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中古德里安繞過馬其諾防線 是怎麼個故事
1940年5月,德軍機械化部隊突襲比利時,翻越阿登山區,侵入法國,直接插到馬其諾防線的背後,同時兵臨巴黎城下。而此時,固守在馬其諾防線的法國士兵居然沒有向首都方向抽調一兵一卒,還在頑強地等待著敵人的正面進攻,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知道的些傳聞是法國方面一直認為德國不會借道比利時,因為一戰時貌似比利時頑強的抵抗了德國,讓法國人認為德國不會想再來一次。於是指揮官們在這個信念下集體短路,繞過德軍馬奇諾後,甚至都不相信有這種事發生。。。。
2. 馬其頓防線如何被德軍攻破
進行曼施坦因將軍的紅色方案,使德軍編製成的三大集團軍群,第一集團軍群實力最強,包括6個裝甲師。繞道中立國比利時,攻佔比利時的要塞,與法國的阿登森林,出其不意進攻色當,最後殺到敦刻爾克。隨著第一集團軍繞過馬奇諾防線背後下手,聯合著實力較弱的第二集團軍給法德邊境的盟軍包了餃子!第二集團軍主要就是作為虛晃一槍的「主力部隊」,吸引英法比聯軍到比利時邊境對峙。完成敦刻爾克的作戰後,馬奇諾防線名存實亡。第一集團軍一部掩護第三集團軍群突破馬奇諾防線,之後的第一、三集團軍群把隨後把剩下的盟軍壓縮在法國南部,逼迫法軍投降。最後在貢比涅森林雙方簽署投降協定。
3. 二戰法軍號稱不可摧毀馬奇諾防線,德軍如何擊穿的
德國弄了一個聲東擊西的計劃,兵分三路,B集團軍群空襲荷蘭和比利時,法國名將甘末林以為德軍想要借道,於是率領英法聯軍迅速北上,想要扼制敵人,C集團軍群與馬奇諾防線上正面突襲,期望牽制住10萬法軍,而古德里安帶領A集團軍群穿過叢林密布的阿登山區,直接穿插進法國北部與比利時南部接壤部分。法軍不知所措,亂了陣腳。結果40天,法軍投降!
4. 德軍是如何繞過馬奇諾防線突破的
馬其諾防線耗資巨大,但它在戰爭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自法國一戰戰敗以來。馬其諾防線是法國在法國東部邊境修建的一個防禦區,旨在防止一戰後德國的潛在軍事威脅。該防線建於1928年,以法國議員兼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名字命名。
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僅限於該地區,雖然使得該地區足夠強大,但缺乏靈活性,而德國的坦克和飛機具有強大的機動性和靈活的攻擊能力。對於不可移動的溝渠和堡壘式區域防禦,德國可以完全突破敵人防禦的最薄弱環節。事實證明,情況確實如此。德國軍隊繞道而行,馬其諾防線變得毫無意義,法國的完全防禦思想註定要失敗。有一種說法,攻擊是最有效的防禦。只有攻防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法國依靠完全馬其諾防線維持國家安全,在我看來是不現實的。
5. 當年德軍沒有正面攻擊法國馬奇諾防線,是從哪裡繞過去的
您好,德軍是從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繞過去的。由於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作戰,所以法軍沒有多加防備,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偷襲阿登高地,聯合荷蘭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克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麻煩採納,謝謝!
6. 巔峰時期的德軍看到馬奇諾防線為啥也要繞道
在二戰歷史上,馬奇諾防線的名聲可不太好。作為一條法國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修築的防線,最終卻沒能發揮一點兒作用,德國人從其他地方繞道進攻法國,讓馬奇諾防線成了一條無用的擺設。
但實際上,馬奇諾防線到底有多牛,估計很多人心裡都沒數。
僅僅在馬奇諾防線內部,就能駐扎十幾個師的兵力,雖然二戰爆發時沒有修建完成,但裡面依然部署了好幾個師的兵力。
當年德國閃電戰進攻法國的時候,進行過無數次戰術推演,發現自己根本無法越過馬奇諾防線,為此德國才繞遠路從側面進攻法國。當時德國還組建了17個師組成了一個集團軍,在馬奇諾防線發動佯攻,以牽制馬奇諾防線內的兵力,足見這條防線的堅不可摧。
7. 二戰中,德軍通過哪裡繞過了馬奇諾防線
1940 年 5~6月,德軍主力通過阿登山脈,從馬奇諾防線左翼迂迴,在蒙梅迪附近突破達拉第防線,佔領了法國北部,接著進抵馬奇諾防線的後方,使防線喪失了作用。
8. 二戰時德軍是如何突破馬奇諾防線的
1940年5月13日德軍裝甲部隊出其不意地穿過法國西部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森林(Ardennes被法國最高指揮部認定不適合裝甲部隊大規模推進)就這樣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進入了法國.
9. 二戰中德軍突破馬奇諾防線的具體路線
法國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敦克爾克之前,是英法比荷主力被擊敗,第二階段是法國被佔領。決定性戰斗主要是一階段。第一階段沒有徹底攻破馬奇諾正面防線。只是用c集團軍群進行了牽制活動。不過馬奇諾延長線部分被攻破,即阿登森林地區。
第一階段倫德斯的A集團軍群比利時的阿登森林地區至色當突破該段的馬奇諾防線,一般稱為小馬奇諾,防禦略低於馬奇諾。
法國戰役第二階段勒布的C集團軍群通過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突破馬奇諾防線。不過此時法國已無心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