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的鋼鐵廠是誰
米塔爾鋼鐵公司為目前全球第一的鋼鐵公司。自泛歐洲鋼鐵公司阿塞洛同意該公司為鋼鐵生產商的龍頭米塔爾收購,合並後的公司將成為世界第一大鋼鐵公司,控制全球鋼產量的十分之一。
武漢-漢陽鋼鐵廠在晚清被稱為「亞洲第一鋼鐵廠」。(當時世界上第一大鋼鐵廠是德國的克虜伯鋼鐵廠)
簡單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 中國收購了哪些德國企業
截至目前,中資公司收購(含控股)的德國企業主要有:
2011年:聯想集團以2.31億歐元收購梅迪昂公司的36.66%股份(電腦);
2012年:三一重工與中信產業投資基金以3.6億歐元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公司100%股權(工程機械)。
2013年,上工申貝收購德國百福(縫紉機)
2013年,正泰集團收購 Conergy(光伏)
2013年,濰柴動力以11.67億收購凱傲集團32%,林德公司90%股權(叉車)
2014年,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2.9億歐元收購ZF Friedrichshafen AG(德國采埃孚腓特烈集團)旗下擁有的BOGE橡膠與塑料業務(橡膠塑料);
2015年,中國化工以9.25億歐元收購克勞斯瑪菲公司100%股權(塑料和橡膠處理設備)。
2016年,美的以46億歐元收購KUKA庫卡公司約86%的股權(機器人)。
2016年,北京控股以16億美元收購德國垃圾處理公司EEW(垃圾處理)。
2016年,上海電氣集團收購以約1.74億歐元收購寶爾捷自動化公司(Broetje-Automation)(航空設備及相關自動系統);
2016年,珠江鋼琴集團以人民幣1.77億元收購詩密爾(Schimmel)90%股權(鋼琴製造)
2016年,濰柴動力通過凱傲集團以21億美元收購德馬泰克(Dematic)(物流設備)
2017年,富山企業有限公司於3月底正式完成了對德國鋼鐵集團Georgsmarienhütte Holding GmbH (下稱「GMH集團」)旗下Bochumer Verein Verkehrstechnik GmbH公司(德國波鴻交通技術集團,下稱BVV)的收購。(軌道交通)
希望以上匯總能滿足題主的要求。
3. 誰最有錢啊
拉科什米·米塔爾集團(LNM)董事長拉科什米·N·米塔爾(Lakshim·N·mittal)是印度裔英國人。
1957年,LNM現任董事長拉科什米·米塔爾的父親在印度投資創辦了一家小型軋鋼廠。後來,由於印度政府限制民營企業涉足鋼鐵業,老米塔爾於1976年在印尼投資興建了一家年產量僅6.5萬噸的小型軋鋼廠,並讓年僅19歲的拉科什米·米塔爾監管。1981年,米塔爾家族又在印尼投資興建了一座年產量30萬噸的電爐煉鋼廠。
在1989~2004年,LNM還並購了愛爾蘭唯一一家鋼鐵企業和阿爾及尼亞的Annaba公司。
從全球鋼鐵業的角度分析,跨國並購將使世界鋼鐵業的競爭格局發生驚人的變化。對此,跨國並購重組「跨度」最大、靠並購重組崛起速度最快、並購成功率最高的當今世界第一大鋼鐵企業拉科什米·米塔爾集團(LNM集團)預言:不出10年,阿塞勒、LNM、美鋼聯極有可能發展成3個億噸級鋼鐵企業,屆時,世界上年產鋼 250~300萬噸的鋼鐵企業將失去競爭力。
米塔爾鋼鐵公司還將成為鋼鐵市場佔有份額最大的公司。該公司將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14個國家開展鋼鐵經營業務,雇員人數將達到16.5萬人。米塔爾鋼鐵公司2004年鋼鐵出貨量為4210萬噸,收入222億美元。董事長米塔爾一躍成為世界財富最多人士之一。在美國《福布斯》雜志10日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米塔爾以250億美元的身價名列第三,僅次於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和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
