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並購市場在哪裡

德國並購市場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07 04:30:12

Ⅰ 德國公司的類型可以選擇哪些

在德國市場的並購交易中,約半數的投資者來自境外國家。這顯示出德國在吸引外資方面十分出色。隨著中國境外投資及跨國並購交易量的不斷攀升,歐洲擁有諸多吸引投資的優勢。對中國投資者而言,德國目前也是歐洲最重要的投資目標國家之一。

常見的公司類型包括:

Ⅱ 中國收購了哪些德國企業

截至目前,中資公司收購(含控股)的德國企業主要有:
2011年:聯想集團以2.31億歐元收購梅迪昂公司的36.66%股份(電腦);
2012年:三一重工與中信產業投資基金以3.6億歐元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100%股權(工程機械)。
2013年,上工申貝收購德國百福(縫紉機)
2013年,正泰集團收購 Conergy(光伏)
2013年,濰柴動力以11.67億收購凱傲集團32%,林德公司90%股權(叉車)
2014年,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2.9億歐元收購ZF Friedrichshafen AG(德國采埃孚腓特烈集團)旗下擁有的BOGE橡膠與塑料業務(橡膠塑料);
2015年,中國化工以9.25億歐元收購克勞斯瑪菲公司100%股權(塑料和橡膠處理設備)。
2016年,美的以46億歐元收購KUKA庫卡公司約86%的股權(機器人)。
2016年,北京控股以16億美元收購德國垃圾處理公司EEW(垃圾處理)。
2016年,上海電氣集團收購以約1.74億歐元收購寶爾捷自動化公司(Broetje-Automation)(航空設備及相關自動系統);
2016年,珠江鋼琴集團以人民幣1.77億元收購詩密爾(Schimmel)90%股權(鋼琴製造)
2016年,濰柴動力通過凱傲集團以21億美元收購德馬泰克(Dematic)(物流設備)
2017年,富山企業有限公司於3月底正式完成了對德國鋼鐵集團Georgsmarienhütte Holding GmbH (下稱「GMH集團」)旗下Bochumer Verein Verkehrstechnik GmbH公司(德國波鴻交通技術集團,下稱BVV)的收購。(軌道交通)
希望以上匯總能滿足題主的要求。

Ⅲ 近年跨國並購投資有哪些主要特點

您好,從總體上看,近年來跨國並購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並購方式以橫向並購為主,以股本置換代替貨幣支付

與前些年相比,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企業間以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為明顯標志進行橫向並購,以降低成本達到規模經濟,增強國際競爭力。這種橫向並購在銀行、保險、航空、通信、汽車、醫葯等行業中表現尤為突出。如1998年德國戴姆勒賓士公司與美國第三大汽車製造公司克萊斯勒公司達成合並協議,涉及市場金額高達920億美元;1999年英國沃達豐公司以2000億美元收購德國曼內曼斯;美國在線公司以1600億美元並購時代華納公司等。跨國並購的主要實施形式也不再是支付貨幣,而是股本置換。1999年全球109起巨型跨國並購案中有26起是通過換股形式完成的;2000年44%的跨國並購通過換股形式完成;即使是在主要國家經濟低迷、股市不景氣的2001年,這一比例依然達到了24%。

2、跨國並購向第三產業集中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近發表的一份題為《外國直接投資趨勢和近期發展》的報告說,對外投資中原來有50%的比例投資於工業行業,現在有超過2/3的比例投資於國外服務行業。跨國並購的行業主要集中在汽車、能源、電訊、煙草、制葯、食品飲料和金融服務業。1998年以來,僅銀行、通訊行業的企業並購數額就占整個並購總額的60%。2000年,跨國並購的主導產業主要是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產業。這些產業部分屬於運輸、倉儲、通訊產業,部分屬於電子和電子設備。這些產業既是2000年最大的收購目標,也是最大的收購部門。金融企業的跨國並購在2000年的跨國並購總量中所佔比重超過了20%。跨國並購向第三產業集中成為趨勢。

