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兩箱小型車日系車底盤高,還是德系車高
兩箱小型車日系車底盤高,。日系車底盤高度159MM,德系車底盤高度114MM。
底盤的保護的重要性
1、底盤防腐蝕:汽車的銹蝕均從底板開始,君不見,只跑了兩三年的汽車邊梁已經開始泛出銹斑。每次洗車污水會殘留在底部,長久下去就會形成潛在的腐蝕因素,對愛車造成傷害,如果對你的愛車底部進行封塑,那麼,即便是酸雨、溶雪劑、洗車鹼水都無法侵蝕透這層防護膜。
2、防石擊: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會濺起小石子,石子沖擊底板的力量與你的車速成正比,一般10克的小石子在時速達80公里時沖擊力會達到自身重量的100倍。足以擊破30微米以下的漆膜,漆膜一旦被擊破,銹蝕便從疵點開始並從鐵板內部緩慢擴大。
3、防震:發動機、車輪均固定在汽車底盤上,它們的震動在某一頻率上會與底板產生共鳴,使人產生很不舒適的感覺,而底部防護會消除一定的共鳴。
4、隔熱:在冬季,愛車打開車內空調,熱氣常會向下沉,而車外的地面冷氣向上升,冷熱空氣大多集中在車輛的地板上進行交換,車輛底部防護效果如何,直接決定著車輛的能量利用的效果如何,如果你的汽車底部封塑,那麼,其膜內的石英砂將冷熱徹底隔離。
4、隔音降噪:車輛行駛在快速路上,車輪與路面的摩擦聲與速度成正比,車輛具有完好的底部防護,能大大降低車內的噪音。
5、防托底:底部封塑材料的厚度可達1.5至2.5毫米,當底部被路面突起刮蹭時,底盤封塑可減輕突起物對底盤的傷害。
6、底盤防腐蝕:汽車的銹蝕均從底板開始,君不見,只跑了兩三年的汽車邊梁已經開始泛出銹斑。每次洗車污水會殘留在底部,長久下去就會形成潛在的腐蝕因素,對愛車造成傷害,如果對你的愛車底部進行封塑,那麼,即便是酸雨、溶雪劑、洗車鹼水都無法侵蝕透這層防護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底盤
Ⅱ 推薦下車 ```
驪威
優點是空間超大,油耗較低
缺點是鐵皮薄的像紙,翼子板居然是塑料的!
這個車感覺很弱不經風,安全性就不要談了
淇達是寬適轎車,空間比較大,但是坐的時候感覺不穩,新的時候感覺很好但用過一段時間雜訊就有點大,發動機開始斗,駛過地面凸起處彈跳很明顯,動力好一點,省油。總之給人感覺不可靠
馬3是長安福特馬自達旗下車型,海馬2(海馬有2?)是脫離了馬自達後自主研發的車型。但海馬3在造型和定位方向依然走馬3的路線,看似有些相同,但實質差距很大。個人認為馬3好,但復產後的馬3雖然降一萬,但配置也隨之減少,在安全方面大不如從前。雖然如此,在製造工藝平台上,比海馬要強不少。
但本人建議別買日本車,你開開就知道了...油耗低是犧牲安全性和車的壽命,車的重量得到的
德國車比日本車重,主要因為以下方面原因:
1)為確保高速行駛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車體剛性),德國車的底盤用料十足,特別結實(同排量德國車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車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寶來/GOILF要低20公里/時,只與1.6升的寶來/GOLF相當),因此,重量增加了。看看XCAR俱樂部什麼車的用戶加裝平衡桿多就便知其中差異了。德國車幾乎沒有加裝平衡桿的,而日本車比比皆是!