[編輯]米塔爾----鋼鐵是資本煉成的
國際鋼鐵行業的發展速度目前在3%~4%的水平,而中國增長速度遠遠高於這一水平。世界鋼鐵巨頭米塔爾,正是看好這一點,在中國鋼鐵市場開始了資本角逐。在鋼鐵市場上以並購著稱的米塔爾在中國也是屢見戰功。早在2005年1月,米塔爾與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菱鋼鐵)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國際鋼鐵行業的發展速度目前在3%~4%的水平,而中國增長速度遠遠高於這一水平。世界鋼鐵巨頭米塔爾,正是看好這一點,在中國鋼鐵市場開始了資本角逐。
在鋼鐵市場上以並購著稱的米塔爾在中國也是屢見戰功。早在2005年1月,米塔爾與湖南華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成為其第一大股東。2005年12 月30日,世界鋼鐵巨頭米塔爾公司(以下簡稱米塔爾)入股包頭鋼鐵集團(下稱包鋼)49%股權一事得到雙方證實。這是米塔爾在中國鋼鐵市場棋局上布下的又一枚棋子。
鋼鐵是資本煉成的
米塔爾鋼鐵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是著名的LNM控股集團和伊斯帕特鋼鐵集團在2004年10月完成合並後重新命名的。2004年末合並美國國際鋼鐵公司後產能達6000~700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實現收入220億美元。
而LNM集團主要採取收購兼並現有鋼鐵企業的方法,使其產鋼能力快速增長。而低價收購兼並、採用最先進技術建設新鋼鐵廠和改造老廠、直接還原鐵生產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也是米塔爾迅速崛起的三種方式。
LNM於1957年開始在印度建設一小型軋鋼廠,1976年在印度尼西亞建年產6萬噸的棒、線材軋機。1986~1995年,LNM集團收購了不同國家(包括加拿大、墨西哥、愛爾蘭、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英國、德國和印度尼西亞)一系列困境中的鋼廠。
墨西哥Sicartsa聯合企業是一個典型代表。最初墨西哥政府投資22億美元建造了Sicartsa聯合企業,但是它的開工率僅達到25%,而且沒有訂單。1992年,LNM集團只花了2.2億美元收購了這家公司,並將該公司更名為Ispat Mexicana SA (LNM集團墨西哥公司)。整個20世紀90年代,LNM集團投巨資對墨西哥公司進行了現代化改造,到1997年,LNM集團在墨西哥的板坯產量翻了三番,達到280萬噸。它已經成為墨西哥最大鋼出口廠,而且成為墨西哥最大的生產者。1999年LNM集團投資1.75億美元以提高該公司的煉鋼產量,使粗鋼產能達到440萬噸/年。LNM集團墨西哥公司的目的是要成為國內第一家能為汽車和白色商品提供高質量產品的生產廠。
1995年LNM集團先後收購了3家鋼鐵企業。先是僅用了1個愛爾蘭鎊收購了愛爾蘭鋼公司(年產44萬噸電爐小鋼廠,產品為棒材、型材);其後收購了德國漢堡鋼公司(年產70萬噸電爐小鋼廠,產品為棒、線材,另設有直接還原鐵設施1套,年產能力約55萬噸);1995年11月以低價收購了哈薩克卡拉干達鋼公司,這是前蘇聯時期建立的生產扁材的第二大鋼鐵聯合企業。
LNM集團於1997年從德國蒂森公司收購了生產長材產品的Rwhrort公司和Walgdraht Hochfeld公司,粗鋼生產能力為150萬噸/年。