3、跨國並購實施的行為主體發生變化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中國家在跨國並購中的地位逐漸顯現出來。跨國並購仍以發達國家為主,但發達國家以發展中國家企業為目標的並購數量呈上升態勢。如發達國家在中國、印度、印尼、土耳其、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所實施的並購活動。根據《亞洲並購報告》的統計,在1995年亞洲50起最大的並購案中,涉及34起跨國並購案,其中由發達國家發起的對發展中國家的並購案為10起,占跨國並購案總數的近30%,並購交易額達28.91億美元;在1996年亞洲50起最大的並購案中,涉及29起跨國並購,其中由發達國家發起的對發展中國家的並購案為8起,占跨國並購案總數的27.6%,並購交易額達57.2億美元。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Ⅳ 外國投資者收購德國企業是否會受到限制有什麼規定嗎

德國管家提醒您:
當前德國法律和德國政府對外國企業並購德國企業的政策限制
(一)市場准入
德國對外國投資者的市場准入條件基本與德國內資企業一樣,視外國投資者基本等同於國內投資者,幾乎不存在任何限制。
目前德國明確禁止投資者進入的領域只有建設和經營核電站及核垃圾處理項目。
除特殊行業之外,外國投資者無需任何審批即可收購德國企業。需要審批的行業包括:銀行,保險業;金融;拍賣業;出售含酒精飲料的餐飲業;武器、彈葯、葯品及植物保護劑生產及其銷售;煉油及蒸餾設備的生產及銷售;發電和供暖廠;動物的批發及零售;需獲得經營許可或生產許可運輸和出租公司等等。
(二)國家安全審查
一般情況下,外國企業在德國投資不需經過政府審批。盡管德國政府有權對是否允許任何外商(非歐盟)的投資進行審查,但在實踐中這種情況並不常見。但是,理論上外商投資行為仍然有可能存在限制或禁止。需要注意的是,對敏感性行業(戰爭武器、驅動作戰坦克或其他履帶式裝甲車的發動機或變速器、有信息技術安全功能、處理國家機密信息的產品或對此類產品的信息技術安全功能至關重要的零部件),在獲得25%及以上表決權的股份轉讓合同訂立後,外國投資者需要立刻向聯邦經濟與科技部主動申報該交易;對於非敏感性行業,則外國投資者無需向聯邦經濟與科技部申報,但聯邦經濟與科技部可以自行決定審查收購交易。
1、審查主管機關
根據德國《對外經濟法》(Au?enwirtschaftsgesetz,簡稱AWG)及其實施條例(Au?enwirtschaftsverordnung,簡稱AWV)的規定,德國聯邦政府授權於聯邦經濟與科技部(簡稱BMWi)對外國投資者收購以德國為住所地的、超過25%投票權股份的企業進行審查。具體而言:
(1)外國投資者
外國投資者系指住所地在歐盟境外的投資者,包括歐盟境外的投資者在歐盟境內設立的分支機構。此外,如並購方雖是在歐盟境內,但其具有表決權的股份超過25%以上由住所地在歐盟之外的人士持有,則也被視為是外國投資者。
住所地在歐盟之外,但是屬於歐洲自由貿易聯合體(EFTA)的國家(冰島、列支敦斯登、挪威、瑞士)不被視為外國投資者。
(2)表決權股份超過25%的計算
股權比例計算包括並購方直接收購的股權和其通過關聯公司或其他公司協議間接控制的股權。具體而言,在計算購買者購買有表決權的股份是否達到25%時,(1)如果並購方擁有一個第三方企業具有表決權的股份達25%以上、且這個第三方企業已經擁有被並購方的股份,則這些股份也被計算在並購方計劃購買的股份之內;(2)在並購方與一個第三方企業簽訂了共同行使投票權的協議的情況下,該第三方企業擁有的被並購方有表決權的股份也應被計算在並購方計劃購買的股份之內。
