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義和團為什麼打德國

義和團為什麼打德國

發布時間:2022-08-07 04:17:35

Ⅰ 義和團運動的時代背景、主要原因、性質、主力軍、口號與矛頭指向、清政府態度、結果及主要影響

時代背景: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水深火熱
主要原因:同上
性質:農民起義
主力軍:農民
口號:扶清滅洋
矛頭指向:西方列強
清政府態度:開始是縱容,後鎮壓
結果:失敗
影響:1.義和團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企圖
2 也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Ⅱ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事例

1900年夏,英、俄、德、法、美、日、意、八國組成侵略聯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天津向北京進犯。義和團在清軍配合下,沿途狙擊敵人。在廊坊、楊村一帶,侵略軍遭到義和團的猛烈襲擊,狼狽退回天津。6月下旬,清政府被迫宣戰。

6月13日晚,西摩爾率領侵略軍到達廊坊軍站。第二天清晨,義和團攻進這座車站,殺死侵略軍多人。幾天以後,義和團再向據守在廊坊的侵略軍猛攻,殲敵幾十人。侵略軍被迫撤退到楊村車站,又遭到義和團狙擊,死傷幾十人。侵略軍沿運河向天津倉皇逃命。後來西摩爾回憶這件事說:「義和團所用設為西式槍炮,則所率聯軍必全體覆沒。」

為了控制大沽到天津的通道,6月中旬,聚集在俄國軍艦上的各國海軍司令,向大沽清軍守將羅榮光發出最後通牒,威迫中國守軍交出炮台。羅榮光嚴詞拒絕。侵略軍向大沽炮台以起進攻。羅榮光率部英勇抵抗,殲敵100多人,擊沉擊傷敵艦6艘。經過幾小時激戰,大沽炮台失守。

侵略軍攻下大沽炮台以後,大舉向天津進犯。義和團猛烈打擊敵人。在戰斗中,守衛天津的清軍將領聶士成陣亡。天津很快陷落。侵略軍成立都統衙門,對天津實行殖民統治。

義和團和部分清軍同2000多名俄國侵略軍在老龍頭車站展開激戰,殲敵500多人。位於紫竹林東面的北洋機器局是清政府在華北最大的兵工廠。6月下旬,侵略軍出動2800多人包圍北洋機器局,義和團和清軍拚死堅守,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

在北京,德國公使克林德肆意槍殺義和團民。憤怒的義和團民向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發動猛烈進攻,燒毀比、奧、荷、意四國使館。進攻西什庫教堂的義和團也與侵略軍展開激戰。

清政府雖然被迫向各國宣戰,但是沒有真正抵抗的決心。慈禧太後很快就下令停止攻擊使館,繼而派人給使館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

8月,人微言輕聯軍攻陷北京,各國實行分區佔領。慈禧太後帶令光緒帝逃往西安。侵略軍在北京公開劫掠,屠殺無辜,姦淫婦女,無惡不作犯下駭人聽聞的罪得。聯軍統帥德國人瓦德西在紫禁城內設立聯軍司令部,統治北京城。

但由於沒有統一的組織和領袖,加上成員愚昧、迷信等原因,義和團運動存在自身局限性,清廷在後期對義和團的態度也發生轉變。8月,隨著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城,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最終失敗。

(2)義和團為什麼打德國擴展閱讀: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意義:

雖然義和團發起過程和組織運動具有籠統排外色彩,但義和團在抗擊八國聯軍中所表現出來的互相聯絡、互相支援,敢於斗爭,不怕犧牲的精神,仍然體現出中國人民在抗擊外國侵略中的決心和勇氣,在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

Ⅲ 義和團是怎樣抗擊八國聯軍的

清政府在義和團問題上猶豫搖擺,各國公使決定用武力脅迫清朝統治者就範,遂調集停泊在大沽軍艦上的海軍陸戰隊四百餘人,於5月底、6月初分兩批到北京。6月10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又統率多國聯軍(史稱八國聯軍)兩千餘人,從天津直趨北京,形勢愈發緊張。時旅順俄軍一千七百人趕來參加西摩爾特遣軍,因遲到滯留在天津租界內,待機出動。6月中旬,大批義和團亦准備進入北京城。清政府這時失去對局勢的控制,為了保住政權,必須作出抉擇,或者利用義和團抵抗西摩爾聯軍,或者聯合西摩爾聯軍鎮壓義和團。義和團聲勢浩大,反抗斗爭得到北京廣大居民的同情和支持,部分北京駐軍也傾向義和團,加之「扶清滅洋」的口號,更使清政府感到義和團無意與它為難,大可利用;而西摩爾聯軍氣勢洶洶,來意不明,且總理衙門大臣許景澄等奉命到使館交涉,要求其中途折回,遭到堅決拒絕,更增加清政府的疑懼。清政府派軍機大臣剛毅、趙舒翹等分批前往涿州「視察」義和團後,6月13日終於承認義和團為合法,准許他們進入北京內城。

當西摩爾統率聯軍自天津出動時,義和團拆毀鐵路,阻擋侵略軍前進。11日和12日,聯軍只前進40多英里,13日下午義和團與西摩爾聯軍在落垡、廊坊交鋒。他們使用大刀、長矛、抬槍等落後武器,同侵略軍浴血苦鬥,表現了極大的勇氣和犧牲精神。義和團在拆除通北京的鐵路後,又破壞落垡以東的鐵路、電桿,燒毀楊村大橋,斷絕了侵略軍同天津租界的交通和電訊聯絡,18日,董福祥統率的武衛後軍(甘軍)加入戰斗。西摩爾聯軍遭到痛擊,被迫撤退到楊村,奪得幾只木船,運載傷員和輜重,順流而下。其餘軍隊沿河徒步向天津方向逃竄,一路遭到義和團和清軍的追擊和堵截。22日,他們搶佔西沽武庫,獲得喘息機會,接著又被清軍和義和團重重包圍,直到26日才被天津開來的一支援軍救出,狼狽逃回租界,死傷近三百人。西摩爾承認,「義和團所用設為西式槍炮,則所率聯軍必全軍覆沒」。