1998年,LNM集團公司花14.3億美元並購了美國內陸鋼鐵公司。擁有9400人的內陸鋼鐵公司是美國第六大鋼鐵公司,1997年其粗鋼產量為530 萬噸。LNM集團公司還收購了內陸鋼鐵公司與新日鐵成立的兩家合資企業,其占股份比例分別為60%和50%。這一收購活動使世界的鋼鐵工業產生了動盪。
LNM集團收購活動的做法有以下幾點:一是投資少,產能大。以LNM集團收購卡拉干達鋼鐵公司為例,耗資9.5億美元,收到增鋼能力400萬噸的效果,相當於噸鋼投資240美元;收購內陸鋼鐵公司為噸鋼315美元;而新建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噸鋼投資約需1200美元左右二是不僅購得鋼鐵廠硬體,而且包括多年生產實踐形成的軟體,即生產訣竅和管理經驗,特別是像收購由內陸鋼鐵公司那樣的老牌鋼鐵企業,具有如生產汽車及大型家用器具用鋼板等多方面的訣竅,也一並歸LNM集團所擁有。
三是除了獲得鋼鐵廠硬體和軟體外,收購現有企業活動也讓LNM集團快速地比較完整地擁有操作和管理鋼鐵企業的人才。
這些豐富的經驗,為後來米塔爾在中國的並購提供了相當有價值的運作技巧和空間。
目光投向中國鋼鐵第二軍團
米塔爾覬覦中國鋼鐵市場由來已久。這是因為中國鋼鐵市場有了歷史性的突破,從凈進口國轉變為輸出大國。2004年中國一舉成為世界鋼鐵生產大國。在這樣的一個前景下,以收購兼並為擴張手段的米塔爾自然不會忽視中國這樣一個有巨大潛力的市場。
在此之前,自2004年始,米塔爾頻繁與國內鋼鐵企業接觸,由於國家對鋼鐵行業國有資產的控制,米塔爾沒有接觸中國鋼鐵第一軍團的幾家鋼廠,而是將目光轉而投向在中國鋼鐵市場上屬於第二軍團的企業。因為第二軍團屬於地方政府控制的企業,進入相對容易。米塔爾先後考察過宣鋼、邢鋼、邯鋼、包鋼、本鋼和八一鋼廠等。最終,位居全國十大鋼鐵企業第八位的華菱集團成了米塔爾公司的最終選擇。
華菱集團是1997年底由湖南三大鋼鐵企業(湘鋼、漣鋼、衡鋼)聯合組建的大型企業集團,是湖南最大的國有企業。2004年產鋼達713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62億元;鋼材出口83萬噸,出口創匯4億美元,緊追鞍鋼、寶鋼之後。華菱集團與其控股公司華菱管線年鋼材生產能力達850萬噸,在深交所上市市值達到80億人民幣。同時,華菱管線是中南地區最大的線材、無縫鋼管、螺紋鋼和銅盤管專業化生產企業,小口徑無縫鋼管全國市場佔有率第一。
對於米塔爾來說,華菱管線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收購目標。
在米塔爾看來,華菱集團具有獨特魅力,其裝備、資產、效益和品種結構、管理水平、人工成本等被米塔爾公司看好,特別是在戰略發展思路上,華菱集團與米塔爾公司極具相似性。
2005年1月14日,米塔爾鋼鐵公司董事長拉克希米與華菱鋼鐵董事長李效偉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華菱集團將持有的華菱管線6.56億余國有法人股轉讓給米塔爾鋼鐵公司。米塔爾鋼鐵與華菱集團並列為華菱管線第一大股東,分別持有公司總股本的37.17%。這宗股權收購案總金額將超過25億元人民幣,成為2005年外資購並A股股權交易額最大的一宗購並案。華菱集團董事長李效偉表示,華菱集團與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實現以實質性股權轉讓為主要內容的戰略合作,在中國鋼鐵行業是第一家。
這一舉動看起來是雙贏。在與米塔爾公司簽署的協議中,除股權轉讓外,戰略合作是其最重要的內容。目前,華菱集團的采購礦石中,進口佔到了60%,價格隨市場行情波動,一般很高。雙方在協議中規定,米塔爾把華菱管線納入其全球采購系統,每年向華菱管線提供300萬噸以上直供礦。經過測算,即使按2005年直供礦大幅度漲價後貿易礦與直供礦每噸價差約19美元測算,華菱管線2005年降低采購成本約5700萬美元,此舉可為華菱管線節省采購成本幾千萬美元。
