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嫁個德國人會得到幸福嗎
會啊,只要他是真心地愛你 我是一個已婚的女人,我的體會是: 1.嫁給一個人就是嫁給一種生活。當你決定嫁給他,你就決定了選擇平淡、朴實的生活。重要的是,無論甘苦,都請你和他一起分擔品嘗. 2.兩個人的心靈從此不再流浪、彼此有依靠、心理塌實了。 3.好的婚姻是一所學校,你能快速成長、成熟起來. 4.社會的道德責任,合法的同居就是領取結婚證,光榮的完成延續生命,養兒育女任務祝你生活愉快!
2. 老婆是德國人,我現在在德國工作生活,長遠計算的話不知道是德國國籍好還是中國的好。
當然德國
3. 德國人跟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一樣嗎
德國人知道成吉思汗,在德語中也有這個詞,德國人也是很崇拜成吉思汗的,因為成吉思汗的鐵騎曾經打到西歐去.
和歐洲大部分國家一樣,德國人是很注重什麼場合下穿什麼衣服,不會像中國一樣,在酒吧裡面竟然會有穿著西裝的人.當然在上班的時間,德國人也不會穿著牛仔褲一類的衣服.牛仔褲在歐洲或者說西方之後工人等干體力活的人才穿,因為牛仔褲耐摩.
我的家人曾經在德國生活過的,德國人在工作上很嚴謹,不是很希望很早結婚,但是一但結婚就會很負責任.不管什麼方面,德國人都是比較負責任的,當然不管哪個民族都有不好的人.
如果想要處好關系可以邀請他們出去吃飯喝酒之類的,德國人比較喜歡喝酒.
你在學習德語的時候也可以看一些德語雜志,有利於適應他們的交往方式.
如果你目前都還在中國,那些雜志不容易找到,也可以聽聽德國的新聞(聽廣播),聽多了就能感覺到他們的交往方式.
德國人不喜歡黑人,現在對於黃種人稍微好一點.如果在德國的公交車上,可以看到白人和黑人都是涇渭分明的站著,黑人站在後車廂,白人站在前車廂.
不過不管怎麼樣,我不是很喜歡黑人.因為在德國的黑人經常有騙子什麼的.我住一個地方鄰居是一個黑人,一次,他很熱情的請我去他家裡吃飯,但是竟然是用手炒的,吃也是用手抓,你說我能好受嗎...
德國人吃飯的時候是很講究的,例如一個雞蛋,都有很精緻的雞蛋托子,將雞蛋放在托子內,用類似勺子的東西,把雞蛋敲碎.所以如果你和德國人交往需要注意一寫用餐的禮節,不過也不是很難,看著別人做就好了.而且並不是所有德國人都會注意這樣的禮節.
德國人的餐具也是很講究的,家庭條件比較好的,會在聖誕的時候將所有餐具雜碎扔掉,換上新的餐具.
德國的政治是民主的,比如在德國要蓋個大樓就要一年多才能批下來,當然很有可能更本批不下來.不像中國,想蓋大樓一個月不到就批好了,有關系的更快.
而且德國人喜歡狗,狗大多都是吃罐頭.
大約就這些拉,如果還想知道可以問我,我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
4. 在德國生活比在中國生活好還是不好,哪裡好哪裡不好比如政治啊環境之類的相比。
德國環境 福利好 但是要知道的是 天下沒有免費的晚餐 德國的消費水平是全世界最高之一 很多額外的錢都用來買環境治理了 還有就是德國人比較嚴謹 刻板 當然 這是我個人感覺 也不能代表所有德國人的真實性格
5. 現在世界上人民最幸福的國家是哪一個
現在世界上人民最幸福的國家,我認為是中國,中國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社會上還很安定。晚上出門也不用害怕。
6. 德國人對婚姻怎樣
德國人對婚姻的觀念是怎樣的?在他們嚴重婚姻究竟是什麼呢?