西摩爾聯軍被圍後,與外界消息不通。6月15日,大沽各國海軍將領會商營救辦法,俄國提出各國軍隊聯合奪佔大沽炮台。16日晚,他們向中國守軍發出通牒,限第二天清晨二時前交出炮台營壘,由各國接管,否則屆時以武力奪取。大沽守將羅榮光斷然拒絕。當晚,英、俄、日、德等海軍組織突擊隊,在炮艦掩護下向大沽炮台發起猛攻。守軍英勇抵抗失利,炮台陷落,天津的門戶被打開。大沽炮台失守消息傳到北京,21日,清政府發布對外宣戰的諭旨。義和團和清軍開始圍攻使館和西什庫教堂。

八國聯軍進攻天津

義和團運動的大爆發,特別是義和團進入北京和清政府對外宣戰,促使人民群眾反帝斗爭很快席捲全國。直隸全省、順天府(治今北京)所屬三十四州縣,幾乎全投入反抗斗爭。山西五十多個州、廳、縣,共拆毀教堂九十多處。內蒙古廣大蒙、漢、回族群眾積極參加進攻天主教堂的斗爭,持續到9月中旬。山東拆毀曹州府大小教堂。東北地區群眾破壞沙俄在奉天境內強修的鐵路,焚毀吉林、長春、呼蘭等處教堂。河南省黃河以南的教堂,除南陽、新野外,全被拆除。浙江秘密結社群眾毀教堂,在衙州殺死教士多名。江西群眾搗毀法、英、美、德教堂三十九處,湖南燒毀衡州天主堂,安徽宿松等處教堂被焚。江蘇南京、福建廈門、廣西象州、甘肅涼州等地出現義和團揭帖,號召進行反教會斗爭。雲南昆明群眾燒毀法、英教堂,四川大邑、邛州、名山等地十多處教堂被焚毀。廣東順德、南海等地會黨集合,焚毀教堂。貴州相梓縣傳習義和拳,分柵操練。陝西渭南哥老會搗毀華縣等地教堂。天津派人到新疆的伊犁地區開場練拳。帝國主義直接統治下的上海租界內也「謠言繁興,人心惶惑」,使侵略分子坐立不安。

天津義和團在大沽炮台陷落前,已焚毀倉門口、望海樓等處教堂。租界內的侵略軍出來干涉。盤踞老龍頭火車站的俄軍炮擊義和團,造成重大傷亡。曹福田統率的義和團進攻租界和火車站,揭開天津戰斗的序幕。他們破壞鐵路,阻擊從大沽開來的援敵,頑強奮戰。大沽失陷的消息傳到天津,聶士成所部武衛前軍參加戰斗,炮擊天津租界。大沽各國軍隊急速向天津進犯,企圖與租界內侵略軍會合。6月21日,義和團與清軍擊退俄美軍隊的聯合進攻。23日,俄、英、美軍兩千餘人強行闖入租界。英、美等國軍隊接踵趕到,人數增至八千以上。西摩爾聯軍逃回租界後,天津聯軍總數超過一萬。他們組織力量反撲,對天津城外圍發起攻擊。27日,大隊俄軍聯合英、美軍隊進攻海河東岸賈家沽的北洋機器局(東局子),守軍頑強抵禦後失利,機器局被奪占。6月底,張德成率靜海獨流鎮義和團到天津參戰,駐扎山海關內外的武衛左軍馬玉昆部也陸續開到天津。7月初,清軍與義和團組織了一次聯合作戰。張德成率領的義和團和馬玉昆部清軍進攻租界,曹福田為首的義和團攻擊老龍頭火車站,聶士成所部守南門外海光寺機器局(西局子),並派出一部分軍隊與練軍進攻東局子。這次戰斗,義和團與清軍互相配合,打得主動頑強,使侵略軍膽戰心寒。

7月9日,各國軍隊聯合進攻海光寺一帶,聶士成率部迎戰,中炮陣亡,海光寺西局子被奪占。聶士成勇敢善戰,與租界敵軍惡戰多次,為侵略軍所懼憚。當時人記載稱:「西人謂自與中國交戰以來,從未遇此勇悍之兵。」聶士成戰死後,所部步馬三十營多半潰散,天津城防因此削弱。次日幫辦北洋軍務宋慶到天津主持戰局。13日,聯軍大舉進犯,炮轟天津城,全城大火。時俄、德軍為一路,由俄軍中將率領進攻東北角水師營炮台(黑炮台),另一路由日、美、英、法、奧軍組成,約五千人,由日本福島少將任指揮,從海光寺直撲天津南門。南門外原是水塘和窪地,義和團掘堤放水、頓成一片澤國。馬玉昆部和何永盛部練軍,憑城固守,炮擊敵軍。義和團在城外濠溝里和蘆葦叢中阻擊敵人,戰斗中擊斃美軍第九步兵團上校團長及其以下軍官多名,打死八百餘人。這是天津戰役中最激烈的一次戰斗。當晚,裕祿在馬玉昆等保護下,逃到北倉。14日,日本工程兵轟塌南門,敵軍從城牆缺口攻入天津城,黑炮台也為俄軍佔領。天津失陷後,侵略軍大肆焚掠,殘暴罪行,令人發指。

天津陷落後,俄軍統帥召集各國高級軍官開會,成立天津臨時政府(即「天津都統衙門」),企圖由俄軍上校擔任行政首腦,其他國家表示反對,遂改由俄、英、日各派一名軍官組成委員會(後來又增加德國軍官一名)。這個機構對天津及其附近地區進行了長達兩年的殖民統治,直到1902年8月被撤銷。天津剛失陷,俄國即搶占海河東岸近六千畝地方,劃為俄租界,超過原來英、法、德、日租界的總面積。其他在天津沒有租界的比利時、奧匈帝國、義大利要求建立租界,已佔有租界的英、德、日則要求擴大,因此出現了帝國主義分割天津的局面。

