日本車打入美洲市場是能源緊張,油價上漲的70年代。――他最省油。

大家知道車怎麼能省油么?――車輕!(風阻系數並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為風阻系數的作用是與速度有關的。)為什麼在日本車迅速佔領市場的時候,歐美人(特別是德國人!)卻不生產同樣省油的廉價車與其競爭呢?是因為他們作汽車的目的不一樣!!!

德國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想的是把鋼板換成鋁合金,這一下成本高得嚇人!日本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直接把2個厚的鋼板換成0.8的。結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嗎?真個這么笨嗎?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但卻絕不是笨蛋!!!

前面說了,因為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對汽車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說了二者造汽車的目的不同。結果造成什麼直接的結果呢?舉個例子:兩個人各自開著日本車和德國車以同樣的速度撞牆,50公里的時候,日本解說員對駕駛員說:「你看,這是最新科技:發動機下陷技術,保證不會進入駕駛室造成對駕駛員的傷害;這是利用塌縮吸能原理製造的三級吸能結構,確保其通過充分變形來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駕駛員的安全。」(車已經報廢了)。德國的解說員只對駕駛員說了一句話:「看,沒問題。」然後是時速100公里,撞完之後德國解說員不好意思地對駕駛員說:「對不起,您的車報廢了!」日本解說員大聲對駕駛員罵道:「活該你死,開這么快,你還敢撞牆?」

德國人想的是要把發動機室做堅固,以確保在可能出現的事故中盡量把車的損失減少到最小。而為了人的安全要把駕駛室造的更堅固,以確保在車的損壞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為了節約成本把駕駛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證發動機室比駕駛室更不結實就行――這樣就不至於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試驗能過關)。

而這兩輛車帶給人的直接區別是:日本車每百公里省1-2個油,每開出一萬公里,日本車少花幾百塊油錢――前提是別有事故,因為一有事故,日本車用於修車甚至換車的綜合費用要比德國車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國車的一個保險杠是日本車的幾倍,德國車需要換保險杠的時候,換成是日本車可能已經報廢了!)

想一想你買車花了多少錢,你每年能開多少萬公里,你就知道省這點油錢對你有沒有意義!而多花這點油錢對你有多大的好處!

人要學會自愛,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森林資源,一定要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一樣。日本人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是尤其不會在乎你中國人的死活的!!!

首先感謝朋友們的支持,有位網友問我:「德國在中國賣的車也減了配置」。還有的網友說:「日這本車賣給中國的質量次,在歐美的品質還是不錯的。」

這些朋友說的都有一定道理,這次我就試著分析一下「品質」與「質量」的區別。舉一個例子,有位朋友說:「在國外美女最多的是韓國,大街上到處都是。」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基本都是假的。再舉個例子是香港電影。好萊塢越來越重視香港電影,但並不意味著香港電影就有資格與好萊塢相提並論。為什麼,因為凡大賣的香港電影60%以上都能從好萊塢身上找到影子。可以說沒有香港電影並不會影響世界電影的發展,而沒有好萊塢將引起世界電影的倒退。舉這兩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呢?就是想說質量和品質的差別。什麼是質量好,韓國的美女就可以說是質量好!質量的好壞是外界的評價是一些客觀標準的達標。什麼品質好,品質好就是好萊塢的電影!香港電影可以拍的比好萊塢更花哨(只限武打場面)、更血腥、更緊張。但沒有了好萊塢,我們將直接失去的是想像力(香港電影很大程度上只是好萊塢想像力的亞洲演繹版)。品質是內在的,是內在的對想像力、原創力、生命力的追求!韓國人以他認為美的標准不斷的整下去的結果並不會使韓國的母親們生出更多符合標準的美女來,只能使他們的美容業病態的發達。而最後的結果是整個民族的自卑!

走了這么遠回到汽車上來,同樣的道理,日本人可以做到質量好,但他還沒有能力做到品質好。日本人做汽車的初衷是因為這是一個大的賺錢的產業。他現存的大家都知道品牌的汽車企業基本上是第二三代的,因為第一代的企業已經在前赴後繼的沖擊美國市場的過程中傷亡殆盡了。(當時日本沒有什麼汽車消費市場,他做車就是為了出口)當時的美國甚至出過專門針對日本車的笑話集。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懂得了質量的概念。並且它也做到了這一點――它可以讓使用者在一定的范圍內挑不出毛病。而這一切是源於他對歐洲人對汽車品質的追求的模仿上。(到現在日本車在歐洲仍然是沒有什麼作為的)

再舉個相對專業店的例子,歐洲車的功率響應峰值是在一定轉速范圍內的一個平台,而日本車則只是一個尖點。同樣的道理兩種車都宣稱有ABS系統,德國車通常是連帶著EBD的。而日本車在更貴一些的車型上會標著ABS+EBD!

就是同樣的ABS在極限狀態下的表現也是相差很大的。但這並不影響日本車的質量――因為絕大多數使用者並不能察覺。畢竟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遇到極限情況。而一旦遇倒這種極限情況將是致命的!!!

