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007>>中」James.Bond 」有原形嗎
007系列電影多是根據 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的小說改變的
伊恩·弗萊明1908年5月生於倫敦。父親是牛津郡保守黨眾議員、少校。1921年入伊頓公學。喜愛射擊和散步。1926年入聖赫斯特皇家陸軍學院。因他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好學生,後又退學。一年之後進入慕尼黑大學學習。曾作過記者;最差勁的證券經紀人,海軍情報局局長私人助手。弗萊明的間諜生涯,比007更具傳奇色彩。
他曾在英國海軍情報處供職,他當時看到的許多裝備後來都在他的小說里有所體現。
在伊恩·弗萊明所構思的小說中,就有獲取德國密碼機解碼本的任務,「殘忍行動」是伊恩·弗萊明為獲取解碼本而策劃的行動。它將幫助英國破譯人員解讀神秘密碼,對大西洋戰局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行動包括訓練英國間諜講流利的德語,讓他們駕駛一架轟炸機,然後在英吉利海峽上空墜海。讓穿著德國軍服說著德語的飛行員進入救生艇,這樣他們當然會發報說飛機墜毀了,正在海面上漂著,要德國魚雷艇來營救他們,按計劃,弗萊明是行動的指揮。登艇之後,他們會降伏船員,拿到密碼本。最初階段,上述這些也顯示出弗萊明的智慧和創造性,戰後,他把這些優點轉向了另一個有利可圖的冒險行動,最終塑造了小說中的特工人員——詹姆斯·邦德。弗萊明想為他筆下的特工起個普通的名字,書桌上面有一本他最喜歡的書——西印度群島的鳥類,作者叫詹姆斯·邦德,於是主人公的名字就起好了。他的名字應該簡短有力,能在他的腦海里形成戰後的縮影,而這正是詹姆斯·邦德在他全部作品中的性格定位。
007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弗萊明為美國情報機構工作的經歷。縮寫為OSS的戰略服務辦公室是中央情報局的前身,創立於1942年,負責人是威廉。弗萊明被派往美國幫助威廉草擬新諜報機構的建議書。
弗萊明為威廉寫了兩份備忘錄,其中一份談到了他對為OSS服務的間諜人員的設想。他提到間諜的年齡應該在40到50歲左右,他經驗豐富,游歷很廣,能講多種語言。
弗萊明同時在構思完美的間諜形象,他把這些品質都賦予了小說中的人物詹姆斯·邦德。弗萊明從軍事和情報背景中仔細勾勒出了他筆下的英雄。
另一個更為有趣的說法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德國有一套密碼被英國海軍情報機關破譯了,代碼是0070。要知道伊恩·弗萊明了解這個情況,而且印象深刻。他有可能以此作為間諜詹姆斯·邦德的代號。
『貳』 超精度狙擊槍
美海軍陸戰隊預備役上尉梅爾文·約翰遜在1936年開始試制用以與M1式加蘭德步槍競爭的半自動步槍。約翰遜的設計思想是:採用槍管短後坐原理的自動方式,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加蘭德步槍式的導氣式輕武器,需要配備與槍管平行的活塞筒和開閉鎖杠桿,因此不容易變換槍管,而且質量較大。與此相反,槍管短後坐式輕武器,無需活塞筒和開閉鎖杠桿,容易實現輕型化和變換槍管。
約翰遜完成該槍的基本設計後,於1938年辭退海軍火器公司的工作,在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獨自設立公司,進一步設計約翰遜步槍。他按照自己的觀點,設計發展型半自動步槍,並同時試制可選擇半自動、全自動射擊發射模式的步槍。1937年後期,約翰遜設計的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兩種設計都進行成功的測試。
約翰遜步槍採用採用軍用步槍中少見的槍管後坐式原理的自動方式,槍機回轉式閉鎖方式,射擊方式為半自動,採用弧形表尺。約翰遜步槍發射M1906斯普林菲爾德0.30-06步槍彈(7.62×63mm步槍彈)。槍管在子彈擊發後因後座力而後退,應用這個所傳遞的能量來完成開鎖、退殼、閉鎖、及上膛的動作。約翰遜步槍的彈倉比較獨特,由10發鼓形彈倉供彈,彈倉呈半圓形,容彈量可達10發。槍管的後半截有套筒,套筒上布滿了圓孔,拉機柄在槍的右側,其槍彈亦由槍的右側裝入彈倉。約翰遜步槍的槍管可輕易拆解,這使它頗受傘兵和特種部隊歡迎,具有質量輕、槍管容易拆卸、攜行方便等特點。不過整個設計不夠堅固耐用容易損壞。