7月14日聯軍佔領天津後,內部矛盾重重,對何時進犯北京爭吵不休。直到8月4日,各國聯軍約兩萬人,從天津出發進攻北京,其中日軍約八千,俄軍四千八百,英三千,美兩千,法四百,意、奧不滿一百人,德軍沒有參加。侵略軍兵分兩路,日、英、美軍為右翼,沿北運河西岸前進;俄、法、意、奧軍為左翼,沿北運河東岸推進。當時沒有統帥,商定每晚各國頭目開會,制定第二天作戰方案。清軍為阻敵前進,在北倉修築陣地,決堤放水,淹沒西沽、北倉間的大片地段,並在有些地方布了水雷和地雷。次日,聯軍以日軍為主進攻北倉。清軍奮力抵禦,斃傷敵軍四百人,但北倉失陷。6日,英、俄、美軍進攻楊村,清軍迎戰失利,裕祿自盡。清政府宣戰後一個多星期,就指示駐外各使館,要它們向各國政府保證,由它「設法相機自行懲辦」義和團,並命令軍機大臣兼武衛軍統領榮祿派人到外國使館商議停戰,後來又一再向俄、日、英、法、德、美政府乞情,請求它們出面調停。但清政府的一切求和活動都沒有結果。8月7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議和代表,電商各國停戰,前線將領因而更無鬥志。11日,聯軍逼近張家灣,幫辦武衛軍務大臣李秉衡自殺。12日,侵略軍佔領通州。次日,俄軍率先進攻東便門,日軍隨即攻朝陽門、東直門。戰斗都很激烈,大隊清軍前去增援。廣渠門守備空虛,英軍乘隙攻入。14日北京失陷。慈禧太後、光緒皇帝於次日清晨倉皇出逃。16日圍攻西什庫教堂的戰斗結束。慈禧在流亡途中,頒布「剿匪」諭旨,通令各路官兵剿辦義和團,要做到斬盡殺絕。聯軍佔領北京後,大肆燒殺搶劫。除侵略軍官兵外,傳教士、外交官和僑民亦有參與掠劫者。北京許多房屋成了瓦礫堆,被殺者的屍體到處可見。八國聯軍將北京全城分為幾個佔領區,實行軍事統治,鎮壓居民反抗。英、德、法等軍繼續派出部隊,四齣攻城略地。9月間,俄軍佔領北塘、唐山、秦皇島等地,控制北京、天津到山海關鐵路。德國元帥瓦德西又率領兩萬德軍到中國,並任聯軍統帥。10月中,他派出德、英、法、意軍隊從北京、天津兩路進攻保定。直到次年4月,瓦德西組織了四十六起「討伐隊」

(其中三十三起為德軍)四齣侵擾,西至直晉邊境的娘子關、紫荊關,西北到張家口,南到直魯邊境。所到之處燒殺掠劫,無惡不作。

Ⅳ 導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當時的西方列強英、法、德、美、日、俄、意、奧等國借口傳教士被殺以及解救公使團人員為由發動的戰爭,這場戰爭中中國受到慘重損失,滿清也徹底淪為西方的收稅工具。


八國聯軍

3.進攻使館區

義和團進攻北京的各國使館區是戰爭的導火線。天津的義和團攻進天津租界後,各國駐華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締義和團,清政府推諉不行。

1900年5月31日,北京的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因此英、俄、法、美、意、日六國派兵349人北京;6月3日,德、奧派兵83人抵京。北京東交民巷各使館建築防禦工事,由英國公使竇納樂負責指揮抵抗義和團。在北京的使館區內被圍者約3000人,其中2000人為尋求保護的華人,外國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兒童76人,保護使館的則有409名外國海軍陸戰隊員。與北京失去聯系的各國艦隊根據之前使館的授權: 「於海面駐有艦隊之各國,若北京因電信及鐵路中斷而被封鎖,且如現今所擔心之匪徒最終占據優勢,則各國政府應當委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行使以下列職責,即採取一切必要之措施以應付事變,解救北京。」 出兵北京。

日本海軍陸戰隊

得到滿清支持的義和團殺死大量西方傳教士以及中國基督徒,列強以此為由掀起新一輪瓜分中國的活動。1900年6月,滿清允許義和團進駐北京,同時義和團在天津開始進攻各國租界,俄國、德國、法國、美國、日本、奧匈帝國、義大利、英國八國因此決定組建遠征軍撲滅義和團的反抗運動鞏固在華利益。

Ⅳ 為什麼發生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

義和團原稱義和拳.是長期流行於山東.直隸(約今河北)等地的許多民間秘密結社中的一種.雖然這個秘密結社重在[拳而不在[教.但清政府歷來把它當作[拳教加以查禁.使它難以發展.甲午戰爭後.德國佔領膠州灣.強劃山東全省為其勢力范圍,外國教會亦在山東擴展勢力.縱容.包庇不法[教民(即中國教徒).遇有民教涉訟事件.它們往往出面干預.脅迫地方官袒教抑民.作出不公正的判決.群眾對教會積恨成仇.各地反教斗爭接踵而起(見教案).義和拳遂成為反對外國侵略勢力的重要組織形式。