2)德國車發動機底部大多裝有高強度防護板,而日本車除了中高檔車外基本沒有裝(光這一點重量就相差至少20-30斤);
3)德國車採用前後高強度加強型吸能保險杠(確保低速追尾碰撞變形盡可能小,盡可能不傷及發動機倉內部件,減小不必要的維修費用,這一方面GOLF便是典型代表)。而日本車所謂的碰撞吸能,是以犧牲保護汽車內部部件為代價來保護乘客,中低速碰撞就會導致碰撞部位嚴重變形,往往傷及內部部件,使得維修費用大增,這一點飛度便是典型代表);
4)同排量德國車的載重能力往往比日本車要高出30%!(同排量的寶來/高爾夫比花冠載重能力高出150斤!)。為此,德國車的避震彈簧更粗,避震裝置自然更重。
5)德國車(比如POLO、GOLF等)採用鋼板雙面鍍鋅防銹工藝,空腔注臘技術、多層噴漆工藝等確保車身12年不生銹,而日本車給省了。
6)同排量的車德國車的輪胎寬度往往比日本車大一號,由此也增加了重量。
稍有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移動重量越重的靜止物體要克服更大的慣性,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樣,汽車自重越重就越耗油,尤其在城市擁堵路況開開停停行駛更加明顯。
日本車之所以輕(相對省油),說難聽點是「偷工減料」的結果,其所謂的省油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降低安全性與操控性為代價換來的。
從國際上汽車售價就可看出,日本車普遍處於中低檔次(凌志等少數高檔車除外),日本車是側重滿足用戶基本安全和代步要求而設計的,至於操控樂趣、品味等就免談了吧,買日本車是抬高不了自己的身份的。
關於汽車的概念,歐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橫貫歐洲不能有問題。美國人想的是我從美國的東海岸開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國人責問為什麼使兩年以後哪哪都是毛病時,是這么說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車上,一年也就跑一萬公里。誰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萬公里!日本人開3年就換車了,你非得開15年,你怨誰?」
歐美人發明汽車是從人的需要出發,從無到有的想像、鑽研。日本人學做汽車是為了賺錢。所以他把別人有的拿過來琢磨怎麼做的更便宜!日本車打入美洲市場是能源緊張,油價上漲的70年代。――他最省油。
大家知道車怎麼能省油么?――車輕!(風阻系數並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為風阻系數的作用是與速度有關的。)為什麼在日本車迅速佔領市場的時候,歐美人(特別是德國人!)卻不生產同樣省油的廉價車與其競爭呢?是因為他們作汽車的目的不一樣!!!
德國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想的是把鋼板換成鋁合金,這一下成本高得嚇人!日本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直接把2個厚的鋼板換成0.8的。結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嗎?真個這么笨嗎?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但卻絕不是笨蛋!!!
前面說了,因為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對汽車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說了二者造汽車的目的不同。結果造成什麼直接的結果呢?舉個例子:兩個人各自開著日本車和德國車以同樣的速度撞牆,50公里的時候,日本解說員對駕駛員說:「你看,這是最新科技:發動機下陷技術,保證不會進入駕駛室造成對駕駛員的傷害;這是利用塌縮吸能原理製造的三級吸能結構,確保其通過充分變形來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駕駛員的安全。」(車已經報廢了)。德國的解說員只對駕駛員說了一句話:「看,沒問題。」然後是時速100公里,撞完之後德國解說員不好意思地對駕駛員說:「對不起,您的車報廢了!」日本解說員大聲對駕駛員罵道:「活該你死,開這么快,你還敢撞牆?」
德國人想的是要把發動機室做堅固,以確保在可能出現的事故中盡量把車的損失減少到最小。而為了人的安全要把駕駛室造的更堅固,以確保在車的損壞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為了節約成本把駕駛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證發動機室比駕駛室更不結實就行――這樣就不至於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試驗能過關)。
而這兩輛車帶給人的直接區別是:日本車每百公里省1-2個油,每開出一萬公里,日本車少花幾百塊油錢――前提是別有事故,因為一有事故,日本車用於修車甚至換車的綜合費用要比德國車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國車的一個保險杠是日本車的幾倍,德國車需要換保險杠的時候,換成是日本車可能已經報廢了!)
想一想你買車花了多少錢,你每年能開多少萬公里,你就知道省這點油錢對你有沒有意義!而多花這點油錢對你有多大的好處!