此外,雙方協議中還規定,雙方將加強技術及研發合作,米塔爾將向華菱逐步轉讓板、管、線等附加值品種生產及深加工等技術。雙方還簽署了互相代銷對方產品的條款,約定只收取對方少量的代理費。顯然,米塔爾公司全球40多個國家的銷售網路,為華菱集團的海外拓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
拉克希米表示,收購華菱管線股權,成為進入全球發展最迅速的中國鋼鐵市場的重要一步。米塔爾鋼鐵公司將在很多方面幫助華菱管線提升競爭地位,包括充分利用旗下的全球化銷售網路、采購體系以及兩個研究中心等優勢資源,幫助華菱管線實現擴展目標。
並購包鋼試探政策底線
成功入主華菱管線之後,米塔爾在中國的並購步伐開始加快。很快,包鋼被米塔爾相中。米塔爾看中的是包鋼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包鋼擁有自己的白雲鄂博礦區,受國際市場礦石價格的影響很小。另外,米塔爾對包鋼的生產能力、技術設備和遠期發展都很看好。
包鋼始建於1954年,1998年6月改制組建為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稀土科研生產基地。
據調查公司World Steel Dynamics統計,包鋼計劃在2009年以前將年產量提高到1000萬噸。包鋼不僅擁有鐵礦石和煉焦煤等原料資源,在生產用於製造汽車和洗衣機的冷軋卷板等高質量鋼材方面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隨後,和包鋼並購一事進入了實質操作階段。米塔爾邀請德意志銀行和畢馬威參與對包鋼盡職調查的同時,更從米塔爾全球生產基地抽調了10餘位不同領域的技術專家。他們分別來自美國、德國、波蘭、印度、哈薩克、羅馬尼亞等國,是米塔爾集團煉焦、煉鐵煉鋼、無縫鋼管、板材、線材、重軌、特殊鋼、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技術專家。
不過,根據2005年頒布實施的鋼鐵政策,對外資投資中國鋼鐵行業有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原則上不控股;二是具備一定的資質條件;三是要與現有企業的改造和搬遷結構調整相結合,不布新點。
因此,一直堅守收購原則是「100%股權收購」的米塔爾,在中國也必須要改變這個原則。從雙方傳出的消息來看,米塔爾擁有對包鋼49%的股權,這一比例不僅超過了米塔爾對華菱管線的控股比例,在目前國內外資參股的鋼鐵企業中,控股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接近了原則上不允許控股的底線。
[編輯]鋼鐵大王米塔爾:欲吞全世界鋼鐵業
馬不停蹄購並他國鋼鐵公司
2005年3月11日,米塔爾鋼鐵公司斥資45億美元並購國際鋼鐵集團,隨著這項交易塵埃落定,米塔爾鋼鐵公司從老二一舉躍升為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米塔爾亦由此登上了事業的頂峰。
轟動全球的並購國際鋼鐵集團一案,正集中體現出米塔爾渴望在21世紀成為鋼鐵王國中的「亨利·福特」的野心——不僅控制著整個王國,而且實現整個行業運作模式的轉型。
米塔爾腦海中的「管理-模仿」模式,取決於三個重要信條。首先,具體的管理細節一定要經過米塔爾的嚴格監控,盡管這意味著他要在一年裡乘坐自己的私人飛機飛行35萬公里。其次,米塔爾深信是利潤,而非產量,才是衡量一個傳統企業的唯一標准。他很高興獲知自己的一些競爭對手也開始注意到這一個問題。最後,米塔爾堅信21世紀的鋼鐵產業正如20世紀的汽車產業,將會整合為三到四家效率極高的超級巨頭,而自己的公司正是其中的領頭羊。