Ⅵ 義和團運動的歷史功績

義和團運動最偉大的功績應該是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使列強未能把中國變為其殖民地。
義和團運動的高潮雖說為期不過三個月,並且最終還在清政府的叛賣下,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陷於失敗,但是,它的豐功偉績卻是昭昭在人耳目的。它的功績,概括起來說是: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保存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覺醒並成為"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這些功績,主要是在中國方面;不過其中有些也涉及到了世界方面,具有了世界歷史意義:
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
義和團運動是通過拳民的英勇戰斗,在瓜分危機三次緩解的基礎上才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這三次瓜分危機的緩解是:1900年6月20日聯軍《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一次緩解;7月3日美國《海約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二次緩解;10月16日《英德協定》所形成的瓜分危機之第三次緩解。三次緩解的過程從所謂有限的軍事行動到"領土與行政的完整",從"利益均沾"到不利用中國形勢"獲得領土利益"等,都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具體明確,並使個別具有領土野心、企圖趁火打劫的帝國主義強盜也終於沒有達到目的。因此,通過義和團運動中三次瓜分危機的緩解,結果就起到了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作用 。
義和團運動以其英勇戰斗的精神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者,使他們不敢為所欲為,不得不來一個緊急剎車,中止他們的瓜分罪行。單憑事業的正義性,而不靠英勇的戰斗去把它付諸實踐,最後也必是一番空話,一事無成。帝國主義列強根本不會因為他們掠奪殖民地的強盜行徑的非正義性而停止其瘋狂罪行的;不然的話,何以世界上許多地區都淪為他們的殖民地了呢?這種人們所謂的"一種可怕的真理"(an awful truth),在世界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
義和團運動之所以能起到阻止列強瓜分中國的作用,乃是由於它是一次民族起義運動,是一場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這種運動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軍事力量所鎮壓不了的。數十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國教會侵略的斗爭史證明,它雖屢經鎮壓,卻此伏彼起,更加茁壯成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運動性質的緣故。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義和團運動,它的這種性質就更明顯了,規模也大得多了。
保存了中國的文化和文明
義和團運動既然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它就相應地保存了中國數千年來的悠久的文化,使我們中華民族這個文明古國得以在這個世界史上最大規模的掠奪領土的時代中存在下來,中國悠久的文化和文明之保存乃是中國在政治上沒有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直接後果。
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發展本來是互相影響,彼此滲透,互相補充的。毋庸諱言,中國近代由於西方產業革命沒有波及到中國,它是落在文化發展的後面了,但是,它是可以吸收西方的先進文化,急起直追。迎頭趕上的。正像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葯等代表中國文化的四大發明,曾經有助於歐洲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之結束一樣,中國文化和文明在將來也是很可能對世界文化和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在義和團運動中,英勇的拳民敢於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號稱"八國聯軍"的"挑戰"(Challenge)作出"應戰"(Response),就把所謂中華民族是"一個未開化的群體","一批沒有活力的群眾","一群沒有民族熱望的東亞病夫",所謂中國是"一個無可救葯的病人",是"一個垂死的國家"等種種誣蔑,一掃而光,證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的民族","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它的文化並未衰老,而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沒有像挑戰一樣的應戰,就不會產生創造性的火花"。義和團運動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挑戰所作出的應戰證明,中國文化和文明是有其生存的價值和權力的,而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和文明並藉此得以保存,義和團運動的功績是不朽的。
遏制了一場可能爆發的帝國主義戰爭
1900年全面爆發的義和團運動,如果說它曾經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話,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就曾經相應地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為爭奪瓜分中國領土而進行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如果說義和團運動不曾阻止列強瓜分中國的話,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後來為了爭奪我國東北的勢力范圍尚且不惜一戰。不過,這時發生的帝國主義戰爭多半不會是日俄戰爭,卻很有可能是英俄戰爭;也有可能不只是兩個國家,而是兩個國家以上參加的帝國主義戰爭。當然,也有通過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協商來進行和平瓜分中國的可能性,雖說這種可能性很難實現。
民族意識覺醒
義和團運動標志著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濫觴。歐弗萊區在《列強對華財政控制》一文中論證義和團運動時說:"關於它興起的原因,勞頓引證了義和團領袖於棟成所發布的一個布告,布告寫道:'若輩洋人,借通商與傳教以掠奪國人之土地、糧食與衣服,不僅污衊我們的聖教,尚以鴉片毒害我們,以淫邪污辱我們。自道光以來,奪取我們的土地,騙取我們的金錢;蠶食我們的子女如食物,築我們的債台如高山;焚燒我們的宮殿,消滅我們的屬國;占據上海,蹂躪台灣,強迫開放膠州,又想來瓜分中國。'由這段布告看來,義和團的興起雖然最初發生於幻想,但很明顯的還是民族精神的覺醒。" 美國駐華特使柔克義致海約翰信中說:"赫德爵士認為,義和團起義是中國擺脫外國人的束縛,爭取民族解放的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所顯示出的熱情和能量使八國聯軍司令德國人瓦德西將軍感慨萬端:"中國群眾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不過1903年又發生了圍繞東北的瓜分危機:"因為俄國佔了奉天,各國要實行瓜分的政策") 英國哲學家羅素也在《中國問題》中說,一旦怯弱溫和的中國人的熱情被激發,也可能變成世上最輕率的賭徒。而1949年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書上的評價顯然帶有毛澤東的個人色彩:義和團抗擊帝國主義侵略的失敗證明,沒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就沒有人民革命的勝利。
清末的義和團運動以及民國的反廿一條五四運動、五卅運動,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三大群眾性民族主義運動,其中五四運動主要為反帝國主義政治主權侵略,而義和團運動和五卅運動則是反帝國主義政治、經濟以及文化侵略的運動,持續時間更長,影響更深遠。