Ⅲ 德國汽車的安全性能真的比得上日本汽車嗎
是的因為兩個國家的造車側重點不一樣,同等價位德國車比較安全。
高速公路上的動力表現最能體現一款車的性能優劣,以我國高速公里最高120Km/小時的限速,日系車和德系車進行對比,這種對比需要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同級別的車子進行比較,例如奧迪A4L對比豐田凱美瑞,兩款車在主動安全配置上,凱美瑞要比奧迪A4L要豐富許多,諸如碰撞預警、主動剎車、車道保持、並線輔助、ACC只適應巡航等,凱美瑞基本都配齊了,而奧迪A4L則要打折扣;凱美瑞擁有10個安全氣囊,對乘客的保護可以說是360度無死角,而奧迪A4L則擁有安全帶預警功能,整體上看,豐田凱美瑞在安全配置上要優於奧迪A4L的,因此,評判一款車的安全性,並不能只看車外殼的堅固程度。
整體上看,德系車的底盤調教都要偏硬,目的還是為了加強行車的安全性,但是,同時也犧牲了車輛的乘坐舒適度(部分高端車型除外),相對來講,日系車普遍的調教都比較偏舒適。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具體的駕乘體驗上,視覺上德系車的車身線條也給人感覺比較「硬」,而日系車的線條則更加的柔和。
Ⅳ 德國有哪些知名度高的汽車品牌各有什麼特點
菲亞特是來自義大利的品牌,也是世界上第一家生產小型汽車的汽車公司。這個來自義大利的品牌當然在外觀設計上追求時尚。而且,在技術化中優化駕駛體驗,提高車輛安全性能也是有好處的。只是沒想到嚴謹的德國人還是喜歡浪漫的菲亞特。雷諾汽車一直以安全和時尚著稱,這輛法國汽車的可靠性和質量也被認為是一流的。在追求性能的同時,雷諾汽車的造型也是符合法國人浪漫的特點,顏值相當高。
大眾集團包括大眾、奧迪、西班牙的Seat(座椅)和捷克的Skoda(座椅)4家生產公司,大眾是歐洲汽車的機車,生產多種中小家庭轎車和多用途汽車,在歐洲和亞洲等地都很暢銷。特別是著名的甲蟲車連續生產2500萬韓元。大眾是在汽車領域與我國合作最成功的品牌,其桑塔納、吉達、帕薩特幾乎壟斷了我國中高端汽車市場,VW標志女性和兒童都知道,有著良好的口碑。
Ⅳ 德系車都有哪些品牌,德系車的優缺點盤點
德系車品牌眾多,消費者熟知的有賓士、寶馬、奧迪、大眾、斯柯達、保時捷等品牌,接下來我們來盤點一下德系車品牌以及德系車的優缺點。Ⅵ 德系車有哪些品牌
大眾,賓士,寶馬,奧迪,保時捷,歐寶,邁巴赫,還有大眾旗下頂級豪華超級跑車品牌布加迪威龍,還有像斯柯達等二級汽車品牌
賓士
賓士於1886年生產了全球第一輛汽車,命名為"賓士",為此他被譽為汽車之父。1901年,戴姆勒改名為梅賽得斯,1926年,戴姆勒和賓士合並,到1989年梅賽得斯賓士一直被戴姆勒-賓士集團控股。1998年,戴姆勒賓士汽車集團與克萊斯勒合並,組建了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成為世界第5大汽車公司,梅賽得斯-賓士現在在全球170個國家有售。
寶馬
寶馬即BMW是德文巴伐利亞汽車工廠的縮寫,它原是一家專門生產發動機的公司,同時以製造高級摩托車出名,和日本的大發公司有相同之處。BMW今天已成為全球高級轎車領域王牌公司之一,德國雙B(Benz和BMW)之名威震四海「坐賓士,開寶馬」這句話家喻戶曉。
標志含義:寶馬轎車的標志選用了內外雙圓圈,在雙圈圓環的上方標有「BMW」字樣,這是公司全稱3個詞的首位字母縮寫。 內圓的圓形藍白間隔圖案,表示藍天、白雲和運轉不停的螺旋槳。
奧迪
奧迪這個名字可以追朔到19世紀晚期,1969年進入美國市場,也是我國引進的第一種高檔轎車,最知名的產品:quattro四輪驅動轎車,大約85%quattro汽車是在美國銷售。
奧迪標志含義:兄弟四人手挽手: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生產的奧迪(Audi)轎車的標志是4個連環圓圈。4個圓環表示當初是由霍赫、奧迪、DKW和旺德諾4家公司合並而成的。
大眾
大眾集團包括大眾、奧迪以及西班牙的喜特(Seat)和捷克的斯柯達(skoda)四間生產公司,大眾是歐洲汽車的火車頭,它生產的各種中、小型家庭轎車和多用途汽車,在歐洲及亞洲等地區都很暢銷,尤其是著名的甲克蟲轎車,連續生產2500萬輛,創造了不可思議的世界紀錄。
大眾是在汽車領域和我國合作最成功的品牌,其桑塔那、捷達、帕薩特幾乎壟斷了我國中檔汽車市場,VW標志婦孺皆知,有較好口碑。
保時捷
保時捷公司因為於1897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輛裝配電子點火發動機的的汽車。1931年Ferdinand Porsche先生為保時捷公司爭取到了生產汽車的資格,1948年第一輛用保時捷命名的356Roadsters型汽車問世,以後十年就銷售了25,000輛,1963年保時捷公司又推出了保時捷time-honored 911型汽車,在北美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青睞。