2、審查的內容和審查後果
審查的內容是受審查的並購行為是否將會對聯邦德國的公共秩序和安全構成威脅。
聯邦經濟與科技部作為審查的主體,可以在:(1)股權轉讓合同簽署之日起三個月之內;或者(2)在收購者公開宣布其收購要約起三個月內做出決定是否啟動審查程序,此處的期間即為審查的有效期。
若審查結果表明這樣的並購可能威脅德國的公共安全和國家秩序,聯邦經濟與科技部就有權通過行政決定禁止或限制這樣的並購,具體方式有兩種:一是禁止或限制投資者在收購後行使股東表決權,也就是限制外國投資者對德國企業重大事項施加影響;二是取消此次收購,委託財產管理公司將項目復原到收購前狀態。
(三)反壟斷審查
如果擬進行的收購滿足德國反壟斷審查的觸發條件,則不論該收購對競爭產生的實際影響如何,收購方應當向德國聯邦反壟斷局進行反壟斷申報。若未申報,則可能面臨最高達100萬歐元的罰金。
1、申報標准
如果符合下列條件,則需進行德國反壟斷申報:(1)收購代表德國公司至少持有25%的表決權的股份;(2)收購各方在全球的營業額合計超過5億歐元;(3)至少一方在德國的營業額超過2500萬歐元以及其他各方中至少一方在德國的營業額超過500萬歐元。其中,營業額的計算包括該收購公司所屬集團的營業總額,涵蓋最終控股母公司以及為最終控股母公司完全或部分控制的關聯方,但應當扣除集團內關聯方之間的交易額。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並購只涉及兩家企業,且兩家不是關聯企業,同時其中一家全球銷售總額低於1000萬歐元,或進入德國市場至少5年、在德國的營業額低於1500萬歐元,則不需要申報。
2、審查期限
申報後,德國聯邦反壟斷局將啟動為期一個月的初步審查(階段I),若聯邦反壟斷局決定不實施進一步審查,則交易將被視為獲得批准。如果聯邦反壟斷局決定啟動進一步調查(階段II),則其將在自申報之日起四個月的時限內主要針對市場份額/市場控制力進行實質審查並作出決定。
3、歐盟反壟斷審查和德國反壟斷審查的關系
如果擬進行的交易達到歐盟的反壟斷申報標准,則僅需進行歐盟的反壟斷申報;如果未達到歐盟的申報標准,但達到了德國的反壟斷申報標准,則需進行德國反壟斷申報。
歐盟申報的標準是:歐盟《並購條例》第1條第2款的規定:「同時滿足下列情形時,並購具有共同體規模:(1)參與並購的企業在世界范圍內的年營業額共同達到50億歐元;並且(2)參與並購的企業中至少有兩個企業在共同體的年營業額達到2.5億歐元。但是,如果參與並購的各企業在共同體范圍的總營業額的2/3以上來自一個且是同一個成員國,則不構成共同體規模。」《並購條例》第1條第3款的規定:「在不滿足第2款標准情形下,如同時滿足下述情形,則也構成共同體規模:(1)參與合並的企業在全球的年營業額超過25億歐元;(2)參與合並的企業至少在歐盟3個成員國的共同市場年營業額超過1億歐元;(3)參與合並的企業中至少有2個企業各自在歐盟上述3個成員國中的每一個的市場年營業額超過2500萬歐元;(4)參與合並的企業中至少有2個企業各自在歐盟市場的年營業額超過了1億歐元;(5)參與合並的各個企業在歐盟市場年銷售額的2/3以上不是來自一個且是同一個成員國。但是,如果參與並購的每一個企業在共同體范圍內的總營業額的2/3以上來自一個且是同一個成員國,則不構成共同體規模。」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收購完成後,對其他國家也產生限制競爭的效果,那麼也有可能觸發其他國家(比如美國、中國)的反壟斷申報程序。