米塔爾成就事業的方法,似乎不外乎是馬不停蹄去購買一系列瀕臨破產的鋼鐵公司,然後想方設法地幫助它們恢復活力。米塔爾的確擁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而這秘訣就在於米塔爾知道如何去獵尋合適的並購目標。米塔爾在哈薩克、羅馬尼亞、捷克共和國以及波蘭等地所收購的鋼鐵公司,大多都是勞動力過剩和技術落後的企業。在這些國家中,由於他不可避免地削減員工,當地工會組織把他列為「殘暴的資本家」,卻鮮有人注意到米塔爾在減低運作成本的同時,還有包括諸如嚴格的安全條例、充滿活力的質量監控以及打通供應商之間的物流溝通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機制。
在過去17年時間里,當競爭對手對那些舊鋼鐵工廠嗤之以鼻時,拉克希米·米塔爾卻一步一步地在這些工廠廢墟上,建立了強大的世界鋼鐵王國。
[編輯]米塔爾的中國攻略
在全球版圖上,米塔爾還要填補不少空白,中國已經成為米塔爾的優先戰略要地。不久前,米塔爾以逾26億元的價格收購了中國華菱管線的37%股份,與華菱集團共同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這一交易是目前外資購並A股公司股權交易額最大的一宗股權並購案。
米塔爾在簽字儀式上表示,中國經濟發展迅猛,成為鋼鐵產業發展最重要的國家,米塔爾鋼鐵公司是全球化的跨國企業,收購華菱管線股權,將成為米塔爾進入全球發展最迅速的中國鋼鐵市場的重要一步。他表示,米塔爾鋼鐵公司將在很多方面幫助華菱管線提升競爭地位,包括充分利用旗下的全球銷售網路、采購體系以及兩個研究中心等優勢資源,幫助華菱管線實現擴展目標。而作為米塔爾鋼鐵公司的成員之一,華菱管線將納入其一體化采購體系,同時進入其全球銷售網路。
米塔爾還將目光投向他的祖國印度的一個大型鋼鐵廠。他說:「我不想經營全球最大的鋼鐵企業,而想經營最賺錢的鋼鐵企業。」
即使是競爭對手也承認,與四年前相比,現在的米塔爾擁有了一個復蓋面更為寬廣的集團,並且擁有讓同行們羨慕不已的高利潤。
4. 中國那家鋼鐵廠購買了德國鋼鐵廠
直接網路搜索一下就出來了。
5. 原聯邦德國最大的鋼鐵廠
聯邦德國最大的鋼鐵廠是 位於杜伊斯堡的蒂森(Thyssen)鋼鐵廠
——蒂森(Thyssen)是德國最大的財團之一,其擁有煤礦、鐵礦、鋼鐵廠、機器製造廠、運輸公司、軍火企業及商業企業等,號稱「魯爾之王」
6. 請問米塔爾鋼鐵公司(Mittal Steel )
印度裔億萬富豪米塔爾麾下的米塔爾集團,在鋼鐵業內被譽為「世界上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公司。2005年4月,米塔爾以45億美元收購美國國際鋼鐵集團,超過當時排名第一的歐洲阿塞洛鋼鐵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企業。業界總結其成功秘訣為:在最合適的時機去收購與合並;用最精明的經營手法壯大那些被收購的企業。
拉科什米·米塔爾集團(LNM)董事長拉科什米·N·米塔爾(Lakshim·N·mittal)是印度裔英國人。
1957年,LNM現任董事長拉科什米·米塔爾的父親在印度投資創辦了一家小型軋鋼廠。後來,由於印度政府限制民營企業涉足鋼鐵業,老米塔爾於1976年在印尼投資興建了一家年產量僅6.5萬噸的小型軋鋼廠,並讓年僅19歲的拉科什米·米塔爾監管。1981年,米塔爾家族又在印尼投資興建了一座年產量30萬噸的電爐煉鋼廠。
1982年,為米塔爾家族在印尼的鋼鐵企業提供原料的特里尼達和多巴哥鋼鐵公司連續幾年虧損,政府對其私有化。米塔爾先租下這家企業進行經營,7年後,買下這家企業。
1992年,墨西哥第3大鋼鐵企業SIBAISA鋼鐵公司由於經營陷入困境,政府欲對其私有化,米塔爾僅用2.2億美元就收購了這家政府投資22億美元才興建起來的高度現代化的鋼鐵聯合企業,同時收購的還有該公司年產33萬噸焊管的生產線、港口設備及擁有300萬噸鐵礦石的礦山。目前,該公司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成本最低的一家扁平材生產商。