Ⅶ 日本車皮厚,美國車重,德國車底盤低,請具體說下
這種說法不是一定的,而且傳說的說法應該是日本車皮薄吧。
1、其實日本車,德國車,美國車同級別車重差別不大,國產後也基本都是用寶鋼的鋼,厚度幾乎都是一樣的,只是在成形加工和表面處理工藝上不同,一般來說日本車的漆面薄,容易刮花,德國車用的工藝好,漆面硬,但是這兩者在安全性上沒有太大差別。
2、德國車底盤低是因為懸掛調整的問題,他們的設計取向偏向於追求駕駛感受,因此較低的底盤可以帶來高速穩定性和更好的彎道操控。
Ⅷ 底盤最高的轎車是什麼
捷達、桑塔納、標致408、鈴木天語SX4這四款車應該是國內市場上底盤最高的轎車了。
捷達(Jetta)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生產汽車品牌。捷達(Jetta-MK1)於1979年在歐洲上市。就其結構來看Jetta(包括後來的Vento/Bora)都是加了車尾行李箱的Golf,Jetta可以看作是Golf的衍生型。德國大眾汽車的營銷策略將其定位為比Golf高一級的家庭中型房車。我們現在看到的國產捷達都是一汽大眾在1983年第二代德國捷達A2的基礎上改觀和升級的版本,1991年12月5日第一輛捷達A2在一汽-大眾轎車廠組裝下線,從此捷達在近20年的時間里在神州大地。
捷達(Jetta)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汽車品牌。在中國國內由德國大眾汽車集團與中國一汽集團的合資企業「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生產。
捷達在中國曾率先應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5氣閥多點電子噴射發動機,並以其獨到的產品設計性能和全方位的安全技術裝備,形成了捷達系列轎車鮮明的產品個性。捷達轎車不僅開創了中檔家用轎車應用高檔發動 機技術、安全技術裝備的先河,而且全部產品率先採用了先進的多點電噴技術,全部加裝了三元催化反應器,提升了中檔轎車的環保性能,從而使捷達轎車成為中檔轎車環保的先驅。
捷達(Jetta)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生產汽車品牌。捷達(Jetta-MK1)於1979年在歐洲上市。就其結構來看Jetta(包括後來的Vento/Bora)都是加了車尾行李箱的Golf,Jetta可以看作是Golf的衍生型。德國大眾汽車的營銷策略將其定位為比Golf高一級的家庭中型房車。我們現在看到的國產捷達都是一汽大眾在1983年第二代德國捷達A2的基礎上改觀和升級的版本,1991年12月5日第一輛捷達A2在一汽-大眾轎車廠組裝下線,從此捷達在近20年的時間里在神州大地。
捷達(Jetta)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汽車品牌。在中國國內由德國大眾汽車集團與中國一汽集團的合資企業「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生產。
捷達在中國曾率先應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5氣閥多點電子噴射發動機,並以其獨到的產品設計性能和全方位的安全技術裝備,形成了捷達系列轎車鮮明的產品個性。捷達轎車不僅開創了中檔家用轎車應用高檔發動 機技術、安全技術裝備的先河,而且全部產品率先採用了先進的多點電噴技術,全部加裝了三元催化反應器,提升了中檔轎車的環保性能,從而使捷達轎車成為中檔轎車環保的先驅。
東風標致408是神龍公司於2010年1月25日推出的一款車型(車長4680mm),2012年10月21日新款東風標致408(車長4688mm)在北京正式上市,2014年8月27日新一代東風標致408(車長4750mm)上市,是老款408的全新垂直換代產品。
新一代東風標致408, 是神龍公司引進EMP2模塊化平台後打造的首款車型,不僅帶來站立獅標的全新家族形象,4750*1820*1488mm的超大車身和2730mm的越級、超長軸距, 更是為中國消費者帶來"T+STT高效動力"、"All in One集成觸控"、"3D Safety三維安全"一系列動力、智能、安全的技術配置,使東風標致產品與技術進化的核心力量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
天語SX4兩廂的外形兼具了轎車的時尚感和SUV得粗獷感,能夠贏得很多追求創新的消費者的青睞。此外,天語SX4在配置和空間上也在同級車中處於領先地位。1.6L VVT發動機動力和油耗能夠兼顧。總體來看,天語SX4在同級車中絕對是個性之選的不二選擇。目前新天語已經上市,增加了配置且新增了一款1.8L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