Ⅶ 清朝的時候怎麼會惹的八國聯軍來打中國怎麼會惹的八個國家來打呢後來是怎麼平息的

自從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失敗後,西方列強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而隨著戰爭賠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負,終於引起了義和團運動,清政府內憂外患,無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強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圖吞霸中國。
戰爭起因
慈禧太後與洋人之仇
1898年,光緒帝任用康有為、梁啟超等推行戊戌變法,因與保守派對立而失敗。慈禧鎮 八國聯軍
‍壓維新運動,軟禁光緒帝於瀛台。各國同情維新派,協助康有為、梁啟超逃離中國,而慈禧欲廢黜光緒帝,但因遭各國反對而不敢付諸行動,令她懷恨在心。加上列強企圖瓜分中國,紛紛租借港灣和劃分勢力范圍,也增長了慈禧的仇外情緒。
義和團起事
義和拳,為山東省學習神功的拳民組織,為山東巡撫毓賢利用來抗衡教會,威嚇教民脫離教會之用。後由外國所迫,派袁世凱到山東取締,拳民逃到北京城外涿州各地。 當時,慈禧信任閉塞愚昧的守舊大臣,竟聽信毓賢之言,相信團民能「刀槍不入」、槍炮不傷」,慫恿慈禧藉助義和團排外。慈禧太後派軍機大臣剛毅往涿州視察,但剛毅竟向慈禧奏稱「天降義和團,以滅洋人」。因此義和拳以「扶清滅洋」為口號,進入北京城內勤皇。 拳民到處殺害外國人、教徒,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攻進天津租界。各國公使要求清廷取締義和團,但未獲回應。
編輯本段聯軍進犯
隨著義和團運動在直隸和京津地區的迅猛發展,外國列強多次脅迫清政府予以鎮壓。 1900年4月,義和團剛在北京近郊發展起來,俄國公使就提出鎮壓。美國、英國、法國、德意志帝國各國公使也奉本國政府密令,聯合照會清朝政府「剿除義和團」,並將艦隊聚集大沽口進行威脅。5月間,義和團在京津一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加義和團,以端親王愛新覺羅·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在清政府內占據上風。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干涉。5月28日,英國、法國、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日本、俄國、美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軍達2000餘人。6月6日前後,八國聯合侵華政策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國的戰爭爆發。 1900年6月11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2000多人強占火車由天津駛往北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激起義和團堅決抵抗。6月12日,義和團與清軍董福祥、聶士成部聯合作戰,切斷侵略軍與天津的聯系。6月14日至18日,侵略軍被義和團群眾包圍在廊坊、落岱、楊村一帶,面對用近代槍炮武裝的侵略軍,義和團奮勇殺敵,視死如歸,不惜以血肉之軀與敵人拼搏,表現出極大的勇氣和愛國熱情,打死打傷敵軍300餘名,西摩爾潰不成軍,被迫沿北運河退回天津,義和團粉碎了八國聯軍進犯北京的計劃。 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 6月中旬,侵華帝國主義海軍在沙俄海軍將領指揮下,聯合進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軍堅決抵抗,清軍共擊傷擊沉敵艦6艘,斃傷敵軍200餘名。正當戰事激烈時,守將羅榮光不幸中彈犧牲,清軍失去指揮,大沽炮台失守。在此前後,日本使館書記生在前往永定門接應西摩爾聯軍時被清兵當作間諜處死。德駐華公使克林德在東單牌樓行凶被守軍擊斃。21日,清政府向各國「宣戰」。 大沽口失陷後,俄、英、德、美援軍數千人,闖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對天津城及其外圍發動猛攻,義和團奮起投入天津保衛戰。董福祥率義和團一部進攻老龍頭火車站,斃傷俄軍500餘名,數度佔領車站。張德成率義和團及清軍一部圍攻紫竹林,以「火牛陣」踏平雷區,沖入租界。聶士成部清軍堅守城南海光寺一帶。7月9日八里台一戰,聶士成身中7彈,腹破腸流仍堅持戰斗,直至血竭而亡。14日,天津為聯軍攻陷。 8月4日,聯軍2萬餘人由天津進犯北京。13日進至北京城下,進攻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英軍率先由廣渠門破城竄入。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西太後和光緒皇帝倉惶出逃。聯軍入城後,解除了義和團對東交民巷和西什庫教堂的圍攻,義和團被迫退出北京,轉往外地堅持抗擊侵略者。西太後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鴻章為與列強議和全權代表,發布徹底鏟除義和團的命令,轟轟烈烈的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扼殺了。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派兵四處攻城略地,擴大侵略。9月,俄軍在侵佔秦皇島、山海關同時,集中龐大兵力,分五路對東北地區實行軍事佔領。10月中旬,德軍統帥瓦德西率兵3萬來華,攻佔保定、張家口等地。 八國聯軍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侵略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劫,無數村鎮淪為廢墟,天津被燒毀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殘牆斷壁。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供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八國聯軍在北京公開大肆搶劫,清宮無數文物珍寶被洗擄一空,大批群眾殘遭殺戮。 1901年9月7日,弈匡和李鴻章代表清廷與帝國主義簽訂了賣國投降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北京使館區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交由外國駐軍;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組織等。《辛丑條約》保住了清政府權位,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統治,清政府由此成為帝國主義的傀儡。 附: 時局圖
義和團運動發生後,列強各國都乘機對中國出兵,進行大肆掠奪。消息傳到俄國,沙皇政府認為是侵略中國的大好機會,除積極參加八國聯軍之外,1900年7月16日,製造了海蘭泡慘案,居住在海蘭泡的數千名中國人幾乎全部被俄軍慘殺,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17-21日,俄國侵略軍又先後將江東六十四屯居民萬餘人趕至黑龍江邊槍殺或用斧頭砍死,剩下的被趕入黑龍江淹死,只有極少人泅水得生。8月28日,俄國軍隊佔領齊齊哈爾;9月22日,佔領吉林,28日,佔領遼陽;10月1日,進入盛京(沈陽)。俄軍所到之處,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1900年11月,俄國脅迫奉天將軍增祺簽訂《奉天交地暫且章程》,企圖把軍事佔領合法化。俄軍利用軍事佔領的機會,大肆掠奪中國東北的金礦、煤礦和森林資源。
編輯本段戰後條約《辛丑條約》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清政府在民眾的壓力下,表面上向列強各國「宣戰」,暗地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