德國法律對於外國企業並購德國企業之後,在技術(專利)轉移、勞動用工等方面的限制和保護措施
(一)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轉移
在技術轉移方面,就本所律師所知,知識產權的保護在商標方面需要注意其他國家的第三方是否享有在先權利、從而可能會潛在的妨礙在其他國家使用目標公司商標,妨礙的范圍可能是全部的目標活動或至少是當前計劃擬定的特定活動。並且如果在其他國家的第三方擁有這樣的權利,其可以要求商標權人立即停止使用商標,也可能提出進一步索賠。
在外觀設計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德國法律僅保護經注冊的外觀設計;而在歐盟,未被注冊的歐共體外觀設計也被保護。
在公司名稱方面,德國法律規定公司名稱作為一個商業標志也可被設定為標志權,並且公司的名稱賦予其所有者在德國為商業活動之目的而使用該名稱的排他性權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商標局或法院認為公司名稱缺乏顯著性,則有可能會存在此類公司名稱權被拒絕的風險。並且,如果第三方在德國對相關產品擁有在先的標志權(比如商標權或/和公司名稱權),則在先者可阻止公司使用該標志並提起訴訟。而在歐盟,歐盟並沒有對公司名稱權作出保護規定。
在軟體的版權保護方面,德國法律規定,軟體受到版權保護,其中對於在僱主指導下形成的軟體所有權轉移給用人單位,但各方另有約定的除外。這也表明德國法律可能更偏向獨立開發或創造某一產品的個人,關於此產品的所有權利並非自動歸屬於僱主及客戶。因此取得全部知識產權的合同需要事先進行協商。
在專有知識保護方面,僅在專有知識是:(i)秘密的,即不為普遍知曉或容易取得的;(ii)重要的,即對產品生產是重要且有用的;以及(iii)可識別的,即以充分全面方式描述使其可能滿足秘密性和重要性的標准,專有知識才受到保護。
對於知識產權轉移方面,需要注意:(1)如果目標公司簽署了許可協議,需要關注許可協議是否允許轉許可;(2)相關產品的專利、版權、商標是否登記在目標公司名義下,如果不是登記在目標公司名義下,則應當要求轉至目標公司名義下;(3)目標公司的擁有專有知識的核心員工是否與目標公司簽署了長期勞動協議或是否願意繼續留在公司。
(二)勞動用工
對於德國企業被並購之後,針對勞動用工方面,德國法律規定,並購方應接收被並購公司的員工。但是,企業因並購原因確需裁員的,應由董事會報請股東大會通過,而無需徵得企業委員會的同意,但企業委員會有知情權。董事會應及時向企業委員會通報並購方案,並按規定事先書面通知企業委員會舉行聽證會。自舉行聽證會之日起一周後,無論企業委員會是否同意,僱主即可簽發辭退通知書。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辭退通知書均需書面且以原件形式做出並提前通知當事人才具有法律效力,並且提前通知的時間需要根據工齡來確認。被辭退者如認為辭退不合理,可在收到辭退通知書後一周內通過企業委員會向僱主提出書面申訴,如未達成和解,僱主有權強制執行辭退,但當事人可在收到辭退通知書三周內向當地勞動法院提起訴訟。如果雇員錯過這一時限,解僱有效,無需考慮解僱理由之合法與否。
德國法律規定對於裁員應該給予經濟補償。補償金額最高可達12個月的月薪,但年滿50周歲且在同一公司工作15年以上者可享受最高15個月月薪的補償金,年滿55周歲且在同一公司工作20年以上者可享受最高為18個月月薪的補償金。

Ⅳ 誰知道世界上五次企業並購浪潮都發生在什麼時候,代表是什麼

一、全球第五次跨國並購的新特點

1.並購規模巨大,強強聯合顯著增多,產生了許多「巨無霸」的跨國企業集團。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全球涌現出了許多巨型跨國公司相互之間並購的案例,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如1995年美國迪尼斯公司宣布以290億美元收購美國廣播公司的母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娛樂公司。1999年英國的沃達豐以650億美元並購美國空中通訊公司案。這些跨國公司並購的資產規模巨大,對同行業的其他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此次全球企業並購活動不僅表現為大小企業之間的相互吞並,而且發生在兩個勢均力敵的大企業之間的並購日益增多,成為這次並購的顯著特徵。1998年艾克森—美孚兼並案以近790億美元的價格創下了行業並購史上的最高記錄;而2000年新興的互聯網公司美國在線宣布以18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著名的傳統媒體企業時代華納,成為迄今為止美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一宗並購案。