兩年後,米塔爾從加拿大政府手中收購了加拿大第4大鋼鐵企業希德貝克———多斯科公司。隨後,LNM收購了加勒比地區最大的非石油工業聯合企業,成立了伊斯帕特·加勒比公司。
1995年,拉科什米·米塔爾將其負責的鋼鐵企業與其父親在印度的公司分離,在荷蘭注冊成立LNM集團,將總部搬到英國倫敦,並收購了德國第四大線材生產商、世界著名的短流程和線材專業化公司———德國漢堡鋼公司。緊接著,LNM集團耗資4.5億美元收購哈薩克卡拉干達鋼鐵公司(下稱卡鋼),將其更名為伊斯帕特卡麥特公司,目前該公司鋼產量已過500萬噸,其產品絕大部分出口。
1997年,LNM將其子公司伊斯帕特國際公司16%的資產放在阿姆斯特丹和紐約上市,隨後收購德國蒂森公司的兩家長材生產企業———Rwhrort公司和WalgdrahtHochfeld公司,目前這兩家公司粗鋼生產能力為150萬噸/a。
1998年,LNM出資14.3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6大鋼鐵企業———美國內陸鋼鐵公司。重要的是,LNM通過收購這家公司,與當時世界第2大鋼鐵企業———新日鐵建立了聯系,內陸公司在與新日鐵合資建設的一座100萬噸/a冷軋廠中所佔的60%的股份、1座年產90萬噸熱鍍鋅板廠中所佔50%的股份同時轉移到LNM名下。
1999年,LNM收購了法國尤尼克金屬公司,目前該公司粗鋼產能約為130萬噸/a。
2001年,藉助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BRD)的1億美元貸款,LNM以3.6億美元買下羅馬尼亞的加拉茨冶金公司,該公司是羅馬尼亞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主要產品為重軌、厚板、熱軋薄板及帶卷、冷軋薄板及帶卷、熱鍍鋅板卷及不銹鋼。
2002年2月,LNM獲得了獨家購買捷克政府在諾瓦新冶金鋼鐵公司所佔大部分股份。2003年,LNM收購了剩餘股份,並將其更名為伊斯帕特諾瓦公司。同年,LNM還獲得了捷克生鐵供應商VysokePeceOstrava公司100%的股份、波蘭方坯生產商SiderurgicaSAHunedoara公司81%的股份,以及無縫管製造商PetroTub公司70%的股份。
2004年,LNM出資10.5億美元,獲得波蘭PHS鋼鐵公司60%的股份。以4340萬美元的價格搶在一家中國鋼鐵企業之前,收購了羅馬尼亞著名的胡內多阿拉鋼鐵聯合企業。並完成對南非最大的鋼鐵企業伊斯科公司的全面收購,同時獲得波黑澤尼察公司51%的股份,成功並購馬其頓的BalkanSteel。為了與近3年在上述地區並購的鋼鐵企業實現原料共同采購和產品合作銷售,2004年還取得了波斯尼亞最大的BH鋼鐵廠的排它性收購權,並將前南斯拉夫的Niksic棒材和盤條廠納入並購計劃。目前正計劃與美鋼聯聯合收購烏克蘭年產鋼700萬噸的克里沃羅格公司。
在1989~2004年,LNM還並購了愛爾蘭唯一一家鋼鐵企業和阿爾及尼亞的Annaba公司。
從全球鋼鐵業的角度分析,跨國並購將使世界鋼鐵業的競爭格局發生驚人的變化。對此,跨國並購重組「跨度」最大、靠並購重組崛起速度最快、並購成功率最高的當今世界第一大鋼鐵企業拉科什米·米塔爾集團(LNM集團)預言:不出10年,阿塞勒、LNM、美鋼聯極有可能發展成3個億噸級鋼鐵企業,屆時,世界上年產鋼250~300萬噸的鋼鐵企業將失去競爭力。
米塔爾鋼鐵公司還將成為鋼鐵市場佔有份額最大的公司。該公司將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14個國家開展鋼鐵經營業務,雇員人數將達到16.5萬人。米塔爾鋼鐵公司2004年鋼鐵出貨量為4210萬噸,收入222億美元。董事長米塔爾一躍成為世界財富最多人士之一。在美國《福布斯》雜志10日公布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米塔爾以250億美元的身價名列第三,僅次於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和美國「股神」沃倫·巴菲特。