‍里卻破壞義和團運動,向侵略軍妥協投降。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後,清政府8月7日任命李鴻章為全權大臣正式向外國列強求和。 1900年12月,列強各國(除了出兵的八國外,又加上比利時、荷蘭、西班牙、匈牙利四國)向清政府提出《議和大綱》,後又訂立詳細條款,於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簽字。《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1)清政府向各國共賠款4.5億兩,以海關等稅收收做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2)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3)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4)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總理衙門改組的外務部
‍《辛丑條約》簽訂後,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 附:8月中從天津進至北京的部隊其實只有七國(當中兩國只為象徵式的掌旗兵)約一萬六千人。分別為:日軍八千人,俄軍四千八百人,英軍(主要為錫克兵)三千人,美軍二千一百人,法軍八百人,奧軍五十人,意軍五十三人。
編輯本段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給中國的影響
八國聯軍軍事行動,以清政府與總共十一個國家簽訂「辛丑條約」為終。 八國聯軍封鎖街道,逐戶進行搶劫
‍其中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四億五千萬即當時中國總人口,以示每人一兩,達羞辱中國人之意),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稱為庚子賠款。聯軍佔領北京後,對北京皇城、衙門、官府大肆掠奪,因而造成大量中國文物和文化遺產(包括故宮,頤和園,西山以及圓明園)的失竊、破壞。在戰爭中,俄國出兵侵佔中國東北全境,這也為日後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 從客觀角度上來說,八國聯軍事件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後來美國為了從知識和精神上支配中國,向清政府減少了約1千萬兩白銀的賠款。退款主要用於中國向美國派遣公費留學生,清華大學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的。美國的兩次退款,產生了很大的國際影響。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也涉足於戰勝國的地位,各國都表示願與中國「友好」,以便用和平的辦法維護和擴張其在華利益。所以都緊步美國的後塵,紛起退款。這一方面間接促進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進程,另一方面加強了列強對中國的控制。
編輯本段對戰統計
時間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
‍ 地點 大清帝國 結果 八國聯軍勝利,簽訂辛丑條約 參戰方 大清帝國 義和團 聯軍:英國,美國,德國,法國,俄國,日國,義大利,奧匈帝國 指揮官 大清帝國:慈禧太後 聯軍:愛德華·西摩爾(英)阿爾佛雷德·馮·瓦德西(德) 兵力 約160,000名義和團士兵 聯軍:49,255人 50艘軍艦 傷亡 義和團:約15,000人 聯軍:600人
編輯本段事件大事記
1900年
‍1月27日,英、法、美、德、意等國聯合照會清政府,再次要求取締義和拳。 2月1日,山東高密群眾圍攻德國鐵路公司,相持數日,並破毀鐵路,至14日,德軍揚言要以武力鎮壓。 3月13日,帝國主義列強在渤海舉行海軍示威,顯示要用武力干涉中國。 4月6日,英、美、德、法公使照會清政府,限兩月剿除義和拳,否則將派水陸各軍馳入直、魯兩省,代為剿平。 5月20日,公使團會議,提出調兵來北京。 5月31日,英、俄、美、法、日、意等六國軍隊四百餘人到北京,使他們的公使具有「完全不受約束」的「處理事務的自由」。 6月3日,德、奧兩國軍隊八十餘人到北京。 6月5日,帝國主義侵略軍六百餘名入衛天津租界。 6月7日,英政府授予駐華公使竇納樂以便宜行事之大權,沙俄、美、德等國政府也先後授予格爾思、康格、克林德等使節以同樣權力。沙俄派兵四千人赴天津。 6月9日,竇納樂致電大沽口英國東亞艦隊總司令海軍中將西摩爾率軍進京。 6月10日,西摩爾率英、德、俄、法、美、日、意、奧等八國聯軍共兩千餘人分批乘火車自津赴京。 6月11日,日使館書記生杉山彬出永定門迎候西摩爾聯軍,在永定門外為董福祥部甘軍所戕。 6月12日,西摩爾聯軍中午抵達廊坊。 6月16日,西摩爾聯軍承認「遠征在事實上已經失敗」,暫停由鐵路前往北京,大沽口列強艦隊司令向守將羅榮光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交出大沽炮台。慈禧太後召開第一次御前會議,討論和戰「剿」撫問題。 6月17日,列強侵略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占據大沽炮台。 6月18日,義和拳及愛國官兵在天津老龍頭火車站與敵軍激戰。 6月20日,德使克林德在東單為虎神營章京恩海所戕。義和拳與董福祥甘軍及武衛中軍開始圍攻東交民巷使館。 7月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自任俄軍侵華總司令,以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為參謀總長,先後動員部隊約十八萬人,分為四個作戰軍團,准備入侵中國。 7月9日,直隸提督武衛前軍總統聶士成於天津城南八里台與敵軍奮戰犧牲。 7月11日,天津老龍頭火車站激戰。 7月12日,沙俄關東軍司令阿列克謝耶夫主持聯軍指揮官會議,定十三日黎明分兵東南兩路向天津城發動總攻。 7月14日,天津失守,帝國主義聯軍在津大肆搶掠屠殺。 7月17日,俄軍從是日起至21日發動了慘絕人寰的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大屠殺慘案。 7月30日,聯軍在天津成立「天津都統衙門」。俄軍分別侵佔海拉爾、琿春、三姓(今依蘭)及遼陽等地,大肆燒殺。 8月4日,日、俄、英、美、法、德、意、奧八國聯軍一萬八千餘人自天津出發,向北京進軍。 8月5日,德皇威廉二世電尼古拉二世, 8月6日,敵軍占楊村。 教民里的志願者在向義和團開火
‍ 8月11日,敵軍攻通州張家灣。 8月12日,通州失守。 8月14日,聯軍入北京,大掠。 8月15日,慈禧太後挾光緒帝倉皇西遁。 8月17日,英國派來的印度軍隊在上海登陸;次日法國水兵也在上海登陸。 8月19日,聯軍統帥瓦德西離柏林東來。 8月28日,俄軍攻佔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 9月18日,德國照會各國,主張先「懲凶」後議和。 9月21日,俄軍侵入吉林省城,23日侵入奉天牛庄。 9月27日,聯軍統帥瓦德西到天津。 9月29日,俄軍占遼陽。 10月1日,俄軍侵入沈陽(奉天府),至是東三省的主要城鎮和交通線歸沙俄強占。英軍佔山海關。 10月4日,法國提出和議條款六點。 10月13日,法軍占保定。 10月17日,聯軍統帥瓦德西到北京,設司令部於儀鑾殿。 10月18日,法國占正定。 11月19日,德、意侵略軍占張家口。 12月10日,聯軍組織「管理北京委員會」。 12月16日,聯軍占直隸束鹿縣,遭到人民的英勇抗擊。 12月22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奧以及西班牙、荷蘭、比利時等十一國公使聯合向奕?、李鴻章遞交《議和大綱》十二條。清政府於27日同意接受。 12月30日,中俄簽訂《天津租界條款》。
1901年
‍1月15日,奕?、李鴻章在《議和大綱》十二條上正式簽字畫押。 2月21日,清政府接受了列強要求處死的十二人名單,即載漪、載瀾、載勛、英年、趙書翹、毓賢、啟秀、徐承煜、徐桐、剛毅、李秉衡、董福祥等;到4月,列強要求嚴懲的地方官員,共達142人之多。 5月11日,奕?、李鴻章照會列強公使,接受四億五千萬兩賠款總額的要求。 5月23日,德皇威廉二世電召瓦德西回國,並轉告各國政府取消他所擔任的聯軍總司令職務。 5月26日,清政府照準各國賠償四百五十兆兩,四厘息。 8月8日,八國聯軍從北京撤退完畢。 9月7日,奕?、李鴻章和十一國公使在北京正式簽訂《辛丑和約》十二款及其十九個附件。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Ⅷ 八國聯軍侵華