德國人相當的富裕,不存在我們中國的「要嫁有錢人」的觀念。誰都離得開誰,沒了誰誰都照樣活得好。所以,德國人更注重的是感覺。跟著感覺走,感覺好了,試著天長地久;感覺不好了,抬腳就走人。
我的一個德國好朋友的哥哥就剛被一起住了六年人的女朋友甩了。不是因為由移情別戀,理由很簡單:沒有什麼感覺了。
但是有一點確是中國人所缺失的,那就是德國男人一旦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就會完全地盡自己的義務。不像一些中國男人,娶個老婆回來就是充當傭人的,自己的傭人還不算,還要做自己父母家的保姆。大街上隨處可見推著嬰兒車或是抱著孩子的德國男人在商店一角等待自己在逛街的女人,在國內,恐怕你想都不要想。每天清晨也會有好多父親送自己的子女去幼兒園或是學校。在國內,估計都是母親的義務。
但是,和德國人接觸多了,發現他們和中國人一樣,覺得年到30就應該有個孩子有個伴,當然你可以不結婚,但是必須要有一個固定的同居者,最好要個孩子。
德國人也和中國人一樣,結婚生孩子的比例是呈金字塔型的。越是事業成功職業地位高的人越是不想結婚生孩子,而生活在社會下層的人越是能生孩子,不止一個的生。像我們大學里的那些有名望的教授,幾乎都不算是有個幸福的個人家庭,不是丁克就是離異的,要不就是獨身沒有固定女朋友但是也不缺伴。但是統一的,他們都事業有成,有很高的成就。因為他們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生活。
德國女性其實也沒有像想像中的那樣獨立自主。有了男朋友的還是會以公轉的方式圍著男朋友以及男朋友家裡轉。即便是擁有博士學位的女性也還是希
7. 球踢的好的國家中哪個人民生活的最幸福
德國.....
比西班牙生活好...
比巴西生活好...
和英格蘭比這個不知道..
比法國..算了 法國現在不強了...
比阿根廷好..
8. 全世界目前哪個國家人民幸福指數最高為什麼
芬蘭。
2019全球最幸福國家排行榜出爐,芬蘭蟬聯榜首——澎湃新聞 03-21 22:26
芬蘭人均GDP為37500歐元,畫一般的自然風光、較小的貧富差距、超高的福利和從小學到博士後完全免費的教育體系,都成為芬蘭蟬聯榜首的原因。
9. 哪個國家的人民最快樂
全世界所有的國家中,加拿大福利最好
加拿大永久居民可享受的福利
加拿大連續7 年被聯合國評為是世界上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家,同時又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加上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完善的教育以及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如全民公費醫療等),安定團結的政治形式, 穩定的社會治安,多民族、多元化的社會文化,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世界上最誘人的移民國家,為您一展才華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除不能參加選舉及服兵役外,永久居民享有與加拿大公民同等的權利和福利待遇:
1) 醫療:除口腔、眼科外看病、住院費用全免,實施全民公費醫療保障制度。
2) 就學:對本科以上的全日制學生,政府以無息貸款和無償助學金的方式負擔全部費用。
3) 老年福利:年滿65 周歲的退休人士可領取退休金和養老金
4) 兒童:加拿大政府提供16 歲以下兒童的全部學習及生活費用,以及成人所不享有的口腔及眼科的全部醫療費用。加拿大鼓勵生育,所有在境內出生地兒童,無論其父母身份如何,均自動成為加拿大公民。每生育一個孩子,政府付給父母數千加元,支付數額隨生育個數增加。兒童從出生到18 歲每月可領取兒童福利金(又稱牛奶金)。婦女還有產假和其他各項福利。
5) 失業保險及社會救濟:每連續工作超過12 周(首次工作20 周)後失業者,政府按稅前工資的55%付給失業金,為期30 周。對於沒有生活來源或失去工作能力者,政府每月付給近500加元的生活費,為期不限。同時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使您不再為失業而苦惱。
6) 完善的教育體系:小學、中學免費教育,且畢業後無需考試可直接入大學,大學教育可申請政府提供的助學金或學生無息貸款,免除經濟壓力;新移民可享受免費的英語、法語培訓及新移民生活輔導。
7) 遷移自由:可任意選擇加拿大境內的任何地點作為永久或臨時居住地。該地點可以不是在移民申請表中填寫的期望地點,也沒有到期望地點報到的要求。
8) 擇業自由:移民可以自由選擇在加拿大的具體身份,包括上學、經商或從事其它與移民申請中期望職業完全不同的工作。
9) 前往他國:憑移民紙可以在美國駐加使領館申請五年有效簽證,之後可以隨意前往美國,次數及停留時間不限。