7. 德國鳳凰銅鐵廠被中國的哪個鋼鐵廠收購
江蘇沙鋼集團。
本世紀初,一場被稱為「歐洲戰後歷史上最大的工業搬遷」的壯舉啟幕。1年半後,一家德國百年老廠蒂森克虜伯「鳳凰」工廠,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張家港安家。經歷了中德技術完美對接後,它為沙鋼迅速崛起立下汗馬功勞。
8. 現在的德國克虜伯公司還存在嗎二戰後是否遭到審判或賠款
克虜伯在二戰後以機械生產為主,1999年合並Thyssene(蒂森)公司,成為ThyssenKrupp公司
——這個新公司國內也是很熟悉的,很多商場的電梯就是他們生產的
————————
二戰結束後,克虜伯公司的負責人阿爾弗雷德·克虜伯於1948年被判處12年監禁,罪名是「反人道、掠奪被佔領地區和陰謀反對和平」,他的工廠則交由英軍接管。
冷戰開始後,美國和英國想重新武裝德國,「使之成為新的利劍」,克虜伯因此又成為這種新的「現實政治」的受益者。1951年1月31日,克虜伯跟60位囚犯一塊被釋放。他在監獄中待了不足4年。
他一回到埃森就重整家業。1952年10月,他跟佔領當局簽訂協議,解決了克虜伯公司的命運問題。他的所有重工業、礦山和鋼鐵生產企業都轉讓給一個公司,由它負責出售;克虜伯則保留在造船、卡車製造和機車製造部門的股權;作為對其出讓產權的補償,克虜伯獲得補償金2.5億法郎。
不出10年,克虜伯帝國重新崛起。到60年代初,他的雇員已多達11萬,年營業額達到15億美元,躋身歐洲十大企業之列,經營范圍包括造船、成套設備、橋梁建築、化工、紡織、塑料、水處理、煉油和核反應堆。
——託了冷戰的福,克虜伯重新被英美扶持,獲得重生
9. 二戰後德國有多少企業留到了今天 有名的幾個
留下來很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寶馬(二戰時主要生產軍用汽車和坦克發動機),賓士(主要生產坦克發動機,飛機發動機),大眾(軍用車輛,坦克和裝甲車),克虜伯蒂森(由著名的軍工企業克虜伯和鋼鐵企業蒂森合並組成),萊茵金屬(主要生產坦克火炮,和反坦克炮),MAN(著名的載重卡車和客車底盤生產企業)。這些是比較著名的企業,還有一個企業也很有名:IG法本從事化學品生產,二戰後被強行拆分為兩個公司,現在一個排世界第一,一個第二)
10. 德國的鋼鐵工業如何
德國的鋼鐵工業在經濟中一直保持穩定,2006年位居世界第六。
德國鋼鐵工業概況簡介如圖:
相關擴展:
截至2006年年底,德國鋼鐵工業銷售額達423億歐元,同比增長13.71%,粗鋼總產量達4720萬噸,占歐盟25國粗鋼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位居世界第六。從業企業數超過100家,雇員總數為91000人。德國不僅是鋼鐵生產大國,也是鋼鐵貿易大國,其出口量一直保持生產總量的50%左右,2006年粗鋼出口量達2900萬噸。
德國擁有世界級的大型鋼鐵集團,僅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Thyssenkrupp Stahl AG)2006年德國本土的粗鋼產量就達1550萬噸,位列世界鋼鐵20強第12位。德國鋼鐵業呈現出較強的多頭競爭態勢,2006年前5強企業[iii][3]的年粗鋼總產量就高達3840萬噸,占行業全年總產量的81.36%。就冶煉技術而言,目前德國主要採用高爐煉鋼法[iv][4](占目前粗鋼總產量的68.9%)和電弧爐煉鋼法[v][5](占目前粗鋼總產量的31.1%)。
資料來源:聯邦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