約翰遜自動步槍是約翰遜半自動步槍的發展型,約翰遜設計的自動步槍,不含彈匣大約6kg,與半自動步槍使用相同技術,多種零件可共用。由於質量輕,稱之為步槍,實質上是一支配用兩腳架的輕機槍,作美國海軍陸戰隊傘兵部隊用的機槍。裝備傘兵部隊的約翰遜自動步槍特別受到好評的是,全槍質量較輕、槍管分解簡單,分解結合比較容易,分解後可小包裝運輸。全槍質量比M1918式勃朗寧自動步槍(BAR)更輕。不過約翰遜自動步槍也有一定的缺點,就是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難免會有一點扭曲變形的狀況,因此不少美軍批評M1941式約翰遜自動步槍很少更換槍管的情況下實在是難做歸零射擊。
1940年12月,美陸軍對約翰遜試制的半自動步槍進行試驗,試驗後作出以下評價:"約翰遜半自動步槍,無論結構、功能或從生產容易程度看,均不具備替換M1步槍的條件"。然而,美海軍陸戰隊對約翰遜半自動步槍發生興趣。據說得益於梅爾文·約翰遜退役前是在海軍陸戰隊武器學校受過教育的海軍軍官的背景,更重要的是,M1步槍的生產尚未大批量生產,並且優先配發美國陸軍。因此,海軍陸戰隊的制式武器對M1的需求在數量上得不到滿足。
1941年12月,日軍偷襲夏威夷群島的珍珠港,美國全面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美軍裝備的M1式步槍數量不足,美海軍陸戰隊步槍武器不足的問題更加嚴重。於是就應急轉用約翰遜步槍,決定用約翰遜步槍補充M1步槍的不足。美海軍陸戰隊對約翰遜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進行試驗,試驗後作出以下結論:"約翰遜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質量均較輕,可簡單拆卸槍管減小體積,便於攜帶","小型、便於攜行的特性,特別適宜負荷和使用空間均受限制的傘兵部隊用於空降作戰"。美海軍陸戰隊並將約翰遜步槍列為制式兵器,命名為「M1941」。隨著M1式加蘭德步槍的大批量生產步入正軌後,約翰遜步槍的產量也就逐漸減少,在1943年到1944年停止生產。
M1941式約翰遜步槍主要裝備美國海軍陸戰隊及美國陸軍特種作戰部隊。M1941式約翰遜步槍被美國海軍陸戰隊選作制式輕武器,另外還裝備美國陸軍特種作戰部隊。該槍不是美國陸軍制式武器,陸軍一般部隊不裝備。但執行空降等特種作戰任務的美陸軍第1特種作戰部隊(FSSF)特別重視該槍的便攜性。約翰遜自動步槍可分解成小件捆綁包裝,是很重要的優點。美國戰略情報局(OSS)也採用了該槍。
雖未得到美國軍方的賞識,1940年,荷蘭政府為了改變陸軍輕武器的落後狀態,進行了制式輕武器選型試驗,梅爾文·約翰遜設計的半自動步槍和自動步槍是候選型號之一。1941年5月荷蘭在即將被德國入侵前,選定M1941式約翰遜步槍為陸軍制式兵器,並向美國訂貨70000支。荷蘭被德軍佔領後,美國政府考慮到遠東的日本局勢,決定將荷蘭政府訂制的M1941式約翰遜步槍送往荷蘭屬領地東印度郡島,因為當時荷蘭本國已被德國佔領,駐東印度郡島的部隊武器供應斷絕。在日本入侵後,只送出極少部分,訂單也隨之取消。法國被德國佔領後,美國政府向流亡於英國的自由法國出售了M1941式約翰遜步槍。
口徑:7.62 毫米
彈葯:M1906斯普林菲爾德0.30-06步槍彈(7.62×63mm步槍彈)
彈倉容量:10發
槍全重:4.3千克
槍全長:1156毫米
槍管長:558毫米
膛線:4條,右旋
瞄準基線長:797毫米
初速:865米/每秒
有效射程:732米(800碼)
『叄』 德語 樓層表示
德語中的三樓,是im zweiten Stock. 還可以說成2.Obergeschoss
一樓是Erdgeschoss,二樓 1. Obergeschoss,電梯里當然有1,表示的是二樓
『肆』 誰能詳細介紹下二戰美國的OSS(戰略勤務室)
OSS(戰略服務局)是CIA(中央情報局)的前身。
盡管二戰中大部分可見的戰爭是由陸海空三軍所打的,但是一部分不可見的間諜戰也在全球猛烈進行著。特工破壞鐵路隧道,間諜竊取機密,別動隊——這些訓練有素、身穿軍裝的士兵在敵人的防線後戰斗——他們被降落傘空投到那些被佔領的國家去組織和領導抵抗運動。數學家破譯密碼,無線電宣傳人員瓦解敵國士兵及其非戰斗人員的士氣。而大學教師分析德國經濟,以推定哪些是他們極重要的工業,應當成為盟軍戰略轟炸機的目標,以此削弱德國的戰爭實力。