2.並購數量增多,產業進一步向國際化發展。以美國為例,從數量上講,前四次並購浪潮中企業並購數量平均每年分別是530、916、1650和3000起。而在第五次並購浪潮中,1995年在5000起以上,1996年則達到1萬多起的記錄。1995—1997年,美國共有2.76萬家企業參與並購活動,比整個20世紀80年代的數目還多。跨國並購活動的增加,表明市場進一步全球化,產業進一步向國際化的方向發展。因為跨國並購活動目前主要發生在能源、電信、銀行業,這說明兼並國都在調整自己的產業結構,把傳統產業、夕陽產業轉移到其他國家。這種轉移需要統一的世界市場才能夠順暢。

3.在技術、資本密集的傳統領域出現了超級並購。本來在技術、資本密集的傳統領域,市場集中度已很高,並有壟斷之嫌,但在這次的跨國並購浪潮中,仍出現了多起超級並購案例。如1998年德國戴母勒—賓士汽車公司以400億美元的價格並購美國的克萊斯勒公司,組成世界第二大汽車集團;2000年英國沃達豐以約1320億美元的價格兼並德國的曼內斯曼電訊,成為全球最大的超級並購案例。這些兼並案追求的是能在未來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謀求資源的最優配置,增強企業集團的競爭力。

4.橫向並購顯著增加,換股成為主要交易方式。從並購雙方的行業相互關系劃分,跨國並購主要有三種方式:競爭對手之間的橫向並購、供應商和客戶之間合並的縱向並購和既非競爭對手、又在縱向上不具有現實或潛在橫向關系的企業之間的混合並購。據有關資料顯示,1997-1999年,橫向並購在全部國際並購中的比重由1993年的50%左右上升到70%;垂直並購在全部跨國並購中的比重除1987年一度接近20%外,在1998—1999年間基本保持在10%以下;而混合並購在全球並購中的比重由1993年的4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0%以下。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橫向跨國並購在全球並購中所佔的份額不管是從數量還是價值看都占絕對優勢。從近兩年來世界跨國並購的趨勢看,在企業並購支付中現金支付比例逐漸下降,股票支付方式和混合支付方式的比重逐漸上升。如在美國企業並購中,現金支付比重從1976年的52%降到1996年的33%,而股票支付方式和混合支付方式比重分別從1976年的26%和20%增長到1996年的29%和28%。可見美國企業並購支付方式尤以股票交易為主。
5.跨國企業兼並與剝離並存。一方面各公司爭相並購其他公司;而另一方面也紛紛把與自己主要業務無關的分支機構出售出去。如通用汽車把所屬的電子數據系統公司出售出去,這與第三次兼並浪潮中的多元化經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Ⅵ 普茨邁斯特的三一並購

