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參議員相當中國什麼官
參議員相當於中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有一票表決權。
B. 西方議員和中國的人大代表有什麼區別
區別很大,主要有這么幾點:
1、制度設計不同。西方國會議員是要堅決維護資本主義民主自由制度;中國人大代表則是要堅決維護社會主義民主集中制。
2、作用不同。西方國會議員是要堅決維護他所代表的黨派、集團利益及部分選民的利益;中國人大代表則是要共同代表黨和全國人民的利益。
3、產生的方式不同。西方國會議員是全民自由競選;中國人大代表是由代表國家的組織指定、提名,提交選民投票通過。
4、工作方式不同。西方國會議員是職業化的,其大部分精力必須要投入到其議員的身份中去。作為立法部門的議員,與司法和行政是決然分開的;中國人大代表是業余的,只是在其職業之外,參加一些會議。人大代表是各行業、領域的代表,共同在黨的領導下,建言獻策。
5、行使的權力不同。西方國會議員主要行使否決權;中國人大代表主要行使贊同權。在西方國會,議案會反復爭論,而一旦通過,大家都會嚴格遵守;在中國人大,議案很少有人質疑,全票通過後,能認真遵守的情況不多。
C. 國外眾議院的議員相當於中國的什麼級別幹部
1、國外的選舉人員是沒有級別的,只有公務員才有職級。但在儀式上有一個排名問題,議員一般排在政府主要官員和最高法院法官之後。當然,議會制國家中,首相和內閣成員必須是眾議院議員,他們和普通議員的地位是不一樣的。
2、如果要對國內幹部和國外議員做一個類比,則議員相當於我國的全國人大常委。
D. 議會議員相當於中國的什麼官職
議會議員相當於中國的全國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的常設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和軍隊選出的代表組成。各少數民族都應當有適當名額的代表。(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五年,每年舉行一次會議。如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或者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於每年第一季度舉行,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時,選舉主席團主持會議。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各界代表、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邀人士組成。每屆任期5年。設主席、副主席若幹人和秘書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中是地位僅次於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的第四大正國級單位。常設機構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由全國政協主席主持。
E. 議員是什麼
議會的組成人員。
現代西方國家的議員通常由選舉產生。有些國家的上院議員由任命或因特殊身份而獲得議員資格,如英國上院議員一部分為王室成年男子,其餘均由國王任命;義大利卸任共和國總統得為終身參議員,現任總統有權指定在社會活動 、科學和藝術方面有高度成就 、為國爭光的公民5人為終身參議員;議員的任期各國有所不同,一般上院任期長於下院 。如美國參議院任期6年 ,每2年改選1/3 ,眾議院任期2年 ;日本參議院任期6年,每3年改選1/2 ,眾議院任期4年 。各國對議員的當選資格有年齡、性別、種族、居住期限、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限制。
議員的權利主要有提案權、表決權、對內閣的質詢權等。許多國家規定,議員在議院內所有的演說、辯論及表決不受法律追究。但法國、義大利僅以執行職務時的言論和表決為限,聯邦德國則規定該種保障不適用於誹謗性侮辱。西方國家的憲法一般都規定,議員在議會會議期間非經議院同意 、在議會閉會期間非經議院常設性機構的許可,不受逮捕、拘禁和刑事審判,但現行犯不在此限。《日本國憲法》還規定,會期前曾被逮捕的議員,如其所屬議院提出要求,必須於會期中予以釋放
F. 州議員是什麼職位
議員: 議會的組成人員。
議員的權利主要有提案權、表決權、對內閣的質詢權等。許多國家規定,議員在議院內所有的演說、辯論及表決不受法律追究。但法國、義大利僅以執行職務時的言論和表決為限,聯邦德國則規定該種保障不適用於誹謗性侮辱。西方國家的憲法一般都規定,議員在議會會議期間非經議院同意 、在議會閉會期間非經議院常設性機構的許可,不受逮捕、拘禁和刑事審判,但現行犯不在此限。《日本國憲法》還規定,會期前曾被逮捕的議員,如其所屬議院提出要求,必須於會期中予以釋放。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代表機關的代表都由選舉產生,享有特殊的言論保障權和人身保障權,接受選民或選舉團體的監督,選民或選舉團體有權罷免其選出的代表。
G. 參議院、眾議院是什麼意思相當於中國的什麼部門呢
美國參眾兩院沒有權利大小之分,只是權利不同而已。
眾議院是根據公民人數組成的,眾議員代表著選民的利益,所以人口多的州眾議員也多,表決的優勢也就多。
參議院是來自各州的,每州兩人,總數一百人,參議員代表著各州的利益。
美國所有的政策法規提案都是由眾議院起草並通過,而後提交參議院審核。參議院只能表決通過或是不通過,但不能對提案進行修改。