二戰前,美國的間諜戰和大型戰爭都很有限。盡管在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期間,交戰雙方都存在間諜,但美國情報機關和世界其他大國的諜報機關相比還相當初級,一位外交部高級官員評述說:「我們的諜報機關在1940年仍然嚴格按照美西戰爭期間的傳統運行,因而顯得相當粗糙和不適當。」
在一個國家有些人對間諜工作有一種天生的反感,這完全可以預料。一位海軍諜報官員抱怨美國人:「諜報活動很自然,不應該把它和高尚、純潔、公正、正派之類相聯系。美國人在這上面很自傲,根本不用間諜,它的那些特別派駐海外的諜報部門總讓自己的手保持著毫無瑕疵的干凈。」1929年,當破譯的日本方面的情報放在胡佛政府國務卿亨利·斯蒂姆松(Stimson)的辦公桌上時,他發表了下面這番聲名狼藉的評論:「紳士從來不看別人的信件。」由於被自己看見的不正大光明的技術嚇壞了,斯蒂姆松(Stimson)關閉了「黑箱」——一個破譯日本密碼的部門。幸運的是,軍部接管了密碼破譯工作。
二戰之前的許多年,搜集外國諜報的艱巨任務就落在了四個部門身上:國務院、ONI(海軍諜報部)、MID(國防部軍事情報處)——其更出名的名字是G-2、FBI(聯邦調查局)。而FBI直到1940年才接到可以調查外國情報的命令,此前它一直只負責美國本土的犯罪調查。1940年,美國建立了一個SIS(特別諜報部門),負責指導在拉丁美洲的行動。
國務院的外交家通過官方事務和在秘密會談中建立的隱蔽聯絡之類的方式來獲得情報。國務院的情報部門更像一個向出版社、政府、大學分發解密消息的辦公室。
ONI的軍事情報部門和G-2的人數不夠,組織不完備。多數ONI的情報是通過在海外服務的使館職員公開參觀船塢而獲得的。在和平時期,上級常指示使館職員抑制其諜報活動。到1939年,ONI僅有17個使館站點,其中9個在歐洲,其餘的在南美。G-2同樣小,到1940年,G-2僅有80名成員。
情報的分析和交流也是一個問題。各部門隨意將報告送交指揮系統,並希望最重要的信息能夠被白宮自己發現,但並沒不存在一個明確的部門確保這些信息在各個部門之間分享。而且所有部門都將注意力放在阻遏美國國內的破壞事件和情報工作上,他們似乎更關助於保護自己的地盤,而不是協調彼此的工作。1939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曾敦促各部間應該更好地合作運行,但直到1940年,這方面取得的進步依然很少。ONI對形勢做出這樣坦率的總結:「一個裝備完善、能夠開展偵察、阻遏等工作的真正的秘密情報部門還不存在。」
在來自英國的要求提高諜報事務的壓力下,羅斯福採取了斷然措施。1941年7月11日,總統命令建立一個新的隸屬於白宮的政府機構COI(情報整合部),它是第一個和平時期有效工作的美國國家諜報組織。上級給予COI很大的權力——有權搜集、分析所有的涉及國家安全的信息和數據,使總統、總統指定的部門和辦公室之間能夠得到相互關聯的信息和數據。
這只是個大概的序 ,詳細的可以去找一本《中央情報局二戰秘史 》
『伍』 恩美特凈水器怎麼樣有什麼優點
今天我們探討恩美特凈水器怎麼樣?恩美特是德國的一家專業水處理公司,該公司水處理技術還是挺高的。雖然技術高,但是我相信大家比較關心的是它的優點,所以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恩美特凈水器的優點。
一、恩美特凈水器優點--過濾效果好
恩美特凈水器是高檔生活的必需品,它可以徹底的出去飲用水中污染物,並且水質會變得甘甜可口。它是利用纖維復合精密技術,這種技術可以過濾有害細菌和微生物還有一些不可溶性雜志,但是不會過濾掉對我們身體有利的礦物質。長期飲用的話對人的身體是有益的。
二、恩美特凈水器優點--方便簡單
恩美特凈水器使用的非常簡單,飲水和用水是區分開的,這樣有利於安裝和維護,濾芯功能達到飽和的時候它會自動斷水,這樣可以一直保持的水質達到安全可靠的目的,打開就可以飲用。同時該飲用器採用全封閉的凈水處理,這樣防止細菌二次污染和細菌的滋生。這樣的凈水器可以廣泛使用在家庭、學校、醫院、等場合。
三、恩美特凈水器優點--技術先進
恩美特凈水器採用的是國際高科技過濾材料KDF,可以出去98%的水溶性重金屬,後面還有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氣、異味、泥沙等、保證了飲用水的安全性。