「有些時候結婚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我們對普茨邁斯特(俗稱大象)暗戀了18年,18年前我們進入這個行業時,它就是第一了,如果是那時,我們簡直不敢想像並購的事,我們對它是長達18年的傾心相戀。」三一重工(600031,SH)總裁向文波在1月31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如此形容這次對普茨邁斯特的並購。
2012年1月31日,三一重工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三一德國聯合中信基金於2012年1月20日與德國普茨邁斯特股東簽署了《轉讓及購買協議》,三一德國和中信基金共同收購普茨邁斯特100%股權,其中三一德國收購90%,中信基金收購10%。三一德國的出資額為3.24億歐元(摺合人民幣約26.54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13.5%。
這次收購引起了業界的強烈震動,《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也了解到了此次並購的一些幕後細節。 半個月達成協議
記者了解到,這次收購只用了半個月就達成協議,如果不是因為德國法律上的原因晚了幾天,一個星期時間就可能完成了交易。
「本來1月19號我們就要在法蘭克福簽合同。但由於法律上的原因,沒有及時簽訂協議。但是我們給對方承諾,嚴格遵守時間表,為了達成目標,我和普茨邁斯特的創始人卡爾施萊西特先生同時調了我們的手錶,並交換了手錶。到現在我們都互相保存對方的手錶。」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在發布會上透露,「卡爾施萊西特先生寫了一個紙條給我,表示『大象』一定跟三一合並,再不與其他企業談。交換了手錶後我就回國了。」
卡爾施萊西特也證實了梁關於手錶的故事,並在這次發布會上再送一塊表給梁穩根,「約在4周前,我們收到了梁總的一封信,看到了他收購的意願,我們見面幾個小時後就達成了一致。」對於短時間就並購普茨邁斯特,外界質疑三一重工過於草率。但是向文波並不認同。
「如果只是一般的財務性並購,我們不會去做。」向文波表示,這次為什麼這么快?就是因為對這家公司具有相當深的研究,每年都在研究它,比一般的財務顧問的盡職調查還要了解。
「從1994年三一重工進入混凝土機械製造領域起,我們就知道了施萊西特和普茨邁斯特,一直以來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和超越的對象。三一對它有特殊的感情,我們半個月前才第一次相見,但一見如故。普茨邁斯特對三一來說是無法用價值來衡量的。」梁穩根表示。
向文波對此次並購評價更高,他甚至表示,即使200億元,也要拿下來,這種資源不可替代,200億元只是三一重工混凝土製造領域兩年的利潤而已。「這次收購不是可以以金錢來衡量的。普茨邁斯特的技術,品牌、網路體系,都不可以用金錢來衡量。這次並購能給我們帶來金錢和時間不能換回來的東西,它有52年的歷史,它花了52年建起網路體系,這種價值也是無法衡量的,我們的產品主要在中國,出口不到5%。我們的銷售世界最大,但還不是世界品牌,我們這次收購獲得了一個世界品牌,戰略性並購是改變世界競爭格局的並購,誰有了『大象』,就有了世界性的體系。」
對於外界擔心的現金流,向文波則表示,「現在說三一現金流有問題,是對三一不了解。我們收購的資金全部是自有資金,三一從創業到現在,從未遇到現金流問題。我們把資本市場上籌到的錢全部還給了投資者。前年有60多億元的利潤,去年有80多億元的利潤。三一在海外發行股票,不是缺錢,而是希望成為國際化的公司。我們負債率只有50%多,我們市值1000多億元,這次收購不到市值的5%。」
向文波還表示,「我們不會解僱一個員工,我們跟他們的CEO簽了5年合同,並要通過拓寬普茨邁斯特產品線來增加就業,招聘更多海外員工。」他對今年一季度的交易審核通過充滿信心。「三一重工正在按程序走,要通過反壟斷審查,這是需要時間的,但是我們有信心通過,收購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支持。」 整合懸念
實際上,一個多月前,三一重工和普茨邁斯特還在印度為一個400多米高的樓互相競標。
「現在我們不爭了,我跟營銷部說了,有『大象』投標的,我們不去了。」向文波說。
盡管向文波聲稱此次並購「不是簡單性的財務並購,是戰略性並購,價值連城」,但外界還是對下一步的整合存在疑問,這是三一重工第一次走出國門的重大並購,是否會水土不服?這也成為一個懸念。
向文波回應,「我們是市場化的企業,對市場有天然的適應性,我相信我們企業文化之間的差異不會很大,我們三一重工推行的是豐田的管理模式,我想在普茨邁斯特推廣也不是問題。」
「到時我們會將大象的部分產品轉移到國內生產。我們要管理效應,我們之間會全面整合商務體系,它的優質零部件可以提升我們的產品質量,我們低成本的零部件可以降低它的成本,發揮協同效應,迅速整合我們的營銷。不會因為這個整合讓大家沒事干。」向文波說。
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普茨邁斯特總資產4.91億歐元,凈資產1.77億歐元。2010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5億歐元,凈利潤150萬歐元,預計2011年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6億歐元,僅為歷史最高57%。2007年,該公司銷售收入為10億歐元。
盡管普茨邁斯特財務數據並不漂亮,但是此次並購獲得各大券商研究員的一致看好。中金公司發布研究報告表示,如果能順利整合,三一將與其形成優勢互補,獲得普茨邁斯特在世界范圍內相當成熟的營銷網路和渠道資源,世界一流的混凝土機械技術,以及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頂級品牌資源。此次收購將為三一打開海外市場的廣闊空間,有利於公司國際化發展戰略的實施。