八國聯軍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軍事行動進入中國的英、法、德、俄、美、日、意、奧的八國聯合軍隊,總人數約3萬人。

起因
中國一些意見認為起因是,西方列強妄圖以義和團運動反抗作惡多端的傳教士、領事為借口,企圖共同瓜分中國。

西方主要意見認為起因是,清朝縱容義和團運動殘忍殺死西方傳教士及領事人員,義和團拳民對東交民巷外國大使館和西什庫教堂等地發動了攻擊。

另有觀點認為,清朝統治者圖謀通過義和團運動來打擊西方國家對其的控制以加強其統治地位。

1900年6月17日八國聯軍攻佔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二萬自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並於14日攻陷北京。慈禧太後、光緒帝和親貴大臣遂逃往西安,而派奕劻和李鴻章乞和。9月德國陸軍元帥瓦德西被推為聯軍總司令來華,侵略軍陸續增至十萬,由京津出兵,分侵山海關、保定、正定以至山西境。此間,帝俄又單獨調集步騎兵十七萬,分六路侵佔中國東北。12月聯軍提出《議和大綱》,迫使清政府全盤接受,並於1901年9月7日簽署了《辛丑條約》。後八國聯軍除留一部常駐京津、津榆兩線,其餘撤兵回國。

八國聯軍軍事行動,以清政府被迫與總共十一個國家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結束,其中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被稱為庚子賠款。由於八國聯軍的入侵,原藏於清廷中的大量珍貴的中國文物和文化遺產遭到掠奪和破壞亦是不爭的事實。

在戰爭中,俄國出兵侵佔中國東北全境,這也為日後的日俄戰爭埋下了伏筆。

中國一些看法認為,八國聯軍軍事行動是一場侵略性質的戰爭,八國聯軍不僅侵犯了中國的主權,而且在中國無惡不作,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而義和團運動則是一場反對帝國主義的農民運動。

西方主要觀點認為,這是一場為了營救各國大使以及公民的多國合作的軍事行動,而事情的起因,則是義和團攻擊位於東交民巷的大使館,以及德國公使克林德的被殺。

過去甚至有西方極端主義者認為,西方國家肩負著開化落後民族的艱巨任務(the white man's burden),但從客觀角度上來說,的確為中國脫離封建統治創造了條件。而且在之後,由於清政府無法賠付如此巨額的賠款,而改為向西方派遣留學生,也間接促進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進程。

圓明園位於中國北京市區西北的海淀區,是一組清代的大型皇家園林,由圓明園及其附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後改稱萬春園)組成,通稱為「圓明三園」。其規模宏偉,融匯了各式園林風格,嫻熟地運用各種造園技巧,堪稱是中國園林藝術史上的頂峰性作品,被西方國家稱作「萬園之園」。1860年,該園被英法聯軍焚毀,現僅存遺址。1988年,圓明園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於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勝門、安定門等處,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紛紛退至圓明園一帶,英法聯軍遂追至圓明園。

聯軍士兵起初尚相勸戒,勿進入園中,恐中國日後以失物索賠,但不久即有數千名法軍士兵沖入圓明園,守園的官兵寡不敵眾。見法軍展開搶劫,英軍司令格蘭特遂批准英軍入園。聯軍士兵大肆劫掠園中的珍寶和陳設物。根據英國官員事後估算,被掠走的文物珍寶(金銀、寶石、綢緞和古玩陳設等)價值達600萬英鎊之多,因不識其價值或因搬運不便而被毀壞的珍本圖書、佛塔、瓷器、傢具等價值與此相仿。

由於此前清廷談判代表曾拘捕英國軍使巴夏禮一行,並曾將其囚禁於圓明園中,英軍在園中發現《泰晤士報》隨軍記者被肢解的屍體,英軍統帥額爾金遂以「對外交人員實施虐待」為由,於10月18日下令放火燒園,以作為對清廷的懲罰。英軍第一軍團一部於10月18日起在園中各處縱火,同時派出分隊焚毀附近的靜宜園、靜明園、清漪園、暢春園等皇家園林。圓明園大火持續了兩天,300多名太監和宮女葬身火海。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對此給予強烈譴責,稱之為「兩個強盜的勝利」。