這樣的權利分工的目的是:
任何提案都是為了公民的利益,但不能因人口多的州,而損害到人口少的州的利益。
所以眾議院為了讓提案在參議院能夠順利通過,在草擬提案是就必須考慮到各州的利益,一旦參議院通過,就最後交給總統批准執行。
總統則代表著整個國家的利益,他可以有權否定提案。
以往美國有很多提案出籠,但都在參議院被擋了下來,感覺上是參議院的權利大於眾議院,其實未必,因為參議院沒有制定提案的權利。
H. 國會議員相當於中國的什麼職務
國會議員相當於中國的人大代表。國會議員通常是由人民經通過選舉而產生的民意代表,跟中國的人大代表選舉一樣,美國國會議員是立法機構成員相當於我國的人大代表。
國會議員 是指一個國家國會的議員,主要職責為代人民在國會發表意見,或質問官員,提出法案、參與表決等。
當選國會議員的規則
年齡未滿三十歲,為合眾國公民未滿九年,及當選時非其選出之州之公民者,不得為參議員,合眾國副總統為參議院之議長,但除在贊成與反對票數相等時,無表決權,參議院應選舉本院其他工作人員,遇副總統缺席或當其執行合眾國總統職權時,並應選舉臨時議長。
I. 議員是什麼
西方國家議員產生的方式有3種:選舉、任命和因特殊身份成為議員。後兩種僅出現於部分兩院制國家的上院議員中。
1.選舉產生議員
絕大多數西方國家的議員(包括大多數兩院制國家的上院議員)都是經由直接選舉產生。其具體方式,或採用多數制,或採用比例代表制。
採用多數制的國家,大都採用小選區制(即每一選區只產生1名議員)。採用比例代表制的國家則大都採用大選區制或全國選區制(即將整個國家作為一個選區)。有些國家(如德國、日本等)以混合制方式產生議員時,則全國選區、大選區採用比例代表制,小選區採用多數代表制。
多數代表制的「多數」要求,各國並不一致,有些國家僅要求獲得簡單多數即可當選(即得票最多者當選),而另一些國家則要求獲得絕對多數始能當選(即只有獲得超過半數選票才能當選)。在採用絕對多數制時,往往會出現第二輪投票,在第二輪投票時通常以對第一輪投票中得票較多的兩個候選人再投票,這時僅要求獲得簡單多數即可當選。採用多數制的國家通常是兩黨制國家。
比例代表制常見於西歐多黨制國家。選舉在大選區或全國選區中進行,選民對候選人或候選人名單投票。名單由政黨或政黨聯盟提名。選舉結果依據各名單所得票數在總選票中所得比例份額分配當選議員名額,再按名單上候選人排列順序產生當選議員。比例代表制在決定議員時,常伴有極其復雜的公式,且各國所採用的公式也極不相同:阿根廷、比利時採用最大平均數法,義大利、瑞士採用最大余數法。
混合代表制近年來常成為一些國家選舉制度改革的一種選擇。在這種體制下,半數議員從全國選區按比例代表制產生,另半數議員則從各地小選區中按多數制產生。1999年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選舉採用的就是這種體制。各國採用比例代表制時,為防止議會出現因內部政黨過多而影響有效運作的局面,大都對進入議會的政黨或政黨聯盟設置了最低限額(一般為總選票數的5%),只有得票超過這個限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才能參加全國選區議席的分配。
間接選舉產生議員一般出現在兩院制的上院議員選舉中,如法國參議員由選舉團選出,選舉團則按省組成,由本省的國民議會(法國下院)議員、省議會議員、本省各市議會議員組成;荷蘭上議院議員也是由省議會議員組成的選舉團選舉產生。
2.任命產生議員
在一些兩院制國家,上院議員常有由國家元首任命產生的情況:如共和制的義大利,總統有權依據憲法任命在社會活動、科學和藝術方面有巨大成就,為國爭光的公民為終身參議員,但不得超過5人;君主制的英國,女王有權任命終身貴族,作為終身貴族即成為上院議員(例如撒切爾夫人卸去首相職務後,被女王授予勛爵爵位,進入上議院)。此外,加拿大參議院全部議員都是任命產生的。
3.因特殊身份成為議員
在某些兩院制國家的上院議員中,有一些是由於其本人的特殊身份而成為上院議員的。具體情況分為兩種:
在共和制國家,有些國家憲法明確規定,總統卸任後進人參議院成為終身參議員,義大利、智利憲法都有此規定。
在君主制國家,特別是英國上院議員,大都屬於這類情況。英國上院議員包括這樣幾部分人:王室貴族(君主的男性親屬)、世襲貴族、大法官(由英王任命的)、高級僧侶(教區大主教)和因功受封的終身貴族,其中教區大主教卸職後則離開上議院,不是終身議員,其餘都是終身議員。1999年英國上院進行改革,將取消世襲貴族作為上院議員的資格。
4.因遞補成為議員
在一屆任期中,當議員因死亡、職業不相容或其他原因出現職位空缺時,則出現因遞補而產生的議員。各國具體作法不同,通常會採用補缺選舉,原選區選民重新選舉產生,如英國。但也有其他作法:由原擁有該議席的政黨按選舉時提出的候選人名單排名順序,依次替補,如芬蘭、以色列;另一種作法是在選舉時就規定替補者,即候選人在提出競選申請時,同時提出替補者的名單與資料(替代者所需資格條件與候選人一樣),當候選人在競選中或當選後出現意外,就由原定的替補者替補,比利時、瑞典、墨西哥都採用這種作法。人們通常都傾向於補缺選舉,而認為後兩種作法只能反映選舉當時而不是現時的民意,忽略了可能出現的變化。
J. 議員在中國相當於什麼
議員在中國相當於中國省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國會議員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或是下一級之地方議會實施間接選舉產生,或是依照政黨比例產生;地方議員由該級地方人民直接選舉產生,或由下一級地方之議會實施間接選舉產生。議員執行對同級行政機關的預算審核權、聽取報告及質詢,有些議會有立法權及人事同意權。在議場內受保護,在會內所作言論及表決對外不必負責,並且有不被逮捕的特權。較基層的議會只限會期內有保護不被逮捕,而有些中央的議會不分會期或休會期間皆有保護。