Ⅶ 跨國並購的缺點是什麼

跨國並購我們還缺點什麼
------------------------------------------據《河北經濟日報》9月1日報道,在德國,大部分中小企業都是在二戰後創建的。如今,當年創業的那批企業家基本都到了退休的年齡,可他們卻發現很難找到合適的家族繼承者。據統計,整個德國有3萬個公司要被出售。伴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對欲出售的德國企業來說,與廉價賣給一家可能還不如自己的西班牙或土耳其公司相比,更多的企業主喜歡中國買家。
然而最近根據德勤財物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的研究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在德國並購的企業當中,只有不到10%的企業能夠經營得很成功,和來自其他國家的投資者相比,這一比例明顯偏低。該公司的浦安德博士表示,在並購德國企業這件事情上中國和印度的差別很有意思。中國企業總是喜歡那些財務狀況較差的公司,以1歐元加公司債務的形式買斷,希圖獲得德國的先進技術。而印度公司則偏好那些規模比較大、財務狀況良好的德國企業,以獲取德國(歐洲)的新市場和銷售渠道。結果印度在德國投資的成功概率、項目質量都遠遠高於中國。

Ⅷ 「三一重工」並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和萬達並購美國AMC有什麼區別嗎

行業不同,並購國外企業其實都是為了打出去,獲得其的國際市場,再將自己的產品或是服務擴展,從而不斷輻射到世界各個地區

Ⅸ 三一重工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的並購方式,為什麼採用這種方式

因為並購之後,PM還是保持著自己高度的獨立經營狀態(只是股東變了)

Ⅹ 德國工商注冊有哪幾種形式

德國工商注冊有哪幾種形式?
五A中德商務,咨詢問答:

有限責任公司:達到法律規定的最低注冊資本金2.5萬歐元(約合20萬人民幣),每個股東以其所認繳的出資額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公司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簡稱GmbH,是一種最廣泛的公司形式。任何一位外國公民,過去5年中,未因商業欺詐或類似罪名在歐盟境內被處罰過,均可在德國注冊成立,並由一名自然人擔任這家德國公司的總經理(法定代表人)。無需在德國具有居住身份,無需僱傭德國人及讓德國公民持股。
股份公司:指公司資本為股份所組成的公司,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的企業法人。成立之初,必須完全由創始股東認購,其股份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交易。
個人公司:以個人獨立經營申請的注冊形式。自然人以個人名義注冊並出任法人或者股東,以其全部資產對公司承擔無限責任的公司形式。此種注冊形式,要求有在德國長期居留許可。
五A中德商務,可以代辦在德國成立公司的全部手續。其中,有限責任公司是最常用的形式,按目前德國規定,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可以到德國注冊,也可以不去德國,經德國駐華使館公證後,委託我們全權辦理。
成立一家德國公司並不復雜,主要的是如何開展工作,我們不是僅僅代理注冊的中介機構,我公司有在德多年經營進出口,物流,商務方面成熟經驗,更有熟悉德國市場的專業機構,提供源自歐洲本土的全面商務服務。我們的合作,能使您快速開拓歐洲市場。公司成立後,五A中德商務,從采購、電商倉儲、國際物流,到參展商務洽談等,都可藉助我們多年在德良好信用及商業關系,協助企業迅速開展各項業務。
對於業務量較少,但需要節約費用的德國公司,業務部分我方可以代理。對於現階段成立公司,暫時不開展業務(為取得有長期歷史的公司資質),屬戰略投資成立的公司,我們也可以協助以一種低廉的運營費用,保持公司正常存在,為企業下一步發展做好儲備。
德國企業收購、兼並,合並出讓
通過與個企業協會、專業機構的良好合作,對成熟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行業並購,商標使用權等,例如,通過當地法院掌握破產及拍賣清算企業,進行定向並購組合,以達到獲取無形資產,快速進入行業領域佔領市場。同時對已成立的公司,提供清算,撤銷等,讓合作方進退自如。對有一定歷史或因故轉讓的企業,可代為發布信息,聯系合作方。
具體事項,可向5a中德商務客服咨詢!

閱讀全文

與德國並購市場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