品質和質量的差別同樣體現在德國車和日本車在對中國銷售的車型減配置上。日本人在對中國銷售的汽車減配置上不僅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還有一種病態心理。(具體為什麼有這種病態心理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在下一次試著分析一下)德國人減配置是因為中國人病態的喜歡日本車的心理造成德國車必須降低成本和他拼價格。我說過在國際市場同檔車德國比日本要高1/4――1/3的價格雙方銷量持平。(中國人為什麼有這種病態心理大家有興趣的話,我也在下次分析一下)
我前段時間在媒體上看見很多關於馬3PK速騰的文章,這兩款車是否PK,這與我無關,這兩款車我都仔細地看過,兩款車都很誘人,特別動感的外形讓兩款車都定位於運動型車,我也覺得很合適;從動力系統上看,馬自達的轉子發動機和大眾的渦能增加發動機都是世界聞名的發動機,第一台轉子發動機誕生於1961年,而大眾的渦能增壓發動機誕生於1966年,渦能增壓最開始是用於飛機的發動機,漸漸地用於汽車。雖然轉子發動機是日本馬自達的技術優勢,其實轉子發動機是德國工程師汪克爾(Wankel)發明的,1988年11月份,日本馬自達公司購買了汪克爾的發動機專利。可見,馬自達的發動機的根還是德國,這就是德國人在發動機上的優勢,或許是德國高速路不限速的情況讓更多的發動機工程師瘋狂的改進發動機。
在世界汽車工業史上,汽車起源於德國,德國車以良好的穩定性、安全性和操控性見長,而日本的地理條件(島國山多)決定了日本汽車也需要良好的操控性和穩定性。可是,在動力性方面,日本對此要求沒有那麼嚴格,因為日本的彎路多,車速不能上去,但是對操控性要求高,比如馬自達6的良好的操控性也能說明。德國公路不限速,直路居多,從此德國車不但要有良好的動力性,還要有安全性和操控性,可以看出來,在高速的情況下,不但要有良好的安全性還要有操控性才行。這就是德國車在其高速的情況下比日本車多了一個籌碼,那就是安全性。雖然這有些片面,不能說明所有的日本車和德國車都那樣,但是這一定是絕大多數的日系和德系車的區別。在安全的速度下行使,日系車和德國車都很安全,可是,在超高速的情況下,誰更加安全?
當然,上面題外話,還是回到文章的主體上來,馬3和馬6都不錯,並且,馬6以彎道之王而贏得了很多消費者的厚愛,德國車的捷達和桑塔納10多年市場不衰,寶來除了價格高了一些和後排空間的弱點,但是市場還是一片看好。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可以從一些細節可以看出。
首先,我們看看馬6和馬3的細節,馬3和馬6都具有很棒的外形設計,馬3的動力也很棒,馬6也號稱彎道之王,可是,大家可以仔細地看看馬3和馬6的內飾和做工,不管是馬自達6還是馬自達3,他們的隔音效果都是特別差,不信的人可以自己親自比較。另外,馬3和馬6的做工都比較粗,這可以從他們很細小的部分就可以看出來,比如:就拿馬自達的座椅來說,從座椅的針線勻稱、以及座椅的塑料部件與部件的切合度都可以看出來,馬自達的內飾和做工明顯偏粗。此時,我就覺得有些懷疑了,既然馬3和馬6在外形設計,發動機上都捨得花錢,為什麼那些內飾和部分做工都不可以改進、或者做得更好呢!同時,我們可以比較內飾和做工所需要花費成本與汽車設計、發動機、變速箱等配件的成本,誰更加高?或許傻子都知道後者的成本更加高,可是為什麼還不在內飾和做工上下功夫呢?
其次,我們再看看速騰,甚至德國大眾的別的車型,以及其他德國車,他們的內飾和做工怎麼樣?有句很經典的話:德國人造車如同造藝術品。即使這句話不能用來形容全部的德國車,但是德國的豪華車完全可以用這句話來印證。我們甚至可以從捷達車來看它們的內飾,即使是呢絨的座椅,也絕對做到每一針線的勻稱和到位,速騰也不例外,為什麼我可以這么說,因為我親自仔細考究過兩款車的內飾。
此時,我想到了以前看過的汪中求的《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我不知道日本的本土產的馬自達內飾情況怎麼樣,但是從日本的電子商品的做工來看,日本對細節的要求也是很嚴密的,來到中國後的馬自達的內飾和做工卻變得那麼粗糙了,這是為什麼?難道這就是馬自達在忽悠中國消費者?盡管德國車也有缺陷,比如價格普遍偏高,外形比較古板而穩重,但是德國車在細節上做得較好,在技術研發方面也很有突破。
最後,我想到了一句話:細節都做不好,還能夠持續地做大作強嗎?馬自達被福特收購,或許原因就在此,難道這就是馬自達和德國汽車企業的文化之一。這對於國產車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鑒,既然我們在技術上比別人差,但是我們可以從細節上下功夫啊!如果本身技術都不先進,再加上細節也做得不到位,消費者怎麼才會信賴它們。

閱讀全文

與德國收購日系車是哪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