民意調查機構對六十九個國家的研究顯示,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墨西哥和坦尚尼亞等國的「國民幸福指數」很高,這些國家5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而美國的這一比例為39%,法國為31%,德國僅為20%。在堪稱福利國家典範的瑞典,感到自己很幸福的人口只有36%
「國民幸福指數」的概念起源於三十多年前,是不同於「國內生產總值」的一種新的衡量國民財富的標志。
傳統經濟學認為,增加財富是提高人們幸福水平的最有效手段,因此把研究目標定位於怎樣實現人的財富最大化,而現代經濟學研究發現,財富僅僅是能夠給人帶來幸福的很小的因素之一。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當一個人處於貧困狀態時,物質財富的增加會帶來幸福總量的增加,但金錢積累到一定程度,情形就不再是如此了。這在現實中表現為,個體的快樂與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物質財富以外的許多其他因素。
「國民幸福指數」概念打破了西方傳統經濟學的觀念,並建立了衡量國民財富的四個新標准。
1、社會經濟可持續的、均衡的發展。經濟發展的必要性無可厚非,但還應該強調以長期發展為目標,確保人們有工作、有必要的物質生活條件。那種造成失業率升高、不能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的經濟增長,只會降低「國民幸福指數」。
2、保持良好的自然環境。破壞自然環境的經濟增長,只會破壞「國民幸福指數」。
3、文化的保護和推廣。如果一個國家不保護自己的文化財富——尤其是在那些文化多樣性顯著的國家,將破壞人民的普遍幸福感。各國人民應該在不喪失其個性特點的條件下融入全球化。
4、良好的政府。只要是為人民謀福利的政府就是好政府。如果一個政府不為人民謀福利,不管它在其他方面取得多大成功,都不是一個好政府,都會降低人民的「國民幸福指數」。
最早提出「國民幸福指數」概念的是不丹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他提出,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個方面組成的「國民幸福指數」。追求該指數最大化是不丹政府最高的發展目標。實踐的結果是,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並不高的不丹,人民生活得卻很幸福。
盡管社會條件各不相同,我們應該從這個國家學到很多東西。如果看一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很高或經濟實力很強的一些國家(如美國),你就會發現,雖然那裡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很高,但與「很幸福」還相差甚遠。
民意調查機構對六十九個國家的研究顯示,奈及利亞、委內瑞拉、墨西哥和坦尚尼亞等國的「國民幸福指數」很高,這些國家5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非常幸福。而美國的這一比例為39%,法國為31%,德國僅為20%。在堪稱福利國家典範的瑞典,感到自己很幸福的人口只有36%。
盡管物質生活水平是讓人們產生幸福感的一個重要條件,但還有其他一些更為重要的因素,如與家人的關系、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對文化娛樂的享受等。
不應該放棄物質福利的發展,但這只是一種手段,我們的發展模式往往混淆了手段和最終目的。物質福利是人民幸福感的基礎,但並非不惜一切代價都要達到的目標。(作者:恩里克·金塔尼亞)
冰島,這是最新是一項"幸福星球指數"調查的結果
日前,英國「新經濟基金」聯合該國「地球之友」搞了個《幸福星球指數》報告,對全球178個國家及地區做了次「幸福」大排名。排名榜里,中國人民的幸福程度排在第31位,在亞洲國家裡僅僅排在越南(第12位)的後面,比日本(第95位)、韓國(第102位)和新加坡(第131位)人民要幸福得多。本月25日,浙江公布了國民快樂指數調查結果:浙江人平均快樂指數是6.68,相比美國(第7位)平均快樂指數7.2還有一定差距;以機關幹部、教師、醫生的快樂指數為最高,達到美國人快樂指數平均水平。
10. 中國與德國法國及歐盟國家 在人民生活水平 醫療 社會保障 等方面那個好
還用問嗎?當然是西方國家要好得多了。人家國家的財政收入大多數都用在人民的社會保障上了,政府的公務員很少,行政支出要比我國少得多,哪象我們養了一幫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