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中,德國是如何從被侵佔國家攫取財富的
德國憑借軍事實力強迫其佔領國和保護國,提供遠遠超出它們所能借出的貸款額,並在清算協定中明確規定,這些貸款要到戰爭結束後償還。通過這種方式,德國獲得的款項相當可觀。例如,法蘭西銀行被迫貸給德國45億馬克。
佔領費是德國的一大筆收入。德國迫使被其侵佔的國家(丹麥因未參加戰爭而被除外),按德國要求的標准和該國的支付能力負擔德國佔領軍的全部費用。例如,到1944年2月,德軍向法、比、荷三國分別徵收佔領費258.5億馬克、45.2億馬克和77.2億馬克,向挪威徵收12.8億馬克,向塞爾維亞、希臘和衣索比亞分別徵收5.6億馬克、37.6億馬克和0.3億馬克,向東部地區專員轄區和烏克蘭專員轄區分別徵收7.5億馬克和13.5億馬克。此外,義大利、西班牙、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和芬蘭等德國的衛星國也無一倖免,共被徵收18.5億馬克。至戰爭結束前,德國共攫取佔領費約600億馬克。其中,法國繳納了350億馬克,年均70億馬克,相當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每年賠款數額的4倍以上。
罰款,是德國慣用的一種經濟掠奪方式,它不時在被佔領國內以種種莫須有的罪名罰款,以取得更多的資金。例如在挪威,1941年9月,斯塔萬格市政當局因所謂破壞電話線的罪名被迫向德軍繳納200萬克朗的罰款。在荷蘭,僅對62個市政當局的罰款至少有2024.3萬盾。在法國,罰款多達4.1億法朗以上。
總之,通過種種名目的斂財途徑,德國向各被佔領國家總共榨取1040億馬克。
『貳』 希特勒是怎麼使德國經濟復甦的
希特勒恢復德國經濟的方法
首先必須聲明,希特勒恢復德國二戰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他本質上是違反人類自由、公平、正義的!雖然但從經濟恢復的角度來看,他的方法是多麼的見效與快捷。
我們為了可以在地球上自由的呼氣,因為要堅決的同法西斯主義作斗爭!
現在我來回答您的提問:
1:剝奪猶太人的政治權利,隨後剝奪猶太人的經濟權利,禁止猶太人從事各項社會工作。
這樣可以快速的將掌握大量財富(主要是貨幣財富)收歸國家所以。財富的收歸國有,就使得德國國家擁有了對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能力。
但是大多數國家難以將財富從國家中的富有階級輕易拿走,還不造成社會的動盪。希特勒,恰巧通過民族主義完成了這項任務。
九十年代的東南亞某國,曾經就有如此傾向。
2:大凡這樣的政權,在掌政前絕對對民眾都賦予絕對公平的許諾。但是真正掌握政權後由於生產力無法達到想像的高度,那麼只好採取級別制將國家分配分為幾個檔次,這樣畢竟使得公家政權之外的權利變得非常小。
3: 對國家經濟實施全面的計劃管理。
4:以軍隊的寄養與軍工的擴張,作為經濟拉動的根本動力。
5:以暴力干預與武力擴張獲得本國之外的自然資源,作為本國經濟發展的原料支持。
6:全面的計劃經濟,使得貨物(由於不再交換,所以不再稱為商品。)的流動區域可以遍布全國各個國家需要的地方。就是市場經濟下所希望的擁有大市場,但是同一的市場實在是在自由貿易的基礎上發展太難了。瞧瞧中國自己本國內的各省市為了地方利益,都使的中國這個國家內變為了許多行政權范圍劃分的市場區域。
7:總體上講,希特勒恢復國家經濟的方法,主要依賴於國家的全面軍事化。所以毛主席曾經評價道「法西斯的本質就是擴張」。而德國國家的全面軍事化主要依賴於希特勒本人的能力。所以這樣的國家必然是獨裁的政府,國家元首擁有無上的權利與信賴。
但是帝國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張的,我們承認日耳曼民族是優秀的民族,但是如果一個民族與全世界人民為敵的話,他的失敗就是必然的。
『叄』 希特勒上台後,德國為何突然有錢了錢從哪裡來
德國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國內經濟蕭條,大批民眾吃不上飯,古代中國歷史告訴我們,一旦底層人民朝不保夕,那麼天下就亂了,所以古時候才那麼多古代農民會造反,他們失去了生的希望,自然就不會畏懼死了,很多人不過是想在絕望的生活中,爭取到一絲希望而已。而現代不少人不理解,為什麼希特勒這么一個殘忍的人,可以獲得全德國人的支持,不是他們天性殘忍,喜歡給納粹賣命,只是生在一個不幸的年代,把希望寄託在納粹的身上,結果引火燒身。其實希特勒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臉譜化,他是個聰明人,比世界上大多數人都要聰明許多,從他拯救德國經濟的舉措中就可以看出來。
當初希特勒在競選總理時,就向民眾承諾過,自己會恢復德國的經濟能力,讓所有人都可以工作,不必再為生活所發愁,希特勒不僅是個演說高手,更是一個堅定的執行者,他的話說到了普通民眾的心裡,他的行為更是讓民眾看到了希望,從1932年到1934年,僅僅兩年的時間,德國的經濟就超過了百分之百。可能很多人只看到了二戰德國的強大,實際上它也曾參加過一戰,只不過在這場世界戰爭里,德國不僅失敗還傷亡慘重,幾乎掉出強國行列,直到希特勒上台,才把德國的經濟扭轉過來。除了以上兩種方法,希特勒也爭取外界的支持,首先是國際貸款,沙赫憑借德國的國家信用,去華爾街獲得快貸款,完了又用這筆錢,去買了軍火和技術,中間得來的利潤,全部用來擴大德國軍工業以及基礎設施。
『肆』 德國在二戰時期攫取了大量黃金,戰後黃金都去了哪裡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從佔領國攫取的黃金不計其數,據英國外交部1996年發表的一份名為《納粹黃金》的報告顯示,「1939年至1945年4月,納粹劫掠的黃金約達5.5億美元,主要以各國國庫丟失黃金的數額計算,其他因無案可核查,只能進行粗略估算。」報告認為,「5.5億美元之數是極低的」,它不包含納粹掠奪的個人財產,比如大量猶太人的金錢、首飾、金牙等。