長春園西洋樓養雀籠遺址圓明園被焚後,尚有部分景點倖存。據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內務府調查報告,園內倖存建築有圓明園的廓然大公、紫碧山房、魚躍鳶飛、耕雲堂、慎修思永、知過堂、課農軒、順木天、春雨軒、杏花春館、文昌閣、魁星閣、蓬島瑤台、萬方安和十字亭、藏舟塢,長春園的林淵錦鏡、海岳開襟,綺春園大宮門、庄嚴法界、正覺寺等建築。同治十二年,慈禧太後和同治帝打算擇要重修圓明園,計劃修復圓明園前朝區、九洲區,以及福海以西以北的少數景點,並將綺春園擇要修復,改名「萬春園」,作為慈禧太後居所。但該計劃終因財力不足而在開工11個月後作罷。此後對園內一些景點仍有小規模維修,慈禧太後和光緒帝曾多次到園中游幸。此時的圓明園除倖存建築外仍保留有大量的名貴花木、山水疊石、建築基址,橋梁、道路、園牆和園門大多完好。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清政府再次逃亡。在混亂中,圓明園又遭到附近駐軍和匪民的趁火打劫。園內殘存建築除新宮門(綺春園宮門)有庄戶保護外,全被土匪推倒拆毀,拆賣磚瓦木料。園內的古樹名木、木質橋梁、以及建築地基中的木樁,全部被劫運往附近的清河鎮出售。

長春園七孔水閘,20世紀50年代拆除清朝滅亡後的數十年裡,圓明園遺址繼續受到劫掠。園內的方磚、條石、石料、漢白玉雕刻、太湖石、青片石紛紛被軍閥官僚運走修建私園和陵墓,圓明園虎皮石圍牆被拆除修路。此外也有一部分圓明園遺物被安放於公共場所,如長春園門銅麒麟、安佑宮丹陛石、水木明瑟碑先後於1910年至1937年被移往頤和園;安佑宮華表、石麒麟、西洋樓線法橋和翻尾石魚、梅石碑、蒔花碑、文源閣碑被分別移至燕京大學和北京圖書館舊館;蘭亭碑和「青蓮朵」等珍貴太湖石於1915年移往中山公園;長春園大東門石獅子及基座移至正陽門和新華門。西洋樓遺址的漢白玉及磚瓦也多被軍閥官僚運走,或被各家石作坊買去,就地改刻為其他石料。1928年大水法遺址石料被拆走修建綏遠陣亡將士碑。日佔時期,園內部分遺址在「獎勵農業」的口號下被平山填湖,改為水田。

1950年代,曾計劃將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定址於此,但1960年代園內土地大多被附近生產隊改為農田,大量人口迅速湧入,相繼拆除了圓明園福海石駁岸、舍衛城殘余城牆及地基、萬春園三孔橋、運料門、長春園七孔閘等殘存建築,以及殘留的全部園牆,並砍伐了園內殘存的唯一一株花神廟古樹。特別是1975年以後,各單位在園內大量平毀土山、填平湖泊、砍伐樹木,修建工廠、養豬場、養雞場,圓明園遺址原有山形水系和殘存的古樹植被徹底消失。

Ⅸ 八國聯軍侵華為何德國人打的最賣力

文/寂寞的紅酒

19世紀末,在中國北方爆發了著名的義和團運動。義和團打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扒鐵路、拆電桿、砸教堂、殺洋人,把北方搞得烏煙瘴氣,很多義和團拳民甚至公然借機打家劫舍、打擊報復。面如滔滔洪水般的拳亂,清政府彈壓不住,慈禧太後在軍機大臣剛毅、大學士徐桐等王公大臣的慫恿下,禍水外引,向列強宣戰,引來了八國聯軍。八國聯軍來勢洶洶,都卯足了勁干一票大的。八國中出兵最多的是俄國,出力最多的是日本,但打的最猛、最賣力的卻是德國。侵華戰爭中,大部分硬仗都是德國人打先鋒。那麼八國中為什麼德國人打的最賣力?這就要從一次偶然的外交事件說起。

1900年,義和團運動鬧的動靜越來越大,瘋狂的義和團戰士見到洋人就殺,連清軍都捲入了其中。6月20日,德國公使克林德不顧清政府限令各國使節24小時內離開北京的警告,竟然跑去總理衙門要找清政府理論,結果半路上遇到了正在到處搶劫的清軍士兵,克林德就這樣掛了。克林德被殺後,端王載漪和剛毅、徐桐等主戰派樂不可支,他們上書要為殺了克林德的神機營軍官恩海請功,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到自己闖了彌天大禍。

克林德被殺引起了世界的嘩然,因為在國際上如此公然殺害他國公使的行為並不多見,而且被殺的是世界一流強國德國的公使。清政府的暴行引發了德國人的憤怒,尤其是德國皇帝威廉二世怒不可遏,他責令德國政府立即派遣遠征軍前往東方報復中國,一支兩萬多人的遠征軍很快被集結起來。德國在調兵的同時,還照會各國共同採取行動,各國都是義和團運動中的受害者,又都想著去中國撈一把,所以促成了八國聯軍侵華。由於德國是這場事變中最大的受害者,所以德國人瓦德西被推舉為聯軍統帥。

八國聯軍很快就在大沽口登陸,開始大舉侵華。清軍和義和團雖然有幾十萬人,但根本抵擋不住,聯軍沒用多長時間就佔了直隸的大部分地區,德國人揚言要打到陝西抓慈禧。不過,聯軍在西進的過程中,在娘子關遭到了清軍的頑強阻擊,聯軍傷亡慘重,尤其是打的最猛的德國人傷亡接近3000人。德國人不甘心失敗,要求聯軍繼續進攻,不過各國心懷鬼胎,態度非常消極,尤其是英美完全不配合,德國人孤掌難鳴,最終只能放棄,接受了和談條件。按照《辛丑條約》的規定,清政府賠償4.5億兩白銀,其中德國9000多萬兩。為了安撫德國人,清政府還派遣醇親王載灃赴德國賠禮道歉,這才平息了德國人的憤怒。

Ⅹ 老照片:那年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最終的結局是什麼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到19世紀末期。西方列強的勢力和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廣大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許多中國人對於清廷感到失望。

清朝作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大國之一,可當被英國在第一和第二鴉片戰爭打敗後,卻不斷地在遭受屈辱。

於是一些老百姓真正開始相信,正是基督徒對神靈如此不悅,所以才會導致所有地區都受到乾旱的懲罰。

由於乾旱,無法進行農務勞動,而無所事事的年輕人也開始加入義和團,一邊練習武術,一邊時刻盯著他們的基督徒鄰居。

閱讀全文

與義和團為什麼打德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