四、恩美特凈水器優點--供水量大
恩美特凈水器的供水量很大,其中OSS-1-50、OSS-1-50F最大供水量為1.2噸/小時,還有其他型號的供水量都在3噸/小時。所以它不僅是適合普通公寓,別墅了適用。
五、恩美特凈水器優點--節能環保
恩美特凈水器採用的是智能電子操控技術,使用的節能環保材料,這樣產品的使用就更加健康了。恩美特凈水器採用的是環保材料,這樣對機器也有了保護作用,使機器可以使用更長久更穩定。
經過以上小編給大家分析的恩美特凈水器的優點,大家是不是有些心動了呢?採用高科技的過濾技術和節能環保性材料,這也正適合現在的主題,節能環保,還能保證大家的健康。小編很喜歡簡單的事物,這個也是簡單的。要是家裡沒有凈水器的話可以考慮這個牌子,健康環保。這樣的凈水器不管是小空間還是大空間都可以使用,不用擔心不夠用。所以呀以上小編分析的幾條優點,大家可以採納喲。
『陸』 為什麼德國曾出過那麼多思想家哲學家,但後來卻被納粹
納粹」的稱呼來自德語的「Nasos」,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納粹主義,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Nasossmus」的音譯,意譯為「民族社會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
『柒』 什麼是德國「納粹」為什麼叫「納粹」
納粹」的稱呼來自德語的「Nasos」,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納粹主義,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Nasossmus」的音譯,意譯為「民族社會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
納粹主義萌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魏瑪共和國,是德國內外矛盾尖銳的產物,所以人們又叫它德國納粹。當時的德國面臨承擔戰爭責任和戰爭賠償,以及遷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問題,經濟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
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恨和經濟危機爆發的絕佳時機,將民族主義演變為民族復仇主義,使納粹主義得以形成。德國納粹主義首先把矛頭指向國內的猶太人,宣稱北歐雅利安—日耳曼人是上蒼賦予了「主宰權力」的種族,而猶太人是劣等民族,應予淘汰和滅絕。反猶主義得逞後,納粹主義又主張世界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叢林,各民族必須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求勝,實行對外侵略擴張,將全世界引向戰爭和災難。
『捌』 二戰德國的薄殼彈是什麼原理
空軍王牌最多的德國戰機,尤其是BF109系列和Fw190系列因為顏值的關系(無論是飛機還是飛行員)廣受好評,那麼今天我們要談談二戰時期德國薄殼彈到底是怎麼樣呢,它的原理以及一些基本信息如下。
彈頭外殼更薄所以同口徑裝彈量更大,所以能產生更大的爆破傷。但是前提是彈頭必須穿透蒙皮,這就要結合當時的具體情況。二戰時的飛機為了減輕機體重量(因為當時動力技術有限,重了飛不起來),蒙皮都極薄,甚至使用帆布蒙皮,所以薄殼彈的侵徹力足夠,這樣的話,使用起來威力就更大了 。
『玖』 德語幾號樓中的樓和樓中的第幾層的層怎麼說
舉例說明:
im Haus 4, auf/in der 2. Etage,im 2.Stock,
某人住在4號樓,3樓。
這些是比較通行的說法。
另外要注意,德國的樓層問題,一般來說Stock等同於Etage, 另外還有個「一樓」的說法,叫Erdgeschoss,在電梯的標示上用E標注出來,順序一般是E,1,2,3,
題外話,英國一般是1樓就是1樓,first floor,美國和德國一樣,我們說的3樓,他們叫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