二戰結束後,作為希特勒洗錢機器和黃金轉運站的瑞士銀行保留了一部分納粹黃金。其他的納粹黃金,要麼被逃脫制裁的納粹高級將領納入囊中;要麼存入梵蒂岡、南美、英格蘭等銀行;要麼被戰勝國所佔有;要麼被納粹軍隊以各種方式藏於神秘之地,它們之中,有的幸運地被同盟國發現,有的至今下落不明,為無數探險家所牽掛。
『伍』 希特勒恢復德國經濟的方法
首先希特勒奉行的是社會主義、民族主義。
建議你多在網上去查閱一下關於希特勒的資料。
他是戰敗者,沒有話語權,戰後輿論都被蘇聯掌握了,沒辦法。
其實 2戰的時候 德國至少給中國捐了不少武器,而且雙方軍事交流平凡,直到希特勒迫於墨索里尼的壓力與日本簽約,才終止了這些明顯的軍事活動,但是希特勒仍然在暗中支持中國。而當時的蘇聯只知道分裂,赤化中國。
2樓,完全被蒙蔽的樣子,太主觀了。
『陸』 二戰中的德國在經歷了一戰過後,為什麼經濟,軍事,實力都恢復得那麼強,一戰的條約沒能約束住德國嗎
德國二戰後為何發展那麼快?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德意志民族屬於深林游牧民族,天生堅強,從不恐懼任何人
第二,德國雖在二戰大敗,但誰知道它在二戰時搶了多少東西,二戰前的經濟保留多少,無論如何,本還在
第三,德國和日本一樣,二戰後並不是開始就恢復很快,還處於多國分治。但這期間德國戰略性地討好眾國,得到主動之勢,蓄了幾年再將保留下來的技術,產業,老本用上,大力走資本主義大賺一筆。
第四,德國地處西歐中心,是商業要道並有利於發展商業,四周都可進行交易,吞吐量大
第五,德國老產業可大賺一筆,並其重工業也很發達,專進行加工出口
第六,之後加入歐盟也使政治地位提升。
一戰的條約為什麼沒能約束住德國?原因如下:賠款問題:賠款使用德國金馬克計算的,但是從1920年開始,德國馬克瘋狂貶值,賠款即使全部償還,其實際價值也沒多少。
國際政治平衡問題:法國希望削弱德國,甚至讓德國一蹶不振最好,可是英國美國等不希望歐洲大陸法國一家獨大,暗中默許德國崛起。
共產主義運動:一戰之後歐洲各國對風起雲涌的共產主義運動非常恐懼,德國由於戰爭失敗、德皇倒台、經濟崩潰所以共產主義運動風起雲涌。歐洲各國不希望一個共產主義德國出現,所以暗中扶持希特勒上台,打擊共產主義,進一步向東遏制蘇聯。
基礎問題:一戰沒有傷害德國工業基礎,相反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大量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在戰爭中受到損失。一戰、二戰中間這段時間,英法沒有在技術上獲得超越德國的明顯優勢。
軍事問題:一戰之後德國建軍思想先進,訓練嚴格,軍隊戰術指導思想遠遠超越了英法各國。
經濟問題:由於超級恐怖的通貨膨脹讓德國人民的財產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全部變成了無產者,一張白紙好作畫。財產的急劇損失客觀上也刺激了德國人民艱苦創業的精神。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寡頭為遏制德國國內共產主義的發展,並攫取巨額利益,在早期也給了希特勒政權大量財政支持。
反過來看,如果德國沒有發生巨額通貨膨脹,並且全額支付了戰爭賠款,從此一蹶不振,淪為波蘭、捷克一類的二流國家,那最大的收益者是法國,同時最大的受損者就是英國。別忘了,在德國崛起之前,英法可是世仇。所以,德國的崛起是符合當時世界第一列強英國的最高利益的,進而,綏靖政策也就可以理解了。
『柒』 黃金之謎是怎麼回事隆美爾元帥真的留下了這些寶藏嗎
黃金之謎也就是二戰時期的德國將領隆美爾埋藏的寶藏,據說隆美爾當時埋藏了大量的寶藏,不過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寶藏的具體埋藏地方,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對於一些淘金者而言,最吸引他們的便是隆美爾的黃金寶藏。不過,黃金寶藏到底是不是真的,這就不知道了,到底是真是假,直到今天也還是一個謎。
不過,隨著戰爭的發展,在二戰後期,非洲的軍團全線崩潰。就在隆美爾准備撤離的時候,希特勒卻在當時聯系了隆美爾 ,讓隆美爾將這些珠寶都轉移出非洲,然後再找個地方藏起來。直到現在,誰也不知道珠寶具體位置在哪裡,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這批珠寶的存在。
『捌』 二戰後的德國,是如何恢復國力和經濟的
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期的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比英國和法國都要落後,長期處於分裂狀態,300多個封建邦國各據一方。這些邦國,尤其是普魯士、奧地利等大的邦國,為了強化統治和擴大軍事實力,企圖通過教育造就忠順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兵士,所以急於把國民學校管理權從教會轉到國家手中並大力提倡強迫義務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布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索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制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有的實科中學則增設建築、商業製造、貿易、經濟等科目。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它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古典主義的傾向,適應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需要。但由於它的畢業生不被允許進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學生也不多,很快被沒有門第觀念的美國超過,在科學應用方面輸給了美國。
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現是泛愛主義和洪堡德改革。泛愛主義是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和德國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而產生的。泛愛主義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薩耳士曼、堪比等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1807-1815年普魯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間,新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長,他根據新人文主義的精神對各級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方面,積極貫徹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有所擴充、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出現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後的美國發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實科中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增加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的科目,通過考試選擇教師,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師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較早明確地提出大學的任務一方面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一方面是要發展科學(即辦成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創辦和領導的柏林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由於德國較早地抓教育,國家強大也是來源於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噓的基因、染色體毫無關系!
『玖』 希特勒在二戰前如何改造德國經濟
1、剝奪猶太人的政治權利,隨後剝奪猶太人的經濟權利,禁止猶太人從事各項社會工作。
這樣可以快速的將掌握大量財富(主要是貨幣財富)收歸國家所以。財富的收歸國有,就使得德國國家擁有了對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能力。
但是大多數國家難以將財富從國家中的富有階級輕易拿走,還不造成社會的動盪。希特勒,恰巧通過民族主義完成了這項任務。
九十年代的東南亞某國,曾經就有如此傾向。
2、大凡這樣的政權,在掌政前絕對對民眾都賦予絕對公平的許諾。但是真正掌握政權後由於生產力無法達到想像的高度,那麼只好採取級別制將國家分配分為幾個檔次,這樣畢竟使得公家政權之外的權利變得非常小。
3、 對國家經濟實施全面的計劃管理。
4、以軍隊的寄養與軍工的擴張,作為經濟拉動的根本動力。
5、以暴力干預與武力擴張獲得本國之外的自然資源,作為本國經濟發展的原料支持。
6、全面的計劃經濟,使得貨物(由於不再交換,所以不再稱為商品。)的流動區域可以遍布全國各個國家需要的地方。就是市場經濟下所希望的擁有大市場,但是同一的市場實在是在自由貿易的基礎上發展太難了。瞧瞧中國自己本國內的各省市為了地方利益,都使的中國這個國家內變為了許多行政權范圍劃分的市場區域。
7、總體上講,希特勒改造國家經濟的方法,主要依賴於國家的全面軍事化。所以毛主席曾經評價道「法西斯的本質就是擴張」。而德國國家的全面軍事化主要依賴於希特勒本人的能力。所以這樣的國家必然是獨裁的政府,國家元首擁有無上的權利與信賴。
但是帝國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張的,我們承認日耳曼民族是優秀的民族,但是如果一個民族與全世界人民為敵的話,他的失敗就是必然的。
『拾』 二戰後,德國掠奪的財寶,藏在了什麼地方
有可能是藏在了托普利茲湖底,也有可能是藏在了希特勒的指揮部。
二、希特勒的指揮部
希特勒的為人處事還是比較謹慎的,既然得到了這么多的財寶肯定是放在哪裡都不放心,最安全的地方就是放到自己的指揮部里天天守著,這樣睡覺也會變得香甜一些,並且希特勒的指揮部防守還是比較嚴密的,里里外外層層包圍,並且還有很多先進性的武器進行保護,稱為銅牆鐵壁也不為過,只要希特勒安全,這些財寶自然也不會被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